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席夫碱配体的Salen-Ni(Ⅱ)、Cu(Ⅱ)、Zn(Ⅱ)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1
作者 江道勇 邓卫星 +3 位作者 陈继红 潘璠 张鹏飞 王勇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0-186,共7页
合成了水杨醛衍生物多齿配体3,5-二溴水杨醛缩邻苯二胺(H 2L)以及其3种过渡系Ni(Ⅱ)、Cu(Ⅱ)、Zn(Ⅱ)金属配合物。采用核磁氢谱(1H-NMR)、质谱(MS)、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由热... 合成了水杨醛衍生物多齿配体3,5-二溴水杨醛缩邻苯二胺(H 2L)以及其3种过渡系Ni(Ⅱ)、Cu(Ⅱ)、Zn(Ⅱ)金属配合物。采用核磁氢谱(1H-NMR)、质谱(MS)、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由热重分析(TG-DTG)曲线可知3种配合物均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H_(2)L及其Ni(Ⅱ)、Cu(Ⅱ)、Zn(Ⅱ)配合物的光谱学性质,其中构建了配合物ZnL·H_(2)O的能带结构模型,得到其光学带隙为2.62eV。同时对配体及系列配合物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欧式杆菌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配体及配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且配合物的抑菌活性优于配体。金属元素是影响配合物抑菌活性的重要因素。此外,ZnL·H_(2)O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并成功地应用于HeLa细胞的示踪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Ⅱ)/cu(Ⅱ)/zn(Ⅱ)金属配合物 热稳定性 光谱特性 抑菌活性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河台金矿Cu-Zn互化物和自然镍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阮班朗 焦骞骞 +4 位作者 朱平平 吕恒 田乐源 戴家润 张露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5,共11页
河台金矿是目前广东省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金矿床。由于金矿体均产于剪切带中,因此被认为是典型的剪切带型金矿。基于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矿相学观察,利用电子探针(EPMA)对矿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在河台金矿发现了Cu-Zn互化物和自... 河台金矿是目前广东省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金矿床。由于金矿体均产于剪切带中,因此被认为是典型的剪切带型金矿。基于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矿相学观察,利用电子探针(EPMA)对矿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在河台金矿发现了Cu-Zn互化物和自然镍。Cu-Zn互化物中主要含有Cu和Zn,以及少量的Fe、Au和Pb,其中,Cu含量为58.63%~62.14%(平均值为60.41%),Zn含量为35.55%~38.48%(平均值为36.63%),计算得到的分子式为Cu_(0.61)Zn_(0.37)Fe_(0.02),近似为Cu_(2)Zn。自然镍矿物中主要含有Ni和Fe,还有少量S、Cu和Te,其中,Ni含量为86.33%~87.74%(平均值为87.26%),Fe含量为4.56%~5.02%(平均值为4.72%),计算得到的分子式为Ni_(0.93)Fe_(0.05)S_(0.02),为含铁自然镍。河台金矿Cu-Zn互化物和自然镍形成于热液成矿期第一个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局部缺硫缺氧的高温环境,其形成可能与深部地幔流体有关。结合前人He-Ar同位素测定结果,进一步证实可能有少量地幔流体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台金矿 cu-zn互化物 自然镍 地幔流体 韧性剪切带 HE-AR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昌市郊农田土壤Cu,Zn,Ni形态分布特征与生物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20
3
作者 晋王强 南忠仁 +4 位作者 刘晓文 王胜利 李媛 黄璜 赵翠翠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0-225,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研究了金昌市郊农田土壤重金属Cu,Zn和Ni的形态特征,并以麦粒中重金属含量为重点进行了Cu,Zn和Ni的生物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Cu和Ni污染严重;Cu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有机结合态,Zn的主要存在...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研究了金昌市郊农田土壤重金属Cu,Zn和Ni的形态特征,并以麦粒中重金属含量为重点进行了Cu,Zn和Ni的生物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Cu和Ni污染严重;Cu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有机结合态,Zn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残渣态,而Ni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潜在可利用态;三种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大小顺序为Ni>Zn>Cu.对麦粒中重金属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反映出麦粒中Ni含量对人体健康风险较大,而Cu和Zn对人体健康风险较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Cu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对麦粒中Cu含量贡献最大,而对麦粒吸收Zn和Ni贡献最大的形态分别为Zn的碳酸盐结合态和Ni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和有机结合态.土壤重金属Cu,Zn和Ni各形态分配系数较总量和各形态含量更适合表征本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昌 市郊农田 cu zn ni 形态分析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Zn、Cu/Zn/Ni催化剂甲醇部分氧化制氢 被引量:11
4
作者 席靖宇 吕功煊 王志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55-658,共4页
研究了甲醇在Cu/Zn及Cu/Zn/Ni催化剂上部分氧化热耦合裂解制氢的反应,系统地考察了不同O_2/CH_3OH比及反应温度下催化剂性能.当O_2/CH_3OH=0.2时,催化剂的性能最佳.在同样条件下,Cu/Zn催化剂对CO的选择性较Cu/Zn/Ni催化剂低,更具优... 研究了甲醇在Cu/Zn及Cu/Zn/Ni催化剂上部分氧化热耦合裂解制氢的反应,系统地考察了不同O_2/CH_3OH比及反应温度下催化剂性能.当O_2/CH_3OH=0.2时,催化剂的性能最佳.在同样条件下,Cu/Zn催化剂对CO的选择性较Cu/Zn/Ni催化剂低,更具优势. Cu/Zn催化剂用于甲醇部分氧化反应时,甲醇转化率在150 h寿命实验中基本保持在90%左右. XRD谱图表明Cu/Zn合金的生成是导致Cu/Zn系催化剂在甲醇裂解反应中快速失活的主要原因,而在部分氧化反应中,O_2的存在可抑制Cu/Zn合金的生成,使Cu/Zn催化剂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氢气 铜锌合金催化剂 部分氧化 铜锌镍 合金催化剂 制备 热耦合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含量对Ni-Cu-Zn铁氧体烧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郑亚林 徐光亮 +1 位作者 赖振宇 刘敏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7-709,共3页
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的Ni0.5-xCuxZn0.30Fe2O4(x=0.05,0.10,0.15,0.20)铁氧体粉末,并用该纳米粉在900。C/4h下,低温烧结形成致密的陶瓷体。研究了Cu对Ni—Cu-Zn铁氧体的成相,致密化过程及Cu含量对样品显微结构和电... 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的Ni0.5-xCuxZn0.30Fe2O4(x=0.05,0.10,0.15,0.20)铁氧体粉末,并用该纳米粉在900。C/4h下,低温烧结形成致密的陶瓷体。研究了Cu对Ni—Cu-Zn铁氧体的成相,致密化过程及Cu含量对样品显微结构和电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Cu含量的摩尔比在0.05~0.20内,Cu通过占据不同的离子空位影响晶胞参数的大小;Cu可以增加样品的烧结密度,并改善样品的微观结构和电磁性能。当Cu含量为0.20时,样品的晶粒尺寸大而均匀,初始磁导率、电阻率和品质因子(Q)比其他掺量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zn铁氧体 晶胞参数 密度 饱和磁化强度 初始磁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i/Zn催化剂甲醇裂解机理原位XPS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席靖宇 王志飞 +1 位作者 王卫平 吕功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2-86,共5页
利用原位XPS和TPD-MS技术研究了Cu-Ni/Zn催化剂在甲醇裂解反应中的机理和活性中心.TPD-M脱附产物中仅检测到CH3OH、H2和CO,而未发现CH4和CH3OCH3、HCOOCH3等其它含氧物种,说明在CH3O裂解过程中仅包括O-H、C-H键的断裂,而不存在C-O键的... 利用原位XPS和TPD-MS技术研究了Cu-Ni/Zn催化剂在甲醇裂解反应中的机理和活性中心.TPD-M脱附产物中仅检测到CH3OH、H2和CO,而未发现CH4和CH3OCH3、HCOOCH3等其它含氧物种,说明在CH3O裂解过程中仅包括O-H、C-H键的断裂,而不存在C-O键的断裂过程.In-situXPS的研究发现,在反应温度升高到200℃以上时,Cu/Zn催化剂中的Zn明显被还原,反映出Cu/Zn催化剂失活过程的Cu-Zn合金生成过程,而在Cu-Ni/Zn催化剂中未观察到Zn的还原,且表面出现Cu+/Cu0共存的现象.Cu+和Cu0很可能共同构成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Cu+应该是在甲醇裂解反应过程中形成的中间态.产物氢从Cu-Ni/Zn催化剂表面脱附为反应的控速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裂解 氢气 cu-ni/zn催化剂 原位-XPS 反应机理 活性中心 铜-镍/锌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Zn-Al-Ni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8
7
作者 温燕宁 肖来荣 +3 位作者 张喜民 李威 郑英鹏 耿占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22-927,共6页
采用熔铸和轧制的方法,在Cu-Zn-Al铝黄铜中添加Ni及自制晶粒细化剂,制备出一种新型弹性合金,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学显微镜(OM)等对Cu-Zn-Al-Ni铝黄铜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抗拉强度、延伸率、弹性模量等相关参数进行... 采用熔铸和轧制的方法,在Cu-Zn-Al铝黄铜中添加Ni及自制晶粒细化剂,制备出一种新型弹性合金,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学显微镜(OM)等对Cu-Zn-Al-Ni铝黄铜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抗拉强度、延伸率、弹性模量等相关参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合金铸态组织中,Ni,Al和Ti以三元金属间化合物形式主要分布在晶界上,在轧制过程中阻碍基体变形和晶界移动,从而提高合金强度;在均匀化退火过程中,合金中出现层片状Al3Ni相,弥散分布在基体内,在冷轧加工后转变为颗粒状;合金再结晶开始温度为350℃,低于再结晶温度退火时,冷轧态合金存在低温退火硬化效应,于250℃退火,硬度达到峰值;冷轧态板材最终退火后,其抗拉强度为731 MPa,延伸率为15%,弹性模量为120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Al-ni铝黄铜 ni 显微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对Cu-Ni-Ti合金电导率和硬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剑 阙仲萍 +2 位作者 陈津 马腾 邱鹏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39,44,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Cu-Ni-Ti合金的导电性能及力学性能,通过添加元素Zn以提高其综合使用性能。根据材料制备工艺过程,制备了不同Zn含量的铸态、轧制态、时效态的Cu-Ni-Ti-Zn合金,分别进行了硬度及电导率测试;通过金相组织分析、扫描电镜及能... 为进一步提高Cu-Ni-Ti合金的导电性能及力学性能,通过添加元素Zn以提高其综合使用性能。根据材料制备工艺过程,制备了不同Zn含量的铸态、轧制态、时效态的Cu-Ni-Ti-Zn合金,分别进行了硬度及电导率测试;通过金相组织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及第二相形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合差热分析,对时效后的生成相进行了研究,采用Miedema理论模型对各生成相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结果表明,Zn在Cu-Ni-Ti合金中主要以固溶体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细化晶粒作用强化Cu-Ni-Ti合金,同时可促进其他元素的时效析出,从而提高合金的硬度,并保持较高的导电性能。研究结果可为引线框架用铜合金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Ti合金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掺杂对Ni-Cu-Zn铁氧体烧结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敏 赖振宇 +1 位作者 卢忠远 钱觉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52-54,共3页
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了(Ni0.30Cu0.20Zn0.50)Fe2O4.xCaO(x=0、0.02、0.04、0.1)纳米粉体,通过压制成型,研究了不同烧结条件下Ca掺量对铁氧体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维氏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a掺量的增加,晶胞参数增大、晶粒尺寸减小... 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了(Ni0.30Cu0.20Zn0.50)Fe2O4.xCaO(x=0、0.02、0.04、0.1)纳米粉体,通过压制成型,研究了不同烧结条件下Ca掺量对铁氧体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维氏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a掺量的增加,晶胞参数增大、晶粒尺寸减小、材料密度减小、维氏硬度增大。因此,Ca的掺入可明显提高材料的烧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zn铁氧体 烧结性能 钙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i-Pb-Zn-Cl-H_2O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中伟 石玉臣 +2 位作者 陈爱良 霍广生 李洪桂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80-1685,共6页
结合已有的热力学数据,对镍阳极液的Cu-Ni-Pb-Zn-Cl-H2O体系进行热力学平衡计算,绘制在298.15 K时Cu-Ni-Pb-Zn-Cl-H2O体系中不同金属离子和各级配离子的浓度与Cl-浓度和pH的关系图。研究结果表明:当pH为4.5时,镍阳极液中镍、铜主要以游... 结合已有的热力学数据,对镍阳极液的Cu-Ni-Pb-Zn-Cl-H2O体系进行热力学平衡计算,绘制在298.15 K时Cu-Ni-Pb-Zn-Cl-H2O体系中不同金属离子和各级配离子的浓度与Cl-浓度和pH的关系图。研究结果表明:当pH为4.5时,镍阳极液中镍、铜主要以游离态离子和配合阳离子形式存在,铅、锌主要以配合阴离子形式存在,因此,可以采用阴离子树脂交换除去其中的铅、锌;提高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有利于金属配合离子的形成,使铅锌的配合阴离子含量增多,有利于采用阴离子树脂交换除铅、锌;镍阳极液经过D201树脂交换除锌和D363树脂交换除铅后,铅质量浓度降至0.32 mg/L以下,锌质量浓度降至0.30 mg/L以下,达到了镍电解精炼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Pb-zn-Cl-H2O系 镍阳极液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Mg对(Ni_(0.30)Cu_(0.20)Zn_(0.50))Fe_2O_4铁氧体烧结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亚林 徐光亮 赖振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0-733,共4页
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Ni0.30Cu0.20Zn0.50)Fe2O4.xMg(x=0、0.01、0.02、0.03、0.04)粉末,并用该纳米粉在900℃/4h下,烧结形成了致密的陶瓷体。对低温烧结掺Mg的Ni-Cu-Zn铁氧体的成相,致密化过程及Mg含量对样品显微结构和电磁性能的... 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Ni0.30Cu0.20Zn0.50)Fe2O4.xMg(x=0、0.01、0.02、0.03、0.04)粉末,并用该纳米粉在900℃/4h下,烧结形成了致密的陶瓷体。对低温烧结掺Mg的Ni-Cu-Zn铁氧体的成相,致密化过程及Mg含量对样品显微结构和电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Mg含量为0.01-0.04范围内,掺Mg可以影响样品的晶胞参数,增加样品的烧结密度并且改善样品的微观结构和电磁性能。其中Mg含量为0.04时,样品的晶粒尺寸大而均匀,初始磁导率、电阻率、Q值比其它掺量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掺杂 ni-cu-zn铁氧体 烧结性能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土壤中重金属Pb、Cd、Cu、Zn、Ni前处理方法 被引量:33
12
作者 秦樊鑫 段婷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81-83,共3页
对土壤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u、Zn、Ni,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Pb、Cd。结果显示, 消化方法、消化蒸干与不蒸干对测定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其中王水+HClO4 消化法体系温度对Pb的回收率影响极大; HNO3 +H... 对土壤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u、Zn、Ni,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Pb、Cd。结果显示, 消化方法、消化蒸干与不蒸干对测定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其中王水+HClO4 消化法体系温度对Pb的回收率影响极大; HNO3 +HClO4 +HF常压消化法和HNO3 +HClO4 +HF密闭容器压力消化法均需用聚四氟乙烯烧杯,由于不透明,不易观测消化过程,很容易出现蒸干现象,影响测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处理方法 Pb Cd cu zn ni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重金属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聚四氟乙烯 消化法 对比试验 土壤样品 消化方法 密闭容器 消化过程 测定结果 准确性 蒸干 回收率 不透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挥发对Ag-Cu-Zn钎料在TiC-Ni金属陶瓷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玉龙 吴昊樾 雷敏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I0001,共7页
采用Ag-Cu-Zn钎料对TiC-Ni金属陶瓷进行润湿.结果表明,真空条件下,以22.5℃/min的速率加热至810℃,保温10 min,Ag-Cu-Zn/TiC-Ni金属陶瓷三相线附近界面生成了连续的(Cu,Ni)组织.钎料在TiC-Ni金属陶瓷表面润湿过程先后经历孕育阶段、铺... 采用Ag-Cu-Zn钎料对TiC-Ni金属陶瓷进行润湿.结果表明,真空条件下,以22.5℃/min的速率加热至810℃,保温10 min,Ag-Cu-Zn/TiC-Ni金属陶瓷三相线附近界面生成了连续的(Cu,Ni)组织.钎料在TiC-Ni金属陶瓷表面润湿过程先后经历孕育阶段、铺展阶段、钉扎阶段、回撤阶段和平衡阶段,最终平衡润湿角为27.3°.随着加热速率由10℃/min上升到30℃/min,Zn挥发速率加快,钎料铺展过程持续时间变短,三相线附近界面(Cu,Ni)组织数量减小,由连续的层状组织转变为断续的块状组织,且钎料在金属陶瓷表面平衡润湿角不断增大.相比真空环境,氩气环境下,Zn挥发速率降低,虽然钎料能大量溶解TiC-Ni金属陶瓷中的Ni基体,但是三相线附近界面仅有少量(Cu,Ni)形成,使其在金属陶瓷表面的润湿基底直径随时间逐渐增大,而润湿角逐渐减小,随后润湿基底直径几乎保持不变,而润湿角缓慢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zn钎料 润湿 TiC-ni金属陶瓷 界面组织 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壳黄原酸盐对废水中Cu^(2+)·Zn^(2+)·Ni^(2+)的捕集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志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362-13364,共3页
[目的]制备并研究谷壳黄原酸盐对Cu2+、Zn2+和Ni2+3种重金属离子的捕集效果。[方法]研究反应时间、药剂用量、pH值、反应温度以及离子共存对其效果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pH值为中性或碱性,反应温度为40℃时,谷壳黄原酸盐对重金属离... [目的]制备并研究谷壳黄原酸盐对Cu2+、Zn2+和Ni2+3种重金属离子的捕集效果。[方法]研究反应时间、药剂用量、pH值、反应温度以及离子共存对其效果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pH值为中性或碱性,反应温度为40℃时,谷壳黄原酸盐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捕集效果;离子共存有利于重金属离子的捕集。[结论]谷壳黄原酸盐为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壳 黄原酸盐 cu^2+、zn^2+、ni^2+ 捕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O_3对自燃烧法合成NiZnCu铁氧体的显微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文宇 岳振星 +2 位作者 周济 李龙土 桂治轮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1-393,共3页
以金属硝酸盐和柠檬酸为原料 ,应用溶胶 -凝胶法与自燃烧结合的方法制备了 Ni Zn Cu铁氧体微细粉。文章主要讨论了溶胶 -凝胶与自燃烧法结合制备 Ni Zn Cu铁氧体粉末的新方法 ,对 Bi2 O3掺杂的低温烧结 Ni Zn Cu铁氧体从烧结性质、结构... 以金属硝酸盐和柠檬酸为原料 ,应用溶胶 -凝胶法与自燃烧结合的方法制备了 Ni Zn Cu铁氧体微细粉。文章主要讨论了溶胶 -凝胶与自燃烧法结合制备 Ni Zn Cu铁氧体粉末的新方法 ,对 Bi2 O3掺杂的低温烧结 Ni Zn Cu铁氧体从烧结性质、结构与相组成、显微形貌、磁性质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 Bi对材料形成过程和磁化机制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nizncu铁氧体 自燃烧法 显微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分隔工具用可溶镁合金Mg-7Al-1Zn-1Ni-1Cu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军 尹俊禄 +2 位作者 张文 刘小会 韩振华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50,56,共5页
采用熔炼、热挤压工艺制备用于加工压裂分隔工具的可溶镁合金Mg-7Al-1Zn-1Ni-1Cu,并对其显微组织结构、力学性能、腐蚀性能及工件的现场使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铸态合金在室温和120℃下的抗拉强度分别为160、150 MPa,经后续热挤... 采用熔炼、热挤压工艺制备用于加工压裂分隔工具的可溶镁合金Mg-7Al-1Zn-1Ni-1Cu,并对其显微组织结构、力学性能、腐蚀性能及工件的现场使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铸态合金在室温和120℃下的抗拉强度分别为160、150 MPa,经后续热挤压处理,合金在室温和120℃下的抗拉强度分别上升至300、252 MPa,室温下布氏硬度值从64上升至78,且延伸率也有所上升。挤压态合金在模拟地层水中的腐蚀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用其加工的压裂球工件在90℃、70 MPa下承压密封性良好,并成功应用于现场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zn-ni-cu合金 力学性能 腐蚀性能 分段压裂 分隔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对Cu/AC催化剂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琚裕波 张国强 +2 位作者 李安民 郑华艳 李忠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45,共7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Zn促进的活性炭(AC)载Cu催化剂CuZn/AC,考察了浸渍顺序和Zn加入量对催化剂的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性能的影响。采用XRD,H_2-TPR,CO-TPD,AAS和TEM表征催化剂结构和表面性质。结果表明,共浸渍法制备的催... 采用浸渍法制备Zn促进的活性炭(AC)载Cu催化剂CuZn/AC,考察了浸渍顺序和Zn加入量对催化剂的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性能的影响。采用XRD,H_2-TPR,CO-TPD,AAS和TEM表征催化剂结构和表面性质。结果表明,共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与分步浸渍法相比,其分散性和催化性能优于分步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共浸渍法引入适量的Zn可提高CuZn/AC催化剂的铜物种分散性和还原后的催化剂的Cu0含量,从而提高了催化剂活性。w(Zn)为2%的10Cu_-2Zn/A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佳,甲醇转化率和DMC选择性分别为10.5%和9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cu/ac催化剂 zn助剂 氧化羰基化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变热处理对高强导电弹性Cu-Zn-Ni-Al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晋明 苏玉长 周小中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62-165,共4页
研究了固溶-冷变形-时效处理对高强导电弹性Cu-Zn-Ni-Al合金力学性能、导电率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固溶与冷变形处理后进行时效热处理,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电导率都大幅度提高。825℃×1 h固溶+80%冷轧变形+450℃&#... 研究了固溶-冷变形-时效处理对高强导电弹性Cu-Zn-Ni-Al合金力学性能、导电率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固溶与冷变形处理后进行时效热处理,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电导率都大幅度提高。825℃×1 h固溶+80%冷轧变形+450℃×1 h时效处理是Cu-Zn-Ni-Al合金综合性能较好的热处理工艺,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065、1017 MPa和2.0%;最佳导电率可达38.1%IACS。合金的微观组织为固溶体和弥散相颗粒(主要是γ'相),析出强化是合金强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ni-Al合金 形变热处理 力学性能 导电率 微观组织 析出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Ni/Cu-BTC强化吸附刚果红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溢甜 徐璐奕 +1 位作者 徐黎蔚 代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21-2027,共7页
运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三金属单配体多孔材料Zn/Ni/Cu-BTC,运用氮气吸脱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常温常压条件下(25℃,1atm)静态吸附刚果红的性能.结果表明,由于三金属不饱和配位点的协同效应导致刚... 运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三金属单配体多孔材料Zn/Ni/Cu-BTC,运用氮气吸脱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常温常压条件下(25℃,1atm)静态吸附刚果红的性能.结果表明,由于三金属不饱和配位点的协同效应导致刚果红在Zn/Ni/Cu-BTC多孔材料上的吸附容量从630mg/g增加到1250mg/g,增加了98.4%.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模型较好地描述了Zn/Ni/Cu-BTC对刚果红的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金属单配体 刚果红 吸附 zn/ni/cu-B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3+掺杂对Ni-Cu-Zn铁氧体纳米颗粒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应强 孙爱民 +2 位作者 潘晓光 张伟 赵锡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43-347,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950℃下烧结得到了Y^3+取代部分Fe3+的Ni0.3Cu0.2Zn0.5YxFe2-xO4铁氧体,掺杂量分别为0、0.025、0.05、0.075和0.1。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少量的Y^3+掺杂并不会破坏Ni-Cu-Zn铁氧体的晶体结构,但是当掺...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950℃下烧结得到了Y^3+取代部分Fe3+的Ni0.3Cu0.2Zn0.5YxFe2-xO4铁氧体,掺杂量分别为0、0.025、0.05、0.075和0.1。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少量的Y^3+掺杂并不会破坏Ni-Cu-Zn铁氧体的晶体结构,但是当掺杂量大于0.025时会有少量YFeO3杂相生成。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晶格常数先减小后增大,晶粒尺寸和饱和磁化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与纯的Ni0.3Cu0.2Zn0.5Fe2O4铁氧体相比,掺杂后的样品的矫顽力、剩磁、矩形比和居里温度都增加,但均表现为顺磁性。当掺杂量为0.025时,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达到了68.98emu/g,居里温度升高到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zn铁氧体 Y^3+掺杂 结构性能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