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沉积Ni-SiC纳米复合镀层的显微组织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吴化 陈涛 王庆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8-52,共5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脉冲电沉积复合镀技术在铜基表面制备Ni-SiC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超声波的施加和不同电极摆放方式对镀层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和第二相颗粒共同作用可以显著细化复合镀层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可达到HV760;... 采用超声波辅助脉冲电沉积复合镀技术在铜基表面制备Ni-SiC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超声波的施加和不同电极摆放方式对镀层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和第二相颗粒共同作用可以显著细化复合镀层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可达到HV760;复合镀层镍衍射晶面(200)和(220)峰位的变化,说明晶粒生长过程中的择优取向得到了抑制;在其他施镀条件相同时,与电极垂直摆放相比较,电极水平放置时复合镀层厚度减至为12.0μm,且显微硬度下降为HV343。分析原因是,电极水平摆放时第二相颗粒的自沉降作用覆盖阴极表面,阻碍镍的沉积,从而降低了复合镀层中SiC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c复合镀层 电极摆放 超声波 择优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SiC纳米复合镀层的耐高温氧化性能 被引量:9
2
作者 于杰 刘建平 +2 位作者 赵国鹏 胡承刚 曾振欧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1-33,共3页
 研究了电镀工艺条件对Ni SiC纳米复合镀层耐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经800℃,1.5h灼烧,随着镀层中SiC复合量的增加,复合镀试片总增重略降后上升至最大,后又再下降,对基底金属Fe的耐高温氧化的保护作用先增后减。最佳工艺条...  研究了电镀工艺条件对Ni SiC纳米复合镀层耐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经800℃,1.5h灼烧,随着镀层中SiC复合量的增加,复合镀试片总增重略降后上升至最大,后又再下降,对基底金属Fe的耐高温氧化的保护作用先增后减。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的纳米复合镀试片总增重比Watts镀试片减少1 4,镀层本身的耐高温氧化性能有所增强,而源自基底金属Fe的氧化增重减少近2 3,对基底金属的保护作用明显增强;显微硬度测试表明,灼烧后镀层表面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结晶细小的蜂窝状结构消失,结晶粗大的瘤状突起明显增多,但显微硬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氧化性 纳米复合镀层 ni-sic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8镁合金阴极电沉积Ni-SiC纳米复合镀层微观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雪松 吴化 +1 位作者 杨友 江中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61-1267,共7页
采用以硫酸镍为主盐的电沉积技术,在MB8形变镁合金表面制备纳米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复合镀层的显微形貌和微观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对复合镀层进行物相分析,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定镀层显微硬度,利用快速磨损试验... 采用以硫酸镍为主盐的电沉积技术,在MB8形变镁合金表面制备纳米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复合镀层的显微形貌和微观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对复合镀层进行物相分析,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定镀层显微硬度,利用快速磨损试验机测试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利用电化学测试仪测定复合镀层在3.5%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的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在MB8形变镁合金表面可以获得结晶均匀、结构致密的纳米复合镀层,该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最高达HV 682,其耐磨性能超过硬铬镀层,且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自腐蚀电位较镁合金基体提高677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8镁合金 电沉积 纳米复合镀层 纳米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方式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琳 路金林 +3 位作者 刘坤 何龙龙 郑奇 罗晓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0-184,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电沉积方式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进而改善Ni-SiC纳米复合镀层的性能。方法采用直流电沉积和脉冲电沉积分别制备Ni和Ni-SiC纳米复合镀层,使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研究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成分,通过测量施镀前后镀件质... 目的通过研究电沉积方式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进而改善Ni-SiC纳米复合镀层的性能。方法采用直流电沉积和脉冲电沉积分别制备Ni和Ni-SiC纳米复合镀层,使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研究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成分,通过测量施镀前后镀件质量差计算沉积速率,采用硬度计测量了镀层的硬度,利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方法研究镀层在3.5%NaCl水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分析了直流电沉积方式和脉冲电沉积方式对镀层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脉冲电沉积方式制备的Ni-SiC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更加致密、均匀、光滑,镀层硬度为616.3HV,自腐蚀电流为9.56×10^(-6) A,比直流电沉积制备的Ni-SiC纳米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蚀性能均有所提高。结论电沉积方式对复合镀层的性能有很大影响,脉冲电沉积方式制备的Ni-SiC纳米复合镀层具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沉积 脉冲电沉积 纳米复合镀层 组织结构 硬度 耐蚀性 沉积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琳 孙本良 +3 位作者 许为 姜秀明 张雷 林辉龙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1,共4页
为了提高结晶器铜板的使用寿命,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得到了Ni-SiC纳米复合镀层。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影响电镀层硬度的阴极电流密度、SiC纳米微粒添加量、pH及温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i基SiC纳米复合电镀工艺参数均对复合镀层的硬度有... 为了提高结晶器铜板的使用寿命,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得到了Ni-SiC纳米复合镀层。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影响电镀层硬度的阴极电流密度、SiC纳米微粒添加量、pH及温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i基SiC纳米复合电镀工艺参数均对复合镀层的硬度有影响。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进行了测试,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8g/L SiC纳米微粒,Jκ为3A/dm2,pH为4.0,θ为30℃。纳米复合镀层的硬度与纯镍镀层相比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镀层 工艺参数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缸套表面磁场辅助电沉积Ni-SiC纳米复合镀层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肇伟 杜全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81-3084,3089,共5页
在汽车缸套表面使用磁场辅助电沉积法制备Ni-SiC纳米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结构及成分进行研究。当镀液中SiC含量为6 g/L时,SiC纳米粒子团聚倾... 在汽车缸套表面使用磁场辅助电沉积法制备Ni-SiC纳米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结构及成分进行研究。当镀液中SiC含量为6 g/L时,SiC纳米粒子团聚倾向最小,Ni-SiC纳米复合镀层表面平整、紧密。当SiC纳米颗粒含量为6 g/L时,Ni-SiC纳米复合镀层表面颗粒粒径进一步减小,并均匀分布于镀层表面。XRD分析可知,在汽车缸套表面镀层中存在Ni晶粒和SiC粒子。当镀液中SiC纳米颗粒含量为6 g/L时,Ni-SiC镀层中Ni晶粒和SiC粒子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50.62 nm和39.32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套 磁场辅助电沉积法 ni-sic纳米复合镀层 表面形貌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液温度对电化学制备Ni-SiC纳米复合镀层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小刚 张敏 +4 位作者 潘玉丽 黄野 程世红 丁永文 裴亚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74,共5页
在不同镀液温度下直流电沉积制备Ni-SiC纳米复合镀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X)对镀层的相组成、表面形貌、成分等进行表征,考察镀液温度对镀层的微观形貌、晶体生长和镀层中SiC含量等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镀液温度下直流电沉积制备Ni-SiC纳米复合镀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X)对镀层的相组成、表面形貌、成分等进行表征,考察镀液温度对镀层的微观形貌、晶体生长和镀层中SiC含量等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Ni-SiC晶粒从无序取向渐变为(220)择优取向,到70℃时(220)面的晶面织构系数达到最大值;镀层中纳米SiC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少,在60℃时达到最大值;纳米SiC微粒的加入可抑制镍晶的晶粒生长,从而细化晶粒,并使镍晶产生晶格畸变;Ni-SiC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随温度的升高,表面颗粒更加细化和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液温度 Ni—SiC纳米复合镀层 表面形貌 择优取向 晶格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Cr钢汽车传动轴表面电沉积Ni-SiC纳米复合镀层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夏华丹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13,共4页
在以40Cr钢为基材的汽车传动轴表面制备出Ni-SiC纳米复合镀层,检测并分析了复合镀层的显微结构、硬度、抗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并与40Cr钢基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Ni-SiC纳米复合镀层主要由Ni、SiC相组成,其平均硬度约为558.4 HV,是4... 在以40Cr钢为基材的汽车传动轴表面制备出Ni-SiC纳米复合镀层,检测并分析了复合镀层的显微结构、硬度、抗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并与40Cr钢基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Ni-SiC纳米复合镀层主要由Ni、SiC相组成,其平均硬度约为558.4 HV,是40Cr钢硬度的1.5倍。镀层稳定时的摩擦因数维持在0.39左右,相比40Cr钢明显降低,镀层的腐蚀速率也明显低于40Cr钢。Ni-SiC纳米复合镀层能提高汽车传动轴的抗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c纳米复合镀层 40CR钢 汽车传动轴 抗磨损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o-P/CeO_(2)纳米复合镀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9
作者 郑立辉 杜博奥 +1 位作者 冯薪宇 郭富斌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81,共8页
选用CeO_(2)颗粒作为增强相添加到镀液中,采用电沉积工艺制备Co-Mo-P/CeO_(2)纳米复合镀层,并探讨CeO_(2)颗粒添加量对复合镀层的成分、物相结构、形貌、耐腐蚀性能与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eO_(2)颗粒添加量从4 g/L增加... 选用CeO_(2)颗粒作为增强相添加到镀液中,采用电沉积工艺制备Co-Mo-P/CeO_(2)纳米复合镀层,并探讨CeO_(2)颗粒添加量对复合镀层的成分、物相结构、形貌、耐腐蚀性能与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eO_(2)颗粒添加量从4 g/L增加至12 g/L,复合镀层表面缺陷减少,致密性改善,CeO_(2)颗粒含量由1.52%升高到3.41%,耐腐蚀性能与高温抗氧化性能逐步提高,但物相结构未发生改变。当CeO_(2)颗粒添加量为12 g/L,采用电沉积工艺制备出平均晶粒尺寸为48.2 nm且成分为Co、Mo、P、Ce和O元素、表面无明显缺陷、致密性良好的Co-Mo-P/CeO_(2)纳米复合镀层,其腐蚀电流密度和腐蚀速率仅为6.58×10^(‒7)A/cm^(2)、1.06 g/(cm^(2)·d),并且在高温环境中表面氧化程度最轻,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优于Co-Mo-P合金镀层以及CeO_(2)颗粒添加量较低或过高情况下制备的Co-Mo-P/CeO_(2)复合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o-P/CeO_(2)纳米复合镀层 CeO_(2)颗粒 电沉积 耐腐蚀性能 高温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SiC颗粒对Ni-SiC复合镀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王苗明月 田晓东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1-118,共8页
目的研究多种尺度SiC颗粒对Ni-SiC复合镀层组织、显微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理。方法利用电镀技术在纯铝表面制备Ni-SiC复合镀层,添加的SiC颗粒由2μm、500 nm、40 nm等3种不同粒径及其组合而成。利用X射线衍射仪... 目的研究多种尺度SiC颗粒对Ni-SiC复合镀层组织、显微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理。方法利用电镀技术在纯铝表面制备Ni-SiC复合镀层,添加的SiC颗粒由2μm、500 nm、40 nm等3种不同粒径及其组合而成。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镀层组织结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硬度、摩擦磨损、耐腐蚀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当添加的SiC颗粒的平均尺寸由2μm逐渐向40 nm转变时,镀层中Ni晶粒在(200)晶面方向上的择优取向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在Ni-SiC复合镀层中,SiC的含量随着添加SiC颗粒平均尺寸的减小而逐渐增大,导致复合镀层中Ni的平均晶粒尺寸由29.8 nm逐渐减至15.6 nm,镀层的显微硬度随之升高,由原来的347.2HV0.1增至610.6HV0.1,约提升了75.9%;镀层组织的细化和硬度的增加,进一步提高了Ni-SiC复合镀层的耐蚀性和耐磨性。当添加的SiC颗粒的平均尺寸为40 nm时,所得镀层的平均摩擦因数和磨损速率最低,分别为0.082和0.2×10^(-5)g/(N·m),相较于添加SiC颗粒平均尺寸为2μm时镀层的平均摩擦因数下降了67.1%,磨损速率下降了99.2%。结论在Ni-SiC复合镀层中添加的SiC颗粒粒径由2μm逐渐向40 nm转变时,有效改善了Ni-SiC复合镀层的晶粒组织,提升了镀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ni-sic复合镀层 颗粒尺寸 显微硬度 磨损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C颗粒对微米Ni-SiC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红星 毛向阳 沈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60-1566,共7页
采用双脉冲复合电镀技术,在瓦特型镀液中,制备了含微/纳米SiC颗粒的Ni基复合镀层,研究镀液中纳米SiC添加量对复合镀层微观形貌、摩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iC颗粒(5μm)浓度为10 g/L的镀液中,添加纳米SiC和Ni-SiC复合镀... 采用双脉冲复合电镀技术,在瓦特型镀液中,制备了含微/纳米SiC颗粒的Ni基复合镀层,研究镀液中纳米SiC添加量对复合镀层微观形貌、摩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iC颗粒(5μm)浓度为10 g/L的镀液中,添加纳米SiC和Ni-SiC复合镀层镍择优取向由晶面(200)转变为晶面(111);当SiC(40μm)浓度为4.0 g/L时,复合镀层显微硬度最大,为456 HV;复合镀层摩擦因数最小,平均值为0.28,为微米复合镀层的1/2;经900℃氧化100 h后,氧化质量增加为6.025 mg/cm2,为微米复合镀层的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c复合镀层 微米SiC 耐磨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方法对Ni-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建芳 周言敏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4,46,共4页
分别采用磁力搅拌-直流电沉积法、超声波搅拌-直流电沉积法和超声波搅拌-脉冲电流沉积法制备Ni-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并探讨电沉积方法对复合镀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耐磨性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搅拌能引发扰动搅拌和击碎... 分别采用磁力搅拌-直流电沉积法、超声波搅拌-直流电沉积法和超声波搅拌-脉冲电流沉积法制备Ni-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并探讨电沉积方法对复合镀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耐磨性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搅拌能引发扰动搅拌和击碎分散等综合效应,对共沉积过程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明显改善复合镀层的形貌组织,提高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并且进一步替代加载脉冲电流后,脉冲电流和超声波的作用叠加,使电沉积制备的复合镀层表面更平整,结构更致密,硬度更高,耐磨性和耐蚀性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 电沉积方法 组织结构 硬度 耐磨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 Zn-Si_(3)N_(4) 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和腐蚀行为
13
作者 朱闫绍佐 沈喜训 +2 位作者 张大全 盛俊威 张晓唤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8,共8页
采用直流电沉积在碳钢表面制备了9种Zn-Si_(3)N_(4)复合镀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EDS)、X射线衍射(XRD)对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化学试验测试了镀层的耐蚀性,采用数显显微硬度计测试了... 采用直流电沉积在碳钢表面制备了9种Zn-Si_(3)N_(4)复合镀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光谱(EDS)、X射线衍射(XRD)对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化学试验测试了镀层的耐蚀性,采用数显显微硬度计测试了镀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Si_(3)N_(4)纳米粒子的引入细化了锌镀层的晶粒尺寸,镀层的微观形貌和生长织构发生改变。随着Si_(3)N_(4)含量的提高,复合镀层的微观形态从枝晶组织先转变成近似等轴多边形结晶组织,最终形成近似球形的包晶组织;复合镀层的择优生长方向从初始沿着(100)和(101)晶面优先生长逐渐转变为沿着(100)、(101)、(110)和(200)四个晶面优先生长;Zn-Si_(3)N_(4)复合镀层比纯Zn镀层具有更好的耐蚀性,且含0.2 g/L Si_(3)N_(4)复合镀层具有最优的耐蚀性,同时Si_(3)N_(4)纳米粒子的引入还提高了镀层的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电沉积 纳米粒子 复合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射流电沉积Ni-W-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工艺参数优化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马春阳 何泓鑫 +4 位作者 夏法锋 王晨 苑博旭 刘晓平 王俊夫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102,共10页
为提高农机部件表面耐磨性能,采用超声波辅助射流电沉积方法制备Ni-W-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利用JMP软件中预制的响应曲面刻画器、等高线刻画器及预制刻画器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射流速率、Al_(2)O_(3)纳米粒子含量及超声波功率)间交... 为提高农机部件表面耐磨性能,采用超声波辅助射流电沉积方法制备Ni-W-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利用JMP软件中预制的响应曲面刻画器、等高线刻画器及预制刻画器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射流速率、Al_(2)O_(3)纳米粒子含量及超声波功率)间交互作用对纳米复合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验证制备NiW-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微硬度计及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测试不同工艺参数组合下制备的纳米复合镀层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射流速率、Al_(2)O_(3)纳米粒子含量、超声波功率、二次交互项及二次幂项均对纳米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影响较为显著。经JMP软件优化后的制备工艺参数组合为:射流速率3.71 m·s^(-1),Al_(2)O_(3)纳米粒子含量15.38 g·L^(-1),超声波功率210 W。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制得纳米复合镀层具有表面形貌致密、晶粒细化程度高、显微硬度大(724.9 HV)、摩擦系数及磨损量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辅助射流电沉积 工艺参数优化 Ni-W-Al_(2)O_(3)纳米复合镀层 显微硬度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纳米颗粒对脉冲电沉积Ni-SiC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国雪 王金东 +2 位作者 马春阳 李健奇 张静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38,共4页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Ni-SiC复合镀层,研究SiC纳米颗粒对Ni-SiC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组织成分、显微硬度、耐磨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SiC纳米颗粒的复合镀层比未含SiC的表面结构更紧致,镍晶粒更细小,且镀层中SiC纳米...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Ni-SiC复合镀层,研究SiC纳米颗粒对Ni-SiC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组织成分、显微硬度、耐磨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SiC纳米颗粒的复合镀层比未含SiC的表面结构更紧致,镍晶粒更细小,且镀层中SiC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为5.79%。Ni-SiC复合镀层表面与内部的显微硬度差异较小,相较于金属基体,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均有较大的提高。当磨损时间为10 min时,未含SiC纳米颗粒的复合镀层磨损量最多,为3.12 mg。当SiC粒子的质量浓度为3 g/L时,Ni-SiC复合镀层的平均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为600HV,磨损量达到最小值,为0.493 mg。Ni-SiC复合镀层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 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形状相似,都没有钝化区域。当添加SiC粒子的质量浓度为3 g/L时,Ecorr向正移动达到最大值,为-0.441 V,Icorr达到最小值,为1.221×10-5A/cm2,表明Ni-SiC复合镀层的耐腐蚀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纳米颗粒 脉冲电沉积 ni-sic复合镀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Ni-SiC纳米镀层SiC粒子复合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孟龙 周瑞芬 +1 位作者 马春阳 程国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189-9191,9196,共4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电沉积方式,在45钢表面制备了Ni-SiC纳米复合镀层。根据阴极电流密度、PH值和搅拌速度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SiC粒子复合量的影响,获取Ni-SiC纳米复合镀层最佳条件的工艺参数;并利用扫描电镜(SEM)、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 采用超声波辅助电沉积方式,在45钢表面制备了Ni-SiC纳米复合镀层。根据阴极电流密度、PH值和搅拌速度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SiC粒子复合量的影响,获取Ni-SiC纳米复合镀层最佳条件的工艺参数;并利用扫描电镜(SEM)、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研究工艺参数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表面形貌和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取Ni-SiC纳米复合镀层最佳工艺参数为阴极电流密度6A/dm^2,pH值=4,搅拌速度300r/min。由最佳工艺参数制得的Ni-SiC纳米复合镀层表面呈胞状,SiC粒子粒径尺寸较小,其平均粒径为21.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C 纳米镀层 工艺参数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刷镀镍/镍包纳米Al_(2)O_(3)颗粒复合镀层微动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99
17
作者 徐龙堂 徐滨士 +2 位作者 周美玲 马世宁 张伟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7,共4页
应用电刷镀技术制备了含有镍包纳米 Al2 O3颗粒的镍基复合镀层 .与快速镍镀层对比考察了该复合镀层高温硬度的变化 ,同时还从微动磨损角度考察了该复合镀层耐磨性和摩擦系数的变化 .结果表明 :与快镍镀层相比 ,镍 /镍包纳米 Al2 O3复合... 应用电刷镀技术制备了含有镍包纳米 Al2 O3颗粒的镍基复合镀层 .与快速镍镀层对比考察了该复合镀层高温硬度的变化 ,同时还从微动磨损角度考察了该复合镀层耐磨性和摩擦系数的变化 .结果表明 :与快镍镀层相比 ,镍 /镍包纳米 Al2 O3复合镀层具有更高的高温硬度和更好的抗微动磨损性能 ;复合镀层在 40 0℃左右表现出较明显的强化趋势 ,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纳米 Al2 O3颗粒使复合镀层的结构致密和细化 ,在磨损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减轻粘着和降低摩摩的作用 ;复合镀层的微动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着磨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刷镀 复合镀层 纳米颗粒 微动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SiC和Ni-SiO_2复合镀层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禹萍 苏玉长 +1 位作者 谭澄宇 冯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29,44,共4页
对Ni SiC、Ni SiO2 复合镀层在 5 %NaCl+0 .5 %H2 O2 溶液中的腐蚀性能 ,80 0℃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以及导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扫描电镜 (SEM)对镀层微观组织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与Ni SiC复合镀层比较 ,Ni SiO2 ... 对Ni SiC、Ni SiO2 复合镀层在 5 %NaCl+0 .5 %H2 O2 溶液中的腐蚀性能 ,80 0℃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以及导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扫描电镜 (SEM)对镀层微观组织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与Ni SiC复合镀层比较 ,Ni SiO2 复合镀层在 5 %NaCl+0 .5 % /H2 O2 溶液中以及在 80 0℃高温环境中 ,均表现出较好的耐蚀和抗氧化能力 ;而Ni SiC复合镀层的导热性则明显强于Ni SiO2 ,两者的导热系数随时间延长均略有减少。文中对产生这些性能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c Ni-SiO2 复合镀层 耐蚀性 高温氧化 导热性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增强镍基复合镀层的形貌及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47
19
作者 陈小华 李德意 +3 位作者 李学谦 张振华 王健雄 李文铸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利用碳纳米管作为增强相制备了镍基复合镀层 ,并对其表面形貌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碳纳米管均匀地嵌镶于基体中 ,且端头露出 ,覆盖于基体表面 ;镍基复合镀层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和自润滑性 ,可以显著改善金属表面的耐磨和... 利用碳纳米管作为增强相制备了镍基复合镀层 ,并对其表面形貌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碳纳米管均匀地嵌镶于基体中 ,且端头露出 ,覆盖于基体表面 ;镍基复合镀层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和自润滑性 ,可以显著改善金属表面的耐磨和减摩性能 ;复合镀层优良的耐磨和减摩性能归因于碳纳米管的超强超韧特性和自润滑性能 ,碳纳米管以网络和缠绕形态分布于复合镀层基体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镍 纳米 复合镀层 耐磨性 摩擦 磨损 电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纳米碳管化学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特性 被引量:40
20
作者 陈卫祥 甘海洋 +5 位作者 涂江平 陈文录 夏军保 汪久根 徐铸德 周国桢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 Ni- P-纳米碳管复合镀层 ,研究了热处理对复合镀层微观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Ni- P-纳米碳管复合镀层比 Ni- P- Si C和 Ni- P-石墨镀层具有更好的摩擦磨损性能 ;在 6 73K条件下热处理 2 h后 ,复合镀层... 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 Ni- P-纳米碳管复合镀层 ,研究了热处理对复合镀层微观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Ni- P-纳米碳管复合镀层比 Ni- P- Si C和 Ni- P-石墨镀层具有更好的摩擦磨损性能 ;在 6 73K条件下热处理 2 h后 ,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显著改善 ;除 Ni- P-纳米碳管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基本不变以外 ,其余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均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管 复合镀层 化学镀 摩擦 磨损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