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川东北普光气田鲕粒白云岩储层粒内溶孔的成因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王恕一
蒋小琼
管宏林
鲍云杰
-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6,共7页
-
文摘
普光2井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鲕粒白云岩中,常见铸模孔、新月形、半月形溶孔和环状溶孔,溶孔常具定向特征,前人多认为这些溶孔为早期成岩的大气淡水溶蚀。研究发现,这些溶孔常与压性缝、碎裂(粒)化伴生,而溶孔无明显变形,表明是形成于构造挤压之后的埋藏溶孔。埋藏溶孔有二期,一期中有沥青充填,另一期无沥青充填,前者形成于石油侵位之前,后者形成于侵位石油演化为沥青之后。研究认为:构造挤压作用于岩石时,应力首先使鲕粒中结构薄弱点—同心圈层之间产生裂缝,当应力集中于上端,使鲕粒上端优先沿同心圈层发育裂缝,随应力增大裂缝沿同心圈层向下延伸,乃至形成圆形"脱壳"裂缝,在后期酸性流体进入时沿这些裂缝优先产生溶蚀,形成偏于上端的定向溶孔,以及沿同心圈向下溶蚀形成新月形、环状溶孔,挤压和(或)溶蚀更强,则发育成铸模孔。
-
关键词
川东北
普光气田
鲕粒白云岩
储层
粒内溶孔
-
Keywords
northeastern sichuan province oolite dolomite reservoir intragranular dissolution pore
-
分类号
P618.130.21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2.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