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数字素养对其数字乡村参与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马晨 李瑾 冯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37-1949,共13页
【目的】作为数字社会的弱势群体,农民的数字化认知普遍较差,数字化“新农具”的操作应用能力普遍不强,直播电商等“新农活”的参与能力较弱,本研究旨在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推动其更加积极主动投... 【目的】作为数字社会的弱势群体,农民的数字化认知普遍较差,数字化“新农具”的操作应用能力普遍不强,直播电商等“新农活”的参与能力较弱,本研究旨在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推动其更加积极主动投身到数字乡村这一伟大实践中。【方法】在梳理国内外文献和对北京13个涉农区1500位农民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数字意识、数字通用素养、数字技术素养等6个维度搭建农民数字素养体系,并基于KAP模型构建“农民数字素养-对政府数字服务满意度-农民数字乡村参与行为”理论模型,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索农民数字素养影响数字乡村参与的作用路径,提出激发农民参与数字乡村的相关政策建议。【结果】(1)农民的数字素养提升其数字乡村参与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2)农民对政府数字服务的满意程度会间接影响其对数字乡村的参与程度;(3)数字化基础设施在农民数字素养影响农民数字乡村参与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结论】扎实推进数字乡村,让农民多参与、广收益,一是要通过构建农民数字素养培训体系和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应用能力培训等方式大力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二是要通过加强优质农村服务资源供给与共享和推动服务多元化参与等方式强化农村数字化服务水平,三是要通过强化农村网络承载能力和推动现有技术设备“适农化”改造等方式不断完善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数字素养 数字乡村参与 政府数字服务 农村数字新基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均等化与资本化效应——来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证据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金东 初虹 李启航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4-82,共19页
根据公共服务资本化理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公共服务资本化效应以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为必要前提,故而基础设施资本化程度与非均等化程度同步走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难题。本文分析认为,传统基础设施的地理锚定特征和距离衰减特征... 根据公共服务资本化理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公共服务资本化效应以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为必要前提,故而基础设施资本化程度与非均等化程度同步走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难题。本文分析认为,传统基础设施的地理锚定特征和距离衰减特征是造成房价资本化和非均等化的根源,并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作为政府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事件冲击,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房价资本化和均等化的影响,得到如下几点结论:首先,基于强度DID的回归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具有地理穿透性和普惠性特征,保证了居民受益程度与不动产权益脱钩,故而没有产生显著的房价资本化效应。其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融合发展有助于克服地理距离带来的公共服务受益递减,从而削弱了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房价资本化趋势,这一影响在短期和长期都显著存在。再次,基于UHS和区县嵌套数据的回归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降低了家庭间房价差异程度,从而缓解了财产分配差距。本文的研究从房价资本化视角揭示了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新基建”是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另一条重要路径,也为三重压力下如何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新基建 资本化 房价 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贸易出口质量的影响研究——来自RCEP成员国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美云 谷阳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0,共10页
基于2008—2022年RCEP成员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新型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出口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贸易出口质量的提升有显著推动作用。新型基础设施借助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知识型服务贸易出口质量,并... 基于2008—2022年RCEP成员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新型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出口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贸易出口质量的提升有显著推动作用。新型基础设施借助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知识型服务贸易出口质量,并且教育水平和研发能力在其中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新型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贸易出口质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中国新型基础设施与知识型服务贸易发展较为迅速,网络用户量及教育研发投入力度具有明显或一定优势,新型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及提供的相关服务具有明显或一定劣势。中国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水平和研发能力,深化与RCEP成员国相关领域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 知识型服务贸易 出口质量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互嵌与耦合机制:特大城市便民服务类“新基建”及其应急治理效能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伯承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4,共11页
在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背景下,特大城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变得越来越突出。鉴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应急管理的密切关联性,基于S市的实证调查,研究发现便民服务类“新基建”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的延伸,充分发... 在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背景下,特大城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变得越来越突出。鉴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应急管理的密切关联性,基于S市的实证调查,研究发现便民服务类“新基建”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的延伸,充分发挥了数据赋能、趋势研判、应急处置等作用,有利于解决当前应急治理塌陷的问题,形成了与应急治理的结构互嵌。具体表现为时空结构下的共现、经济之于社会的结构性再嵌入、“全灾种”“大应急”理念下治理结构顶层设计与底层诉求的贯穿、技术理性与目的理性的有效融合。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升级改造机制,实现了理念耦合;形成以“双新”为契机的需求导向机制,形塑了实践操作耦合;形成以多元主体为依托的利益协调机制,建构了责任耦合;形成以提升风险意识为重点的全周期应对机制,优化了平时与战时的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民服务类“新基建” 产业新动能 治理新动能 应急治理 平战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与数字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理论机制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慧 刘琦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6,共10页
设定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对数字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及中介机制。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可正向推动数字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服务贸易壁垒、... 设定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对数字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及中介机制。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可正向推动数字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新型外贸基础设施在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对数字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证实,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对数字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区位差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目标市场差异。空间溢出效应检验发现,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对数字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数字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 数字服务贸易壁垒 新型外贸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备与信息协同促进现代智慧农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韩佳伟 朱文颖 +2 位作者 张博 赵春江 杨信廷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63,共9页
农业机械装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转型升级;基于装备与信息技术协同的智慧农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机械优质高效发展具有积... 农业机械装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转型升级;基于装备与信息技术协同的智慧农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机械优质高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智慧农业的研究现状,梳理了我国农业机械装备、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在剖析我国现代智慧农业发展需求并前瞻发展价值的基础上,提出重点工程发展建议:农业生态系统监测网络新基建工程、国家农业大数据中心及运行机制构建工程、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工程、农业信息服务示范工程、果蔬商品化处理智能感控技术与装备研发示范工程。研究认为,立足国情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并优化结构、建立农业"产学研"创新联盟、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可为引导现代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装备 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服务 智能农机 新基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设施与物流设施相互融合研究——基于“新基建”和“新零售”双新视角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宝义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3,共9页
“新零售”下商业设施与物流设施相互融合是构建新商业基础设施的关键。本文梳理了商业设施与物流设施相互融合的逻辑及阶段特征,发现:从融合逻辑来看,"新零售"运营逻辑对两者融合提出了基本诉求,设施融合天然属性奠定了融合... “新零售”下商业设施与物流设施相互融合是构建新商业基础设施的关键。本文梳理了商业设施与物流设施相互融合的逻辑及阶段特征,发现:从融合逻辑来看,"新零售"运营逻辑对两者融合提出了基本诉求,设施融合天然属性奠定了融合基础,而数智技术则提供了融合支撑。从融合现实来看,两者融合面临着设施功能隔阂、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制约、联盟式融合存在弊端、企业间竞合抑制等制约问题。据此,研究认为:在融合思维上,应积极把握与商业模式协同一体的融合和基于资源整合与共享思维的全方位融合;在融合形式上,持续增强有形设施与无形设施融合,并依托"新服务"不断扩充融合边界,同时,充分利用政策措施和创新监管为两者融合创设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新零售 新商业基础设施 数智技术 新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力新基建驱动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绍媛 杨础瑞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6,共9页
进入新发展阶段,传统基础设施已经逐渐无法很好地满足和服务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扩大高水平开放,多措并举稳定外贸,新基建驱动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宝... 进入新发展阶段,传统基础设施已经逐渐无法很好地满足和服务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扩大高水平开放,多措并举稳定外贸,新基建驱动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期,同时也催生了数字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的保障供应需求。新基建可通过供给侧、需求侧、自身和市场等渠道改变消费者消费方式、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要素市场化流动,共同推动包括数字贸易、智慧服务等在内的服务贸易均衡、融合、高质量发展。为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关注有效投资、精准实施政策、对接先进规则,以新发展理念把握和发展新基建,从而更好驱动新时代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服务贸易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优化导向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研究——以济南市西部新城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肖华斌 施俊婕 +1 位作者 盛硕 刘莹 《上海城市规划》 2019年第1期45-50,共6页
绿色基础设施作为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为城乡居民提供多样化生态系统服务。快速城镇化进程不仅会引起绿色基础设施数量减少、布局不均,还会导致其内在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以及结构失衡。传统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方法重点考... 绿色基础设施作为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为城乡居民提供多样化生态系统服务。快速城镇化进程不仅会引起绿色基础设施数量减少、布局不均,还会导致其内在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以及结构失衡。传统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方法重点考虑生态空间的管制途径,忽视了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优化和结构平衡。在识别了济南市西部新城绿色基础设施供给、支持、调节、文化4类生态系统服务源的基础上,基于"结构—过程—功能—服务"评估框架,构建维持4类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关键格局。同时,考虑建成区内部及城郊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核心功能差异,赋予其不同权重,重点提升城市建成区内部破碎斑块的文化、调节功能,维持城郊地区大面积生态斑块的供给、支持和调节功能,构建底线、适宜、理想3层级安全水平下的绿色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优化 安全格局 济南市西部新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服务、生产要素替代机制与绿色转型——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岩 徐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103,共15页
基于2019年中国制造业969家上市公司数据,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究智能服务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智能服务显著提升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成功实现企业绿色转型的内生驱动力。从路径机制来看,智能服务能通过技术要素和劳动... 基于2019年中国制造业969家上市公司数据,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究智能服务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智能服务显著提升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成功实现企业绿色转型的内生驱动力。从路径机制来看,智能服务能通过技术要素和劳动要素对资本要素的有效替代,从源头上促进企业绿色转型。通过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受数据要素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影响,新基建对智能服务绿色转型效应发挥具有重要作用。以上结论表明,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政策重点是,围绕发展智能服务,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和配套机制,通过新基建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外溢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服务 绿色转型 生产要素替代 新基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绿色基础设施空间响应与规划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华斌 郭妍馨 +2 位作者 王玥 许宇彤 朱琳霄 《园林》 2022年第3期54-62,共9页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耦合了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社会福祉,是可持续城市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人居环境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首先基于CiteSpace梳理了2000-2021年中国知网绿色基础设施研究的转变;其次,从宏观、中观、微...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耦合了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社会福祉,是可持续城市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人居环境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首先基于CiteSpace梳理了2000-2021年中国知网绿色基础设施研究的转变;其次,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比较绿色基础设施的空间尺度;从供需—匹配、价值评价、绩效评估三个方面分析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从格局构建方法、情景模拟技术两个方面归纳绿色基础设施空间格局;从规划政策、工程技术两个方面总结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技术;最后,提出随着以大数据和开放数据为代表新数据的出现,绿色基础设施空间响应与规划技术的数据来源、研究范式、成果表达等方面皆发生了变革,应重点从4个方面进行融合:(1)基于功能—格局关联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景观服务识别与评价研究;(2)基于供给—需求匹配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过程响应与空间关联研究;(3)基于权衡—协同比较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绩效评估与情景模拟研究;(4)基于管控—共治融合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技术与管理措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系统服务 新数据环境 空间响应 规划技术 研究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域下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以芜湖县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德新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11期120-122,共3页
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加之农村环境管理的基础薄弱,导致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品质的提高。采用实地调查及资料分析的方法,提出采取财政投入、招商引资、项目争取等措施,调动政府、农民、... 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加之农村环境管理的基础薄弱,导致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品质的提高。采用实地调查及资料分析的方法,提出采取财政投入、招商引资、项目争取等措施,调动政府、农民、社区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投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管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公共服务均等化 环境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建赋能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春顺 贺芒 曾伟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4,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演绎法等,以新基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起点,探究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以新基建提升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满意度评价不高;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凸显;人力资...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演绎法等,以新基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起点,探究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以新基建提升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满意度评价不高;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凸显;人力资源配置与激励不足。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可依托的新基建资源:5G网络推广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清单制;数据中心跟踪公共体育服务全域场景;人工智能合理调控公共体育服务市场。提出依托新基建,从生产层、供给层、治理层赋能公共体育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体育服务 人力资源配置 人工智能 文献资料法 满意度评价 数据中心 供求关系 合理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建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视角 被引量:73
14
作者 尚文思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1-200,共20页
新型基础设施是我国未来补短板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广义与狭义两种口径,对新基建的资本存量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其产出弹性。结果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对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广义、狭义新基建的产出弹... 新型基础设施是我国未来补短板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广义与狭义两种口径,对新基建的资本存量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其产出弹性。结果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对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广义、狭义新基建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12、0.07。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工农业、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进行了2004—2017年的模拟分析,发现新基建投资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速,但微弱抑制了生活性服务业比重上升。本文认为新型基础设施对我国提升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加大力度布局新基建,并且充分发挥其与垂直行业的紧密合作,促进相关制造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 生产性服务业 产出弹性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被引量:31
15
作者 潘雅茹 顾亨达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4-105,共12页
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是我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估算狭义和广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存量,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两个口径下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服务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服... 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是我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估算狭义和广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存量,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两个口径下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服务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在作用机制方面,新型基础设施投资通过提升劳动效率和促进技术创新来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分地区研究显示,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应优化调整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提升服务业劳动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新型基础设施区域投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 服务业升级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3
16
作者 胡田飞 刘济华 +2 位作者 李天峰 岳祖润 张翊敏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铁路资产能源化、用能绿色化是助力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铁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梳理了铁路沿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声能、制动能、振动能等各类新能源的自然禀赋条件,总结了当前铁... 铁路资产能源化、用能绿色化是助力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铁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梳理了铁路沿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声能、制动能、振动能等各类新能源的自然禀赋条件,总结了当前铁路与新能源融合形式、技术特征、设备水平的发展现状;分类汇总了铁路服务设施、运载体、基础设施与新能源融合的具体场景,讨论了车站站顶光伏、新能源机车、基础设施自供电监测设备等主力场景的发展规模及面临的问题。按照铁路新能源供给潜力分级,从微型、小中型、大型、超大型等不同规模新能源系统的角度,构建了铁路与新能源融合的系列场景及方式,重点讨论了铁路沿线基础设施病害防控电气化设备与小型、中型分布式离网光伏系统融合这一新型主力场景。进一步从能量捕获与转化、负载、储能、能源管理等技术方面,提出了铁路与新能源融合的未来趋势、关键技术、重点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规划建设、转型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新能源 服务设施 运载体 基础设施 电气化 融合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服务为中心推进教育新基建 被引量:27
17
作者 余胜泉 陈璠 房子源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44,共11页
教育新基建对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智能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服务应是其核心的建设方向。以服务为中心推进教育新基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诸如信息技术复杂化、软件架构持续演化、社会分... 教育新基建对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智能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服务应是其核心的建设方向。以服务为中心推进教育新基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诸如信息技术复杂化、软件架构持续演化、社会分工逐步细化、教育应用深度融合以及教育信息化的高安全性等,都要求教育信息化从传统软硬件设施的投入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学校也将从拥有基础设施转变为获得服务。教育新基建与传统信息化相比,其波及的范围广、资金需求大、技术难度高、参与方众多,如果只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负责建设,会出现总体成本过高、难以持续运行的问题;如果只是外包给企业建设,会出现脱离教育实际、重复建设等问题。因此,推进教育新基建,不能单方面地建设基础的软硬件设施,而需要聚合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企业等多方面力量,将各类教育应用整合成可获得的教育服务,还需要创新服务业态,明晰服务模式的规划和设计。只有多方同心同力形成合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市场,才能真正建设好、使用好和发展好教育新基建,夯实我国教育智慧化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教育新基建 教育专网 网络云考场 PPP模式 服务购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赋能到使能:新基建驱动下的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被引量:51
18
作者 周嘉 马世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30,共11页
为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活动需求,中国提出新基建战略。基于新基建背景下工业企业面临的变化,对工业企业经营的技术创新模式、生产管理方式等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新基建对工业企业数字化的作用机理、赋能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 为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活动需求,中国提出新基建战略。基于新基建背景下工业企业面临的变化,对工业企业经营的技术创新模式、生产管理方式等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新基建对工业企业数字化的作用机理、赋能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使能工业企业价值创新三方面揭示新基建驱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和路径。研究发现:新基建通过带动新旧动能的衔接和转换、实现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接合、构筑制造业数字生态圈、推动价值链升级等助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关键渠道分析,发现数字研发与仿真设计、先进制造与智慧生产、用户价值捕捉与需求预测、平台化与精准式数字服务构成新基建赋能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作用渠道;客户价值再创、价值实现方式转变、创新生态圈构建环节在新基建使能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起到重要渠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数字化转型 工业企业 动能转换 价值创新 数字生态 数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建背景下的图书馆发展动能与服务升级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何林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114,共4页
侧重于数字化和智能化创新发展应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是我国近年来实施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被认为是激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新基建有着多种理解和认知,但新基建带动新兴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价值属性得到了广泛认可。新基... 侧重于数字化和智能化创新发展应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是我国近年来实施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被认为是激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新基建有着多种理解和认知,但新基建带动新兴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价值属性得到了广泛认可。新基建为图书馆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新动能,驱动图书馆服务价值、服务场景和服务内涵得到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大数据 云计算 人工智能 图书馆服务 发展动能 服务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建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内在机理、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115,共7页
新基建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体现为品质发展、均衡发展、融合发展和开放发展,新基建在促进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养老需求和改善养老服务治理效果... 新基建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体现为品质发展、均衡发展、融合发展和开放发展,新基建在促进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养老需求和改善养老服务治理效果上具有典型优势。我国新基建“软实力”不足,不利于养老服务品质发展;新基建设施分布不均,不利于养老服务均衡发展;新基建建设存在“信息孤岛”问题,不利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新基建信息安全风险较大,不利于养老服务开放发展。应通过提升新基建“软实力”、促进新基建均衡发展、破解新基建“信息孤岛”问题、提高新基建安全性等手段,扩大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中新基建的贡献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养老服务 高质量发展 信息生态 信息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