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活性剂对Ni(OH)_(2)电结晶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友 廖连珍 +1 位作者 陈政 高友君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3,共6页
以硝酸镍为镍源、泡沫镍为基底,研究电解质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氢氧化镍在泡沫镍表面的电结晶过程的影响。物理模型结合电流-时间瞬态曲线研究了添加DTAB和SDBS对Ni(OH)_(2)在泡... 以硝酸镍为镍源、泡沫镍为基底,研究电解质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氢氧化镍在泡沫镍表面的电结晶过程的影响。物理模型结合电流-时间瞬态曲线研究了添加DTAB和SDBS对Ni(OH)_(2)在泡沫镍基底上的电结晶动力学的影响。同时,采用XRD、SEM和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添加DTAB和SDBS对电沉积Ni(OH)_(2)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电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DTAB和SDBS均可延长Ni(OH)_(2)的成核诱导时间并降低其电结晶速率,进而实现对Ni(OH)_(2)沉积形貌的调控。此外,DTA^(+)和Na^(+)在泡沫镍表面和Ni(OH)_(2)晶面的定向吸附,以及沉积过程中外来阴离子的嵌入对Ni(OH)_(2)微观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XRD和SEM表征结果显示,添加DTAB和SDBS对Ni(OH)_(2)产物的结晶度影响较小,但对沉积产物的微观形貌影响显著,其中添加SDBS的沉积产物呈蓬松多孔的球形或类球形颗粒形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添加SDBS所得Ni(OH)_(2)的放电比电容最大,在10 mV/s扫描速率下放电比电容量为967.8 F/g。该研究可为电沉积产物形貌的调控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h)_(2) 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电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士蓝类似物衍生的Ni(OH)_(2)-NiOOH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化学检测
2
作者 张荣琪 周婷 +7 位作者 吴欣 朱裁波 余奥 詹婷婷 陈文博 刘鹏 李曦 段俊新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8-254,共7页
以共沉淀法制备的普鲁士蓝类似物(PBA)为前驱体,采用循环伏安法(CV)在碳布(CC)上制备了具有立方框架结构的修饰电极Ni(OH)_(2)-NiOOH/CC,并用于葡萄糖的检测,探讨了柠檬酸钠对其检测性能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Ni(OH)_(2)-NiOOH/CC... 以共沉淀法制备的普鲁士蓝类似物(PBA)为前驱体,采用循环伏安法(CV)在碳布(CC)上制备了具有立方框架结构的修饰电极Ni(OH)_(2)-NiOOH/CC,并用于葡萄糖的检测,探讨了柠檬酸钠对其检测性能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Ni(OH)_(2)-NiOOH/CC的峰电流与葡萄糖的浓度在0.1~1665μ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灵敏度高达3045μA·mL·mol^(-1)·cm^(-2),检测限(S/N=3)低至0.02μmol·L^(-1)。同时,Ni(OH)_(2)-NiOOH/CC具有优异的重现性、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在人血清样品检测中,回收率在98.8%~103.7%之间,表明Ni(OH)_(2)-NiOOH/CC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检测 葡萄糖 ni(oh)_(2) niOoh 普鲁士蓝类似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OH)_(2)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薛丹 袁凡舒 +4 位作者 朱春茂 吴奇 王笛笛 魏杰 张钱丽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2-1029,共8页
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充放电速度快等优点,在能源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电极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对电容器储能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氢氧化镍(Ni(OH)_(2))成本低、来源丰富、理论容量高、环境... 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充放电速度快等优点,在能源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电极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对电容器储能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氢氧化镍(Ni(OH)_(2))成本低、来源丰富、理论容量高、环境友好、在碱性电解质中稳定性高,常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然而,Ni(OH)_(2)在超级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仍存在导电率低、分散性差、比表面积有限、体积收缩等问题亟待解决。综述了近5年以来Ni(OH)_(2)与碳基材料、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硒化物、氢氧化物复合制备Ni(OH)_(2)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分析讨论了微纳结构等因素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总结了目前Ni(OH)_(2)基复合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领域的难点问题,期望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ni(oh)_(2)基电极 电化学性能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水电解用NiPOH-RuO_(2)催化电极的析氢析氧反应研究
4
作者 李勇 朱思达 +1 位作者 赵坤 邵艳群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8,共9页
电解水制氢用电极材料对析氢和析氧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羟基亚磷酸镍(Ni_(11)(HPO_(3))_(8)(OH)_(6),缩写为Ni POH)具有多孔结构和丰富的活性中心备受关注,然而其低电导率以及相应的缓慢电子转移速率限制了其电催化性能。添加高导电性... 电解水制氢用电极材料对析氢和析氧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羟基亚磷酸镍(Ni_(11)(HPO_(3))_(8)(OH)_(6),缩写为Ni POH)具有多孔结构和丰富的活性中心备受关注,然而其低电导率以及相应的缓慢电子转移速率限制了其电催化性能。添加高导电性和活性物质提升电子传输效率和反应动力学,有望增强其在电解水过程中的催化活性与持久性。本文采用水热法在泡沫镍上原位生长Ni POH-x at.%RuO_(2)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计时电位法(CP)等研究Ru O_(2)含量对电极微观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辅以第一性原理计算探讨Ni POH-x at.%RuO_(2)在全解水过程中的性能。结果表明:添加Ru O_(2)可改变Ni POH微球的形貌,使其具有更大比表面积。Ni元素是由Ni2+和Ni3+组成,Ru由Ru^(3+)和Ru^(4+)组成。Ru掺杂使Ni POH的电子转移能垒降低,费米能级附近电子密度增大。当电流密度为10 m A/cm^(2)时,Ru O_(2)的加入明显降低了析氢过电位,NiPOH-3 at.%RuO_(2)的析氢过电位最低为93 mV,而Ni POH电极为161 mV,Ni POH-3 at.%RuO_(2)电极的析氧Tafel斜率同期达到最小。Ni POH-x at.%RuO_(2)电极的析氢过程是以Heyrovsky步骤为主的Volmer-Heyrovsky控制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 O_(2) ni11(HPO_(3))_(8)(oh)_(6) 第一性原理计算 电解水 析氢反应 析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OH)_(2)/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及其Cr(Ⅵ)吸附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梦奇 胡文莉 +2 位作者 陈德军 米红宇 廖银念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0-94,共5页
该文以石墨烯为支撑,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氢氧化镍/石墨烯(Ni(OH)_(2)/GNS)复合材料,其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重和X-射线粉末衍射表明,在复合材料中平均粒径约1.5μm的花状微球Ni(OH)_(2)均一地生长在石墨烯表面,形成了特殊的三维结构,其... 该文以石墨烯为支撑,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氢氧化镍/石墨烯(Ni(OH)_(2)/GNS)复合材料,其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重和X-射线粉末衍射表明,在复合材料中平均粒径约1.5μm的花状微球Ni(OH)_(2)均一地生长在石墨烯表面,形成了特殊的三维结构,其中石墨烯所占的质量分数约为20.1%;复合材料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其对Cr(Ⅵ)水溶液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最高去除率约达90%,实验饱和吸附量约为52.5 mg/g,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实验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和0.925,相差不大。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常温下吸附过程能自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ni(oh)_(2)/GNS 复合 Cr(Ⅵ)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状Ni(OH)_(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苏展 于金山 +2 位作者 董浩 石昕 王宏智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19,共4页
以NiCl_(2)·6H_(2)O和NH_(3)·H_(2)O为原料,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借助表面活性剂CTAB成功合成了β-Ni(OH)_(2)。研究表明,该材料具有以纳米片相互穿插构成的花状分层微米球结构,比表面积高达45 m^(2)∙g^(-1)。电化学测试表明材... 以NiCl_(2)·6H_(2)O和NH_(3)·H_(2)O为原料,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借助表面活性剂CTAB成功合成了β-Ni(OH)_(2)。研究表明,该材料具有以纳米片相互穿插构成的花状分层微米球结构,比表面积高达45 m^(2)∙g^(-1)。电化学测试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3 A∙g^(-1)的充放电电流密度下,Ni(OH)_(2)的比容量达到505 C∙g^(-1),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ni(oh)_(2)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Se_(2)/Ni(OH)_(2)/TM异质一体电极促进碱性析氧
7
作者 卫学玲 郭宇晨 +3 位作者 贾飞宏 李妍 包维维 邹祥宇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07-5112,共6页
低廉、高效稳定的催化电极对碱性电解水意义重大。利用水热法在钛网(TM)上原位构筑前驱体Ni(OH)_(2),通过固相硒化法在350℃对前驱体进行不同时长的硒化反应,制备出NiSe_(2)/Ni(OH)_(2)/TM异质一体电极。利用XRD、XPS对电极的物相和表... 低廉、高效稳定的催化电极对碱性电解水意义重大。利用水热法在钛网(TM)上原位构筑前驱体Ni(OH)_(2),通过固相硒化法在350℃对前驱体进行不同时长的硒化反应,制备出NiSe_(2)/Ni(OH)_(2)/TM异质一体电极。利用XRD、XPS对电极的物相和表面元素价态进行分析;通过SEM和TEM对电极的形貌和元素分布进行表征。并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对电极进行电催化析氧性能测试。XRD和SEM分析证实了电极的物相和形貌依赖于硒化时间。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了电极的形貌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较大。硒化2 h所得到的NiSe_(2)/Ni(OH)_(2)/TM电极具有最佳的异质形貌和最优的碱性析氧性能,驱动10 mA/cm^(2)电流密度仅需285 mV的过电位,Tafel斜率为50 mV/dec,100 h的恒电压测试中电流密度衰减率为16%。粗糙的表面显著地增多了有效活性位点,强化了异质界面上不同物种间的协调作用,中间产物的转换速率和电子的转移速率得以加快;该电极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析氧 异质结构 niSe_(2)/ni(oh)_(2) 一体电极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OH)_(2)@Co(OH)_(2)核壳结构的构建及其在抗坏血酸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宇苗 陈志谦 田亮亮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105,共5页
二维过渡金属材料因其特殊的物理结构在电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巨大的纵向比表面积使其容易发生团聚,限制了电催化性能的提高。采用协同腐蚀沉淀法(CEP)将Co(OH)_(2)纳米片[Co(OH)_(2)NSs]生长在Ni(OH)_(2)纳米笼[Ni(OH)_(2)... 二维过渡金属材料因其特殊的物理结构在电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巨大的纵向比表面积使其容易发生团聚,限制了电催化性能的提高。采用协同腐蚀沉淀法(CEP)将Co(OH)_(2)纳米片[Co(OH)_(2)NSs]生长在Ni(OH)_(2)纳米笼[Ni(OH)_(2)NCs]支架上,改善了其团聚问题。作为抗坏血酸(AA)检测电极,Ni(OH)_(2)NCs@Co(OH)_(2)NSs/玻碳电极[Ni(OH)_(2)NCs@Co(OH)_(2)NSs/GCE]在2.5~1.55 mmol/L范围内,灵敏度高达113μA/(mmol/L·cm^(2)),高于Co(OH)_(2)NSs/GCE和Ni(OH)_(2)NCs/GCE,证明将二维过渡金属材料固定在空心支架上可有效提高电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h)_(2)纳米片 ni(oh)_(2)纳米笼 协同腐蚀沉淀法 电化学传感器 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pherical Ni(OH)_2 and its charge/discharge process mechanism 被引量:2
9
作者 彭美勋 沈湘黔 +1 位作者 王零森 危亚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Spherical Ni(OH)2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an aqueous solution precipitation route. The structure of spherical Ni(OH)2 was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co... Spherical Ni(OH)2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an aqueous solution precipitation route. The structure of spherical Ni(OH)2 was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raditional Ni(OH)2.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herical nickel hydroxide consists of (Ni(OH)2) spheres with a reticulate structure of platelet-like, which is almost arranged radially and the crystalline grains intervene and connect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a three-dimensional net. The spherical Ni(OH)2 particle is full of pores, crannies between cleave planes. It is supposed that this structure is beneficial to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for the spherical particles during the charge/discharge processes and can improve the cycle life of the electrode; the pores and the crannies in spherical particles can shorten the proton diffusion distance and speed its velocity, which may result in that the local polarization is lowered.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he spherical Ni(OH)2 are improved by enhancing the conducting properties of the crystalline lattice due to its quick proton dif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e CRYSTALLIniTY spherical ni(oh)_2 proton diffusion charge/discharge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plate Effect on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Ni(OH)_2 Powders Prepared by Hydro chemical Method
10
作者 LIU Zhi hong,LI Qi hou,XU Xiao lin,GUO Xue yi,ZHANG Duo mo (Department of Metallurg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 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0年第1期20-24,共5页
The template effect controlling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ultrafine particles was described. Ni(OH) 2 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NH 3 coordination precipitation method. The effects of SO 2- 4, NO - 3, Cl -, NH 3, ... The template effect controlling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ultrafine particles was described. Ni(OH) 2 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NH 3 coordination precipitation method. The effects of SO 2- 4, NO - 3, Cl -, NH 3, pH value on Ni(OH) 2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explained with the theoretical model that the growth units were the polyhedral structure of coordination an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Ni(OH) 2 wer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the growth units, the dimensions and the linking patterns of the growth units vary with the change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conditions in the aqueous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h)_2 structural control polyhedral structure of coordination anions growth un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状Ag/Ni(OH)_(2)纳米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葡萄糖无酶传感
11
作者 裴苑娇 陈渊 +3 位作者 王瑞娟 景钇淇 王静 陈志林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5-531,共7页
本文采用连续离子层吸附法在镍基底上制备珊瑚状Ag/Ni(OH)_(2)纳米复合电极,建立灵敏度优异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安培电流法(i~t)对该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5 V下,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电化学... 本文采用连续离子层吸附法在镍基底上制备珊瑚状Ag/Ni(OH)_(2)纳米复合电极,建立灵敏度优异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安培电流法(i~t)对该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5 V下,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电化学传感性能,其灵敏度为1102μA·mmol·L^(-1)·cm^(-2),线性范围为0.002 mmol/L~10.11 mmol/L,检出限为0.29μmol/L(S/N=3),且重复性好,抗干扰性强,重现性和稳定性好,这主要是因为银、镍纳米复合材料间的相互协同效应,比表面积增大,使其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提高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该传感器可用于检测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表明制备的Ag/Ni(OH)_(2)纳米复合电极具有检测葡萄糖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i(oh)_(2)纳米复合电极 电化学传感器 葡萄糖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O催化氧化法对酸性大红3R废水的脱色降解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文英 高浩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703,共7页
采用NaClO催化氧化法对酸性大红3R废水进行脱色降解,探讨了反应条件对出水脱色率和Ni^(2+)溶出量的影响,分析了染料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染料的脱色效果优异,脱色率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pH、有效氯和催化剂投加量的... 采用NaClO催化氧化法对酸性大红3R废水进行脱色降解,探讨了反应条件对出水脱色率和Ni^(2+)溶出量的影响,分析了染料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染料的脱色效果优异,脱色率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pH、有效氯和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连续流实验的脱色率达到90%以上,运行约3000 min,催化剂没有出现失活现象。原子氧/单线态氧在染料降解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降解产物中未发现有毒的氯代有机化合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表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层较为均匀且致密地包裹在Al_(2)O_(3)小球表面,其中含有β-NiOOH和β-Ni(OH)_(2)物相,化学吸附氧占比高。研发的新工艺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oh ni(oh)_(2) NACLO 催化机理 原子氧 单线态氧 酸性大红3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