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收主导型Ni/Ni@Ag/EP电磁屏蔽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1
作者 汤云 习敏娟 +2 位作者 王许辉 邓乐淳 陈强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43,共7页
为缓解海洋环境中电磁辐射困境,同时减少二次电磁波污染,开发耐腐蚀的吸收主导型电磁屏蔽涂层十分必要。本工作采用化学镀和冷喷涂法成功制备出具有高吸收、高电磁屏蔽效能和耐盐雾腐蚀的Ni/Ni@Ag/环氧树脂(EP)双层涂层。该涂层以高磁性... 为缓解海洋环境中电磁辐射困境,同时减少二次电磁波污染,开发耐腐蚀的吸收主导型电磁屏蔽涂层十分必要。本工作采用化学镀和冷喷涂法成功制备出具有高吸收、高电磁屏蔽效能和耐盐雾腐蚀的Ni/Ni@Ag/环氧树脂(EP)双层涂层。该涂层以高磁性Ni/EP层作为阻抗匹配吸收层,高导电性Ni@Ag/EP层作为反射层。因此,电磁波易于进入涂层内部,并通过吸收层中磁介电损耗的协同作用、反射层的反射,以及上下层界面的干涉效应等共同作用使电磁波衰减,最终所制备的Ni/Ni@Ag/EP涂层在X波段表现出高电磁屏蔽效能(均值为64.3 dB)和高吸收功率系数(0.74)。此外,盐雾试验和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证明了Ni/Ni@Ag/EP涂层良好的耐盐雾腐蚀性能。本工作的成果为设计适用于海洋环境、具有吸收主导特性的高效电磁屏蔽涂层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 吸收主导型 双层结构 耐盐雾腐蚀 ni@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Ag双原子团簇催化甲烷干法重整反应的理论研究
2
作者 刘佳 慕红梅 +3 位作者 张明明 李文雅 李东东 张建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0,共8页
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是将温室气体转换为合成气的有效途径,兼具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Ni-Ag双原子团簇催化甲烷干重整反应的体系进行理论研究,对势能面上各驻点进行了全几何参数优化,通过频率分析确认了过渡态,... 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是将温室气体转换为合成气的有效途径,兼具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Ni-Ag双原子团簇催化甲烷干重整反应的体系进行理论研究,对势能面上各驻点进行了全几何参数优化,通过频率分析确认了过渡态,并通过内禀反应坐标方法进行了验证,得出各基元反应的能量最低路径.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在Ni上引入第二种金属Ag形成双原子团簇催化甲烷干法重整的理论研究有一定的意义,并为下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干重整 Ni-Ag双原子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P的Ar等离子体干法刻蚀Ti/Ni/Ag薄膜
3
作者 黄梦茹 卢林红 +2 位作者 郭丰杰 马奎 杨发顺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3-898,共6页
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工艺中,选择合适的刻蚀条件对Ti/Ni/Ag薄膜的刻蚀至关重要。使用氩气(Ar)作为刻蚀气体,研究了射频偏压功率、气体体积流量、腔体压强、刻蚀时间等多个参数对功率芯片背面Ti/Ni/Ag薄膜刻蚀深度的影响,并优化... 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工艺中,选择合适的刻蚀条件对Ti/Ni/Ag薄膜的刻蚀至关重要。使用氩气(Ar)作为刻蚀气体,研究了射频偏压功率、气体体积流量、腔体压强、刻蚀时间等多个参数对功率芯片背面Ti/Ni/Ag薄膜刻蚀深度的影响,并优化刻蚀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调节射频偏压功率和Ar体积流量可以显著影响刻蚀速率,进而对薄膜的微结构进行有效调控。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在射频偏压功率300 W、Ar体积流量40 cm^(3)/min、腔体压强1.2 Pa、刻蚀时间50 min下,芯片Ti/Ni/Ag薄膜的刻蚀深度达到283.25μm,有效提升了刻蚀效率和刻蚀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i/Ag薄膜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刻蚀深度 AR 射频偏压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散LDHs基催化剂制备及硝基化合物还原性能测试——科研转化的综合化学实验
4
作者 刘雅楠 贺宇飞 李殿卿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8期306-313,共8页
基于科研成果设计了一个综合化学实验——高分散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基催化剂可控制备及硝基化合物还原性能测试。实验内容涉及无机功能材料和催化材料合成实验,催化材料晶体结构、形貌、化学键表征,催化反应性能评价和动力学研究等... 基于科研成果设计了一个综合化学实验——高分散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基催化剂可控制备及硝基化合物还原性能测试。实验内容涉及无机功能材料和催化材料合成实验,催化材料晶体结构、形貌、化学键表征,催化反应性能评价和动力学研究等。通过实验的设计开展,促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科研动手能力以及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新时代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金属氢氧化物 高分散Ni-Cu催化剂 硝基化合物还原 成核晶化隔离法 综合化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天然矿泉水中铬镍和银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曙光 彭荣飞 +1 位作者 连晓文 杜达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9-510,共2页
研究了快速程序升温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用于测定天然矿泉水中铬、镍和银.为提高分析速度,该法在升温程序中删去了灰化步骤,缩短了灰化时间,整个升温程序只需22~23 s,远快于常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80~90 s).铬、镍和银的回收率分... 研究了快速程序升温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用于测定天然矿泉水中铬、镍和银.为提高分析速度,该法在升温程序中删去了灰化步骤,缩短了灰化时间,整个升温程序只需22~23 s,远快于常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80~90 s).铬、镍和银的回收率分别为94.0%~103.0%、98.5%~104.0%和95.0%~104.0%,符合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光谱法 快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氢化大豆油工艺优化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文华 任悦 +4 位作者 王玉琦 屈岩峰 江连州 于殿宇 王立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7-183,共7页
以自制Ni-Ag/SBA-15为催化剂,在超临界CO_2条件下对氢化大豆油的工艺进行研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CO_2压力8.0 MPa、氢气分压3.40 MPa、氢化温度100℃、催化剂用量0.20%、搅拌速率300 r/min、氢化时间90 min,产品碘值为86.0 g I_2/100 g,... 以自制Ni-Ag/SBA-15为催化剂,在超临界CO_2条件下对氢化大豆油的工艺进行研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CO_2压力8.0 MPa、氢气分压3.40 MPa、氢化温度100℃、催化剂用量0.20%、搅拌速率300 r/min、氢化时间90 min,产品碘值为86.0 g I_2/100 g,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s)含量为11.7%;利用氢化动力学方程,运用MATLAB软件编辑运算程序,研究超临界CO_2氢化大豆油的反应速率与选择性,与常规状态下氢化进行比较,发现超临界CO_2状态氢化反应速率较快,且对亚麻酸及亚油酸有更好的氢化选择性。同时,在超临界CO_2条件下进行氢化,氢化大豆油产品中的TFAs和硬脂酸含量更低,分别为11.7%和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Ag/SBA-15 超临界CO2 氢化大豆油 动力学 反应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iSi合金的时效析出与再结晶 被引量:11
7
作者 雷静果 刘平 +2 位作者 赵冬梅 田保红 康布熙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5-47,55,共4页
研究了Cu - 3.2Ni- 0 .75Si- 0 .30Zn合金在时效过程中 ,析出与再结晶的交互作用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形变促进合金的时效析出 ,析出相对再结晶的形核和长大过程有一定的影响。合金经预时效在变形后的时效过程中 ,出现... 研究了Cu - 3.2Ni- 0 .75Si- 0 .30Zn合金在时效过程中 ,析出与再结晶的交互作用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形变促进合金的时效析出 ,析出相对再结晶的形核和长大过程有一定的影响。合金经预时效在变形后的时效过程中 ,出现原位再结晶和不连续再结晶同时发生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Si合金 时效析出 再结晶 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微量Sc和Zr的Al-Cu-Mg-Fe-Ni合金时效行为和拉伸性能 被引量:5
8
作者 余琨 李松瑞 +1 位作者 黎文献 肖于德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5-298,共4页
配制了3种不同成分的AlCuMgFeNi系实验合金,研究了微量Sc和Zr对该系合金时效行为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用硬度法测量了合金在200℃和300℃下的时效硬化曲线,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合金在淬火及200℃时效不同时间后的... 配制了3种不同成分的AlCuMgFeNi系实验合金,研究了微量Sc和Zr对该系合金时效行为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用硬度法测量了合金在200℃和300℃下的时效硬化曲线,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合金在淬火及200℃时效不同时间后的显微组织.在室温(20℃),200,250,300℃下测量了合金的拉伸力学性能,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加入微量Sc,Zr后生成的Al3(Sc,Zr)质点均匀弥散分布,有利于合金中另一强化相S′更均匀析出,从而提高了合金的时效硬化效果.由于Al3(Sc,Zr)相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及沉淀强化效果,合金在室温及高温下的强度都有明显提高,而塑性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行为 拉伸性能 铝系合金 铝-铜-镁-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I法制备的Ni-Ag/SiO_2双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性质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世华 黄唯平 +2 位作者 朱常英 赵维君 张书芨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809-813,共5页
应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SMAI)法和普通浸渍(CI)法制备了金属含量相同的SiO2负载Ni-Ag双金属催化剂。研究了这些催化剂在甲苯和二丙酮醇加氢以及CO2甲烷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质。结果表明,与组成相同的普通浸渍法催... 应用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SMAI)法和普通浸渍(CI)法制备了金属含量相同的SiO2负载Ni-Ag双金属催化剂。研究了这些催化剂在甲苯和二丙酮醇加氢以及CO2甲烷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质。结果表明,与组成相同的普通浸渍法催化剂相比,在所有这些反应中SMAI法催化剂都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这是因为SMAI法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分散度和还原性(零价金属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Ag 双金属催化剂 SMAI法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变时效工艺对低铍Cu-Ni-Be合金力学性能和电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楚明 刘娜 +3 位作者 曾祥亮 陈志永 李慧中 徐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8-513,共6页
运用正交设计研究形变时效工艺(冷变形量、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对低铍含量Cu-Ni-Be合金力学性能和电导率的影响,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其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形变时效处理的3个主要工艺参数中,时效时间... 运用正交设计研究形变时效工艺(冷变形量、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对低铍含量Cu-Ni-Be合金力学性能和电导率的影响,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其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形变时效处理的3个主要工艺参数中,时效时间对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最大,时效温度次之,冷变形量最小;合金在经过37.5%冷变形的轧制后,在470℃时效2h,γ″析出物细小且弥散分布在基体中,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Be合金 形变时效 力学性能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i-Si合金的时效析出贯序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东锋 杨后川 +2 位作者 孔立堵 康布熙 刘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利用电阻率变化分析了Cu-Ni-Si合金时效析出机制。发现该合金固溶后在低温时效初期按调幅分解机制析 出;而在高温时效时则直接以形核长大方式析出。合金在450℃时效时经历的三个贯序为:溶质富集区一半共格Ni2Si相 一非共格Ni2Si相。计... 利用电阻率变化分析了Cu-Ni-Si合金时效析出机制。发现该合金固溶后在低温时效初期按调幅分解机制析 出;而在高温时效时则直接以形核长大方式析出。合金在450℃时效时经历的三个贯序为:溶质富集区一半共格Ni2Si相 一非共格Ni2Si相。计算与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维持与基体半共格界面的析出物最大临界直径约12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时效析出 高温时效 固溶 形核 调幅分解 低温时效 基体 研究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Ag或Ag、Ni的V_2O_5表面氧性质及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惠良 上官荣昌 +1 位作者 葛欣 张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92-595,共4页
用TPD-MS及甲苯选择氧化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V_2O_5和添加Ag或Ag、Ni的3种样品的表面氧和晶格氧的热脱附性能及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V_2O_5中加入Ag或Ag、Ni后,样品表面上的O~-和O^(2-)氧物种的... 用TPD-MS及甲苯选择氧化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V_2O_5和添加Ag或Ag、Ni的3种样品的表面氧和晶格氧的热脱附性能及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V_2O_5中加入Ag或Ag、Ni后,样品表面上的O~-和O^(2-)氧物种的脱附活化能明显降低。添加Ag、Ni样品表面氧的脱附活化能最低,而苯甲醛生成的选择性最高。在V_2O_5和含有Ag、Ni的样品中,温度为968和734℃时,均依次出现以晶格氧(O^(2-))脱附为主的脱氧峰,其脱附活化能也以添加Ag、Ni的样品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五氧化二钒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Ag纳米复合化学镀层的耐磨损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洪芳 许斌 郭强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6,共3页
Ni-P/非金属纳米化学镀溶液中纳米粒子容易团聚,镀液难以保持稳定性。在化学镀Ni-P溶液中添加纳米银粒子,在钢铁基体上制备了Ni-P/Ag纳米复合镀层。用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等技术分析了镀层的厚度、硬度和表面形貌,用磨损试验机研究... Ni-P/非金属纳米化学镀溶液中纳米粒子容易团聚,镀液难以保持稳定性。在化学镀Ni-P溶液中添加纳米银粒子,在钢铁基体上制备了Ni-P/Ag纳米复合镀层。用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等技术分析了镀层的厚度、硬度和表面形貌,用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镀层的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在镀液中的含量为1.0×10-7mol/L,银纳米粒子加快了镀层的沉积速度,使纳米复合镀层厚度增加;在相同的施镀条件下,Ni-P/Ag纳米复合镀层比Ni-P镀层具有更高的硬度和更好的耐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Ag纳米复合镀 化学镀 纳米Ag粒子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燃料电池氧电极的研究——助催化剂的添加对Ag/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滕加伟 金丽华 唐伦成 《电化学》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28-432,共5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用于碱性燃料电池氧电极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此种以化学还原法制备的Ag-Ni-Bi-Hg-/C催化剂对氧电极的阴极还原具有较高的活性,当催化剂的组成为Ag50%-Ni2%-Bi3%-Hg3%-C42%(...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用于碱性燃料电池氧电极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此种以化学还原法制备的Ag-Ni-Bi-Hg-/C催化剂对氧电极的阴极还原具有较高的活性,当催化剂的组成为Ag50%-Ni2%-Bi3%-Hg3%-C42%(wt%)时,催化剂的活性最佳.XRD和SEM证实,助催化剂的加入使银的结晶趋于无定型化,减小了银结晶的尺寸.经过5200h的寿命考察,催化剂活性没有明显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碱性燃料电池 氧电极 催化剂 助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等静压对提高陀螺外缘转子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容海 王伏生 钟国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3-66,共4页
研究了密度不同的82WNiCu(Ⅰ)、82WNiCu(Ⅱ)以及82WNiCuAg合金,在1020,1070,1120,1170℃下进行HIP技术处理后合金性能的变化规律。82WNiCu(Ⅰ)、82W... 研究了密度不同的82WNiCu(Ⅰ)、82WNiCu(Ⅱ)以及82WNiCuAg合金,在1020,1070,1120,1170℃下进行HIP技术处理后合金性能的变化规律。82WNiCu(Ⅰ)、82WNiCu(Ⅱ)(1120℃下)以及82WNiCuAg合金(1020℃下)经过HIP技术处理,拉伸强度分别提高70%,82%和60%,密度分别提高05%,27%和0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等静压 粉末冶金 钨合金 高密度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化成胶和磷改性对非负载型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鹤 李鹤鸣 +2 位作者 王晨 施岩 王海彦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1-187,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i-Mo非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利用XRD,BET,SEM,Py-IR,NH3-TPD,LRS,HR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老化时间、成胶温度及助剂磷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的晶型由成胶温度决定,老化促进晶...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i-Mo非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利用XRD,BET,SEM,Py-IR,NH3-TPD,LRS,HR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老化时间、成胶温度及助剂磷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的晶型由成胶温度决定,老化促进晶型更加完善;制备催化剂适宜的成胶温度和老化时间分别为80℃和3 h。磷改性使催化剂的酸强度减弱,酸量增加,催化剂中钼酸盐结构由四面体配位向八面体配位转变,平均堆垛层数、平均片长和活性Mo原子比例均增大,金属Mo更易形成高堆垛层数的Mo S2片晶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280℃、4.0 MPa、液时空速2.0 h-1和V(氢)∶V(油)=500的条件下,磷改性使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由94.0%提高到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载型催化剂 老化时间 成胶温度 磷改性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分离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镀金溶液中铁、钴、镍、铜、银、铅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文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54-956,共3页
提出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镀金槽液中铁、钴、镍、银、铜及铅6元素,镀液中的金预先用硫酸及过氧化氢沉淀法予以分离,对试样的处理,沉淀分离,AES测定及仪器工作参数等分析条件作了试验并予以优化,测得上述6元素... 提出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镀金槽液中铁、钴、镍、银、铜及铅6元素,镀液中的金预先用硫酸及过氧化氢沉淀法予以分离,对试样的处理,沉淀分离,AES测定及仪器工作参数等分析条件作了试验并予以优化,测得上述6元素的检出限(3S)在0.0024~0.067mg·L^-1之间。按所提出方法分析了两种低氰镀金槽液样品,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不同量的6元素标准溶液后进行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在83.0%~120.0%之间,相应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2.36%~11.8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沉淀分离 镀金槽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变形MP35N合金的时效强化机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雨来 杨东艳 +1 位作者 李静媛 张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8-153,共6页
为研究MP35N合金时效强化规律及机制,对MP35N合金进行84.18%的冷轧变形后,进行时效处理研究.在万能拉伸机上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用OM、SEM、TEM和EDS进行组织分析和微观成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500℃时效4 h时,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704.26 ... 为研究MP35N合金时效强化规律及机制,对MP35N合金进行84.18%的冷轧变形后,进行时效处理研究.在万能拉伸机上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用OM、SEM、TEM和EDS进行组织分析和微观成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500℃时效4 h时,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704.26 HV,抗拉强度为2641.16 MPa,与冷轧态相比,分别提高了30.44%和37.41%;该合金经时效后冷轧撕裂孔洞愈合,在400℃时效后出现了由34个厚度为3 nm左右的细小孪晶组成的"孪晶簇";温度升高到500℃,孪晶尺寸变大、交错,"孪晶簇"消失.未发现Mo原子在孪晶处处偏聚,时效过程中形成的纳米级片状孪晶起到主要的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i合金 冷轧 时效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时效对热轧态QAl10.9-5-5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智祥 潘少彬 +2 位作者 叶艳君 刘峰 刘建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82-85,共4页
采用OM、XRD等分别研究了850~980℃固溶、350~650℃时效工艺对热轧态QAl10.9-5-5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热轧态QAl10.9-5-5合金中未溶的α、κ相逐步固溶到高温组织中,并在室温组织中以β′相出... 采用OM、XRD等分别研究了850~980℃固溶、350~650℃时效工艺对热轧态QAl10.9-5-5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热轧态QAl10.9-5-5合金中未溶的α、κ相逐步固溶到高温组织中,并在室温组织中以β′相出现,当固溶温度升至925℃时,合金基本为单一均匀的β′相组织,此时硬度达到最大值;在随后的时效过程中,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原子扩散速率加快,细小的κ相不断从β′相中析出,并产生明显的沉淀强化作用;当时效温度为450℃,保温2h时,合金硬度值可达326HB;继续升高时效温度,合金中开始出现大量的α相,从而导致其硬度随之下降。综合比较,热轧态QAl10.9-5-5合金的较佳热处理工艺为925℃×1h固溶、450℃×2h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青铜合金 固溶时效 组织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氰化镍/银复合无机膜修饰电极对肼的催化氧化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海燕 王艳玲 张国荣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0-332,共3页
在含有Ag+、Ni2+的胶体混合溶液中,多次循环扫描在电极表面形成复合无机膜(Ag/NiCHF),此复合膜修饰电极对肼有显著的催化氧化作用。N2H4的浓度在5.0×10-6~6.0×10-3mol/L范围内与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达到1.0×10-6mol/... 在含有Ag+、Ni2+的胶体混合溶液中,多次循环扫描在电极表面形成复合无机膜(Ag/NiCHF),此复合膜修饰电极对肼有显著的催化氧化作用。N2H4的浓度在5.0×10-6~6.0×10-3mol/L范围内与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达到1.0×10-6mol/L。该电极已成功的用于水样中肼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氰化镍 复合无机膜 修饰电极 催化氧化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