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Co合金催化剂在CH_4-CO_2重整中的应用
1
作者 韩冰 张桂华 +4 位作者 邢闯 吕鹏 吕成学 杨瑞芹 盖希坤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135,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系列Ni-Co/γ-Al2O3合金催化剂,用于CH_4-CO_2重整反应,用固定床连续反应装置对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在还原温度900℃,Ni/Co摩尔比为1∶1~1∶1. 5时能较好地形成合金。Ni-Co合金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催...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系列Ni-Co/γ-Al2O3合金催化剂,用于CH_4-CO_2重整反应,用固定床连续反应装置对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在还原温度900℃,Ni/Co摩尔比为1∶1~1∶1. 5时能较好地形成合金。Ni-Co合金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催化剂在CH_4-CO_2重整反应中的活性和稳定性。当Ni/Co摩尔比为1∶1. 5时,CH_4、CO_2和总碳转化率达到最高,催化剂上积碳最少,反应50 h后不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合金催化剂 CH4-CO2重整 等体积浸渍法 积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微波合成铂铜合金作为高效氧还原电催化剂 被引量:1
2
作者 袁程 沈迁 +1 位作者 张瑞文 张世明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3-1140,共8页
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迟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阴极需要消耗大量的贵金属铂(Pt)。然而,Pt的稀缺性以及商业Pt/C催化剂的高成本、低ORR活性、差稳定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PEMFC的大规模应用。因此,亟需寻找合适策略以开发具有优异... 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迟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阴极需要消耗大量的贵金属铂(Pt)。然而,Pt的稀缺性以及商业Pt/C催化剂的高成本、低ORR活性、差稳定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PEMFC的大规模应用。因此,亟需寻找合适策略以开发具有优异活性、高稳定性、低Pt用量的高效实用催化剂。本工作发展了一种快速微波还原的方法,合成了碳负载的铂铜合金纳米颗粒(PtCu/C)催化剂。透射电镜结果显示,PtCu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碳载体表面,其平均粒径约为2.7 nm,纳米颗粒中Pt、Cu均匀分布,形成了两个原子层厚度的富Pt表面结构;X射线衍射证实了PtCu合金的形成;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Cu向Pt进行了电子转移,产生了电子相互作用。进一步,系统考察了前体混合物中Pt∶Cu摩尔比以及微波反应的温度、时间、功率等对制备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优化的PtCu/C催化剂在0.9 V(vs.RHE)处的质量活性和面积活性分别为0.280A/mg和0.346 mA/cm^(2),均优于商业Pt/C催化剂的0.150A/mg和0.213 mA/cm^(2),且稳定性进一步提升,PtCu/C催化剂提高的活性和稳定性主要归因于小粒径的PtCu纳米颗粒、合金化以及富Pt表面结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微波还原 铂铜合金 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电池再资源化制备高性能中熵合金催化剂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珊 田雨 +2 位作者 徐永滨 王朋 刘治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40,共10页
以从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中回收的镍钴锰(NCM)有价金属与钯(Pd)盐为原料,采用快速高温轰击方法制备含氮碳基体负载钯镍钴锰中熵合金纳米颗粒(Pd MEA@N-C)作为锂氧电池双功能催化剂,以实现废弃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循环使用,优化在氧还原/析... 以从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中回收的镍钴锰(NCM)有价金属与钯(Pd)盐为原料,采用快速高温轰击方法制备含氮碳基体负载钯镍钴锰中熵合金纳米颗粒(Pd MEA@N-C)作为锂氧电池双功能催化剂,以实现废弃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循环使用,优化在氧还原/析出过程(ORR/OER)中放电产物过氧化锂(Li_(2)O_(2))的可逆生成与分解。XRD、TEM表明Pd MEA成功制备,XPS表明Pd的引入有利于实现合金颗粒中电子排布的精准调控。以Pd MEA@N-C为正极材料组装锂氧电池测试性能,结果显示,在限制1000 mAh·g^(-1)的容量,200 mA·g^(-1)的电流密度条件下,过电位低至0.49 V;200 mA·g^(-1)的电流密度条件下进行深度充放电测试,充放电容量高达15491 mAh·g^(-1);在循环82圈之后仍保持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NCM回收 Pd中熵合金 电化学 ORR/OER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脱合金调控铂基氧还原催化剂表面结构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徐伟洪 武晓梅 +1 位作者 柯小行 隋曼龄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8,共15页
铂基纳米结构催化剂因其高活性而成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最有应用前景的氧还原催化剂。电化学脱合金能够通过调节铂基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提升催化剂性能,并且兼具简单易行、低成本等优点,成为优化铂基催化剂的有效手段之一。重点介绍... 铂基纳米结构催化剂因其高活性而成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最有应用前景的氧还原催化剂。电化学脱合金能够通过调节铂基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提升催化剂性能,并且兼具简单易行、低成本等优点,成为优化铂基催化剂的有效手段之一。重点介绍电化学脱合金在铂基催化剂的微结构调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首先,对铂基氧还原催化剂的电化学脱合金机理进行了归纳总结;其次,从纳米催化剂(组分、粒径、表面暴露晶面)和电化学脱合金条件(电位、扫描速率、气氛)两大方面分析了电化学脱合金在铂基催化剂微观结构调控中的机理,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铂基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透射电子显微学 电化学脱合金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CO_(2)低温加氢制烯烃合金催化剂研究获进展
5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85,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开发了电子助剂Na和结构助剂Co共修饰的铁基催化剂,研究发现Na和Co的协同作用促进了铁催化剂原位碳化形成三斜相NaCoFe合金碳化物催化剂,用于CO_(2)加氢制烯烃反应(CTO)。在进料量为1000 mL...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开发了电子助剂Na和结构助剂Co共修饰的铁基催化剂,研究发现Na和Co的协同作用促进了铁催化剂原位碳化形成三斜相NaCoFe合金碳化物催化剂,用于CO_(2)加氢制烯烃反应(CTO)。在进料量为1000 mL(g·h)和反应温度为240℃的条件下,CO_(2)转化率为22.0%,烯烃选择性为55.9%。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开发 催化剂 应用化学 合金催化剂 进料量 铁基催化剂 原位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熵合金的电解水制氢催化剂研究进展
6
作者 姜广 吴亮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6-1134,共9页
电解水制氢催化剂在特定的强酸/碱、强氧化/还原运行环境中面临高活性与高稳定性的要求。高熵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与导热性、化学稳定性、电子协同效应,是研究电解水催化剂的优选材料。对高熵合金的定义、能带结构、制备方法、结构分类... 电解水制氢催化剂在特定的强酸/碱、强氧化/还原运行环境中面临高活性与高稳定性的要求。高熵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与导热性、化学稳定性、电子协同效应,是研究电解水催化剂的优选材料。对高熵合金的定义、能带结构、制备方法、结构分类进行了总结。结合析氧/析氢催化活性,对高熵合金的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析氧/析氢反应机制与第一性原理,对高熵催化剂的反应动力学特性与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熵合金催化剂以灵活多变的能带结构,在降低中间产物的反应自由能、提高反应的稳定性方面相较传统的金属间化合物具有独特的优势。对高熵合金催化剂技术的应用发展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电解水制氢 催化剂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丙烷脱氢制丙烯高熵合金催化剂研究获进展
7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6-176,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基于合金化效应开发用于丙烷脱氢制丙烯(PDH)的高熵合金催化剂,其丙烯生成速率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杂志。高熵合金因其巨大的组成空间、独特的结构以及优异的稳定性,展现出优于传统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基于合金化效应开发用于丙烷脱氢制丙烯(PDH)的高熵合金催化剂,其丙烯生成速率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杂志。高熵合金因其巨大的组成空间、独特的结构以及优异的稳定性,展现出优于传统单金属或二元合金的催化性能,成为多相催化领域的热点材料。但传统的高熵合金催化剂的筛选与设计策略限制了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化效应 二元合金 高熵合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丙烷脱氢 催化剂研究 多相催化 应用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Pd-TiO_(2)/Ti金属丝网催化剂CO-SCR性能及其反应机理
8
作者 刘婷婷 杨柳 +4 位作者 刘付浩 李馨宇 何函泽 李晶 刘宝丹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34-144,155,共12页
目的构建具有优异低温活性的CO-SCR催化体系,探索Cu引入对Pd基催化剂电子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通过调控Cu与Pd之间的协同作用,优化催化剂对CO和NO的吸附行为,从而提升NOx转化效率及N2选择性等,为高效低温脱硝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 目的构建具有优异低温活性的CO-SCR催化体系,探索Cu引入对Pd基催化剂电子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通过调控Cu与Pd之间的协同作用,优化催化剂对CO和NO的吸附行为,从而提升NOx转化效率及N2选择性等,为高效低温脱硝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通过微弧氧化、碱热处理、水热反应、离子交换和共沉淀等方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钛网支撑的CuPd-TiO_(2)/Ti整体式催化剂,并用于低温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展示出了卓越的低温催化性能,主要得益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优良的分散性以及Cu-Pd合金的催化活性。与单一Pd催化剂相比,CuPd-TiO_(2)/Ti催化剂表现出更强的NO吸附能力和更高的N2选择性。在120℃时,该催化剂实现了100%的NO_(x)转化率,并在200℃时达到100%的N_(2)选择性。此外,该催化剂在长期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抗硫能力。结论基于XPS、H_(2)-TPR和原位DRIFTS等表征技术,探讨了Cu-Pd合金的形成机制及其在反应过程中的催化机理。研究发现,Cu的引入通过电子转移促进Pd0物种的形成,提高其在TiO_(2)表面的分散性,并优化CO与NO的吸附行为,从而协同提升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和整体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d合金催化剂 金属丝网 CO-SCR 低温活性 氮氧化物 原位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Fe/GO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乙醇氧化性能研究
9
作者 信震宇 郭瑞华 +4 位作者 乌仁托亚 王艳 安胜利 张国芳 关丽丽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9-387,I0008-I0012,共14页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DEFC)因其能量转换效率高、噪声低以及友好环境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这类电池仍面临催化剂成本高、稳定性差及催化活性低等问题。本研究选用氧化石墨烯(GO)作为载体,以乙二醇为还原剂,六水合氯铂酸为前驱体,并引入非...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DEFC)因其能量转换效率高、噪声低以及友好环境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这类电池仍面临催化剂成本高、稳定性差及催化活性低等问题。本研究选用氧化石墨烯(GO)作为载体,以乙二醇为还原剂,六水合氯铂酸为前驱体,并引入非贵金属Fe,通过调节Pt与Fe的摩尔比,利用微波加热合成法制备出二元合金催化剂PtFe_(x)/GO(x=1/6、1/5、1/4、1/3、1/2、1),在GO载体上原位负载纳米晶粒。原子半径小的Fe固溶到Pt晶格中,导致Pt晶格的相邻原子间距缩小,晶格收缩,从而形成Pt-Fe合金。当x=1/3时,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活性,其电催化活性面积为69.84m^(2)/g,氧化峰值电流密度为858.42A/g,并且Tafel斜率较小。1100s的计时电流测试下,PtFe_(1/3)/GO催化剂的稳态电流密度为194.80 A/g, CO的氧化峰电位为0.554 V,活化能为18.37 kJ/mol, 800圈测试后电流密度保持率为80.48%,优于商业Pt/C(JM)催化剂。研究表明,引入非贵金属Fe能够显著提升Pt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为Pt基催化剂材料的设计与潜在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DEFC) 原位负载 二元合金催化剂 微波加热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催化硼氢化钠氧化的非晶态球壳NiFeP催化剂研究
10
作者 李建琦 耿江涛 邵志刚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03-1510,共8页
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DBFC)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成为热点研究方向。然而,为DBFC开发高效低成本的阳极催化剂仍面临挑战。在泡沫镍基底上制备了一种中空球壳结构的非晶态NiFeP催化剂,并对其物理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系... 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DBFC)因其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成为热点研究方向。然而,为DBFC开发高效低成本的阳极催化剂仍面临挑战。在泡沫镍基底上制备了一种中空球壳结构的非晶态NiFeP催化剂,并对其物理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催化剂在硼氢化物氧化反应(BOR)中的峰值电流密度达到300.7 mA/cm^(2),将催化剂应用于DBFC装置,峰值功率密度可达621.3 mW/cm^(2)。其良好的BOR性能可归因于非晶态物种包含的高活性位点带来的内在催化活性提升和三维中空球壳结构带来的大比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硼氢化钠燃料电池 非晶态合金 中空球壳结构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i_(3)-Fe_(3)O_(4)/CN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氧性能
11
作者 陈东健 孙雨倩 银凤翔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28-3937,共10页
电解水制氢中的阳极析氧反应(OER)因反应能垒较高,降低了电解水的效率,因此研发高效的析氧催化剂是推动电解水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高温热解聚苯胺、硝酸铁和硝酸镍制备了一系列不同Fe和Ni含量的FeNi/CN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 电解水制氢中的阳极析氧反应(OER)因反应能垒较高,降低了电解水的效率,因此研发高效的析氧催化剂是推动电解水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高温热解聚苯胺、硝酸铁和硝酸镍制备了一系列不同Fe和Ni含量的FeNi/CN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计时电位法(CP)等方法在碱性电解液中评价了催化剂的电化学析氧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中含有FeNi_(3)和Fe_(3)O_(4)纳米颗粒,这些颗粒很好地分散在聚苯胺衍生的碳上。随着铁含量的逐渐降低,OER过电位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中,Fe1Ni1/CN催化剂具有最低的OER过电位,在10mA/cm^(2)下的过电位仅为339mV,Tafel斜率为87mV/dec,表现出最好的OER催化活性,优于文献中报道的大多数铁基和镍基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催化剂 复合材料 析氧反应 四氧化三铁 镍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β-不饱和醛酮选择加氢非贵金属催化剂研究进展
12
作者 徐聪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1,共9页
α,β-不饱和醛酮选择性加氢反应为工业合成α,β-不饱和醇提供了一条经济、环保的工艺路线。为此,发展具有高选择性的非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从金属活性中心设计、助剂添加和载体改性三种策略展开,简述了非贵金属催化剂结构... α,β-不饱和醛酮选择性加氢反应为工业合成α,β-不饱和醇提供了一条经济、环保的工艺路线。为此,发展具有高选择性的非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从金属活性中心设计、助剂添加和载体改性三种策略展开,简述了非贵金属催化剂结构设计与优化的理论依据,综述了催化剂在不同反应体系中的催化性能与催化机理,并结合领域内前沿研究对催化剂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醛酮 选择加氢 非贵金属催化剂 合金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料浆I/C比对PEMFC合金催化剂氧传质阻力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雨秋 郭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7-181,共5页
氧气传输阻力对燃料电池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该阻力的大小也与料浆配方的I/C比和催化剂种类密切相关。本工作研究了不同I/C比对不同型号低载量合金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使用了极限电流法对燃料电池的氧传质阻力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测试结... 氧气传输阻力对燃料电池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该阻力的大小也与料浆配方的I/C比和催化剂种类密切相关。本工作研究了不同I/C比对不同型号低载量合金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使用了极限电流法对燃料电池的氧传质阻力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虽然合金催化剂的电催化活性高于纯铂催化剂(PtCo/C>PtRu/C>Pt/C),但是I/C比变化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更为关键:PtRu/C催化剂极限电流密度最低,氧气传输能力受到I/C比的影响最严重,PtCo/C次之,Pt/C催化剂的氧气传输能力受到的影响最小。与之对应的,三种催化剂的电池性能依次为Pt/C≈PtCo/C>PtR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比 合金催化剂 氧传质阻力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甘油电氧化制甲酸催化剂研究获进展
14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铜掺杂镍钴合金催化剂(Cu-NiCo/NF),并构建硝酸还原合成氨耦合甘油氧化制甲酸系统,实现高活性、高选择性甘油电氧化制甲酸。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杂志。
关键词 电氧化 团队开发 应用化学 催化剂研究 铜掺杂 镍钴合金 甲酸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合金催化剂在电解水制氢和氢燃料电池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易宇楠 倪雨茜 +4 位作者 张嘉宁 袁英 刘悦 王琳 阳耀月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2-71,共10页
发展绿色氢能和氢燃料电池被视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需要开发高活性、高稳定性且廉价的电催化剂。高熵合金(HEA)因其表面复杂性和成分可调性,为构建高性能的催化活性位点提供了可能。通过组分选择及调控,有望实现针对不同电化... 发展绿色氢能和氢燃料电池被视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需要开发高活性、高稳定性且廉价的电催化剂。高熵合金(HEA)因其表面复杂性和成分可调性,为构建高性能的催化活性位点提供了可能。通过组分选择及调控,有望实现针对不同电化学反应的表面活性位点的优化,进而大幅度提升HEA催化剂性能。近年来,HEA材料在电催化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有望成为理想的新型电催化剂。介绍了HEA催化剂的主要合成方法,总结了HEA催化剂在电解水制氢和氢燃料电池中的最新应用,展望了HEA催化剂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问题,以期为HEA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催化剂 电解水制氢 氢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合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16
作者 胡庆 姚振华 +1 位作者 胡茂从 孙玉澄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7,53,共5页
系统介绍了高熵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脱合金法、机械合金法、热还原法及其他方法,评述了高熵合金催化剂在电催化析氢反应、析氧反应及氧还原反应中的应用,提出了目前面临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高熵合金催化剂 制备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o、Ni-Cu双金属合金催化剂用于CO甲烷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晶 刘贵龙 +1 位作者 王嘉明 刘源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0-618,I0006,共10页
以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Ni0.9Co0.1O3和LaNi0.9Cu0.1O3为前驱体制备了Ni-Co/La2O3和Ni-Cu/La2O3双金属合金催化剂。结果表明,双金属合金催化剂中,各组分间相互稀释,具有较强的抗烧结性能;催化剂表面的积炭主要取决于C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 以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Ni0.9Co0.1O3和LaNi0.9Cu0.1O3为前驱体制备了Ni-Co/La2O3和Ni-Cu/La2O3双金属合金催化剂。结果表明,双金属合金催化剂中,各组分间相互稀释,具有较强的抗烧结性能;催化剂表面的积炭主要取决于C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形态,Ni-Co双金属催化剂中,Co掺杂改变了C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形式和吸附强度,使得Ni-Co双金属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抗积炭性能。Ni-Co双金属合金催化剂用于CO甲烷化反应时,显现出较好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甲烷化 钙钛矿型氧化物 双金属 合金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TiO_3负载Ni-Co双金属催化剂催化CH_4/CO_2重整反应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娟荣 黎先财 +1 位作者 杨沂凤 魏元珍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23,26,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o添加量的Ni-Co/BaTiO3双金属催化剂,并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在973~1073K温度范围内这些催化剂对CO2重整CH4反应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Ni、Co质量负载均为5.0%的Ni-Co/BaTiO3催化剂活...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o添加量的Ni-Co/BaTiO3双金属催化剂,并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在973~1073K温度范围内这些催化剂对CO2重整CH4反应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Ni、Co质量负载均为5.0%的Ni-Co/BaTiO3催化剂活性最好。11PR、TPD和XPS表征发现,与单金属催化剂Ni/BaTiO3相比,Ni-Co/BaTiO3双金属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更好的脱附和抗积炭性能,而且更容易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BaTiO3 催化剂 甲烷 二氧化碳 重整 合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泡石对非晶态NiB合金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石秋杰 陈昭萍 +2 位作者 罗来涛 李凤仪 王祥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1-506,共6页
以常压气相苯加氢为探针反应,首次考察了酸改性前后海泡石的加入对非晶态NiB合金催化剂的加氢及抗硫性能的影响;用TPR、TPD表征了催化剂的表面性质,测定了酸改性前后海泡石的比表面及孔径分布,并与活性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加入海泡石... 以常压气相苯加氢为探针反应,首次考察了酸改性前后海泡石的加入对非晶态NiB合金催化剂的加氢及抗硫性能的影响;用TPR、TPD表征了催化剂的表面性质,测定了酸改性前后海泡石的比表面及孔径分布,并与活性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加入海泡石显著地提高了非晶态NiB合金的催化活性和抗硫性;提高的幅度随制备方法的不同而异.其原因为NiB与海泡石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改变了NiB合金的还原性能和吸附性能.酸改性后脱镁率在10%~36%范围内的海泡石的改性效果均比未改性的海泡石的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随改性深度的增加,微孔逐渐向中孔扩展,更有利于苯加氢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 表面性能 硼化镍 合金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方法对Ni-Co双金属催化剂性能与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健 周伟 +1 位作者 徐军科 马建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6-812,共7页
浸渍法制备了Ni-Co/La2O3-γ-Al2O3双金属催化剂,经氢气还原预处理后,再分别由一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碳进行再次预处理,考察了预处理方法对该催化剂上沼气重整制氢性能的影响,并运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透射... 浸渍法制备了Ni-Co/La2O3-γ-Al2O3双金属催化剂,经氢气还原预处理后,再分别由一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碳进行再次预处理,考察了预处理方法对该催化剂上沼气重整制氢性能的影响,并运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传统氢气还原预处理相比,经氢气与一氧化碳预处理后,催化剂性能无明显变化;经氢气与甲烷预处理后,催化剂性能明显变差;而经氢气和二氧化碳预处理后,催化剂性能明显变优,且能基本消除该催化剂上沼气重整反应的诱导期.分析结果表明,经氢气和二氧化碳预处理后,催化剂中金属颗粒较小,分布较均匀,粒径分布范围较窄,从而减少了催化剂表面碳的沉积,增强了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可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ni-co 双金属催化剂 沼气重整 制氢 诱导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