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无创呼吸支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芮柯 魏珂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9-643,共5页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是指术后发生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胸腔积液、肺不张、气胸、支气管痉挛及吸入性肺炎等。PPCs的发生与患者自身、手术和麻醉等因素密切相关,影响患者围术期康复及预后。无创呼吸支持(N...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是指术后发生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胸腔积液、肺不张、气胸、支气管痉挛及吸入性肺炎等。PPCs的发生与患者自身、手术和麻醉等因素密切相关,影响患者围术期康复及预后。无创呼吸支持(NRS)包括常规氧气疗法(COT)、无创正压通气(NPPV)、经鼻高流量(HFNC)氧疗等,通过改善肺部呼吸力学和满足氧气需求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目前NRS已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广泛应用,但其术后应用尚无共识。本文就近年来术后NRS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NRS的模式、NRS在不同类型手术的应用和NRS在不同类型患者的应用等内容,为促进术后康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肺部并发症 术后康复 无创呼吸支持 无创正压通气 经鼻高流量氧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SARS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海潮 聂立功 +7 位作者 王广发 阙呈立 马靖 李楠 赵志杰 高志东 徐小元 陆海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5期41-43,共3页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 (NIPPV)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 ,即非典型肺炎 )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 2 0 0 3年 4月 8日至 5月 14日期间我院收治的SARS患者使用NIPPV治疗的情况 ...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 (NIPPV)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 ,即非典型肺炎 )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 2 0 0 3年 4月 8日至 5月 14日期间我院收治的SARS患者使用NIPPV治疗的情况 ,包括适应证、参数调节、疗效和副作用观察 ,以及进行NIPPV治疗期间医务人员的感染率。结果 :从 2 0 0 3年 4月 8日到 2 0 0 3年 5月 14日期间收治的SARS患者中的 10 5例进行分析 ,使用NIPPV者共 2 4例 ,死亡 5例。使用NIPPV最常见的副作用为皮下气肿 ,共出现 4例 ,发生率为 16 .7%。治疗过程中无 1例医务人员发生感染。结论 :NIPPV是治疗重症SARS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合理的使用NIPPV可以减少有创通气的使用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治疗 SARS 临床观察 非典型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成功的临床预测因素研究 被引量:76
3
作者 谭伟 孙龙凤 +2 位作者 代冰 赵洪文 康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成功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对84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使用NIPPV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NIPPV成功组和NIPPV失败组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成功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对84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使用NIPPV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NIPPV成功组和NIPPV失败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使用NIPPV前及NIPPV后2 h、4~6 h的血气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NIPPV成功的临床因素。结果 (1)共收治84例NIPPV患者,成功组64例,成功率为76%;失败组20例〔其中改为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者15例(18%);死亡11例,病死率为13%〕。(2)成功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低于失败组、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高于失败组、NIPPV前PaCO2高于失败组、NIPPV后4~6 h动脉血气分析pH值、PaCO2较失败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对NIPPV成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44,OR 1.796,95%CI(1.886,13.009)〕。结论对于APACHEⅡ评分低、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相对较高、NIPPV后4~6 h pH值和PaCO2变化显著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NIPPV的应用易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无创正压通气 Ⅱ型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敷料预防无创正压通气鼻面部压疮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45
4
作者 张珺 李荣科 +2 位作者 陈可欣 葛龙 田金徽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7种常用敷料预防无创正压通气(NIPPV)患者鼻面部压疮的效果。方法以压疮、正压通气、positive pressure pespiration、pressure ulcer等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7种常用敷料预防无创正压通气(NIPPV)患者鼻面部压疮的效果。方法以压疮、正压通气、positive pressure pespiration、pressure ulcer等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5年7月,纳入对比敷料预防NIPPV患者鼻面部压疮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WinBugs、Stata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最终纳入27个RCT,共2 797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7种敷料预防NIPPV患者鼻面部压疮效果均优于常规护理措施(均P<0.05)。根据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凝胶敷料、泡沫敷料是预防NIPPV患者鼻面部压疮的较优方案。结论基于网状Meta分析结果和SUCRA排序结果,凝胶敷料和泡沫敷料预防NIPPV患者鼻面部压疮效果优于其他敷料。未来研究应关注不同种类敷料间效果的直接比较及成本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敷料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面罩 压疮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和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娄五斌 张卫星 +1 位作者 员丽 张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983-1988,共6页
目的比较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HFOV... 目的比较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HFOV组33例,DuoPAP组32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无创呼吸支持前、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48、72h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氧合指数(OI),72h内呼吸暂停发生率、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猪肺磷脂注射液重复使用率、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出生体质量、发病时间、胎龄、产前使用激素情况、猪肺磷脂注射液使用时间、剖宫产率及RD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PaC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_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PaO_2、PaCO_2及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PaCO_2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和时间在PaO_2及OI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NHFOV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Duo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FOV组与DuoPAP组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猪肺磷脂注射液重复使用率、肺气漏、BPD、NEC、PVL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DS的初始治疗中,NHFOV与DuoPAP相比可以更好减少CO2潴留和呼吸暂停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双水平正压通气 无创呼吸支持模式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在体外循环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龚倩 葛建军 +2 位作者 葛圣林 林敏 周汝元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体外循环术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10-01至08我院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年龄>16岁)450例,术后全部顺利拔管,其中24例拔管后出现急性呼吸衰... 目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体外循环术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10-01至08我院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年龄>16岁)450例,术后全部顺利拔管,其中24例拔管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给予NPPV治疗,为NPPV组;拔管后未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426例为对照组。比较NPPV治疗前、治疗后1 h的氧分压/吸入气体氧含量(PaO2/FiO2)、心率、呼吸次数和动脉血酸碱度(pH),并用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特征作为参数来分析NPPV失败的预测因素。结果:NPPV治疗平均(12.33±11.97)h,NPPV治疗后1 h与治疗前比较,PaO2/FiO2明显升高,呼吸次数、心率明显减低(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无NPPV相关并发症。NPPV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NPPV治疗后1 h的PaO2/FiO2<200(P=0.043)、第一次机械通气时间(P=0.039)和肺炎(P<0.0001),其中肺炎是NPPV失败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比值比16.000;95%可信区间1.996~128.289)。结论: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拔管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NPPV可以有效改善肺部氧合,减低再次气管插管的需要,但要根据病因选择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体外循环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NC与NPPV对于心外科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杨毅 刘楠 +3 位作者 候晓彤 孙立忠 王红 金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4-671,共8页
目的比较研究新型无创通气方式——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与传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2种呼吸治疗方式在心外术后低氧血症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1日至... 目的比较研究新型无创通气方式——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与传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2种呼吸治疗方式在心外术后低氧血症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1日至2016年7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入住心外危重症中心,术后拔除气管插管之后24 h内发生低氧血症(hypoxima),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应用HFNC或NPPV进行呼吸治疗[患者年龄(52.9±7.8)岁vs(53.8±8.9)岁,P〉0.05;男性性别比65%vs 70%,P〉0.05;术后基础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II)评分(9.4±2.2)分vs(9.3±2.2)分,P〉0.05]。起始参数设置:HFNC:流量45 L/min,温度37℃,吸氧浓度(Fi O2)60%~80%;NPPV:吸气压(inspiratory pressure,IPAP)10~12 cm H_2O(1cm H_2O=0.098 k Pa),呼气压(expiratory pressure,EPAP)4~6 cm H_2O,FiO_2 60%~80%,吸呼比(radio of inspiration and expiration,I∶E)为1∶1.5~2.0,根据临床疗效和患者耐受程度等逐渐调节。对比研究2种方法治疗方法在不同时间点(治疗后2 h、8 h、24 h、结束时)的呼吸、循环等方面情况,以及并发症、再次插管率、气切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分别接受HFNC与NPPV 2种方法治疗,发现HFNC在改善氧合指数(PaO_2/FiO_2)、降低PaCO_2均较NPPV组效果明显(P〈0.05);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心率(heart rate,HR)在HFNC组均较NPPV组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时HFNC组较NPPV组胃肠胀气(0vs 20%,P〈0.05)、不耐受(0 vs 25%,P〈0.05)等主要合并症发生率为低;HFNC治疗时间明显较NPPV组为短(P〈0.05);再次插管、气管切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耐受性良好、合并症少,在改善氧合、降低PaCO_2方面最终都体现了很好的疗效,且降低呼吸功、对循环的改善也有良好作用;但是2组的再次气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低氧血症 心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萍 郑曼 +2 位作者 马正良 邱勇 肖永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研究术前使用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Cobb角≥60°、肺功能存在中度以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行脊柱侧凸矫形术的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在术前采用BiPA... 目的:研究术前使用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Cobb角≥60°、肺功能存在中度以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行脊柱侧凸矫形术的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在术前采用BiPAP呼吸机,经用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1个月;B组常规术前准备。观察A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改善及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Cobb角度、手术时间、手术径路、融合椎体数等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经NIPPV治疗后肺活量(VC)、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0)、最大通气量(MVV)和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术中氧合指数、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15min动脉血气PO2、PCO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改善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的肺功能,可缩短手术后气管插管的拔管时间,改善术后通气功能,有助于脊柱侧凸患者手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脊柱侧凸 肺功能 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抢救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振平 刘学芬 +1 位作者 黄晓霞 肖卫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OPD伴有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观...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OPD伴有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舒利迭联合BiPA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48h观察组PaO2、PaCO2及PH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功能FEVl、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BiPAP治疗COPD伴有Ⅱ型呼吸衰竭可快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化指标及肺功能,疗效优于单用BiPAP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通气 舒利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体验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永刚 魏花萍 杜松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9-12,共4页
目的了解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患者的真实心理体验及护理需求。方法 2012年1-6月,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择曾经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ICU接受过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14名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对访谈资料录音后进行整... 目的了解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患者的真实心理体验及护理需求。方法 2012年1-6月,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择曾经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ICU接受过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14名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对访谈资料录音后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患者在接受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时常忍受着折磨与痛苦,如身体上的不适、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困难、语言沟通受阻、人机不协调、活动受限等;并有心理异常,如焦虑和恐惧、孤独等。患者积极寻求支持与帮助,如专业技术人员的同情和支持、家人的支持等,并积极重视自己。结论正确、细致、周到的护理有利于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体验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通气在治疗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运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春 叶琳 向小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4-747,共4页
目的:比较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和有创正压通气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ventilationI,PPV)在胸心外科救治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的临床效果,评估NPPV在ARF治疗中的... 目的:比较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和有创正压通气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ventilationI,PPV)在胸心外科救治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的临床效果,评估NPPV在ARF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胸心外科术后各种原因所致轻、中型ARF患者32例,随机分为NPPV组(16例)和IPPV组(16例),在给予病因治疗同时分别实施NPPV和IPPV。观察分析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动脉血气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结果。结果:NPPV组有5例(31.25%)治疗失败转为气管插管IPPV,其中3例(18.75%)死亡I。PPV组死亡4例(25%)。2组治疗有效患者在分别接受NPPV和IPPV治疗后6 h动脉血气有相似的改善。NPPV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IPPV组(P<0.05)。NPPV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PPV组(P<0.05)。结论:在胸心外科术后ARF患者中,应用NPPV治疗的临床效果与IPPV相似。实施NPPV可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且因为无创性,NPPV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在一定范围内的ARF患者首选的通气支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心外科 急性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有创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对AECOPD患者呼吸肌疲劳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尚东 党晓敏 +5 位作者 杨岚 韩建峰 孙忠民 冯思芳 阳甜 马爱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4-827,847,共5页
目的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于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轻度AECOPD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NPPV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呼吸... 目的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于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轻度AECOPD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NPPV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呼吸肌疲劳指标的改变以及医疗花费情况。结果 NPPV组和对照组的PaCO2和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PPV组在治疗2h时PaO2[(79.81±50.3)mmHg]明显升高,和对照组[(64.29±33.2)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PPV组膈神经动作电位[(200.67±54.0)μV]较治疗前[(127.03±36.0)μV]以及对照组[(150.53±52.0)μV]显著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NPPV组6min步行距离[(400.25±70.5)m]较治疗前增加,和对照组[(338.41±70.9)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PPV组的住院天数缩短,但同时治疗花费也增多,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PPV对轻度AECOPD患者早期干预治疗后可以改善PaO2,缓解呼吸肌疲劳,提高活动耐力,但对PaCO2和pH值无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肌疲劳 膈肌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中的疗效预测因素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玉梅 郑亚安 刘桂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BiPAP)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呼衰)的急诊患者中的疗效预测因素。方法选取155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治疗,观察BiPAP治疗前和治... 目的探讨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BiPAP)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呼衰)的急诊患者中的疗效预测因素。方法选取155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治疗,观察BiPAP治疗前和治疗2 h后的各指标情况,分析其与BiPAP治疗成功与否的相关性。结果155例患者中,123例BiPAP治疗成功,32例治疗失败。治疗前,BiPAP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的体质量、体质指数、血清清蛋白、APACHEⅡ评分、意识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h后,成功组与失败组的意识评分、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iPAP治疗2 h后pH变化值、治疗前的意识水平和体质指数对BiPAP治疗是否成功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BiPAP治疗2 h后的pH变化值、BiPAP治疗前的意识水平和体质指数是在急诊环境下BiPAP治疗COPD合并呼衰患者的疗效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不全 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 预测因子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17
14
作者 朱小平 薛张纲 蒋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69-272,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危慢阻肺 (COPD)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择期进行上腹部和胸腔内手术病人 16例 ,均患有严重的慢阻肺 ,术前评估围手术期有高度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术前准备包括戒烟、预防和控制感染、支气管扩张和呼吸功能锻炼... 目的 :探讨高危慢阻肺 (COPD)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择期进行上腹部和胸腔内手术病人 16例 ,均患有严重的慢阻肺 ,术前评估围手术期有高度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术前准备包括戒烟、预防和控制感染、支气管扩张和呼吸功能锻炼 ,6例病人术前进行无创正压通气 (NPPV)训练 ,手术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完成。术后施行硬膜外镇痛、抗感染、胸部理疗、扩张支气管和氧疗。部分病人间断采用NPPV进行呼吸支持。结果 :16例病人术前平均MVV占预计值 40 3 %± 9 0 % ,平均RV/TLC为 6 2 7%± 3 8% ,平均FEV1为 0 80± 0 2 0L ,平均FEV1/FVC为 39 5 %± 6 4%。 6例病人经术前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和呼吸功能锻炼后 ,FEF2 5%~ 75% 从 0 4± 0 2L/s增至 0 9± 0 3L/s(P <0 0 5 ) ,FEV1从 0 74± 0 30L增至 1 0 2± 0 40L(P <0 0 5 )。术后有 5例 (31 3 % )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6例 (37 5 % )哮喘发作吸入支气管扩张药并静脉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缓解。所有病人术后PaO2 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以术后第 2、3天最为显著 ,以后逐渐恢复。 6例术后早期即给予口鼻面罩NPPV支持。所有病人术后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呼吸功能减退的COPD病人并非外科手术的绝对禁忌证。术前锻炼和围手术期NPPV支持有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全麻拔管后呼吸衰竭 被引量:3
15
作者 尤勇 顾勤 +1 位作者 朱章华 董丹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2-414,共3页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全身麻醉手术拔管后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全麻手术拔管后48h内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34例,应用BiPAPVision呼吸机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后避免再插管(成功组)和需要再插管(失败组)患者...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全身麻醉手术拔管后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全麻手术拔管后48h内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34例,应用BiPAPVision呼吸机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后避免再插管(成功组)和需要再插管(失败组)患者的基础状态、通气疗效及临床结果,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无创正压通气使70.6%的术后呼吸衰竭患者避免插管。与失败组相比,成功组心肺并发症所致呼吸衰竭的比例和需要人工辅助吸痰的比例明显低(P<0.05),麻醉药残留呼吸抑制的比例高(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全身麻醉手术后呼吸衰竭能够减少再插管率,但可能不适用于存在心肺并发症和排痰障碍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治疗 全身麻醉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胎粪吸入综合征并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娄五斌 张卫星 +1 位作者 员丽 张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919-3923,共5页
目的比较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以评鉴NHFO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入住本院新生儿科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撤... 目的比较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以评鉴NHFO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入住本院新生儿科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撤机后随机分为NHFOV组和NCPAP组。观察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 h血气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aO_2/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FiO_2)。结果 NHFOV组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 h PaCO_2与NCPAP组比较有明显降低[1 h:(41.1±7.2)mmHg vs.(45.4±6.7)mmHg,P=0.000;12 h:(38.9±3.1)mmHg vs.(44.6±5.2)mmHg,P=0.000;24 h:(35.1±8.2)mmHg vs.(43.2±7.1)mmHg,P=0.000],NHFOV组撤机失败率为11.43%,低于NCPAP组35.29%(P=0.021)。结论与NCPAP相比,撤机后使用NHFOV,可以更好减少二氧化碳潴留,降低撤机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及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何玲 张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观察研究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无创正压通气组)35例和观察组(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组)35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 目的:观察研究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无创正压通气组)35例和观察组(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组)35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3d的肺通气、肺换气及氧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3d的肺通气、肺换气及氧代谢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的上述指标,且观察组治疗后3d明显优于治疗后1d和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及肺功能状态,对于患者的肺通气、换气及氧利用均发挥出积极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纳洛酮 慢阻肺呼吸衰竭 氧代谢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在多发伤并发ALI/ARDS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古满平 丁福 范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84-1887,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总结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模式的临... 目的:探讨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多发伤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总结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模式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多发伤并发ALI/ARDS患者使用NIPPV或有创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MV)的情况,比较两种通气方式治疗前及治疗后2 h动脉血气分析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NIPPV40例,有创通气35例。无创通气组及有创通气组通气2 h后病人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及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较通气前明显提高(P<0.000 1)。无创通气组中5例无创通气3~5 d(平均4.2 d)后改IMV,4例因手术需全麻,先予以IMV 20~36 h后改为无创机械通气。35例无创通气3~18 d[平均(8±5.5)d]成功脱机,无1例死亡。IMV组通气5~20 d脱机[平均(9±5.5)d],无1例死亡。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动脉血气分析治疗前、治疗后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伤后合并ALI/ARDS早期应用NIPPV治疗,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呼吸模式,不仅可取得与IMV治疗相同的效果,而且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的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无创正压通气对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4
19
作者 唐琴 秦光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9-327,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长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中国生... 目的:系统评价长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 Med,EMbase等,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10月,纳入NPPV治疗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统计学分析采用Rev Man 5.2软件处理。结果:共纳入23个RCT,1 20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PPV治疗组患者Pa CO2降低、Pa O2升高;肺功能下降延缓;患者6 min步行距离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降低(OR=0.62,95%CI:0.47-0.82)。结论:NPPV可改善患者动脉血气,且应用NPPV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可增加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长时间治疗(≥2年)可延缓患者肺功能下降,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无创正压通气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KIN概念框架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预防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玉梅 夏漫 +4 位作者 李凌 熊莉娟 马驿 常晓梅 李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8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SKIN概念框架实施循证护理对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预防的效果。方法以SKIN概念框架为基础,按照JBI循证模式对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进行循证护理,通过提出问题、证据检索、证据质量评价、证据综合的步骤,制定无... 目的探讨基于SKIN概念框架实施循证护理对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预防的效果。方法以SKIN概念框架为基础,按照JBI循证模式对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进行循证护理,通过提出问题、证据检索、证据质量评价、证据综合的步骤,制定无创正压通气鼻面部压疮压疮预防流程及优化无创呼吸机操作流程标准。结果干预1年后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发生率由17.95%下降至3.92%。结论以SKIN概念框架指导循证护理实践,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无创正压通气压疮预防技能,降低患者鼻面部压疮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压疮 SKIN概念框架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