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A循环模式在常规病理技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脱颖 董愉 韩安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7-820,共4页
该研究探讨了PDCA循环法在常规病理技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实践,重点分析该方法在降低医疗差错率方面的实际效果。研究通过PDCA循环管理方法,系统考察了常规组外检标本从签收至HE制片的完整工作流程,并深入剖析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现状。... 该研究探讨了PDCA循环法在常规病理技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实践,重点分析该方法在降低医疗差错率方面的实际效果。研究通过PDCA循环管理方法,系统考察了常规组外检标本从签收至HE制片的完整工作流程,并深入剖析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现状。利用“鱼骨图”分析工具,科室团队精准识别了导致医疗差错的关键因素,据此制定了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和优化目标,并对各项干预措施进行了效果评估和标准化处理。数据显示,质量改进成效显著,有效规范了病理技术操作流程,提高了各工作环节的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并降低差错发生率,为病理技术质量管理提供了可推广的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病理技术 PDCA循环 全流程质量管理 精细化管理 信息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弹光的椭偏参量稳定测量系统设计
2
作者 郭浩杰 张瑞 +3 位作者 薛鹏 徐承雨 吕健宁 王志斌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2-379,共8页
针对高精度、高重复性、快速实时的椭偏测量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双弹光椭偏参量的稳定测量技术。对弹光调制型椭偏参量测量系统进行原理介绍,设计了一种椭偏参量稳定测量系统。利用多速率处理方法(即降采样方法),在减少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针对高精度、高重复性、快速实时的椭偏测量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双弹光椭偏参量的稳定测量技术。对弹光调制型椭偏参量测量系统进行原理介绍,设计了一种椭偏参量稳定测量系统。利用多速率处理方法(即降采样方法),在减少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硬件资源使用的同时,能够达到窄带低通滤波的效果。对降采样中使用的CIC滤波器与FIR滤波器进行设计,采用数字锁相技术对双弹光调制光载波信号进行解调,获得椭偏参量的初始信息。随后设计了实验系统,并对已标定的Si基SiO_(2)标准样品进行2000次的测量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将采样时间设置为20 ms时,椭偏参量幅值比和相位差的重复性精度均优于0.001°,测量样品的薄膜厚度重复性精度为0.001 nm,验证了该设计具有较好的测量重复性和较高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光调制 椭偏技术 多速率处理技术 锁相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岩锂矿选矿工艺进展及应用
3
作者 范子恒 徐修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46-549,共4页
本文介绍了硬岩型锂矿种类,针对常见硬岩锂矿的选矿工艺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采用手选、重介质选矿、浮选、磁选及联合选矿工艺可有效回收锂辉石、锂云母、透锂长石等含锂矿物,本文同时阐述了选矿实际工程案例和应用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硬岩锂矿 锂辉石 锂云母 浮选 选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航引导下横突轨迹技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顶椎区置钉中的应用
4
作者 马昂然 文王强 +7 位作者 李国军 何贤波 汤三泉 王文博 林有才 林素羽 潘松利 陈焕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1,共9页
目的比较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手术中,采用徒手技术(free hand technique,FH)结合横突轨迹技术(transverse process trajectory technique,TPT)和术中导航技术(intraoperative navigation techn... 目的比较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手术中,采用徒手技术(free hand technique,FH)结合横突轨迹技术(transverse process trajectory technique,TPT)和术中导航技术(intraoperative navigation technology,INT)结合TPT技术,在顶椎区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偏出程度及方向上的差异,探讨AIS患者顶椎区椎弓根解剖形态以及TPT技术、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在AIS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与TPT技术相结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12月于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后路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手术的33例AIS患儿临床资料,其中采用FH结合TPT技术16例,为FH组;采用INT结合TPT技术17例,为INT组。收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Risser征等基本资料及影像学检查数据,利用手术后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记录椎弓根螺钉穿透骨皮质的具体位置,并精确测量穿透部分的长度。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Risser征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组的主弯矫形率为(88.82±1.97)%,优于FH组的(85.36±3.16)%;顶椎区置钉时间为(2.65±1.28)min,较FH组的(4.24±2.10)min缩短;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H组顶椎区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13枚,INT组156枚;FH组可接受椎弓根螺钉数为90枚(占总数的79.7%),少于INT组的139枚(占总数的89.1%)。两组0级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在凸侧;1级钉凹、凸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钉仅在两组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NT组中,穿透椎弓根内、外侧皮质的数量占该组置钉总数的8.3%和7.05%,低于FH组的19.5%和2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与FH结合TPT技术相比,INT结合TPT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有效提升整体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度,降低椎弓根内、外侧骨皮质穿透发生率,是一种提高AIS矫形内固定手术精确性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矫形外科手术 术中导航技术 横突轨迹技术 治疗结果 置钉精确性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铁矿石选矿技术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41
5
作者 韩跃新 张小龙 +2 位作者 高鹏 李艳军 孙永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共24页
铁矿石作为钢铁工业最为重要的原材料,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我国铁矿资源储量丰富,但97%以上属于贫矿,需要经过选矿富集后才能供给高炉炼铁。多年来,在我国选矿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铁矿选矿技术得到长足进步和发展。通... 铁矿石作为钢铁工业最为重要的原材料,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我国铁矿资源储量丰富,但97%以上属于贫矿,需要经过选矿富集后才能供给高炉炼铁。多年来,在我国选矿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铁矿选矿技术得到长足进步和发展。通过回顾我国铁矿选矿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单一弱磁选、单一浮选、重选—磁选—反浮选、磁化焙烧—磁选等主要选矿技术在我国铁矿选矿厂的应用,总结我国典型多金属共生型铁矿石如伴生稀土/萤石型铁矿石、伴生钛铁矿型铁矿石、伴生多金属硫化物型铁矿石和伴生硼铁矿型铁矿石的选矿现状,介绍影响我国铁矿选矿技术进步的关键设备如圆锥破碎机、高压辊磨机、半自磨机、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高频振动细筛、搅拌磨机等,指出我国铁矿选矿未来要以“高效节能、低碳减排”为原则,以“优质优用、劣质能用”为战略,开发选冶联合工艺,研发大型高效设备,研制低温环保药剂,提高智能控制水平,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石 选矿技术 高效利用 低碳环保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理论技术在选矿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青芬 孙伟成 +3 位作者 沈政昌 陈强 张明 段莉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6-104,共29页
在矿物加工过程中,搅拌设备是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流程装备。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发的搅拌叶轮逐渐朝着低搅拌功耗与定制化的方向发展,结合不同的搅拌需求,如强剪切分散、高循环流动或强化固液悬浮等。高水平的搅拌设备以满足搅拌工... 在矿物加工过程中,搅拌设备是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流程装备。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发的搅拌叶轮逐渐朝着低搅拌功耗与定制化的方向发展,结合不同的搅拌需求,如强剪切分散、高循环流动或强化固液悬浮等。高水平的搅拌设备以满足搅拌工艺特性为目标。目前不同用途的搅拌槽设备,已经根据现代搅拌流体力学理论,如叶轮剪切力计算理论、搅拌湍流涡理论等,结合计算流体力学和试验数据,对调浆搅拌槽、搅拌储槽、粗粒悬浮搅拌等展开定制化设计研究。对于工业尺度的搅拌设备,评价调浆搅拌效果、离底悬浮效果等仍然存在一定的空白,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通过CFD的数值模拟方法,矿用搅拌器的转子动力学和流固耦合方法,目前已经能够预测临界转速、轴系受力和变形,但是对于复杂矿浆工况的研究无法做到数值模拟的完全复现或理论计算精确考虑。搅拌设备的测试方法在实验室尺度已较为完善,能够获取全解析的速度场或相含率分布,但是如何将试验研究成果应用到工业尺度,如何直接在工业尺度搅拌槽进行测量和评估仍然是研究难题。选矿搅拌设备设计的未来将向一个定制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技术 叶轮 选矿 数值模拟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态防御中基于ANP-BP的执行体异构性量化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嘉 谷良 +1 位作者 吴瑶 杜锋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943-948,共6页
基于动态异构冗余框架的拟态防御技术是一种主动防御技术,其利用非相似性、冗余性等特征阻断或扰乱网络攻击,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其中最大化执行体之间的异构性是提高拟态防御安全效益的关键。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 基于动态异构冗余框架的拟态防御技术是一种主动防御技术,其利用非相似性、冗余性等特征阻断或扰乱网络攻击,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其中最大化执行体之间的异构性是提高拟态防御安全效益的关键。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误差反向传播(BP)的执行体异构性量化方法,该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不同的异构性影响因素,建立一个多维度的特征矩阵,利用ANP方法综合考虑了各个维度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对不同维度的特征进行权重分配,同时利用BP神经网络解决ANP方法带来的主观性过强的问题。通过基于ANP-BP的异构性评估模型,能够快速准确有效地筛选出影响异构性最大的因素,为拟态防御执行体异构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防御技术 拟态防御技术 异构性 网络分析方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文人书画扇面纸张病害成因及表面涂布工艺分析——以四川博物院藏11幅扇面文物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怡凡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5,共13页
通过对四川博物院藏11幅明清文人书画扇面文物进行形貌观察和检测分析,探索明清扇面书画文物的病害成因及加工工艺。通过观察发现,扇面主要由填料层、疏水层和基地纸张层三部分组成,明代早期金面扇面工艺较复杂,后逐步简化,与文献记载相... 通过对四川博物院藏11幅明清文人书画扇面文物进行形貌观察和检测分析,探索明清扇面书画文物的病害成因及加工工艺。通过观察发现,扇面主要由填料层、疏水层和基地纸张层三部分组成,明代早期金面扇面工艺较复杂,后逐步简化,与文献记载相符,反映了明清扇面等级及工艺演变过程:泥金扇面→其他加工涂布扇面(洒金、瓷青等)→矾扇(仅涂布疏水层)→粉连纸扇面。扇面文物病害主要为扇叶折痕断裂和填料层病害,病害程度受扇面厚度、涂布材料及工艺影响。扇面涂层具有较好的疏水性,因此润墨性较差,金面扇面普遍较素面扇面润墨性较差,写印色料不易附着;通过XRF和SEM-EDS分析,扇面填料材料为化学性质稳定的硅酸盐类化合物,不易受环境温湿度影响,可有效提高扇面防虫防霉能力,但受黏合剂影响较大——黏合剂老化失胶会导致填料层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龟裂、空鼓、粉化、起翘等病害;金面扇面的“金”成分主要为金银合金,不同金银配比及泥金、洒金、贴金三种不同的加工形式,会让其产生不同的金属色彩和光泽,因此修复过程中很难通过传统颜料调配的方法减少色差。扇面工艺特性及病害不同于普通纸质书画,因此使用传统书画保护修复技艺难以达到预期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扇面书画 病害 材料 加工工艺 保护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孪生技术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新庆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4期95-97,共3页
数控孪生技术是一种融合数控制造和数字孪生的前沿技术,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原理与工作流程,重点阐述了在数控机床工作过程中数据感知与融合,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数据感知与融合实现制造过程的实时... 数控孪生技术是一种融合数控制造和数字孪生的前沿技术,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原理与工作流程,重点阐述了在数控机床工作过程中数据感知与融合,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数据感知与融合实现制造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探讨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故障诊断中如何提高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和维护效率,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参数动态优化与协调控制中的应用,从而提高了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并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发现,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孪生技术 数字孪生 数控机床 数据感知与融合 故障诊断 参数动态优化 数据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TIA的参数化混合构建技术方法与应用
10
作者 魏恩 魏京功 +1 位作者 胡永星 肖戊坤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8-123,共6页
针对传统建模方法无法在车身薄壁件设计开发过程中高效地进行数模后处理问题,提出了一种参数化混合构建技术。该技术在参数化关联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片体建模的灵活性与实体建模的顺序性来构建白车身薄壁件。文中阐述数模的参数化设计、... 针对传统建模方法无法在车身薄壁件设计开发过程中高效地进行数模后处理问题,提出了一种参数化混合构建技术。该技术在参数化关联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片体建模的灵活性与实体建模的顺序性来构建白车身薄壁件。文中阐述数模的参数化设计、关联设计、链接分析与元素发布等核心构建技巧。通过具体车身薄壁件设计案例,提出了对数模健壮性设计的要求,并展示了模板设计、元素发布和建模流程等前处理环节。最后,结合改变片体和实体特征,及元素特征转换的案例,展示了参数化混合构建技术的高效后处理能力,并将其与传统建模后处理技术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技术在车身薄壁件设计领域具备建模结构健壮、操作简洁和后处理高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IA 薄壁件设计 参数化混合构建技术 建模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界莓茶绿色生产管理技术研究
11
作者 万宏伟 彭亮 屈成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3期70-73,共4页
该研究旨在探讨张家界莓茶的绿色生产管理技术,以提高莓茶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首先介绍莓茶品种的选择和茶园选址标准,包括海拔、地势、水源和土壤等条件的考虑。随后讨论茶园建设中的沟渠开挖、土壤改良、水库修剪等关键步骤。... 该研究旨在探讨张家界莓茶的绿色生产管理技术,以提高莓茶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首先介绍莓茶品种的选择和茶园选址标准,包括海拔、地势、水源和土壤等条件的考虑。随后讨论茶园建设中的沟渠开挖、土壤改良、水库修剪等关键步骤。在扦插育苗方面,提出沟整厢垄的设计及扦插时机的选择。接着,重点分析茶园管理的土肥管理、田间管理和栽培管理,包括施肥、病虫害防治、修剪等技术措施。最后,探讨莓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传统的炒青晒干法和物理生物工程方法,以及它们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界 莓茶 绿色生产 管理技术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铁矿山选矿技术成就与发展展望 被引量:38
12
作者 毛益平 黄礼富 赵福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从铁矿石的选别工艺、选别设备、选别药剂等方面介绍了我国铁矿山选矿新技术的发展情况,概括了近年来选矿新技术的应用所取得的成效,并联系当前铁矿山选矿的实际情况,展望了铁矿山选矿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关键词 铁矿山 选矿技术 选别工艺 铁矿石 药剂 并联 发展展望 中国 发展情况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矿物学近十年的主要进展 被引量:69
13
作者 彭明生 刘晓文 +1 位作者 刘羽 杨志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0-217,共8页
我国的工艺矿物学在过去十年中的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矿物加工和冶金工艺矿物学的发展与应用;初步建立了矿物-生物浸矿机制和各类微生物冶金的制约因素,为生物选矿和冶金过程中工艺矿物学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2)新的分析... 我国的工艺矿物学在过去十年中的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矿物加工和冶金工艺矿物学的发展与应用;初步建立了矿物-生物浸矿机制和各类微生物冶金的制约因素,为生物选矿和冶金过程中工艺矿物学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2)新的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使工艺矿物学开始从定性走向定量;探测和揭示了微生物在分子水平上与矿物表面相互作用和能量转换。这些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矿产开采和微生物选矿和冶金的控制因素的机制,为建立一个新的选冶工艺矿物学打下了深厚基础。(3)将矿物的晶体化学,矿物物理学,量子矿物学与工艺矿物学紧密结合,使这门应用学科不仅在选、冶、加工工艺等提取其中的某种有用元素,而且也促进了新兴的矿物材料和技术的发展。总之,在未来新的分析技术发展中,将被更广泛地用于研究矿物质,矿物-水界面和矿物-微生物界面,这不仅在新型的工艺矿物学发展中取得了好的成果,而且在环境矿物学,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矿物学 生物选矿 生物冶金 矿物材料 新的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辉石矿的工艺矿物学与选矿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新冬 黄万抚 +1 位作者 文金磊 陈园园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07-1213,共7页
对某锂辉石矿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矿石结构构造、主要矿物的产出形式、嵌布粒度及解离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锂辉石矿原矿Li2O含量为0.77%,锂矿物主要以锂辉石和腐锂辉石的形式赋存,含锂矿物的组成复杂且分布不均匀。在工艺矿物... 对某锂辉石矿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矿石结构构造、主要矿物的产出形式、嵌布粒度及解离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锂辉石矿原矿Li2O含量为0.77%,锂矿物主要以锂辉石和腐锂辉石的形式赋存,含锂矿物的组成复杂且分布不均匀。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磨矿介质及细度,采用不脱泥-优先浮硫化矿+云母和石英-再浮选锂辉石的工艺以及水杨羟肟酸+油酸作为锂辉石的混合捕收剂,获得了精矿品位大于Li2O6.43%,回收率大于82.78%的技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辉石 组合用药 工艺矿物学 选矿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过程控制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15
作者 李轩 莫红 +1 位作者 李双双 王飞跃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83-1003,共21页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增材制造技术,许多人认为是一项将要改变世界的"破坏性"技术,并声称该技术将引发新一轮工业革命.本文根据3D打印技术涉及的不同核心成型技术、材料和设备体积等,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不同分类,综述了主...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增材制造技术,许多人认为是一项将要改变世界的"破坏性"技术,并声称该技术将引发新一轮工业革命.本文根据3D打印技术涉及的不同核心成型技术、材料和设备体积等,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不同分类,综述了主流3D打印过程控制技术,指出了3D打印技术的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产业化进程中的建议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增材制造 控制系统 产业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波的食品解冻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绍志 陈光明 尤鹏青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9-101,共3页
以牛肉为样品 ,对超声波解冻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在食品不超温情况下超声波频率、强度和加载方向对可解冻厚度的影响。以 80 0 k Hz超声波进行实验 ,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总体上是一致的 。
关键词 超声波 食品解冻技术 牛肉 样品 超声波频率 强度 加载方向 可解冻厚度 理论计算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圈内部第二深度空间金属矿产资源形成与集聚的深层动力学响应 被引量:31
17
作者 滕吉文 杨立强 +5 位作者 刘宏臣 闫雅芬 杨辉 张洪双 张永谦 田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34-1756,共23页
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发展和经济腾飞必须有大量金属矿产资源的支撑,在共享世界资源的同时,其根本出路在于立足本土.因此提出第二深度空间(500~2000 m)金属矿产资源的找矿勘探新理念.通过对国内外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的概况分析... 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发展和经济腾飞必须有大量金属矿产资源的支撑,在共享世界资源的同时,其根本出路在于立足本土.因此提出第二深度空间(500~2000 m)金属矿产资源的找矿勘探新理念.通过对国内外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的概况分析和研究提出:①金属矿产资源的集聚和分布受控于地壳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其深层动力过程;②在地壳内部第二深度空间存在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大型和超大型矿床;③必须充分发挥高精度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的效能,并进行综合技术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产资源 第二深度空间 立足本土资源 综合技术集成 深层动力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金属矿深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芋艳梅 方莹 张少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7,共4页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采用的非金属矿深加工技术:提纯、超细粉碎、改型和改性、制备新型纳米材料,以及深加工技术在重质碳酸钙、滑石粉和膨润土应用中的具体加工工艺。
关键词 非金属矿物 深加工技术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马店云母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管俊芳 胡林强 +3 位作者 杨慧群 张丹萍 陆康 张凌燕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79,共4页
采用化学分析、偏光显微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一系列测试手段,对河南驻马店云母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云母矿石SiO2和Fe2O3含量较高,目的矿物是白云母,杂质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黑云母,且白云母片层中常夹杂... 采用化学分析、偏光显微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一系列测试手段,对河南驻马店云母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云母矿石SiO2和Fe2O3含量较高,目的矿物是白云母,杂质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黑云母,且白云母片层中常夹杂有细粒的电气石。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指出该矿石的开发方向是生产云母粉,但仅通过简单的破碎和筛分不能获得合格的云母粉产品,而必须进行较复杂的选矿加工,其技术路线是利用磁选去除黑白云母和电气石,利用浮选去除石英,并需考虑剥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母 工艺矿物学 云母粉 选矿技术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传统调味品芝麻酱掺假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国群 张淼 +2 位作者 黄晓琴 邵雪梅 文芬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4-177,共4页
芝麻酱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营养而美味的调味品,但由于缺乏尺度统一的检测标准,因此不少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在芝麻酱中掺入其他价格低廉的物质,甚至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危害消费者健康,甚至威胁到消费者生命。文章介绍了芝麻... 芝麻酱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营养而美味的调味品,但由于缺乏尺度统一的检测标准,因此不少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在芝麻酱中掺入其他价格低廉的物质,甚至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危害消费者健康,甚至威胁到消费者生命。文章介绍了芝麻酱的营养价值及加工工艺,总结了掺假手段及检测方法,展望了芝麻酱掺假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酱 加工工艺 产品标准 掺假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