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xidation performance of Fe-Al/WC composite coatings produced by high velocity arc spraying
1
作者 孟凡军 徐滨士 +2 位作者 朱胜 马世宁 张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5年第S2期221-225,共5页
Fe-Al intermetallics with remarkable high-temperature intensity and excellent erosion,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and sulfuration resistance are potential low cost high-temperature structural materials. But the room t... Fe-Al intermetallics with remarkable high-temperature intensity and excellent erosion,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and sulfuration resistance are potential low cost high-temperature structural materials. But the room temperature brittleness induces shape difficult and limits its industrial application. The Fe-Al intermetallic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high velocity arc spraying technology with cored wire on 20G steel, which will not only obviate the problems faced in fabrication of these alloys into useful shapes, but also allow the effective use of their outstanding high-temperature performance. The Fe-Al/WC intermetallic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high velocity arc spraying technology on 20G steel and the oxidation performance of Fe-Al/WC composite coatings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thermogrativmetic analyzer at 450, 650 and 800℃.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kinetics curve of oxidation at three temperatures approximately follows the logarithmic law.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xidized coating is mainly composed of Al2O3, Fe2O3, Fe3O4 and FeO. These phases distribute unevenly. The protective Al2O3 film firstly forms and preserves the coatings from further ox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 HIGH velocity ARC SPRAYING FE-al INTERMETalLICS composite coa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i-WC复合涂层高温抗氧化性能与扩散分析
2
作者 李德元 孙继博 +2 位作者 李光全 张楠楠 祝成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目的】碳钢因其较差的抗氧化性能,在高温工况下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Ni-Al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在实际工业领域应用众多。针对含有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涂层,研究其高温抗氧化涂层的进一步应用,提... 【目的】碳钢因其较差的抗氧化性能,在高温工况下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Ni-Al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在实际工业领域应用众多。针对含有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涂层,研究其高温抗氧化涂层的进一步应用,提高碳钢的高温使用寿命,拟在碳钢表面制备Ni-Al反应改性涂层。【方法】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在碳钢基体上制备Ni-WC涂层,随后在其上利用电弧喷涂制备Al涂层,在800℃不同时间扩散处理下使得涂层内的Ni-Al发生反应,以得到金属间化合物并增强其高温抗氧化性能。通过记录氧化增重曲线测试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在高温氧化过程中Al/Ni-WC复合涂层在Al/Ni界面处原位生成了富铝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Al/Ni-WC涂层经800℃扩散处理过程中,首先形成富Al的NiAl 3,且其表面Al原子与大气中的氧原子反应形成了Al_(2)O_(3)。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在Al/Ni界面形成的NiAl 3相转变为抗高温氧化能力更优异的Ni_(2)Al_(3)相,两种Ni-Al金属间化合物本身具有高熔点和高温抗氧化性能,且在Al/Ni-WC复合涂层表面形成的Al_(2)O_(3)减缓了氧原子的扩散过程。Al/Ni-WC复合涂层试件的扩散层厚度随着扩散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类似线性增长趋势。经800℃扩散处理后,Al/Ni-WC涂层中NiAl 3层的增厚速率较快,且在加热10 h后原位反应生成了更厚的Ni_(2)Al_(3)层。经800℃扩散处理20 h后,经过原位反应得到了比NiAl 3层稍厚一些的Ni_(2)Al_(3)层。由于Ni_(2)Al_(3)层熔点更高且更稳定,因而经过800℃扩散处理后的Al/Ni-WC涂层具有更好的高温抗氧化能力。经900℃/50 h扩散处理后的Al/Ni-WC涂层经循环氧化后存在陶瓷相Al_(2)O_(3)、WC和NiAl相,在陶瓷相和NiAl相的共同作用下呈现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测得不同扩散时间下Al/Ni-WC涂层的扩散层厚度,得到了Ni和Al之间的扩散关系式,其扩散反应动力指数为0.79045,复合涂层对碳钢基体的保护作用明显提高。【结论】在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Al_(2)O_(3)膜与涂层中原有WC相的共同作用下碳钢基体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通过氧化增重实验可知,在Ni层中增加陶瓷相以后,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高温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碳钢基体,因而对碳钢基体的保护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喷涂 超音速火焰喷涂 碳钢 原位生成 al/Ni-WC复合涂层 al/Ni界面 高温抗氧化性能 Ni-al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ctive Processing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SiC_P Composite 被引量:4
3
作者 CHEN Kang-hua GE Jian-guo +1 位作者 LIU Hong-wei LIU Yun-z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0年第1期1-3,共3页
The reactive process for Al/SiC P composite was studied. SiC particles were in situ coated by the exothermal reaction of SiC Ti powder compact in Al melt bath, and easily incorporated into Al melt. The detailed study ... The reactive process for Al/SiC P composite was studied. SiC particles were in situ coated by the exothermal reaction of SiC Ti powder compact in Al melt bath, and easily incorporated into Al melt. The detailed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understand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reacted SiC particles. During the reaction and consequent mixing, the successive processes include in situ coating on the reacted SiC particles, coat dissolution and SiC P splitting. The tensi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6013Al/SiC P composite processed by the present technology showed that the reacted SiC P considerably reinforced the 6013 matr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C_P composite REACTIVE processing in SITU coat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AlN/TiAl制备Ti-Al-N复合涂层及其摩擦性能研究
4
作者 黄飞龙 肖华强 +1 位作者 林波 莫太骞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4,共7页
为了制备耐磨钛基涂层,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C4表面制备了Ti-Al-N涂层,对不同激光功率下涂层的物相组成、组织演变、硬度进行观察分析,再对复合涂层在空气环境中的摩擦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涂层增强相主要由Ti_(2)AlN,TiN,TiAl及Ti_... 为了制备耐磨钛基涂层,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C4表面制备了Ti-Al-N涂层,对不同激光功率下涂层的物相组成、组织演变、硬度进行观察分析,再对复合涂层在空气环境中的摩擦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涂层增强相主要由Ti_(2)AlN,TiN,TiAl及Ti_(x)Al_(y)等组成,各物相衍射峰强度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改变,基体相则由(γ-TiAl+α_(2)-Ti_(3)Al)组成;涂层与基体冶金结合,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组织由弥散分布的柱状晶逐渐变成粗大树枝晶,但在2.4 kW功率时,组织又变得细小;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可以达到基体的2.14倍;在空气摩擦环境中,不同试样均以磨粒磨损为主,其中基体磨损严重;不同激光功率下的涂层均大幅度提高了基体的耐磨性,涂层中有增强相的存在,涂层的最小磨损率为0.786×10^(-4) mm^(3)·N^(-1)·min^(-1),基体为1.34×10^(-4) mm^(3)·N^(-1)·min^(-1);通过控制激光功率可以调节涂层性能。这一研究可以对激光熔覆制备高耐磨钛基复合涂层在航天、海工设备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钛合金 激光熔覆 Ti-al-N复合涂层 干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6Al-4V合金表面NiCrAlY/Al复合涂层的抗高温腐蚀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任雪茹 石磊 +1 位作者 毛金明 李金龙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2,共8页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Ti-6Al-4V合金基底表面依次沉积Al层和NiCrAlY涂层,对比研究Ti-6Al-4V合金和NiCrAlY/Al复合涂层在高温腐蚀(500℃,30 h)过程中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及其抗高温腐蚀性能。经测定,NiCrAlY/Al复合涂层中Al层的厚度约为270 ...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Ti-6Al-4V合金基底表面依次沉积Al层和NiCrAlY涂层,对比研究Ti-6Al-4V合金和NiCrAlY/Al复合涂层在高温腐蚀(500℃,30 h)过程中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及其抗高温腐蚀性能。经测定,NiCrAlY/Al复合涂层中Al层的厚度约为270 nm,NiCrAlY涂层的厚度约为3.8μm。高温腐蚀测试结果显示,Ti-6Al-4V合金表面出现点蚀,腐蚀区域出现大量裂纹,表明合金发生严重的高温腐蚀。表面沉积NiCrAlY/Al复合涂层的Ti-6Al-4V合金经高温腐蚀后表面依然完整,未产生明显裂纹和涂层脱落。经分析,NiCrAlY/Al复合涂层在高温腐蚀过程中表面可自形成厚度约为43 nm的Al2O3和Cr2O3,连续且致密的薄氧化膜可在高温下阻隔氧气向钛合金内部的侵蚀,从而显著提高基底合金的抗高温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弧离子镀 nicraly/al复合涂层 微结构 抗热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冷喷涂制备Al-Ni-xCr复合涂层及其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怡颖 张留艳 +3 位作者 韩兆康 林倩 袁彬凯 谭桂斌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3,共8页
防腐性能较好的铝基涂层存在耐磨性不足的问题。本文设计了Ni粉和Cr粉复合沉积的方法来改善涂层的耐磨性。采用低压冷喷涂技术,制备了一系列Cr含量不同的Al-Ni-xCr复合涂层。通过金相、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了复合涂层的微观... 防腐性能较好的铝基涂层存在耐磨性不足的问题。本文设计了Ni粉和Cr粉复合沉积的方法来改善涂层的耐磨性。采用低压冷喷涂技术,制备了一系列Cr含量不同的Al-Ni-xCr复合涂层。通过金相、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了复合涂层的微观形貌和成分。采用显微硬度计和磨损仪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和磨损曲线,结合磨痕形貌分析了复合涂层的磨损机理。研究得出:低压冷喷涂可实现Al、Cr、Ni三种金属粉的共沉积,并获得致密、均匀的Al-Ni-xCr复合涂层。枝晶状Ni粉沉积率较高,Cr粉沉积率较低。含70 wt.%Cr的混粉涂层中,Cr含量约为31 wt.%。硬质颗粒Cr同时起到夯实涂层的作用,随着Cr含量增加,Al-Ni-xCr复合涂层的致密性提高。Al-Ni-xCr复合涂层的耐磨性能主要来自于Cr而非Ni,且与Cr含量有关。Al-Ni-70Cr复合涂层耐磨性最佳,磨损率仅为Al涂层的1/2。其优异的耐磨性归因于摩擦界面形成了稳定的、较硬的、含Cr量较高的复合氧化膜,抑制了磨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i-Cr复合涂层 冷喷涂 摩擦系数 极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基体超音速等离子喷涂Al-Al_(2)O_(3)复合涂层组织与耐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任东亭 王文权 +2 位作者 张新戈 杜文博 朱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07-213,共7页
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差,在工程应用中往往因腐蚀而发生失效,通过表面工程技术对镁合金进行表面改性或防护,是工程应用中采用的重要手段。本工作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Supersonic plasma spray,SPS)工艺在AZ61镁合金表面制备Al-Al_(2)O_(3... 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差,在工程应用中往往因腐蚀而发生失效,通过表面工程技术对镁合金进行表面改性或防护,是工程应用中采用的重要手段。本工作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Supersonic plasma spray,SPS)工艺在AZ61镁合金表面制备Al-Al_(2)O_(3)复合涂层,其中Al_(2)O_(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50%和70%(下文简称AA30、AA50、AA70)。研究了Al_(2)O_(3)含量对Al-Al_(2)O_(3)复合涂层微观组织、孔隙率、电化学性能以及盐雾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的表面呈现熔滴铺展堆叠形成的浪花状形貌,粉末熔化充分,涂层内部结合紧密,各涂层均由Al、α-Al_(2)O_(3)和γ-Al_(2)O_(3)三种物相组成。AA70涂层的孔隙率较AA30和AA50明显升高,达到了6.71%;电化学极化试验研究表明,各涂层比AZ61镁合金基体表现出更高的电极电位和较低的自腐蚀电流密度,AZ61镁合金基体自腐蚀电流密度为5.144 mA·m^(-2),而AA30、AA50和AA70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2.950 mA·m^(-2)、3.084 mA·m^(-2)和2.496 mA·m^(-2),三种涂层相比母材AZ61表现出较低的电化学腐蚀速率。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表明,三种涂层的R ct达到了AZ61镁合金基体的两倍左右,显示出较低的阳极溶解活性。在盐雾试验中,AZ61镁合金基体产生大量的腐蚀产物和龟裂纹;涂层AA30和AA50由于腐蚀产物的积累产生了大量裂纹,在涂层与基体的界面处发生了电偶腐蚀,最终随着基体表面的腐蚀,涂层产生了剥落;涂层AA70腐蚀程度最小,表现出最佳的抗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等离子喷涂 al-al_(2)O_(3)复合涂层 镁合金 孔隙率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频应用的Fe-Si-Al软磁粉芯制备工艺改进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学斌 熊汉武 +4 位作者 吴鹏 曾旭东 杨富尧 邹中秋 苏海林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7-493,共7页
为了提升Fe-Si-Al软磁粉芯的抗饱和性能,解决高频下产生较大的磁损耗等问题,本研究利用Al3+水解法制备了氧化铝包覆小粒径Fe-Si-Al粉末制备软磁粉芯工艺,探究了铝源液中氧化铝含量和成型压强对软磁粉芯高频磁性能的影响。运用扫描电子... 为了提升Fe-Si-Al软磁粉芯的抗饱和性能,解决高频下产生较大的磁损耗等问题,本研究利用Al3+水解法制备了氧化铝包覆小粒径Fe-Si-Al粉末制备软磁粉芯工艺,探究了铝源液中氧化铝含量和成型压强对软磁粉芯高频磁性能的影响。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经不同氧化铝含量的铝源液水解物包覆处理的Fe-Si-Al粉末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包覆层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氧化铝含量增加,由包覆层引起的结构退磁场逐渐增大,软磁粉芯的有效磁导率减小,抗磁饱和性能改善;成型压强主要通过影响粉芯内部的气隙率和包覆层的质量来影响粉芯磁性能,压强越大,气隙率越小,有效磁导率越大,但压强过大会破坏粉末表面包覆层,恶化磁性能。经测定氧化铝含量为2.0 wt%、成型压强为1 860 MPa时获得的软磁粉芯的有效磁导率约为60;外加直流磁场强为8 000 A/m时,粉芯的有效磁导率百分比(%μe)高达63.84%;200 kHz/50 mT条件下磁损耗为235.7 mW/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al软磁粉芯 高频 绝缘包覆 磁损耗 抗磁饱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Fe-Al复合涂层反应火焰喷涂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黄继华 刘长松 +1 位作者 党全坤 殷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9-222,共4页
以廉价的钛铁粉、铁粉、铝粉和胶体石墨为原料 ,采用反应火焰喷涂技术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 Al涂层 ,PVA制粒条件下涂层相组成主要为TiC +Al+Fe Al。研究结果表明 :制粒方式是影响反应程度和涂层相组成的关键因素 ,PVA制粒比普通机械... 以廉价的钛铁粉、铁粉、铝粉和胶体石墨为原料 ,采用反应火焰喷涂技术原位合成并沉积了TiC/Fe Al涂层 ,PVA制粒条件下涂层相组成主要为TiC +Al+Fe Al。研究结果表明 :制粒方式是影响反应程度和涂层相组成的关键因素 ,PVA制粒比普通机械混合更有利于喷涂过程中反应的进行 ;反应火焰喷涂过程中有一定量的碳被氧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火焰喷涂 TiC/Fe-al涂层 碳化物/金属复合涂层 反应热喷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p/Al复合材料与化学镀镍层结合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丽波 安茂忠 武高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82-986,共5页
根据结构化学理论,用SEM,EDAX和XP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镀层和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p/Al)的表面、断面形貌及界面的结合状态,分析了镀层和基体之间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Ni镀层与复合材料界面有良好的结合,在复合材料表面的SiC-A... 根据结构化学理论,用SEM,EDAX和XP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镀层和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p/Al)的表面、断面形貌及界面的结合状态,分析了镀层和基体之间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Ni镀层与复合材料界面有良好的结合,在复合材料表面的SiC-Al界面,初期沉积物Ni按Al的晶格外延生长出现微晶层,然后吸附原子扩散迁移、碰撞结合并与界面上的SiC晶格匹配生长,在镍层中诱发了拉伸应力。镍晶格和基体粒子之间产生了键合作用,形成的键显示出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混合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复合材料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机理研究 化学镀镍 层结 复合材料界面 化学理论 测试手段 EDAX 结合状态 断面形貌 结合机理 外延生长 材料表面 扩散迁移 吸附原子 晶格匹配 拉伸应力 键合作用 混合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Al/WC复合涂层在650℃下的氧化行为 被引量:6
11
作者 孟凡军 徐滨士 +2 位作者 马世宁 梁秀兵 朱子新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0-33,共4页
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20G钢基体上制备了FeAl/WC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利用热重天平测试了涂层在650 ℃下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FeAl/WC复合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近似呈现出对数规律;涂层的氧化物以Al2O3、Fe2O3、Fe3O4和FeO等为主... 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20G钢基体上制备了FeAl/WC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利用热重天平测试了涂层在650 ℃下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FeAl/WC复合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近似呈现出对数规律;涂层的氧化物以Al2O3、Fe2O3、Fe3O4和FeO等为主,且其分布不均匀;涂层表面优先形成具有保护性的Al2O3膜,阻止了涂层的进一步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氧化 高速电弧喷涂 FE-al金属间化合物 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SiC/Al-Si涂层微观结构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敏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付前刚 孙国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46,共4页
采用料浆法在碳/碳复合材料碳化硅(SiC)内涂层表面制备了Al-Si合金外涂层,采用XRD和SEM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结构,并测试了带有SiC/Al-Si复合涂层的碳/碳复合材料试样在1500℃静态空气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Al-Si合金外涂层主要成分为Al... 采用料浆法在碳/碳复合材料碳化硅(SiC)内涂层表面制备了Al-Si合金外涂层,采用XRD和SEM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结构,并测试了带有SiC/Al-Si复合涂层的碳/碳复合材料试样在1500℃静态空气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Al-Si合金外涂层主要成分为Al3.21Si0.47,含有少量Al2O3;SiC/Al-Si复合涂层厚度约为120μm,无穿透性裂纹;SiC/Al-Si复合涂层的抗氧化性能明显优于单一SiC涂层,氧化17h后涂层试样的质量损失未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抗氧化 涂层 SIC al-SI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包覆Fe_(85)Si_(9.6)Al_(5.4)软磁复合粉末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爱坤 李丽娅 +1 位作者 吴隆文 易健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5-1072,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控制正硅酸乙酯(TEOS)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偶联剂的加入量,在Fe85Si9.6Al5.4粉末表面包覆Si02绝缘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氏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 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控制正硅酸乙酯(TEOS)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偶联剂的加入量,在Fe85Si9.6Al5.4粉末表面包覆Si02绝缘层。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氏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和磁力显微镜(MFM)对粉末的微观结构及成分进行表征,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粉末的磁性能。结果表明:利用硅烷偶联剂对Fe85Si9.6Al5.4粉末表面改性后再加入TEOS,能在Fe85Si9.6Al5.4粉末表面包覆一层约1~2μm厚的絮状非晶SiO2;随着TEOS和APTES添加量的增多,Si02包覆层的厚度也随之增加,饱和磁化强度聪在0.86~0.90T之间变化,鼠i基本不变;当添加6mLTEOS、1mLAPTES时,得到的包覆粉末包覆效果及性能最佳,饱和磁化强度M达到O.90T,矫顽力Hci为1114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al粉末 软磁复合粉末 溶胶凝胶法 SiO2绝缘包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条件下激光原位合成高铌T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的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洪喜 李正学 +2 位作者 张晓伟 郭新政 王悦怡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77-1485,共9页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推动钛合金在高温和复杂工况环境下的进一步工程应用,利用高能激光束作用下Ti、Al、Nb三种元素混合粉末之间的原位反应在BT3-1钛合金表面制备了高温抗氧化的高铌T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针对原位反...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推动钛合金在高温和复杂工况环境下的进一步工程应用,利用高能激光束作用下Ti、Al、Nb三种元素混合粉末之间的原位反应在BT3-1钛合金表面制备了高温抗氧化的高铌T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针对原位反应所制备涂层存在的缺陷,通过自行设计的热处理工艺优化了涂层和界面微观组织。借助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分析了热处理前后复合涂层的物相结构及显微形貌。结果表明:热处理前的涂层主要由单质Nb、金属间化合物γ-TiAl、α_2-Ti_3Al、Ti_3Al_2等物相组成;热处理后的复合涂层,单质Nb固溶到γ-TiAl和α_2-Ti_3Al中,同时形成了新相Ti_3AlNb_(0.3),涂层近似为γ-TiAl+α_2-Ti_3Al双相层片状等轴晶组织。此外,涂层中并未观察到减弱抗氧化性的单质Nb颗粒和Ti_3Al_2相,Ti、Al、Nb的宏观偏析得以消除,涂层与基材界面位置的气孔和裂纹均以消失,出现了明显的白亮带冶金结合过渡层,涂层组织也更加均匀致密。热处理对提高钛合金表面Nb的合金化程度和改善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原位合成 热处理 Ti-al金属间化合物 复合涂层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火焰喷涂Fe-Al/Cr_3C_2复合涂层抗高温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晓明 董俊慧 +2 位作者 徐润生 吴子晨 高云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6,108,共4页
利用高速火焰喷涂方法,选用自主研发的Fe-Al/Cr3C2喷涂粉材,在20钢基体上制备Fe-Al/Cr3C2复合涂层。研究了复合涂层在650℃的抗高温腐蚀性能。采用SEM,XRD,EDS等先进测试手段分析了复合涂层的抗高温腐蚀机理。结果表明:Fe-Al/Cr3C2复合... 利用高速火焰喷涂方法,选用自主研发的Fe-Al/Cr3C2喷涂粉材,在20钢基体上制备Fe-Al/Cr3C2复合涂层。研究了复合涂层在650℃的抗高温腐蚀性能。采用SEM,XRD,EDS等先进测试手段分析了复合涂层的抗高温腐蚀机理。结果表明:Fe-Al/Cr3C2复合涂层在650℃的抗高温腐蚀性能明显优于基体20钢,并且优于Fe-Al涂层,其腐蚀动力学曲线呈抛物线变化;复合涂层经腐蚀后,内层生成的致密Al2O3及Cr2O3阻止了高温腐蚀的进一步深入。现场应用表明,Fe-Al/Cr3C2复合涂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火焰喷涂 Fe-al/Cr3C2 复合涂层 高温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_2O_3弥散强化复合涂层的制备及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丁红燕 陈志刚 陈彩凤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40,共3页
将纳米Al2 O3与Ni基自熔性合金F10 2的复合粉末用氧乙炔焰热喷焊工艺制备复合涂层 ,研究了纳米Al2 O3的加入量对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纳米Al2 O3质量分数为 0 .2 5 %时 ,涂层的耐磨性最好 ,与 2 5 %WC复合涂层的耐磨性相当。
关键词 纳米al203 复合涂层 磨粒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荷和温度对Fe-Al/Cr_3C_2复合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晓明 高云鹏 闫侯霞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5-61,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载荷、不同温度下Fe-Al/Cr_3C_2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特性,为不同工况条件下应用该涂层实施抗摩擦磨损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THT07-135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Fe-Al/Cr_3C_2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测试,载荷分别选用3... 目的研究不同载荷、不同温度下Fe-Al/Cr_3C_2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特性,为不同工况条件下应用该涂层实施抗摩擦磨损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THT07-135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Fe-Al/Cr_3C_2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测试,载荷分别选用3、5、7 N,温度选择25、300、450、550、600℃,利用配有EDAX能谱仪的扫描电镜观察涂层磨痕表面形貌并进行元素分析,利用透射电镜对涂层的精细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同一温度下,涂层的摩擦因数随着载荷的增加而降低,磨损量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升高,载荷对磨损量的影响随温度的增加逐渐降低。载荷一定时,涂层的摩擦因数先增加后逐渐降低,450℃时涂层的摩擦因数最高;涂层的磨损量整体呈下降的趋势,450℃时涂层的磨损量最大。温度较低时,涂层磨损主要以脆性断裂的剥层磨损为主;温度升高至450℃,涂层磨损主要是脆性断裂、塑性变形以及少量粘着磨损;550℃以上时,涂层磨损主要是粘着磨损、塑性变形磨损。结论 Fe-Al/Cr_3C_2复合涂层具有较好的抗高温摩擦磨损性能,氧化物的增加以及铁铝金属间化合物高温时,B3相与D03相之间的转变提高了涂层的抗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Cr3C2 复合涂层 载荷 温度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Fe金属复合涂层冷喷沉积行为及结构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洪涛 陈枭 +2 位作者 白小波 纪岗昌 董增祥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共4页
为研究Al/Fe复合粉末在冷喷涂沉积过程中的粒子碰撞变形行为、结合机理及涂层组织结构特征,以机械混合Fe、Al粉末为喷涂原料(w(Al)∶w(Fe)=85∶15),使用冷喷涂沉积Al/Fe金属复合涂层。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显微硬度仪等... 为研究Al/Fe复合粉末在冷喷涂沉积过程中的粒子碰撞变形行为、结合机理及涂层组织结构特征,以机械混合Fe、Al粉末为喷涂原料(w(Al)∶w(Fe)=85∶15),使用冷喷涂沉积Al/Fe金属复合涂层。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显微硬度仪等分析Al/Fe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相结构、硬度及Fe、Al粒子的变形形貌。结果表明:Al粒子在沉积过程中由于发生强烈塑形变形明显扁平化,并通过机械咬合形成致密的基体相,而硬度较高的Fe粒子则变形较少,基本保持初始形貌并弥散分布在Al基体之中;Al粒子内部靠近碰撞界面处的晶粒由于强烈变形被明显拉长,而远离碰撞界面的晶粒则保持近似球形;冷喷Al/Fe金属复合涂层的相结构与初始喷涂粉末完全相同,涂层组织致密,孔隙率约为1.2%,涂层的硬度显著高于初始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e金属复合涂层 冷喷涂 沉积特性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涂层的Ti纤维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贵玉 胡世平 +3 位作者 储双杰 李烈凤 张太贤 蔡学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10-113,118,共5页
研究了涂覆单一涂层Y2O3或Al2O3的Ti纤维增强γTiAl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和性能。运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在Ti纤维表面涂覆Y2O3或Al2O3涂层后,然后用类似箔叠法制得TiY2O3γTiAl和TiAl2O... 研究了涂覆单一涂层Y2O3或Al2O3的Ti纤维增强γTiAl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和性能。运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在Ti纤维表面涂覆Y2O3或Al2O3涂层后,然后用类似箔叠法制得TiY2O3γTiAl和TiAl2O3/γTiAl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从449MPa提高到562MPa(TiY2O3/γTiAl)或573MPa(TiAl2O3/γTiAl),而且高于纯Ti纤维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反应层厚度由30μm(Ti/γTiAl)减少为14μm(TiY2O3/γTiAl)或20μm(TiAl2O3/γ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涂层 钛铝合金 钛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合金涂层刀具铣削SiCp/Al复合材料刀具磨损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牛秋林 唐玲艳 +3 位作者 向道辉 李鹏南 刘晓 邱新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93,111,共5页
SiCp/Al复合材料因含有大量SiC硬质颗粒而使其切削加工性较差。针对该材料的高速高效加工问题,利用硬质合金涂层刀具对体积分数为20%的SiCp/Al复合材料进行面铣,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轴向切削深度对刀具前刀面和后... SiCp/Al复合材料因含有大量SiC硬质颗粒而使其切削加工性较差。针对该材料的高速高效加工问题,利用硬质合金涂层刀具对体积分数为20%的SiCp/Al复合材料进行面铣,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轴向切削深度对刀具前刀面和后刀面的磨损过程的影响,以及刀具磨损萌生、扩展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硬质合金涂层刀具精加工SiCp/Al复合材料过程中,刀尖与工件表面的接触先是凸圆弧面接触,然后变成凹圆弧面接触,最后变成平面接触;刀具磨损随切削速度和轴向切深的增大而增大,而随进给量的增大而减小;硬质合金涂层刀具失效的原因主要是后刀面的耕犁磨损,后刀面最大磨损量VB_(max)超过了0.6 mm,而后刀面磨损的主要原因是磨粒磨损和涂层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复合材料 刀具磨损 铣削 硬质合金涂层刀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