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离子掺杂对Ni基复合氧化物结构调控及其催化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研究
1
作者 舒东博 陈海洁 +4 位作者 王晓斌 闫妍琼 吕岩 王俊文 丁传敏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0,共6页
掺杂金属离子可调控复合金属氧化物中活性金属的配位环境并构造缺陷位,进而提高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催化性能。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Zn、Ce或Fe的Ni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用于催化甲烷部分氧化(POM)反应。采用XRD、N_(2)物理吸... 掺杂金属离子可调控复合金属氧化物中活性金属的配位环境并构造缺陷位,进而提高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催化性能。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Zn、Ce或Fe的Ni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用于催化甲烷部分氧化(POM)反应。采用XRD、N_(2)物理吸/脱附、H_(2)-TPR和XPS等方法对催化剂晶相结构、织构性质、还原性能和物种化学状态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离子掺杂有效调控了Ni和活性氧物种的分布,其中,Ni_(0.76)Ce_(0.24)Cr_(2)催化剂中Ce的掺杂增强了Ni与其他金属的相互作用,增大了催化剂表面活性氧物种数量,该催化剂在高温段(550~600℃)的H_(2)选择性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金属氧化物 甲烷部分氧化 物种分布 金属离子掺杂 产物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金属氧化物吸附除氟研究进展
2
作者 胡文霞 唐玉朝 +4 位作者 尹翠琴 王坤 伍昌年 张良霄 高和气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7-62,共6页
氟是关乎人体健康的必需元素之一,高氟或低氟的摄入都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利用金属氧化物吸附除氟一直是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简述了金属氧化物的除氟机理,综述了金属氧化物的改性方法,如掺杂改性、负载金属氧化物、复合化并归纳... 氟是关乎人体健康的必需元素之一,高氟或低氟的摄入都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利用金属氧化物吸附除氟一直是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简述了金属氧化物的除氟机理,综述了金属氧化物的改性方法,如掺杂改性、负载金属氧化物、复合化并归纳了改性金属氧化物的吸附机理,讨论了pH、共存离子、反应温度对改性金属氧化物除氟效果的影响。最后,展望了改性金属氧化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机理 金属氧化物 掺杂改性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基生物炭复合材料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
3
作者 包莫日根 莫日格吉乐 +2 位作者 赵红叶 赵斯琴 长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220,共8页
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产生的一种富含碳固体物质,特点为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大且表面富含酚羟基、羧基和氨基等多种官能团。同时,生物炭是一种廉价易得、性能优良的吸附材料,因其环境友好、来源广泛,在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应... 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产生的一种富含碳固体物质,特点为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大且表面富含酚羟基、羧基和氨基等多种官能团。同时,生物炭是一种廉价易得、性能优良的吸附材料,因其环境友好、来源广泛,在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分析了生物炭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机理,重点阐述了TiO_(2)、磁性氧化铁、MnO_(2)以及其他氧化物等金属氧化物基生物炭复合材料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循环利用以及再生性能,最后展望了金属氧化物基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生物炭 复合材料 污水处理领域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复合氢氧化物的结构调控及其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志杰 马建中 +2 位作者 杨娜 张文博 范倩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9-519,596,共12页
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s)是具有特殊层状结构的阴离子黏土,具有化学组成可调、比表面积大及结构记忆效应独特等性质,在废水处理方面备受关注。调控LDHs自身结构,是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提高其吸附性能的有效途径。该文介绍了LDHs特殊... 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s)是具有特殊层状结构的阴离子黏土,具有化学组成可调、比表面积大及结构记忆效应独特等性质,在废水处理方面备受关注。调控LDHs自身结构,是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提高其吸附性能的有效途径。该文介绍了LDHs特殊的层状结构和其自身性质;总结了LDHs最常用的制备方法,即共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尿素水解法、煅烧复原法和溶胶-凝胶法等,分别介绍了各种制备方法的原理和特点;综述了LDHs的结构调控对其吸附重金属离子性能的影响,并总结了LDHs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最后,指出了目前LDHs在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废水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并对该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氧化物 结构调控 吸附 金属离子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Ni/ZnCO_(2)O_(4)@ZnO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及其反应吸附脱硫-再生性能研究
5
作者 代璞 郭梦雅 +4 位作者 葛晖 樊彩梅 李学宽 李瑞 唐明兴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06-1714,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在ZnO中引入金属Co并使其形成复合金属氧化物,通过共沉淀-浸渍法构筑了不同Co含量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考察其脱硫活性和再生性能。采用XRD、TEM、N_2低温吸附-脱附、XPS和H_(2)-TPR等对脱硫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系统表征... 采用共沉淀法在ZnO中引入金属Co并使其形成复合金属氧化物,通过共沉淀-浸渍法构筑了不同Co含量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考察其脱硫活性和再生性能。采用XRD、TEM、N_2低温吸附-脱附、XPS和H_(2)-TPR等对脱硫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系统表征,证实得到了Ni/ZnCO_(2)O_(4)@ZnO结构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中ZnCO_(2)O_(4)的形成有利于脱硫剂的颗粒尺寸减小、分散度提升、比表面积增大。反应后XRD显示,ZnCO_(2)O_(4)也可作为H_2S的吸附剂,从而提高了脱硫剂的硫吸附容量。所有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的脱硫性能显著优于Ni/ZnO,其中,Zn:Co物质的量比为1:1的脱硫剂NZCo-3具有最优的脱硫性能,该脱硫剂在反应温度300℃,氢压3 MPa,质量空速2.2 h^(-1),氢油体积比300的条件下脱硫率为100%,且经过六次循环后仍能够保持优异的脱硫性能。该研究结果为合理设计Ni/ZnO脱硫剂以提高其脱硫性能和再生性能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吸附脱硫 ZnCO_(2)O_(4)复合金属氧化物 Ni/ZnO 脱硫剂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强化糠醛影响下乙酸酮基化反应的研究
6
作者 胡志超 蔡勤杰 +1 位作者 朱玲君 王树荣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34-1847,共14页
酮基化反应可以将生物油中的有机羧酸转化为易增链的酮类,是生物油高值化利用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生物油中的呋喃类物质对酮基化反应具有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乙酸和糠醛作为模化物,考察了CeO_(2)-MO_(x)(M=Mg、Zr、Mn、Fe... 酮基化反应可以将生物油中的有机羧酸转化为易增链的酮类,是生物油高值化利用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生物油中的呋喃类物质对酮基化反应具有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乙酸和糠醛作为模化物,考察了CeO_(2)-MO_(x)(M=Mg、Zr、Mn、Fe)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酸-呋喃混合反应物酮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在CeO_(2)催化剂上,糠醛的加入使乙酸的转化率从94.68%降至79.33%,主要原因是呋喃类物质与乙酸在活性位上的竞争吸附效应,此外部分乙酸与糠醛还发生了协同转化。在铈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CeO_(2)-MnO_(2)对乙酸的转化和羰基化合物的生成均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为350℃,12 h连续反应中乙酸转化率为90.79%,羰基化合物碳收率可达61.95%。其原因是CeO_(2)-MnO_(2)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氧空位活性位浓度,能有效削弱糠醛由于竞争吸附对乙酸酮基化反应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催化剂抵抗失活的能力,同时较平衡的表面酸碱性位点分布有利于酮基化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基化 乙酸 糠醛 铈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铝锌复合金属氧化物导热系数和储热特性研究
7
作者 吕洪坤 邓佳莉 +3 位作者 丁历威 侯成龙 肖刚 祝培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7-654,共8页
铜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导热系数低,该文通过复合导热相氧化锌提高导热系数,对其导热提升机理和改善后的储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铝锌复合金属氧化物Cu_(9)Al_(1)Zn_(3)固体介质连续性提高/孔隙率降低/导热系数提高71%;同时... 铜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储热材料导热系数低,该文通过复合导热相氧化锌提高导热系数,对其导热提升机理和改善后的储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铜铝锌复合金属氧化物Cu_(9)Al_(1)Zn_(3)固体介质连续性提高/孔隙率降低/导热系数提高71%;同时其氧化还原基本可逆,还原/氧化反应时间从Cu_(9)Al_(1)的1.45 min/4.48 min降到1.16 min/2.82 min,循环稳定性高,在200次循环内能够保持98.3%的还原特性和94.2%的氧化特性;成型模块储热试验中Cu_(9)Al_(1)Zn_(3)模块还原/氧化反应时间从Cu_(9)Al_(1)的30.4 min/24.5 min降到20.5 min/22.9 min,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时间缩短,能够更快完成储放热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热化学 热能储存 热分析 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金属氧化物固体脱硫剂对烟气脱硫反应性能的研究
8
作者 赵晓玲 刘宗社 +5 位作者 李超群 范锐 伍申怀 雷恒 刘志华 蓝家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3-168,共6页
目的研究Fe、Ce金属助剂添加量及工艺条件对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以有效提高固体脱硫剂的硫容及再生反应性能。方法基于氧化吸附和还原再生反应机理,利用控制变量法考查了活性金属助剂添加量、体积空速、反应温度、原料气... 目的研究Fe、Ce金属助剂添加量及工艺条件对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以有效提高固体脱硫剂的硫容及再生反应性能。方法基于氧化吸附和还原再生反应机理,利用控制变量法考查了活性金属助剂添加量、体积空速、反应温度、原料气组成和还原气类型等工艺条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在反应温度为500℃、体积空速为3000 h^(−1)的条件下,当Fe_(2)O_(3)和Ce_(2)O_(3)的添加量(w)分别为2a%和3b%时,固体脱硫剂硫容(w)可高达24.0%,还原反应时间为65 min。另外,降低体积空速、升高反应温度、降低SO_(2)含量或提高O_(2)含量可进一步提高固体脱硫剂的硫容。还原气的类型对再生反应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结论明确了金属助剂及工艺反应条件对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可为高温可再生固体脱硫剂的研发及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助剂 烟气脱硫 复合金属氧化物 可再生固体脱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金属氧化物复合抗菌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菁 鲁新康 +5 位作者 李圣军 孙燕琳 胡锦青 杨冰冰 李梦竹 朱炜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186,共6页
介绍了微生物类型、壳聚糖自身以及环境因素对壳聚糖抗菌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壳聚糖的抗菌机理,综述了近期壳聚糖与氧化铜、氧化锌和二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复合抗菌材料的研究成果,展示了部分壳聚糖-金属氧化物复合抗菌材料在食品包装及生... 介绍了微生物类型、壳聚糖自身以及环境因素对壳聚糖抗菌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壳聚糖的抗菌机理,综述了近期壳聚糖与氧化铜、氧化锌和二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复合抗菌材料的研究成果,展示了部分壳聚糖-金属氧化物复合抗菌材料在食品包装及生物医疗塑料方面的应用,最后分析并展望了该类复合抗菌材料研究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的发展趋势。指出壳聚糖-金属氧化物复合抗菌材料的抗菌机理有待深入研究,后续将不断开发绿色友好的制备工艺,根据应用性场景针对性设计高效抗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金属氧化物 抗菌活性 抗菌机理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反应法制备介孔Ni-Mo复合氧化物 被引量:7
10
作者 邵长丽 殷长龙 +2 位作者 张俊萍 陈世安 刘晨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82-1788,共7页
采用尿素反应法合成出具有介孔结构的Ni-Mo复合氧化物。用XRD、低温氮气吸附-脱附表征、HRTEM、TG-DTA、FTIR等分析手段对所合成的Ni-Mo复合氧化物及其前躯体进行了表征,并确定了制备Ni-Mo复合氧化物适宜的焙烧温度。以2%二苯并噻吩(DBT... 采用尿素反应法合成出具有介孔结构的Ni-Mo复合氧化物。用XRD、低温氮气吸附-脱附表征、HRTEM、TG-DTA、FTIR等分析手段对所合成的Ni-Mo复合氧化物及其前躯体进行了表征,并确定了制备Ni-Mo复合氧化物适宜的焙烧温度。以2%二苯并噻吩(DBT)溶液为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连续高压微反装置上考察了介孔Ni-Mo复合氧化物作为催化剂的加氢脱硫(HDS)性能。尿素反应法合成的Ni-Mo复合氧化物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达到124m2·g-1,适宜的孔容0.22mL·g-1,和理想的孔径分布,平均孔径为5.8nm。HDS活性评价表明,这种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脱硫率和加氢活性,在反应温度为280℃时脱硫率可达100%,远高于对比催化剂Ni-Mo/Al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ni-mo复合氧化物 加氢脱硫 二苯并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非负载Ni-Mo复合氧化物加氢脱氧催化剂 被引量:11
11
作者 段艳 王欣 +1 位作者 张舜光 侯凯湖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9-705,共7页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非负载型N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N2吸附-脱附、XRD、NH3-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乙酸和苯酚为探针分子考察了nMo/nNi和反应温度对催化剂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非负载型N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N2吸附-脱附、XRD、NH3-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乙酸和苯酚为探针分子考察了nMo/nNi和反应温度对催化剂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可制备较高比表面积的双介孔结构的N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剂组分主要以β-NiMoO4物相存在;在nMo/nNi为0~0.8时,催化剂的孔容、比表面积、中强酸强度及其加氢脱氧活性均随nMo/nNi的增加呈非单调的变化趋势。nMo/nNi为0.6时,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活性最高,在0.3MPa、210℃条件下,苯酚的脱氧率达到99.9%;0.3MPa、270℃条件下,乙酸的脱氧率达到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ni-mo复合氧化物 非负载 加氢脱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的阻燃性能 被引量:34
12
作者 黄宝晟 李峰 +3 位作者 张慧 矫庆泽 段雪 郝建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5,共5页
研究了纳米尺寸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 Mg Al-CO3 -LDH)的结构及其对聚氯乙烯 ( PVC)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 .通过 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分析、粒度分析等手段对 LDH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LDH粒径约为 5 0~ 1 0 0 nm.... 研究了纳米尺寸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 Mg Al-CO3 -LDH)的结构及其对聚氯乙烯 ( PVC)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 .通过 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分析、粒度分析等手段对 LDH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LDH粒径约为 5 0~ 1 0 0 nm.用透射电镜考察了 LDH与 PVC的复合物尺寸及形貌特征 ,得出改性的LDH在 PVC中能以一次粒子均匀分散 .将氧指数、UL-94垂直燃烧测试结果与文献值对比 ,实验所制备的纳米 LDH对软 PVC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烟密度测试结果表明 ,纳米 LDH是软 PVC良好的抑烟剂 ,每1 0 0份软 PVC仅添加 2 0~ 4 0份 LDH,就可使软 PVC的产烟速率及最大烟密度下降约 4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阻燃剂 抑烟剂 阻燃性能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氧化物和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田晓冬 李肖 +3 位作者 杨桃 宋燕 刘占军 郭全贵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9-468,共10页
作为一种介于传统静电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的整体性能受限于电极材料。研究发现,赝电容材料拥有数十倍于碳基材料的比容量。而双金属氧化物作为一种新型赝电容材料,因其多重氧化态、多金属离子特性和高理论容量,... 作为一种介于传统静电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的整体性能受限于电极材料。研究发现,赝电容材料拥有数十倍于碳基材料的比容量。而双金属氧化物作为一种新型赝电容材料,因其多重氧化态、多金属离子特性和高理论容量,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备受关注。本工作系统介绍了双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质,对双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和重点发展方向,以及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复合材料 超级电容器 合成方法 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复合氧化物的结构与紫外阻隔性能 被引量:18
14
作者 许国志 李蕾 +2 位作者 张春英 EvansD.G. 段雪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06-108,共3页
The XRD patterns of different calcine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CLDH) and their ultraviolet absorbing and screening properti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a calcine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CLDH) ... The XRD patterns of different calcine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CLDH) and their ultraviolet absorbing and screening properti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a calcine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CLDH) containing zinc is very effective in absorbing and screening ultraviolet radiati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a CLDH containing zinc is similar to that of ZnO and is not related to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Al 2O 3. It is not a simple combination of zinc oxide and aluminium oxide but a calcine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in which part of the Zn 2+ cations is replaced by Al 3+ 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阻隔材料 金属 复合氧化物 结构 CL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助剂类型及前驱物对改性NiAl复合氧化物催化分解N_2O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武海鹏 李文静 +2 位作者 郭丽 潘燕飞 徐秀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50-555,共6页
制备了不同Ni/Al原子比的NiAl类水滑石样品,焙烧获得NiAl复合氧化物,用于N2O分解反应,研究了NiAl复合氧化物组成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在活性较高的NiAl复合氧化物表面浸渍碱金属碳酸盐溶液,制备改性NiAl复合氧化物,考察了碱金属类型(Na、K... 制备了不同Ni/Al原子比的NiAl类水滑石样品,焙烧获得NiAl复合氧化物,用于N2O分解反应,研究了NiAl复合氧化物组成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在活性较高的NiAl复合氧化物表面浸渍碱金属碳酸盐溶液,制备改性NiAl复合氧化物,考察了碱金属类型(Na、K、Cs)和钾前驱物(K2CO3、K2C2O4、CH3COOK、KNO3)对改性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用XRD、ICP-AES、FT-IR、BET、H2-TPR、XPS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组成结构。结果表明,Ni/Al原子比为2.7的NiAl复合氧化物催化活性较高;Na、K、Cs碳酸盐改性NiAl复合氧化物均提高了催化剂活性,其中K的助剂效应最强。钾前驱物对K改性NiAl复合氧化物的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其中碳酸钾、醋酸钾、草酸钾的加入明显提高了改性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而加入硝酸钾反而降低了催化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催化分解 改性NiAl复合氧化物 NiAl复合氧化物组成 金属类型 K前驱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热固相反应法在多元金属复合氧化物合成中的应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_(0.8)Ni_(0.2)O_2的合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唐新村 何莉萍 +1 位作者 陈宗璋 贾殿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1-596,共6页
以氢氧化锂、醋酸钴、醋酸镍和草酸为原料,采用低热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0.8Ni0.2O2的前驱体。该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制得LiCo0.8Ni0.2O2粉体样品。通过XRD和SEM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和颗粒形貌进行了分析;采用BET法... 以氢氧化锂、醋酸钴、醋酸镍和草酸为原料,采用低热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0.8Ni0.2O2的前驱体。该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制得LiCo0.8Ni0.2O2粉体样品。通过XRD和SEM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和颗粒形貌进行了分析;采用BET法、激光散射技术和恒电流间歇滴定法(GITT)分别对比表面积、粒度分布和扩散系数等理化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样品颗粒是由许多小的球形晶粒团聚而成,并呈不规则疏松多孔状,这有利于电解液的渗入和锂离子的扩散。充放电性能的测试表明,700~800℃下得到样品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初始电容量达145mAh·g-1,循环50次后容量衰减在1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固相反应法 多元金属复合氧化物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锂镍镍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非负载N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段艳 张舜光 侯凯湖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9-454,共6页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非负载N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N2吸附-脱附、XRD、S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以乙酸为探针分子考察了不同溶液pH值和溶剂量制备催化剂对催化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非负载N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N2吸附-脱附、XRD、S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以乙酸为探针分子考察了不同溶液pH值和溶剂量制备催化剂对催化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双介孔结构;主要以复合氧化物NiMoO4的形式存在;改变溶液的pH值和溶剂量,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有一定影响。在初始溶液pH=1、溶剂量855 mL(mol(Ni+Mo))1的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优异的加氢脱氧活性,在0.3 MPa,250℃,液时空速2 h 1的条件下,催化剂催化乙酸加氢脱氧的转化率和脱氧率分别达到99.9%和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ni-mo复合氧化物 制备条件 加氢脱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羟基)金属复合氧化物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21
18
作者 冯春瑶 矫庆泽 +2 位作者 李蕾 张春英 段雪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0-142,共3页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 was treated with stearic acid by a wet method. The modified double hydroxide showed good dispersion and floatation property with their layer structure being remained almost unchanged.
关键词 水滑石 硬脂酸 湿法表面改性 无机粉体材料 金属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电子组态与表面光伏响应的关系(Ⅰ)──M(Ⅱ)铁酸盐(M=Cu,Co,Ni)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葵英 王德军 +3 位作者 于剑锋 吴通好 孙家鍾 李铁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928-931,共4页
利用表面光电压谱及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研究了部分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电子组态与其光伏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过渡金属M(M=Cu,Co,Ni)铁酸盐系列样品中,开壳层的Cu(Ⅱ)(铁酸盐)和CO(Ⅱ)(铁酸盐)的电荷转移跃迁(CT)... 利用表面光电压谱及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研究了部分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的电子组态与其光伏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过渡金属M(M=Cu,Co,Ni)铁酸盐系列样品中,开壳层的Cu(Ⅱ)(铁酸盐)和CO(Ⅱ)(铁酸盐)的电荷转移跃迁(CT)具有双激发态的成分,其中含有较强的低能电子跃迁;与它们相比,闭壳层的Ni(Ⅱ)铁酸盐的CT跃迁则需要较大的能量.三者的FISPS证实了它们具有不同的CT跃迁性质,为其催化反应机理研究提供了微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复合氧化物 电子组态 光伏响应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协同聚磷酸铵阻燃尼龙-6/聚丙烯燃烧及热降解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9
20
作者 徐建华 郝建薇 +1 位作者 赵芸 段雪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37,39,共5页
将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LDH)与聚磷酸铵 (APP)在一定范围内复配 ,用于尼龙 6/聚丙烯 (PA 6/PP)共混体系可产生良好的协同阻燃效果。实验表明 ,LDH参与了共混阻燃体系的热分解反应 ,催化了PA 6/PP/APP体系的交联、成炭 ;LDH协同阻... 将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LDH)与聚磷酸铵 (APP)在一定范围内复配 ,用于尼龙 6/聚丙烯 (PA 6/PP)共混体系可产生良好的协同阻燃效果。实验表明 ,LDH参与了共混阻燃体系的热分解反应 ,催化了PA 6/PP/APP体系的交联、成炭 ;LDH协同阻燃体系的残炭形态致密、光滑、残炭微孔呈闭合状态。协同阻燃作用的机理与LDH和APP热降解过程中产物间的化学与物理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PA-6/PP共混体系 无卤阻燃剂 热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