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泳-电沉积Ni-金刚石复合镀层及其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运伟 黄巍 +1 位作者 田海燕 王晓雷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7-79,125,共4页
先采用电泳技术在铜基体表面沉积均匀、致密的金刚石微粒,再将已覆盖有金刚石微粒的基体放入电镀液中进行电沉积金属镍,获得了金刚石质量分数约为48%且分布均匀的Ni-金刚石复合镀层。与纯镍镀层进行磨损试验对比,发现制备的Ni-金刚石复... 先采用电泳技术在铜基体表面沉积均匀、致密的金刚石微粒,再将已覆盖有金刚石微粒的基体放入电镀液中进行电沉积金属镍,获得了金刚石质量分数约为48%且分布均匀的Ni-金刚石复合镀层。与纯镍镀层进行磨损试验对比,发现制备的Ni-金刚石复合镀层磨痕较浅,磨损量较小,其对磨件的磨损体积约为纯镍镀层对磨件的17倍,表明此两步沉积工艺制备的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金刚石复合镀层 电泳 电沉积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制备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美娟 王日初 +3 位作者 彭超群 冯艳 张纯 邓黎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688-2695,共8页
通过复合电镀方法,在镀镍液中加入粒径为40μm的金刚石粉体制备Ni-金刚石复合镀层。采用阴极动电位极化方法、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探讨镀液温度、pH、镍离子浓度、电流密度和金刚石粉体质量浓度对镀层质量的影响,优化Ni-金刚石复合镀... 通过复合电镀方法,在镀镍液中加入粒径为40μm的金刚石粉体制备Ni-金刚石复合镀层。采用阴极动电位极化方法、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探讨镀液温度、pH、镍离子浓度、电流密度和金刚石粉体质量浓度对镀层质量的影响,优化Ni-金刚石复合镀的工艺参数;采用X线衍射分析仪表征优化后复合镀层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镀液组成和工艺参数为:NiSO4.6H2O 132 g/L,NiCl215 g/L,H3BO330 g/L,镀液温度(50±1)℃,pH 3~4,阴极电流密度4 A/dm2,金刚石粉体质量浓度30 g/L;优化后的复合镀层表面平整,晶粒细小均匀,且金刚石粉体的质量分数为62.7%;与纯Ni镀层的晶粒相比,Ni-金刚石复合镀层的晶粒明显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沉积 温度 PH 镍离子浓度 阴极电流密度 金刚石粉体 镀层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金刚石复合镀层的抗接触疲劳性能研究
3
作者 原征宇 范亚洲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在高载荷、高频率的接触疲劳下,材料表面的耐磨性、抗疲劳性、硬度等对机械零件的寿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为向多领域提供性能优异的镀层材料,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和耐磨性,研究Ni/P金刚石复合镀层的抗接触疲劳性能。用粒径分别为2、4、8μ... 在高载荷、高频率的接触疲劳下,材料表面的耐磨性、抗疲劳性、硬度等对机械零件的寿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为向多领域提供性能优异的镀层材料,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和耐磨性,研究Ni/P金刚石复合镀层的抗接触疲劳性能。用粒径分别为2、4、8μm的金刚石及Ni/P基础镀液制备Ni/P金刚石复合溶液,将其喷涂在20钢试块上,制成3种镀层试件,通过接触疲劳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仪测试不同试件的性能。结果表明:金刚石粒径为8μm的试件抗接触疲劳效果较好,在接触疲劳试验中的特征寿命较长,其摩擦因数较小,耐摩擦性能较强,同时硬度、耐蚀性也较高。在高温下该组试件的氧化增质量较低,当温度为800℃时,其硬度仍大于97 GPa,因此得出,金刚石粒径为8μm的Ni/P金刚石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抗接触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复合镀层 抗接触疲劳 特征寿命 摩擦因数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粒径对钻具表面镍铜超疏水镀层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闻棋 李涛 +1 位作者 段隆臣 潘秉锁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50,共8页
【目的】在钻探工具表面施加超疏水涂层能有效缓解钻头因泥包和岩心内管堵塞所带来的挑战,然而,超疏水表面的机械稳定性不足,这一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在实际作业中的广泛应用。【方法】为提高镀层的耐久性,通过复合电沉积技术将... 【目的】在钻探工具表面施加超疏水涂层能有效缓解钻头因泥包和岩心内管堵塞所带来的挑战,然而,超疏水表面的机械稳定性不足,这一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在实际作业中的广泛应用。【方法】为提高镀层的耐久性,通过复合电沉积技术将金刚石微粉共沉积于镍铜复合镀层中,并使用1H,1H,2H,2H-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1H,1H,2H,2H perfluorodecyltrimethoxysilane,PFDTES)进行表面改性。采用多种测试方法研究1μm和20μm金刚石的质量分数对复合镀层表面形貌、粗糙度、超疏水性和超疏水耐久性的影响,结合EDS和FTIR技术分析复合镀层的化学成分,并进行了冲刷磨损实验。【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高比例的1μm金刚石促进了花椰菜状团簇的形成和发育,显著提升了镀层的超疏水性。氟化改性后镀层表面成功接枝PFDTES分子,有效降低了表面能。(2)只含有1μm金刚石的镀层展现出最佳的微纳分级结构,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能,接触角高达159.3°±1.5°,滚动角为0.5°±0.2°。(3)冲刷磨损实验显示,1μm金刚石增强了花椰菜状团簇的强度和硬度,而20μm金刚石可以保护团簇,尤其是侧面,免受石英砂的直接磨损。当1μm金刚石质量分数为75%时,两种粒径金刚石的协同保护效果最佳,镀层展现出优异的超疏水耐久性和防泥皮结垢效果。研究成果不仅为解决钻探作业中频发的钻头泥包和钻具内壁泥皮结垢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还为增强超疏水涂层的耐久性拓展了思路,具有显著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粒径 电沉积 超疏水性 耐久性 镍铜复合镀层 钻具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o/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抗磨损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立平 高燕 +2 位作者 薛群基 刘惠文 徐洮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采用电沉积法在 45#钢样品表面制备了含有纳米金刚石的镍?钴合金基复合镀层。对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和微观结构进行了测试。并考察了阴极电流密度、镀液 pH 值等主要工艺参数对纳米复合镀层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金刚石的弥散强化... 采用电沉积法在 45#钢样品表面制备了含有纳米金刚石的镍?钴合金基复合镀层。对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和微观结构进行了测试。并考察了阴极电流密度、镀液 pH 值等主要工艺参数对纳米复合镀层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金刚石的弥散强化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镀层的硬度。在干摩擦条件下,纳米复合镀层的耐磨性是镍?钴合金镀层的 3 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复合镀层 纳米金刚石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金刚石复合镀层增摩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万善宏 李东山 +1 位作者 蒲吉斌 徐立新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1-440,共10页
利用复合电镀技术在低碳钢表面制得Ni-P/金刚石复合镀层,其中金刚石颗粒一部分均匀地嵌埋在低磷Ni-P基质合金镀层中,一部分凸出镀层表面.干摩擦工况下,当Ni-P复合镀层中金刚石面积含量控制在22%±5%时,Ni-P/金刚石复合镀层平均静摩... 利用复合电镀技术在低碳钢表面制得Ni-P/金刚石复合镀层,其中金刚石颗粒一部分均匀地嵌埋在低磷Ni-P基质合金镀层中,一部分凸出镀层表面.干摩擦工况下,当Ni-P复合镀层中金刚石面积含量控制在22%±5%时,Ni-P/金刚石复合镀层平均静摩擦系数最高可达0.72,且Ni-P/金刚石复合镀层的静摩擦系数随金刚石粒径增加而增大;即使在油、脂等润滑介质存在条件下,Ni-P/金刚石复合镀层的静摩擦系数仍保持在0.5左右.相对于传统钢/钢配副,Ni-P/金刚石复合镀层特殊"织构"表面设计大幅度提高了与配对面机械互锁强度,增摩幅度高达200%~300%,该表面处理技术可推广用于现代机械装备中转动或传动系统的联接构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金刚石复合镀层 静摩擦系数 增摩行为 摩擦垫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纳米金刚石粉复合电刷镀层的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匡建新 汪新衡 刘安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研究了纳米金刚石粉对复合电刷镀镀层形成速率、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测试了在不同的热处理温度、载荷及金刚石粉含量下复合刷镀层的耐磨性能;分析了复合镀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镀层的磨损体积损失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并... 研究了纳米金刚石粉对复合电刷镀镀层形成速率、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测试了在不同的热处理温度、载荷及金刚石粉含量下复合刷镀层的耐磨性能;分析了复合镀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镀层的磨损体积损失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并在400℃时达到最小值;载荷增大,磨损体积损失增大;当纳米金刚石加入量为20~30 g/L时,镀层的耐磨性最好。复合镀层提高耐磨性的原因在于复合粒子在基体金属表面形成突起,起到了支撑载荷、避免粘着磨损及减小摩擦系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电刷镀 复合镀层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切削工具电镀(Ni-Co-Mn)-金刚石复合镀层 被引量:4
8
作者 杨瑞辰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16,21,共4页
介绍了复合电镀(Ni-Co-Mn)-金刚石复合镀层工艺、溶液配方、设定思路以及镶嵌镀加工现场注意要点,采用(Ni-Co-Mn)-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切削、磨削工具在磨削切削硬度高的石材时,较目前普遍使用的Ni-Co合金为基质金属耐磨性提高,提供了镶嵌... 介绍了复合电镀(Ni-Co-Mn)-金刚石复合镀层工艺、溶液配方、设定思路以及镶嵌镀加工现场注意要点,采用(Ni-Co-Mn)-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切削、磨削工具在磨削切削硬度高的石材时,较目前普遍使用的Ni-Co合金为基质金属耐磨性提高,提供了镶嵌较高品级金刚石的基质金属在工具使用中匹配消耗,延长使用寿命。Ni-Co-Mn合金镀层中w(Mn)为0.1%以下时便可将合金中w(Co)从22%以上降到4%左右,节省了约80%价格昂贵的Co。由于Mn的引入引起韧性变劣,可通过添加剂满足Ni-Co-Mn合金对延展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镀 (ni-Co-Mn)-金刚石复合镀层 延展性 使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金刚石粉化学复合镀层的性能
9
作者 葛继平 王学芝 戚正风 《表面工程》 CSCD 1994年第2期26-30,共5页
本文用扫描电镜对Ni-P-金刚石粉化学复合镀层的表面状态及内部形貌进行了观察,并用图像处理仪定量计算了复合镀层中金刚石粉的体积百分数。结果表明,随镀液中金刚石粉添加量增加,镀层中金刚石粉含量也增加;金刚石粉在镀层中呈均... 本文用扫描电镜对Ni-P-金刚石粉化学复合镀层的表面状态及内部形貌进行了观察,并用图像处理仪定量计算了复合镀层中金刚石粉的体积百分数。结果表明,随镀液中金刚石粉添加量增加,镀层中金刚石粉含量也增加;金刚石粉在镀层中呈均匀分布。同时,测定了复合镀层的力学性能,结果指出,复合镀层中金刚石粉含量增加,硬度、耐磨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ni-P 化学复合镀层 并用 镀液 粉化 石粉 硬度 耐磨性 力学性能
全文增补中
真空蒸镀钨改性金刚石/铜硼复合材料导热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成元 王熹 +5 位作者 周科朝 焦增凯 姚远卓 吴建杰 马莉 魏秋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93-2303,共11页
采用真空蒸镀法在平板金刚石衬底表面镀覆钨镀层,构建多层平板结构以研究热处理温度对金刚石表面钨界面层形貌结构、物相成分及其与金刚石基体间界面结合情况的影响,并为金刚石颗粒表面金属化改性提供实验指导。在此基础上,以相同真空... 采用真空蒸镀法在平板金刚石衬底表面镀覆钨镀层,构建多层平板结构以研究热处理温度对金刚石表面钨界面层形貌结构、物相成分及其与金刚石基体间界面结合情况的影响,并为金刚石颗粒表面金属化改性提供实验指导。在此基础上,以相同真空蒸镀和热处理工艺制备的钨改性金刚石颗粒作为增强体,以铜硼合金作为基体,采用气体压力浸渗法制备相应的金刚石/铜硼复合材料,探究金刚石颗粒的热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热导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热处理温度为1000℃时,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明显改善,同时金刚石表面钨镀层依旧连续完整,此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最高可达629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蒸镀 界面改性 镀层 热导率 金刚石/铜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电刷镀Ni-金刚石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于金库 赵玉成 +3 位作者 高聿为 冯浩 王明智 王艳辉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1年第2期7-9,共3页
复合电刷镀是一种新的电刷镀工艺方法 ,Ni-金刚石复合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性能非常好 ,具有很好的经济、使用价值。本文研究、分析了复合电刷镀Ni-金刚石镀液配方、工作电压、溶液温度、镀笔运动速度等工艺条件对镀层中金刚石含量、沉积速... 复合电刷镀是一种新的电刷镀工艺方法 ,Ni-金刚石复合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性能非常好 ,具有很好的经济、使用价值。本文研究、分析了复合电刷镀Ni-金刚石镀液配方、工作电压、溶液温度、镀笔运动速度等工艺条件对镀层中金刚石含量、沉积速度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金刚石 复合电刷镀 工艺参数 复合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金刚石复合电沉积的界面作用力及其对复合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杜楠 周海飞 +1 位作者 赵晴 廖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6,30,共5页
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Ni-金刚石复合镀层,实验中镀层微粒含量可控制在1.47%~15.6%(质量分数)范围;测定了金刚石微粒在电极上的附着率和金刚石微粒与新生镍间的界面作用力,研究了电流密度、搅拌强度及方式、微粒粒径等工艺... 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Ni-金刚石复合镀层,实验中镀层微粒含量可控制在1.47%~15.6%(质量分数)范围;测定了金刚石微粒在电极上的附着率和金刚石微粒与新生镍间的界面作用力,研究了电流密度、搅拌强度及方式、微粒粒径等工艺参数对复合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微粒进入镍镀层所需要的滞留时间极短,在此过程中,界面作用力是主要因素,而非简单的几何形状的锁定或机械啮合作用,该作用力大小约3.3×10^3N/m^2;间歇搅拌可提高复合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沉积 ni-金刚石 界面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述与专论金刚石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吕正茂 李成明 吕反修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10,共4页
 综述了化学复合镀、复合电沉积法制备金刚石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复合镀层制备的机理,应用及制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金刚石复合镀层 化学镀 复合电镀 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对电沉积镍基复合镀层微观结构及抗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立平 高燕 +2 位作者 薛群基 刘惠文 徐洮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8-492,共5页
利用直流电沉积技术制备了纳米和微米镍镀层,以及纳米金刚石增强镍基复合镀层,考察了纳米金刚石颗粒对纳米及微米镍基质的表面形貌、微结构、硬度及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纳米金刚石使得微米镍镀层的硬度和抗磨性能显著提高;但... 利用直流电沉积技术制备了纳米和微米镍镀层,以及纳米金刚石增强镍基复合镀层,考察了纳米金刚石颗粒对纳米及微米镍基质的表面形貌、微结构、硬度及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纳米金刚石使得微米镍镀层的硬度和抗磨性能显著提高;但引入纳米金刚石对纳米镍镀层硬度的影响不大,对镀层的抗磨性能则反而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纳米金刚石 镍基复合镀层 抗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制备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如龙 彭超群 +3 位作者 王日初 王小锋 张纯 谭时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414-3421,共8页
采用复合电镀技术,在酸性硫酸盐镀铜电镀液中加入粒径为20μm的金刚石粉体制备Cu-金刚石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Cu-金刚石复合电镀的工艺参数,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显微硬度计研究CuSO_4·5H_2O浓度、阴极电流密度... 采用复合电镀技术,在酸性硫酸盐镀铜电镀液中加入粒径为20μm的金刚石粉体制备Cu-金刚石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Cu-金刚石复合电镀的工艺参数,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显微硬度计研究CuSO_4·5H_2O浓度、阴极电流密度、金刚石粉体浓度和镀液温度对镀层质量的影响。采用X射线分析仪(XRD)、扫描电镜(SEM)和摩擦实验机表征优化后复合镀层的相结构、表面形貌及摩擦性能。结果表明:优化的镀液组成和工艺参数为CuSO_4·5H_2O 190 g/L,H_2SO_4 60 g/L,阴极电流密度10 A/dm^2,金刚石粉体浓度20 g/L,镀液温度20℃;优化后的复合镀层晶粒均匀,金刚石粉体质量分数为21.50%,具有较好的显微硬度和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沉积 硫酸铜 浓度 阴极电流密度 金刚石粉体 Cu-金刚石 复合镀层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镍-磷-超微金刚石复合镀层初探 被引量:12
16
作者 顾宝珊 纪晓春 +3 位作者 张启富 仝毅 恽寿榕 黄风雷 《电镀与精饰》 CAS 1999年第5期9-11,共3页
超微金刚石是从负氧平衡炸药爆轰后固相产物中提纯得到的,平均粒径4~8 nm ,比表面积高达390 m 2/g,是一种兼具金刚石和纳米颗粒特性的新型材料。简述了超微金刚石的性能,初步探讨化学镀 Ni P超微金刚石复合镀层... 超微金刚石是从负氧平衡炸药爆轰后固相产物中提纯得到的,平均粒径4~8 nm ,比表面积高达390 m 2/g,是一种兼具金刚石和纳米颗粒特性的新型材料。简述了超微金刚石的性能,初步探讨化学镀 Ni P超微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制备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 金刚石 纳米颗粒 镍磷合金 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镍电刷镀复合镀层机械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颖 赵盟月 +3 位作者 李变晓 邹文俊 董企铭 毛协民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48,53,共4页
本文对普通快速镍镀层和纳米金刚石/镍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纳米颗粒含量、镀层厚度、加热温度等参数对纳米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及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纳米金刚石的弥散强化作用,使得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 本文对普通快速镍镀层和纳米金刚石/镍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纳米颗粒含量、镀层厚度、加热温度等参数对纳米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及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纳米金刚石的弥散强化作用,使得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大幅提高,摩擦系数明显降低。镀液中纳米金刚石含量约30g/L时,镀层硬度最高为650HV,经过300℃处理,硬度仍能保持在480HV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电刷镀 复合镀层 显微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Ni-金刚石复合电沉积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海飞 祝郦伟 +2 位作者 钱洲亥 杜楠 田刚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29-2234,共6页
在测定Ni-金刚石复合电沉积体系阴极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及微分电容曲线等基础上,分析了温度对界面双电层的影响规律,推断出金刚石微粒复合量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以此探讨温度在Ni-金刚石复合电沉积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随镀... 在测定Ni-金刚石复合电沉积体系阴极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及微分电容曲线等基础上,分析了温度对界面双电层的影响规律,推断出金刚石微粒复合量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以此探讨温度在Ni-金刚石复合电沉积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随镀液温度沿30℃→40℃→60℃升高,Ni-金刚石复合体系的阴极极化减小,法拉第电阻沿17.3?→5.2?→3.0?降低,双电层电容沿40.8μF→141.2μF→175.6μF增加,同时,阴极表面在析出电位附近的负电荷密度逐渐增加。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金刚石微粒复合量将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工艺实验与电化学测试结果也映证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金刚石 复合电沉积 电化学行为 阴极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层厚度对镀钛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代刚 于家康 +1 位作者 于威 袁曼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02-808,共7页
通过在金刚石表面镀钛来改善金刚石和铝基体之间的弱界面结合,并用气压浸渗法制备体积分数为60%的镀钛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研究镀钛后金刚石颗粒的物相组成、不同镀层厚度和不同颗粒尺寸下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用H-J和DEM模型预测复合材料... 通过在金刚石表面镀钛来改善金刚石和铝基体之间的弱界面结合,并用气压浸渗法制备体积分数为60%的镀钛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研究镀钛后金刚石颗粒的物相组成、不同镀层厚度和不同颗粒尺寸下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用H-J和DEM模型预测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镀钛后金刚石颗粒的物相由金刚石、碳化钛和钛三相组成;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界面传热系数减小,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减小;颗粒的尺寸越小,这种变化趋势越明显;相对于H-J模型,DEM模型更能准确地预测镀钛金刚石增强的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通过计算得出镀钛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临界镀层厚度为1.5μm,当超过此临界镀层厚度时,镀层反而不利于复合材料热导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钛金刚石 复合材料 镀层厚度 热导率 界面传热系数 气压浸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金刚石复合镀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闫 费敬银 +1 位作者 李倍 彭秋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29,共5页
依据分散相(金刚石颗粒)以及基体相(金属镍)的物性特征,介绍了镍基金刚石复合镀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通过分析后指出:对微米级金刚石进行表面功能化处理是提高镍基金刚石复合镀层性能的有效方法;采用纳米级金刚石弥散强化可提高复... 依据分散相(金刚石颗粒)以及基体相(金属镍)的物性特征,介绍了镍基金刚石复合镀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通过分析后指出:对微米级金刚石进行表面功能化处理是提高镍基金刚石复合镀层性能的有效方法;采用纳米级金刚石弥散强化可提高复合镀层的抗磨损性。此外,还提出了可用于快速电沉积超厚镍基金刚石复合镀层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金刚石 复合镀层 金刚石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