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锚固岩质边坡震后位移实时动态Newmark滑块位移法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宇臻 夏元友 +1 位作者 王智德 严敏嘉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57-2063,共7页
Newmark滑块位移法在计算锚固岩质边坡震后位移时,一般假设边坡屈服加速度系数为定值,没有考虑在地震时程中因滑块下滑引起的锚索轴力实时动态变化对边坡屈服加速度系数的影响。基于拟静力模型,针对典型锚固岩质边坡,考虑锚索轴力实时... Newmark滑块位移法在计算锚固岩质边坡震后位移时,一般假设边坡屈服加速度系数为定值,没有考虑在地震时程中因滑块下滑引起的锚索轴力实时动态变化对边坡屈服加速度系数的影响。基于拟静力模型,针对典型锚固岩质边坡,考虑锚索轴力实时动态变化对边坡屈服加速度系数的影响,推导出锚固岩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锚索实时轴力、边坡实时屈服加速度系数和震后位移计算公式,提出了锚固岩质边坡震后位移计算的实时动态Newmark滑块位移法。结合算例分析表明:随着滑块位移的增加,锚索实时轴力和边坡实时屈服加速度系数会相应增大;实时动态Newmark滑块位移法较传统Newmark滑块位移法计算的震后位移要偏小,且两者之间的差异会随着边坡整体稳定性的提高而逐渐减小。实时动态Newmark滑块位移法弥补了传统Newmark滑块位移法未考虑锚索轴力实时动态变化影响的不足,可为地震作用下锚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锚固 newmark滑块位移法 震后位移 实时动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wmark法的土钉支护边坡震后位移三维上限分析
2
作者 余家骥 黄旭东 +3 位作者 陈志宇 王玲 阮波 潘秋景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1,共11页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理论,结合边坡三维旋转破坏机制和Newmark位移法,利用水平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表征地震效应,对地震作用下土钉支护边坡三维稳定性及永久位移开展研究。通过与振动台试验对比,发现本文方法预测的土钉支护边坡破坏面和位...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理论,结合边坡三维旋转破坏机制和Newmark位移法,利用水平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表征地震效应,对地震作用下土钉支护边坡三维稳定性及永久位移开展研究。通过与振动台试验对比,发现本文方法预测的土钉支护边坡破坏面和位移与试验结果大致吻合,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靠性。提出一个表征边坡中土钉强度及三维分布特征的无量纲系数Mt,探究3组Mt下边坡宽高比、c/γH、边坡倾角和土内摩擦角对临界地震加速度的影响规律,计算不同边坡倾角、土内摩擦角及Mt的位移系数设计图表,并通过对2种水平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二次积分得到了地震积分位移表。研究结果表明:无量纲系数Mt越大,土钉支护边坡的临界地震加速度越大,地震诱发边坡位移越小,且随着土钉的长度和强度的提高,相应临界地震加速度增长率逐渐降低;边坡倾角增大会导致位移系数先增大后减小,且Mt越大时位移系数取峰值时对应的边坡倾角越大。基于边坡参数,结合临界地震加速度、位移系数和地震积分位移的设计图表,可直接估计边坡的地震永久位移值。研究结果可对土钉支护边坡工程的震后位移预测以及土钉参数取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钉支护边坡 地震稳定 newmark位移 三维稳定性 极限分析上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wmark滑块原理的抗滑桩加固三维土坡的地震位移分析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李见飞 苏杨 +1 位作者 孙志彬 赵晨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785-2795,共11页
提出一种基于Newmark滑块原理的抗滑桩加固三维平台土坡地震位移方法。基于极限分析原理,并采用"牛角型"破坏机制推导出抗滑桩加固三维平台土坡屈服加速度系数k_c的显性表达式。经参数分析,探究各因素对k_c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提出一种基于Newmark滑块原理的抗滑桩加固三维平台土坡地震位移方法。基于极限分析原理,并采用"牛角型"破坏机制推导出抗滑桩加固三维平台土坡屈服加速度系数k_c的显性表达式。经参数分析,探究各因素对k_c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单台阶相比,三维平台土坡更趋于稳定。由力矩平衡方程求出抗滑桩加固三维平台土坡滑动破坏时的转动角加速度,对其二次积分求出抗滑桩加固三维平台土坡的震后位移。结合工程实例探究地震对抗滑桩加固三维平台土坡地震位移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工程建议。对抗滑桩加固三维平台土坡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求出各影响因素对抗滑桩加固三维平台土坡稳定性的敏感性顺序,为抗滑桩加固三维平台土坡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平台土坡 极限分析原理 newmark滑块 地震位移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滑面应变软化效应的边坡震后位移计算方法
4
作者 王家鑫 夏元友 王智德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9-1036,共8页
Newmark滑块位移法计算边坡震后位移,认为边坡屈服加速度为恒定值,未考虑滑面的应变软化效应与地震时程中滑动体条块几何参数实时动态变化的影响。针对均质土坡,以拟静力极限平衡理论为基础,采用对数螺旋线滑面假设,考虑滑面应变软化效... Newmark滑块位移法计算边坡震后位移,认为边坡屈服加速度为恒定值,未考虑滑面的应变软化效应与地震时程中滑动体条块几何参数实时动态变化的影响。针对均质土坡,以拟静力极限平衡理论为基础,采用对数螺旋线滑面假设,考虑滑面应变软化效应及在地震时程中滑动体实时下滑转角对条块几何参数的影响,推导了考虑应变软化效应的边坡动态屈服加速度及震后位移计算表达式,并通过编程实现了边坡震后位移计算。结合算例分析表明,随着边坡下滑转角的增大,边坡动态屈服加速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考虑应变软化效应计算的边坡震后位移大小介于使用土体峰值强度指标和残余强度指标计算的震后位移之间;随着边坡稳定性的减小,考虑应变软化效应与不考虑应变软化效应的震后位移计算结果皆随之增大,且两者差距会逐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应变软化 newmark滑块位移法 震后位移 实时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爆破能量下滑块位移法分析滑坡稳定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唐红梅 周云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94,100,共6页
爆破荷载对滑坡体的作用过程实际是爆破引起滑体滑面位移累加的过程;将滑坡滑移面简化为拉裂段、剪切段和蠕滑段,建立了滑坡振动的物理模型和滑块的力学模型,基于剪切段和蠕滑段的本构方程得出滑坡滑动过程的应变能公式,同时分析得出了... 爆破荷载对滑坡体的作用过程实际是爆破引起滑体滑面位移累加的过程;将滑坡滑移面简化为拉裂段、剪切段和蠕滑段,建立了滑坡振动的物理模型和滑块的力学模型,基于剪切段和蠕滑段的本构方程得出滑坡滑动过程的应变能公式,同时分析得出了爆破地震波衰减能量、重力势能以及滑坡体阻尼耗能公式,通过能量守恒最终计算出剪切段和蠕滑段的位移量,并给出单次和多次爆破振动下滑坡的总位移量表达式。以码头隧道洞口滑坡为例,获得每个条块的单位滑移量,并判定滑移破坏首先是剪切和蠕滑交接处,其次为剪切段顶端,最终是蠕滑段末端,同时得到单次振动滑坡滑移量为83.92 mm,假定一次爆破影响相同,监测滑坡临界破坏总位移量为670 mm,只需7.98次爆破滑坡即发生滑移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动力地质学 能量 位移 滑块位移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块位移法大桩帽刚性短桩荷载传递特性分析
6
作者 陈昌富 赵湘龙 吴燕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410-3418,共9页
通过分析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成果发现,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加,大桩帽刚性短桩桩帽下地基土体最终发生侧向整体剪切滑移破坏,而下部桩体则发生向下刺入破坏。据此,提出了一种滑块位移法分析桩帽下地基土体的荷载-位移关系,而下部桩体的... 通过分析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成果发现,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加,大桩帽刚性短桩桩帽下地基土体最终发生侧向整体剪切滑移破坏,而下部桩体则发生向下刺入破坏。据此,提出了一种滑块位移法分析桩帽下地基土体的荷载-位移关系,而下部桩体的荷载-位移关系则采用荷载传递法进行分析。然后,基于上、下两部分的位移协调条件,叠加得到大桩帽刚性短桩的荷载-位移关系曲线(P-s曲线)。同时,采用模型试验结果对此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得到的P-s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最后,利用本文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的帽桩直径比D/d以及桩长与桩帽直径比L/D对大桩帽刚性短桩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软土地基中宜采用帽桩直径比D/d>2和桩长与桩帽直径比L/D<10的带帽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滑块位移 带帽桩 P-S曲线 荷载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剩余推力法的地震滑坡永久位移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祁生林 祁生文 +1 位作者 伍法权 刘春玲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63-68,共6页
基于剩余推力法思想 ,结合Newmark有限滑动位移法 ,考虑了由于动力作用造成的孔隙水压力变化 ,对一种最为常见的边坡灾害—滑坡 ,提出了一种简便的估算地震动力永久位移的方法。对一实例用该法和快速拉格朗日元 (FLAC3D)进行对比计算 ,... 基于剩余推力法思想 ,结合Newmark有限滑动位移法 ,考虑了由于动力作用造成的孔隙水压力变化 ,对一种最为常见的边坡灾害—滑坡 ,提出了一种简便的估算地震动力永久位移的方法。对一实例用该法和快速拉格朗日元 (FLAC3D)进行对比计算 ,结果表明两者的结果基本接近 ,前者要保守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推力 滑坡 动力稳定性 永久位移 newma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V技术的惯性滑块式振动位移传感器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彭映成 郭弦 +2 位作者 陈荣 邢园丁 黎小毛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9,共5页
为了研究在爆炸冲击作用下,防护结构体防护作用的效果,需要测量其内部位移。基于光子多普勒测速(PDV)技术,设计了一种惯性滑块式水平位移传感器,PDV系统采用了长景深的测量探头,保证了较大的位移测量范围,传感器结构采用了一种极低摩擦... 为了研究在爆炸冲击作用下,防护结构体防护作用的效果,需要测量其内部位移。基于光子多普勒测速(PDV)技术,设计了一种惯性滑块式水平位移传感器,PDV系统采用了长景深的测量探头,保证了较大的位移测量范围,传感器结构采用了一种极低摩擦系数的滑动套衬与光轴滑块,减小了位移测量误差。冲击实验的测量结果证明,该传感器测量范围达±2 cm,实现了较长时间的振动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多普勒测速 惯性滑块式水平位移传感器 相干 时频分析 模极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拼装悬臂式挡墙地震永久位移计算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江 肖世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71-1982,共12页
为确定新型的多级拼装悬臂式挡墙的地震永久位移,基于墙-坡系统整体滑面过最下一级墙踵板下边缘的旋转滑动破坏模式,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及拟静力法,得出墙-坡系统地震屈服加速度系数表达式,进而结合Newmark滑块法,对系统产生的转动角加... 为确定新型的多级拼装悬臂式挡墙的地震永久位移,基于墙-坡系统整体滑面过最下一级墙踵板下边缘的旋转滑动破坏模式,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及拟静力法,得出墙-坡系统地震屈服加速度系数表达式,进而结合Newmark滑块法,对系统产生的转动角加速度进行二次积分得到其角位移,分别推导出了Ⅱ级、Ⅲ级和Ⅳ级拼装悬臂式挡墙各级墙顶地震水平永久位移计算公式。通过与Ⅲ级墙、Ⅱ级墙模型振动台试验及数值模拟对比,表明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理论算法得到的Ⅲ级墙、Ⅱ级墙模型各级墙顶水平永久位移比试验值分别约大10%~40%、10%~30%,但其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接近。实例分析进一步表明,理论算法一般比数值模拟结果相对偏保守;填土内摩擦角、黏聚力和单级墙体高度对墙-坡系统的水平屈服加速度分别呈较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影响,而各级墙体间的平台宽度、单级墙底板长度和厚度对其影响较小;多级墙的分级数对水平屈服加速度有明显的非线性与正相关的影响特征;填料颗粒越细,对限制墙-坡系统地震永久位移的效果就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拼装悬臂式挡墙 极限分析上限 newmark滑块 永久位移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远场地震下高陡边坡的动力响应及永久位移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帅 宋波 +1 位作者 蔡德钩 叶阳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768-773,共6页
基于软硬互层边坡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边坡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得出远场地震对边坡动力响应(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剪应力和最大主应力)的影响总体比近场地震显著;通过将时程分析法与规范中的拟静力法计算的安全系数进行对比... 基于软硬互层边坡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边坡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得出远场地震对边坡动力响应(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剪应力和最大主应力)的影响总体比近场地震显著;通过将时程分析法与规范中的拟静力法计算的安全系数进行对比,明确了拟静力法在地震动力稳定性评价中的不足;基于有限元时程分析法计算出的边坡临界加速度代入Newmark滑块位移法公式中,得到了考虑地震近远场特性影响的边坡永久位移,并与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Newmark法计算结果偏小,且远场地震作用下的永久位移比近场地震作用下分别增大35%(Newmark法)和21%(弹塑性有限元法);最后基于Jibson and Michae提出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永久位移量进行了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得出以永久位移1 cm作为岩质边坡从一个轻度破坏到中度破坏程度的评价临界值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远场地震 软硬互层边坡 拟静力 newmark滑块位移法 永久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边坡地震永久位移初探 被引量:13
11
作者 卢坤林 朱大勇 +1 位作者 朱亚林 许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25-1429,共5页
将著名的Newmark有限滑动位移法拓展到三维空间,提出了三维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的分析方法。针对潜在滑体,运用三维极限平衡理论确定屈服加速度,借助数值方法获得平均地震加速度,进而依据Newmark的建议计算永久位移量。实例分析表明,该方... 将著名的Newmark有限滑动位移法拓展到三维空间,提出了三维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的分析方法。针对潜在滑体,运用三维极限平衡理论确定屈服加速度,借助数值方法获得平均地震加速度,进而依据Newmark的建议计算永久位移量。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合理;与三维方法相比,二维分析得到的屈服加速度与平均加速度均偏低,永久位移量偏大;偏差量随着滑体长度的增大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地震 永久位移 newma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填土强度的加筋土挡墙动位移计算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鹏 蒋关鲁 +3 位作者 雷涛 刘琪 王智猛 刘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41-1846,1853,共7页
加筋土挡墙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大小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显著。为了计算地震荷载作用下加筋土挡墙的位移,Newmark滑块法通常被用于设计中。由于传统的Newmark滑块法在计算中忽略了填土强度的变化,因而采用单一峰值或残余强度的计算... 加筋土挡墙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大小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显著。为了计算地震荷载作用下加筋土挡墙的位移,Newmark滑块法通常被用于设计中。由于传统的Newmark滑块法在计算中忽略了填土强度的变化,因而采用单一峰值或残余强度的计算将可能导致计算得到的位移小于或大于实际位移值。在二楔块破坏模式的假定条件下,根据楔块的力学平衡条件,建立了加筋土挡墙滑动安全系数计算式,同时通过引入位移阈值考虑了填土的应变软化特点。通过将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得到以下结论:相较于单楔块法,二楔块法更能真实地反映出墙体的实际破坏模式,且计算得到的屈服加速度系数更接近试验值;相较于采用单一峰值或残余强度计算的位移,考虑填土应变软化的计算解更接近于模型测试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挡墙 地震 位移 应变软化 newmark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江德军 杨杰 +1 位作者 乔蓓 郑成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针对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分析方法之间的差异及其适用情况尚不明确的问题,以某三级均质土坡为例,基于Quake/w、Geo-Studio、PLAXIS以及FLAC等软件,利用拟静力法、Newmark滑块分析法、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法、动力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及有限... 针对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分析方法之间的差异及其适用情况尚不明确的问题,以某三级均质土坡为例,基于Quake/w、Geo-Studio、PLAXIS以及FLAC等软件,利用拟静力法、Newmark滑块分析法、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法、动力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及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计算出安全系数,对比了5种方法的异同。结果表明,采用拟静力法获得的边坡抗震稳定性偏于安全;Newmark滑块分析法、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法计算的安全系数基本相同;动力有限元与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计算所得的安全系数相近,但在不同折减系数下计算的监测点位移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作用 边坡稳定性 拟静力 newmark滑块分析 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 动力有限元强 度折减 有限差分强度折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竖向地震效应的边坡地震永久位移计算图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曙光 何光槐 +2 位作者 汤祖平 王志斌 赵炼恒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2,共8页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和Newmark刚塑性滑块模型,推导考虑水平与竖向地震效应下,对数螺旋线型滑面边坡屈服加速度和边坡永久位移的计算公式;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编制非线性规划迭代程序对边坡地震永久位移计算模型进行优化求解,由此探讨竖...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和Newmark刚塑性滑块模型,推导考虑水平与竖向地震效应下,对数螺旋线型滑面边坡屈服加速度和边坡永久位移的计算公式;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编制非线性规划迭代程序对边坡地震永久位移计算模型进行优化求解,由此探讨竖向地震对边坡永久位移的影响规律。算例分析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绘制边坡屈服加速度、位移系数以及4个典型地震加速度时程的2次积分图表,以便于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的查表计算。并给出具体算例,说明采用本文表格进行查表计算的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地震永久位移 竖向地震效应 newmark 极限分析上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结构面退化的岩质边坡地震永久位移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祁生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2-457,共6页
针对岩质边坡平面滑动问题和楔形体滑动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结构面退化的岩质边坡的地震永久位移算法,提供了该法实施的流程,并用3个实例进行了说明。计算结果和前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该法与试验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能很好的估计... 针对岩质边坡平面滑动问题和楔形体滑动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结构面退化的岩质边坡的地震永久位移算法,提供了该法实施的流程,并用3个实例进行了说明。计算结果和前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该法与试验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能很好的估计边坡地震永久位移量值。传统Newmark法不考虑结构面退化,计算结果一般过低的估计了边坡地震永久位移量值,它较为适合估计地震永久位移量值较小的边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永久位移 岩质边坡 结构面退化 newma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与竖向加速度-时程曲线叠加效应下边坡永久位移计算的极限上限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志斌 汤祖平 +1 位作者 赵炼恒 程肖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43,共9页
实际边坡动力稳定性受地震竖向与水平方向效应共同作用,传统边坡地震永久位移计算方法较少考虑竖向地震波影响,采用实际地震的竖向与水平方向加速度时程曲线共同效应更符合工程实际。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和Newmark刚塑性滑块模型,提出一... 实际边坡动力稳定性受地震竖向与水平方向效应共同作用,传统边坡地震永久位移计算方法较少考虑竖向地震波影响,采用实际地震的竖向与水平方向加速度时程曲线共同效应更符合工程实际。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和Newmark刚塑性滑块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实际水平向与竖向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改进方法,以3个工程边坡为例,探讨了两组具有代表性实测典型水平和竖向地震地面运动记录对边坡地震永久位移计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竖向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时,本文方法可蜕化为与前人方法兼容;不同地震波的竖向与水平地震动时程曲线的叠加效应不同,竖向地震对边坡永久位移的影响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地震永久位移 加速度-时程曲线 newmark 极限分析上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土质边坡永久变形的简易评价方法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帅 宋波 +3 位作者 林懿翀 刘诗净 陈健 王荣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57-262,共6页
通过将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孔隙水压力与液化抵抗率的简便关系式代入基于Newmark法的边坡永久位移计算式中,建立考虑动孔隙水压力影响的边坡永久位移简便计算方法。此外,基于此简便计算方法和拟静力法研究边坡坡比、坡高、地下水位变化、... 通过将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孔隙水压力与液化抵抗率的简便关系式代入基于Newmark法的边坡永久位移计算式中,建立考虑动孔隙水压力影响的边坡永久位移简便计算方法。此外,基于此简便计算方法和拟静力法研究边坡坡比、坡高、地下水位变化、地震强度和频谱特性对边坡永久位移和安全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地下水对地震作用下边坡永久位移和安全系数的影响显著,在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时,地下水的影响不容忽略。实际计算中不考虑竖向加速度影响时,计算的结果偏小,会过高的评估边坡的稳定性。边坡坡高对边坡永久位移和安全系数的影响比坡比的影响更为显著。远场地震(T1-II-1)对边坡的永久位移和安全系数的影响要大于近场地震(T2-II-1)。最后采用非线性回归拟合方法,得到考虑动孔隙水压力影响的边坡永久位移与安全系数的关系式,通过求解边坡的安全系数,能快速计算出边坡的永久位移,对边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mark 土质边坡 动孔隙水压力 液化抵抗率 永久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地表侧移量简化计算方法研究
18
作者 杨彦鑫 马建林 林大富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00-2304,共5页
地表侧移由地震引起的饱和砂土液化诱发,地表沿着缓坡或自由面产生移动。依据场地的液化特性,利用Newmark滑块计算法对由液化引起的地表侧移进行计算。利用非线性场地响应分析,根据场地土层特性,构建一维场地响应模型。将已有的基岩地... 地表侧移由地震引起的饱和砂土液化诱发,地表沿着缓坡或自由面产生移动。依据场地的液化特性,利用Newmark滑块计算法对由液化引起的地表侧移进行计算。利用非线性场地响应分析,根据场地土层特性,构建一维场地响应模型。将已有的基岩地震波作为场地输入,计算可液化土的液化时间点,获得液化土下的地震波。利用标准贯入试验计算可液化土的残余剪切强度,并赋予非液化土摩尔库伦参数,利用极限平衡分析求得场地的屈服加速度。将屈服加速度和考虑液化时间后的可液化土层下的地震波作为输入参数,采用Newmark滑块法计算场地的侧移。将该方法应用于台湾集集地震侧移算例中,依据钻孔资料计算得到可液化土体残余强度为7.08kPa。将反卷积分析得到的强震记录作为输入地震波,设置各土层的滞回曲线和阻尼比曲线,对地下水位下土层设置孔隙水压模型,对场地进行非线性响应分析并获得所需地震波。将场地简化为二维的SLIDE5.0模型计算屈服加速度。经Newmark滑块法计算,所得侧移预测值与地震后现场观测值(1.62m)接近,结果表明考虑液化特征的侧移计算方法可用于实际工程中的侧移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液化 侧移 非线性分析 极限平衡分析 newmark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液化侧移计算方法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彦鑫 蒙国往 +2 位作者 黄翔 王蒙婷 马建林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1,共6页
地震液化引起的侧移会对场地及结构物造成破坏。分析WLA液化台阵,对比不同侧移计算方法的适用性。首先根据液化土的残余强度和标准贯入度计算屈服加速度,将反卷积分析得到的地震波作为输入,利用Newmark滑块法计算场地侧移;然后分别采用P... 地震液化引起的侧移会对场地及结构物造成破坏。分析WLA液化台阵,对比不同侧移计算方法的适用性。首先根据液化土的残余强度和标准贯入度计算屈服加速度,将反卷积分析得到的地震波作为输入,利用Newmark滑块法计算场地侧移;然后分别采用PM4Sand本构模型和Finn本构模型模拟液化土和孔压变化,根据液化土的标准贯入度计算本构模型所需计算参数,用有限差分法和场地已有地震波计算侧移;最后根据场地的液化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液化时间的场地侧移计算方法。将不同的侧移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结果表明:Newmark滑块法和根据PM4Sand模型得到的侧移值偏大,根据Finn模型得到的侧移值偏小,基于场地液化时间的侧移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移 地震液化 数值计算 newmark滑块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方法研究进展
20
作者 段晓康 赵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3-134,共2页
目前国内外研究地震诱发滑坡危险性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综合指标法及Newm ark位移法。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涉及地形地貌、山体的地质材料性质、地震强度、降雨条件等多因素,因此很难精准地对地震滑坡危险性进行分区,已有的方法都有... 目前国内外研究地震诱发滑坡危险性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综合指标法及Newm ark位移法。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涉及地形地貌、山体的地质材料性质、地震强度、降雨条件等多因素,因此很难精准地对地震滑坡危险性进行分区,已有的方法都有不完善之处。应通过不断积累地震滑坡资料,并将传统方法与数值模拟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危险性区划 newmark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