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鹤壁地区地幔包体特征及内部NAMs的含水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袁稳 侯广顺 +3 位作者 张艳林 姜江 魏世鹏 齐永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9,共11页
地幔包体作为研究岩石圈深部过程的直接对象,其内部"名义无水矿物"(NAMs)的地球化学和含水量特征,以及所在的地质背景、产出位置等为揭示岩石圈地幔演化提供了重要途径。河南鹤壁位于华北活化克拉通与稳定克拉通之间的过渡带... 地幔包体作为研究岩石圈深部过程的直接对象,其内部"名义无水矿物"(NAMs)的地球化学和含水量特征,以及所在的地质背景、产出位置等为揭示岩石圈地幔演化提供了重要途径。河南鹤壁位于华北活化克拉通与稳定克拉通之间的过渡带上,区内出露的超基性、基性岩体中含有丰富的地幔包体,为研究过渡带中上地幔的温、压条件及含水量特征等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本文通过EMPA和Micro-FTIR手段,对地幔包体中NAMs的主量元素和红外吸收光谱进行观测,利用各种地质温压计以及Beer-Lamber含水量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不同深度来源的地幔包体当时所处的温、压条件,地球化学属性以及内部NAMs所对应的含水量等信息,为研究鹤壁地区与世界各地不同地质背景下NAMs的含水量差别以及NAMs的含水量与地球化学元素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包体 名义无水矿物 微量结构水 地幔温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冲带榴辉岩中水的赋存机制及其溶解度的控制因素
2
作者 殷常鑫 康磊 刘良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56,共15页
榴辉岩是俯冲带重要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类型之一,其主要组成矿物为石榴子石和绿辉石,是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随着板片俯冲过程中温度压力的升高,富水流体被释放,但榴辉岩中的石榴子石和绿辉石仍然可以携带一定量的水,成为水向地... 榴辉岩是俯冲带重要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类型之一,其主要组成矿物为石榴子石和绿辉石,是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随着板片俯冲过程中温度压力的升高,富水流体被释放,但榴辉岩中的石榴子石和绿辉石仍然可以携带一定量的水,成为水向地球内部传输的重要载体。在超高压岩石折返过程中,由于压力的降低,石榴子石和绿辉石中的水以羟基出溶的方式释放,能够引起高压变质岩石的退变质甚至同折返岩浆等一系列重要地球动力学过程。文章论述了矿物含水性的研究方法、石榴子石和绿辉石中水的赋存机制、水溶解度的控制因素(例如化学组成、压力、温度、水逸度、氧逸度等)以及板片俯冲/折返过程中榴辉岩水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凝炼当前研究中面临的科学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 榴辉岩 名义上无水矿物 矿物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超高压变质流体的一种重要载体:名义上的无水矿物 被引量:19
3
作者 夏群科 陈道公 +3 位作者 George Rossman 支霞臣 程昊 吴元保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1-465,共5页
本文运用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3个大别山榴辉岩中的石榴子石和绿辉石进行了观察,发现它们都含有结构水,以OH^-的形式赋存。结果表明,这些名义上的无水矿物可能是陆壳俯冲过程中将水携带进地球深部的重要载体;这些矿物中的结构... 本文运用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3个大别山榴辉岩中的石榴子石和绿辉石进行了观察,发现它们都含有结构水,以OH^-的形式赋存。结果表明,这些名义上的无水矿物可能是陆壳俯冲过程中将水携带进地球深部的重要载体;这些矿物中的结构水是变质流体的组成部分之一;即使在超高压阶段,变质系统也并不是“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流体 无水矿物 红外光谱 高压-超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地球中水的分布和循环 被引量:20
4
作者 夏群科 杨晓志 +2 位作者 郝艳涛 盛英明 李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23,共14页
深部地球中的主要物相(橄榄石、辉石、石榴石等及其高压相变产物)是理想化学式中不含H的“名义上无水矿物”,以缺陷形式存在于它们结构中的OH/H2O(统称为结构水)的发现是近二十年来地球科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从天然样品的观察和高... 深部地球中的主要物相(橄榄石、辉石、石榴石等及其高压相变产物)是理想化学式中不含H的“名义上无水矿物”,以缺陷形式存在于它们结构中的OH/H2O(统称为结构水)的发现是近二十年来地球科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从天然样品的观察和高温高压实验结果来看,深部地球矿物中普遍含有结构水,其总量可能远远超过了水圈。水在深部地球不同层圈中的分布可能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不均一性。在板块俯冲过程中,即使温压条件超过了含水矿物的稳定范围,名义上的无水矿物(如石榴石、辉石等)也可以携带大量的水(质量分数至少数百10-6)进入深部地球,构成了壳幔之间水循环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义上无水矿物 深部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幔中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韩庆军 邵济安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36,共4页
地幔中的水不但对地幔地球化学动力学、地球物理场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认识地球内部挥发分的再循环以及整个行星地球的演化均有着关键性的科学意义。简要评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地幔中水的赋存状态、位置及其影响因素,并初... 地幔中的水不但对地幔地球化学动力学、地球物理场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认识地球内部挥发分的再循环以及整个行星地球的演化均有着关键性的科学意义。简要评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地幔中水的赋存状态、位置及其影响因素,并初步估算了地幔中水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 研究进展 地球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深部的水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多君 易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1-730,共10页
地球内部水的分布与循环对了解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性质、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地球内部水含量的探索方法、存在状态、地球各个层圈水的储存能力、高温高压下矿物中的溶解度以及地球物理观测(大地电磁和地震... 地球内部水的分布与循环对了解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性质、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地球内部水含量的探索方法、存在状态、地球各个层圈水的储存能力、高温高压下矿物中的溶解度以及地球物理观测(大地电磁和地震波)结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地球内部储存的水可能超过了地球表面大洋水的数倍.微量的水能够引起地震波速度的降低和电导率的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义无水矿物 含水矿物 溶解度 电导率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义上无水矿物中水的定量方法及其优缺点:FTIR方法及其存在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严薇 刘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5-447,共23页
构成地幔的主要物相多是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如橄榄石、辉石等,其晶体结构中能赋存一定量的水。水能显著地影响矿物、岩石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乃至地球深部的许多重要地质过程。为精确获取NAMs的水含量,科学家不断开发和改进水的定... 构成地幔的主要物相多是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如橄榄石、辉石等,其晶体结构中能赋存一定量的水。水能显著地影响矿物、岩石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乃至地球深部的许多重要地质过程。为精确获取NAMs的水含量,科学家不断开发和改进水的定量分析方法,其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是测定NAMs中水含量的最主要手段,但不同研究者的结果常有较大差异。本文就近年来NAMs中水的多种定量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讨论FTIR方法及其存在问题,并初步谈论NAMs中水定量方法的未来研究方向。基于已有文献数据,本文进一步提出针对NAMs的新通用标定系数εtot=262.68(491)×[3644(94)-■],它既能弥补现有通用标定法建立于含水矿物、玻璃基础上的缺陷,又能较合理地体现吸收系数与频率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义上无水矿物 水含量 定量方法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羟基红外吸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幔转换带中的水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杨翠平 金振民 吴耀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4-126,共13页
综述了近20年国际上地幔转换带中水的研究进展。前人研究表明,地球深部的水主要以OH-(hy-droxyl)形式存储在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中。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表明,地幔转换带中的主要矿物均具有较高的储水能力,且在转换带的温压条件下,其储水... 综述了近20年国际上地幔转换带中水的研究进展。前人研究表明,地球深部的水主要以OH-(hy-droxyl)形式存储在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中。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表明,地幔转换带中的主要矿物均具有较高的储水能力,且在转换带的温压条件下,其储水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瓦兹利石(β-Ol)和林伍德石(γ-Ol)的储水能力为2%~3%,超硅石榴子石(Mj)的储水能力为0.1%左右,据此估算地幔转换带的储水能力约为1.2%~1.91%,是地表水总量的3.9~6.2倍;而转换带除外的上地幔和下地幔主要矿物的含水量或储水能力均小于0.1%,因此与上、下地幔相比,地幔转换带可能是地幔的主要储水库。尽管地幔转换带具有较强的储水能力,但对地幔转换带的实际含水量还存在干、湿两方面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证据和争议。地幔转换带中的水会对转换带中一系列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当水含量增加时,橄榄石(Ol)向β-Ol、γ-Ol分解以及超硅石榴石的分解反应分别向低压、高压和低压方向迁移,从而由橄榄石向β-Ol和γ-Ol分解两个相变反应界定的转换带宽度也会增加;水还会使地幔深部的部分熔融温度降低,熔体的密度降低;同时,水的加入可以很好地解释地幔岩"pyrolite"模型在410km不连续面处产生的与地震波测量不相符突变,也可以解决全地幔对流模式所不能解释的地幔成分分层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转换带中的水对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包括中国东部地区受太平洋板块深俯冲作用的影响,均具有重要的约束和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 结构水 地幔转换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深部水循环的动力学机制与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承泽 王金荣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地幔转换带是上下地幔的过渡区域,其内部发生的地质过程深刻影响着相关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俯冲带作为壳幔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所产生的广泛分布在地表的大陆溢流玄武岩是研究壳幔循环动力学机制的重要对象之一。地幔转换带中含有... 地幔转换带是上下地幔的过渡区域,其内部发生的地质过程深刻影响着相关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俯冲带作为壳幔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所产生的广泛分布在地表的大陆溢流玄武岩是研究壳幔循环动力学机制的重要对象之一。地幔转换带中含有相当数量的水,都赋存在名义上无水矿物之中,通过俯冲作用引发的残余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交代大陆岩石圈,所产生的大陆玄武岩具有弧型特征的地球化学信息,使得在判别大陆玄武岩与岛弧玄武岩时容易误判。传统的玄武岩构造判别图在区分2类玄武岩(CFB、IAB)时判别精度不够高,可以通过敏感元素进一步划分,所以需谨慎地使用构造判别图。新提出的地幔转换带水过滤器模型将地球深部水流体循环、大规模陆内岩浆作用和超大陆拼合与裂解组成了一个体系。这个模型揭示了超大陆的聚合潜在地导致了含水大洋板片在地幔转换带内的积累,并且可能改变了地幔对流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转换带 大陆溢流玄武岩 名义上无水矿物 俯冲带 深部水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科学方法的岩石行星地幔储水能力的研究:地球、火星和系外行星
10
作者 董俊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5-288,I0003,共15页
名义无水矿物(NAMs)是岩石行星地幔中水的主要载体,研究地幔中主要NAMs的水溶解度可以帮助我们估测岩石行星地幔理论上的储水能力,并间接约束其内部的实际含水量。通过统计和统计学习算法等数据科学方法,本文旨在介绍并总结前人对地球... 名义无水矿物(NAMs)是岩石行星地幔中水的主要载体,研究地幔中主要NAMs的水溶解度可以帮助我们估测岩石行星地幔理论上的储水能力,并间接约束其内部的实际含水量。通过统计和统计学习算法等数据科学方法,本文旨在介绍并总结前人对地球、火星和系外行星地幔储水能力的模拟研究工作。本文首先回顾了岩石行星地幔储水能力的热力学理论模型;然后围绕地球和火星的两个实例研究,探讨了如何使用包括稳健回归拟合、蒙特卡罗方法和自助聚集算法等方法,把原子尺度的水溶解度实验数据点和其测量误差转化成行星尺度的储水能力模型;接着介绍了系外行星观测的大样本数据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系外岩石行星储水能力的统计学性质;最后讨论了数据科学方法在矿物物理学研究中的局限性,并对如何更好地将统计及统计学习算法与矿物物理数据研究相结合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义无水矿物(nams) 深部水循环 矿物物理学 热力学 行星科学 数据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