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掺杂对(LaMn_(1-x)Ti_xO_3)0.67(NiMn_2O_4)_(0.33)(0≤x≤0.7)陶瓷材料微结构及电性能影响
1
作者 关芳 张惠敏 +3 位作者 赵丽君 常爱民 赵鹏君 张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0-766,共7页
采用氧化物固相法制备(LaMn1-xTixO3)0.67(NiMn2O4)0.33系列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复合热敏电阻材料。利用TG/DSC、激光粒度分析、XRD、SEM、阻-温特性和老化性能测试等手段,确定了粉体煅烧温度,表征了粉体的颗粒尺寸... 采用氧化物固相法制备(LaMn1-xTixO3)0.67(NiMn2O4)0.33系列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复合热敏电阻材料。利用TG/DSC、激光粒度分析、XRD、SEM、阻-温特性和老化性能测试等手段,确定了粉体煅烧温度,表征了粉体的颗粒尺寸、陶瓷体的物相、形貌及其电学特性、稳定性等与Ti掺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 200~1 300℃烧结温度范围内,(LaMn1-xTixO3)0.67(NiMn2O4)0.33复合体系的电阻率ρ25℃随Ti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电阻率ρ25℃和B值变化范围分别为4.4~53 179Ω.cm、1 357~3 998 K。125℃下老化1 000 h阻值变化率ΔR/R0均小于0.51%。该复合体系电阻率、B值调整范围较大,稳定性好,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NTC热敏电阻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n1-x Tixo3)0 67(nimn2o4)0 33 Ti掺杂 NTC复合热敏陶瓷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n_3O_4/NiMn_2O_4@RGO空心微球负极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英文)
2
作者 颜冲 寇华日 +3 位作者 颜波 刘晓静 李德军 李喜飞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前驱体,后经350°C热处理,首次合成了空心结构的NiMn_2O_4微球以及不同含量氧化石墨烯包覆的Ni/Mn_3O_4/NiMn_2O_4@RGO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复合负极材料中,含25wt%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材料储钠性能最佳,其在5...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前驱体,后经350°C热处理,首次合成了空心结构的NiMn_2O_4微球以及不同含量氧化石墨烯包覆的Ni/Mn_3O_4/NiMn_2O_4@RGO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复合负极材料中,含25wt%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材料储钠性能最佳,其在50 m A·g^(-1)电流密度下,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保持在187.8 m Ah·g^(-1),且800 m A·g^(-1)电流密度下的可逆容量高达149.9 m Ah·g^(-1),明显优于NiMn_2O_4及其他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研究指出,复合材料性能的提升得益于空心微球和还原的氧化石墨烯构成的特殊结构,一方面缩短了电子/离子传输距离,缓解了体积效应,另一方面高导电网络有效增强了活性物质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n3o4/nimn2o4 还原氧化石墨烯 负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3PO_4掺杂的Li(Ni_(0.5)Co_(0.2)Mn_(0.3))O_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流变相法合成及电化学性能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睿 吴元欣 +1 位作者 何云蔚 艾常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177-3182,共6页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Ni0.5Co0.2Mn0.3)(OH)2,并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Li3PO4掺杂的Li(Ni0.5Co0.2Mn0.3)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恒电流充放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Ni0.5Co0.2Mn0.3)(OH)2,并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Li3PO4掺杂的Li(Ni0.5Co0.2Mn0.3)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恒电流充放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Li3PO4掺杂的Li(Ni0.5Co0.2Mn0.3)O2具有标准的层状α-NaFeO2结构,样品为1μm左右的片状一次颗粒聚集而成的类球形二次颗粒。掺杂1%(质量分数)Li3PO4的 Li(Ni0.5Co0.2Mn0.3)O2锂离子电池在0.1C的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88.6 mA·h·g-1(2.2~4.6 Vvs Li+/Li),3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2.9%。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测试表明Li3PO4的掺杂可减少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和电极之间的电荷传递电阻和锂离子扩散电阻,减小极化作用,从而提升了Li(Ni0.5Co0.2Mn0.3)O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相反应 合成 Li3Po4 掺杂 Li(ni0.5Co0.2mn0.3)o2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γ-Al_2O_3包覆及其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建文 叶璟 +3 位作者 何世丽 颜波 刘彦生 张灵志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6-131,共6页
以氢氧化铝溶胶为前驱体在LiNi0.5Mn1.504正极材料表面制备尖晶石结构γ-A1203包覆层,借助XRD、SEM、TEM及电化学方法对电极材料的主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iNi0.5Mn1.504表面γ-A1203包覆层形成条件为600。C下煅烧0.5h,较佳... 以氢氧化铝溶胶为前驱体在LiNi0.5Mn1.504正极材料表面制备尖晶石结构γ-A1203包覆层,借助XRD、SEM、TEM及电化学方法对电极材料的主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iNi0.5Mn1.504表面γ-A1203包覆层形成条件为600。C下煅烧0.5h,较佳包覆量约为3%(摩尔比);γ-A1203包覆层形貌完整,厚度约为5~10nlTl,(311)晶面间距约0.24mm;γ-A1203包覆的LiNi0.5Mn1.5。正极材料30周充放电循环(0.2C)后的比容量为112.1mAh/g,4C倍率下的比容量为82.0mAh/g,容量保持率较基体分别提高了约10%和17.2%。因此,γ-A1203包覆层减小了LiNi0.5Mn1.504与电解液的接触,有效抑制了基体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其电化学反应可逆性、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得到了提高,有望用作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5mn1.5o4 Γ-AL2o3 包覆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3VO_4修饰富镍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刘斌 唐福利 肖忠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332-5338,共7页
采用湿法融合技术及高温固相法合成Li_3VO_4包覆的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研究材料的结晶相、形貌、微观结构。研究表明,Li_3VO_4均匀地包覆在Li ... 采用湿法融合技术及高温固相法合成Li_3VO_4包覆的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研究材料的结晶相、形貌、微观结构。研究表明,Li_3VO_4均匀地包覆在Li Ni0.8Co0.1Mn0.1O_2表面,未改变原材料的材料结构和形貌,包覆层厚度为1~2 nm。不同含量的Li_3VO_4对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进行修饰研究表明,3%(质量)Li_3VO_4包覆的LiNi_(0.8)Co_(0.1)Mn_(0.1)O_2在1 C下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4.13%,具有最佳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此外,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分析表明,Li_3VO_4能提高Li+电导率,抑制活性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8Co0.1mn0.1o2 包覆 Li3Vo4 电化学 稳定性 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锂正极材料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的FePO_4包覆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中 洪建和 +1 位作者 何岗 吕璐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4,共6页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结合高温固相焙烧法制备了富锂正极材料Li1.2Mn0.54Ni0.13Co0.13O2,并用不同量的Fe PO4对其进行表面包覆改性。SEM分析结果显示,Fe PO4可以均匀地包覆在富锂材料的颗粒表面,XRD显示包覆后的材料很好地保持了原有的层状...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结合高温固相焙烧法制备了富锂正极材料Li1.2Mn0.54Ni0.13Co0.13O2,并用不同量的Fe PO4对其进行表面包覆改性。SEM分析结果显示,Fe PO4可以均匀地包覆在富锂材料的颗粒表面,XRD显示包覆后的材料很好地保持了原有的层状结构,且Fe PO4呈非晶态。电化学测试表明改变Fe PO4包覆量可以调节该材料特定的电性能指标:Fe PO4包覆量为2wt%的材料具有最大的首次充放电容量,在0.05C下分别为325.9和258.4 m Ah/g;Fe PO4包覆量为4wt%的材料兼具较高的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效率随着Fe PO4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Fe PO4包覆量为20wt%时,首次充放电效率达到9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1.2mn0.54ni0.13Co0.13o2 碳酸盐共沉淀 FEPo4 表面包覆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Al_2O_4包覆LiNi_(1/3)Co_(1/3)Mn_(1/3)O_2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蔡济钧 崔王君 +2 位作者 李冰 余洋洋 赵金保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51,共7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得类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并用非水相共沉法对其进行CoAl2O4包覆得到LNCMO(x).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术(SEM)和透射电子显微术(TEM)测试材料的结构和观察材料形貌.结果表明... 通过共沉淀法制得类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并用非水相共沉法对其进行CoAl2O4包覆得到LNCMO(x).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术(SEM)和透射电子显微术(TEM)测试材料的结构和观察材料形貌.结果表明.CoAl2O4在材料表面形成8nm均匀包覆层,未改变主体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1%(bymass)CoAl204包覆量的LiNi1/3Co1/3Mn1/3O2材料(LNCMO(1))高充电电压(3.0~4.6V,150mA·g^-1)100周期循环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3.7%(无包覆LNCMO(0)保持率为74.4%);55℃高温100周期循环容量保持率为77%(无包覆LNCMO(0)保持率17%).XRD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试表明,CoAl2O4包覆的LNCMO(x)材料可有效地减缓材料中Mn离子在电解液的溶解,提高材料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1/3Co1/3mn1/3o2 电化学性能 CoAl2o4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离子导体LiTi2(PO4)3在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表面的原位反应包覆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丁国彧 高远 +8 位作者 李亚辉 朱振 王秋琳 景鑫国 严奉乾 徐国军 岳之浩 李晓敏 孙福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07-2314,共8页
通过原位反应法,利用富镍层状金属氧化物LiNi0.8Co0.1Mn0.1O2(LNCM811)正极材料表面残余的氢氧化锂和碳酸锂,与C8H20O4Ti和(NH4)H2PO4反应,在LNCM811表面原位生成快离子导体LiTi2(PO4)3(LTP)包覆层。这种原位反应的包覆方法有利于移除LN... 通过原位反应法,利用富镍层状金属氧化物LiNi0.8Co0.1Mn0.1O2(LNCM811)正极材料表面残余的氢氧化锂和碳酸锂,与C8H20O4Ti和(NH4)H2PO4反应,在LNCM811表面原位生成快离子导体LiTi2(PO4)3(LTP)包覆层。这种原位反应的包覆方法有利于移除LNCM811表面有害的残留物氢氧化锂和碳酸锂。而且,获得的LTP均匀包覆层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LNCM811表面和电解液的直接接触及其副反应,还可以确保充放电循环过程中LNCM811正极材料的快速Li+传导。因此,在LTP包覆层的多重作用下,LTP包覆的LNCM811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0.2C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200.6 mAh·g^-1,200圈后的可逆容量依然有155.7 mAh·g^-1;在2C和5C的高电流密度下,200圈后的可逆容量仍然有126.4和111.9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8Co0.1mn0.1o2 LiTi2(Po4)3包覆 快离子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 LiMn_2O_4对LiNi_(1/3)Co_(1/3)Mn_(1/3)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何丽琼 刘慧勇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1-463,共3页
将层状的LiNi1/3Co1/3Mn1/3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与尖晶石型的LiMn2O4按质量比为2∶98混合烧结,采用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EIS)以及充放电测试研究LiMn2O4对LiNi1/3Co1/3Mn1/3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混... 将层状的LiNi1/3Co1/3Mn1/3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与尖晶石型的LiMn2O4按质量比为2∶98混合烧结,采用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EIS)以及充放电测试研究LiMn2O4对LiNi1/3Co1/3Mn1/3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混合LiMn2O4有利于提高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首次库仑效率、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3.0~4.3 V以1 C循环,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库仑效率分别为150.3 m Ah/g和85.5%,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8.9%;在5 C下充放电仍保持136.2 m Ah/g。循环伏安与交流阻抗测试表明混合2%(质量分数)LiMn2O4可以提升材料的可逆性和放电容量,降低电荷转移电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1/3Co1/3mn1/3o2 LImn2o4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Mn_3O_4为前驱体的LiMn_2O_4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国昀 姜长印 +1 位作者 万春荣 何培炯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67-671,共5页
对传统的固相反应进行了改进,以控制结晶法合成出来的Mn3O4为前驱体,和LiOH混合煅烧,制备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尖晶石LiMn2O4。对由此方法得到的尖晶石LiMn2O4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X光衍... 对传统的固相反应进行了改进,以控制结晶法合成出来的Mn3O4为前驱体,和LiOH混合煅烧,制备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尖晶石LiMn2O4。对由此方法得到的尖晶石LiMn2O4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X光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该材料为纯相尖晶石LiMn2O4,不含其它杂质相,而且晶粒大小比较均匀;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该尖晶石LiMn2O4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8mAh/g,经过1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仍有 124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尖晶石LImn2o4 结晶控制 mn3o4 电化学性能 前驱体 锰酸锂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Mn_3O_4为前驱体制备尖晶石型LiMn_2O_4及其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英平 王先友 +6 位作者 隗小山 魏启亮 杨秀康 杨顺毅 舒洪波 白艳松 吴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276-2282,共7页
采用改进的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首先,以廉价的MnSO4为原料,通过水解氧化法制备纳米级Mn3O4前驱体;然后,将Mn3O4和Li2CO3混合均匀,在750℃固相反应20 h,得到尖晶石型LiMn2O4。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 采用改进的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首先,以廉价的MnSO4为原料,通过水解氧化法制备纳米级Mn3O4前驱体;然后,将Mn3O4和Li2CO3混合均匀,在750℃固相反应20 h,得到尖晶石型LiMn2O4。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Mn3O4前驱体和LiMn2O4样品进行表征,用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技术对LiMn2O4样品进行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LiMn2O4具有完整的尖晶石型结构,且晶体粒子分布均匀。所制备的LiMn2O4材料在3.0~4.4 V之间,室温(25℃)下,在0.2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0.6 mA.h/g;在0.5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7.1 mA.h/g,30次循环后,容量仍有109.5 mA.h/g,且样品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尖晶石LImn2o4 水解氧化法 mn3o4前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Mg_2Si_4O_(10)F_2、H_2Mn_8O_(16)·1.4H_2O和Li_(1.3)Ti_(1.7)Al_(0.3)(PO_4)_3在高浓度LiCl水溶液中的离子交换行为 被引量:6
12
作者 娄太平 李大纲 +1 位作者 潘蓉 张慧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39-843,共5页
研究了用功能材料Li_2Mg_2Si_4O_(10)F_2(LHT)、H_2Mn_8O_(16)·1.4H_2O(CRYMO)和Li_(1.3)Ti_(1.7)Al_(0.3)(PO_4)_3(LTAP)分别去除高浓度氯化锂水溶液中的杂质Fe^(3+)、K^+和Na^+.实验结果表明,这几种功能材料分别对溶液中的杂质Fe... 研究了用功能材料Li_2Mg_2Si_4O_(10)F_2(LHT)、H_2Mn_8O_(16)·1.4H_2O(CRYMO)和Li_(1.3)Ti_(1.7)Al_(0.3)(PO_4)_3(LTAP)分别去除高浓度氯化锂水溶液中的杂质Fe^(3+)、K^+和Na^+.实验结果表明,这几种功能材料分别对溶液中的杂质Fe^(3+)、K^+和Na^+有很高的选择性,除杂效果明显.分析和研究了这几种功能材料在高浓度氯化锂水溶液中分别与Fe^(3+)、K^+和Na^+的交换行为.结果表明,在高浓度氯化锂溶液中这几种功能材料与杂质交换的动力学行为可近似用JMAK方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Mg2Si4o10F2 H2mn8o16·1.4H2o Li1.3Ti1.7Al0.3(Po4)3 LICL 水溶液 离子交换行为 氯化锂 杂质 功能材料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镍盐前驱物对CH_4-CO_2重整Ni/γ-Al_2O_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吉祥 王日杰 +1 位作者 李玉敏 张继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4-498,共5页
采用浸渍方法以γ Al2 O3为载体 ,以硝酸镍、氯化镍、醋酸镍为前驱盐分别制备了三种催化剂Ni N、Ni Cl、Ni Ac ,并应用于催化CH4 CO2 重整反应 ,考察了它们的反应性能 ,通过BET、TPR、XRD、XPS、TGA、H2 TP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采用浸渍方法以γ Al2 O3为载体 ,以硝酸镍、氯化镍、醋酸镍为前驱盐分别制备了三种催化剂Ni N、Ni Cl、Ni Ac ,并应用于催化CH4 CO2 重整反应 ,考察了它们的反应性能 ,通过BET、TPR、XRD、XPS、TGA、H2 TP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由不同镍盐制备的催化剂中 ,镍物种的存在状态明显不同 ,在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镍盐中的阴离子影响着镍离子在催化剂中的分散及存在状态。三种催化剂中Ni N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和抑制积碳性能 ,这与Ni N中镍物种与载体之间产生较强相互作用、经还原后获得金属镍的分散度高、晶粒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 Co2 重整反应 ni/Γ-AL2o3催化剂 积碳 镍盐前驱物 氧化铝 甲烷 二氧化碳 合成气 负载型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γ-Al_2O_3中助剂的加入对于CH_4/CO_2重整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钱岭 阎子峰 袁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90-92,共3页
以含量为 2 %的K、Cu、La、Mg、Ca、Ba、Mo、Ce等多种金属作为助剂分别加入Ni/γ Al2 O3 催化剂样品中 ,并对其分别用于CH4 /CO2 重整反应时的活性和积碳量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 :加入助剂后的各种催化剂的活性变化不一。其中 ,以... 以含量为 2 %的K、Cu、La、Mg、Ca、Ba、Mo、Ce等多种金属作为助剂分别加入Ni/γ Al2 O3 催化剂样品中 ,并对其分别用于CH4 /CO2 重整反应时的活性和积碳量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 :加入助剂后的各种催化剂的活性变化不一。其中 ,以含Ca的催化剂效果最好 ,其甲烷的转化率可由原来的 71 91%增加到 72 92 % ,其次为La。但所有加入助剂后的催化剂的抗积碳性能均有所提高 ,特别是碱金属K的添加 ,使催化剂表面积碳量降到了 0 1%。这表明添加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助剂 ,对提高Ni/γ Al2 O3 催化剂在CH4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 碱土金属 助剂 ni/Γ-AL2o3催化剂 CH4/Co2重整反应 积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eO_2-Al_2O_3催化剂上CH_4-CO_2转化积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杨咏来 徐恒泳 李文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112-2116,共5页
采用脉冲微量反应技术研究了添加 n型半导体氧化物 Ce O2 对 Ni基催化剂上 CH4积炭 /CO2 消炭性能的影响 ,用 TPR,XPS和氢吸附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活性金属原子 Ni与半导体氧化物Ce O2 之间存在金属 -半导体相互作用 ( M... 采用脉冲微量反应技术研究了添加 n型半导体氧化物 Ce O2 对 Ni基催化剂上 CH4积炭 /CO2 消炭性能的影响 ,用 TPR,XPS和氢吸附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活性金属原子 Ni与半导体氧化物Ce O2 之间存在金属 -半导体相互作用 ( MSc I) ,Ce O2 的添加提高了活性原子 Ni0的 d电子密度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 CH4分子中 C—Hσ电子向 d轨道的迁移 ,降低了 CH4裂解积炭活性 ;可加强 Ni0原子 d轨道向CO2 空反键 π轨道的电子迁移 ,促进 CO2 分子的活化 ,提高 CO2 的消炭活性 ,使 Ni/Ce O2 -Al2 O3 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抗积炭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eo2-Al2o3催化剂 金属-半导体相互作用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CH4 积炭 Co2 消炭 氧化铈 氧化铝 载体 合成气 甲烷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3O4@SiO2核壳磁性复合材料对钼(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琳 刘志雄 +2 位作者 罗文波 罗忆婷 李秉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77-1683,共7页
以一水硫酸锰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氧化法和水解法制备了Mn3O4@SiO2核壳结构磁性纳米材料,并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钼(Ⅵ)的吸附效果。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磁强计(VSM)对... 以一水硫酸锰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氧化法和水解法制备了Mn3O4@SiO2核壳结构磁性纳米材料,并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钼(Ⅵ)的吸附效果。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及磁强计(VSM)对Mn3O4@SiO2核壳磁性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溶液的初始pH、钼(Ⅵ)的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对钼(Ⅵ)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2.8,温度25℃,钼(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60mg/L条件下,Mn3O4@SiO2核壳结构磁性复合材料对Mo(Ⅵ)的饱和吸附量为145.35 mg/g;Mn3O4@SiO2对钼(Ⅵ)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Mn3O4@SiO2复合材料对钼(Ⅵ)的吸附行为是自发的放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3o4@Sio2 核壳结构 复合材料 纳米粒子 吸附 去除钼(Ⅵ)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化合物[Ni(en)_3]_2[Ni(en)_2(H_2O)_2]·[As_6V_(15)O_(42)]·4H_2O晶体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栾国有 王明辉 +6 位作者 韩正波 王恩波 鹿颖 李阳光 胡长文 胡宁海 贾恒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670-1672,共3页
A new compound, \[Ni(en)\-3\]\-2\[Ni(en)\-2(H\-2O)\-2\]\[As\-6V\-\{15\}O\-\{42\}\]·4H\-2O, was first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TGA\|DSC, ESR and single crysta... A new compound, \[Ni(en)\-3\]\-2\[Ni(en)\-2(H\-2O)\-2\]\[As\-6V\-\{15\}O\-\{42\}\]·4H\-2O, was first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TGA\|DSC, ESR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Crystal data: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c, a\%=1\^523 6(3) nm, \%b\%=2\^051 8(4) nm, \%c\%=2\^395 9(5) nm, \%β=97\^41(3)°, V\%=7\^427(3) nm\+3, \%Z=4, R=0\^057 0, wR\-2=0\^135 7\%. The polyanion consists of six AsO\-3 pyramids and fifteen VO\-5 pyramids. Counterions are complex ions with octahedral structure, which consist of NH\-2CH\-2CH\-2NH\-2 and N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 多金属氧酸盐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砷矾超分子化合物 [ni(en)3]2[ni(en)2(H2o)2 [As6V15o424H2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65140型(LiMn_2O_4+LiNi_(1/3)Co_(1/3)Mn_(1/3)O_2)/Li_4Ti_5O_(12)电池的性能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艳霞 王晨旭 +1 位作者 王双双 谢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44,共4页
使用锰酸锂(LiMn2O4)、镍钴锰酸锂(LiNi1/3Co1/3Mn1/3O2)混合正极材料和钛酸锂(Li4Ti5O12)负极材料,制备了中倍率1865140型锂离子电池。制备的电池在12 min内可充满电池容量的80%以上,且电池表面温度不超过35℃;在室温下以2.00C循环1 20... 使用锰酸锂(LiMn2O4)、镍钴锰酸锂(LiNi1/3Co1/3Mn1/3O2)混合正极材料和钛酸锂(Li4Ti5O12)负极材料,制备了中倍率1865140型锂离子电池。制备的电池在12 min内可充满电池容量的80%以上,且电池表面温度不超过35℃;在室温下以2.00C循环1 200次,容量保持率高于91%;在高温55℃下以1.00C循环1 000次,容量保持率高于82%。Freedom-CAR混合脉冲功率特性表明:在放电深度(DOD)10%~70%内、10 s脉冲充放电状态下,电池的阻抗都在9 mΩ以下;50%DOD时的10 s放电比功率为372 W/kg,充电比功率为520 W/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4TI5o12 LImn2o4 LIni1 3Co1 3mn1 3o2 1865140型钼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_2SiO_4(ZnB_2O_4):Mn^(2+),Sm^(3+)发光材料的制备与荧光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志伟 张卫国 牛少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48,共5页
使用高温固相法首次合成了Zn2SiO4(ZnB2O4)∶Mn2+,Sm3+发光材料,探讨了烧结温度、Sm3+含量对样品荧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Zn2SiO4(ZnB2O4)∶Mn2+,Sm3+粉末的结构、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确定了该荧光... 使用高温固相法首次合成了Zn2SiO4(ZnB2O4)∶Mn2+,Sm3+发光材料,探讨了烧结温度、Sm3+含量对样品荧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Zn2SiO4(ZnB2O4)∶Mn2+,Sm3+粉末的结构、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确定了该荧光材料的最佳合成条件,离子掺杂浓度等。实验结果表明:组成为Zn2SiO4(ZnB2O4)∶1.2%Mn2+,8%Sm3+的样品在950℃还原气氛下烧结,发光强度最高;反应生成的ZnB2O4和掺杂Sm3+可以大幅提高材料发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Sio4(ZnB2o4):mn2+ Sm3+ 发光材料 烧结温度 Sm3+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八-环开放骨架结构的Ni_3(PO_4)_2·8H_2O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亚丰 崔巍 +3 位作者 朱广山 裘式纶 方千荣 王春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480-1482,共3页
A new two dimensional 8 ring network nickle phosphate Ni 3(PO 4) 2·8H 2O was synthesized hydrothermally and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means of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The Ni 3(PO 4) 2·8H 2O c... A new two dimensional 8 ring network nickle phosphate Ni 3(PO 4) 2·8H 2O was synthesized hydrothermally and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means of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The Ni 3(PO 4) 2·8H 2O crystal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C2/m , with M=128.13, a =0\^994 7(2) nm, b =1.321 7(3) nm; c =0.463 6(1) nm; β=104.80(3)°, V =0.589 3(2) nm 3, Z=2, R=0.027 2 and wR =0.057 5. The network structure consists of vertex sharing which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undulating 4 ring chains and 8 ring she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环开放骨架结构 ni3(Po4)2·8H2o水热合成 表征 晶体结构 磷酸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