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化硼负载BT@PANI核壳粒子协同改善复合材料介电与导热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海燕 黄齐格 +3 位作者 咸龙帝 杨千 贾晓松 白得辉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34-10141,共8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对氮化硼纳米片(BNNS)进行了聚多巴胺(PDA)的表面修饰,利用PDA的粘附性在BNNS表面负载钛酸钡@聚苯胺(BT@PANI)核壳粒子制备了分级结构复合填料。结果显示,BNNS单片的BT@PANI负载量对复合材料介电和导热性能影响显著;与BT@... 采用原位聚合法对氮化硼纳米片(BNNS)进行了聚多巴胺(PDA)的表面修饰,利用PDA的粘附性在BNNS表面负载钛酸钡@聚苯胺(BT@PANI)核壳粒子制备了分级结构复合填料。结果显示,BNNS单片的BT@PANI负载量对复合材料介电和导热性能影响显著;与BT@PANI/PVDF复合材料比较,所得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随频率变化的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BNNS单片BT@PANI负载量最大的复合材料界面极化最弱,介电性能表现出更好的频率稳定性,20%(质量分数)的复合材料介电常数和损耗值分别是14.8和0.082(10^(5)Hz),热导率降到了最低的0.64 W/mK。频率高于10^(3)Hz,这种新型复合材料介电损耗下降幅度是介电常数的2倍以上。该工作同步实现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提高、介电损耗抑制及导热性能提升,为储能聚合物基复合电介质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氮化硼纳米 粒子 介电性能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7C3,Ni)@C核壳型纳米粒子制备及超级电容器电化学特性
2
作者 王玲玲 黄昊 +2 位作者 RamonAlberto Paredes Camacho 吴爱民 曹国忠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0,共6页
采用直流电弧法,在CH_4气氛下以钨棒为阴极蒸发锰镍混合物阳极靶材,制备了(Mn_7C_3,Ni)@C纳米粒子,并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Mn_7C_3,Ni)@C纳米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50 nm。在碳外壳包覆下,内核为Mn_7C_3和Ni的混合物。... 采用直流电弧法,在CH_4气氛下以钨棒为阴极蒸发锰镍混合物阳极靶材,制备了(Mn_7C_3,Ni)@C纳米粒子,并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Mn_7C_3,Ni)@C纳米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50 nm。在碳外壳包覆下,内核为Mn_7C_3和Ni的混合物。镍有催化作用,促进碳源形成,影响C壳厚度,锰容易与碳结合生成具有赝电容特性的Mn_7C_3。镍因其催化作用促进碳壳成长,使纳米粒子具有双电子层电容。Mn-C化合形成的Mn_7C_3具有赝电容特性。因此,不同锰镍比例对电极电化学性能有极大影响:锰比例越高,材料比电容越好(485.12 F/g),但循环寿命随之变差;镍比例越高,材料循环稳定性越好(303.57 F/g),1000次循环后其比电容保持为原来的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7C3 ni)@c纳米粒子 电极材料 直流电弧法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壳层核壳型Ni/Pt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世斌 杨春英 +3 位作者 张忠林 段东红 郝晓刚 李一兵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101,共7页
通过胶体化学镀法制备不同厚度薄壳层核壳型Ni/Pt纳米粒子,采用HRTEM、EDS、XPS和XRD手段对粒子的形貌、晶型和组成进行物理表征.采用动电位、循环伏安法对其氧电还原和甲醇电氧化活性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核壳结构Ni/Pt纳米颗粒基本... 通过胶体化学镀法制备不同厚度薄壳层核壳型Ni/Pt纳米粒子,采用HRTEM、EDS、XPS和XRD手段对粒子的形貌、晶型和组成进行物理表征.采用动电位、循环伏安法对其氧电还原和甲醇电氧化活性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核壳结构Ni/Pt纳米颗粒基本为球形,其中Ni1-Pt0.067平均直径为7 nm左右,壳层厚度约1 nm.与Pt/C相比,核壳型Ni/Pt纳米粒子对氧电还原和甲醇电氧化的催化活性显著提高.在所制备的不同壳层厚度催化剂中,Ni1-Pt0.067/C在0.5 mol/L H2SO4中氧电还原的最大峰电流密度可达到143.06 mA/mg,是相同反应条件Pt/C峰电流密度的1.4倍;而Ni1-Pt0.067/C在0.5 mol/L H2SO4+1.0 mol/L CH3OH溶液中甲醇电氧化峰电流密度可达538.3 mA/mg,是Pt/C峰电流密度的5.2倍.若以1 mg贵金属Pt为基准,Ni1-Pt0.067/C的比质量活性相对Pt/C的提高了3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t纳米粒子 制备 氧电还原 甲醇电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3C@Ni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及研究
4
作者 魏娟娟 马文霞 +1 位作者 王亚丽 叶飞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5-998,共4页
采用高温有机液相法,以醋酸镍为前驱体,用三辛基膦作表面活性剂,用连续注入的方式,在不同的反应阶段加入三辛基膦,制备了Ni_3C@Ni核壳型纳米粒子(NPs)。催化性能研究表明,该核壳结构的活化能ΔE=60 k J/mol,低于单一镍纳米粒子(ΔENi=65... 采用高温有机液相法,以醋酸镍为前驱体,用三辛基膦作表面活性剂,用连续注入的方式,在不同的反应阶段加入三辛基膦,制备了Ni_3C@Ni核壳型纳米粒子(NPs)。催化性能研究表明,该核壳结构的活化能ΔE=60 k J/mol,低于单一镍纳米粒子(ΔENi=65 k J/mol)的活化能;磁学性能研究表明,该纳米粒子为铁磁性,在300 K时的矫顽力为65.2 Oe,饱和磁感应强度为0.25 emu/g。退火后的产物为镍/氧化镍的核壳结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该核壳结构具有较为稳定的循环可逆性,首次充放电容量较高,可作为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高温有机液相法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C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结构特性表征及应用
5
作者 李小东 涂军令 冯利军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5-59,共5页
目的采用一步法合成Fe_3O_4@C纳米粒子,分析其核壳结构的形成机理,并研究该纳米材料在磁性防伪油墨方面的应用。方法以FeCl_3·6H_2O为铁源,乙二醇为溶剂,葡萄糖为碳源,尿素为碱源,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Fe_3O_4@C纳米粒子,分别采用X... 目的采用一步法合成Fe_3O_4@C纳米粒子,分析其核壳结构的形成机理,并研究该纳米材料在磁性防伪油墨方面的应用。方法以FeCl_3·6H_2O为铁源,乙二醇为溶剂,葡萄糖为碳源,尿素为碱源,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Fe_3O_4@C纳米粒子,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仪和激光拉曼光谱等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所制备磁性油墨的粘度、抗摩擦性、细度和磁性进行测定。结果所制备的Fe_3O_4@C纳米材料是以平均粒径18 nm的Fe_3O_4为核,厚度为2 nm的无定形碳为壳层的单分散球形纳米粒子,葡萄糖是核壳结构形成的关键;该材料在室温下具有典型的软磁特性,饱和磁化强度为71.2 A·m^(-2)/kg,矫顽力为10 984.8 A/m,所制磁性油墨的墨层耐磨性参数为81%,印记有磁性,粘度为95 Pa·s,各项性能均符合磁性防伪油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c 结构 纳米粒子 磁性油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二氢杨梅素的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分析
6
作者 常大伟 曹佳怡 +4 位作者 任娜 王虎玄 孙玉姣 沈文 SARA Sendi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0-40,共11页
本研究将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作为核心来构建纳米粒子,并借助纳米粒子对DMY予以包封,旨在解决其水溶性差以及稳定性欠佳的难题,从而提高其利用率与生物活性。采用反溶剂沉淀法,以DMY为芯材,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为载体,构... 本研究将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作为核心来构建纳米粒子,并借助纳米粒子对DMY予以包封,旨在解决其水溶性差以及稳定性欠佳的难题,从而提高其利用率与生物活性。采用反溶剂沉淀法,以DMY为芯材,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为载体,构建Zein-阿拉伯胶(GA)纳米营养递送体系,以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包封率为指标优化了Zein/GA-DMY纳米粒子的制备条件。同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探讨了Zein、GA和DMY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该体系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当Zein与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1:2,Zein与DMY质量比为10:1时,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径较小(191.04 nm),PDI为0.164,zeta电位为-17.70 mV,包封率为76.17%。氢键、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是使该纳米粒子形成的主要驱动力,DMY以非晶体状态成功包埋在Zein/GA-DMY纳米粒子中,复合物呈球形,且分布均匀。GA的包覆使纳米粒子在一定条件下具备pH、加热、盐离子及储藏稳定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体外抗氧化和模拟胃肠道消化实验表明经复合纳米粒子包封后DMY仍具备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呈现缓释特性。因此,本研究可为DMY在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玉米醇溶蛋白 阿拉伯胶 纳米粒子 稳定性 生物利用度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时间对制备Fe-ZnO核壳纳米复合粒子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维 官建国 王琦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9-607,共9页
通过高能球磨法制备了具有蛋糕-果仁形态的Fe-ZnO核壳纳米复合粒子,并研究了形成产物的微观结构、演化过程以及静磁性能和2-18GHz微波电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Fe-ZnO粒子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XRD、HRTEM和SEM显示,随球磨进行Fe-ZnO粒子中F... 通过高能球磨法制备了具有蛋糕-果仁形态的Fe-ZnO核壳纳米复合粒子,并研究了形成产物的微观结构、演化过程以及静磁性能和2-18GHz微波电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Fe-ZnO粒子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XRD、HRTEM和SEM显示,随球磨进行Fe-ZnO粒子中Fe晶粒尺寸减小到10nm左右并逐渐增加表面各向异性.与微米羰基铁相比,Fe-ZnO粒子具有较大的微波磁导率和较小的微波介电常数,以及相近的比饱和磁化强度.本文发展的方法对制备其他金属与无机氧化物的纳米复合材料也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球磨 纳米复合粒子 羰基铁 氧化锌 微波电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的ZnS:Mn纳米粒子的荧光增强 被引量:9
8
作者 曹立新 黄世华 +1 位作者 任山令 张家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1-453,共3页
采用反胶束方法制备了ZnS :Mn纳米粒子并对其进行了ZnS壳层修饰 ,采用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与未包覆的ZnS:Mn纳米粒子相比 ,核 壳结构的ZnS :Mn纳米粒子来自于Mn2 + 离子的 5 80nm的发光增强了数倍 ,归因于ZnS... 采用反胶束方法制备了ZnS :Mn纳米粒子并对其进行了ZnS壳层修饰 ,采用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与未包覆的ZnS:Mn纳米粒子相比 ,核 壳结构的ZnS :Mn纳米粒子来自于Mn2 + 离子的 5 80nm的发光增强了数倍 ,归因于ZnS壳增加了Mn2 + 离子到纳米颗粒表面的距离 ,减弱了Mn2 + 离子向表面猝灭中心的传递。样品制备后 ,核 壳结构的ZnS :Mn纳米粒子在 5 80nm的发光随时间略有增强 ,激发光谱的位置未发生明显变化 ,而未包覆的ZnS:Mn纳米粒子在 5 80nm的发光显著增强 ,同时自激活发光减弱 ,激发光谱明显发生红移 ,说明未包覆的ZnS :Mn纳米粒子的尺寸随时间增大 ,而核 壳结构的ZnS :Mn纳米粒子尺寸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ZNS:MN 纳米粒子 荧光增强 纳米发光材料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式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的形成机理与表征技术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琨 向明 +1 位作者 周德惠 胡文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63-65,共3页
简要介绍了一种制备核壳式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的方法——乳液聚合,概述了核壳式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的形成机理及其表征技术。
关键词 形成机理 乳液聚合 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 结构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式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4
10
作者 黄琨 向明 +1 位作者 周德惠 胡文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8-10,38,共4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制备核壳式无机 -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的几种方法 ,着重概述了核壳式无机 -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的结构表征技术。
关键词 无机-高分子纳米复合粒子 结构 制备 表征 干燥浴法 乳液聚合 界面聚合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Au-Pt纳米粒子的光谱表征和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2
11
作者 田娜 陈卫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8,共5页
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核-壳结构 Au-Pt 纳米粒子,紫外可见光谱(UV-Vis)、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指出,所合成的核-壳结构 Au-Pt 纳米粒子为球形,平均直径为27nm.以 CO 为分子探针,结合透射红外光谱研究,发... 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核-壳结构 Au-Pt 纳米粒子,紫外可见光谱(UV-Vis)、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指出,所合成的核-壳结构 Au-Pt 纳米粒子为球形,平均直径为27nm.以 CO 为分子探针,结合透射红外光谱研究,发现 CO 以孪生吸附态形式(CO_T)吸附在 Au-Pt 纳米粒子上,在2110cm^(-1)和2063cm^(-1)附近分别给出对称和反对称红外吸收峰.CV 研究结果指出 Au-Pt/GC 电极对 CO 的氧化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起始氧化电位较本体 Pt 电极提前了0.45V,峰电位提前了0.11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金铂纳米粒子 孪生态CO CO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电纺丝到电喷离子化制备核壳纳米粒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郝秀峰 李振宇 +1 位作者 李冬妹 王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5-387,共3页
We present a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echnology(ESI) to fabricate Cu-core/PVA-shell nanoparticles. The transition of nanofiber-to-nanoparticle is achieved by adjusting the mass fraction of PVA shell material containi... We present a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echnology(ESI) to fabricate Cu-core/PVA-shell nanoparticles. The transition of nanofiber-to-nanoparticle is achieved by adjusting the mass fraction of PVA shell material containing Cu nano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纳米粒子 聚乙烯醇 结构 电喷离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SiO_2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被引量:14
13
作者 范晓敏 邹文君 +1 位作者 顾仁敖 姚建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134,共5页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金溶胶,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作催化剂,制备以金为核,二氧化硅为壳的核壳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可以通过柠檬酸钠和氯金酸的比例控制,通过调节TEOS的量和反应的时间可以控制二氧化硅壳层的厚...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金溶胶,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作催化剂,制备以金为核,二氧化硅为壳的核壳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可以通过柠檬酸钠和氯金酸的比例控制,通过调节TEOS的量和反应的时间可以控制二氧化硅壳层的厚度.以苯硫酚为探针分子研究了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与二氧化硅壳层厚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内核电磁场增强效应随着二氧化硅壳层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弱,且其衰减速度比具有相同尺度的双金属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慢.此外,探针分子主要以物理作用吸附在二氧化硅的表面,可通过洗涤方法将探针分子除去,从而可使该复合结构基底用于循环SERS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iO2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电磁场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ZnS∶Mn/CdS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发光 被引量:5
14
作者 姜代旬 曹立新 +4 位作者 苏革 柳伟 曲华 孙远光 董博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2-837,共6页
利用溶剂热法制备了Mn离子掺杂的ZnS纳米粒子(ZnS∶Mn),利用沉淀法对ZnS∶Mn纳米粒子进行了不同厚度的CdS无机壳层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光致发光(PL)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TE... 利用溶剂热法制备了Mn离子掺杂的ZnS纳米粒子(ZnS∶Mn),利用沉淀法对ZnS∶Mn纳米粒子进行了不同厚度的CdS无机壳层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光致发光(PL)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TEM显示粒子为球形,直径大约在14~18nm之间。由XRD结果可以看出CdS壳层的形成过程受到了ZnS∶Mn核的影响,导致其结晶较差。XRD和XPS测量证明了ZnS∶Mn/CdS的核壳结构。随着CdS壳层的增厚,样品的发光强度呈现一直减弱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Mn/CdS /结构 纳米粒子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SERS效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纪小会 王连英 +5 位作者 张昕彤 白玉白 李铁津 支壮志 孔祥贵 刘益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357-2359,共3页
We prepared Au/Ag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by growing Ag shell onto 12 nm Au core, using silver nitrate and sodium citrate as the reactants. By changing the molar ratio of Ag to Au, the shell thickness and thus the si... We prepared Au/Ag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by growing Ag shell onto 12 nm Au core, using silver nitrate and sodium citrate as the reactants. By changing the molar ratio of Ag to Au, the shell thickness and thus the size of bimetallic particles could be controlled in convenient way. The formation of core-shell structure was proved by UV-Vis spectr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etc.. The core-shell particles showed a more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than Ag colloid prepared without Au core. The SERS activity of the core-shell 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2,4-dimethylpyridine as the probe, which strongly indicate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SERS substrat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SERS效应 -结构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_核Au_壳金属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崔颜 顾仁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90-2092,共3页
在已制备好的Ag纳米粒子表面, 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沉积生长Au包裹层, 制备了粒子尺寸为50~70 nm的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 通过改变AuCl-4量, 使Ag100-xAux中Au的含量由x=0变为x=30. 用UV-Vis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该结构纳... 在已制备好的Ag纳米粒子表面, 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沉积生长Au包裹层, 制备了粒子尺寸为50~70 nm的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 通过改变AuCl-4量, 使Ag100-xAux中Au的含量由x=0变为x=30. 用UV-Vis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该结构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 并以对巯基苯胺(PATP)为探针分子进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研究. 表面拉曼光谱表明, 该结构的纳米粒子具有比Ag更强的SERS活性, 随着Au:Ag比例的逐渐增加, 其活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其最大增强约为Ag纳米粒子的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纳米粒子 AgAu金属复合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的ZnS∶Cu/ZnS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曹立新 孙大可 林映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00-2002,共3页
制备了核-壳结构的ZnS∶Cu/ZnS纳米粒子以及普通的没有壳的Cu2+掺杂的ZnS纳米粒子,研究了ZnS无机壳层对ZnS∶Cu纳米粒子发光性质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研究表明,后加入的Zn2+离子在已经形成的ZnS核表面生长,形成... 制备了核-壳结构的ZnS∶Cu/ZnS纳米粒子以及普通的没有壳的Cu2+掺杂的ZnS纳米粒子,研究了ZnS无机壳层对ZnS∶Cu纳米粒子发光性质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研究表明,后加入的Zn2+离子在已经形成的ZnS核表面生长,形成ZnS壳层;而适当厚度的ZnS壳层可以钝化粒子表面,减少无辐射复合中心的数目,抑制表面态对发光的不利影响,提高ZnS∶Cu纳米粒子中Cu2+离子在450 nm左右的发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ZnS:Cu 纳米粒子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复合半导体纳米粒子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于乃森 李玲 +1 位作者 郝霄鹏 徐现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2-435,共4页
核壳型复合半导体纳米粒子 ,作为复合半导体纳米粒子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 ,凭借其优异的性质 ,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有机 无机和无机 无机核壳型复合半导体纳米微粒及其光学性质、分类、制备方法和应用。并对其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 复合半导体 纳米粒子 光学性质 半导体纳米材料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纳米核壳粒子增韧环氧树脂体系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婧 薛忠民 +1 位作者 李刚 杨小平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1,共7页
纳米核壳粒子通常为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的热塑性聚合物包裹橡胶内核结构,其优点在于在树脂固化前后结构不发生明显变化,不会因为固化过程中橡胶相分离不完全影响树脂性能。但是纳米粒子的均匀分散一直是环氧添加剂使用过程中的难题。采... 纳米核壳粒子通常为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的热塑性聚合物包裹橡胶内核结构,其优点在于在树脂固化前后结构不发生明显变化,不会因为固化过程中橡胶相分离不完全影响树脂性能。但是纳米粒子的均匀分散一直是环氧添加剂使用过程中的难题。采用三种不同组成、不同粒径的核壳粒子增韧环氧树脂,采用DDS固化的双酚F树脂基体,制备了一系列耐热性优良的环氧树脂体系。研究通过预制母液分散二步法分散纳米颗粒,解决纳米粒子的均匀分散问题,得到均一增韧体系。增韧后的三种体系均对树脂韧性有很大的提升作用。经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流变学性能和微观结构性能等测试和分析,优选出最佳的纳米多尺度核壳粒子增韧环氧体系,并阐明了其增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 增韧 环氧树脂 纳米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Au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永红 容建华 +1 位作者 刘应亮 满石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72-1676,共5页
通过以金纳米粒子为表面晶种和壳生长的方法制备了金纳米壳包覆二氧化硅的复合纳米粒子。采用TEM和UV-Vis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复合粒子粒径均匀、金纳米壳光滑完整,且壳厚度可通过反应物的用量来控制。当核半... 通过以金纳米粒子为表面晶种和壳生长的方法制备了金纳米壳包覆二氧化硅的复合纳米粒子。采用TEM和UV-Vis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复合粒子粒径均匀、金纳米壳光滑完整,且壳厚度可通过反应物的用量来控制。当核半径与壳厚度之比在4到13之间变化时,复合粒子的光学共振峰在可见光区到近红外光区范围内可发生大于500nm波长的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胶体粒子 AU纳米粒子 SiO2/Au粒子 等离子体共振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