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常规粳稻品种在赣北地区的生产力研究
1
作者 李坤 刘中来 +4 位作者 曹国军 潘世文 余轩 张义月 王智权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826-829,共4页
为推进江西省“籼改粳”战略,满足赣北地区种植粳稻的生产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效益。本试验选择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4个常规粳稻品种,以赣宁粳1号为对照品种,在相同田间管理条件下,综合比较生育期、分蘖性、农艺... 为推进江西省“籼改粳”战略,满足赣北地区种植粳稻的生产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效益。本试验选择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4个常规粳稻品种,以赣宁粳1号为对照品种,在相同田间管理条件下,综合比较生育期、分蘖性、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21Q251各种生产表现不佳,不建议推广种植;21Q216表现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抗病性较强,产量水平略低的特点,建议继续进行栽培实验时,应有足够的基本苗,早施分蘖肥,以确保有足够的有效穗数;赣晚粳688有较好的高产稳产表现,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抗倒伏性强、抗病性较强的特点,建议在赣北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北地区 生产需求 常规粳稻 生产表现 推广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杂交粳稻穗部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
2
作者 商文奇 马秀芳 +4 位作者 吕桂兰 王先俱 李小婉 庞秀 王铮 《北方水稻》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以7个辽宁杂交粳稻组合和2个常规粳稻品种为试材,分析了辽宁杂交粳稻穗部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杂交粳稻属于中位优势穗型。杂交组合和常规品种之间一次枝梗数、上部、下部和总一次枝梗粒数的差异显著性表现不一。杂交组... 以7个辽宁杂交粳稻组合和2个常规粳稻品种为试材,分析了辽宁杂交粳稻穗部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杂交粳稻属于中位优势穗型。杂交组合和常规品种之间一次枝梗数、上部、下部和总一次枝梗粒数的差异显著性表现不一。杂交组合的上部、中部、下部和总二次枝梗数及其粒数均大于常规品种,且二者之间上部和中部二次枝梗数以及上部二次枝梗粒数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杂交组合的产量高于常规品种,但与高产常规品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一次枝梗数、下部二次枝梗数、上部一次枝梗粒数以及中部和总二次枝梗粒数对杂交组合的产量有重要影响。通过适当增加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总粒数,减少下部二次枝梗数和中部二次枝梗粒数优化穗部性状,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辽宁杂交粳稻的产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杂交粳稻 穗部特征 产量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通过审定的杂交粳稻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3
作者 张悦 王佳 +5 位作者 高振环 吕军 潘争艳 王丽丽 李建国 姜秀英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5期16-20,共5页
对1980年~2023年辽宁省审定的42个杂交粳稻品种产量、品质、抗病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以三系杂交粳稻为主,占比97.6%,其中辽宁省水稻研究所育成品种26个。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有5个品种区试产量突破到10 t/hm^(2)以上。有57.1%... 对1980年~2023年辽宁省审定的42个杂交粳稻品种产量、品质、抗病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以三系杂交粳稻为主,占比97.6%,其中辽宁省水稻研究所育成品种26个。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有5个品种区试产量突破到10 t/hm^(2)以上。有57.1%的品种较对照增产10%以上,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本研究中,穗粒数增加是产量提升的主要原因。品种优质达标率84.4%,但近5年审定品种优质达标率有所下降,主要体现在垩白度偏高、碱消值较低,今后杂交粳稻品种选育,应着重改良这两个品质性状。杂交粳稻抗病性达到较高水平,对稻瘟病抗性表现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的品种占比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杂交粳稻 产量 品质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主要粳稻品种品质的若干性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术 王薇 +5 位作者 王伯伦 黄元财 贾宝艳 于洪兰 王铮 张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5,共6页
以东北地区55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对稻米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做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整精米率偏低、垩白率偏高是制约东北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龙稻3的优质米达标率最高,6项重要指... 以东北地区55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对稻米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做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整精米率偏低、垩白率偏高是制约东北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龙稻3的优质米达标率最高,6项重要指标达到了国家部颁优质米1级指标;长白9的碾磨品质最好;莎莎妮的垩白率和垩白度最小;龙稻3的蛋白质含量最低,成分分析仪显示的食味值高;沈稻1的品尝食味值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与垩白率、胶稠度及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食味仪测定的食味值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率与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食味仪测定的食味值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的水稻品种的品尝综合食味值较高,但垩白率偏高,整精米率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质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杂交粳稻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成荃 王守海 +5 位作者 王德正 罗彦长 张培江 吴爽 杜士云 许传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26,共5页
回顾了 2 0余年来安徽省杂交粳稻育种与开发的历程 ,对育成有应用价值的BT型不育系、光敏核不育系、恢复系和杂交新组合 ,特别是推广百万亩以上的组合与超级稻组合的产量、抗性、米质作了简介 ,分析了阻碍我国杂交粳稻发展的瓶颈 ,提出... 回顾了 2 0余年来安徽省杂交粳稻育种与开发的历程 ,对育成有应用价值的BT型不育系、光敏核不育系、恢复系和杂交新组合 ,特别是推广百万亩以上的组合与超级稻组合的产量、抗性、米质作了简介 ,分析了阻碍我国杂交粳稻发展的瓶颈 ,提出了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杂交粳稻 研究回顾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代表性水稻品种食味特性及其与糙米粒质关系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曹萍 吕文彦 +6 位作者 程海涛 邵国军 张鉴 武翠 刘涛 徐兴伟 尹长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1-455,共5页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食味状况及其与糙米粒质的关系,以优质品种辽粳294为对照,通过品尝试验和食味计分析2种方法分析了直、弯2种穗型30份试材的食味,并分析了充实糙米类别。结果表明:品尝试验中弯穗品种的综合评定值与黏...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食味状况及其与糙米粒质的关系,以优质品种辽粳294为对照,通过品尝试验和食味计分析2种方法分析了直、弯2种穗型30份试材的食味,并分析了充实糙米类别。结果表明:品尝试验中弯穗品种的综合评定值与黏度明显优于对照,味道与外观也有优于对照的趋势,而直穗品种的外观、气味、味道、黏度、综合评定都有低于对照的趋势。直穗品种总体食味不如弯穗品种,其外观、黏度与弯穗品种有显著区别。日本静冈县生产的FOSS TECATOR1241型近红外谷物分析系统的味度值与品尝试验中综合评定值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r=0.394)。因此,可用食味计的味度值评价米饭口感的好坏。不论穗型如何,其糙米中均是整糙米占绝大比例。与直穗品种相比,弯穗品种有较高的整糙米率,较少的未熟粒、碎米和被害粒。弯穗品种在糙米粒质上好于直穗品种。但弯穗品种的整糙米率、未熟米率、碎米率品种间变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整糙米率与味度值呈显著正相关,未熟米率、被害米率与味度值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因此,糙米中的整米越多、未熟粒等越少,食味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味 糙米粒质 穗型 粳稻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杂交粳稻株型与食味品质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郑英杰 孙滨 +3 位作者 夏明 阙补超 于亚辉 王莹 《北方水稻》 CAS 2014年第1期10-13,共4页
稻米食味品质是稻米品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快速、有效地评价稻米食味品质,为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是今后育种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验以6个北方粳型两用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按NCⅡ设计配组30个杂交组合为研究材料,对其植... 稻米食味品质是稻米品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快速、有效地评价稻米食味品质,为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是今后育种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验以6个北方粳型两用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按NCⅡ设计配组30个杂交组合为研究材料,对其植株农艺性状与食味值进行了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探讨通过株型选择提高和改善水稻食味品质的途径。结果表明:剑叶形态、株高和穗颈粗度对食味值的直接作用较大,其中水稻上三叶特别是剑叶对食味值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北方杂交粳稻优质育种过程中应选择株高中等、穗颈较细、叶片较窄、穗数较多、株型较紧凑且剑叶叶片角度较小的材料有利于食味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杂交粳稻 株型性状 食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杂交粳稻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被引量:7
8
作者 郑英杰 夏明 +3 位作者 阙补超 于亚辉 王莹 李振宇 《辽宁农业科学》 2016年第2期43-47,共5页
简要回顾了辽宁省杂交粳稻育种研究和生产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杂交粳稻育种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主要存在产量优势不明显、生态适应性不强、品质不优、制种产量较低和栽培技术措施不配套等方面的问题。为促进杂交粳稻的发展,需要加强对杂交粳... 简要回顾了辽宁省杂交粳稻育种研究和生产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杂交粳稻育种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主要存在产量优势不明显、生态适应性不强、品质不优、制种产量较低和栽培技术措施不配套等方面的问题。为促进杂交粳稻的发展,需要加强对杂交粳稻产量和品质的改良,选配熟期适宜的组合,提高制种产量和纯度,建立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和加强新技术在育种上的研究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问题 发展策略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杂交粳稻的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德正 王守海 +1 位作者 李成荃 罗彦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1期12-15,共4页
阐述了安徽省杂交粳稻育种 2 3a来的发展历程。介绍了BT型不育系、光 (温 )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选育的基本经验 ,以及主要三系、两系组合的产量、米质、抗性、高产制种技术经验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安徽省 杂交粳稻 利用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三系杂交粳稻亲本对杂交组合稻米品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北平 郑福余 +3 位作者 周劲松 高洪儒 宋丽娟 于艳敏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68,71,共4页
利用黑龙江省10个三系杂交粳稻不育系与10个恢复系配制100个杂交组合,分析了亲本对杂交组合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精米率、胶稠度、蛋白质含量性状的母本变异系数大... 利用黑龙江省10个三系杂交粳稻不育系与10个恢复系配制100个杂交组合,分析了亲本对杂交组合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精米率、胶稠度、蛋白质含量性状的母本变异系数大于总体变异系数,杂交组合的性状表现主要受母本影响;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性状的父本变异系数大于总体变异系数,杂交组合的垩白粒率性状表现受父本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分析得出,整精米率、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主要受母本影响,垩白度主要受环境影响,而直链淀粉含量同时受双亲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三系杂交粳稻 亲本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粳稻品种产量品质性状因子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研 杜晗 +6 位作者 李鑫 赵一洲 毛艇 钟顺成 王诗宇 张战 倪善君 《北方水稻》 CAS 2022年第5期1-5,共5页
对辽宁省62个粳稻品种主要产量性状、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性状中每穴穗数、单穗重、每穗粒数,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垩白度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分别为10.7%、10.7%、12.7%、70.9%、90.0%。通过因子分析选出穗粒因子、蒸煮因... 对辽宁省62个粳稻品种主要产量性状、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性状中每穴穗数、单穗重、每穗粒数,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垩白度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分别为10.7%、10.7%、12.7%、70.9%、90.0%。通过因子分析选出穗粒因子、蒸煮因子、垩白因子、粒形因子、粒重因子、结实率因子、产量因子7个影响稻米产量、品质性状的主因子,其对稻米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的累积贡献率为86.5%。同时,依据各品种7个因子系数进行系统聚类,62个品种形成具有不同性状特点的品种群体,为辽宁省粳稻产量品质育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粳稻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变异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型杂交稻在辽宁地区的选育进展概况、推广优势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寒梅 《北方水稻》 CAS 2023年第4期61-64,共4页
介绍了辽宁省粳型杂交稻选育工作的进展概况,分析了粳型杂交稻在抗逆性、稻米品质、产量与效益等方面的推广、发展优势。在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下,加强粳型杂交稻的选育和推广,有助于辽宁地区稻米产量、品质的提升和地区品牌的建立,对辽宁... 介绍了辽宁省粳型杂交稻选育工作的进展概况,分析了粳型杂交稻在抗逆性、稻米品质、产量与效益等方面的推广、发展优势。在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下,加强粳型杂交稻的选育和推广,有助于辽宁地区稻米产量、品质的提升和地区品牌的建立,对辽宁稻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型杂交稻 辽宁地区 选育进展 推广优势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三系杂交粳稻生育期遗传规律的研究
13
作者 赵北平 郑福余 +3 位作者 周劲松 李坤 高洪儒 于艳敏 《中国稻米》 2014年第5期57-59,共3页
对黑龙江省49(7×7)个三系杂交粳稻组合的亲本和F1代生育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1代生育期受父本、母本共同影响,并且均为正相关,但生育期较长的亲本对F1的影响要大于生育期较短的亲本;F1代生育期均比双亲中生育期较短的亲本和双... 对黑龙江省49(7×7)个三系杂交粳稻组合的亲本和F1代生育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1代生育期受父本、母本共同影响,并且均为正相关,但生育期较长的亲本对F1的影响要大于生育期较短的亲本;F1代生育期均比双亲中生育期较短的亲本和双亲平均生育期长;当父母本生育期差异小于8 d时,F1代生育期可以超越生育期长的亲本,但当父母本生育期差异大于8 d时,F1代生育期介于父母本平均值和生育期较长的亲本之间,并且接近于生育期较长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三系杂交粳稻 亲本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不同熟期粳稻品种品质性状的比较分析
14
作者 刘兴 李文军 +2 位作者 刘志刚 顾伟 尹金梅 《北方水稻》 CAS 2008年第3期75-77,共3页
以辽宁省近年来育成的不同熟期品种为材料,对辽宁省不同熟期品种群体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熟期品种群体均应把外观品质做为做为改良的重点。中早熟群、晚熟群体还应提高其蒸煮品质,中晚熟群体还应提高其碾磨品质。同时,品... 以辽宁省近年来育成的不同熟期品种为材料,对辽宁省不同熟期品种群体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熟期品种群体均应把外观品质做为做为改良的重点。中早熟群、晚熟群体还应提高其蒸煮品质,中晚熟群体还应提高其碾磨品质。同时,品种品质性状综合改良也是今后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粳稻 熟期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杂交粳稻产量与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分析
15
作者 谭贺 夏天舒 +4 位作者 卞景阳 赵飞 林凤祥 卓越 许显滨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9期9-10,24,共3页
在哈尔滨地区对9个杂交粳稻组合材料进行栽培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杂交粳稻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穗长x4,千粒重x8,株高x1和活动积温x3对产量影响较大;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长x4>千粒重x8>株高x1>活... 在哈尔滨地区对9个杂交粳稻组合材料进行栽培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杂交粳稻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穗长x4,千粒重x8,株高x1和活动积温x3对产量影响较大;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长x4>千粒重x8>株高x1>活动积温x3>穗数x7>穗粒数x5>根干重x2>结实率x6。说明提高杂交粳稻产量首先应该考虑增加穗长,其次是增加千粒重。选育适宜黑龙江省种植的杂交粳稻需要加强大穗的选择;栽培上要采取提高温度促进杂交粳稻发育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杂交粳稻 产量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杂交水稻现状与发展前景
16
作者 王洪山 《垦殖与稻作》 2005年第3期3-5,共3页
概述了辽宁省杂交稻选育及利用现状;从杂交稻产量突破、品质上的突破、制种产量上的突破三个方面说明了杂交稻育种取得的成绩;分析了从事杂交稻科技人员少及应用面积小的原因;确定了今后发展目标即提高产量、品质、选抗逆性强品种。
关键词 辽宁省 杂交水稻 现状 成绩 问题 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