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_x与NMHC的变化对O_3生成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安俊岭 韩志伟 +3 位作者 王自发 黄美元 陶树旺 程新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53-761,共9页
利用LLA - C 光化学反应机制, 在 NOx 体积分数 φ变化范围很广(1 .75 ~350 .0 ,单位为10 - 9 ,以下同) 的条件下,选择18 种NMHC 与NOx 的体积分数比(2 .0 ~200 .0) 模拟分析在什么条... 利用LLA - C 光化学反应机制, 在 NOx 体积分数 φ变化范围很广(1 .75 ~350 .0 ,单位为10 - 9 ,以下同) 的条件下,选择18 种NMHC 与NOx 的体积分数比(2 .0 ~200 .0) 模拟分析在什么条件下NMHC 的改变对臭氧生成量不大敏感而主要依赖于NOx 的大小,同时给出相应条件下OH 模拟值的变化。结果表明,OH 峰值均出现在φ(NMHC/NOx) ≈8 .0 。所找条件是φ( NOx) ≤50 .0 时要求φ( NMHC/NOx) ≥60 .0 ; φ(NOx) > 50 .0 时需要8 .0 ≤φ(NMHC/NOx) ≤28 .0 。相应O3 生成量的最大误差小于20 % 。该条件正适合我国典型污染城市当前φ(NOx) 水平和φ( NMHC/ NOx) 范围,可用于我国区域尺度空气质量模拟。与实测资料的对比还有待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反应机制 非甲烷烃 氮氧化物 臭氧 生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非甲烷总烃(NMHC)的测定及结果表示 被引量:21
2
作者 齐文启 武攀峰 敬红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1,共2页
非甲烷总烃(NMHC)是在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时常常涉及到的一个重要参数。但是,很多人对其测定以及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并不明确。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 非甲烷总烃(nmhc) 测定方法 结果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地区大气中非甲烷烃(NMHCs)质量浓度水平和反应活性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俊刚 王跃思 +2 位作者 王珊 吴方堃 毛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8-162,共5页
2006年8月15日—9月15日同时在北京和天津对大气中的非甲烷烃(NMHCs)进行了同步观测,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计算了两地NMHCs的臭氧生成潜势以估计其对臭氧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大气中ρ(NMHCs)平均值比天津高78.0μg/m3.用上午... 2006年8月15日—9月15日同时在北京和天津对大气中的非甲烷烃(NMHCs)进行了同步观测,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计算了两地NMHCs的臭氧生成潜势以估计其对臭氧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大气中ρ(NMHCs)平均值比天津高78.0μg/m3.用上午的ρ(NMHCs)计算了京津地区臭氧生成潜势,分别为1 470和814μg/m3,其中苯系物对臭氧生成的影响最大,分别占总臭氧生成潜势的75%和73%,其次是烯烃(占13%和11%)和烷烃(占12%和16%).比较两地ρ(NMHCs)和NMHCs的反应活性可知,北京地区大气中NMHCs的组成比天津的稳定,且其反应活性强于天津.结合臭氧浓度发现,北京地区大气的氧化能力比天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烷烃 最大增量反应活性 臭氧生成潜势 北京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同位素组成的大气NMHCs光化学寿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彭林 任照芳 +2 位作者 张会敏 牟玲 施瑞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80-984,共5页
利用热解析-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联用仪测定了兰州市冬季和夏季昼夜大气非甲烷烃(NMHCs)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兰州市冬季大气NMHCs的δ13C值为-30.5‰~-24.3‰,夏季为-31.9‰~-24.2%,受燃煤烟气排放的影响,冬季大气NMHCs的δ... 利用热解析-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联用仪测定了兰州市冬季和夏季昼夜大气非甲烷烃(NMHCs)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兰州市冬季大气NMHCs的δ13C值为-30.5‰~-24.3‰,夏季为-31.9‰~-24.2%,受燃煤烟气排放的影响,冬季大气NMHCs的δ13C值明显大于夏季;冬季大气NMHCs的δ13C值夜晚大于白天,夏季不同时间点C4、C5化合物的同位素值相差不大,正己烷和正庚烷的δ13C值白天比夜晚要高.利用"碳氢化合物同位素时钟"计算出正己烷和1-丁烯在兰州市夏季大气中的平均光化学寿命分别约为6d和2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烷烃(nmhcs)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光化学寿命 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安和上甸子大气本底站大气中NMHCs组成与浓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木林 程红兵 +4 位作者 丁国安 汤洁 俞向明 刘国平 周怀刚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8-665,共8页
为研究中国大气中非甲烷烃(NMHCs)区域性本底浓度与变化特征,采用吸附富集—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临安(30°25′N,119°44′E,海拔132.0 m)和上甸子(40°19′N,117°07′E,海拔286.5 m)大气本底站大气中NMHCs的组... 为研究中国大气中非甲烷烃(NMHCs)区域性本底浓度与变化特征,采用吸附富集—热脱附—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临安(30°25′N,119°44′E,海拔132.0 m)和上甸子(40°19′N,117°07′E,海拔286.5 m)大气本底站大气中NMHCs的组成与浓度。从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先后按季度分4次观测与取样,共获145个有效样品。检测出C2-C10的NMHCs组分52个,其中包括26个烷烃、17个烯烃和9个芳香烃化合物。在临安和上甸子大气中非甲烷烃总烃(TNMHC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8.5±126.0)×10-9C,(278.7±185.5)×10-9C。两站烷、烯、芳香烃在TNMHCs中所占的比例相近,分别约为21%—33%,7%—19%,54%—70%。受源、汇和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NMHCs浓度存在明显地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但变化趋势两地略有不同。TNMHCs平均浓度的峰值都出现在10月,谷值分别出现在1,7月。气象要素以风向和风速的影响最为明显。TNMHCs高浓度大多与上风向存在较强污染源有关。另外发现,临安TNMHCs浓度比10 a前有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热脱附 气相色谱法 非甲烷烃(nmhcs) 本底浓度 日和季节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NMHCs)对北京大气臭氧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安俊琳 王跃思 孙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8-1324,共7页
以2005年北京大气中臭氧(O3)、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和NMHCs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夏季O3及其前体物的变化特征以及O3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夏季大气中O3体积分数较高,最高φ(O3)为199.79×10-9。按丙烯等量体积分... 以2005年北京大气中臭氧(O3)、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和NMHCs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夏季O3及其前体物的变化特征以及O3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夏季大气中O3体积分数较高,最高φ(O3)为199.79×10-9。按丙烯等量体积分数计算,大气中NMHCs体积分数以苯乙烯体积分数最高。AHC占总NMHCs的大部分,而AHC中以R-AROM最高。大气氧化剂OX产生率随着NOx的增加而递增,平均产生率为12.5×10-9h-1,而O3产生效率平均为4.0。O3净产生率在正午12:00最大,O3产生的过程中以过氧氢自由基的光化学生成反应为主。敏感性试验发现,大气中O3体积分数主要受NMHCs体积分数的控制,其中以R-AROM和R-OLE对大气中O3产生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nmhcs) 臭氧产生效率 相对增量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Ⅴ轻型汽油车NMHC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曹磊 李昌 郭红松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5-29,共5页
选取国内不同厂家的12辆轻型汽油车,在底盘测功机上利用CVS定容取样系统进行耐久排放试验。研究发现:12辆车NMHC和THC排放随耐久里程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部分试验车辆在8万km左右耐久试验后,后处理系统劣化速度明显加快,说明京Ⅴ排放标... 选取国内不同厂家的12辆轻型汽油车,在底盘测功机上利用CVS定容取样系统进行耐久排放试验。研究发现:12辆车NMHC和THC排放随耐久里程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部分试验车辆在8万km左右耐久试验后,后处理系统劣化速度明显加快,说明京Ⅴ排放标准耐久里程的增加对后处理系统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京Ⅴ排放标准Ⅰ型试验THC的限值没有变化,但是新增加的NMHC的限值间接对THC的限值进行了加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烷碳氢 耐久性试验 轻型汽车 排放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大气中NMHCs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来源 被引量:1
8
作者 任照芳 彭林 +1 位作者 张建强 张会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318,共6页
利用Tenax TA吸附管采集了兰州市污染源和主要功能区冬季及夏季大气样品,利用热解析-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样品中非甲烷烃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源排放的NMHCs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不同,交通相关源中NMHCs的δ13C... 利用Tenax TA吸附管采集了兰州市污染源和主要功能区冬季及夏季大气样品,利用热解析-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样品中非甲烷烃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源排放的NMHCs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不同,交通相关源中NMHCs的δ13C平均值为-28.7‰,显著低于燃煤烟气(-24.1‰);夏季各功能区NMHCs的δ13C值相差不大,平均值在-29.5‰~-27.4‰之间,冬季西固工业区的δ13C平均值(-25.5‰)大于盘旋路(-28.8‰)和二电厂(-31.2‰)。同位素来源分析结果显示:盘旋路冬夏两季NMHCs主要来源于交通相关源;西固工业区冬季NMHCs主要来源于燃煤烟气,夏季正烷烃和苯主要来源于交通相关源;二电厂冬季正戊烷、正己烷和苯等主要来源于交通相关源;居民区夏季NMHCs则受到交通相关源排放的影响较大,其他未知源也有贡献。冬夏两季大气中均检测出苯的存在,且主要来源于交通相关源,因此控制交通相关源的排放是降低致癌物质苯污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烷烃 稳定碳同位素 大气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油品仓储区大气中NMHC特征的监测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景锋 石晓枫 邓永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4-55,60,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油品仓储区大气中的非甲烷总烃(NMHC)进行分类定量测定,通过对仓储区内不同点位NMHC浓度的差异和各自日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可以认为烷烃和烯烃有较高的浓度水平,其中烯烃含量最高。文章还对油品仓储区域大气...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油品仓储区大气中的非甲烷总烃(NMHC)进行分类定量测定,通过对仓储区内不同点位NMHC浓度的差异和各自日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可以认为烷烃和烯烃有较高的浓度水平,其中烯烃含量最高。文章还对油品仓储区域大气中NMHC的排放特征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非甲烷总烃 气相色谱 分布特征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春节前和春节期间非甲烷烃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佟胜睿 徐言勇 +2 位作者 李方杰 张海亮 葛茂发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53-2465,共13页
为探究春节前和春节期间北京市非甲烷烃(NMHCs)的来源和转化过程,基于2021年2月2-16日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非甲烷烃的在线分析结果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①北京市春节前(2月2日00:00-2月11日00:00)和春节期间(2月11... 为探究春节前和春节期间北京市非甲烷烃(NMHCs)的来源和转化过程,基于2021年2月2-16日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非甲烷烃的在线分析结果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①北京市春节前(2月2日00:00-2月11日00:00)和春节期间(2月11日00:00-2月16日00:00)NMHCs体积分数有明显差异,其中,春节前NMHCs平均体积分数为25.43×10^(-9)±11.38×10^(-9),而春节期间为32.37×10^(-9)±12.43×10^(-9),增幅近27.3%。②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分析了春节前和春节期间的NMHCs来源差异,其中,汽油、柴油车辆排放源贡献率由春节前的37.2%降至春节期间的13.9%,溶剂使用和燃烧排放源的贡献率从春节前的18.4%升至春节期间的55.7%。③结合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方法发现,春节期间NMHCs来源主要与北京市周边地区的烟花爆竹燃放、燃煤等排放的区域传输有关。④NMH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表明,烯烃和芳香烃分别对观测期间O_(3)和二次气溶胶的生成具有重要贡献。研究表明,在开展京津冀地区污染联防联控过程中,对燃烧源排放的控制是有效缓解北京市春节期间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烷烃(nmhcs) 源解析 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 臭氧生成潜势(OFP)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几种典型树种非甲烷烃类的排放特征 被引量:42
11
作者 赵美萍 邵敏 +2 位作者 白郁华 李金龙 唐孝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9-75,共7页
采用封闭式采样法和带有预浓缩及程序升温装置的熔融毛细管柱气相色谱仪,对我国的松、柏、杨、槐等几种典型树种排放非甲烷烃类(NMHC)的组成和排放速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初步确定了不同树种排放的特征物种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针叶... 采用封闭式采样法和带有预浓缩及程序升温装置的熔融毛细管柱气相色谱仪,对我国的松、柏、杨、槐等几种典型树种排放非甲烷烃类(NMHC)的组成和排放速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初步确定了不同树种排放的特征物种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排放的NMHC组成差别很大,各树种的排放规律除了与自身的结构和生理活动等内在因素有关外,还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光强)的影响,一般温度越高,光强越大,植物的排放速率也越大.本文还对NMHC天然源和人为源的排放特征做了比较,得到一些初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hc 生物源 排放特征 松柏 封闭式采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排放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白建辉 王明星 +2 位作者 JohnGraham RonaldGPrinn 黄忠良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47-251,共5页
1995年6月至1996年4月,在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每两周采样一次,利用08L不锈钢采样钢瓶采样和气相色谱法分析、研究森林排放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浓度。结果表明,森林排放的异戊二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浓度与温... 1995年6月至1996年4月,在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每两周采样一次,利用08L不锈钢采样钢瓶采样和气相色谱法分析、研究森林排放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浓度。结果表明,森林排放的异戊二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浓度与温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非甲烷 碳氢化合物 异戊二烯 大气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甲烷总烃测定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陈军 乐小亮 何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9-131,共3页
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应用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比较了非甲烷总烃不同的测定方法,探讨了在实际环境监测分析中非甲烷总烃测定过程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对色谱条件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发现非甲烷总烃测定结果以甲烷计更接近... 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应用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比较了非甲烷总烃不同的测定方法,探讨了在实际环境监测分析中非甲烷总烃测定过程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对色谱条件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发现非甲烷总烃测定结果以甲烷计更接近实际监测情况,并验证了HJ/T 38—1999和HJ 604—2011方法中2种总烃标准曲线绘制方法的等效性,但在实际环境监测中HJ 604—2011方法操作更加简捷。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测定非甲烷总烃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基于FID响应值的非甲烷总烃不能准确全面反映空气有机污染程度,可能会掩盖空气中某些有机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烷总烃 总烃 校准曲线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光化学模式与LLA-C机制的模拟性能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安俊岭 王自发 +3 位作者 高会旺 黄美元 周玲 王喜全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22-426,共5页
以 L L A- C 机制为基准,在[ N M H C]/[ N O# - x] 比率分别为179 、714 、286 条件下测试了区域性光化学模式( R O S) 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 R O S 模式在上述三种初值条件下均能从... 以 L L A- C 机制为基准,在[ N M H C]/[ N O# - x] 比率分别为179 、714 、286 条件下测试了区域性光化学模式( R O S) 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 R O S 模式在上述三种初值条件下均能从总体趋势上给出与 L L A - C 机制相似的结果, 但只有当非甲烷烃浓度较高([ N M H C]/[ N Ox] > 12) 时 R O S 模式模拟值与 L L A- C 机制预测值比较接近。在这种条件下, R O S 模型对 O H 的预测值有待改进。我国大气中相当高的[ N M H C]/[ N Ox] 比率说明 R O S 模式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空气质量趋势模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机制 非甲烷烃 氮氧化物 大气化学 LL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中碳氢化合物来源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白郁华 李金龙 +2 位作者 邵敏 赵美萍 唐孝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1993年第6期23-27,共5页
1989年秋至1990年春夏季,对北京城郊大气进行了非甲烷总烃(NMHC)及C_2—C_(11)分类测定。测点以交通路口为主,对汽车尾气排放情况作了重点研究,观测了典型路口西单安全岛空气中NMHC等浓度日变化;分析了这些路口空气中总烷烃(甲烷除外)... 1989年秋至1990年春夏季,对北京城郊大气进行了非甲烷总烃(NMHC)及C_2—C_(11)分类测定。测点以交通路口为主,对汽车尾气排放情况作了重点研究,观测了典型路口西单安全岛空气中NMHC等浓度日变化;分析了这些路口空气中总烷烃(甲烷除外)与总烯烃等比值(Alkane/Alkene),并与某些固定源及郊区清洁点的比值进行了比较。一般而言,北京环境大气中Alkane约占NHHC60%,与世界主要大城市相当;Alkene约占21%,略高;总芳香烃(Alkyne)约占19%,比上述城市都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烷 碳氢化合物 大气 污染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道路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宇 齐飞 +1 位作者 伦小秀 孙德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6-600,共5页
为研究城市交通道路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污染状况、变化规律和不同道路类型的浓度特点,于2008年5月—2009年7月对北京市3种典型道路(街道峡谷、交叉道路和开阔道路)进行空气质量监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道路空气中非甲烷烃(N... 为研究城市交通道路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污染状况、变化规律和不同道路类型的浓度特点,于2008年5月—2009年7月对北京市3种典型道路(街道峡谷、交叉道路和开阔道路)进行空气质量监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道路空气中非甲烷烃(NMHCs)、苯系物(苯、甲苯和二甲苯)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北京市道路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比较严重,其中ρ(NMHCs)日均值为1.0~3.3 mg/m3,ρ(苯系物)日均值为8.8~80.0μg/m3.污染物浓度日变化多呈现双峰型.选取1,4,7和10月为不同季节的代表月份,7月的ρ(NMHCs)和ρ(苯系物)均最高,10月最低.3种典型道路中,街道峡谷的污染物质量浓度高于另外2种道路.道路附近的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主要受到机动车排放、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道路 挥发性有机物 非甲烷烃 苯系物 浓度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NO_x条件下非甲烷烃体积分数的变化对O_3生成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安俊岭 高会旺 +1 位作者 王自发 黄美元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8年第2期52-55,共4页
利用LLA-C光化学反应机制,在NOX保持高值不变时,模拟分布范围很广的8种初始[NMHC]/[NOx](109/109)(1.0、3.0、7.1、14.3、28.6、57.2、100.0、200.0)条件下臭氧... 利用LLA-C光化学反应机制,在NOX保持高值不变时,模拟分布范围很广的8种初始[NMHC]/[NOx](109/109)(1.0、3.0、7.1、14.3、28.6、57.2、100.0、200.0)条件下臭氧体积分数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当[NMHC]/[NOx]≥15.0时,臭氧生成量对NMHC的改变不大敏感而主要依赖于NOx的大小。但是,当非甲烷烃与氮氧化物的比北较低(<7.0)时,臭氧生成量紧密地依赖于非甲烷烃体积分数。进一步的验证工作还有待于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反应机制 非甲烷烃 氮氧化物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研究——Ⅱ.日变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白建辉 王明星 +1 位作者 John Graham Ronald G.Prinn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4期456-466,共11页
对我国亚热带森林地区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进行了两个月的连续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NMHC进行了分析,得到大量NMHC的实测资料,并对它们的日变化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研究。分析... 对我国亚热带森林地区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进行了两个月的连续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NMHC进行了分析,得到大量NMHC的实测资料,并对它们的日变化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研究。分析表明,温度对各种树木异戊二烯的排放来说是一个重要因子,而且各种植物排放的异戊二烯对温度的依赖关系基本上比较一致。对于我国亚热带森林主要树种异戊二烯的排放速率进行了初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烷碳氢化合物 异戊二烯 亚热带森林 日变化 大气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研究——Ⅰ.季节变化(钢瓶采样) 被引量:6
19
作者 白建辉 王明星 +1 位作者 John Graham Ronald G.Prinn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3期286-293,共8页
对中国亚热带森林地区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进行了一年多的钢瓶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空气样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大量NMHC的实测资料以及它们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NMHC的主要来源是当地植... 对中国亚热带森林地区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进行了一年多的钢瓶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空气样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大量NMHC的实测资料以及它们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NMHC的主要来源是当地植物的排放。对异戊二烯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详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烷碳氢化合物 异戊二烯 亚热带森林 大气 季节变化 钢瓶采样 气相色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ERMOD2.2的兰州大学交通尾气污染模拟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冰晶 马卫东 +2 位作者 潘峰 仝纪龙 魏颖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52,共7页
以兰州大学校园附近两条主要交通干道排放的汽车尾气污染源成分中的碳氢化合物(NMHC)和氮氧化物(NOx)为研究对象,利用AERMOD2.2中的线源模式,模拟了两种污染物在兰州大学校园内的年均浓度贡献值。结果表明:兰州大学校园内接近线源的地... 以兰州大学校园附近两条主要交通干道排放的汽车尾气污染源成分中的碳氢化合物(NMHC)和氮氧化物(NOx)为研究对象,利用AERMOD2.2中的线源模式,模拟了两种污染物在兰州大学校园内的年均浓度贡献值。结果表明:兰州大学校园内接近线源的地方污染较严重,且两条主要交通干道受NOx的污染较大,受NMHC的污染较小。另外,介绍了不同线源模式的计算方法,并从气象资料预处理、背景图选取、方案控制和污染源设置等方面探讨了使用AERMOD2.2应注意的问题、重点和技术要点,以期为今后利用AERMOD模式预测具体线源上目标污染物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尾气 污染模拟 AERMOD2 2 碳氢化合物(nmhc) 氮氧化物(NOx) 兰州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