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流换热对ZrO_2-8%Y_2O_3涂层系统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宇慧 杨晓翔 钟舜聪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68,共6页
为了研究等离子喷涂ZrO2-8%(质量分数)Y2O3热障涂层系统在对流换热过程中的力学性能,以涡轮机叶片热障涂层为分析对象,结合传热学理论,通过热-结构耦合有限元计算方法对涂层与环境换热过程进行模拟仿真,重点分析换热系数以及升温速率对... 为了研究等离子喷涂ZrO2-8%(质量分数)Y2O3热障涂层系统在对流换热过程中的力学性能,以涡轮机叶片热障涂层为分析对象,结合传热学理论,通过热-结构耦合有限元计算方法对涂层与环境换热过程进行模拟仿真,重点分析换热系数以及升温速率对叶片残余应力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涂层上表面对流换热系数越大,在升温结束时残余应力越大。对流换热系数固定时,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最大残余应力先增大再减小,给出了对流换热系数以及升温速率的合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系数 升温速率 残余应力 有限元方法 ZrO_2-8%Y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plasma sprayed NiCrAl+(ZrO_2+Y_2O_3) thermal barrier coating on 18-8 steel surface
2
作者 陈飞 吕涛 +2 位作者 丁华东 周海 刘凯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5年第S2期242-245,共4页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NiCrAl+(ZrO2+Y2O3)thermal barrier coating, formed with the plasma spraying technique, on the 18[CD*2]8 steel surface was investigated. The phas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coating w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NiCrAl+(ZrO2+Y2O3)thermal barrier coating, formed with the plasma spraying technique, on the 18[CD*2]8 steel surface was investigated. The phas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coating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The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behavior of the coating in 1.0mol/L H2SO4 solution was studied by using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dient plasma spraying coating is composed of the NiCrAlY primer coating and the (ZrO2+Y2O3 ) top coating, and the coating thickness is 360μm. The microhardness of coating reaches 1100HV.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plasma sprayed coating of the 18[CD*2]8 steel surface is about 5 times as great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patter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coating is enhanced nota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spraying NiCrAl+(ZrO_2+Y_2O_3) coat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制程设备铝合金涂层腐蚀失效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阳 王宇航 +1 位作者 张涛 王福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45,共18页
在半导体制程设备中,在高温、真空、强腐蚀气体及其等离子体耦合作用下,铝合金涂层极易发生失效.在氯基等离子体中,阳极氧化涂层极易被刻蚀去除,Y_(2)O_(3)涂层的刻蚀速率约为阳极氧化涂层的1/50;在氟基等离子体中,阳极氧化涂层和Y_(2)O... 在半导体制程设备中,在高温、真空、强腐蚀气体及其等离子体耦合作用下,铝合金涂层极易发生失效.在氯基等离子体中,阳极氧化涂层极易被刻蚀去除,Y_(2)O_(3)涂层的刻蚀速率约为阳极氧化涂层的1/50;在氟基等离子体中,阳极氧化涂层和Y_(2)O_(3)涂层均存在氟化物层剥落导致的颗粒问题.通过调节电解液的成分/温度、制备纯铝层可提高阳极氧化涂层的耐蚀性能,提高Y_(2)O_(3)涂层的致密性同样可降低涂层的刻蚀速率,结合远程等离子体清洗技术,避免带电粒子轰击腔室材料,可显著减少反应腔室中颗粒的产生.在刻蚀和薄膜沉积过程中,腔室表面成分发生变化,进而改变等离子体状态,将引发多种工艺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制程设备 阳极氧化涂层 Y_(2)O_(3)涂层 腐蚀失效行为 卤素气体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3)增强TC4合金焊激光熔覆仿真及微观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家帅 石明全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8,共9页
TC4(Ti-6Al-4V)钛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比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航空航天、航海石油和国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其硬度低、耐磨性差,限制了其在摩擦工况下的使用。基于涂层与TC4基材的相容性及基体对生成相的润湿性原理,在TC4表... TC4(Ti-6Al-4V)钛合金因其低密度、高比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航空航天、航海石油和国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其硬度低、耐磨性差,限制了其在摩擦工况下的使用。基于涂层与TC4基材的相容性及基体对生成相的润湿性原理,在TC4表面制备了Ti基稀土激光熔覆层,研究了Y_(2)O_(3)对涂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通过COMSOL软件模拟单道和多道TC4粉末熔覆动态过程,结合试验研究温度变化与熔覆层厚度,阐明了熔覆机理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对熔覆层的组织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利用显微维氏硬度计测量熔覆层硬度,结果表明,Y_(2)O_(3)增加显著减少了气泡和裂纹数量,促进了组织细化。为TC4表面激光熔覆涂层的微观组织调控、成形质量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Y_(2)O_(3)增强 激光熔覆 微观组织 耐磨性能 显微硬度 COMSOL仿真 组织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温度梯度条件下多元稀土掺杂氧化锆热障涂层的失效过程与机理
5
作者 范佳宾 王全胜 +2 位作者 宁先进 李立 孙振宁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301,共9页
热障涂层是先进航空发动机普遍采用的热防护手段,随着发动机工作温度提高,涂层的工作环境也愈发严峻,研究涂层在高温、高温度梯度条件下的失效模式对提高涂层在服役环境下的工作寿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法在GH3536基体上... 热障涂层是先进航空发动机普遍采用的热防护手段,随着发动机工作温度提高,涂层的工作环境也愈发严峻,研究涂层在高温、高温度梯度条件下的失效模式对提高涂层在服役环境下的工作寿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法在GH3536基体上制备陶瓷层厚度为0.12 mm的Gd_(2)O_(3)-Yb_(2)O_(3)-Y_(2)O_(3)共掺杂ZrO_(2)热障涂层,对涂层的微观组织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设计搭建保证涂层面层高温、背部低温的水冷热冲击试验平台,讨论涂层在高温、高温度梯度条件下的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在涂层面温约为2350℃的高温热冲击试验后,单次长时试验涂层寿命大于1200 s,多次短时试验涂层寿命为3次;涂层沿厚度方向表现出明显的梯度烧结现象,表层发生严重烧结,孔隙率和晶粒尺寸沿厚度方向均呈梯度分布;在单次1200 s热冲击试验后,涂层仍保持单一立方相,高温相稳定性好;在多次25 s热冲击试验后,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烧结区深度增加,垂直裂纹数量增多,横向裂纹宽度增大、长度增长;涂层在高温、高温度梯度条件下失效是由高温烧结、热失配应力和热生长氧化物共同导致的。通过高温、高温度梯度条件下的热冲击试验模拟涂层的服役环境,分析涂层在高温、高温度梯度服役条件下微观结构的演变过程,明确了涂层在服役环境下的失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热冲击试验 Gd_(2)O_(3)-Yb_(2)O_(3)-Y_(2)O_(3)共掺杂ZrO_(2) 微观组织 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高温辅助激光定向能量沉积Al_(2)O_(3)/ZrO_(2)共晶陶瓷组织性能研究
6
作者 于学鑫 李城昕 +4 位作者 孟超鑫 高佳丽 马广义 吴东江 牛方勇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7-64,84,共9页
Al_(2)O_(3)/ZrO_(2)共晶陶瓷凭借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组织稳定性成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热端构件的潜在应用材料。激光定向能量沉积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制备方法在烧结变形等方面的限制,直接熔化粉末实现复杂陶瓷构件的一步成形制备。... Al_(2)O_(3)/ZrO_(2)共晶陶瓷凭借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组织稳定性成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热端构件的潜在应用材料。激光定向能量沉积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制备方法在烧结变形等方面的限制,直接熔化粉末实现复杂陶瓷构件的一步成形制备。整体高温辅助的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样件成形过程中的开裂行为,但是高温辅助对于样件组织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系统讨论了整体高温辅助激光定向能量沉积制备Al_(2)O_(3)/ZrO_(2)共晶陶瓷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随辅助温度变化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整体高温辅助对激光定向能量沉积制备的Al_(2)O_(3)/ZrO_(2)共晶陶瓷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在1273 K辅助温度下成形样件晶团尺寸相较常温下成形样件增大约32.16%,其平均断裂韧性为(4.9±0.3) MPa·m^(1/2),相比于常温下样件提升了17.2%,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在辅助温度773 K下达到最高,分别为(324.27±18.23) MPa和(354.19±37.5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增材制造 Al_(2)O_(3)/ZrO_(2)共晶陶瓷 整体高温辅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6203DS镍基高温合金与Y_(2)O_(3)陶瓷型壳的界面反应行为研究
7
作者 董龙沛 徐辉 +4 位作者 赵云松 王振梼 甘有禄 王恩会 侯新梅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4,共6页
为探究Y_(2)O_(3)陶瓷型壳应用于某型燃气轮机IN6203DS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以下简称“IN6203DS合金”)低压工作叶片制备的可行性,采用Y_(2)O_(3)粉作为陶瓷型壳的面层材料制备Y_(2)O_(3)陶瓷型壳,基于工业级精铸试验研究了IN6203DS合... 为探究Y_(2)O_(3)陶瓷型壳应用于某型燃气轮机IN6203DS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以下简称“IN6203DS合金”)低压工作叶片制备的可行性,采用Y_(2)O_(3)粉作为陶瓷型壳的面层材料制备Y_(2)O_(3)陶瓷型壳,基于工业级精铸试验研究了IN6203DS合金/Y_(2)O_(3)陶瓷型壳界面反应行为,明晰了合金熔体与陶瓷型壳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IN6203DS合金/Y_(2)O_(3)陶瓷型壳界面反应的发生归结为物理渗透和化学反应的协同作用。反应后的IN6203DS合金表面有轻微黏砂,其界面反应层厚度约为4~8μm,包括外层的型壳混合部分扩散到界面的合金氧化物和内层的富Hf氧化物。反应后的型壳面层有剥落,其界面反应层厚度约10~20μm。因此,Y_(2)O 3陶瓷型壳可满足某型燃气轮机IN6203DS合金的研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6203DS Y_(2)O_(3)陶瓷型壳 界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Pt-S_2O_8^(2-)/ZrO_2-Al_2O_3异构化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宋华 董鹏飞 张旭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7-882,共6页
为了考察复合载体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异构化性能,以正戊烷异构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焙烧温度、Al2O3质量分数、浸渍溶液(NH4)2S2O8的浓度、Pt质量分数、活化温度等制备条件对Pt-S_2O_8^(2-)/ZrO_2-Al_2O_3异构化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XRD... 为了考察复合载体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异构化性能,以正戊烷异构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焙烧温度、Al2O3质量分数、浸渍溶液(NH4)2S2O8的浓度、Pt质量分数、活化温度等制备条件对Pt-S_2O_8^(2-)/ZrO_2-Al_2O_3异构化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XRD、BET、FT-IR、TG-DTA、NH3-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Al2O3质量分数2.5%、Pt质量分数0.10%、0.75 mol/L(NH4)2S2O8溶液浸渍、650℃焙烧、300℃活化时,Pt-S_2O_8^(2-)/ZrO_2-Al_2O_3催化剂的异构化催化活性最高。在240℃、2.0 MPa,氢气/正戊烷的摩尔比为4,质量空速为1.0 h-1的反应条件下,该催化剂上正戊烷异构化反应的异戊烷产率为6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ZrO_2-Al_2O_3 S_2O_8^(2-) PT 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Y_(2)O_(3)-SiO_(2)增强ZrO_(2)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9
作者 李占峰 隋学叶 +2 位作者 唐文哲 刘瑞祥 王蒙蒙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3,共6页
ZrO_(2)在高温下的相变会引发ZrO_(2)气凝胶的结构坍塌,为了提高ZrO_(2)气凝胶的高温稳定性,以低成本、无毒的巯基琥珀酸为凝胶促进剂,八水氧氯化锆、六水硝酸钇、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_(2)O_(3)-SiO_(2)增强ZrO_... ZrO_(2)在高温下的相变会引发ZrO_(2)气凝胶的结构坍塌,为了提高ZrO_(2)气凝胶的高温稳定性,以低成本、无毒的巯基琥珀酸为凝胶促进剂,八水氧氯化锆、六水硝酸钇、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_(2)O_(3)-SiO_(2)增强ZrO_(2)复合气凝胶,并加入莫来石纤维,制备了莫来石纤维复合Y_(2)O_(3)-SiO_(2)增强ZrO_(2)材料,研究了Y_(2)O_(3)和ZrO_(2)的物质的量比(分别为1∶40、1∶20、1∶10和1∶5)、SiO_(2)和ZrO_(2)的物质的量比(分别为1∶10、1∶5、3∶10和2∶5)对ZrO_(2)气凝胶的凝胶时间、孔结构以及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_(2)O_(3)和SiO_(2)可有效缩短凝胶时间;掺入SiO_(2)后,气凝胶的纳米孔结构更加均匀,但是掺入Y_(2)O_(3)后,气凝胶的骨架变粗,表现出杂乱的纳米孔结构;Y_(2)O_(3)和SiO_(2)有效地阻碍了ZrO_(2)的高温相变,降低了ZrO_(2)的高温收缩率;制备Y_(2)O_(3)-SiO_(2)增强ZrO_(2)复合气凝胶的最佳配比为:n(Y_(2)O_(3))∶n(SiO_(2))∶n(ZrO_(2))=1∶3∶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_(2)气凝胶 Y_(2)O_(3) SiO_(2) 隔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ZrO_(2)–SiC复合陶瓷表面多孔ZnAl_(2)O_(4)涂层的制备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10
作者 陈险峙 骆丽杰 陈拥军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共10页
利用静电喷涂结合反应烧结的方法在Al_(2)O_(3)–ZrO_(2)–SiC复合陶瓷表面制备多孔ZnAl_(2)O_(4)生物活性涂层,研究了该涂层对复合陶瓷力学性能和生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Al_(2)O_(4)涂层对复合陶瓷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的影响有限,... 利用静电喷涂结合反应烧结的方法在Al_(2)O_(3)–ZrO_(2)–SiC复合陶瓷表面制备多孔ZnAl_(2)O_(4)生物活性涂层,研究了该涂层对复合陶瓷力学性能和生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Al_(2)O_(4)涂层对复合陶瓷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的影响有限,涂层具有合适的弹性模量(58.9 GPa)和硬度(3.6 GPa),更接近于人体骨骼的力学性能。此外,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高于常见的通过等离子喷涂制备的羟基磷灰石涂层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强度。模拟体液(SBF)浸泡实验、MC3T3-E1细胞形貌观测、CCK-8及ALP测试表明,多孔ZnAl_(2)O_(4)涂层具有优异的矿化能力和良好的细胞黏附性能,并促进了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ZrO_(2)–SiC ZnAl_(2)O_(4)涂层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磁控溅射氧化钇薄膜形貌及物相的影响
11
作者 陈浩 曹振亚 +1 位作者 姜志忠 孙嘉隆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6,共5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短钨纤维表面制备Y_(2)O_(3)薄膜,薄膜厚度约100 nm。为便于研究,首先采用相同工艺将Y_(2)O_(3)薄膜沉积在钨片上,分别在500、700及900℃热处理1 h,通过扫描电镜、XRD射线衍射手段对薄膜表面形貌及物相变化分析,...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短钨纤维表面制备Y_(2)O_(3)薄膜,薄膜厚度约100 nm。为便于研究,首先采用相同工艺将Y_(2)O_(3)薄膜沉积在钨片上,分别在500、700及900℃热处理1 h,通过扫描电镜、XRD射线衍射手段对薄膜表面形貌及物相变化分析,确定用于镀Y_(2)O_(3)薄膜短钨纤维的热处理温度。结果表明,700、900℃的薄膜均发生破损,而500℃热处理后的薄膜表面完整,相比于未热处理薄膜,结晶度提高。在此基础上,对镀Y_(2)O_(3)薄膜短钨纤维进行500℃热处理,最终在短钨纤维表面制备出了均匀完整、结晶度良好的Y_(2)O_(3)薄膜,为后续Wf/W复合材料制备奠定了工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钨纤维 磁控溅射 Y_(2)O_(3)薄膜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2)(ZrO_(3))_(3)掺杂BST基介电陶瓷介电性能的研究
12
作者 陈映义 陈磊 +4 位作者 彭道华 陈甲天 陈应和 黄新友 牛继恩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8,45,共7页
通过传统固相法制备La_(2)(ZrO_(3))_(3)掺杂(Ba_(0.79)Sr_(0.21))TiO_(3)(BST)陶瓷。采用XRD、SEM等研究了掺杂La_(2)(ZrO_(3))_(3)(LZO)对BST基陶瓷的物相和微观结构及介电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ZO掺杂量增加,BST基介电陶瓷介电常... 通过传统固相法制备La_(2)(ZrO_(3))_(3)掺杂(Ba_(0.79)Sr_(0.21))TiO_(3)(BST)陶瓷。采用XRD、SEM等研究了掺杂La_(2)(ZrO_(3))_(3)(LZO)对BST基陶瓷的物相和微观结构及介电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ZO掺杂量增加,BST基介电陶瓷介电常数首先降低而后增加再又降低,介质损耗首先减小而后增大又再减小,BST基介电陶瓷的电阻率首先增大然后减小而后又再增大,耐压的强度首先增大然后减小。当LZO掺杂量为0.5 wt%时,BST基介电陶瓷具有最大介电常数,为6138;当LZO掺杂量为4.0 wt%的时候,BST基介电陶瓷的介质损耗最小,为0.0058,介电陶瓷的电阻率最大,为3609 GΩ·cm;当LZO掺杂量为3 wt%时,BST基介电陶瓷的耐压强度最大,为E_(b)=7.8 KV/mm(DC),容温变化率是+33.67%,-47.38%。掺杂LZO的BST基介电陶瓷是钙钛矿结构。随着掺杂量的增加,BST基介电陶瓷的介电弛豫现象比较明显,移峰效应也比较显著,衍射角首先增大然后减小,晶粒尺寸先减小然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锶钡 La_(2)(ZrO_(3))_(3)O_(3) 介电性能 掺杂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SO_4^(2-)/ZrO_2-Al_2O_3催化正己烷异构化反应中的失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昭晖 徐俊 +2 位作者 章红艳 宋月芹 周晓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95,97,共5页
制备了Pt/SO_4^(2-)/ZrO_2-Al_2O_3(Pt SZA)催化剂,考察了Pt SZA在正己烷异构化反应中的失活与再生问题,并通过XRD、Raman、TG、IR和TPO-MS等手段对失活前后催化剂的晶相、硫质量分数和积碳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165℃反应550 min后,P... 制备了Pt/SO_4^(2-)/ZrO_2-Al_2O_3(Pt SZA)催化剂,考察了Pt SZA在正己烷异构化反应中的失活与再生问题,并通过XRD、Raman、TG、IR和TPO-MS等手段对失活前后催化剂的晶相、硫质量分数和积碳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165℃反应550 min后,Pt SZA催化剂几乎完全失活。失活前后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和硫质量分数没有明显变化,失活催化剂上仅有微量积碳生成,高温氢气和空气再生处理消除了失活催化剂上少量的积碳,催化活性得到完全恢复,催化剂上微量积碳的产生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SO_4^(2-)/ZrO_2-Al_2O_3 异构化 失活 正己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Y_(2)O_(3)海绵状微米球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14
作者 夏梓文 梁平 +3 位作者 冯扬 杨伟业 彭鸿雁 赵世华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109,共6页
以尿素为沉淀剂,六水硝酸钇(YN_(3)O_(9)·6H_(2)O)为唯一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Y_(2)O_(3)∶Eu^(3+)海绵状微米球,通过X射线衍射仪、能量色散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了表征,研... 以尿素为沉淀剂,六水硝酸钇(YN_(3)O_(9)·6H_(2)O)为唯一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Y_(2)O_(3)∶Eu^(3+)海绵状微米球,通过X射线衍射仪、能量色散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物形貌、晶相结构、元素组成及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海绵状微米球可能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当YN_(3)O_(9)·6H_(2)O与尿素摩尔比为1∶4且经800℃退火2h时,制备的产物为海绵状微米球结构;当尿素浓度减小时,所得产物为海绵状微米球和纳米颗粒;当尿素浓度增大时,所得产物为微米片和微米棒;Eu^(3+)掺杂浓度为6%(摩尔分数)时,海绵状微米球在波长617nm处出现最强的红光发射峰,对应Eu^(3+)的^(5)D0→^(7)F2跃迁,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发光强度明显下降。水热合成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且制备的海绵状微米球结晶度较好、粒径分布均匀,仅改变沉淀剂的浓度就能实现对产物形貌特征的有效调控,为生产形貌可控和发光性能优异的Y_(2)O_(3)∶Eu^(3+)微米材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Y_(2)O_(3)∶Eu^(3+) 微米球 光致发光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含量对ZrO_2/Al_2O_3复相陶瓷流变性能和抗弯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管建军 张皓智 +2 位作者 赵艳 孟成 李玉海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37,41,共5页
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ZrO_2/Al_2O_3复相陶瓷,分析Al_2O_3添加量对泡沫陶瓷显微形貌、相结构、抗弯强度和浆料流变性能的影响,确定制备复相陶瓷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ZrO_2/Al_2O_3复相陶瓷由m-ZrO_2相、t-ZrO_2相和Al_2O_3... 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ZrO_2/Al_2O_3复相陶瓷,分析Al_2O_3添加量对泡沫陶瓷显微形貌、相结构、抗弯强度和浆料流变性能的影响,确定制备复相陶瓷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ZrO_2/Al_2O_3复相陶瓷由m-ZrO_2相、t-ZrO_2相和Al_2O_3相组成;当Al_2O_3的含量为20 wt%时,烧结的陶瓷颗粒致密均匀,陶瓷的抗弯强度最佳,浆料表观粘度增加;增加Al_2O_3的含量到40 wt%,陶瓷出现较多气孔,浆料的表观粘度增加幅度不大;Al_2O_3的添加影响了复相陶瓷的致密性、晶粒尺寸、相结构等因素;制备ZrO_2/Al_2O_3复相陶瓷时,最佳工艺参数为20 wt%Al_2O_3和80 wt%Zr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_2/Al_2O_3复相陶瓷 流变性能 抗弯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掺杂及热力加工对Cu-Y_(2)O_(3)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刘佳 牛嘉乐 +1 位作者 周雄飞 张弘博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4-119,130,共7页
利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掺杂Ti的Cu-1.0wt%Y_(2)O_(3)复合粉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了不同Ti含量(0.2wt%、0.4wt%、0.6wt%)的Cu-1.0wt%Y_(2)O_(3)复合材料。对烧结后的样品进行热力加工,工艺参数为800℃热轧10%,之后在800℃保温3... 利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掺杂Ti的Cu-1.0wt%Y_(2)O_(3)复合粉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了不同Ti含量(0.2wt%、0.4wt%、0.6wt%)的Cu-1.0wt%Y_(2)O_(3)复合材料。对烧结后的样品进行热力加工,工艺参数为800℃热轧10%,之后在800℃保温30 min后淬火,并冷轧50%,最后在450℃时效处理4 h。结果表明:Cu-1.0wt%Y_(2)O_(3)-xwt%Ti复合粉体经高能球磨后,树枝状铜粉转变为层片状铜粉,Y、Ti、O元素分布较均匀,且粉体粒度相较未掺杂Ti的更细小。随着Ti含量的增加,烧结态复合材料晶粒逐渐细化,显微硬度明显增加,导电率逐渐降低,Cu-1.0wt%Y_(2)O_(3)-0.6wt%Ti复合材料致密度、硬度及导电率分别为91.9%、93.7 HV及51.9%IACS。经热力加工后,复合材料导电率、硬度及致密度均有所提高,且复合材料断口出现大量韧窝,大尺寸韧窝里包裹着Y_(2)O_(3)颗粒,细小韧窝分布在复合材料基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Y_(2)O_(3)复合材料 放电等离子烧结 热力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纳米纤维气凝胶材料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雅茹 程辉 +3 位作者 刘扬 于庆宇 姜俊博 贾爽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51,共10页
针对现有传统气凝胶质地较脆、力学性能差等问题,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陶瓷纳米纤维气凝胶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介绍陶瓷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分类、制备方法及基本特点,综合讨论不同气凝胶的结构和性能特征,阐述气凝胶结构特点对... 针对现有传统气凝胶质地较脆、力学性能差等问题,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陶瓷纳米纤维气凝胶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介绍陶瓷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分类、制备方法及基本特点,综合讨论不同气凝胶的结构和性能特征,阐述气凝胶结构特点对其综合性能的影响,总结其在隔热、吸附、空气过滤、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指出目前陶瓷纳米纤维气凝胶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多样化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纳米纤维 气凝胶 SiO_(2)纤维 Al_(2)O_(3)纤维 ZrO_(2)纤维 SIC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3)对H13热锻模基体表面激光熔覆Stellite6熔覆层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周虎 李日榜 +6 位作者 李宁波 李谈 罗灵杰 王冰 程战 龙伟民 关常勇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8,共9页
热锻模锻技术是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关键零件高效低成本批量制造的主要手段。热锻模作为热模锻件成形的关键装置,对锻件质量和成本的影响程度在整个生产环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然而,热锻模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开裂、变形及热疲劳等损伤... 热锻模锻技术是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关键零件高效低成本批量制造的主要手段。热锻模作为热模锻件成形的关键装置,对锻件质量和成本的影响程度在整个生产环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然而,热锻模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开裂、变形及热疲劳等损伤,导致其失效。为此,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斗齿热锻模型腔表面制备Stellite6熔覆层和Y_(2)O_(3)/Stellite6复合熔覆层。通过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维氏显微硬度计及热疲劳试验装置等试验仪器,研究H13热锻模基体、最佳工艺参数的Stellite6熔覆层及0.8wt.%Y_(2)O_(3)/Stellite6复合熔覆层在400/800次热疲劳试验下的裂纹及显微硬度变化。结果表明:在400次试验下,熔覆层的热疲劳性能明显优于H13热锻模基体;在800次试验下,Y_(2)O_(3)/Stellite6复合熔覆层显著提高了基体的热疲劳性、热稳定性和高温抗氧化性。同时,不同试样表面的显微硬度均有所降低,其中H13钢基体的硬度下降幅度最大,而Y_(2)O_(3)/Stellite6复合熔覆层的硬度下降幅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H13钢 Y_(2)O_(3) 热循环 疲劳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Nb9合金表面Cr-Al-Y共渗层组织结构及耐磨性研究
19
作者 郝清锐 李涌泉 +1 位作者 李轩 李宁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1-861,共11页
为了提高TiAlNb9合金的耐磨性能,通过包埋渗的方法在其表面制备Cr-Al-Y共渗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分析了渗剂中Y_(2)O_(3)含量对共渗层组织结构的影响,并对基体和渗层的摩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 为了提高TiAlNb9合金的耐磨性能,通过包埋渗的方法在其表面制备Cr-Al-Y共渗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分析了渗剂中Y_(2)O_(3)含量对共渗层组织结构的影响,并对基体和渗层的摩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含量Y_(2)O_(3)制备的渗层具有相似的结构,渗层由内向外均为富Nb的γ-TiAl互扩散区,Ti_(2)Al内层,但外层有所区别,0Y渗层外层为Ti_(4)Cr与(Ti,Nb)Cr_(4)相,2Y和4Y外层为TiCr_(2)、TiCr、Ti_(4)Cr及(Ti,Nb)Cr_(4)相,且渗层厚度随稀土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2Y渗层厚度最大;硬度测试显示Cr-Al-Y渗层显微硬度由外层到内逐渐降低,并均高于TiAlNb9合金基体;摩擦磨损试验表明,与GCr15球室温相对摩擦时渗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低于基体,基体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犁削磨损、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渗层主要为剥层磨损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2)O_(3) 包埋渗 Cr-Al-Y共渗层 微观结构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Y_2O_3:Eu^(3+)纳米复合材料的光致电子转移效应
20
作者 孙建平 马琳璞 林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Y_2O_3:E^(3+)(PMOCOPV/Y_2 O_3:Eu^(3+))纳米复合材料。红外光谱证实了在Y_2O_3:Eu^(3+)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与PMOCOPV相比,PMOCOPV/Y_2O_3:...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Y_2O_3:E^(3+)(PMOCOPV/Y_2 O_3:Eu^(3+))纳米复合材料。红外光谱证实了在Y_2O_3:Eu^(3+)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与PMOCOPV相比,PMOCOPV/Y_2O_3:Eu^(3+)的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且强度提高。荧光光谱研究表明PMOCOPV/Y_2O_3:Eu^(3+)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且强度提高,荧光寿命得到增强,Y_2O_3:Eu^(3+)与PMOCOPV之间形成了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使得π电子离域程度增加,并且导致荧光量子效率提高。根据E_g与入射光子能量hv的关系,拟合了PMOCOPV/Y_2O_3:Eu^(3+)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发现E_g减小。采用简并四波混频方法测试它们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x^((3)),结果发现与PMOCOPV相比,PMOCOPV/Y_2O_3:Eu^(3+)纳米复合体的非线性光学响应逐渐增强,进一步说明PMOCOPV与Y_2O_3:Eu^(3+)之间形成了分子间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产生了复杂的分子间离域π电子非线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 Y_2O_3:Eu^3+ 纳米复合材料 光致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