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SIN-RANGE TRANSITION AND GENETIC TYPES OF SEQUENCE BOUNDARY OF THE QIANGTANG BASIN IN NORTHERN TIBET
1
作者 Yin Fuguang, Xu Xiaosong (Centre for Tethyan Geology,CAGS)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41-142,共2页
The surface of sequence boundary is a negative record. Its recognition largely depends on the physics of the sediments below and above the boundaries, or on the different sedimentary structures are synthetic marks for... The surface of sequence boundary is a negative record. Its recognition largely depends on the physics of the sediments below and above the boundaries, or on the different sedimentary structures are synthetic marks for the sedimentation and tectonic movements in the sedimentary basin. The Qiangtang Basin that is in 5000m above the sea level is located in Northern Tibet. The Lazhulung—Jinshajiang suture zone now bound it to the north and the Bangong—Nujiang suture zone to the south. Three second\|order tectonic units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i.e. North Qiangtang depression, Central rise and South Qiangtang depression from north to south.The Upper Permian Riejuichaka Formation is built up of mudstone and mud\|limestone,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sediments in seamarsh. The Lower Triassic Kuanglu Formation, which exhibits the structure unconformable contact with the overlying Upper Permian strata, is characterized by terrigenous clastic rocks in the lower area and is carbonate rocks in the upwarding area and the Middle Triassic Kuangnan Formation. The Upper Triassic Xiachaka Formation consisting of terrigenous clastic rocks, carbonates rocks and mixed sediments, is confined to the uplift zones. The lower Jurassic volcanic rocks are deposited in continental rift. The middle and Upper Jurassic Yangshiping Group are conformable contact and assembled by the gypsum\|bearing terrigenous clastic rock formations and carbonate rock formation. The Middle Cretaceous and the Paleocene strata is built up of the terrigenous clastic rock form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n\|range TRANSITION genetic types sequence boundar y qiangtang BASIN northern TIB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羌塘坳陷长蛇山地区夏里组细粒沉积岩形成环境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程 吴珍汉 +2 位作者 王利 季长军 赵珍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3-543,共11页
羌塘盆地是我国中生代海相含油气沉积盆地,主力烃源岩尚未落实。本文通过对北羌塘坳陷长蛇山地区夏里组细粒沉积岩开展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北羌塘坳陷长蛇山夏里组烃源岩沉积时期气候干旱炎热,具有较强的化学风化作用;沉积水体... 羌塘盆地是我国中生代海相含油气沉积盆地,主力烃源岩尚未落实。本文通过对北羌塘坳陷长蛇山地区夏里组细粒沉积岩开展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北羌塘坳陷长蛇山夏里组烃源岩沉积时期气候干旱炎热,具有较强的化学风化作用;沉积水体较浅、盐度较高,贫氧-缺氧的沉积环境,具有适中的沉积速率和陆源输入。北羌塘坳陷长蛇山地区邻近中央隆起西部物源剥蚀区,含有较多的陆源输入,同时海底火山活动频发,陆源输入和海底热液携带的大量营养物质磷、铁等进入海洋,引起海洋上部较高的初级生产力,是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北羌塘坳陷长蛇山地区较高的古生产力是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缺氧的沉积环境和适中的陆源输入是有机质富集的重要条件。这些研究成果和认识为探讨北羌塘坳陷中侏罗统优质烃源岩形成机制和预测优质烃源岩的分布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羌塘坳陷 长蛇山地区 夏里组 有机质富集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羌塘坳陷夏里组油砂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黎东玉 唐友军 +5 位作者 孙鹏 季长军 梅亚豪 汤思维 韩梦月 陈云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1-682,共12页
针对北羌塘坳陷研究区勘探程度较低、油气性质复杂及油源不明等问题,本次研究对北羌塘坳陷南部西长梁地区、胜利河地区及方湖地区夏里组油砂进行了分析,采用了空间分布、族组成、气相色谱及色谱-质谱等多种分析方法,以明确油气成因与来... 针对北羌塘坳陷研究区勘探程度较低、油气性质复杂及油源不明等问题,本次研究对北羌塘坳陷南部西长梁地区、胜利河地区及方湖地区夏里组油砂进行了分析,采用了空间分布、族组成、气相色谱及色谱-质谱等多种分析方法,以明确油气成因与来源。结果表明,夏里组油砂的分布呈东西走向,其生物降解程度依次为:西长梁地区>胜利河地区>方湖地区。同时,夏里组油砂油均已达到成熟阶段,主要源自偏还原的海相沉积环境,生油母质则主要来自低等水生生物与陆地高等植物的双重贡献,其中方湖地区的陆生植物贡献尤为突出。通过对比分析北羌塘坳陷内夏里组、布曲组、索瓦组及巴贡组四套烃源岩与夏里组油砂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出西长梁和胜利河地区的夏里组油砂主要源自夏里组烃源岩,而方湖地区的夏里组油砂则主要源自巴贡组烃源岩。这一发现不仅拓展了北羌塘坳陷油气勘探的潜在层系,同时亦为北羌塘中生界的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羌塘坳陷 油砂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羌塘坳陷西南缘中侏罗统夏里组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古环境分析
4
作者 李磊 王忠伟 +2 位作者 王剑 隋博雨 戚俊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6-643,I0014,I0015,共20页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为明确北羌塘坳陷夏里组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古环境演化规律,本研究选取胜利河西剖面20件夏里组泥页岩样品开展总有机碳(TOC)、岩石热解、干酪根元素和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为明确北羌塘坳陷夏里组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古环境演化规律,本研究选取胜利河西剖面20件夏里组泥页岩样品开展总有机碳(TOC)、岩石热解、干酪根元素和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夏里组泥页岩TOC、氯仿沥青“A”含量及生烃潜量(S1+S2)分别为0.51%~1.38%、112~217μg/g和0.21~0.73 mg/g,有机质丰度整体偏低;有机质类型以陆生高等植物的Ⅲ型干酪根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热演化阶段,生烃潜力较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套泥页岩形成于动荡的浅水滨岸环境,沉积于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水体为半咸化-咸化氧化环境,同时伴随大量陆源碎屑输入,具有较快沉积速率。研究区夏里组泥页岩快速沉积促进部分有机质保存,但受限于较低的古生产力水平、氧化水体及陆源碎屑对有机质的稀释,导致其有机质丰度较低,生烃潜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评价 有机质保存 沉积古环境 夏里组 北羌塘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LOGICAL MARKER OF MIDDLE JURASSIC OIL SHALE SEQUENCE FROM SHUANGHUI AREA,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5
作者 Lin Jinhui , Yi Haisheng, Li Yong, Deng Bin, Wang Jiangzhen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403-403,共1页
The oil shale with marine origin was first reported in 1987 from Shuanghui of the Qiangtang region. Its depositional sequence consists of brown\|black oil shale interbedded massive to thin limestone. Eleven oil shale ... The oil shale with marine origin was first reported in 1987 from Shuanghui of the Qiangtang region. Its depositional sequence consists of brown\|black oil shale interbedded massive to thin limestone. Eleven oil shale beds occur and aggregated thickness is up to 47 38m. It deposit age is confined in middle Jurassic by fossils identification. Nine samples selected from horizons with high\|organic contents have been examined by organic geochemistry approach. The oil\|shale range widely in organic carbon content (Toc), average in 8 34%, maximum values reaching 26.12%. Toc are markedly varied in vertical section. The Upper and lower members are slightly low and increase in the middle. The oil\|shale sedim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centration in chloroform bitumen“A”(608~18707)×10 -6 )and total hydrocarbon ((311~5272)×10 -6 ).The Rock\|Eval T \|max data (434~440℃) and vitrinite reflectance values (0.88%~1.26%) indicate that oil\|shale sequence are mature in all samples. The organic matter is predominantly made up of typeⅡ ker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SHALE biological marker organic geochemistry ANOXIC event qiangtang PLATEAU northern TIB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羌塘胜利河地区布曲组优质烃源岩形成环境与有机质富集机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程 吴珍汉 +5 位作者 赵为永 王利 季长军 赵珍 张浩 龚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0-543,共14页
羌塘盆地是我国陆上新区油气勘探程度最低的中生代海相含油气沉积盆地,其主力烃源岩一直认识不清。本文以胜利河地区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探讨了布曲组烃源岩的形成环境和有机... 羌塘盆地是我国陆上新区油气勘探程度最低的中生代海相含油气沉积盆地,其主力烃源岩一直认识不清。本文以胜利河地区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探讨了布曲组烃源岩的形成环境和有机质富集机制,为预测北羌塘坳陷中侏罗统布曲组优质烃源岩的分布提供了理论依据。胜利河地区布曲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Ⅱ型,处于成熟阶段,综合评价为优质烃源岩。布曲组沉积时期,气候干旱炎热,研究区初级生产力水平较高,属于弱局限盆地,具有浅水、高盐度、贫氧—缺氧的沉积环境。布曲组沉积时期,羌塘盆地发生大规模海侵,研究区邻近中央隆起,陆源输入和热液活动携带大量营养物质磷、铁等进入海洋,导致较高的初级生产力,是北羌塘坳陷布曲组优质烃源岩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研究区位于北羌塘坳陷的最小含氧带区域,有利于大量浮游生物在此缺氧死亡埋藏保存。通过有机质富集机制的分析,北羌塘坳陷的近岸陆棚斜坡带可能是中侏罗统布曲组优质烃源岩分布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富集 优质烃源岩 古生产力 胜利河 北羌塘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中部绒玛地区蓝片岩岩石学、矿物学和^(40)Ar/^(39)Ar年代学 被引量:40
7
作者 翟庆国 李才 +2 位作者 王军 陈文 张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81-2288,共8页
藏北羌塘中部沿龙木错-双湖-线出露一条低温高压变质带,目前已有多处蓝片岩的报道。然而,除冈玛错地区产有典型的蓝闪石外,多数地区并没有典型蓝闪石的报道。绒玛蓝片岩位于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中段,是该带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蓝片... 藏北羌塘中部沿龙木错-双湖-线出露一条低温高压变质带,目前已有多处蓝片岩的报道。然而,除冈玛错地区产有典型的蓝闪石外,多数地区并没有典型蓝闪石的报道。绒玛蓝片岩位于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中段,是该带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蓝片岩,对蓝片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钠质角闪石主要为蓝闪石、青铝闪石、钠闪石和镁钠闪石。对蓝片岩中蓝闪石和多硅白云母进行了^(40)Ar/^(39)Ar定年,获得了227.3±3.8Ma和215±1.5Ma的坪年龄,分别代表蓝片岩快速俯冲消减和俯冲作用结束开始折返抬升的时代。绒玛蓝片岩岩石学、矿物学和^(40)Ar/^(39)Ar年代学研究为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中部 地区 蓝片岩 岩石学 矿物学研究 年代学研究 central 蓝闪石 高压变质带 research work high pressure 钠质角闪石 多硅白云母 study 镁钠闪石 俯冲作用 典型 provided northern Howe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地区石炭纪—三叠纪砂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背景探讨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小明 王建雄 +2 位作者 牛志军 汤朝阳 姚华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0,共10页
选取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地区石炭纪—三叠纪的砂岩、粉砂岩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利用分析结果判别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探讨北羌塘盆地的性质及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北羌塘中段的治多—杂多地区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早石炭世为被... 选取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地区石炭纪—三叠纪的砂岩、粉砂岩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利用分析结果判别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探讨北羌塘盆地的性质及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北羌塘中段的治多—杂多地区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早石炭世为被动大陆边缘;早中二叠世为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晚三叠世为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结合地层学、沉积学和岩石学,治多—杂多地区的沉积盆地经历了早石炭世被动陆缘克拉通盆地—早中二叠世裂陷盆地和早中三叠世被动边缘克拉通盆地—晚三叠世弧后前陆盆地的两个演化旋回,体现了金沙江缝合带和甘孜—理塘缝合带成生发展在研究区内的沉积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构造背景 主量元素 北羌塘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北地块中—晚侏罗世雁石坪群古地磁新结果 被引量:14
9
作者 程鑫 吴汉宁 +9 位作者 刁宗宝 王海军 张晓东 马轮 周亚楠 康伟伟 计文化 李荣社 陈守建 赵振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99-3409,共11页
本文报道青藏高原羌北地区中—晚侏罗世雁石坪群古地磁新结果.对采自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雁石坪剖面(33.6°N,92.1°E)11个灰岩采点(118块)和10个碎屑岩采点(99块)定向样品系统古地磁学研究表明,大部分样品的退磁曲线具有... 本文报道青藏高原羌北地区中—晚侏罗世雁石坪群古地磁新结果.对采自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雁石坪剖面(33.6°N,92.1°E)11个灰岩采点(118块)和10个碎屑岩采点(99块)定向样品系统古地磁学研究表明,大部分样品的退磁曲线具有双分量特征.低温分量方向在地理坐标系下较为集中,应该为地层褶皱之后的黏滞剩磁.高温特征剩磁分量方向可分为两类:(1)索瓦组(J3s)和布曲组(J2b)灰岩,以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高温特征剩磁分量(Ds=355.7°,Is=42.1°,k=58.2,α95=6°)可通过99%置信度的褶皱检验.(2)雪山组(J2x)和雀莫错组(J2q)碎屑岩,以赤铁矿、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高温特征剩磁分量(Ds=3.3°,Is=28.9°,k=30.7,α95=8.9°)可通过95%置信度的倒转检验和99%置信度的褶皱检验.两组分量都应该是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信息.碎屑岩组的磁倾角比灰岩组偏低13°左右,其剩磁方向很可能存在着与压实作用相关的剩磁倾角变浅的状况.本文取灰岩组平均磁化方向作为雁石坪群的原生剩磁分量,获得羌北地区雁石坪群古磁极位置:80.0°N,295.2°E(dp/dm=7.4/4.5).古地磁结果表明,羌北—昌都地区晚石炭—晚二叠世期间位于南纬中低纬度地区,早三叠世以后开始大规模北向漂移,至中—晚侏罗世已到达24.3°N.其快速北向运动主要发生在早三叠至早侏罗世期间(3500km左右),与现今位置相比中晚侏罗世之后的北向迁移总量为900k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特提斯 羌北地块 雁石坪群 磁倾角变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金沙江缝合带西段晚三叠世碰撞作用与沉积响应 被引量:38
10
作者 李勇 王成善 伊海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1-197,共7页
青藏高原是由若干条缝合带和其间所夹的沉积盆地构成 ,其中晚三叠世北羌塘盆地位于金沙江缝合带南缘 ,盆地的充填实体显示为南薄北厚 ,为楔形沉积体 ;在垂向上 ,以不整合面为界可将该套充填地层划分为两个构造层序 ,下部构造层序以复理... 青藏高原是由若干条缝合带和其间所夹的沉积盆地构成 ,其中晚三叠世北羌塘盆地位于金沙江缝合带南缘 ,盆地的充填实体显示为南薄北厚 ,为楔形沉积体 ;在垂向上 ,以不整合面为界可将该套充填地层划分为两个构造层序 ,下部构造层序以复理石建造为特征 ,上部构造层序以磨拉石建造为特征 ,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充填序列 ;盆地具双物源和双古流向体制 ,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具有不一致 ,显示其为金沙江缝合带南侧的周缘前陆盆地 ,从而确定了晚三叠世北羌塘前陆盆地与金沙江缝合带的成因关系。在此基础上 ,结合在金沙江缝合带西段新发现和确定的蛇绿岩的最小年龄和碰撞型花岗岩的年龄 ,本文根据下部构造层序复理石的年龄、前缘隆起的形成年龄、冲断带隆升成为地貌高地的年龄、下部不整合面的时代和前缘隆起型碳酸岩缓坡的形成时间标定了金沙江缝合带碰撞事件的时代下限 ,根据上部构造层序磨拉石的年龄、上部不整合面的年龄、花岗岩和构造碎裂岩成为物源的年龄标定了金沙江缝合带碰撞事件的时代上限 ,表明金沙江缝合带初始碰撞事件为卡尼克期与诺利克期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金沙江缝合带 晚三叠世 沉积盆地 羌塘盆地 碰撞作用 花岗岩 构造层序 磨拉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东部二叠纪高Ti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1
11
作者 段其发 杨振强 +3 位作者 王建雄 白云山 牛志军 姚华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6-162,共7页
在北羌塘盆地东部莫云地区早二叠世栖霞期尕笛考组中首次发现高Ti玄武岩。在当郎寨剖面上,火山岩主要产于尕笛考组第2和第4岩性段,第3岩性段中火山岩呈夹层产出,火山岩形成于浅海环境。岩石类型包括杏仁状玄武岩、粗玄岩、块状玄武岩、... 在北羌塘盆地东部莫云地区早二叠世栖霞期尕笛考组中首次发现高Ti玄武岩。在当郎寨剖面上,火山岩主要产于尕笛考组第2和第4岩性段,第3岩性段中火山岩呈夹层产出,火山岩形成于浅海环境。岩石类型包括杏仁状玄武岩、粗玄岩、块状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和安山玄武岩,属碱性玄武岩系列。该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FeO,极高TiO2,较高FeO/MgO值,而Al2O3、MgO和Mg″值则低,LILE(Rb、Sr、Ba)和HFSE(Nb、Ta、Zr、Hf、Th、P2O5)富集,REE总量高,显示出LREE富集的配分型式,Eu表现为弱的负异常或无异常,具板内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上特征表明,火山岩形成于陆块边缘拉张带(初始裂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Ti玄武岩 陆块边缘拉张带(初始裂谷) 早二叠世 北羌塘盆地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胜利河上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发现 被引量:22
12
作者 汪正江 王剑 +1 位作者 陈文西 付修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4-768,共5页
随着研究程度的深入,藏北羌塘盆地的油气勘探潜力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但是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羌塘盆地内还有许多有待于发现的问题。2006年在胜利河西、玛尔果茶卡东南上侏罗统索瓦组中发现一套优质的油页岩,该套油页岩有2层,... 随着研究程度的深入,藏北羌塘盆地的油气勘探潜力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但是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羌塘盆地内还有许多有待于发现的问题。2006年在胜利河西、玛尔果茶卡东南上侏罗统索瓦组中发现一套优质的油页岩,该套油页岩有2层,稳定延伸大于2.5km。该套油页岩的发现,不仅为分析北羌塘盆地晚侏罗世盆地演化和古地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丰富了羌塘盆地侏罗纪烃源岩的类型,对进一步评价羌塘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北羌塘盆地 胜利河 上侏罗统索瓦组 海相油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晚三叠世北羌塘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及充填样式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李勇 王成善 伊海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7,共11页
晚三叠世北羌塘前陆盆地为处于金沙江缝合带南缘的周缘前陆盆地 ,其中充填了厚度大于 2 5 0 0m的晚三叠世肖茶卡群 ,自南向北可分出 4个沉积相带 ,显示为北厚南薄的楔形沉积体 ,具双物源、双古流向以及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不一致性等特... 晚三叠世北羌塘前陆盆地为处于金沙江缝合带南缘的周缘前陆盆地 ,其中充填了厚度大于 2 5 0 0m的晚三叠世肖茶卡群 ,自南向北可分出 4个沉积相带 ,显示为北厚南薄的楔形沉积体 ,具双物源、双古流向以及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不一致性等特点 ,以不整合面为界可将其分为 2个构造层序 ,下部构造层序以诺利期复理石建造为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羌塘前陆盆地 充填样式 构造层序 晚三叠世 金沙江缝合带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北部马料山侏罗纪布曲组地层古生物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兵 伊海生 +3 位作者 林金辉 时志强 李保华 黄继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15-420,共6页
详细描述了羌塘盆地北部乌兰乌拉湖地区马料山侏罗系剖面,将剖面划分为雀莫错组、布曲组和夏里组3个岩石地层单位,其中布曲组出露齐全,化石丰富。根据沉积环境及相对海平面变化规律将布曲组划分为2个沉积层序,并讨论了各体系域特征。依... 详细描述了羌塘盆地北部乌兰乌拉湖地区马料山侏罗系剖面,将剖面划分为雀莫错组、布曲组和夏里组3个岩石地层单位,其中布曲组出露齐全,化石丰富。根据沉积环境及相对海平面变化规律将布曲组划分为2个沉积层序,并讨论了各体系域特征。依据马料山剖面布曲组的生物组合及分布特征建立了1个双壳类生物组合带即Chlamystipperi-Protocardiastricklandi组合带,并细分为3个组合亚带,其时限为中侏罗世巴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三物 羌塘盆地 马料山 侏罗系 布曲组 沉积环境 雀莫错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羌塘盆地———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首选目标 被引量:57
15
作者 谭富文 王剑 +1 位作者 王小龙 杜佰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6-21,共6页
研究表明羌塘盆地在油气资源的许多方面可与中东特提斯油气集聚区相类比,因而成为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首选目标之一。羌塘盆地的构造部位相当于中东特提斯构造域的北亚带和中亚带,羌塘盆地晚古生代是一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中生代是... 研究表明羌塘盆地在油气资源的许多方面可与中东特提斯油气集聚区相类比,因而成为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首选目标之一。羌塘盆地的构造部位相当于中东特提斯构造域的北亚带和中亚带,羌塘盆地晚古生代是一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中生代是一个复合式前陆盆地,新生代叠置成为第三纪走滑断陷盆地;羌塘盆地内发育有极为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生油岩主要为三叠系—侏罗系的泥岩、灰岩和油页岩,烃源层处于成熟 过成熟阶段,生油高峰期为晚侏罗世—古近纪,局部发现厚达70余米的油页岩,初步估计油气资源总量为50亿吨左右;盆地内发育有孔渗极佳的碎屑岩、白云岩以及生物礁(滩)岩等储集层,其次生孔隙的形成期与烃岩的生油高峰期一致;盆地内发育泥岩、泥灰岩和石膏等多套盖层,累计厚度可达3000多米,尤其是发育中东油田最好的石膏储层,累计厚度达177m,其中,仅中侏罗统布曲组最大单层厚度达93m;盆地内发育数十个形态好、保存完整的大中型背斜和穹隆圈闭构造,它们均定型于侏罗纪末期,为油气运移和圈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盆地内共发现油气显示190余处,其中包括5处液态油苗,数处见厚达数厘米的板状沥青,并发现面积约10km2的古油气藏一个;藏北高原的抬升属整体的均一抬升,剥蚀强度不大,岩浆活动广泛,但除盆地东南部外,规模小,对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选区 特提斯 羌塘盆地 储集层 大地构造 保存条件 西藏 中国 油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地层的发现 被引量:12
16
作者 程立人 陈寿铭 +1 位作者 张以春 吴水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0-243,共4页
西藏羌北地区从未发现过有可靠化石依据的石炭纪地层。在西藏1∶25万玛依岗日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于原侏罗系分布区内,发现了一套厚度大于298·05m的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地层。碳酸盐岩中含丰富的Eostaffella、Pseudoendothyra、Mi... 西藏羌北地区从未发现过有可靠化石依据的石炭纪地层。在西藏1∶25万玛依岗日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于原侏罗系分布区内,发现了一套厚度大于298·05m的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地层。碳酸盐岩中含丰富的Eostaffella、Pseudoendothyra、Milleralla、Ozawainella、Pseudostaffella、Profusulinella、Fusulina、Fusulinella、Triticites、Protricites等,属于典型的石炭纪分子。虽未见顶、底,但它是羌北地层分区的唯一一处有可靠化石依据的石炭纪地层,故建立瓦垄山组(C1-2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地层 西藏羌北地区 筵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类动物群及其分带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立人 陈寿铭 +1 位作者 张以春 吴水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类动物群是笔者等于2004年首次发现的,并将动物群所在层位建立了瓦垄山组,该套地层中产大量的■类化石,种属多,分布连续。经研究,自下而上建立6个■类化石带:(1)Eosta ffella mosquensis带,(2)Millerella-Eostaf fe...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类动物群是笔者等于2004年首次发现的,并将动物群所在层位建立了瓦垄山组,该套地层中产大量的■类化石,种属多,分布连续。经研究,自下而上建立6个■类化石带:(1)Eosta ffella mosquensis带,(2)Millerella-Eostaf fella带,(3)Pseudostaf fella-Eostaf fella带,(4)Pro-fusuliena带,(5)Fusulina-Fusulinella带,(6)Protriticites-Triticites带。该套含竹蜓类化石地层的发现,为研究羌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活动提供了信息,也为研究该区石炭纪地层、古生物、生物古地理、区域性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蜓]类动物群 石炭系 羌北地区 瓦垄山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羌塘他念他翁山吉塘岩群酉西岩组时代的确定 被引量:11
18
作者 何世平 李荣社 +4 位作者 于浦生 辜平阳 王超 杨永成 张维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5-993,共9页
关于位于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区的吉塘岩群是否属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历来存在较大争议,对其形成年龄一直缺少有效同位素年代学限定。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他念他翁山一带吉塘岩... 关于位于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区的吉塘岩群是否属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历来存在较大争议,对其形成年龄一直缺少有效同位素年代学限定。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他念他翁山一带吉塘岩群酉西岩组石英绿泥片岩(原岩为中性火山岩)的原岩形成年龄为965±55Ma,绿片岩(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的原岩形成年龄为1048.2±3.3Ma,表明吉塘岩群酉西岩组原岩形成时代为蓟县纪末—南华纪初。吉塘岩群酉西岩组可能代表Rodinia超大陆裂解早期伸展期间火山-沉积作用的地质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羌塘东部 他念他翁山 吉塘岩群酉西岩组 锆石U-PB年龄 蓟县纪末—南华纪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石油地震反射新剖面及基底构造浅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卢占武 高锐 +4 位作者 薛爱民 匡朝阳 李秋生 贺日政 李鹏武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86-290,共5页
针对羌塘盆地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取得高质量的地震剖面存在很大困难等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羌塘布设了总长约52km的试验剖面,初步摸索出一套适用于羌塘地区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的方法技术。处理后的地震叠加剖面上反射... 针对羌塘盆地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取得高质量的地震剖面存在很大困难等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羌塘布设了总长约52km的试验剖面,初步摸索出一套适用于羌塘地区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的方法技术。处理后的地震叠加剖面上反射信息丰富,揭示出盆地基底以上各构造层的空间展布特征,为查明构造圈闭和构造界面,确定地层的组合等方面,提供了高质量数据。文中在对地震反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两条剖面显示的盆地基底的埋深、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地震新剖面 反射特征 基底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布曲组缓坡相及沉积演化 被引量:12
20
作者 夏国清 伊海生 +1 位作者 黄华谷 李军鹏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2期29-34,共6页
针对北羌塘盆地布曲组沉积环境的不同认识,根据羌塘盆地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古地貌特征,以及布曲组地层的沉积特征,确证布曲组沉积环境属缓坡沉积。在此基础上,对布曲组标准剖面野外露头进行详细观察与描述,并根据剖面岩相及其组合特征... 针对北羌塘盆地布曲组沉积环境的不同认识,根据羌塘盆地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古地貌特征,以及布曲组地层的沉积特征,确证布曲组沉积环境属缓坡沉积。在此基础上,对布曲组标准剖面野外露头进行详细观察与描述,并根据剖面岩相及其组合特征,识别出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3种沉积亚相,包括潮坪、泻湖、浅滩等7种微相。由此建立了该时期的沉积相序及其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缓坡 沉积相 环境演化 布曲组 北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