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GO-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废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发强 夏培蓓 +2 位作者 张新华 黄蕾 吴咏梅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5-2109,2142,共6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RGO-TiO_(2)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FT-IR、Raman及光催化测试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水热反应温度对复合材料形貌、结构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RGO-TiO_(2)复合材料为锐钛矿TiO_...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RGO-TiO_(2)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FT-IR、Raman及光催化测试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水热反应温度对复合材料形貌、结构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RGO-TiO_(2)复合材料为锐钛矿TiO_(2)结构,水热温度的变化和石墨烯的负载均没有改变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RGO-TiO_(2)复合材料为球状颗粒,颗粒尺寸分布在200~650 nm之间,TiO_(2)负载于RGO的表面,当水热温度为200℃时,复合材料的颗粒最为密实,尺寸均匀性最佳。RGO与TiO_(2)之间存在键合作用,RGO-TiO_(2)复合材料在合成过程中GO被还原成了RGO。以罗丹明B(RhB)溶液为光催化降解对象,随着水热反应温度的提高,复合材料对RhB溶液的降解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当水热反应温度为200℃时,复合材料在180 min时的降解效率达到了最大值93.51%。综合可知,最佳水热反应温度为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o TiO_(2) 复合材料 光催化降解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rGO/BiOBr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环丙沙星废水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朝云 令玉林 +1 位作者 蒋文雪 周建红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152,共7页
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将BiOBr组装到负载了rGO的WO_(3)纳米管束上,制得复合光催化剂WO_(3)/rGO/BiOBr(WRB),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对WRB进行表征。以环丙沙星(CIP)... 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将BiOBr组装到负载了rGO的WO_(3)纳米管束上,制得复合光催化剂WO_(3)/rGO/BiOBr(WRB),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对WRB进行表征。以环丙沙星(CIP)去除率为优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了复合材料的配比、投加量、溶液pH、光照条件等对WRB光催化降解CIP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iOBr均匀地生长在被rGO膜覆盖的WO_(3)纳米棒上,改变了对光的吸收性能。采用500 W氙灯作为照射光源,WO_(3)理论摩尔分数40%的复合材料WRB-40(rGO添加量为WO_(3)质量的1%)为催化剂,在WRB-40投加量为0.67 g/L,溶液pH为9.07,光照时间为120 min条件下,WRB光催化降解CIP的性能达到最佳,降解率可达96.51%。另外,WRB-40对CIP的光催化降解率经4次循环使用后仍保留88.5%,表明其催化效能高、稳定性好。在WO_(3)和BiOBr之间嵌入一薄层rGO,更有利于光生载流子的传输,从而有效提高异质结的电子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光催化剂 WO_(3)/rgo/BiOBr 可见光降解 环丙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GO-RuO_(2)复合材料的超疏水全固态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
3
作者 邓锋 赵敏 +2 位作者 鲍彦舟 胡杰 颜家保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1-266,共6页
以制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钌(RGO-RuO_(2))复合材料作为固态接触层,经疏水修饰后构建了一种超疏水全固态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GC/RGO-RuO_(2)-PFDTES/NO^(-)_(3)-ISE。RGO-RuO_(2)的SEM和XPS表征结果表明,RGO和RuO_(2)成功复合后... 以制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钌(RGO-RuO_(2))复合材料作为固态接触层,经疏水修饰后构建了一种超疏水全固态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GC/RGO-RuO_(2)-PFDTES/NO^(-)_(3)-ISE。RGO-RuO_(2)的SEM和XPS表征结果表明,RGO和RuO_(2)成功复合后作为固态接触层可以改善彼此单独存在时易团聚的情况。电极的硝酸根离子检测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电极在1×10^(-1)~1×10^(-5)mol/L的硝酸根离子浓度范围呈现良好的近能斯特响应,响应斜率为-56.91±1.07 mV/dec,检测限为3.46±1.18μmol/L。电极不仅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及pH适用能力,更展现出优异的抗水层干扰性。电极对黄家湖、汤逊湖和东湖三种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97.18%~103.28%,使用寿命可达90 d,在实际湖水中的硝酸盐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 硝酸根 rgo-RuO_(2) 复合材料 超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元素掺杂对Sn/rGO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天天 程玉贤 +1 位作者 夏龙 梁莹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6,共7页
本文以纳米级SnO2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高温热处理的方式制备具有不同含量In元素掺杂的In-Sn/rGO复合材料。研究了In元素含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物相组成、缺陷程度、介电常数、导电性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I... 本文以纳米级SnO2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高温热处理的方式制备具有不同含量In元素掺杂的In-Sn/rGO复合材料。研究了In元素含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物相组成、缺陷程度、介电常数、导电性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In元素未对Sn/rGO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和物相组成产生较大影响,仅稍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缺陷程度;随着In元素掺杂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导电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In-Sn/rGO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在In掺杂质量分数为1.0%时达到最佳,反射损耗值为–51.16 dB,相应的吸收频率为8.72 GHz,且有效吸收带宽为3.60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In-Sn/rgo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结构 缺陷程度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oO_(4)@rGO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性能
5
作者 韦浩桐 陈文凯 +2 位作者 吴丹 刘宇琪 赵焕新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10,共9页
将高级氧化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耦合,制备具有催化降解污染物功能的复合分离膜,能有效提高对污染物的处理性能。通过水热法合成了CoMoO_(4)@rGO复合催化剂,并采用抽滤和高压固定方式制备了CoMoO_(4)@rGO复合膜。通过SEM可以观察到CoMoO_... 将高级氧化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耦合,制备具有催化降解污染物功能的复合分离膜,能有效提高对污染物的处理性能。通过水热法合成了CoMoO_(4)@rGO复合催化剂,并采用抽滤和高压固定方式制备了CoMoO_(4)@rGO复合膜。通过SEM可以观察到CoMoO_(4)纳米棒分散在薄片状rGO中,XRD和FTIR等表征手段均证实了复合膜的成功制备。进一步研究了复合膜在过一硫酸盐(PMS)辅助下对亚甲基蓝(MB)的处理性能。结果表明,在rGO掺杂量为1%(质量分数),PMS浓度为0.3 mmol/L,催化功能层负载量为79.37 g/m^(2),操作压力为5.00×10^(-3) MPa以及pH为3~7条件下,复合膜在2 min内对MB的去除率达到100%。同时,催化功能层通过活化PMS对污染物的分解可有效缓解膜污染。10次连续循环使用后,该复合膜仍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自由基猝灭实验证明了非自由基(^(1)O_(2)与表面介导氧化)和自由基(O_(2)^(·-))协同机制均对CoMoO_(4)@(1%)rGO复合膜去除MB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oO_(4) rgo 高级氧化 复合膜 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镀温度对CuO@rGO/TiO_(2)复合光催化涂层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刘爱莲 吴奕楠 +3 位作者 杨翟平 仇兆忠 巴什科夫·奥·维 徐家文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9-77,119,共10页
目的克服粉体TiO_(2)光催化剂回收困难、易团聚、催化活性受限等问题,提高对可见光的利用率。方法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TC4合金表面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GO)/TiO_(2)复合微弧氧化层,然后继续进行化学镀与水热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 目的克服粉体TiO_(2)光催化剂回收困难、易团聚、催化活性受限等问题,提高对可见光的利用率。方法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TC4合金表面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GO)/TiO_(2)复合微弧氧化层,然后继续进行化学镀与水热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谱等对复合涂层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表面元素价态等进行表征;将亚甲基蓝溶液作为降解目标,评价了试验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TC4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层呈典型火山口形貌,加入rGO使微弧氧化膜层孔隙率增加,微孔尺寸缩小,rGO/TiO_(2)复合膜层经化学镀-水热处理在表面原位生长出垂直于膜层分布的纳米CuO。rGO的加入提高了微弧氧化TiO_(2)膜层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而CuO@rGO/TiO_(2)复合光催化涂层降解率随施镀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施镀温度为40℃时复合光催化涂层具有最高的降解率,达83.45%。结论膜层多孔结构和纳米片修饰为光催化反应增加了表面活性位点增强了光吸收能力,促进了电荷分离与传输,CuO、rGO和TiO_(2)多相共存产生协同催化效应。此外,利用微弧氧化、化学镀制备的光催化材料以金属基体为载体,回收简单易行,降低了TiO_(2)光催化剂的成本,使其在污水的降解处理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镀温度 CuO@rgo/TiO_(2)复合光催化涂层 微弧氧化 化学镀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O/CdS@HAP复合微球的光催化活性增强机理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莉 姜晓雪 +2 位作者 靳晓曼 王柯 宋树浩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4,共7页
为提升CdS基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运用水热法在CdS@HAP(羟基磷灰石)微球表面包覆rGO(还原氧化石墨烯)并制备rGO/CdS@HAP光催化材料,利用XRD(X射线衍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UV-vi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手段分析材料的晶体... 为提升CdS基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运用水热法在CdS@HAP(羟基磷灰石)微球表面包覆rGO(还原氧化石墨烯)并制备rGO/CdS@HAP光催化材料,利用XRD(X射线衍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UV-vi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手段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理化性质,结合MB(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实验探讨rGO/CdS@HAP的光催化活性增强机理。结果表明:rGO/CdS@HAP具有中空微球结构,直径4—5μm,rGO以薄纱状均匀包裹在CdS@HAP表面;rGO/CdS@HAP具有优异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在可见光辐射120 min后对MB的去除率高达94%,在光催化循环实验中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机理分析证实,由CdS和HAP构建的Ⅰ型异质结带隙较窄,有助于提升复合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和利用,rGO在CdS@HAP表面的包覆提升载流子分离效率的同时为光生空穴提供高速的传输路径,有效抑制CdS的光腐蚀,从而实现rGO/CdS@HAP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 HAP rgo 复合微球 光腐蚀 光催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状核壳Ni@Cu/R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梁鹿阳 郭晓琴 +3 位作者 白中义 刘子轩 董陈江 胥伟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6-79,共4页
采用简单的溶液原位还原法,成功制得链状核壳镍包覆铜负载还原氧化石墨烯(Ni@Cu/RGO)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仪(Raman)和透射电镜(TEM)等对其形貌、结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同时还对Ni@Cu/RGO复合材料... 采用简单的溶液原位还原法,成功制得链状核壳镍包覆铜负载还原氧化石墨烯(Ni@Cu/RGO)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仪(Raman)和透射电镜(TEM)等对其形貌、结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同时还对Ni@Cu/RGO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核壳镍包覆铜(Ni@Cu)为链状核壳结构,且均匀地负载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上。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其吸波性能进行测试,Ni@Cu/RGO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在Ni@Cu/RGO厚度为2.5mm,吸波频率为9.3GHz条件下,最小反射损耗可达-38.36dB。这种优良的吸波性能主要得益于更多的界面极化、自然共振、多重反射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吸波 ni@cu/rgo复合材料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cile synthesis of Sb@Sb2O3/reduced graphene oxide composite with superior lithium-storage performance 被引量:4
9
作者 ZHOU Xiao-zhong LU He-jie +2 位作者 TANG Xing-chang ZENG Ya-ping YU X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493-1502,共10页
Sb-based materials have been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anod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whereas they were commonly synthesized through time-consuming and costly processes.Here,Sb@Sb2O3/re... Sb-based materials have been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anod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whereas they were commonly synthesized through time-consuming and costly processes.Here,Sb@Sb2O3/reduced graphene oxide(Sb@Sb2O3/rGO)composite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a facile one-pot chemical method at ambient temperature.Based on the XRD and TGA analysis,the mass fractions of Sb and Sb2O3 in the Sb@Sb2O3/rGO composite are ca.34.05%and 26.6%,respectively.When used as an alternative electrode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a high reversible capacity of 790.9 mA·h/g could be delivered after 200 cycles with the capacity retention of 93.8%at a current density of 200 mA/g.And a capacity of 260 mA·h/g could be maintained even at 2000 mA/g.These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can be attributed to its well-constructed nanostructure.The Sb and Sb2O3 particles with size of 10 nm were tightly anchored on rGO sheets through electronic coupling,which could not only alleviate the stress induced by the volume expansion,suppress the aggregation of Sb and Sb2O3 particles,but also improve the electron transfer ability during cyc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b2O3/rgo composite synthesi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花状MoS_(2)/RGO自清洁吸波纺织品的制备
10
作者 赵诗怡 徐丽慧 +5 位作者 蔡央芳 侯雅淇 罗伟 储召艳 戴思骏 王黎明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2,共6页
采用水热反应制备花状硫化钼/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MoS_(2)/RGO),并将MoS_(2)/RGO复合材料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协同整理到聚多巴胺(PDA)改性棉织物上,制备自清洁吸波棉织物。探讨了MoS_(2)/RGO复合材料用量、PDMS用量、浸渍时间... 采用水热反应制备花状硫化钼/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MoS_(2)/RGO),并将MoS_(2)/RGO复合材料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协同整理到聚多巴胺(PDA)改性棉织物上,制备自清洁吸波棉织物。探讨了MoS_(2)/RGO复合材料用量、PDMS用量、浸渍时间等因素对整理棉织物疏水性能及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MoS_(2)/RGO质量分数为1.5%,PDMS质量分数为4.0%,浸渍时间为30 min时,整理棉织物的疏水性能最佳,水滴接触角(WCA)可达到155.2°,在波段8.2~12.4 GHz范围,匹配厚度为3.5 mm下最小反射损耗(RL_(min))值为-42.81 dB,有效吸收带宽(EAB)为2.08 GHz,展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同时,整理棉织物对常见液滴具有优异的防污性,可实现良好的自清洁吸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状硫化钼/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 超疏水 吸波 多功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rGo添加量对6061铝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奚运涛 常玉 +2 位作者 刘璐 蒙敏然 王雷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08,113,共5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方法制备了不同Cu@rGo添加量的石墨烯增强6061铝基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Cu@rGo添加量对Cu@rGo/6061Al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维氏显微硬度计和电子万能实验机测试试样的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方法制备了不同Cu@rGo添加量的石墨烯增强6061铝基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Cu@rGo添加量对Cu@rGo/6061Al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维氏显微硬度计和电子万能实验机测试试样的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样断口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与6061Al基体相比,添加Cu@rGo显著提高了Cu@rGo/6061Al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但伸长率随着Cu@rGo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拉伸断口形貌也表明随着Cu@rGo含量的增加,撕裂棱变少,韧窝组织由小而深逐渐向大且浅过渡,说明复合材料的塑性逐渐变差。综合分析表明,当Cu@rGo添加量为0.05wt%和0.1wt%时,Cu@rGo/6061Al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较6061Al基材的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6061铝基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O/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芬 柴波 +2 位作者 廖翔 任美霞 柳兵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1-827,共7页
通过半封闭一步热裂解法和改进的Hummers法分别制备了类石墨氮化碳(C3N4)和氧化石墨烯(GO),再利用光还原方法制得还原氧化石墨烯/氮化碳(RGO/C3N4)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 通过半封闭一步热裂解法和改进的Hummers法分别制备了类石墨氮化碳(C3N4)和氧化石墨烯(GO),再利用光还原方法制得还原氧化石墨烯/氮化碳(RGO/C3N4)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DRS),光致荧光(PL)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测试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RhB)为探针分子在可见光下考察RGO/C3N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RGO的引入显著提高了C3N4的光催化活性,且6.0%RGO/C3N4复合物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可能的原因是RGO具有优良的接受和传导电子性能,抑制了C3N4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机率,进而提高了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o C3N4复合材料 光还原 光催化 降解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2P/rGO-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及加氢脱氧性能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海升 王豪 何丽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39,共5页
以鳞片石墨为原料,通过Hummer法合成氧化石墨(GO),然后与拟薄水铝石溶液充分混合后还原,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铝复合载体(rGO-Al_2O_3),再采用浸渍法制备出负载型Ni_2P/rGO-Al_2O_3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物理吸附仪和X射线衍... 以鳞片石墨为原料,通过Hummer法合成氧化石墨(GO),然后与拟薄水铝石溶液充分混合后还原,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铝复合载体(rGO-Al_2O_3),再采用浸渍法制备出负载型Ni_2P/rGO-Al_2O_3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物理吸附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苯甲醛加氢脱氧(HDO)制甲苯为反应体系,在反应温度300℃、压力2.5MPa、反应时间4h条件下,对比了rGO-Al_2O_3复合载体与单独rGO或Al_2O_3负载的Ni_2P催化剂的加氢脱氧性能。结果表明,rGO-Al_2O_3具有发达的孔结构和较大的表面积,Ni_2P/rGO-Al_2O_3催化剂展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o-Al2O3复合载体 加氢脱氧 苯甲醛 吸附-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_2SnO_4/RGO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刚 彭军 +2 位作者 左永涛 王刚 刘志勇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共5页
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能力以及长循环使用寿命的新型电极材料的开发是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以SnCl_4·5H_2O、ZnCl_2与氧化石墨烯(RGO)为原料,以N_2H_4·H_2O为矿化剂与还原剂,聚乙烯醇(PEG)作为分散... 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能力以及长循环使用寿命的新型电极材料的开发是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以SnCl_4·5H_2O、ZnCl_2与氧化石墨烯(RGO)为原料,以N_2H_4·H_2O为矿化剂与还原剂,聚乙烯醇(PEG)作为分散剂,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Zn_2SnO_4/RGO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对Zn_2SnO_4/RGO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_2SnO_4纳米颗粒均匀的负载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片层上,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Zn_2SnO_4/RGO在100mA/g电流密度下循环80周后的可逆比容量仍有810(mA·h)/g,而Zn2SO4空白样品在相同的电流密度下可逆比电容量小得多;石墨烯的引入阻止了Zn_2SnO_4纳米颗粒的团聚,同时也提高了Zn_2SnO_4/RGO复合材料的导电性,使其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SnO4/rgo 复合材料 新型电极材料 水热合成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层状RGO/Cu_(2)O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凤萍 邹正波 +2 位作者 李春花 周鑫敏 刘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7-201,207,共6页
以二维层状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载体,采用液相原位还原法制备了二维层状RGO/Cu_(2)O复合材料。结合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能谱等表征手段,对RGO/Cu_(2)O复合材料晶体结构、形貌分析、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并在可见光... 以二维层状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载体,采用液相原位还原法制备了二维层状RGO/Cu_(2)O复合材料。结合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能谱等表征手段,对RGO/Cu_(2)O复合材料晶体结构、形貌分析、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并在可见光下对甲基橙进行光催化降解反应。结果表明:通过Hummers法制备出的氧化石墨烯(GO),因其具有比表面积大的优势,为Cu_(2)O负载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在可见光照射下,GO∶Cu为0.75∶1(摩尔比)时,合成出的RGO/Cu_(2)O复合光催化剂对甲基橙表现出最优的光催化性能,对MO的降解达到93.4%,5次循环降解实验后仍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Cu_(2)O;自由基捕获实验证明具有强氧化性的·OH和·O^(2-)活性基团为主要活性物质。复合结构可有效地抑制Cu_(2)O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提升载流电子的分离与传输速率,为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工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还原法 还原氧化石墨烯 氧化亚铜 复合光催化剂 光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盐添加剂对纳米WO3/rGO气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桂阳海 杨乐乐 +2 位作者 王海燕 李晓蒙 张宏忠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15-2120,共6页
通过微波辅助气-液界面法制备了WO_3/rGO复合纳米材料,并以无机盐KCl、NaCl、MgCl_2、AlCl_3为添加剂,将无机盐离子(K^+、Na^+、Mg^(2+)、Al^(3+))成功地添加到WO_3/rGO纳米材料当中,无机盐离子有效地改变了WO_3/rGO纳米颗粒的尺寸,提高... 通过微波辅助气-液界面法制备了WO_3/rGO复合纳米材料,并以无机盐KCl、NaCl、MgCl_2、AlCl_3为添加剂,将无机盐离子(K^+、Na^+、Mg^(2+)、Al^(3+))成功地添加到WO_3/rGO纳米材料当中,无机盐离子有效地改变了WO_3/rGO纳米颗粒的尺寸,提高了WO_3/rGO纳米材料的气敏性能。含有MgCl2添加剂的WO_3/rGO的气敏性能最好,在180℃时其对5 ppm NOx的灵敏度值可达301. 1,响应/恢复时间仅为3 s/21 s,并且将WO_3/rGO的最佳工作温度由210℃降低到了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气-液界面法 WO3/rgo复合纳米材料 无机盐添加剂 气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u_2 O/R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NO_x气敏性能
17
作者 宫丽红 张健 +2 位作者 高军 王殿荣 史克英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43-1648,共6页
采用改进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GO)。以还原态氧化石墨与铜和氧化亚铜复合(Cu-Cu2O/RGO)。对GO和Cu-Cu2O/RGO复合材料进行了TEM、FT-IR、XRD、SEM等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石墨为片状结构,其边缘处存在较为明显的褶皱和折叠,氧化石... 采用改进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GO)。以还原态氧化石墨与铜和氧化亚铜复合(Cu-Cu2O/RGO)。对GO和Cu-Cu2O/RGO复合材料进行了TEM、FT-IR、XRD、SEM等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石墨为片状结构,其边缘处存在较为明显的褶皱和折叠,氧化石墨中含有大量的含氧的亲水官能团(如:羧基、羟基、羰基等)。而在Cu-Cu2O/RGO复合材料中,Cu和Cu2O粒子能够比较均匀地分布于还原态氧化石墨的层间。另外,在室温下对Cu-Cu2O/RGO复合材料的NOx气体敏感性测试结果发现,当注入NOx后,其电阻下降,反之当脱离NOx时电阻又会上升到平缓位置;而且随着NOx的浓度递减,灵敏度也随之下降,表现出较好的响应-恢复气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Cu-Cu2O rgo复合材料 NOx气敏性能 化学气相沉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o_(2)O_(4)/R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18
作者 王青 耿文博 +2 位作者 戴剑锋 李维学 高姗姗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2-166,共5页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NiCo_(2)O_(4)/RGO复合材料,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NiCo_(2)O_(4)/RGO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高达2332.40 F/g,约是NiCo_(2)O_(4)材料的3倍,当电流密度增加至10 A/g时,其比电容还能...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NiCo_(2)O_(4)/RGO复合材料,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NiCo_(2)O_(4)/RGO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高达2332.40 F/g,约是NiCo_(2)O_(4)材料的3倍,当电流密度增加至10 A/g时,其比电容还能保持为1127.22 F/g,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这归因于复合材料特殊的多孔蓬松结构,有效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积,NiCo_(2)O_(4)的比表面积为56.4880 cm^(2)/g,而NiCo_(2)O_(4)/RGO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高达188.6042 cm^(2)/g,能够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同时RGO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导电性,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电化学性能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NiCo_(2)O_(4)/rgo 电化学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催化剂α⁃(Fe,Cu)OOH/RGO的制备、表征及其协同H2O2在可见光下去除环丙沙星性能
19
作者 许俊鸽 洪俊贤 胡蝶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4,共10页
采用一步回流法制备了α-(Fe,Cu)OOH/RGO复合催化剂,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以30 mg·L^-1的环丙沙星(CIP)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下所得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协同H2O... 采用一步回流法制备了α-(Fe,Cu)OOH/RGO复合催化剂,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以30 mg·L^-1的环丙沙星(CIP)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下所得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协同H2O2对CI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成功实现了α-(Fe,Cu)OOH纳米棒在石墨烯二维薄片上原位生长,α-(Fe,Cu)OOH/RGO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吸收边发生红移,禁带宽度从2.02 eV变为1.76 eV。石墨烯复合不但增强了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而且加快了光生电子的分离、迁移速率,还提高了反应体系中电子的传导效率。当石墨烯复合比例(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佳。当催化剂投加量为0.40 g·L^-1,H2O2浓度为0.10 mol·L^-1时,反应120 min,CIP被全部去除。α-(Fe,Cu)OOH/RGO循环使用5次,对CIP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和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 Cu)OOH 石墨烯复合物 光助芬顿反应 环丙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rGO增强Sn2.5Ag0.7Cu0.1RE复合钎料/Cu钎焊接头电迁移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毅博 张柯柯 +3 位作者 张超 王悔改 李俊恒 钟时雨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1,M0002,M0003,共9页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微剪切试验等手段,研究了镀镍还原氧化石墨烯(Ni-rGO)增强Sn2.5Ag0.7Cu0.1RE复合钎料/Cu钎焊接头电迁移组织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恒温120℃、电流密度1×10^4 A/cm^2条件下,随着通电...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微剪切试验等手段,研究了镀镍还原氧化石墨烯(Ni-rGO)增强Sn2.5Ag0.7Cu0.1RE复合钎料/Cu钎焊接头电迁移组织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恒温120℃、电流密度1×10^4 A/cm^2条件下,随着通电时间的增加,Ni-rGO增强Sn2.5Ag0.7Cu0.1RE复合钎料/Cu钎焊接头电迁移阳极区金属间化合物(IMC)层Cu 6Sn 5和Cu 3Sn平均厚度增大,阴极区界面IMC层Cu 6Sn 5平均厚度减小、Cu 3Sn平均厚度先增大后减小。Ni-rGO的添加,明显抑制了Ni-rGO增强Sn2.5Ag0.7Cu0.1RE复合钎料/Cu钎焊接头电迁移阳极区Cu 6Sn 5的生长及阴极区微空洞的生成,提高了钎焊接头剪切强度。通电72 h后,Ni-rGO增强Sn2.5Ag0.7Cu0.1RE复合钎料/Cu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较未添加Ni-rGO的提高了47.8%。复合钎料/Cu钎焊接头电迁移剪切断裂,由阴极钎缝区呈以韧窝为主的韧性断裂,向界面IMC由解理、准解理和少量韧窝组成的混合型断裂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rgo 无铅复合钎料 钎焊 电迁移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