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ling effects of forest belts o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s in Taihu Lake area,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金林 侍璐璐 张爱国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3-216,251,共4页
Taihu Lake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area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in large quantities greatly aggravat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this area, and water pollution ... Taihu Lake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area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in large quantities greatly aggravat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this area, and water pollution has worsened to an unbearable condition. Two sampling farms (respectively 1 hm2) under rape-rice rotation and wheat-rice rotation were selected as studied ecosystem and a 5-yr-old Poplar forest and 8-yr-old Metasequoia forest were chosen in the selected areas. By collecting samples of Nitrogen, Phosphorus in water, crops and underground of forest, the transfer and loss of N and P (main water pollutants) in faming ecosystem were studied, and the effects of forest belts o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ransfer and loss of N and P vary with means of rotation, types of crops and the amount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Buffering forest belts betweens farmlands and ditches can effectively stop and purify such elements as N and P in soil runoffs, thus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s. When the width ratio of farmland to forest belt is 100 to 40, 50.05% losing N, 29.37% losing P can be absorbed by forest under rape-rice rotation and 30.98% N, 86.73% P can be absorbed by forest under wheat-rice rotation. When the width ratio of farmland to forest belt is 150 to 40, 33.37% losing N, 19.58% losing P can be absorbed by the forest under rape-rice rotation, and under wheat-rice rotation 20.65% lost N and 57.82% lost P can be absorbed. There is only some purification effect when the width rat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 belt is 200 to 40. Based on model of buffering forest belts, the width ratio of farmland to forest is determined between 100 to 40 and 150 to 40, because it not only can purify water, but also occupy less farml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Poplar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growing and high value, are suitable to be planted as shelter-forest in Taihu Lake Water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Ultrophication NITROGEN PHOSPHORUS Forest bel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fied Weighting for Calculating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
2
作者 牟瑞芳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4年第1期69-72,共4页
The concentration of runoff depends upon that of soil loss and the latter is assumed to be linear to the value of EI that equals the product of total storm energy E times the maximum 30-min intensity I 30 for a giv... The concentration of runoff depends upon that of soil loss and the latter is assumed to be linear to the value of EI that equals the product of total storm energy E times the maximum 30-min intensity I 30 for a given rainstorm. Usually, the maximum accumulative amount of rain for a rainstorm might bring on the maximum amount of runoff, but it does not equal the maximum erosion and not always lead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 Thus,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weighted by amount of runoff is somewhat unreasonable. An improvement for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 put forward by professor Li Huaien is proposed. In replacement of the weight of runoff, EI value of a single rainstorm is introduced as a new weight. An example of Fujing River watershed shows that its application is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Hydrological calculation procedure Load calculation of polluta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sm of nitrogen loss driven by soil and water erosion in water source areas
3
作者 Rongjia Wang Jianfeng Zhang +1 位作者 Chunju Cai Shufeng Wa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985-1995,共11页
Nitrogen(N)present in drinking water as dissolved nitrates can directly affect people’s health,making it important to control N pollution in water source areas.N pollution caused by agricultural fertilizers can be co... Nitrogen(N)present in drinking water as dissolved nitrates can directly affect people’s health,making it important to control N pollution in water source areas.N pollution caused by agricultural fertilizers can be controlled by reducing the amount of fertilizer applied,but pollution caused by soil and water erosion in hilly areas can only be controlled by conservation forests.The catchment area around Fushi Reservoir was selected as a test site and mechanisms of N loss from a vertical spatial perspective through field observations were determined.The main N losses occurred from June to September,accounting for 85.9-95.9%of the annual loss,with the losses in June and July accounting for 46.0%of the total,and in August and September for 41.9%.The N leakage from the water source area was effectively reduced by 38.2%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tand structure of the conservation forests.Establishing well-structured forests for water conservation is crucial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drinking water.This preliminary resear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revealing then loss mechanisms in water source areas and improving the control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thes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source areas Nitrogen los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Water quality Surface runof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研究——以鉴江流域化州站控制区域为例
4
作者 郑李杰 沈帅 +2 位作者 杨明杰 王浩东 李彤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0,67,共11页
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较大。为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以鉴江流域化州站控制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SWAT模型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3种土地利用情景下氮、磷污染负荷变化的模拟分析,揭示其不同情... 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较大。为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以鉴江流域化州站控制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SWAT模型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3种土地利用情景下氮、磷污染负荷变化的模拟分析,揭示其不同情景下流域氮、磷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径流、总氮和总磷在率定期、验证期的R2大于0.6、NSE大于0.5、PBIAS小于25%,可以较好地模拟流域径流、总氮和总磷过程。②和其他情景相比,情景二流域中总氮、总磷的负荷强度最低,其年均负荷量分别为16451.42 t、4642.72 t,且年内负荷强度与降雨量密切相关,说明其农业用地是控制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关键区域,雨季是控制的关键时期。③在该地区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应尽量少占用林地,同时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防护措施的实施来减少农业用地氮、磷的输出。该研究可为土地利用和污染物控制提供研究思路,为保护和改善流域水环境和水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江流域 SWAT模型 土地利用 非点源污染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过程的地块概念模型
5
作者 赵浩源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年第2期151-153,共3页
地块概念模型的建立对于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全生命周期的工作均具有指导性作用和意义,其能够刻画并描述污染物的分布情况,从而为企业的重要决策提供支撑。文章分析了地块概念模型的基本内涵,表述了地块概念模型建立所需的三个基本... 地块概念模型的建立对于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全生命周期的工作均具有指导性作用和意义,其能够刻画并描述污染物的分布情况,从而为企业的重要决策提供支撑。文章分析了地块概念模型的基本内涵,表述了地块概念模型建立所需的三个基本要素。通过应用案例,剖析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全生命周期工作各个环节中地块概念模型的建立与完善,印证其对于相应工作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块概念模型 土壤污染 全生命周期 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污染源调查结果分析与治理措施——以武汉市马影河为例
6
作者 吴伟 郝学凯 +1 位作者 杨晓波 孙浩铭 《净水技术》 2025年第3期159-170,共12页
【目的】城市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对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河流污染治理是水环境全面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是河流治理对策的数据基础,如何更加精准地计算评估污染源现状是河流治理的重要工作。【方法】以武汉市经济开发区... 【目的】城市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对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河流污染治理是水环境全面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是河流治理对策的数据基础,如何更加精准地计算评估污染源现状是河流治理的重要工作。【方法】以武汉市经济开发区马影河为例,探究河流中点源、面源和内源的污染现状,对污染源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化学需氧量(COD_(Cr))水质模型、狄龙模型等科学的模型进行污染源及环境容量评估,为治理不同污染源提出针对性治理措施。【结果】调查结果表明,点源污染中COD_(Cr)、总氮(TN)、总磷(TP)、氨氮负荷为836.3、501.6、21.08、281.13 t/a;面源污染中COD_(Cr)、TN、TP负荷为8 102.74、837、68.42 t/a;内源污染中COD_(Cr)、TN、TP负荷为127.02、15.88、1.06 t/a,污染主要贡献来源为面源污染;马影河农田片区中COD_(Cr)、TN、TP的环境容量为2 959.70、63.86、6.66 t/a;城镇片区中COD_(Cr)、TN、TP的环境容量为3 512.73、185.99、12.11 t/a。【结论】通过沿河截污、市政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改造、初雨调蓄、人工湿地工程和农田片区污染管控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有效的治理,成功将马影河从治理前的劣V类水体提升至Ⅳ类水体,同时也验证了污染源调查方法与模型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影河 污染负荷 环境容量 污染源调查 分析方法 治理措施 科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quaCrop模型的水稻多目标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马超 吴天傲 +2 位作者 章伟忠 李江 缴锡云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目的】优化现有水稻灌溉制度,节约灌溉用水量,减少稻田氮磷流失量以降低面源污染风险。【方法】构建了基于AquaCrop模型和NSGA-Ⅱ算法的水稻灌溉制度模拟优化模型,利用水稻田间试验数据,开展以产量最大、氮磷流失量最小、灌水次数最少... 【目的】优化现有水稻灌溉制度,节约灌溉用水量,减少稻田氮磷流失量以降低面源污染风险。【方法】构建了基于AquaCrop模型和NSGA-Ⅱ算法的水稻灌溉制度模拟优化模型,利用水稻田间试验数据,开展以产量最大、氮磷流失量最小、灌水次数最少的3种目标组合(产量-氮磷流失量(Y-TNP)、产量-灌水次数(Y-N)、产量-氮磷流失量-灌水次数(Y-TNP-N))下的灌溉制度优化模型研究,提出适应不同生育期降水年型的稳产-控污-提效灌溉制度。【结果】(1)与常规灌溉相比,Y-TNP灌溉制度优化水稻产量下降2.14%,氮磷流失量减少23.09%;Y-N灌溉制度优化水稻产量下降1.76%,灌水次数减少53%;Y-TNP-N灌溉制度优化水稻产量下降2.64%,氮磷流失量减少22.83%,灌水次数减少2次。(2)不同典型年以Y-TNP-N为目标优化的稳产-控污-提效灌溉制度水稻产量介于7.74~7.78 t/hm^(2),同时大幅度减少灌水量进而降低氮磷流失量。【结论】AquaCrop模型可模拟试验区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本文构建的模拟-优化耦合模型可用于优化不同生育期降水年型下稳产-控污-提效的灌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溉制度 AquaCrop模型 NSGA-Ⅱ优化算法 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NuMa模型的武烈河氮磷负荷模拟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门宝辉 申耀铎 +1 位作者 李宣瑾 刘灿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7,99,共10页
武烈河是承德市工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开展流域污染物负荷模拟及来源解析对流域水污染控制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eNuMa模型对武烈河磷矿上游断面子流域2015—2020年的水文径流过程和全流域2018—2020年的总氮(TN)、总磷(... 武烈河是承德市工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开展流域污染物负荷模拟及来源解析对流域水污染控制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eNuMa模型对武烈河磷矿上游断面子流域2015—2020年的水文径流过程和全流域2018—2020年的总氮(TN)、总磷(TP)污染负荷量进行模拟,解析氮磷负荷的来源及贡献率。结果表明:(1)2018—2020年,年均TN负荷量为655.98 t,各污染来源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地下水(30.68%)>点源(25.63%)>腐生系统(25.16%)>沉积物源(12.85%)>地表径流(5.68%);2018—2020年,年均TP负荷量为8.12 t,各污染来源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沉积物源(49.58%)>点源(16.54%)>地下水(15.01%)>腐生系统(13.20%)>地表径流(5.67%)。(2)年内氮磷污染负荷入河量以非点源为主,分别占总负荷的74.37%和83.46%,点源与非点源的贡献占比受汛期和非汛期影响显著,非汛期以点源形式输入的负荷占比远超汛期(6—9月)的。本研究结果能够为流域水质改善和污染管控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uMa模型 武烈河流域 径流模拟 氮磷负荷量 污染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模式搜索算法的微尺度管控区域大气污染物PM2.5溯源
9
作者 董红召 金灿 +2 位作者 唐伟 佘翊妮 林盈盈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6-1304,共9页
针对微尺度管控区域可能发生的大气污染提出有效的靶向诊断方法-结合高斯烟羽模型和遗传-模式搜索算法的大气污染物分布式溯源方法.将污染源反算模型得到的污染物理论质量浓度与传感器网络观测值的数据对应关系作为目标函数,使用模式搜... 针对微尺度管控区域可能发生的大气污染提出有效的靶向诊断方法-结合高斯烟羽模型和遗传-模式搜索算法的大气污染物分布式溯源方法.将污染源反算模型得到的污染物理论质量浓度与传感器网络观测值的数据对应关系作为目标函数,使用模式搜索算法嵌入遗传算法加快反算模型的搜索过程,反算得到污染源强度和位置.依托杭州市亚运板球场馆大气感知器网络进行实验验证,监测2021年10月PM2.5质量浓度、气象数据,对所提出的混合式大气污染溯源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遗传-模式搜索算法对于多维变量的搜索效果较好,能快速精准地反算污染源的位置和强度,可以为微尺度管控区域突发性气体污染防治提供应急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强反算 遗传-模式搜索算法 高斯烟羽模型 微尺度管控 颗粒物污染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南方水稻灌区全生育期面源污染特征及控制模拟
10
作者 陈丽娜 张文硕 +1 位作者 徐俊增 孙一淼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8-205,共8页
为了解水稻生育期内灌区面源污染的输出特征及其对下游控制断面水质的影响,选取某典型南方水稻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WAT模型构建田沟塘控制断面的面源污染全过程数值模拟模型,量化分析水稻全生育期9种污染控制方案下控制断面水质动态响... 为了解水稻生育期内灌区面源污染的输出特征及其对下游控制断面水质的影响,选取某典型南方水稻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WAT模型构建田沟塘控制断面的面源污染全过程数值模拟模型,量化分析水稻全生育期9种污染控制方案下控制断面水质动态响应。结果表明:退水和氮、磷污染物均呈脉冲式排放,水稻生育期前半段,即移植返青期、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是稻田面源污染发生的高峰期;控制灌溉、生态工程和控制排水措施在水稻生育期前半段对氮、磷污染物的削减效果较好,实施综合措施后削减效果显著提升,对TN和TP全生育期的削减率超过90%;单项措施的水质提升效果有限,施肥管理导致分蘖期出现更多脉冲式TN质量浓度峰值,综合措施可显著提升水质达标率,其中施肥管理、控制排水、生态工程的组合措施和控制灌溉、施肥管理、控制排水、生态工程的组合措施可以实现TN和TP质量浓度稳定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灌区 面源污染 水稻全生育期 控制断面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面源污染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一平 宋燕妮 +7 位作者 张广创 周彤 刘雯丹 孙长顺 薛旭东 刘曙光 陈骥 田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1-720,共10页
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流域水环境和水安全的重要来源,是当前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同时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之一。科学高效地治理面源污染问题已经纳入国家战略计划。因此,在新形势和政策背景下如何推进面源污染研究工作,以保障... 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流域水环境和水安全的重要来源,是当前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同时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之一。科学高效地治理面源污染问题已经纳入国家战略计划。因此,在新形势和政策背景下如何推进面源污染研究工作,以保障流域水环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紧迫任务。本文较为全面地回顾和总结了我国面源污染研究现状,归纳了主要研究方法和典型治理措施,并基于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水污染治理现状给出相应建议,指出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可为面源污染的全过程监管、评估及治理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完善我国水污染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文 面源污染 模型模拟 污染控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域模型与遥感解译方法的农业面源污染精细化源解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琪云 李继峰 +2 位作者 李泽利 沈彦军 刘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34-1543,共10页
农业面源污染源解析是面源污染防治的基础。农作物种植是农业面源污染源的重要组成,然而传统的面源污染源解析方法不能量化不同农作物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贡献,其解析精度也难以满足环境管理部门精细化管理的客观需求。本研究以天津于... 农业面源污染源解析是面源污染防治的基础。农作物种植是农业面源污染源的重要组成,然而传统的面源污染源解析方法不能量化不同农作物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贡献,其解析精度也难以满足环境管理部门精细化管理的客观需求。本研究以天津于桥水库上游沙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流域模型与遥感解译的方法,解析流域总磷负荷来源与贡献,旨在建立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源精细化源解析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的农作物遥感总体分类精度在88%以上,Kappa系数均大于0.81,整体分类结果可信。沙河流域主要作物类型包括冬小麦-夏玉米、板栗、果树与其他作物,其中冬小麦-夏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大,占比为44%~67%,板栗种植面积次之,占比为11%~29%。冬小麦-夏玉米种植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板栗种植面积则呈快速上升趋势。沙河流域Generalized Watershed Loading Function(GWLF)模型对溪流量与总磷负荷的模拟表现良好,其模型校准期与验证期的NSE在0.59以上,R^(2)在0.79以上。耕地为沙河流域最大的面源总磷负荷来源,占总磷负荷总量的61%;在耕地中,冬小麦-夏玉米总磷负荷占比最大(52%),板栗次之(20%);考虑到板栗种植面积近年来不断上升,未来沙河流域面源总磷负荷仍有升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源解析 遥感解译 流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空间修正入河系数的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景琳 张艳军 +2 位作者 王素描 乔飞 罗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5,95,共9页
针对长江流域开展面源污染负荷研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传统输出系数模型为集总式模型,无法体现污染物的空间差异性,且未考虑污染源和受纳水体之间的污染物迁移损失,计算结果常为产污量而非入河量。为了降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差异造成的... 针对长江流域开展面源污染负荷研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传统输出系数模型为集总式模型,无法体现污染物的空间差异性,且未考虑污染源和受纳水体之间的污染物迁移损失,计算结果常为产污量而非入河量。为了降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差异造成的模拟结果的误差,综合考虑污染物在输移过程中受降雨、地形、植被和距离等因子的影响,对传统的Johnes输出系数模型引入空间修正的入河系数,构建具有空间分布性的改进输出系数模型。将改进后的输出系数模型应用于长江流域,对长江流域干流自上至下9个监测断面的总磷、化学需氧量进行模拟。分别将集总式输出系数模型和引入空间修正入河系数的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改进后的输出系数模型模拟精度较改进前显著提高,为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出系数模型 入河系数 面源污染 GIS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PE模型的汉江安康断面以上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雨潇 李家科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8,共9页
基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构建了汉江安康断面以上流域环境水文预测(HYPE)模型,模拟了2012—2016年安康水文站的降水量和径流以及研究区非点源总氮、总磷污染负荷。结果表明:HYPE模型日径流量和月径流量模拟结果率定期纳升效率系数分别为... 基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构建了汉江安康断面以上流域环境水文预测(HYPE)模型,模拟了2012—2016年安康水文站的降水量和径流以及研究区非点源总氮、总磷污染负荷。结果表明:HYPE模型日径流量和月径流量模拟结果率定期纳升效率系数分别为0.78、0.90,验证期分别为0.69、0.87;总氮、总磷负荷模拟结果率定期纳什效率系数分别为0.71、0.69,验证期分别为0.68、0.63,表明HYPE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良好适用性;汉江安康断面以上流域总氮和总磷非点源污染负荷主要集中在6—10月,主要来源于农业化肥施用与水土流失;研究区总氮单位面积负荷流失量为0.354~6.139 kg,总磷单位面积负荷流失量为0.012~0.395 kg,总氮、总磷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偏南部,合理使用化肥、加强防治水土流失是控制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HYPE模型 总氮负荷 总磷负荷 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养污染防控视角下农业补贴的有机肥增施效应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方圆 许佳琳 +1 位作者 朱孔一粟 陈江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23-2731,共9页
为了精确探究农机购置补贴、农业技术补贴及有机肥价格补贴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激励影响,本研究基于2023年1月1日至30日陕西省关中地区12个县的农户随机抽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估算了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相关因素... 为了精确探究农机购置补贴、农业技术补贴及有机肥价格补贴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激励影响,本研究基于2023年1月1日至30日陕西省关中地区12个县的农户随机抽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估算了影响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相关因素载荷系数。结果表明:农业补贴潜变量(ASF)的标准化路径载荷值为0.690,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产生了显著正面影响;在各种农业补贴中,农机购置补贴(MAS)的标准化路径载荷最高,为0.690,农业技术补贴在提高农户对有机肥与农产品市场认知上起到了正面作用;农业技术培训(TES)的影响显著,标准化路径载荷值为0.634;有机肥价格补贴(FES)的标准化路径载荷为0.597,是所有补贴中的最低值;农户主要劳动力年龄(AGE)及教育水平(EDU)的标准化路径载荷均达到了显著影响水平。农业补贴对不同经济条件下及不同作物种植户的影响显示出显著差异。研究指出,劳动强度是影响农户施用有机肥的主要障碍,积极的态度是推动农户施用有机肥的根本驱动力,3种农业补贴对提高粮农有机肥利用率的作用有限,需对相关政策标准和实施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粪便循环 结构方程模型 劳动强度 有机肥料认知 直接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里河流域初期雨水水质特征与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璐璐 张祥霖 +1 位作者 张晴 赵莹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城市区域初期雨水具有污染负荷较大、随机性较强、有明显季节性等特点,需要选择适合的方式处理后排放河道。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十五里河流域为例,首先通过整理资料及建立城市面源污染模型分析了该区域初期雨水水质情况,然后模拟了排口... 城市区域初期雨水具有污染负荷较大、随机性较强、有明显季节性等特点,需要选择适合的方式处理后排放河道。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十五里河流域为例,首先通过整理资料及建立城市面源污染模型分析了该区域初期雨水水质情况,然后模拟了排口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最后根据初期雨水水质特点,并结合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原理,讨论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初期雨水的适用性。研究旨在针对初期雨水的特点提出高效稳定的处理办法,并保证系统稳定运行,为河道面源污染处理提供指导,拓展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面源污染 初期雨水 十五里河 暴雨径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流域(陕西段)面源污染总磷时空特征评估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爱萍 王琦 +5 位作者 罗仪宁 张建辉 王雪蕾 谢成玉 黄莉 王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76-2785,共10页
为明确渭河流域(陕西段)面源污染总磷时空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面源污染负荷空间精细化程度较高的DPeRS模型,对2016—2020年研究区面源污染总磷排放与入河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遥感像元尺度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总磷面源污染负荷... 为明确渭河流域(陕西段)面源污染总磷时空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面源污染负荷空间精细化程度较高的DPeRS模型,对2016—2020年研究区面源污染总磷排放与入河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遥感像元尺度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总磷面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变化特征与降水特征有较强的相关性,也与区域土地利用分布特征有关,面源污染总磷排放和入河负荷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流域北部的草地分布地带,污染类型以水土流失型为主,关中平原的渭南市西部和咸阳市中部地区排放负荷高值区以农田径流型为其主要污染类型。2016—2020年研究区面源污染总磷入河负荷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8年为折点),与流域西北部负荷高值区因降水量变化引发的草地水土流失面源污染有关,每年6—8月是研究区面源污染总磷防治的关键期。流域内3个重点断面所在的汇水区中,临河入渭断面所在汇水区面源污染总磷主导类型为农田径流型,岔口和新河入渭断面所在汇水区主导类型为水土流失型,其中岔口断面所在汇水区2017—2019年总磷面源污染对水质总磷指标的平均贡献率达到77.38%,建议该汇水区上中游地区主要关注林地水土保持、下游地区重点从农田养分管理加强面源污染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DPeRS模型 渭河流域 重点汇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市枯水期地表水污染源识别及贡献率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佳孟 闫祯 +2 位作者 平令文 师艳丽 陈振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5,120,共7页
定量解析污染源是有效控制水污染的基础,研究综合利用数理统计、GIS空间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CA-APCS-MLR)等方法,提出了一种数据预处理方式,对2018-2020年延安市地表水系内49个采样点的23项水质关键指... 定量解析污染源是有效控制水污染的基础,研究综合利用数理统计、GIS空间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CA-APCS-MLR)等方法,提出了一种数据预处理方式,对2018-2020年延安市地表水系内49个采样点的23项水质关键指标进行污染源及其贡献率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污染源以营养物污染(54.02%)及重金属污染(17.97%)为主,营养物污染对各水质指标的平均贡献率(52.70%)大于重金属污染(47.30%),营养物污染主要对延安市东北部影响较大,重金属污染对延河、秀延河上游地区影响较大。相比原始数据预处理方法的分析结果,该结果更具有地区代表性,可对延安市地表水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持,为地表水水质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水质 污染源识别 PCA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枯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特征及潜在污染风险研究
19
作者 吴莉 韩佩 +3 位作者 刘勇 聂含冰 彭艳红 桂双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1-80,共10页
为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掌握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特征及其潜在污染风险尤为重要。以赣江南昌市(西湖区段)的两个饮用水水源地断面(青云水厂、朝阳水厂)及其上下游断面作为研究主体,通过调查分析各断面水环境现状、推演水源地上游污染衰减... 为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掌握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特征及其潜在污染风险尤为重要。以赣江南昌市(西湖区段)的两个饮用水水源地断面(青云水厂、朝阳水厂)及其上下游断面作为研究主体,通过调查分析各断面水环境现状、推演水源地上游污染衰减扩散过程,根据GB 3838—202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研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水平;通过解析水体沉积物磷释放速率与磷形态特征,评估磷内源释放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①赣江(西湖区段)重点断面水质基本为Ⅱ类水,青云水厂断面化学需氧量(COD)在2022年6月超Ⅱ类水标准。②饮用水水源地断面上游存在规模型排污口——前湖电排站,污染扩散模型显示对其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存在降类威胁。③赣江(西湖区段)沉积物总磷(TP)含量整体为轻中度污染状态,沉积物磷形态以铁铝结合态无机磷(Fe/Al-Pi)为主,其次是中活性有机磷(MA-Po)和钙结合态无机磷(Ca-Pi),平均占比分别为32.56%,20.72%,19.40%,平均含量分别为123.17,78.36,73.38 mg/kg。有机质(OM)含量与TP含量(R=0.873,P≤0.05)、Fe/Al-Pi含量(R=0.949,P≤0.05)显著相关。④青云水厂断面磷释放速率(v P)最大,存在较高磷释放风险。建议持续监测饮用水水源地上下游断面水质,密切关注青云水厂断面水质TP指标变化;对前湖电排站来水进行定期检测与排查溯源,避免雨污混流或废水直排入河;加强沿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减少人为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科学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地 污染物扩散衰减模型 沉积物磷释放风险 磷形态 赣江 南昌市西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11模型的南方典型雨源型河流水质模拟
20
作者 赵柯 康瑞鹏 +3 位作者 王琪 冯亮 董文艺 孙飞云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12期148-159,共12页
雨源型河流水环境容量小、生态系统脆弱,易受到人类的活动和降雨的强烈干扰,可能导致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严重等环境问题。目前,尚缺乏涵盖雨源型河流污染物识别和水质模拟的系统性研究。文章以南方某雨源型河流(PS河)为研究对象,... 雨源型河流水环境容量小、生态系统脆弱,易受到人类的活动和降雨的强烈干扰,可能导致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严重等环境问题。目前,尚缺乏涵盖雨源型河流污染物识别和水质模拟的系统性研究。文章以南方某雨源型河流(PS河)为研究对象,建立MIKE11水动力学(HD)、对流扩散模块(AD)模型,并与MIKE11水生态(ECOLab)模块模型进行耦合,对水化学参数、污染物时空变化进行分析,识别出主要污染物,明确污染物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该雨源型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为TN、TP及氨氮。其中,氨氮和TP雨季浓度高于旱季,COD_(Cr)和TN旱季浓度较高,下游段水质受降雨径流影响较大。全流域水量和水质模型的相对误差均值分别为14.5%和12.5%,纳什系数均值分别为0.73和0.78,说明模型模拟精度较好。ECOLab模块中BOD5模拟的相对误差和不确定性最高,DO模拟的相对误差和不确定性最低。研究有助于实现雨源型河流的高精度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源型河流 MIKE11模型 污染物识别 水生态模块 模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