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P基纳米抗菌复合镀层 被引量:16
1
作者 姚素薇 迟广俊 +2 位作者 张卫国 任光勋 范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04-906,共3页
通过将载镍型抗菌剂复合到Ni-P镀层的方法获得了纳米抗菌复合镀层 .抗菌检验实验表明 ,该镀层对绿脓杆菌有 10 0 %的杀菌性能 ,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约为 90 %.最后初步探讨了镀层的抗菌机理 .
关键词 ni-p基纳米抗菌复合镀层 镍型 病原 镍磷化学镀层 机理 电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型苯丙氨酸基聚酯脲静电纺复合纳米纤维敷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梦娜 王学利 +1 位作者 李发学 吴德群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7,共8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聚己内酯(PCL)、苯丙氨酸基聚酯脲(PBP)/PCL和PBP/PCL/姜黄素(Cur)纳米纤维膜,通过对比分析PCL、PBP/PCL和PBP/PCL/Cur 3种静电纺纳米纤维膜,探究了PBP/PCL/Cur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形貌、纤维直径、力学性能、姜...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聚己内酯(PCL)、苯丙氨酸基聚酯脲(PBP)/PCL和PBP/PCL/姜黄素(Cur)纳米纤维膜,通过对比分析PCL、PBP/PCL和PBP/PCL/Cur 3种静电纺纳米纤维膜,探究了PBP/PCL/Cur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形貌、纤维直径、力学性能、姜黄素释放行为、抗菌性能、细胞毒性。研究表明:PBP/PCL/Cur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呈多孔的三维结构,纤维直径为400 nm左右;能够在72 h内释放姜黄素,姜黄素的累计释放率达85.1%,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和细胞相容性。因此,PBP/PCL/Cur静电纺纳米纤维可用于感染性伤口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聚酯脲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复合 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硫化铋-锌复合镀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任亚东 翟晓凡 +5 位作者 刘欣 管方 鞠鹏 王楠 段继周 侯保荣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4-123,共10页
目的将锌镀层与具有光催化抗菌性能的纳米粒子复合,实现对锌镀层的改性,成功制备一种具有光催化抗菌性能的功能性复合镀层。方法通过向弱酸性硫酸盐锌镀液中加入梯度浓度具有可见光催化杀菌性能的硫化铋纳米粒子,在20#碳钢表面利用恒电... 目的将锌镀层与具有光催化抗菌性能的纳米粒子复合,实现对锌镀层的改性,成功制备一种具有光催化抗菌性能的功能性复合镀层。方法通过向弱酸性硫酸盐锌镀液中加入梯度浓度具有可见光催化杀菌性能的硫化铋纳米粒子,在20#碳钢表面利用恒电流法一步成功制备了系列硫化铋-锌复合镀膜。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监测了沉积过程中的沉积电位,分别记录沉积前和沉积后的样品质量并测量沉积面积,通过计算,确定了沉积过程的电流效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晶体衍射仪(XRD)及电子能谱仪(EDS)对镀层进行了形貌及成分分析,采用大肠杆菌作为代表性的细菌,检测了复合镀膜的抗菌性能。结果与纯锌镀膜相比,硫化铋的加入显著促进了(100)晶相的晶体生长,而抑制了(102)晶相的晶体生长,使镀膜形貌由标准六方晶系变为块状晶体;硫化铋的加入使沉积电位变得更正,且随硫化铋添加量的增加,变正增幅变大;硫化铋的加入使电沉积过程的电流效率与纯锌镀膜的电流效率相比增大了5%左右,但硫化铋的添加量对电流效率的影响不大;硫化铋-锌复合镀膜在可见光下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抗杀性能,且硫化铋的复合量越高,抗菌效果越好。结论通过笔者提出的电沉积方法,硫化铋可成功复合到了锌镀膜中,从而使硫化铋-锌复合镀膜获得了良好的抗菌性能,最终发现当镀液中硫化铋质量浓度为2 g/L时,硫化铋在锌镀层中的复合量最高,抗菌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硫化铋 复合镀膜 恒电流电沉积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和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安静 郭桂真 +1 位作者 罗青枝 王德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2-147,共6页
抗菌材料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广泛使用,有效地保障着公众的身体健康。然而,在抗菌材料合成过程中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成抗菌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而且残留的有机溶剂也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因此,新型抗菌剂的开... 抗菌材料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广泛使用,有效地保障着公众的身体健康。然而,在抗菌材料合成过程中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成抗菌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而且残留的有机溶剂也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因此,新型抗菌剂的开发及复合抗菌剂的合成方法和路线的改进是抗菌材料专家们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首先介绍了新型抗菌材料——石墨烯及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随后结合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特性,阐述了其在抗菌、药物控释、生物传感、组织工程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石墨烯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生物基聚酰胺56复合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旭 徐燕 +3 位作者 郝新敏 郭亚飞 李江滢 宫玉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43-2149,2188,共8页
以纳米ZnO(nano-ZnO)为改性粒子、生物基聚酰胺56(PA56)为基体,引入可纺性优良的尼龙6,采用两步成型熔融纺丝技术共混纺丝,制备了多功能生物基ZnO/PA56复合纤维。采用SEM、FTIR、XRD、DSC和TGA对ZnO/PA56复合纤维进行了表征,考察了nano-... 以纳米ZnO(nano-ZnO)为改性粒子、生物基聚酰胺56(PA56)为基体,引入可纺性优良的尼龙6,采用两步成型熔融纺丝技术共混纺丝,制备了多功能生物基ZnO/PA56复合纤维。采用SEM、FTIR、XRD、DSC和TGA对ZnO/PA56复合纤维进行了表征,考察了nano-ZnO质量分数对ZnO/PA56复合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ZnO在PA56基体中分散均匀,两者以物理共混方式相容;nano-ZnO在ZnO/PA56复合纤维中异相成核,降低了其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提高了其结晶温度,与PA56相比,质量分数为0.5%、1.0%和2.0%的ZnO/PA56复合纤维(分别记为PA56-0.5、PA56-1.0和PA56-2.0)结晶温度提高了1.1~5.2℃;最大失重温度降低了88.94~98.52℃;断裂强度降至3.32、3.22和3.06 cN/dtex。nano-ZnO明显提升了复合纤维的抗菌性、导热性和抗紫外线能力。PA56-0.5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均为100%,明显优于PA56对两者的25%和41%的抑制率。PA56-0.5、PA56-1.0、PA56-2.0在加热50 s时温度可达137.0、136.0和128.0℃,优于PA56的121.0℃。140h紫外光辐照后,PA56-0.5、PA56-1.0和PA56-2.0的断裂强度下降率分别为73.2%、73.3%和69.9%,低于PA56的断裂强度下降率(7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 生物聚酰胺56 多功能复合纤维 熔融纺丝 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息报道
6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7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纳米技术 中国 四川金洋康宁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金属硅 PTT短纤维 美国杜邦公司 纳米 钨丝 浙江开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有机硅单体 四合一涂料 纳米耐磨树脂复合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 邻苯二甲酸酯 PVC TPE 碳纤维 聚对亚苯共聚物 热塑性塑料 无定形白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