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形态及新媒介文论话语形态建构
1
作者 单小曦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文论话语形态即受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力量、权力关系规约的关于文艺基本问题讲述、传递、接受行为的整体样态,是一种特殊“场语”的不断生成和涌现。1978年以来的40多年间,当代中国文论界涌现出十多种代表性文论话语形态,展现了当... 文论话语形态即受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力量、权力关系规约的关于文艺基本问题讲述、传递、接受行为的整体样态,是一种特殊“场语”的不断生成和涌现。1978年以来的40多年间,当代中国文论界涌现出十多种代表性文论话语形态,展现了当代中国文论发展的基本面貌、实绩和特点。但这些话语形态基本是以书写一印刷文艺现象为研究对象的。1990年代以来,中国新媒介文艺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新媒介前卫艺术、超文本文艺、网络文艺、自媒体文艺短视频、人工智能文艺等方面具体展现出了发展实绩。对这种新兴文艺现象,当代中国各种代表性文论话语形态难以给出充分解释。面向现实和未来,当代中国文论需要发展建设以新媒介文艺现象为研究旨归的新媒介文论话语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论 话语形态 新媒介文论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创作到制作:网络新媒体视域下文学生产方式转型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灵灵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2-218,共7页
以原创文学网站和自媒体为平台的网络文学活动催生了新的文学生产机制,在文学生产方式上实现从创作到制作的根本性转变:作家的写作重心从写"我"到为"分众"的审美趣味而写,以满足网络时代文学消费需要;在写作模式上... 以原创文学网站和自媒体为平台的网络文学活动催生了新的文学生产机制,在文学生产方式上实现从创作到制作的根本性转变:作家的写作重心从写"我"到为"分众"的审美趣味而写,以满足网络时代文学消费需要;在写作模式上,从适应类型化模式化写作到超越模式化,以抵御机器人写作带来的挑战;资本力量推动文学产业化,在文学体量上,要求从文学小作坊转变为大规模批量化文学生产,文学生产者用团队写作来替代个体知识累积所需要的时间资本。这些转变将推动文学范式的根本性转型,也将塑造一种新的文学生活:作家个性消解、"作者死了"或成为现实,文学的"灵韵"如何在转型中延续、保存,是新媒体革命中文学面临的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新媒体 新媒介文艺理论 作家 文学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文论”:对当代中国文论七十年的一种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曾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4-130,160,共8页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个人话语、群体话语的具有国家话语性质的文论形态,可以被命名为"新中国文论"。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对文艺工作的指导对新中国文学发展具有支配性力量,这也提出了"将政策引入文学研...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个人话语、群体话语的具有国家话语性质的文论形态,可以被命名为"新中国文论"。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对文艺工作的指导对新中国文学发展具有支配性力量,这也提出了"将政策引入文学研究"的必要性。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新中国文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受到了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部分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文论 文艺政策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者的变迁与新媒介时代的新文学诉求 被引量:7
4
作者 许苗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0-137,共8页
本文以文学中"作者"概念的变迁为线索,从文学史、文学理论、媒介转换等角度思索形成壮大于印刷文化语境中文学理论的不足之处,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文学理论的新需求。"个体作者"并非文学发展的必须,而是随着书面文字... 本文以文学中"作者"概念的变迁为线索,从文学史、文学理论、媒介转换等角度思索形成壮大于印刷文化语境中文学理论的不足之处,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文学理论的新需求。"个体作者"并非文学发展的必须,而是随着书面文字和印刷品权威的加强、知识产权法规的明晰而确立的。当前的文学理论形成并壮大于印刷文化中,自然会对这一体系的主张加以维护,它通过"风格"和"文学性"等观念巩固了个体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在网络文学实践中,作者不再局限于个人,而是成为一个文学生产的类概念。网络文学提供了一个从媒介角度看待文学实践,发展文学理论的契机,文学理论应当正视并积极应对新媒介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印刷文学 媒介转换 新媒体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殖民主义理论的研究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田丽 方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8-153,共6页
电子殖民主义理论(Electronic Colonialism Theory)是由托马斯·麦克菲尔(Thomas McPhail)在1981年提出的媒介研究理论。电子殖民主义理论解释了全球媒介是如何整体地来影响着本土受众的心灵、态度、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而电子殖民... 电子殖民主义理论(Electronic Colonialism Theory)是由托马斯·麦克菲尔(Thomas McPhail)在1981年提出的媒介研究理论。电子殖民主义理论解释了全球媒介是如何整体地来影响着本土受众的心灵、态度、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而电子殖民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改变本土的文化和社会过程。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电子殖民主义产生的现实背景、理论文本溯源、理论发展中所关注的问题以及理论的发展走向做出文献梳理和分析。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是对电子殖民主义理论的发展走向的分析解读。在文章结论中,对电子殖民主义理论的未来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评估;并从大众媒体向新媒体转型这一角度出发,分析权力与话语权的关系,从而对该理论发展目前所呈现的临界点状态进行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殖民主义 媒介 CMC技术 新媒体 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学:重返公共话语的可能性——2013年文艺学学术热点扫描 被引量:1
6
作者 曾军 林非凡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8-215,312,共8页
2013年中国文艺学学术研究包含了一些"重返公共话语"的冲动,并逐步开拓出一些影响未来学科发展的可能性空间。"美的回潮"究竟是真正回到了中心性位置,还是只是一种性质值得怀疑的复归?新世纪西方美学新潮仍然层出不... 2013年中国文艺学学术研究包含了一些"重返公共话语"的冲动,并逐步开拓出一些影响未来学科发展的可能性空间。"美的回潮"究竟是真正回到了中心性位置,还是只是一种性质值得怀疑的复归?新世纪西方美学新潮仍然层出不穷,但其对中国美学的影响尚还较为有限。马克思主义美学之于21世纪美学研究的新视域,还亟待开拓。文艺学的文化研究仍然主要集中在大众文化和亚文化批判上,大众文化研究的批评尺度成为今年关注的重点;而新世纪以来尤其是新媒体时代出现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则成为另一个重点。新媒体文艺理论研究的空间也在2013年获得了进一步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公共话语 美的回潮 大众文化 亚文化 新媒体文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理论视角下对中美媒体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杨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47-159,共13页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视角,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探究中美媒体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中所呈现出的态度。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中美新闻报道中“判断”和“鉴赏”均占有较高的比例,但中美新闻报道的态度资源分布仍存在差异。在判断... 本文以评价理论为视角,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探究中美媒体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中所呈现出的态度。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中美新闻报道中“判断”和“鉴赏”均占有较高的比例,但中美新闻报道的态度资源分布仍存在差异。在判断资源中,China Daily侧重于使用“坚忍不拔”和“能力”,而Los Angeles Times侧重于使用“能力”和“行为规范”;在鉴赏资源中,China Daily和Los Angeles Times均侧重于使用“价值”。China Daily中的正面态度资源明显多于Los Angeles T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新闻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 批评话语分析 中美媒体 态度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文艺实践建构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对文艺“四新”现象的美学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范玉刚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共10页
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新文艺聚落、新文艺个体工作者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新生力量,被学界概括为文艺“四新”现象。文艺“四新”应时出场,是艺术泛化存在境遇的典型形态,对其进行有效性阐释需要更新文艺观念、转... 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新文艺聚落、新文艺个体工作者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新生力量,被学界概括为文艺“四新”现象。文艺“四新”应时出场,是艺术泛化存在境遇的典型形态,对其进行有效性阐释需要更新文艺观念、转换文艺批评范式。文艺“四新”现象以敏感于时代的适应能力,培育了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根荄,成长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它在促使艺术向本源的回归中重构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使艺术向人的主体性生成、向人的美好生活的需求生成、向社会文明程度提升迈进,展现出一种新时代特征的“人民的艺术”形象。作为地道的本土文化现象,文艺“四新”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审美经验,是建构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的重要资源,是“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四新” 新时代 中国特色理论体系 观念 研究范式 中国审美经验 文艺理论 学术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问题 综合创新——2013年度文艺学研究前沿问题论
9
作者 吴子林 陈浩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6-78,共13页
在文学研究中,文艺学向来以"先锋"的姿态出现在理论前沿;在所谓"后理论"时代,2013年度的文艺学前沿问题研究,从中国的实际问题出发,在有效"介入"现实世界,以及学术创造或突破上取得了一定实绩,显示了我... 在文学研究中,文艺学向来以"先锋"的姿态出现在理论前沿;在所谓"后理论"时代,2013年度的文艺学前沿问题研究,从中国的实际问题出发,在有效"介入"现实世界,以及学术创造或突破上取得了一定实绩,显示了我国文艺学研究持续发展与创新的强劲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论 古代文论 西方文论 美学研究 新媒介文论 研究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介文艺生活”语境下微电影的创作观念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晨 孙宁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8-163,共6页
"新媒介文艺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在媒介形式转型的助推下逐步铺展,它对当下文艺形式的影响亦由隐而彰。微电影是新媒介文艺类型中的宠儿,它延伸自传统电影的本体特征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而媒介文艺生活气氛感召... "新媒介文艺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在媒介形式转型的助推下逐步铺展,它对当下文艺形式的影响亦由隐而彰。微电影是新媒介文艺类型中的宠儿,它延伸自传统电影的本体特征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而媒介文艺生活气氛感召下的新的创作观念也正在悄然形成定式。那么,梳理"新媒介文艺生活"的概念和受众特质,解析"新媒介文艺生活"语境下微电影创作的后现代美学倾向和创作观念,便对深入理解媒介转型时期的影音作品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 文艺生活 微电影 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在海外媒体中的形象建构研究
11
作者 于金刚 李海燕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6-43,共8页
基于评价理论,依托NOW网络新闻语料库,结合UAM CorpusTool3和Antconc3.5.8软件,从话语分析角度分析近10多年来海外媒体围绕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话语表征及形象建构。研究发现,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蜚声海内外,已然成为亮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 基于评价理论,依托NOW网络新闻语料库,结合UAM CorpusTool3和Antconc3.5.8软件,从话语分析角度分析近10多年来海外媒体围绕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话语表征及形象建构。研究发现,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蜚声海内外,已然成为亮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众多海外媒体一直以多种方式关注其发展动态,对其所呈现的冰雪艺术与文化极其喜爱、期盼、赞叹,对为其辛勤付出的参与者褒扬有加,对其所彰显的艺术价值及社会意义深表认同,而对其配套服务网络则饱含更多期待。“他塑”的形象对进一步提升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国际形象、黑龙江省整体旅游经济实力乃至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效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网络新闻语料库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海外媒体 形象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媒介环境下文艺价值的重构与向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传领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7-183,192,共8页
在新媒介传播场域中,由传播媒介的转换而带来的创作理念、创作方法、接受心理等方面的剧变使得当下文艺的生产与接受伴随着传播逻辑和传播方式的更迭而不断涌现新现象和新问题。基于此,当下文艺价值系统也在新媒介环境中被重构为价值内... 在新媒介传播场域中,由传播媒介的转换而带来的创作理念、创作方法、接受心理等方面的剧变使得当下文艺的生产与接受伴随着传播逻辑和传播方式的更迭而不断涌现新现象和新问题。基于此,当下文艺价值系统也在新媒介环境中被重构为价值内涵不断丰富、主导观念发生转换的新型价值体系。当下文艺的技术价值和社交价值进入研究范畴并得到高度重视,商业价值和娱乐价值得以正名且成为评价文艺作品的重要参考,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巩固自己重要地位的同时进一步在时代语境中阐发出新的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 文艺价值 文艺生产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