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invasive glucose measuring apparatus based on conservation of energy method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真诚 金星亮 +2 位作者 朱健铭 王弟亚 张婷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6期982-986,共5页
A new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measuring apparatus (NBGMA) made up of MSP430F149 SCM (single chip micyoco) was developed,which can measure blood glucose level (BGL) frequently,conveniently and painlessly. The hardwa... A new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measuring apparatus (NBGMA) made up of MSP430F149 SCM (single chip micyoco) was developed,which can measure blood glucose level (BGL) frequently,conveniently and painlessly.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this apparatus were designed,and detecting algorithms based on conservation of energy method (COEM) were presented.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that the energy derived by human body equals energy consumed by metabolism,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vection,evaporation,radiation and the BGL was established. The sensor module was designed. 2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involved in the clinical experiment. The BGL measured by an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ABA) was set as the referenc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conservation of energy method with the biochemical method,using the 20 data points with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680 to 1 100 mg/L. Reproducibility was measured for healthy fasting volunte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ns of BGL detected by NBGMA and ANA are very close to each other,and the difference of standard deviation (SD) is 24.7 mg/L. The correlative coefficient is 0.807.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is 4% at 921.6 mg/L. The resultant regression is evaluated by the Clarke error grid analysis (EGA) and all data points are included in the clinically acceptable regions (region A:100%,region B:0%). Accordingly,it is feasible to measure BGL with CO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chip non-invasive measurement blood glucose conservation of energy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液葡萄糖检测研究进展
2
作者 温鑫(综述) 张铭志(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8-372,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眼部微血管并发症,是引起工作年龄段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在众多因素中,高血糖水平是影响DR进展的关键危险因素。因此,血糖监控对于DR患者至关重要。目前在临床和家庭中普遍采用血糖仪和连续的血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眼部微血管并发症,是引起工作年龄段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在众多因素中,高血糖水平是影响DR进展的关键危险因素。因此,血糖监控对于DR患者至关重要。目前在临床和家庭中普遍采用血糖仪和连续的血糖监测系统对其血液中葡萄糖水平进行监测,由于这2种方式均有创,且检测高频、需要定期校准和更换,因而众多研究者致力于葡萄糖连续且无创检测的研究。研究发现,生物体液中的某些代谢物水平可能与眼部或全身疾病的状态显著相关,可作为无创检测的生物学指标。泪液葡萄糖浓度与血液葡萄糖浓度呈现确定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可反映眼部及全身葡萄糖水平的波动情况。加之泪液可通过非侵入性的方法收集获得,因此围绕葡萄糖生物标志物结合生物材料和物理传感器形成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泪液葡萄糖的来源与转运、泪液葡萄糖与血糖以及DR的关系、泪液葡萄糖的无创检测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糖 泪液葡萄糖 无创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域综合分析的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研究
3
作者 陈剑虹 任军怡 +2 位作者 杨佳 郭亚亚 乔卫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8-324,共7页
无创血糖检测技术是一种间接测量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方法,其不损伤人体组织具有安全、快捷、无创的特点,打破了传统血糖检测的局限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因携带多种生理病理信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研究,也是目... 无创血糖检测技术是一种间接测量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方法,其不损伤人体组织具有安全、快捷、无创的特点,打破了传统血糖检测的局限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因携带多种生理病理信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研究,也是目前实现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的重点关注对象。目前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的无创血糖检测研究,仅考虑了时间域或频率域单独作用时对系统建模的贡献。信号的时域分析虽能描述PPG信号幅值随时间的变化,却无法直观反映PPG信号频率的能量分布,因此单一域的信号分析不能全面表达PPG信号,从而导致信息丢失。采用频域分析方法提取信号频谱时,需要利用信号的全部时域信息,是一种全局的变换,可能会造成特定时间或特定频率段内的信号特性丢失。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PPG)时频域综合分析的无创血糖检测新方法,采用时域-频域并行法综合考量光电容积脉搏波信号与血糖间的联系。以时域分析为基准,利用聚类分析法在PPG信号时域中提取代表波形,分析波形特征点与血糖相关性,确定波形时域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将脉搏波时域信号转换至频率域,采取主成分分析手段研究频谱信息,确立频域特征量。通过口服葡萄糖耐糖实验(OGTT)对获取的波形信号提取时频域特征参数,以实时检测的有创血糖浓度值作为参考,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无创血糖检测模型,同时为提升模型精度实现模型最优化,应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二次修正,最终实现模型测试集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13 mmol·L^(-1),均方根误差(RMSE)为1.42 mmol·L^(-1)。Parkers共识网络栅格(Parkers CEG)评估结果显示:在A区与B区的预测结果分别占80.3%、19.7%,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为实现日常血糖无创监测可行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可靠性依据。有助于完善糖尿病的检测与监测体系,更好地全面判断病情,及时预防、指导、治疗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糖检测 光电容积脉搏波 时频域综合分析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ME和1DCNN-LSTM-Attention的无创血糖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贺义博 靳鸿 +1 位作者 周春 屈盛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3-88,共6页
实现无创血糖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无创血糖仪存在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为了提高无创血糖检测的准确度,基于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仪,构建了1DCNN-LSTM-Attention混合预测模型,同时引入了霜冰优化算法(RIME... 实现无创血糖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无创血糖仪存在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为了提高无创血糖检测的准确度,基于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仪,构建了1DCNN-LSTM-Attention混合预测模型,同时引入了霜冰优化算法(RIME)。该模型通过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提取数据中的局部特征,将所提取的特征向量作为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输入,捕捉数据中的依赖关系;采用注意力机制(Attention)为LSTM的输出赋予不同的权重,增强关键信息提取;通过RIME算法优化模型参数,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结果表明,引入RIME的1DCNN-LSTM-Attention混合模型预测效果优于1DCNN、LSTM、1DCNN-LSTM、1DCNN-LSTM-Attention等模型,预测血糖值与有创血糖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121 0,均方误差为0.018 6,相关系数达到了0.982 3。该模型有助于提高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霜冰优化算法 长短期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CT高危人群糖尿病筛查方法
5
作者 何松 苏亚 +4 位作者 姚晓天 郝鹏 崔省伟 蔡开明 孙金豪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17,共6页
为了能够筛查出高危人群中潜在糖尿病患者,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和减少并发症产生,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的高危人群糖尿病无创筛查方法。首先将3维OCT图像进行区域划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众多血糖敏感区域散射系数转变... 为了能够筛查出高危人群中潜在糖尿病患者,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和减少并发症产生,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的高危人群糖尿病无创筛查方法。首先将3维OCT图像进行区域划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众多血糖敏感区域散射系数转变为一个综合指标S,进而归一化得到0 min~120 min不同时刻的相对量S i(i=0,1,2…,120);然后将健康、轻度糖尿病、重度糖尿病人群在0 min~120 min不同时刻的血糖归一化经验值;最后通过8例临床对照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得到了准确的筛查结果。结果表明,判定阈值1为0.47,阈值2为0.78;将S 120与阈值1、阈值2进行比较,得到0<S_(120)<0.47为健康,0.47<S_(120)<0.78为轻度糖尿病,0.78<S_(120)<1为重度糖尿病。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对于利用光学无创手段筛查高危人群糖尿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 生物技术 无创血糖检测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糖尿病筛查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无创血糖检测技术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文亮 徐可欣 +2 位作者 杜振辉 刘蓉 范世福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58-261,265,共5页
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具有无疼痛、无感染、测量简单、测量速度快等优点 ,能有效地满足糖尿病人实时、频繁监测血糖浓度的需要 ,是血糖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本文介绍了人体无创血糖检测各种技术的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指出近红外无创血糖... 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具有无疼痛、无感染、测量简单、测量速度快等优点 ,能有效地满足糖尿病人实时、频繁监测血糖浓度的需要 ,是血糖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本文介绍了人体无创血糖检测各种技术的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指出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是最有前景的无创血糖检测方法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浓度 无创 近红外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人体血糖检测光学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刚 周梅 +1 位作者 吴红杰 林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744-2747,共4页
糖尿病威胁着人类健康,血糖有创检测的弊端使无创检测方法成为糖尿病患者的迫切需求,无创血糖检测也因此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无创检测仪器有足够的精度能够应用于临床。文章中介绍了研究较多的光声光谱... 糖尿病威胁着人类健康,血糖有创检测的弊端使无创检测方法成为糖尿病患者的迫切需求,无创血糖检测也因此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无创检测仪器有足够的精度能够应用于临床。文章中介绍了研究较多的光声光谱法、拉曼光谱法、荧光法、偏振光旋光法、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法,近红外光谱法等光学光谱检测方法的原理、方法、特点以及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从中分析了限制血糖浓度无创检测应用于临床的技术难点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指出动态光谱方法是无创血糖测量中最有应用前景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检测 糖尿病 血糖浓度 光谱检测 动态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进行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剑 刘红敏 +3 位作者 杨庆德 姜利英 田青 蔡新霞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535-2539,共5页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反离子电渗透原理无创检测血糖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此生物传感器在自行搭建的实验装置上进行了裸鼠离体皮肤的葡萄糖透皮抽取和检测实验,研究了化学促渗剂和电流切换技术对无创血糖检测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使...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反离子电渗透原理无创检测血糖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此生物传感器在自行搭建的实验装置上进行了裸鼠离体皮肤的葡萄糖透皮抽取和检测实验,研究了化学促渗剂和电流切换技术对无创血糖检测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使用化学促渗剂后葡萄糖的渗透量是不使用促渗剂情况下的2.29倍,采用电流切换技术,能减缓长时间通电对皮肤的刺激,在皮下葡萄糖浓度0~18mmol/L范围内,生物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皮下葡萄糖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886,n=7).此外,还进行了与生物传感器配合使用的腕式仪表的研制,为实现糖尿病人血糖闭环控制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血糖 无创检测 反离子电渗透 金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8L单片机的手机外挂血糖检测模块 被引量:5
9
作者 郭昉 张晓宇 魏景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1-154,158,共5页
现代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因此为了实现人们在移动电话上方便地进行血糖监测,并为网络医院打下基础,手机外挂血糖检测模块的设计和实现具有非常重要实际意义。通过利用新一代STM8L超低功耗单片机以及超低功耗方案和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 现代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因此为了实现人们在移动电话上方便地进行血糖监测,并为网络医院打下基础,手机外挂血糖检测模块的设计和实现具有非常重要实际意义。通过利用新一代STM8L超低功耗单片机以及超低功耗方案和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用在移动电话上的外挂血糖检测模块。产品测试结果表明完全适合在手机上进行外挂,实现了移动电话血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检测 移动电话 STM8L 血糖手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容积脉搏波无创测量人体血液成分的评估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瑾 蔡子晋 +2 位作者 张紫杨 孙迪 王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4-1271,共8页
为了评估光电容积脉搏波法在人体血液主要成分检测方面的精度水平,基于朗伯比尔定律及简化的光电容积脉搏波法测量模型,给出了物质成分测量的极限分辨浓度公式。对公式中的三个要素,即人体测量时的光强信噪比、光程、被测物质的摩尔消... 为了评估光电容积脉搏波法在人体血液主要成分检测方面的精度水平,基于朗伯比尔定律及简化的光电容积脉搏波法测量模型,给出了物质成分测量的极限分辨浓度公式。对公式中的三个要素,即人体测量时的光强信噪比、光程、被测物质的摩尔消光系数进行了评估,获得了理论上光电脉搏波法对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的极限分辨浓度。评估结果表明,光电容积脉搏波法可以测量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和血糖的极限分辨浓度水平分别约为100mg/dL,5000mg/dL以及10 000mg/dL。将该评价结果与现阶段临床需要的检测精度进行对比,可知光电容积脉搏波法能够满足需求,有望实现对血红蛋白的无创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容积脉搏波 人体无创成分检测 血红蛋白 白蛋白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O脉冲激发的血糖光声检测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重 刘国栋 +1 位作者 丁宇 姚清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023-3029,共7页
构建了一套基于侧向模式的光学参数振荡(optical parameter oscillator,OPO)脉冲激光激发-超声传感的血糖光声检测系统,并且将激发波长、激光能量、探测频率和温度等对血糖光声检测的影响,在系统结构上进行了有效融合。然后,以不同浓度... 构建了一套基于侧向模式的光学参数振荡(optical parameter oscillator,OPO)脉冲激光激发-超声传感的血糖光声检测系统,并且将激发波长、激光能量、探测频率和温度等对血糖光声检测的影响,在系统结构上进行了有效融合。然后,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作为测试样品,实验研究了几个因素(激发波长、激光能量、探测频率和温度等)对葡萄糖光声检测和浓度预测的影响。实验得到了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在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的葡萄糖实时光声信号和光声峰峰值,同时,为了得到不同因素对葡萄糖光声值和浓度预测的影响规律,通过线性回归算法建立了葡萄糖光声峰峰值与各因素变化,以及不同因素下光声峰峰值与浓度梯度的映射关系模型。实验和模型预测结果表明:相比1 200和1 300nm波长而言,1 064nm波长下的葡萄糖光声峰峰值与浓度梯度模型预测效果最好,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986;葡萄糖光声峰峰值随着脉冲激光输出能量的增大呈线性增大趋势,且葡萄糖浓度预测准确度随着激光输出能量增大有所提高;根据不同探测频率的超声探测器捕获的葡萄糖光声峰峰值与浓度梯度建模效果来看,响应频率为1 MHz的超声探测器相比2.5和10MHz的超声探测器,在葡萄糖光声信号探测上具有更好的探测效果;最后,实验发现,葡萄糖光声峰峰值随着温度和浓度的增大均呈线性增大趋势,且浓度预测误差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光声检测 脉冲激光 超声探测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透射法血糖无创检测光学子系统的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星 季忠 +1 位作者 杨力 彭承琳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7-150,共4页
研究血糖的无创检测技术,对于减轻糖尿病患者的检测痛苦,实现血糖浓度的实时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光学方法大都需要利用光谱仪扫描样品光谱,虽获取的数据信息量大,但实验设备复杂,不便于实际推广。使用1 300和1 550 nm两个特定波长... 研究血糖的无创检测技术,对于减轻糖尿病患者的检测痛苦,实现血糖浓度的实时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光学方法大都需要利用光谱仪扫描样品光谱,虽获取的数据信息量大,但实验设备复杂,不便于实际推广。使用1 300和1 550 nm两个特定波长的LED并结合光纤结构,构建基于近红外透射原理的血糖无创检测系统。通过对50个1 300 nm波长下光强数据、75个1 550 nm波长下光强数据以及30个空白对照实验数据进行总体分布的秩和检验,证明系统采集到的1 300和1 550 nm两波长下的近红外光强信号与空白对照信号具有显著差异性。同时,两组光强信号均符合正态分布,其中1 300 nm波长下光强信号实验样本值X~N(4.601,1.1392),1 550 nm波长下光强信号Y~N(4.446,1.0782)。研究表明,所构建的系统可有效检测含有血糖信息的近红外光强信号,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无创检测 光路 发光二极管 近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能量代谢守恒法无创检测血糖算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杨 陈真诚 +1 位作者 朱健铭 徐彪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8-812,共5页
为了提升基于能量代谢守恒方法无创检测血糖的精度,设计新型无创血糖检测探头,采集300组临床试验数据,提出决策树和偏最小二乘法方法相结合的DE-PLS算法建立预测血糖值的模型。并采用多参数相关性分析,得出代谢率M和血糖浓度真值BG显著... 为了提升基于能量代谢守恒方法无创检测血糖的精度,设计新型无创血糖检测探头,采集300组临床试验数据,提出决策树和偏最小二乘法方法相结合的DE-PLS算法建立预测血糖值的模型。并采用多参数相关性分析,得出代谢率M和血糖浓度真值BG显著相关,验证了能量代谢守恒法无创检测血糖理论的可行性。最终结果表示,DE-PLS算法计算出的血糖浓度与真实血糖值的相关性达到了88.5%,证实该算法的精度高于应用于该领域的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糖检测 能量代谢守恒法 传感器设计 决策树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真诚 张杨 +1 位作者 徐北平 朱健铭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5期103-106,共4页
根据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技术,设计一种小型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系统。以系统检测探头对人体食指采取透射方式探测,由光电传感器采集四路不同波长近红外光的脉搏波信号。提出一种脉搏波预处理方法,采用经验模态分解和三次样条插值算法去... 根据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技术,设计一种小型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系统。以系统检测探头对人体食指采取透射方式探测,由光电传感器采集四路不同波长近红外光的脉搏波信号。提出一种脉搏波预处理方法,采用经验模态分解和三次样条插值算法去除原始脉搏波的高频噪声和基线漂移。运用动态光谱频域提取法提取对数脉搏波的基波分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交叉验证的方法,预测人体血糖浓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此系统预测血糖值与真实血糖值的相关性达到了86.5%,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56 mmol/L,证明系统检测结果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光电容积脉搏波 无创血糖检测 脉搏波预处理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层析术无损检测血糖的测量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全盛 冯曙 叶大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88-2694,共7页
为改进现有光学相干层析术(OCT)无损检测血糖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将OCT信号斜率相对变化量和相对标准误差相结合来评价测量结果,并同时得到血糖的理论测量精度。首先,分析了OCT系统共焦函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及OCT信号斜率相对误差的计... 为改进现有光学相干层析术(OCT)无损检测血糖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将OCT信号斜率相对变化量和相对标准误差相结合来评价测量结果,并同时得到血糖的理论测量精度。首先,分析了OCT系统共焦函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及OCT信号斜率相对误差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对3只新西兰白兔进行活体实验来评价OCT无损检测血糖的测量结果。在测量血糖引起的OCT信号斜率相对变化量的同时,对OCT信号斜率相对误差也进行了计算,从而获得血糖的理论测量精度。新西兰白兔活体实验表明,线性度较好的拟合区间下OCT信号斜率相对变化量和相对误差分别为(3.7%)/mmol和0.068,(3.4%)/mmol和0.026,(0.93%)/mmol和0.019,血糖理论测量精度分别为±3.7 mmol,±1.5 mmol和±4.1 mmol。OCT信号斜率的相对变化量和相对标准误差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血糖理论测量精度,而且拟合区间越大,血糖的测量精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术 无损检测 血糖 测量精度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自适应噪声总体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在光谱信号去噪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晓莉 李成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54-1762,共9页
针对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过程中噪声对血糖浓度模型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提出用自适应噪声总体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实现近红外光谱信号的去噪;同时,根据原始信号曲率和分解后本征模态函数(IMFs)曲率间的离散弗雷歇距离选择相关模态。首先... 针对近红外无创血糖检测过程中噪声对血糖浓度模型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提出用自适应噪声总体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实现近红外光谱信号的去噪;同时,根据原始信号曲率和分解后本征模态函数(IMFs)曲率间的离散弗雷歇距离选择相关模态。首先,将自适应噪声的总体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引入近红外光谱去噪过程,介绍了经验模态分解、集合经验模态分解、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及自适应噪声总体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基本原理及具体实现过程。然后,应用基于曲率和离散弗雷歇距离的自适应噪声总体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改进算法对仿真信号和光谱信号进行去噪,并将其标准差和信噪比作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提出的方法得到的血糖浓度近红外光谱数据其标准差为0.179 4,信噪比为19.117 5dB,实现了信号与噪声的分离,改善了重构信号质量,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可以有效识别并提取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糖检测 近红外光谱 信号去噪 自适应噪声总体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曲率 离散弗雷歇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MS的微流量计的研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栗大超 刘宇 +2 位作者 于海霞 梁文帅 徐可欣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7-119,125,共4页
通过检测透皮抽取出的人体细胞间液中葡萄糖浓度来预测血糖浓度是一种重要的微创血糖检测技术。但由于抽取出的细胞间液量很少,需要进行稀释以便输送和收集,然后根据稀释后的体积来计算稀释前的细胞间液浓度。设计和加工了一种微流量计... 通过检测透皮抽取出的人体细胞间液中葡萄糖浓度来预测血糖浓度是一种重要的微创血糖检测技术。但由于抽取出的细胞间液量很少,需要进行稀释以便输送和收集,然后根据稀释后的体积来计算稀释前的细胞间液浓度。设计和加工了一种微流量计用以测量稀释后细胞间液的体积,并搭建了性能测试实验平台,测试了流量计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线性相关性。实验表明:流量计测量范围为4~16μL;对15μL的样品10次测量的变异系数为6.2%;13个不同体积样品的测量结果相关系数为0.988。微流量计能够满足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血糖检测 微流量计 细胞间液透皮抽取 细胞间液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的无创血糖检测系统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晓飞 唐海涛 张欣怡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90,共4页
研究使用近红外光源测量人体血糖变化的原理及方法。使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采集血液数据,通过朗伯-比尔定律计算血糖浓度与血液吸光度的关系。基于最小二乘法建立模型,并设计了一种初步的验证装置。实验结果表明,检测系统的测试集相... 研究使用近红外光源测量人体血糖变化的原理及方法。使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采集血液数据,通过朗伯-比尔定律计算血糖浓度与血液吸光度的关系。基于最小二乘法建立模型,并设计了一种初步的验证装置。实验结果表明,检测系统的测试集相关系数为0.976,均方根误差为0.357,相对误差为±15%,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检测 近红外光 嵌入式系统 血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印迹检测盒的智能手机血糖测定方法研究
19
作者 信建豪 张翠利 +2 位作者 张利娟 王欢欢 李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49-853,共5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葡萄糖印迹检测盒的智能手机检测血液中葡萄糖的方法。以葡萄糖印迹试纸与显色剂构成检测盒,血液中的葡萄糖与检测盒中的葡萄糖印迹试纸产生特异性结合后,用氯仿洗脱杂质,在试纸表面加入显色剂使之反应显色,再用智能手机... 建立了一种基于葡萄糖印迹检测盒的智能手机检测血液中葡萄糖的方法。以葡萄糖印迹试纸与显色剂构成检测盒,血液中的葡萄糖与检测盒中的葡萄糖印迹试纸产生特异性结合后,用氯仿洗脱杂质,在试纸表面加入显色剂使之反应显色,再用智能手机拍照并结合免费软件GIMP2.8检测色度。结果表明,制备的分子印迹试纸对葡萄糖的吸附时间为5min,最大吸附量为0.673mg/片。检测的色度(H)与葡萄糖浓度的负对数(p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H=421-23.3pC,相关系数(r)为0.993。并进行了兔血中葡萄糖的测定和回收率试验,得方法回收率为91.8%~108%。相比于血糖仪,该方法检测成本低,使用更方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检测 分子印迹检测盒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形状对无创血糖检测精度影响的研究
20
作者 钟晓玲 张晓霞 +1 位作者 聂泽东 于兴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9期36-38,共3页
在低频段时,为了提高基于射频信号的无创血糖检测的精度,本文探讨了圆形、方形、螺旋形电极分别在模拟的三种不同浓度血糖溶液中对S11参数的影响,从而分析电极形状对血糖检测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电极形状与血糖检测精度存在一定关系,... 在低频段时,为了提高基于射频信号的无创血糖检测的精度,本文探讨了圆形、方形、螺旋形电极分别在模拟的三种不同浓度血糖溶液中对S11参数的影响,从而分析电极形状对血糖检测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电极形状与血糖检测精度存在一定关系,在谐振点时,相较于方形电极和圆形电极,螺旋形电极所测得的S11参数幅值最小,其血糖检测精度最高,因此,该形状电极更适用于无创血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段 S11参数 电极形状 无创血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