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法制备的双锥角型光纤探针的应用
1
作者 曾祥 王婉玲 +2 位作者 汪凯伟 张波 刘子龙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9-402,共4页
为了提高双锥角型光纤探针的捕获效率,采用静态化学腐蚀法制备1次锥角,研磨法制备2次锥角,然后使用基于双锥角型光纤探针的单光纤光镊系统对酵母菌细胞进行捕获实验;并采用界面层腐蚀法制备出了参数相近的双锥角型光纤探针,分别测量了... 为了提高双锥角型光纤探针的捕获效率,采用静态化学腐蚀法制备1次锥角,研磨法制备2次锥角,然后使用基于双锥角型光纤探针的单光纤光镊系统对酵母菌细胞进行捕获实验;并采用界面层腐蚀法制备出了参数相近的双锥角型光纤探针,分别测量了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光纤探针对酵母菌细胞的捕获力大小。结果表明,混合法制备的双锥角型光纤探针具有更好的表面光滑度和对称性,其捕获效率比界面层腐蚀法制备的双锥角型光纤探针提高了20%。该研究对混合法制备双锥角型光纤探针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光纤探针 捕获 静态化学腐蚀法 研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代测序与靶向捕获技术联用进行高分辨HLA基因分型及MHC区域单倍体型精细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佳 舒明月 +6 位作者 里进 付爱思 杨帆 王邹 李一荣 邓子新 刘天罡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7-348,共12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的高分辨率、精准分型对于组织配型以及HLA相关疾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2位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外周血为供试样本,分析二、三代测序数据用于高分辨率HLA分型的优劣势,同时结合探...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的高分辨率、精准分型对于组织配型以及HLA相关疾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2位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外周血为供试样本,分析二、三代测序数据用于高分辨率HLA分型的优劣势,同时结合探针捕获与三代测序技术对YH、HeLa标准细胞系以及一个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区域进行靶向分析,探究长读长测序技术对于整个MHC区域精细分析的潜力。研究表明:(1)二、三代测序技术均能实现6~8位高分辨HLA分型,且两者分型结果一致。但是三代数据的覆盖均一度显著优于二代,不会出现明显的"断层"现象;(2)超长的三代数据可直接跨越整个扩增子,对于基因单倍体型的判定(phasing)具有明显优势。样本中92.79%的HLA基因能够得到准确的单倍体分型结果,远高于二代的75.65%;(3)长读长的三代测序数据不但能实现对MHC区域的更好组装,还具有对整个MHC共计3.6 Mb区域进行phasing的能力,而这将有助于明确各个突变位点、等位基因、非编码区等基因原件在每个MHC单倍体型上的定位与相互连锁信息,为免疫等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MHC 三代测序 HLA单倍体分型 nimblegen探针捕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静电力显微镜及其电荷捕获/释放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志勇 张鸿海 +2 位作者 鲍剑斌 郭文明 汪学方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2-237,共6页
介绍扫描静电力显微测量及用其实现电荷捕获释放的技术现状、发展动向 ,以及关键技术的一些最新成果。前者已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半导体表面电荷密度分布、表面电势以及铁电材料铁电体结构的研究中 ;后者可望用于研制速度和存贮容量都比现... 介绍扫描静电力显微测量及用其实现电荷捕获释放的技术现状、发展动向 ,以及关键技术的一些最新成果。前者已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半导体表面电荷密度分布、表面电势以及铁电材料铁电体结构的研究中 ;后者可望用于研制速度和存贮容量都比现在提高成千上万倍的量子器件。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探针显微镜 扫描力显微镜 静电力显微镜 电荷存储 捕获释放技术 扫描静电力显微镜 量子器件 测量技术 铁电材料 半导体 微晶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倒置探针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4
作者 罗志梅 张永彪 +3 位作者 鄢纯 韩圆圆 呼锐 刘继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9-57,共9页
分子倒置探针技术是一项新发展起来的用于目标序列捕获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通过设计特异的探针对已知的特定目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捕获,将目标序列DNA富集后再利用芯片杂交或测序进行检测。此技术有助于研究人员对大样本中的基因组重... 分子倒置探针技术是一项新发展起来的用于目标序列捕获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通过设计特异的探针对已知的特定目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捕获,将目标序列DNA富集后再利用芯片杂交或测序进行检测。此技术有助于研究人员对大样本中的基因组重要区域进行研究,避免了全基因组研究费用高、分析困难等问题。并且,分子倒置探针技术弥补了杂交捕获技术、PCR捕获技术等分子捕获手段的不足,为动植物及病原菌重要DNA片段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分子倒置探针技术广泛应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外显子测序、拷贝数变异、杂合性丢失、体细胞突变、DNA甲基化和可变剪接等方面的研究。由于其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并对DNA完整度要求不高,适用于福尔马林石蜡包埋样本分析等特点,分子倒置探针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分子倒置探针技术在探针设计及数据分析软件研发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完善。为促进相关领域学者全面了解该技术,综述了分子倒置探针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及在疾病研究领域的应用,讨论了分子倒置探针技术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倒置探针技术 目标序列捕获 疾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