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水平岩层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关惠平 熊俊楠 +1 位作者 陶双江 吉随旺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57-362,共6页
介绍了广巴高速公路某近水平岩层隧道新奥法施工过程中现场监测的项目、手段及方法,基于监测结果,分析了近水平岩层隧道围岩变形特点、变形原因,划分了围岩变形阶段。以隧道左线进口段某断面为例进行回归分析,利用位移加速度正负的判据... 介绍了广巴高速公路某近水平岩层隧道新奥法施工过程中现场监测的项目、手段及方法,基于监测结果,分析了近水平岩层隧道围岩变形特点、变形原因,划分了围岩变形阶段。以隧道左线进口段某断面为例进行回归分析,利用位移加速度正负的判据分析评价围岩稳定性。相关监测及分析结果为采取整治措施和后续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日后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新奥法 围岩变形监测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岭隧道新奥法施工过程动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靖 艾智勇 苏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42-1146,共5页
将风险分析与施工量测体系相结合,对致险因子进行识别,确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个量测项目的权重,进而引入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合理的隶属度函数,对具体的量测数据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合权重分析和赋分体系得到综... 将风险分析与施工量测体系相结合,对致险因子进行识别,确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个量测项目的权重,进而引入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合理的隶属度函数,对具体的量测数据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合权重分析和赋分体系得到综合风险指数,从而建立山岭隧道新奥法NHTM施工过程动态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可以将量测数据量化为单一的动态风险指数,并随着隧道开挖和量测的进行对施工风险进行动态评估.该动态风险评估体系在保阜高速隧道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新奥法施工(natm) 动态风险评估 事故树分析 层次分析(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效变形的脆性围岩最优支护时机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建海 王仁坤 +4 位作者 周钟 郑路 张茹 王璐 谢和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08-1914,共7页
现代地下工程支护结构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按照"新奥法"原理,强调通过适时加固围岩,使得围岩成为承载结构的主体。但是对于支护时机的掌握,目前仍然缺乏可靠的理论和公式的指导,只能根据现场监测信息和经验判断来确定。提出... 现代地下工程支护结构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按照"新奥法"原理,强调通过适时加固围岩,使得围岩成为承载结构的主体。但是对于支护时机的掌握,目前仍然缺乏可靠的理论和公式的指导,只能根据现场监测信息和经验判断来确定。提出脆性围岩的"适时支护",是指在围岩达到弹性极限应变而破坏之前进行支护,即在时效变形作用下,围岩应力处于本构关系弹性段后段,但是还没有进入软化的非稳定段。基于这一思想以及地下工程时效变形特征,提出了最优支护时机的近似计算公式。研究表明:最优支护时机与围岩收敛时间、围岩强度应力比、开挖后应力以及支护围压相关。由于围岩应力处处不同,可以由公式计算得到顶拱、边墙等不同部位的最优支护时机,从而指导支护设计。研究对长期困扰地下工程界的脆性围岩最优支护时机问题提出了一种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支护时机 新奥法 地下工程 时效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水山隧道下穿机荷高速段新奥法施工有限元计算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义重 李勇泉 傅旭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结合求水山隧道的暗挖法施工方案,对软土地区浅埋隧道下穿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以用于评价按该施工方案施工时对其上部高速公路的影响。由于该段隧道最小埋深仅4m,且上部还有高速公路车辆荷载,因此,在设计时采用了新奥... 结合求水山隧道的暗挖法施工方案,对软土地区浅埋隧道下穿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以用于评价按该施工方案施工时对其上部高速公路的影响。由于该段隧道最小埋深仅4m,且上部还有高速公路车辆荷载,因此,在设计时采用了新奥法结合管棚工法的方案。有限元建模使用平面应变单元,通过引入应力释放分析步和使用追踪单元等方法充分体现了新奥法的特点,并通过设置耦合和弹簧的方法实现了管棚工法的模拟,在计算中还考虑了开挖顺序和支护顺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上部有荷载的浅埋暗挖隧道,控制衬砌的水平向变形能改善衬砌环的工作状态,因此,可显著减少开挖引起的隧道顶面沉降,新奥法结合管棚工法可较好地控制该类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奥法 有限元 管棚 喷锚支护 复合衬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大断面小净距地铁隧道施工方案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丁改改 姜海 孔祥兴 《隧道建设》 2014年第8期715-720,共6页
为同时满足双线行车和右线停车线扩大断面的功能需要,西安地铁一号线枣园北路站—汉城路站区间采用非等大断面小净距黄土地铁隧道。针对断面不等大、盾构法与新奥法组合施工方案、小净距黄土地铁隧道的特点,进行了左线小断面盾构法、右... 为同时满足双线行车和右线停车线扩大断面的功能需要,西安地铁一号线枣园北路站—汉城路站区间采用非等大断面小净距黄土地铁隧道。针对断面不等大、盾构法与新奥法组合施工方案、小净距黄土地铁隧道的特点,进行了左线小断面盾构法、右线大断面双侧壁导坑法或CRD法双线依次先后贯通3种施工方案的数值模拟与比选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与先贯通小洞、后开挖大洞的方案相比较,采用先新奥法贯通大断面隧道、后盾构法掘进小断面隧道的施工方案对围岩扰动较小,能更有利于控制地表变形;双侧壁导坑法较CRD法虽更能充分体现围岩的自承能力,有效发挥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提高二次衬砌的安全储备,但若将先贯通的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案由双侧壁导坑法改为CRD法,可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成本,并加快施工进度,顺利地完成隧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非等大断面隧道 小净距 盾构法 新奥法 方案比选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拱架柔性支撑稳定性预测判别方法探讨 被引量:22
6
作者 沈才华 童立元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8-91,共4页
新奥法思想引入后,以型钢钢拱架锚喷支护为主的柔性支撑在大跨公路隧道中得到广泛运用,但由于缺乏柔性支撑安全性预测有效的系统方法,新奥法理念很难真正实现,事故仍时有发生。通过柔性支护钢拱架作用特点研究,在现场钢拱架上应变计监... 新奥法思想引入后,以型钢钢拱架锚喷支护为主的柔性支撑在大跨公路隧道中得到广泛运用,但由于缺乏柔性支撑安全性预测有效的系统方法,新奥法理念很难真正实现,事故仍时有发生。通过柔性支护钢拱架作用特点研究,在现场钢拱架上应变计监控量测数据基础上,利用力学原理,对钢拱架初支弯矩与轴力综合考虑,结合隧道开挖中事故发生过程的特点,进行分等级判别安全性,提出钢拱架锚喷支护安全性预测判别方法,该方法计算程序简单,现场操作方便,能及时准确反映围岩稳定性状态。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基本显示隧道开挖过程中初支作用下围岩稳定性安全性级别,并反映初支内力变化规律,可为有效控制施工安全及时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奥法 柔性支撑 拱效应 安全性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在饱和动水砂层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郭金敏 汪建立 张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3-36,共4页
针对隧道在饱和动水砂层中自稳能力差、施工难度大的现状,通过现场注浆试验对水泥-水玻璃注浆压力、TSS管注浆工艺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新奥法中应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方法加固饱和动水砂层隧道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饱和动水砂层 水泥-水玻璃双液 隧道 新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荷载释放系数法模拟黄土隧道施工 被引量:6
8
作者 朱彦鹏 柴江 邵继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8-111,共4页
针对新奥法施工的黄土隧道,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黄土隧道开挖支护的施工过程,采用荷载释放系数控制围岩的荷载释放,分析隧道施工对围岩及支护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与工程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采用荷载释放系数法能较... 针对新奥法施工的黄土隧道,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黄土隧道开挖支护的施工过程,采用荷载释放系数控制围岩的荷载释放,分析隧道施工对围岩及支护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与工程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采用荷载释放系数法能较为合理地模拟黄土隧道施工过程,得出围岩和支护结构连续受力变形的情况;建议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加强拱顶和拱脚处的支护结构,尽早闭合仰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奥法 隧道开挖 荷载释放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孔祥福 李景龙 +1 位作者 李嘉春 王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96-299,共4页
某抽水蓄能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所处地带围岩为新鲜的混合花岗岩及少量后期侵入的岩脉,岩石坚硬完整。采用新奥法施工,安装埋设了大量的观测仪器,准确地反馈安全监测数据对保障施工安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整理分析该水电站完整的... 某抽水蓄能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所处地带围岩为新鲜的混合花岗岩及少量后期侵入的岩脉,岩石坚硬完整。采用新奥法施工,安装埋设了大量的观测仪器,准确地反馈安全监测数据对保障施工安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整理分析该水电站完整的变形监测资料,证明了开挖对围岩变形的影响不大,除个别断层外,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地下厂房整体上是稳定的。另外,还对地下厂房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非线性弹塑性计算分析,准确地预测了围岩动态变化过程,得出了洞室围岩位移和应力的变化规律,并与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可为类似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变形 新奥法 安全监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隧道钻爆法施工技术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1
10
作者 谭忠盛 吴金刚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920,I0005-I0026,共44页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我国钻爆法隧道施工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首先,回顾我国隧道钻爆法施工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依次阐述湿式凿眼的采用、多臂凿岩台车的引进、乳化炸药的应用、导爆管...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我国钻爆法隧道施工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首先,回顾我国隧道钻爆法施工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依次阐述湿式凿眼的采用、多臂凿岩台车的引进、乳化炸药的应用、导爆管雷管起爆系统的广泛应用、工业数码电子雷管的应用与推广等5大技术突破;然后,分别介绍钻爆法建造理念与方法(新奥法)、机械化施工配套设备、超长隧道与超长距离通风技术、超大埋深与极端复杂地质隧道施工技术、超长高水压水下隧道施工技术、特大断面隧道与洞群施工技术、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最后,对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绿色低碳建造技术等未来建设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钻爆法在复杂地质长大隧道施工中具有显著优势,一定时期内仍将是隧道施工的主要方法,今后应着重发展机械化、智能化及绿色低碳建造技术,进一步提升钻爆法的施工效益和建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钻爆法施工 新奥法 机械化施工配套 长距离通风 极端复杂地质环境 水下隧道 大断面隧道 超前地质预报 智能化建造 绿色低碳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山隧道新奥法施工围岩变形监测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文建华 卢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86-289,294,共5页
监控量测是隧道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基于梅花山隧道新奥法施工实际,对该隧道监控量测方案进行了设计,结合隧道围岩变形典型代表性断面监测数据,进行数学回归分析;采用速率和累计位移双重控制标准探讨了梅花山隧道围岩二次衬... 监控量测是隧道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基于梅花山隧道新奥法施工实际,对该隧道监控量测方案进行了设计,结合隧道围岩变形典型代表性断面监测数据,进行数学回归分析;采用速率和累计位移双重控制标准探讨了梅花山隧道围岩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机,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山隧道 新奥法施工 监控监测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施工技术方案及方法遴选之我见 被引量:20
12
作者 郭陕云 《隧道建设》 2006年第6期7-11,共5页
针对目前隧道施工技术方案及方法选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1)“长隧短打”应有所限制;2)隧道分部施工应全面考量,讲求科学;3)要客观定义、正确运用新奥法和矿山法等三个观点,并从理论到实践上作出了详细的阐述,对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者... 针对目前隧道施工技术方案及方法选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1)“长隧短打”应有所限制;2)隧道分部施工应全面考量,讲求科学;3)要客观定义、正确运用新奥法和矿山法等三个观点,并从理论到实践上作出了详细的阐述,对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者更新观念,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施工方法,在技术创新上有所作为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施工 方案 方法 长隧短打 分部施工 新奥法 矿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昆铁路三棵树隧道光面爆破施工技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国平 葛斌 张光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79,共4页
成昆线广通至昆明段扩能改造工程三棵树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在岩石隧道掘进中普通爆破技术已不能满足施工要求,采用了光面爆破技术控制隧道开挖成型质量。介绍三棵树隧道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方案、特点、工艺流程、施工方法及安全保障措... 成昆线广通至昆明段扩能改造工程三棵树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在岩石隧道掘进中普通爆破技术已不能满足施工要求,采用了光面爆破技术控制隧道开挖成型质量。介绍三棵树隧道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方案、特点、工艺流程、施工方法及安全保障措施。三棵树隧道采用光面爆破明显缩短了作业时间,在每一个施工循环中清理危石或补炮缩短20 min,初期支护缩短20 min,装渣及出渣缩短20 min;减少超挖量15%,节省了火工品和因非光面爆破所造成的围岩破碎所需锚杆、钢筋网等初期支护的工程量,施工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级围岩 长大隧道 光面爆破 新奥法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工程的技术进步和理念创新与建筑方法分类及术语的规范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陕云 《隧道建设》 2010年第6期621-624,633,共5页
文章指出隧道工程技术方法分类存在的问题:一是技术法则基本概念的混乱和缺乏,二是施工技术分类不统一、不完善、不科学。列举其现象,分析其原因,认为有必要厘清、改进、补充和创新。分析隧道工程技术法则的历史沿革及要义,重点将非盾... 文章指出隧道工程技术方法分类存在的问题:一是技术法则基本概念的混乱和缺乏,二是施工技术分类不统一、不完善、不科学。列举其现象,分析其原因,认为有必要厘清、改进、补充和创新。分析隧道工程技术法则的历史沿革及要义,重点将非盾方式构筑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发展历史分为矿山法技术时期、新奥法技术时期、再度创新的技术时期,阐明各时期技术方法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方法要点及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创立隧道暗挖"无盾技术"新概念;将其技术法则归结为"全面环保的准则,须要预行的措施,因地制宜的方法,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及早实现支护闭合,完善的承载结构"6个方面。最后按照技术方法分类统一属性的原则,给出了《隧道工程常见建造方法一览表》,与诸同行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技术方法 技术法则 矿山法 新奥法 挪威法 新意法 无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流变地压控制原理 被引量:4
15
作者 范秋雁 《中国矿业》 1996年第4期47-52,共6页
本文从分析新奥法的优点及不足出发,系统论述了岩石和围岩蠕变的全过程,从而建立软岩流变地压控制原理,即将围岩中弹性区部分围岩蠕变控制在稳定蠕变范围内,就可以达到既安全又经济的最佳支护状态,并给出了实现这种状态的两条途径。
关键词 软岩支护 新奥法 蠕变 地压控制 冲击地压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石段吴庄隧洞洞间距确定的分析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武爱玲 宋宝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9年第6期367-368,425,共3页
受工程地质条件限制和过水流量要求,经工程总体布置和水力设计,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吴庄隧洞布置为双洞线。洞间距分析采用了工程类比法、以相邻两隧洞的破坏拱互不重叠为条件计算洞间岩体厚度、以岩柱应力不超过该处岩石允许应力为条件... 受工程地质条件限制和过水流量要求,经工程总体布置和水力设计,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吴庄隧洞布置为双洞线。洞间距分析采用了工程类比法、以相邻两隧洞的破坏拱互不重叠为条件计算洞间岩体厚度、以岩柱应力不超过该处岩石允许应力为条件计算洞间岩体厚度、利用围岩稳定分析软件包BMP2000计算洞间岩体厚度等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吴庄隧洞洞间岩体厚度为2倍隧洞开挖洞径,为同类工程设计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隧洞 应力 新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奥法推行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建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5-63,共9页
本文在对工程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着重就地铁和市政隧道工程采用新奥法时的设计和施工原则.锚杆的结构形式和质量检验,以及光面爆破技术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隧道 地下铁道 工程施工 新奥地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门关隧道出口新奥法施工监控量测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徐林生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4-26,共3页
笔者详细介绍了东门关公路隧道出口软弱围岩段新奥法施工的现场监控量测工作.通过对各施工阶段的监测与分析,配合和指导其施工实践.
关键词 东门关公路隧道 新奥法 监控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奥法”改进工艺在特大洞室开挖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亚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0-72,共3页
利用传统"新奥法"进行隧洞开挖施工难以满足现代水电建设对工期的要求。采用流水作业方法对传统"新奥法"施工工艺进行了改进,该改进工法的核心是将原来的各层逐层开挖调整为同时开挖,并将改进的施工方法成功应用到... 利用传统"新奥法"进行隧洞开挖施工难以满足现代水电建设对工期的要求。采用流水作业方法对传统"新奥法"施工工艺进行了改进,该改进工法的核心是将原来的各层逐层开挖调整为同时开挖,并将改进的施工方法成功应用到某大型水电站特大调室的开挖中。结果表明,该工法不占用直线工期,且施工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闲置减少,经济效益显著,可在类似水电工程隧洞施工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奥法” 改进工艺 特大洞室 开挖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瑶山隧道采用新技术的成就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启琛 《中国铁路》 1990年第9期1-4,共4页
本文介绍了我国大瑶山隧道的工程、地质概况以及采用新奥法原理进行全断面机械化快速施工,并就长隧道施工通风、攻克9号断层采取的措施作了叙述。为我国今后长大铁路隧道设计、施工创造了条件,并提出了今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双线隧道 全断面开挖 新奥法 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