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菌草内生固氮菌Klebsiella variicola GN02 nifH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作者 林标声 张浣星 +2 位作者 何玉琴 罗茂春 林占熺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147-153,共7页
研究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内生固氮菌Klebsiella variicola GN02 nifH基因的生物学信息,对GN02菌株nifH基因进行克隆及完整性验证,并采用多种生物学在线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GN02菌株nifH基因具有完整的... 研究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内生固氮菌Klebsiella variicola GN02 nifH基因的生物学信息,对GN02菌株nifH基因进行克隆及完整性验证,并采用多种生物学在线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GN02菌株nifH基因具有完整的ORF,长度882 bp,编码293个氨基酸,NCBI GenBank登录号为MK131264。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N02菌株nifH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与其他物种来源的nifH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5%以上。nifH蛋白总相对分子量为31 970.73、理论等电点pI为4.72;跨膜模型倾向N-末端向外的由内到外的跨膜、整个多肽链表现为亲水性;有2个糖基化位点但无分泌信号肽,有可能存在螺旋卷曲结构;二级结构预测表明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是其多肽链中的主要结构元件,延伸链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中;在数据库中能对该蛋白进行三维同源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 内生固氮菌 klebsiella variicola NIFH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固氮菌DX120E在甘蔗植株内的定殖 被引量:11
2
作者 魏春燕 邢永秀 +4 位作者 莫遥 林丽 杨丽涛 胡春锦 李杨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2-1139,共8页
为了探索甘蔗固氮菌DX120E菌株侵入根的方式以及菌株在甘蔗植株内的定殖规律,确定人工接种固氮菌适宜的侵染浓度和定殖特点,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固氮菌DX120E接种甘蔗组培苗,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其侵染和定殖情况,以抗生素抗性标... 为了探索甘蔗固氮菌DX120E菌株侵入根的方式以及菌株在甘蔗植株内的定殖规律,确定人工接种固氮菌适宜的侵染浓度和定殖特点,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固氮菌DX120E接种甘蔗组培苗,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其侵染和定殖情况,以抗生素抗性标记法和平板分离计数法测定DX120E菌株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菌株DX120E在2个甘蔗品种的根、叶鞘和叶内均能定殖,定殖菌量依次均为根>叶鞘>叶;不同接种浓度下,最大定殖数量无显著差异,1×102CFU mL–1的接种量足够侵入甘蔗并积累定殖。DX120E从甘蔗根表面的裂隙、主根和侧根发生处及根的断裂处均可侵入,主要在根表面细胞间隙和细胞内大量定殖,同时也可迁移到叶片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细胞中定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菌(klebsiella sp ) 甘蔗 接种浓度 细菌数量 定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粒pMC73A从催娩克氏菌到相思根瘤菌的接合转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小东 康丽华 +3 位作者 毛慧玲 江业根 马海滨 张希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69-670,共2页
用接合转移的方法把质粒pMC73A转入相思根瘤菌MZ,接合转移的频率为8.0×10-8。实验表明:pMC73A能在接合子中稳定存在。
关键词 质粒 接合转移 耐氨固氨菌 相思根瘤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叶际固氮菌的分离鉴定·培养特性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幸翀 郭青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0期1-4,共4页
采用Ashby无氮培养基从茄子叶际分离得到1株具有高效固氮性能的自生固氮菌QZ-1,经16S rDNA序列鉴定,该菌株与克雷伯氏菌属各菌株同源性高达99%以上,初步鉴定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其在酵母粉为碳源、pH为5.0时生长最好。菌株QZ-... 采用Ashby无氮培养基从茄子叶际分离得到1株具有高效固氮性能的自生固氮菌QZ-1,经16S rDNA序列鉴定,该菌株与克雷伯氏菌属各菌株同源性高达99%以上,初步鉴定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其在酵母粉为碳源、pH为5.0时生长最好。菌株QZ-1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油菜菌核病、葡萄炭疽病、番茄灰霉病抑制效果可达40%以上。自生固氮菌QZ-1具有固氮和生防作用,可为进一步研发优良的叶际固氮菌肥提供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叶际固氮菌 克雷伯氏菌 分离鉴定 培养特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竹属菌草内生固氮菌nifH基因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曼 李巧琪 +3 位作者 廖真 林标声 鲁国东 林占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76-1780,共5页
【目的】检测5种芦竹属菌草绿洲成熟期根样本内生固氮菌的丰度及nifH基因的表达,为nifH基因的快速定量检测及实时监测提供技术手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qRT-PCR)分析... 【目的】检测5种芦竹属菌草绿洲成熟期根样本内生固氮菌的丰度及nifH基因的表达,为nifH基因的快速定量检测及实时监测提供技术手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qRT-PCR)分析根样本内生固氮菌nifH基因的拷贝数及相对表达量。【结果】5种芦竹属菌草成熟期根样本内生固氮菌nifH基因表达量及拷贝数均有较大的差异。其中,绿洲2号nifH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呈过表达水平,且绿洲2号样本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其余各样本差异不显著;固氮基因nifH的拷贝数呈逐步递减,其中绿洲1号样本nifH基因的拷贝数最高,达8.84×10^(11)/g;绿洲5号最低,达1.54×10^(11)/g,各样本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固氮基因nifH的定量及定性分析,可为nifH基因的定量检测及表达情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属菌草 内生固氮菌 固氮基因 相对表达量 拷贝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