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掺杂蓝色荧光碳点探针测定替加环素 被引量:2
1
作者 郑丽丽 蔡柔荧 +2 位作者 曹扬远 翁少煌 魏岚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共9页
构建基于N-CDs为荧光探针的简便、有效且灵敏度高的替加环素(TIGE)荧光检测体系,用于注射用TIGE和人血浆样品中TIGE的定量分析。以一水柠檬酸和L-谷胱甘肽为原料,采用熔融法合成了一种氮掺杂的蓝色荧光碳点(N-CDs),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 构建基于N-CDs为荧光探针的简便、有效且灵敏度高的替加环素(TIGE)荧光检测体系,用于注射用TIGE和人血浆样品中TIGE的定量分析。以一水柠檬酸和L-谷胱甘肽为原料,采用熔融法合成了一种氮掺杂的蓝色荧光碳点(N-CDs),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表征。以N-CDs为荧光探针,进一步探讨N-CDs与TIGE的相互作用和猝灭机制。并用于注射用替加环素和人血浆样品中TIGE的定量分析。当TIGE浓度在0.1~25μg·mL^(-1)范围内时,体系的荧光猝灭效率(F0-F)/F0与替加环素浓度(CTIGE)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拟合方程为y=0.01923 CTIGE+0.07893,R^(2)=0.993。根据3σ/S计算得出本方法检测TIGE的检测限为0.092μg·mL^(-1)(n=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法 氮掺杂碳点 荧光探针 替加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姜纤维素氮掺杂碳量子点制备及其在铁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郭露月 杨成宇 +5 位作者 付思莹 周金伟 宋小兵 刘荣生 夏国华 杨欢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84-2189,共6页
目的制备黄姜纤维素氮掺杂碳量子点,并考察其在铁离子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以纤维素为碳源,尿素为氮源,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评估其形态、结构、元素组成、光学特性,并测定不同铁离子浓度下荧光光谱变化。结果碳量子点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3... 目的制备黄姜纤维素氮掺杂碳量子点,并考察其在铁离子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以纤维素为碳源,尿素为氮源,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评估其形态、结构、元素组成、光学特性,并测定不同铁离子浓度下荧光光谱变化。结果碳量子点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3.91 nm,得率为3.31%,荧光量子产率为19.3%,表面富含羟基、羰基、氨基等活性基团,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它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明亮的蓝色荧光,在360 nm激发波长处荧光强度最高,并且与铁离子浓度呈负相关性。结论黄姜纤维素氮掺杂碳量子点对铁离子具有高灵敏度的检测特性和选择性,在其他重金属离子检测领域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姜 纤维素 氮掺杂碳量子点 制备 水热法 铁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氮碳点负载螺吡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任安阳 朱亚楠 +1 位作者 张欣宇 刘水平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2,共6页
为了在不改变碳点光学性能前提下提高耐高温性能,以三乙烯四胺为氮源,柠檬酸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合成了蓝色的含氮碳量子点,并选择蓝色荧光的螺吡喃,两者在乙醇与丙酮混合溶液中反应36h,制取了表面负载螺吡喃的含氮碳点。采用X射线衍射仪... 为了在不改变碳点光学性能前提下提高耐高温性能,以三乙烯四胺为氮源,柠檬酸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合成了蓝色的含氮碳量子点,并选择蓝色荧光的螺吡喃,两者在乙醇与丙酮混合溶液中反应36h,制取了表面负载螺吡喃的含氮碳点。采用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透射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分析合成物的性质。结果表明:碳量子点与螺吡喃在乙醇与丙酮溶液36h结合;负载螺吡喃的含氮碳点具有荧光特性;负载螺吡喃的含氮碳点相比未负载螺吡喃的含氮碳点提高了其耐高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碳量子点 螺吡喃 耐高温 水热法 荧光性能 熔融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响应氮掺杂碳点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调控
4
作者 董健胜 庄子恒 殷允杰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4-810,共7页
以色氨酸和邻苯二胺为前驱体、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碳点(N-CDs),考察了n(色氨酸)∶n(邻苯二胺)和反应时间对制备N-CDs量子产率的影响。通过FTIR、XRD、TEM、XPS和TGA对N-CDs进行了表征和测试。利用荧光... 以色氨酸和邻苯二胺为前驱体、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碳点(N-CDs),考察了n(色氨酸)∶n(邻苯二胺)和反应时间对制备N-CDs量子产率的影响。通过FTIR、XRD、TEM、XPS和TGA对N-CDs进行了表征和测试。利用荧光光谱、量子产率测定和荧光寿命测试探究了N-CDs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当n(色氨酸)∶n(邻苯二胺)=1.5∶1.0、反应时间6 h时,制备的N-CDs具有最高的量子产率(13.95%);N-CDs呈球形结构,平均粒径为(3.65±0.26)nm,表面富含氨基、羟基、羧基及羰基等极性官能团。N-CDs的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35和601 nm,在535 nm处的绝对量子产率高达21.39%。N-CDs乙醇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展现蓝色荧光,在碱性条件下则呈现粉色但无荧光,表现出对pH敏感的颜色和荧光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氮掺杂 色氨酸 PH响应 荧光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NiS/NSCN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5
作者 叶仪鹏 徐洋洋 +4 位作者 李净珊 董梦娇 李秉芯 陈昊天 魏烨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108,共7页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通过溶剂热反应在PAN纳米纤维上负载Ni(OH)2纳米片,结合低温煅烧和硫化处理,得到NiS纳米片包覆氮/硫共掺杂碳纳米纤维(NiS/NSCNF)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通过溶剂热反应在PAN纳米纤维上负载Ni(OH)2纳米片,结合低温煅烧和硫化处理,得到NiS纳米片包覆氮/硫共掺杂碳纳米纤维(NiS/NSCNF)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以6mol/L KOH为电解液,电流密度1A/g条件下NiS/NSCNF复合材料比电容为826F/g,电流密度为10A/g时比电容保持率为85.8%,连续充放电循环6000次后,比电容仍保持初始值的92.6%,展现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以NiS/NSCNF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组装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记作NiS/NSCNF//AC),在功率密度800W/kg条件下,能量密度高达118Wh/kg,经过6000次恒流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高达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碳纳米纤维 过渡金属硫化物 氮/硫共掺杂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添加量离子氮掺杂碳点的润滑成膜性能研究
6
作者 郭杨 刘晓玲 +2 位作者 王浩成 孙晓薇 孔薪茹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1-61,共11页
目的探究离子氮掺杂碳点([NCD_(S)][DEHP])添加剂在非极性基础油中的润滑增效作用。方法通过在基础油PAO4中添加少量质量分数为0.0025%、0.005%、0.01%的[NCD_(S)][DEHP]来配制润滑剂,采用点接触球-盘润滑油膜测量仪对油膜厚度进行测试... 目的探究离子氮掺杂碳点([NCD_(S)][DEHP])添加剂在非极性基础油中的润滑增效作用。方法通过在基础油PAO4中添加少量质量分数为0.0025%、0.005%、0.01%的[NCD_(S)][DEHP]来配制润滑剂,采用点接触球-盘润滑油膜测量仪对油膜厚度进行测试,在润滑油膜演变过程中,研究了低添加量[NCD_(S)][DEHP]的润滑增益作用。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能谱仪(ED_(S))对基体表面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分析,揭示其润滑成膜机制。结果在充分供油条件下,[NCD_(S)][DEHP]对成膜性能影响不大。然而,在限量供油条件下,由于[NCD_(S)][DEHP]中氮掺杂碳点(NCD)阳离子与磷酸酯(DEHP)阴离子的相互作用,能够促进润滑油卷吸进入接触区,使得油膜厚度增加、乏油程度降低,从而提高了基础油的润滑成膜性能。特别地,当添加[NCD_(S)][DEHP]质量分数为0.005%时,润滑成膜性能最佳。结论限量供油条件下,加入少量[NCD_(S)][DEHP]能提高PAO4的润滑性能,改善接触区的乏油程度;机理分析表明,DEHP阴离子在静电作用下会吸附在钢表面;同时,促进NCD阳离子吸附,生成一层吸附膜,提高了润滑成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氮掺杂碳点 添加剂 成膜性能 阴阳离子 润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QDs/PVDF-HFP荧光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
7
作者 章丽娜 徐顺建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31,共7页
通过两步法策略开发了一种具有黄色荧光的高压电性能柔性压力传感器,以解决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在压电聚合物中因聚集诱导猝灭而导致的压电性能下降问题。该传感器采用高孔隙率海绵状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薄膜作为基体,将... 通过两步法策略开发了一种具有黄色荧光的高压电性能柔性压力传感器,以解决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在压电聚合物中因聚集诱导猝灭而导致的压电性能下降问题。该传感器采用高孔隙率海绵状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薄膜作为基体,将N-CQDs所具有的亮黄色荧光成功引入到N-CQDs/PVDF-HFP压电复合薄膜。N-CQDs丰富的表面官能团通过提供更多活性位点,使得N-CQDs表面的官能团与PVDF-HFP中的氟原子形成化学键,更多的卷曲构象(TGTG′)的α相转向为锯齿状构象(TTTT)的β相,提升了PVDF-HFP的β相含量。多孔结构的N-CQDs/PVDF-HFP压电薄膜所构建的柔性压电传感器的灵敏度可达102.21 mV/N,比纯PVDF-HFP薄膜提高了43.74%。其复合薄膜的压电输出电压与外部压力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响应,决定系数达0.996。基于N-CQDs/PVDF-HFP的柔性压电传感器具备紫外激发荧光、力-电响应、自供电等优势,有望在能源转换和智能系统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碳量子点 两步法 压电 压力传感器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C纳米晶/掺氮多孔碳的结构调控及在锂硫电池中的性能优化
8
作者 张怿炜 胡仁宗 +3 位作者 欧阳柳章 刘军 杨黎春 朱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共6页
多硫化物(LiPSs)的穿梭效应和迟缓的氧化还原动力学严重阻碍了锂硫电池的发展。鉴于此,本工作制备了一种负载于掺氮多孔碳(NPC)基体上的超细α-MoC纳米晶材料MoC/NPC,并通过调控碳源和钼源比例优化了碳对MoC纳米晶的限域作用。适当的Mo... 多硫化物(LiPSs)的穿梭效应和迟缓的氧化还原动力学严重阻碍了锂硫电池的发展。鉴于此,本工作制备了一种负载于掺氮多孔碳(NPC)基体上的超细α-MoC纳米晶材料MoC/NPC,并通过调控碳源和钼源比例优化了碳对MoC纳米晶的限域作用。适当的MoC纳米晶尺寸和NPC含量的MoC/NPC对LiPSs具有最强的吸附作用并能够充分暴露亲硫反应活性位点,从而在有效抑制穿梭效应的同时加速Li2 S沉积形核的反应动力学。最优产物MoC/NPC-12(碳源与钼源的质量比为12)用作硫载体且负载量约1.2 mg·cm^(-2)时,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4C,634.4 mAh·g^(-1))、高放电比容量(0.2C,1203.9 mAh·g^(-1))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1C倍率下循环400次的每圈容量衰减率仅为0.093%)。当硫负载量增加到3.8 mg·cm^(-2)时,MoC/NPC-12@S的初始放电面容量为4.7 mAh·cm^(-2)。本工作为锂硫电池催化剂载体材料的合理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碳化钼 掺氮多孔碳 结构优化 催化转化 多硫化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壳掺氮源合成用于LED下转换的碳量子点
9
作者 李安宇 巩婧伟 +1 位作者 张齐艳 黄双武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3,I0003,共9页
碳量子点(carbon dots,CDs)常用作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显示屏的颜色转换材料,然而由于CDs对水、氧气和化学试剂的耐受性低,在LED下转换涂层中的应用常受到限制.以荔枝壳为碳源,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CDs,并通过添加尿素... 碳量子点(carbon dots,CDs)常用作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显示屏的颜色转换材料,然而由于CDs对水、氧气和化学试剂的耐受性低,在LED下转换涂层中的应用常受到限制.以荔枝壳为碳源,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CDs,并通过添加尿素、氨水和三聚氰胺掺杂氮元素,以调节CDs的发光颜色.使用水溶性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作为CDs的固相分散基质,获得具有良好荧光性和生物相容性的CDs-PVA薄膜.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等方法对CDs的形貌、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出的CDs在紫外光激发下产生了多色荧光,表现出优异的光稳定性,并具有较高的绝对量子产率,最高可达7.20%.研究结果可为LED下转换提供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材料 氮掺杂碳量子点 LED下转换 荔枝壳 聚乙烯醇 量子产率 水热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氮碳量子点用于柳氮磺吡啶的快速检测
10
作者 赵艳 孙雪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2-1057,共6页
以微波法一步合成制备出荧光性能强、荧光量子产率为89.38%的掺氮碳量子点(N-CDs),并通过荧光猝灭法建立了快速准确测定柳氮磺吡啶(SSZ)的新方法。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碳量子点进行表征,结果显示N-CDs的平均粒径为2.91... 以微波法一步合成制备出荧光性能强、荧光量子产率为89.38%的掺氮碳量子点(N-CDs),并通过荧光猝灭法建立了快速准确测定柳氮磺吡啶(SSZ)的新方法。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碳量子点进行表征,结果显示N-CDs的平均粒径为2.91 nm,主要由C、O、N元素组成,大量羰基、羟基和羧基存在于N-CDs表面。在最佳条件下,柳氮磺吡啶浓度在0.1~2μmol/L和3~200μ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2μmol/L。将所建方法用于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中柳氮磺吡啶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7.3%~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法 掺氮碳量子点 荧光猝灭 柳氮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木质素基碳量子点在次氯酸根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晓君 武佳龙 +3 位作者 乔楠 于大禹 孙墨杰 陈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84-88,共5页
采用三聚氰胺提供氮源,对碳量子点(CQDs)进行氮掺杂,利用一步水热法制备氮掺杂木质素基碳量子点(N-CQDs)。通过氮掺杂形成共轭体系并引入氨基,达到提高其荧光强度的目的。对N-CQDs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N-CQDs的平均粒径为2.7 nm,由... 采用三聚氰胺提供氮源,对碳量子点(CQDs)进行氮掺杂,利用一步水热法制备氮掺杂木质素基碳量子点(N-CQDs)。通过氮掺杂形成共轭体系并引入氨基,达到提高其荧光强度的目的。对N-CQDs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N-CQDs的平均粒径为2.7 nm,由许多官能团构成,如氨基、羟基、羧基、醚键、碳氮单键、碳氮双键、以及苯环结构等。其最佳激发、发射波长分别为400 nm、500 nm,紫外可见光谱中位于260 nm处的吸收峰是酶解木质素的C=O键与苯环结构的π-π*共轭吸收峰和来自三聚氰胺C=N键的π-π*共轭吸收峰,在315 nm处的吸收峰归因于酶解木质素C=O键或苯环的n-π*跃迁,以及三聚氰胺的C-N键和C=N键的n-π*跃迁。将N-CQDs应用于离子检测,其对次氯酸根(ClO^(-))有猝灭作用,对ClO^(-)具有特异性检测,检测限为1.21μmol/L。N-CQDs可以成功进入活细胞,对活体细胞无害,并能观察到细胞质中的亮绿色荧光。N-CQDs具有良好的次氯酸根离子检测效果和荧光效应,且对细胞无毒性,在离子检测和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氮掺杂 ClO^(-)检测 木质素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化碳量子点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林 刘庆旺 +3 位作者 孙勇强 范振忠 王旭 仝其雷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4,共7页
目的通过对水热法制备的氮掺杂碳量子点进行烷基化改性,对碳量子点在油气开发领域中的应用潜力进行研究。方法在水热条件下,以柠檬酸作为碳源、二乙烯三胺为氮源合成了碳量子点(CQDs)和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通过烷基化反应对制备出的... 目的通过对水热法制备的氮掺杂碳量子点进行烷基化改性,对碳量子点在油气开发领域中的应用潜力进行研究。方法在水热条件下,以柠檬酸作为碳源、二乙烯三胺为氮源合成了碳量子点(CQDs)和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通过烷基化反应对制备出的N-CQDs进行表面改性,得到一种两亲性表面活性物质R-(N-CQDs)。结果CQDs和N-CQDs的粒径分布均匀,具有碳量子点的典型粒径特征;CQDS和N-CQDs的荧光量子产率在各自最大激发波长下分别为10%和47%,氮掺杂极大地提高了碳量子点的荧光性能;与常用表面活性剂SDBS相比,R-(N-CQDs)具有更好的降低表面张力能力、稳泡性能和乳化性能。结论烷基化改性后的碳量子点具有良好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优异的乳化性能和稳泡性能,在油气开发领域中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氮掺杂 表面改性 烷基化 荧光量子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锰、氯、氮共掺杂碳点的光学双模和智能手机成像检测Cr(Ⅵ)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美琪 王子涵 +2 位作者 刘洋 董川 弓晓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0,共9页
六价铬[Cr(Ⅵ)]具有毒性和致癌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开发快速、灵敏、精准检测Cr(Ⅳ)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邻苯二胺、对氨基苯甲酸、氯化锰和浓盐酸为反应前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锰、氯、氮共掺杂碳点(Mn,Cl,N-CDs)。Mn,... 六价铬[Cr(Ⅵ)]具有毒性和致癌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开发快速、灵敏、精准检测Cr(Ⅳ)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邻苯二胺、对氨基苯甲酸、氯化锰和浓盐酸为反应前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锰、氯、氮共掺杂碳点(Mn,Cl,N-CDs)。Mn,Cl,N-CDs能发出明亮且稳定的红色荧光,荧光量子产率为5.3%。基于聚集诱导和动态猝灭效应,Cr(Ⅵ)可使Mn,Cl,N-CDs的荧光强度和吸光度发生显著变化,基于此,开发了荧光和比色双模传感器及智能手机成像法,实现了Cr(Ⅵ)的灵敏检测。荧光法和比色法检测Cr(Ⅵ)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3.8~469.5µmol/L和2.4~80.7µmol/L,智能手机成像检测Cr(Ⅵ)的线性范围为20.0~160.0µmol/L(可见光辐照)和80.0~170.0µmol/L(紫外光辐照)。该文不仅成功构建了智能手机成像定量检测Cr(Ⅵ)的传感器,同时为基于碳量子点构筑智能、便携、可视化传感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氯、氮共掺杂碳点 光学双模 智能手机成像 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氮掺杂碳量子点的水体氟离子选择性荧光开启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倍宁 王恩语 +1 位作者 杨正爽 付翯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5-884,共10页
本论文以柠檬酸为碳源、尿素为氮源,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碳量子点(NCDs),将其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水体中的氟离子(F^(–)).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荧光光谱等表征手段... 本论文以柠檬酸为碳源、尿素为氮源,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碳量子点(NCDs),将其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水体中的氟离子(F^(–)).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荧光光谱等表征手段分析了NCDs的结构和光谱学性质.考察了探针检测氟离子的灵敏度、稳定性和选择性,及其在天然水体样品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NCDs可在紫外光激发下产生蓝色荧光,且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41%).NCDs富含羧基、羟基等含氧官能团,可与铝离子(Al^(3+))发生反应,这一过程会导致其荧光淬灭;而F^(–)与Al^(3+)的配位反应可置换出与NCDs结合的Al^(3+),使NCDs的荧光恢复,产生荧光“开启”效应.NCDs荧光恢复的程度与F^(–)浓度线性正关系(R2=0.995),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定量检测F^(–).进一步研究显示,NCDs在检测F^(–)时具有较快的响应时间(约1.0 min)、较宽的线性范围(20—300μmol·L^(-1))、较低的检出限(0.65μmol·L^(-1))和良好的选择性(水体常见阴阳离子对检测过程的影响低于5%).此外,NCDs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中性到弱碱性环境(pH 6.0—9.0)中均能有效检出F^(–).在实际水体分析过程中,NCDs显示了良好的F^(–)加标回收率(88.2%—105.0%)和检测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低于3.0%),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碳量子点 氟离子 荧光检测 荧光开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氮源共掺杂木素碳量子点/有机溶剂水份探针的构建及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凯 张培培 +3 位作者 胡妙言 高诗雨 连海兰 徐长妍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6-129,共14页
以木素为碳源,以盐酸为解聚剂,以邻苯二胺和尿素为氮掺杂剂,通过一锅水热法获得了碳量子点。该碳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为2.05%,其水溶液在紫外区具有明显的吸收,并表现出较强的溶剂依赖性。将其用于检测实验室常用的三种有机溶剂(乙醇、... 以木素为碳源,以盐酸为解聚剂,以邻苯二胺和尿素为氮掺杂剂,通过一锅水热法获得了碳量子点。该碳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为2.05%,其水溶液在紫外区具有明显的吸收,并表现出较强的溶剂依赖性。将其用于检测实验室常用的三种有机溶剂(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时,随着有机溶剂中水份含量的增加,发射光谱出现红移,且其荧光强度下降。在所构建的双氮源共掺杂木素碳量子点/有机溶剂水份荧光探针中,碳量子点的荧光强度与有机溶剂的水份含量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对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中水份的检出下限分别为0.079%、0.075%和0.080%,并实现了可视化的水份检测。该研究结果可为有机溶剂中微量水份的检测提供理论和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碳量子点 氮掺杂 荧光探针 可视化 有机溶剂水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在细胞温度传感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陈雨昕 胡月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573,共8页
该研究以生物质西红柿为碳源和氮源,通过微波法制备了氮自掺杂碳量子点(N-CQDs)。通过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荧光光度计等对其形貌、结构、稳定性、光电性能、温敏性及细胞毒性进行考察,并用于活细胞温... 该研究以生物质西红柿为碳源和氮源,通过微波法制备了氮自掺杂碳量子点(N-CQDs)。通过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荧光光度计等对其形貌、结构、稳定性、光电性能、温敏性及细胞毒性进行考察,并用于活细胞温度传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CQDs稳定性强,光电性能优异,对温度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在25~65℃范围内,N-CQDs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两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N-CQDs能穿透4T1细胞的细胞膜,显示出低毒性和生物相容性,在4T1细胞中具有良好的温度传感性能。该N-CQDs在活细胞荧光温度传感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能,有望作为温敏型纳米荧光探针在细胞研究等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自掺杂碳量子点 微波法 光电性能 温敏性能 细胞温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氮氟共掺杂碳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17
作者 徐伟君 胡金龙 +2 位作者 余德馨 傅儒生 张灵志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4-302,共9页
锂硫电池以其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电化学储能技术,但硫正极存在电导率低、体积膨胀、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等技术瓶颈问题,制约了其实际应用。通过甲醛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醛胺缩合和溶胶-凝胶化反应合成了... 锂硫电池以其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电化学储能技术,但硫正极存在电导率低、体积膨胀、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等技术瓶颈问题,制约了其实际应用。通过甲醛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醛胺缩合和溶胶-凝胶化反应合成了席夫碱二氧化硅凝胶,经与聚四氟乙烯乳液冷冻干燥、热处理同步刻蚀二氧化硅以及碳化制备了多孔氮氟共掺杂碳气凝胶(NF-CA)。以NF-CA为载体制备的NF-CA/S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0.2 C循环初始放电比容量高达1322 mA∙h/g,1 C循环200圈可逆比容量可保持564 mA∙h/g,2C倍率下可逆比容量高达598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氮氟共掺杂 碳气凝胶 NF-CA/S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合成固态荧光氮掺杂碳化聚合物点及多色LEDs的构建
18
作者 金鹏 赵刘曦 +3 位作者 王巍 孙争光 马会娟 詹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147,共8页
以柠檬酸、尿素和丙烯腈为原料,乙醇为溶剂,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碳化聚合物点(NCPDs),其粒径分布范围约为12~22 nm.NCPDs粉末不仅可发射黄色荧光(λem=570 nm),而且荧光强度和发射峰位置具有显著的浓度依赖性.将NCPDs分散在硅... 以柠檬酸、尿素和丙烯腈为原料,乙醇为溶剂,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碳化聚合物点(NCPDs),其粒径分布范围约为12~22 nm.NCPDs粉末不仅可发射黄色荧光(λem=570 nm),而且荧光强度和发射峰位置具有显著的浓度依赖性.将NCPDs分散在硅溶胶中制备成NCPDs质量分数为0.15%~45%的NCPDs/硅溶胶复合薄膜,该复合材料的固态荧光发射波长随NCPDs的浓度增加逐渐从蓝色红移至红色(453~638 nm),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将NCPDs应用于发光二极管(LEDs),可构建蓝光到红光的多色LEDs.此外,NCPDs优异的固态荧光性能使其在指纹识别领域展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因此评估了其在指纹识别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聚合物点 氮掺杂 固态荧光 多色发光二极管 指纹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硫共掺杂中空纳米炭瓶的可控合成
19
作者 李晓芳 陈晨 +1 位作者 陈卓 文清清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1-466,共6页
杂原子掺杂碳材料因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日益受到重视。以生物质基化合物(果糖)为碳源,油酸钠和三段共聚物为软模板,结合水热碳化法,原位可控合成瓶状结构的氮硫共掺杂中空纳米碳材料。分析碳材料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和元素结合形态等特... 杂原子掺杂碳材料因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日益受到重视。以生物质基化合物(果糖)为碳源,油酸钠和三段共聚物为软模板,结合水热碳化法,原位可控合成瓶状结构的氮硫共掺杂中空纳米碳材料。分析碳材料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和元素结合形态等特性。碳纳米颗粒具有中空瓶状结构,并掺杂了N/S元素。基于微观形貌,推测材料从中空瓶状结构生长成实心花生状结构的演变机理。在6 mol/L KOH溶液中,该材料制得的电极以1 A/g电流在0~1 V循环,比电容为133.2 F/g,以10 A/g电流循环1 000次,电容保持率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电极材料 碳材料 纳米材料 氮硫共掺杂 软模板 水热法 纳米炭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李晓峰 周明 +2 位作者 龚爱华 张严 杨青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5,121,共6页
以葡萄糖和甘氨酸为混合碳源,在较低温度下经水热法一步合成了氮掺杂的荧光碳量子点(N-CQDs),然后对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形貌、结构、组成、光学性质和细胞毒性进行了表征,最后将其应用于细胞成像。实验结果表明,对碳量子点进行氮掺杂能有... 以葡萄糖和甘氨酸为混合碳源,在较低温度下经水热法一步合成了氮掺杂的荧光碳量子点(N-CQDs),然后对氮掺杂碳量子点的形貌、结构、组成、光学性质和细胞毒性进行了表征,最后将其应用于细胞成像。实验结果表明,对碳量子点进行氮掺杂能有效提高其荧光量子产率,其荧光增强是由于表面形成了大量强供电子基团,当葡萄糖和甘氨酸的质量比为2∶1时能获得最高为6.57%荧光量子产率。氮掺杂碳量子点还具有水溶性好、粒度均匀、优异的光致发光性质、低的细胞毒性、多波长成像等诸多优点,有望作为荧光探针应用于细胞成像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氮掺杂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