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树云 李文华 +2 位作者 单慧敏 谢伟 谢伟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评价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 i-level positive-pressure non-invasive ventilation,B i-level)治疗急性左心衰竭(ALVF)的临床疗效。方法ALVF患者30例,随机分为B i-level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各1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评价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 i-level positive-pressure non-invasive ventilation,B i-level)治疗急性左心衰竭(ALVF)的临床疗效。方法ALVF患者30例,随机分为B i-level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各1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和24 h心率、呼吸、血压以及血气分析的变化,同时监测B i-level治疗组无创通气24 h前、后心功能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APACHEⅡ评分情况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B i-level治疗组无创通气24 h后的心率和呼吸明显减慢(P<0.01),呼吸困难均改善,心功能均有进步,总有效率100%,通气24 h后PaO2和SaO2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在相应治疗时间内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和平均住院天数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B i-level治疗ALVF能够及时缓解症状,改善心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 无创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二氧化碳采样器在非机械通气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钊 朱昭琼 +3 位作者 陈峰 张益 谢冕 余志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评价非机械通气患者经口/鼻采用自制二氧化碳采样器连续无创监测PETCO2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非机械通气患者50例,用自制二氧化碳采样器经口/鼻吸氧,连续监测和比较不同氧流量下PETCO2图形和读数变化,分析恒定氧流量下PETCO2与PaCO2... 目的评价非机械通气患者经口/鼻采用自制二氧化碳采样器连续无创监测PETCO2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非机械通气患者50例,用自制二氧化碳采样器经口/鼻吸氧,连续监测和比较不同氧流量下PETCO2图形和读数变化,分析恒定氧流量下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氧流量下均可检测到正常形态PETCO2矩形波形;不同氧流量下不同时间点所测得的PETCO2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TCO2与PaCO2呈中度相关(r=0.50~0.55,P<0.05)。结论自制呼气末二氧化碳采样器经口/鼻连续无创监测PETCO2,在不同氧流量下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具有经济、安全、无创、实用的特点,可以作为危重病人抢救时的快速监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采样器 监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 非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对睡眠状态下COPD患者呼吸力学和中枢驱动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新 郭松文 +2 位作者 郑晶晶 于化鹏 陈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97-1301,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睡眠状态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力学和中枢驱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内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16例,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经过NIPPV治...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睡眠状态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力学和中枢驱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内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16例,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经过NIPPV治疗病情稳定后,分别在患者自主呼吸和NIPPV时清醒和睡眠状态下进行呼吸力学、膈肌肌电图和多导睡眠图的监测,连续采集并计算各项生理参数30 min。结果:COPD患者自主呼吸时睡眠与清醒状态比较,呼吸频率(RR)和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比值(Ti/Tto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VE)、平均吸气流量(VT/Ti)、动态肺顺应性(CLdyn)、膈肌电电压的均方根(RMS)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气道阻力(Raw)、压力-时间乘积(PTP)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则有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OPD患者清醒状态下,NIPPV与自主呼吸相比较,RR、VT和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Ti、CLdyn和SpO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i/Ttot、Raw、PTP、RMS和PETCO2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OPD患者睡眠状态下,NIPPV与自主呼吸相比较,RR和R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VE、VT/Ti、CLdyn和SpO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i/Ttot、Raw、PTP、PETCO2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呼吸力学异常变化和中枢驱动降低是COPD患者发生夜间睡眠低通气和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NIPPV可显著改善清醒和睡眠状态下COPD患者的呼吸力学异常,降低了气道阻力和呼吸做功,改善了通气应答,增加了通气输出。NIPPV可显著降低清醒状态下COPD患者的中枢驱动,对睡眠状态下中枢驱动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力学 中枢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非发酵菌肺部感染临床和药敏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庚 胡马洪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非发酵革兰阴性菌(NFGNB)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分布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方法313例机械通气革兰阴性菌(GNB)感染肺炎,其中168例为NFGNB感染和145例其他GNB感染,分为NFGNB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情况.将NF... 目的探讨非发酵革兰阴性菌(NFGNB)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分布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方法313例机械通气革兰阴性菌(GNB)感染肺炎,其中168例为NFGNB感染和145例其他GNB感染,分为NFGNB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情况.将NFGNB感染的VAP按存活和死亡分别归组,比较两组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并对分离出的241株非发酵菌进行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性分析.结果NFGNB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13.08±9.22)d和(10.77±5.62)d,P<0.05;(15.18±9.59)d和(12.80±7.14)d,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在年龄、APACHEⅡ评分和多重耐药有显著差异(P<0.05).主要NFGNB分布在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脑膜炎黄杆菌,分别占36.9%、27.4%、15.8%和6.2%.NFGNB对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其中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普遍在30%以上,但加酶抑制剂抗生素耐药性降低35%~65%.结论NFGNB感染是VAP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年龄、APACHEⅡ评分和多重耐药是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药敏选用耐药潜能低的抗生素,并尽早改为目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发酵革兰阴性菌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药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危重患者机械通气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呼吸治疗策略的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磊 李非 +3 位作者 李铎 贾建国 杨鹏 孙家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26-429,共4页
回顾性分析31例行机械通气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危重病例,189例未行机械通气的SARS病例和近期外科ICU机械通气治疗的8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例,以分析危重SARS患者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后气胸及纵隔气肿的发生情况,并探... 回顾性分析31例行机械通气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危重病例,189例未行机械通气的SARS病例和近期外科ICU机械通气治疗的8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例,以分析危重SARS患者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后气胸及纵隔气肿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呼吸治疗策略。结果31例行机械通气的SARS危重患者中9例出现气胸及纵隔气肿;189例未行机械通气的SARS患者中1例出现纵隔气肿;89例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中1例出现气胸。与后两者相比较,行机械通气的SARS危重患者的气胸及纵隔气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调整通气压力并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所有病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改良呼吸指数均无明显变化。除1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外,其余8例患者气胸及纵隔气肿均未进一步发展且逐步好转。提示行机械通气的SARS危重患者与未行机械通气的SARS患者及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相比具有明显高的气胸及纵隔气肿发生率。这种现象可能与SARS造成肺脏损伤、剧烈咳嗽及机械通气压力过高有关。相应调整通气压力后绝大部分患者的气胸及纵隔气肿逐步好转。故此,对SARS危重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应该选择最佳的通气压力以避免气胸及纵隔气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机械通气 并发症 治疗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洪跃玲 杨相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临床实施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440例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临床实施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440例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HAP的高危因素。结果:440例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HAP15例,感染发生率为3.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APACHEⅡ评分>18分、ICU住院天数>10 d、无创机械通气时间>7 d、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25 g/L、留置胃管、呼吸机管路使用时间>7 d以及人工吸痰都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HAP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18分(OR=4.665,95%CI=1.2~18.134,P=0.026)、ICU住院天数>10 d(OR=11.261,95%CI=2.234~56.757,P=0.003)以及人工吸痰(OR=12.561,95%CI=2.846~55.441,P=0.000)是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情危重、ICU住院时间较长(>10 d)以及患者自主排痰能力较差需人工吸痰的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HAP的感染率较高,如果患者存在以上危险因素,应加强对HAP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医院获得性肺炎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在肺栓塞低氧血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瑒 李景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80-1081,共2页
目的探讨经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52例肺栓塞伴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抗凝、解痉及抗感染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无创通气治疗后患者... 目的探讨经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52例肺栓塞伴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抗凝、解痉及抗感染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无创通气治疗后患者的pH值、PaO2、PaCO2、呼吸频率和心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应用于肺栓塞可明显纠正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紊乱,减少心肺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肺栓塞 低氧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旋转式吸痰法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1
8
作者 来纯云 陈静雯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8期12-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非旋转式吸痰方法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大于20 d的患者37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吸痰单日为对照组,吸痰双日为实验组,20 d为1个周期。对照组采用常规旋转式吸痰法,实验组采用非旋转式吸痰法,比较... 目的探讨非旋转式吸痰方法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大于20 d的患者37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吸痰单日为对照组,吸痰双日为实验组,20 d为1个周期。对照组采用常规旋转式吸痰法,实验组采用非旋转式吸痰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吸引效果及吸痰时、吸痰后2 min的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两种吸痰方法的吸引效果、日吸痰次数及日吸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患者咳嗽反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吸痰时及吸痰后的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旋转式吸痰法是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对患者的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影响小,减轻患者吸痰时的不适,同时也简化了护理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旋转式吸痰 老年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患者保留气管切开导管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古满平 黄纪坚 徐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对常规有创—无创序贯脱机困难者,采用保留气管切开导管行无创机械通气以达到脱机目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中心ICU15例反复脱机困难患者,采取保留气管切开导管行无创面罩机械通气。当患者不能自... 目的:探讨对常规有创—无创序贯脱机困难者,采用保留气管切开导管行无创机械通气以达到脱机目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中心ICU15例反复脱机困难患者,采取保留气管切开导管行无创面罩机械通气。当患者不能自主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时,采取护理干预手段,经气切导管吸痰,以达到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目的。结果:15例有创通气时间(36.87±21.82)d,无创通气时间最短5d,最长38d,平均11.5d,全部成功脱机后逐渐拔除气切导管。脱机成功率与上年同期比较明显增高。结论:对意识欠清、对呼吸道分泌物自主廓清能力较弱、反复肺部感染致反复脱机困难的患者,采取保留气管切开导管行无创机械通气,可促进患者有效脱机,提高了脱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导管 无创机械通气 序贯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置换通风系统耦合作用机理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智伟 郭聪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10,共6页
建立了办公室房间侧墙上置风口置换通风方式试验模型,测试了不同负荷情况下房间非等温送风射流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利用无因次速度变化曲线,分析了送风射流的发展规律,依据送风射流边界层理论,分析了房间内送风射流与周围空气热质交... 建立了办公室房间侧墙上置风口置换通风方式试验模型,测试了不同负荷情况下房间非等温送风射流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利用无因次速度变化曲线,分析了送风射流的发展规律,依据送风射流边界层理论,分析了房间内送风射流与周围空气热质交换以及送风射流与热羽流对房间温度分层的影响,阐明了新型置换通风系统耦合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置风口 置换通风 非等温送风射流 热质交换 耦合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过滤器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洪跃玲 杨相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96-1199,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过滤器(breathing filter,BF)在无创机械通气中应用的安全性、必要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首先选取2015年5月至2015年6月进行无创机械通气的30例患者,在BF分别使用24 h、48 h后,在过滤膜两侧采样并... 目的:探讨呼吸过滤器(breathing filter,BF)在无创机械通气中应用的安全性、必要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首先选取2015年5月至2015年6月进行无创机械通气的30例患者,在BF分别使用24 h、48 h后,在过滤膜两侧采样并进行细菌检测以评价滤菌效果;再将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进行无创机械通气的45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未使用BF)、B组(使用BF且每24小时更换)、C组(使用BF且每48 h更换),比较3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感染率、疾病转归以及舒适度。结果:BF使用24 h、48 h后的过滤膜呼吸机侧(P=0.480)、患者侧(P=0.480)细菌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ICU住院时间[A组(10.604±9.354)d,B组(8.319±5.077)d,C组(9.793±6.807)d,P=0.113]、无创机械通气时间[A组(6.712±5.414)d,B组(6.418±3.996)d,C组(6.980±5.225)d,P=0.599]、HAP感染率(A组4.76%,B组3.47%,C组4.11%,P=0.858)以及疾病转归(好转率、死亡率以及放弃治疗后死亡率分别为A组74.8%、16.3%、7.4%,B组74.3%、12.5%、9.7%,C组80.8%、15.7%、2.0%,P=0.0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两组患者与A组患者舒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5.99±1.37,B组7.35±1.21,C组7.30±1.20,P=0.000)。结论:BF在无创机械通气中使用48 h后亦具有良好的细菌滤过功能;使用BF对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HAP感染率、预后等无影响,但能增加患者舒适度,建议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可使用,使用时可每48小时更换1次,不必每天更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过滤器 无创机械通气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南山公路隧道非机械式通风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晅 郭佳奇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第3期39-44,共6页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规模庞大,通风系统复杂,为了合理确定通风配置,节约通风费用,评估自然风和交通活塞风等非机械式通风方式的通风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课题组现场监测了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内的自然风速、交通量及自然风压和交通风...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规模庞大,通风系统复杂,为了合理确定通风配置,节约通风费用,评估自然风和交通活塞风等非机械式通风方式的通风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课题组现场监测了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内的自然风速、交通量及自然风压和交通风压共同作用下的风速,收集了大量数据。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较大自然风速出现在10∶00—14∶00这个时间段,最大自然风速达到2.576 m/s;隧道东、西线交通量出现高峰期的时间段基本恒定;隧道东线内自然风压和交通风压共同作用下的风速较大的时间段基本上与交通量高峰期时间段相吻合,而西线这两个时间段吻合性较差,洞内风速变化相对平缓。考虑洞口外风向频率、风向、洞口实测温度等参数的自然风速计算方法计算值与实测自然风速较接近。隧道内自然风压和交通风压联合作用下的风速计算值虽小于现场实测值,但较接近实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通风 现场监测 非机械式通风 自然风 交通活塞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患儿不同卧位干预的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刁海燕 赵雪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9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卧位干预对无创机械通气患儿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3例机械通气患儿,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2例,机械通气过程中,研究组给予侧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交替翻身方法,... 目的探讨卧位干预对无创机械通气患儿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3例机械通气患儿,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2例,机械通气过程中,研究组给予侧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交替翻身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交替翻身方法。比较两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气饱和度(SpO2)变化)],及VAP发生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吸氧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其VAP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PaO2、PaCO2及SpO2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有效的卧位干预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儿血氧饱和度,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卧位干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侧俯卧位 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产科重症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时辉 高峰 徐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产科重症患者中的疗效评价。方法:纳入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的产科重症患者47例,采用单纯有创机械通气的产科重症患者42例,记录患者行机械通气前的基本生命体征和病种分类,统计分析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产科重症患者中的疗效评价。方法:纳入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的产科重症患者47例,采用单纯有创机械通气的产科重症患者42例,记录患者行机械通气前的基本生命体征和病种分类,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指标和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序贯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基本处于同一基线水平,序贯组在住院病死率、有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VAP的发生率等情况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科危重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预后指标和并发症的情况明显改善,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针对产科危重患者这类特殊人群,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 重症产科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态语言机的设制及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邓小玲 张立力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评价自行设制的体态语言机(下称语言机)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致暂时性失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调查100例气管插管致暂时性失语患者及6名护理专家审核确认患者12项需求,根据需求项目制作相应的体态语言图像符号,利用嵌入式微... 目的评价自行设制的体态语言机(下称语言机)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致暂时性失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调查100例气管插管致暂时性失语患者及6名护理专家审核确认患者12项需求,根据需求项目制作相应的体态语言图像符号,利用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联合电子显示屏幕制作出语言机。将150例行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写字板组由患者在写字板上写明需求,图片组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表示出示图片由患者指认需求,语言机组由患者或陪护按语言机界面提示指令需求。结果三组患者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期间共产生了1014次需求指令,遵医率均为100%;明确12项需求所需总时间语言机组显著短于写字板组、图片组[(19.61±12.22)s、(143.25±96.74)s、(127.35±117.46)s,均P<0.01];语言机组明确12项需求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两组(均P<0.01)。结论应用语言机可快捷准确地明确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暂时性失语患者的各项需求,实现更高的护患交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 失语 非语言交流 护患交流 体态语言机 写字板 图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机械辅助通气的非急诊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的后短期预后和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钟春妍 冷传礼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患者的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钢医院重症监护科住院收治的170例老年行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患者。随访60 d,...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患者的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钢医院重症监护科住院收治的170例老年行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患者。随访60 d,按照是否发生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25例)和对照组(145例)。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MACE的相关因素。结果170例患者中,男性110例(64.7%),平均年龄(71.8±8.5)岁。平均随访(59.7±7.2)d,失访9例(5.3%)。MACE的平均发生时间为(13.7±4.1)d。同对照组比较,预后不良组的年龄较大,体质指数较低,陈旧心肌梗死比例更高,空腹血糖、高敏肌钙蛋白、B型利钠肽和术后48 h高敏肌钙蛋白峰值均较高,而舒张压和左室射血分数等较低(均为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R=1.81,95%CI:1.09~2.76)、体质指数(HR=1.54,95%CI:1.07~2.14)、B型利钠肽(HR=2.47,95%CI:1.76~3.47)、舒张压(HR=2.65,95%CI:1.84~3.82)和术后48 h高敏肌钙蛋白峰值(HR=2.17,95%CI:1.26~3.74)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患者多于术后2周发生MACE,年龄、体质指数、B型利钠肽、舒张压和术后48 h高敏肌钙蛋白峰值是其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机械通气 老年 非心脏手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心跳供体肺支气管内气体三维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晶 胥义 +1 位作者 刘道平 赵晓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0-328,共9页
无心跳供体肺(NHBD)有望解决临床供肺严重不足的问题,肺内低温通气被公认为是NHBD肺在体低温保护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提高供肺的利用率。通过建立三维非对称四级支气管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支气管内的气流流动特性进行数值... 无心跳供体肺(NHBD)有望解决临床供肺严重不足的问题,肺内低温通气被公认为是NHBD肺在体低温保护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提高供肺的利用率。通过建立三维非对称四级支气管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支气管内的气流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试验对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被动呼吸的吸气和呼气时,支气管截面上的无量纲速度分布不同,左肺支气管和右肺支气管截面上的速度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左肺下叶支气管内中心线上的无量纲速度峰值最大,达到1.7,而右肺上叶支气管内中心线上的无量纲速度峰值最小,仅为0.8;由于分叉角度和管径不同,导致吸气过程中流入左主支气管内和右主支气管内的流量分别占55%和45%,而左肺下叶支气管内的流量比率在各肺叶支气管内的流量比率最高,约为35%;通过分析支气管内的流动压力损失,得出支气管的平均压降系数与Re的关系为珔Cp∝Re-0.6。可见,由于支气管的非对称结构以及分叉处空间旋转角度的存在,使得支气管内的气体流动结构比较复杂,这对于无心跳供体肺原位通低温保存的临床实验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心跳供体肺 支气管 机械通气 被动呼吸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托溴铵联合无创机械通气对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有环 王瑞光 李志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6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无创机械通气对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6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无创机械通气对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6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噻托溴铵治疗)和B组(噻托溴铵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CO_2)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PaCO_2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PaCO_2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预计值)、FEV_1占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百分比(FEV_1/FVC)及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B组患者FEV_1%预计值、FEV_1/FVC及IC均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B组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噻托溴铵相比,噻托溴铵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度稳定期COPD,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肺部炎性反应,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噻托溴铵 无创机械通气 肺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许东风 杨东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50例呼吸衰竭患者,其均经鼻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将使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的80例患者设为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50例呼吸衰竭患者,其均经鼻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将使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的8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7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监测两组血液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通气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并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脱机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液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ICU住院时间、通气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可显著降低PaCO_2,提升PaO_2,同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脱机率较高,更能降低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 无创呼吸机 经鼻气管插管 有创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模式在重度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和护理 被引量:9
20
作者 曾伟芳 赵瑜 施美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8期605-606,63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PB840呼吸机无创通气模式(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治疗重度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应用PB840呼吸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7例不同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治疗4 h后,观察患者PaO2、PaCO2、pH值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目的探讨应用PB840呼吸机无创通气模式(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治疗重度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应用PB840呼吸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7例不同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治疗4 h后,观察患者PaO2、PaCO2、pH值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平均PaO2为(78±15)mmHg(1 mmHg=0.133 kPa)、平均PaCO2为(51±9)mmHg、平均pH为7.32±0.12。患者症状减轻或缓解,发绀情况得到改善。结论PB840呼吸机无创通气模式能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取得满意的疗效、预防并发症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