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MOF-74对脉冲等离子体催化合成氨的影响
1
作者 宋勤龙 徐晓芳 张海宝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3-397,共5页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制备和结构对其催化性能至关重要。采用溶剂热法以不同镍源合成了两种Ni-MOF-74,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同步热分析仪(TG-DSC)对两种Ni-MOF-74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镍...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制备和结构对其催化性能至关重要。采用溶剂热法以不同镍源合成了两种Ni-MOF-74,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同步热分析仪(TG-DSC)对两种Ni-MOF-74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镍源对其结构、形貌以及在等离子体合成氨反应中的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六水合硝酸镍合成的Y-Ni-MOF-74颗粒更细,热稳定性更好,催化性能更优。仅等离子体合成氨的合成速率为1065μmol/g·h,转化率为0.2%。填充Y-Ni-MOF-74后,氨合成速率可高达22785μmol/g·h,氮气转化率为0.85%,与仅等离子体相比,氨合成速率提高了21.39倍,氮气转化率提高了4.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ni-MOF-74 溶剂热法 催化合成氨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配体构筑的Cd(Ⅱ)基荧光传感有机骨架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馨莹 乔得聪 +2 位作者 潘会宾 高霞 卢久富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Cd(NO_(3))_(2)·4H_(2)O为金属源,五甲基间苯二甲酸(H2MIP)配体和1,3-双(2-甲基-1H-咪唑-1-基)丙烷(BMIP)为混合配体,构筑了一例新型Cd(Ⅱ)有机骨架材料{[Cd(MIP)(BMIP)]·2/3DMF}_n(SNUT-47)。X射线单晶衍...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Cd(NO_(3))_(2)·4H_(2)O为金属源,五甲基间苯二甲酸(H2MIP)配体和1,3-双(2-甲基-1H-咪唑-1-基)丙烷(BMIP)为混合配体,构筑了一例新型Cd(Ⅱ)有机骨架材料{[Cd(MIP)(BMIP)]·2/3DMF}_n(SNUT-47)。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SNUT-47呈现出二维双层有机骨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得到的配合物进行表征,实验值与模拟值的各衍射峰位置吻合良好,表明所合成SNUT-47材料具有优异的相纯度和可重复性。荧光实验结果表明,SNUT-47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对水溶液中的Na^(+)表现出高度的荧光增强效应,可作为荧光传感器对Na+实现高效检测,检测限可达2.56×10^(-6)mol/L。此外,SNUT-47在循环实验后仅需水洗即可轻松回收,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有机骨架 混合配体 晶体结构 离子检测 荧光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水中Hg(Ⅱ)去除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计成汉 郭嘉禾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2-1295,1301,共5页
重金属污染物,尤其是汞(Hg)因其高毒性和持久性,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吸附法已被确定为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众多吸附材料中,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因其优异的吸附能力,被认为是具有解决复杂环境问题前景的... 重金属污染物,尤其是汞(Hg)因其高毒性和持久性,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吸附法已被确定为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众多吸附材料中,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因其优异的吸附能力,被认为是具有解决复杂环境问题前景的新兴吸附剂之一。介绍了MOFs在有效去除水中重金属方面的设计、合成和应用,并对初始MOFs、功能化MOFs和MOFs基复合材料在Hg(Ⅱ)去除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和比较,总结了各种MOFs的吸附特性和机理,并对MOFs在未来研究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功能化 Hg()去除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存有机酸对MA-DTPA/PVDF螯合膜吸附Ni(Ⅱ)的影响
4
作者 宋来洲 贺君 +1 位作者 赵晓丹 刘晓伟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81-87,共7页
采用物理共混/相转移技术,制备了三聚氰胺-二乙烯三五乙酸/聚偏氟乙烯(MA-DTPA/PVDF)螯合膜,开展了其吸附Ni(Ⅱ)的研究,评价了乳酸、柠檬酸、丁二酸对螯合膜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共存有机酸的影响顺序为乳酸<丁二酸<柠檬... 采用物理共混/相转移技术,制备了三聚氰胺-二乙烯三五乙酸/聚偏氟乙烯(MA-DTPA/PVDF)螯合膜,开展了其吸附Ni(Ⅱ)的研究,评价了乳酸、柠檬酸、丁二酸对螯合膜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共存有机酸的影响顺序为乳酸<丁二酸<柠檬酸,共存有机酸没有改变螯合膜吸附本质。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iur方程,D-R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反应。热力学参数0<0、0<0、0>0,表明该吸附为自发的放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螯合膜 ni()离子 吸附 共存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0.6)Ni_(0.4)/N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氨硼烷水解制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若璇 刘睿莹 +3 位作者 谢婧 陈香香 王志远 曹振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6,共8页
为了提高氨硼烷(AB)在温和条件下的水解制氢性能,开发了兼具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首先在常温常压下直接搅拌反应物溶液得到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CoNi-ZIF[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的一种],然后高温焙烧CoNi-ZIF前体制得以氮掺杂多孔... 为了提高氨硼烷(AB)在温和条件下的水解制氢性能,开发了兼具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首先在常温常压下直接搅拌反应物溶液得到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CoNi-ZIF[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的一种],然后高温焙烧CoNi-ZIF前体制得以氮掺杂多孔炭(NC)为载体的Co_(x)Ni_(1-x)/NC(x为Co原子的摩尔分数,0<x<1)催化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一系列手段对Co_(x)Ni_(1-x)/NC催化剂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改变Co/Ni金属配比、催化剂用量、AB浓度、反应温度等条件探究催化剂对AB水解制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o/Ni摩尔比为6∶4时得到的催化剂Co_(0.6)Ni_(0.4)/NC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Co_(0.6)Ni_(0.4)/NC的催化活性最优,在温度298K下其催化AB完全水解的时间最短;Co_(0.6)Ni_(0.4)催化AB制氢的反应转化频率为1832.79h^(-1),活化能为64.81 kJ/mol;经10次循环使用,其催化AB完全水解制氢的速率几乎没有变化,循环使用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材料 氨硼烷水解 金属有机骨架衍生材料 Coni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配体的镍(Ⅱ)MOF基电催化剂的合成、结构表征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潘会宾 乔得聪 +2 位作者 王嘉欣 高霞 卢久富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67-2172,2180,共7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Ni(NO_(3))_(2)·6H_(2)O为金属源、五甲基间苯二甲酸(H_(2)MIP)配体和1,3-双(2-甲基-1H-咪唑-1-基)丙烷(BMIP)为混合配体,构筑了一例新型Ni(Ⅱ)有机骨架材料{[Ni_(4)(MIP)_(4)(BMIP)_(3)]·DMF}_(n)(SNUT-36)...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Ni(NO_(3))_(2)·6H_(2)O为金属源、五甲基间苯二甲酸(H_(2)MIP)配体和1,3-双(2-甲基-1H-咪唑-1-基)丙烷(BMIP)为混合配体,构筑了一例新型Ni(Ⅱ)有机骨架材料{[Ni_(4)(MIP)_(4)(BMIP)_(3)]·DMF}_(n)(SNUT-36)。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SNUT-36呈现一个4,6链接双节点的二重穿插的三维骨架结构,拓扑分析数据为(3^(2)·4^(5)·5·6^(7))(3^(4)·4^(7)·5·6^(3))。进一步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得到的配合物进行表征。此外,化学测试结果显示,SNUT-36达到20 mA·cm^(-2)时的过电位为430 mV,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Tafel斜率为89 mV·dec^(-1),也证实了其对提高析氧反应速率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有机骨架材料 溶剂热 电催化 混合配体 析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i双金属-有机框架物及其衍生物在超级电容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红莉 王香亭 +2 位作者 张曼 杨建东 王晓晴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29,33,共5页
概述了Co/Ni双金属-有机框架物材料(Co/Ni-MOFs)及其衍生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对Co/Ni-MOFs材料的处理分类,可以分为原始Co/Ni-MOFs以及Co/Ni-MOFs衍生物材料(包括多孔碳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硼酸... 概述了Co/Ni双金属-有机框架物材料(Co/Ni-MOFs)及其衍生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对Co/Ni-MOFs材料的处理分类,可以分为原始Co/Ni-MOFs以及Co/Ni-MOFs衍生物材料(包括多孔碳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硼酸盐、硫化物、磷化物)。重点综述了Co/Ni-MOFs和Co/Ni-MOFs衍生物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电化学性能,讨论了Co/Ni-MOF材料及其衍生物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概述了不同合成策略对提升比电容、循环稳定性和速率性能的贡献。最后,总结并展望了Co/Ni-MOFs在储能应用领域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物 电极材料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合成的锌(Ⅱ)MOF、晶体结构及其性质
8
作者 乔雅楠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8-1083,共6页
在溶剂热的条件下,以1,3-双(咪唑)丙烷与均苯三酸作为混合配体,合成了一例锌(Ⅱ)的有机框架材料。即{[Zn_(2)(μ2-OH)L_(1)L_(2)]·DMAc·_(2)H_(2)O}n其中L_(1)为1,3-双(咪唑)丙烷,L2为1,3,5-苯三羧酸用表示,DMAc为N,N-二甲基... 在溶剂热的条件下,以1,3-双(咪唑)丙烷与均苯三酸作为混合配体,合成了一例锌(Ⅱ)的有机框架材料。即{[Zn_(2)(μ2-OH)L_(1)L_(2)]·DMAc·_(2)H_(2)O}n其中L_(1)为1,3-双(咪唑)丙烷,L2为1,3,5-苯三羧酸用表示,DMAc为N,N-二甲基乙酰胺。经X射线单晶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粉末XRD、热重分析仪和元素分析仪表征,该MOF为3D→3D二重穿插三维骨架结构。此外,室温下固体荧光的测试结果表明:该MOF对苯胺有明显猝灭作用,所以MOF可以用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苯胺的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有机骨架材料 混合配体 溶剂热 拓扑结构 X射线衍射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Ni)-74对水中Cu^(2+)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娄杰 付秋平 +3 位作者 汪玲玲 刘秋霞 余磊 胡华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196,共5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Ni)-74,并系统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物相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液pH、Cu^(2+)初始浓度及吸附剂投加...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Ni)-74,并系统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物相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液pH、Cu^(2+)初始浓度及吸附剂投加量等因素对Cu^(2+)在MOF(Ni)-74上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吸附等温过程和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H 1~6范围内,MOF(Ni)-74吸附Cu^(2+)的最适pH为6。Cu^(2+)初始浓度增大,MOF(Ni)-74对Cu^(2+)的平衡吸附量增大。吸附剂投加量增大,溶液中Cu^(2+)的去除率提高,但Cu^(2+)的平衡吸附量减小。MOF(Ni)-74对Cu^(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MOF(ni)-74 吸附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Ⅱ)配合物的超分子设计及对甲醇蒸气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娟 赵博文 +2 位作者 黄超 陈冬梅 朱必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9-1074,共6页
采用饱和蒸气扩散技术,将2,4-二羟基苯甲醛缩异烟酰腙(H_2dhbi)配体分别与Zn(ClO_4)2·6H_2O和Zn(NO_3)_2·6H_2O进行配位作用,得到2种不同配位模式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dhbi)_2Zn_2·8H_2O]n(1)和{[(dhbi)_2(H_2O)_2Zn_2]... 采用饱和蒸气扩散技术,将2,4-二羟基苯甲醛缩异烟酰腙(H_2dhbi)配体分别与Zn(ClO_4)2·6H_2O和Zn(NO_3)_2·6H_2O进行配位作用,得到2种不同配位模式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dhbi)_2Zn_2·8H_2O]n(1)和{[(dhbi)_2(H_2O)_2Zn_2]·4DMF]}n(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热分析技术(TG-DTA)和X射线粉末衍射(PXRD)等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进一步将配位聚合物1和2用于对甲醇分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是一种理想的微孔材料,其对甲醇分子的吸附能力为化合物2的近5倍,采用PLATON对材料的孔隙体积进行计算得到化合物1和2的孔隙率分别为38.2%和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羟基苯甲醛缩异烟酰腙 锌()配合物 金属-有机框架 晶体结构 甲醇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Zn(Ⅱ)金属有机骨架荧光传感器检测苯甲醛、四环素、2,4,6-三硝基苯甲酸、氟啶胺、Cr_(2)O_(7)^(2-)和Fe^(3+)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华莉 徐心悦 +4 位作者 刘文 陈小莉 杨华 刘琳 王记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89-1406,共18页
成功制备了新型Zn(Ⅱ)金属有机骨架(MOF)[Zn_(2)(Hdepa)(dya)_(2)]_(n)(1)(H_(5)depa=2,2’,3,4’,5-二苯醚五羧酸,dya=2,2’-二吡啶胺)。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MOF 1由2个Zn^(2+)离子与1个Hdepa^(4-)离子和2个dya分子连接组成,通过氢... 成功制备了新型Zn(Ⅱ)金属有机骨架(MOF)[Zn_(2)(Hdepa)(dya)_(2)]_(n)(1)(H_(5)depa=2,2’,3,4’,5-二苯醚五羧酸,dya=2,2’-二吡啶胺)。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MOF 1由2个Zn^(2+)离子与1个Hdepa^(4-)离子和2个dya分子连接组成,通过氢键形成三维骨架。用粉末X射线衍射和IR表征了配合物1的相纯度。值得注意的是,配合物1具有优异的荧光特性和热稳定性,1的高灵敏度和选择性使其能够作为荧光传感器检测苯甲醛(BZH)、四环素(TC)、2,4,6-三硝基苯酚(TNP)、氟啶胺(Flu)、Cr_(2)O_(7)^(2-)和Fe^(3+)。此外,通过荧光寿命分析了Fe^(3+)、TC、BZH对MOF 1的荧光的猝灭过程,通过能量转移研究了Fe^(3+)、Cr_(2)O_(7)^(2-)、TNP、TC、BZH和Flu的荧光猝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金属有机骨架 晶体结构 荧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二甲酸镉(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和荧光性质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利 卢文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24-1328,共5页
以5:2物质的量比的Cd(NO3)2和H3IDC(咪唑-4,5-二羧酸)为原料,在DMF/HAc混合溶剂热条件下得到了1个新的三维层-柱状金属-有机框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d5(IDC)2(HIDC)2(DMF)2]n(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单晶X-射线结构分... 以5:2物质的量比的Cd(NO3)2和H3IDC(咪唑-4,5-二羧酸)为原料,在DMF/HAc混合溶剂热条件下得到了1个新的三维层-柱状金属-有机框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d5(IDC)2(HIDC)2(DMF)2]n(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的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a=1.41430(4)nm,b=1.571 78(4)nm,c=1.608 89(4)nm,V=3.576 51(16)nm3,Z=4,Dc=2.456 g·cm-3,F(000)=2 520,对于2 471个可观测点(I>2σ(I)),最终残差因子R1=0.032 0,wR2=0.074 5。在1的晶体结构中,每个镉(II)离子的配位数为6,处于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每个IDC3-分别桥联5个镉(Ⅱ)离子形成二维层结构,相邻的二维层之间通过HIDC2-进一步连接形成三维层-柱状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其通道为配位的DMF分子占据。配合物1的固体室温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在波长为471 nm的光激发下于536 nm处出现强烈的荧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溶剂热 镉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氮杂环和羧酸配体的三维镉(Ⅱ)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静 杨轶 +3 位作者 徐梦鸽 乔子洋 余思冀 黄秋颖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5-540,共6页
以含有柔性基团的苯并咪唑衍生物2-(1H-咪唑-1-甲基)-6-甲基-1H-苯并咪唑(immb)和芳香二羧酸对苯二甲酸(H2bdic)为配体,以CdCl2·2.5H2O为金属源,通过水热法合成出了一个新的金属有机框架(MOF)[Cd(bdic)(immb)]n(1)。单晶X-射线衍... 以含有柔性基团的苯并咪唑衍生物2-(1H-咪唑-1-甲基)-6-甲基-1H-苯并咪唑(immb)和芳香二羧酸对苯二甲酸(H2bdic)为配体,以CdCl2·2.5H2O为金属源,通过水热法合成出了一个新的金属有机框架(MOF)[Cd(bdic)(immb)]n(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MOF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桥联配体immb和bdic2-同时与Cd(Ⅱ)离子配位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其拓扑符号为(42·63·8)。红外光谱以及热分析的结果与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的结果一致。室温固态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标题MOF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金属有机框架 晶体结构 热分析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效吸附Pb(Ⅱ)的Zr基金属有机凝胶的合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云裳 秦凡凡 +2 位作者 袁仪祯 张应鹏 梁玉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03-1314,共12页
以合成的4,4,4-三甲酸三苯胺(H3TCA)为主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超分子无定型的锆基金属有机凝胶(Zr-MOG)。并通过一种简单的恒定时间控制晶化方法,使UIO-66(即Zr-MOF)凝胶化合成非晶态的Zr-MOG。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r-MOG拥有凝胶... 以合成的4,4,4-三甲酸三苯胺(H3TCA)为主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超分子无定型的锆基金属有机凝胶(Zr-MOG)。并通过一种简单的恒定时间控制晶化方法,使UIO-66(即Zr-MOF)凝胶化合成非晶态的Zr-MOG。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r-MOG拥有凝胶软材料的多层结构和非晶聚合物网络,对Pb(Ⅱ)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此外,以冰醋酸为晶化促进剂,成功地实现了晶态MOF和高分散非晶态MOG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金属凝胶 吸附材料 Zr基金属有机骨架 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N’-双(3-吡啶基)-对苯二甲酰胺和1,3,5-苯三甲酸的二维Co(Ⅱ)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结构和磁性
15
作者 王琦 仝玉章 +3 位作者 贾晓普 杨春 王庆伦 廖代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97-1405,共9页
摘要在水热条件下,基于配体N,N’-双(3-吡啶基)-对苯二甲酰胺(3-bptpa)和1,3,5-苯三甲酸(1,3,5-H3btc),合成了一例具有二维格子结构的钴(Ⅱ)MOF[Co(3-bptpa)(1,3,5-Hbtc)]·2H2O(1),并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EDS)、差热-... 摘要在水热条件下,基于配体N,N’-双(3-吡啶基)-对苯二甲酰胺(3-bptpa)和1,3,5-苯三甲酸(1,3,5-H3btc),合成了一例具有二维格子结构的钴(Ⅱ)MOF[Co(3-bptpa)(1,3,5-Hbtc)]·2H2O(1),并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EDS)、差热-热重分析(DTA-TG)、X射线单晶衍射(XRD)和磁学表征。结果表明,每个1,3,5-Hbtc2-提供1个螯合配位羧基和1个桥连配位羧基与Co(Ⅱ)离子配位。中心对称的二聚体[Co(3-bptpa)(1,3,5-Hbtc)]2通过桥连配位的羧基连接成1D梯形链,相邻的梯形链通过3-bptpa与Co(Ⅱ)的配位作用连接为2D格子,从而形成Co N2O4变形八面体的配位构型。对配合物1在16~300 K的磁化率数据,使用八面体场下旋轨耦合的各向同性的单离子近似和分子场理论进行分析,Co(Ⅱ)离子表现强的旋轨耦合作用(λ=-100.4 cm^-1),相邻的Co(Ⅱ)离子之间通过桥连配位的羧基传递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zj’=-0.618 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吡啶二酰胺配体 水热合成 钴() 金属-有机骨架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i@N-C/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磁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松岩 田晓霞 +4 位作者 屈绍波 王甲富 王军 李辰琛 马丽斯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59,共9页
以制备的多孔碳为基材,采用热还原法通过原位生长制备轻质化Co-Ni@N-C/多孔碳复合材料,研究了多孔碳的添加量对样品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对样品的相结构... 以制备的多孔碳为基材,采用热还原法通过原位生长制备轻质化Co-Ni@N-C/多孔碳复合材料,研究了多孔碳的添加量对样品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对样品的相结构、组分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样品在2~18 GHz频段内的电磁参数进行测试,并根据传输线理论分析了样品的电磁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以多孔碳为基材制备的Co-Ni@N-C/多孔碳样品,当多孔碳含量占原材料总质量的2.7%时,样品具有良好的电磁波吸收性能,最大反射损耗值为-57.74 dB(15.12 GHz,2.35 mm),最大有效吸收带宽为5.14 GHz(12.86~18 GHz,2.25 mm),基本覆盖整个Ku波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i@N-C/多孔碳 金属有机框架 电磁波吸收 阻抗匹配 界面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合成Ni-gallate(镍基没食子酸金属有机框架)用于CO_(2)吸附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翟尚鹏 王延民 王建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24-227,233,共5页
CO_(2)排放导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引起广泛关注,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超高的孔隙率比表面积,被认为是捕集CO_(2)的理想材料。采用微波辅助合成Ni-gallate(镍基没食子酸金属有机框架),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 CO_(2)排放导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引起广泛关注,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超高的孔隙率比表面积,被认为是捕集CO_(2)的理想材料。采用微波辅助合成Ni-gallate(镍基没食子酸金属有机框架),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水热合成,微波辅助合成的材料有着较高的结晶度和规则的尺寸形貌,在25℃时表现出更高的CO_(2)吸附量(3.82mmol/g)。结合微波辅助合成快速高效的优点,通过相转化法和聚酰亚胺复合得到的聚合物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CO_(2)吸附性能,而且有着优异的机械和热稳定性,有进一步发展成为工业CO_(2)捕集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微波辅助合成 ni-gallate CO_(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荧光性质的三维Zn(Ⅱ)金属-有机框架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百丽 贺鹏珍 +1 位作者 王清华 崔术新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71-1477,共7页
以1,3,5-苯三甲酸(H_(3)BTC)为配体,与Zn(Ⅱ)离子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制备了配合物{[Zn(BTC)2/3]·[HCON(CH_(3))_(2)]·[C_(2)H_(5) OH]}n(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SXRD)、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粉末X射线衍射分... 以1,3,5-苯三甲酸(H_(3)BTC)为配体,与Zn(Ⅱ)离子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制备了配合物{[Zn(BTC)2/3]·[HCON(CH_(3))_(2)]·[C_(2)H_(5) OH]}n(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SXRD)、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PXRD)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1进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在配合物1中Zn(Ⅱ)离子通过羧基上的氧原子与BTC 3-离子配位,形成了具有孔道的三维Zn(Ⅱ)金属有机框架(MOF)结构。并且通过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将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分子封装进平行四边形的孔道中。室温下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当激发波长为297 nm时,配合物1在601 nm处具有最强的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配合物 溶剂热合成 1 3 5-苯三甲酸 金属有机框架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配体的镍(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荧光性质和磁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波 沈红 +2 位作者 王霏宇 毛逢银 李勇辉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52-1957,共6页
室温下,以对氯苯乙酸(PCPA)、1,10-邻菲啰啉(phen)和六水合硫酸镍为原料,通过溶剂挥发法合成了镍配合物[Ni(PCPA)_(2)(phen)H_(2)O],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金属有机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 室温下,以对氯苯乙酸(PCPA)、1,10-邻菲啰啉(phen)和六水合硫酸镍为原料,通过溶剂挥发法合成了镍配合物[Ni(PCPA)_(2)(phen)H_(2)O],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金属有机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每个不对称单元由一个镍(Ⅱ)离子、两个对氯苯乙酸配体和一个1,10-邻菲啰啉配体组成。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激发峰和发射峰分别在336 nm和393 nm;热稳定性分析表明,配合物在室温下稳定;磁性测量表明,配合物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配合物 对氯苯乙酸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磁性 金属有机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对废水中Hg(Ⅱ)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清丽 党璐童 +2 位作者 武凯莉 段松 康永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5-211,共7页
以γ-CD为配体,KOH作为金属离子,通过KH580偶联合成环境友好型的环糊精金属有机框架材料(γ-CD-MOFs-SH)用于吸附水环境中痕量Hg(Ⅱ)。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粉末X射线衍射仪及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 以γ-CD为配体,KOH作为金属离子,通过KH580偶联合成环境友好型的环糊精金属有机框架材料(γ-CD-MOFs-SH)用于吸附水环境中痕量Hg(Ⅱ)。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粉末X射线衍射仪及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实验参数对γ-CD-MOFs-SH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拟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模型,可以很好地阐明Hg(Ⅱ)的吸附过程,理论上最大吸附能力高达208mg/g。此外,γ-CD-MOFs-SH在经过5次循环再生实验,吸附率仍达第一次的80%以上,具有优异的可再生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环糊精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Hg()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