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秒亮基孤子态Jaynes-Cummings模型量子场熵演化特性
1
作者 刘王云 杨志勇 安毓英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0-52,共3页
基于皮秒亮孤子态光场中光子的定域产生和湮没算符与自由光场中光子的产生和湮没算符一样,从而仿照标准Jaynes-Cummings(简称JC)模型,利用Von Neumann量子约化熵理论研究了皮秒亮基孤子态光场与单个理想二能级原子单光子共振相互作用系... 基于皮秒亮孤子态光场中光子的定域产生和湮没算符与自由光场中光子的产生和湮没算符一样,从而仿照标准Jaynes-Cummings(简称JC)模型,利用Von Neumann量子约化熵理论研究了皮秒亮基孤子态光场与单个理想二能级原子单光子共振相互作用系统中量子场熵的时间演化特性,通过数值计算详细讨论了初始光强及场与原子之间耦合强度对量子场熵演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光强不仅影响量子场熵演化的最值和振荡幅度,而且影响场熵演化的平均值,而场与原子之间的耦合强度影响量子场熵演化的周期和其无规则振荡的剧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量子信息学 量子 Von neumann量子 皮秒亮基孤子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赖强度与时间耦合场-原子系统中场熵演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王云 潘聪逸 +1 位作者 杨志勇 段存丽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21,共7页
利用Von Neumann量子约化熵理论,研究了共振情况下场与原子之间的耦合随时间和强度变化时,A型三能级原子与单模场相互作用系统中量子场熵的演化特性,通过数值计算详细讨论了不同初始光场和耦合系数变化的快慢对量子场熵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Von Neumann量子约化熵理论,研究了共振情况下场与原子之间的耦合随时间和强度变化时,A型三能级原子与单模场相互作用系统中量子场熵的演化特性,通过数值计算详细讨论了不同初始光场和耦合系数变化的快慢对量子场熵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光场统计性质的不同将使系统的量子场熵演化发生较大变化,耦合强度调制函数的变化将改变量子场熵演化曲线的振荡频率,场与原子相互作用的初始阶段是一个逐渐耦合的过程,原子叠加态概率使量子场熵周期性地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量子 Von neumann量子约化熵理论 依赖强度与时间耦合 A型三能级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rr介质腔中“单模光场-V型三能级原子系统”的场熵演化特性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素梅 刘三秋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24-928,共5页
利用全量子理论 ,研究了附加Kerr介质腔中“V”型三能级原子与单模相干态光场相互作用的场熵演化规律 ,讨论了Kerr效应和初始场的平均光子数n(初始场强 )
关键词 单模光场 特性 附加Kerr介质腔 “Ⅴ”型三能级原子 密度算符 量子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三能级原子与双模奇偶纠缠相干光场相互作用的场熵演化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邹艳 李永平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2-587,共6页
运用量子约化熵研究了V型三能级原子与双模奇偶纠缠相干光场相互作用系统中场熵的演化特性。分析了光场的失谐量、平均光子数、原子的初态及光场纠缠度对场熵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失谐量或光场强度,场熵都能呈现出崩塌-回复现象,并且... 运用量子约化熵研究了V型三能级原子与双模奇偶纠缠相干光场相互作用系统中场熵的演化特性。分析了光场的失谐量、平均光子数、原子的初态及光场纠缠度对场熵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失谐量或光场强度,场熵都能呈现出崩塌-回复现象,并且回复的周期也逐渐增大,而失谐量增大,场熵的平均值减小,光场增强,场熵的平均值增大;原子初态处于激发态或叠加态比基态的场熵平均值大;增大双模光场间的纠缠度,场熵的平均值和振幅都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V型三能级原子 双模奇偶纠缠相干光场 量子 量子纠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与级联型三能级原子相互作用中场熵的演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素梅 万琳 刘三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352-357,共6页
研究了旋波近似下级联型三能级原子与单模相干场相互作用的场熵演化规律 ,讨论了原子与场模间的耦合系数和初始场的平均光子数对场熵演化的影响 .
关键词 旋波近似 级嵌型三能级原子 密度算符 单模相干场 相互作用 量子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1,1)相干态场与四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系统中的场熵演化特性
6
作者 谢芳森 钟淑英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6-211,共6页
利用双模SU(1,1)相干态场与四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系统的态函数导出了场熵的计算公式,研究了初始光场参量和原子与光场间的耦合系数对场熵演化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随着初始场q和ζ参量的增加,场熵的均值逐渐增加,振荡频率增大,场熵演化... 利用双模SU(1,1)相干态场与四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系统的态函数导出了场熵的计算公式,研究了初始光场参量和原子与光场间的耦合系数对场熵演化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随着初始场q和ζ参量的增加,场熵的均值逐渐增加,振荡频率增大,场熵演化的周期性随ζ的增打刀渐趋明显,但振荡幅度却明显减小。同时, 随耦合系数的增大,场熵演化曲线的均值变化不明显,而其振荡频率急剧增大,振荡幅度也有所减小且趋于稳定,场熵敏感于原子与光场耦合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双模SU(1 1)相干态场 四能级原子 密度算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原子与单模真空场相互作用系统的场熵演化
7
作者 曾可 文双春 刘宇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48,88,共5页
用量子约化熵研究了双原子与单模真空场相互作用系统的场熵演化,并讨论了原子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对场熵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子间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增强,引起场熵减少.
关键词 双原子 单模真空场 量子纠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1,1)相干态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相互作用系统中的量子纠缠(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建刚 孙长勇 +1 位作者 周玉欣 闫丽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研究的系统为SU(1,1)相干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相互作用体系,在双光子跃迁过程中,分别用量子约化熵和量子相对熵研究了该系统中的SU(1,1)相干态与凝聚体间的纠缠以及SU(1,1)相干态的模间纠缠,分析了光场初始压缩因子、原子间相互作... 研究的系统为SU(1,1)相干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相互作用体系,在双光子跃迁过程中,分别用量子约化熵和量子相对熵研究了该系统中的SU(1,1)相干态与凝聚体间的纠缠以及SU(1,1)相干态的模间纠缠,分析了光场初始压缩因子、原子间相互作用对场-凝聚体间纠缠和模间纠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SU(1 1)相干态 量子纠缠 量子 量子相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X/NQ共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杨文升 苟瑞君 +4 位作者 张树海 丁雄 武学 刘平 林文禄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77,86,共7页
为研究HMX/NQ共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4种HMX/NQ的共晶结构;运用静电势、电子密度拓扑、约化密度梯度和引发键等方法分析和预测了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炸药性质。结果表明,HMX/NQ共晶的分子间作用本质是一系... 为研究HMX/NQ共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4种HMX/NQ的共晶结构;运用静电势、电子密度拓扑、约化密度梯度和引发键等方法分析和预测了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炸药性质。结果表明,HMX/NQ共晶的分子间作用本质是一系列弱氢键和范德华力的共同作用,主要表现为NH…O、CH…O和N…O作用;4种构型键的相互作用能大小排序为结构III>结构II≈结构IV>结构I;与HMX和NQ相比,HMX/NQ共晶的引发键强度增大,稳定性增强,感度降低,结构III的表现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 HMX/NQ共晶炸药 分子间作用力 密度泛函理论 密度梯度 引发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光子Tavis-Cummings模型中的量子纠缠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志 龙超云 +1 位作者 陈雨 卫高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9-505,共7页
我们对两个全同二能级原子通过双光子跃迁与单模辐射场发生相互作用的Tavis-Cummings(T-C)模型中的量子纠缠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双光子T-C模型的量子纠缠比单光子T-C模型的量子纠缠要保持得好一些;另外分析了... 我们对两个全同二能级原子通过双光子跃迁与单模辐射场发生相互作用的Tavis-Cummings(T-C)模型中的量子纠缠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值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双光子T-C模型的量子纠缠比单光子T-C模型的量子纠缠要保持得好一些;另外分析了双光子T-C模型中原子间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强度系数、原子与场的耦合系数、光子数对两原子间纠缠特性与场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子Tavis-Cummings模型 量子纠缠 量子 共生纠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压缩真空态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相互作用系统中的量子纠缠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玉欣 夏庆峰 孙长勇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研究的系统为双模压缩真空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相互作用体系,在双光子跃迁过程中,分别用量子约化熵和量子相对熵研究了该系统中的双模压缩真空态与凝聚体间的纠缠以及双模压缩真空态的模间纠缠,分析了光场初始压缩因子、原子间相互... 研究的系统为双模压缩真空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相互作用体系,在双光子跃迁过程中,分别用量子约化熵和量子相对熵研究了该系统中的双模压缩真空态与凝聚体间的纠缠以及双模压缩真空态的模间纠缠,分析了光场初始压缩因子、原子间相互作用对场-凝聚体间纠缠和模间纠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双模压缩真空态 量子纠缠 量子 量子相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J-C模型中场的熵压缩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琴 方卯发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3-637,共5页
运用量子信息熵理论研究了非线性Jaynes-Cummings模型中场的熵压缩特性,讨论了克尔介质与原子初态对场熵压缩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克尔介质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深度压缩光,原子相干性也影响场熵压缩效应的存在和压缩深度。
关键词 量子光学 非线性Jaynes—Cummings模型 密度矩阵 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k位移对混态J-C模型中熵和纠缠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要花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1-447,共7页
考虑一个二能级原子与单模热光场经由双光子过程耦合,采用量子约化熵研究了原子和场的约化熵变化规律,用共生纠缠度(Concurrence)研究了原子与场之间的纠缠演化。借助于数值计算方法,详细分析了在混态J-C模型中,Stark位移和平均光子数... 考虑一个二能级原子与单模热光场经由双光子过程耦合,采用量子约化熵研究了原子和场的约化熵变化规律,用共生纠缠度(Concurrence)研究了原子与场之间的纠缠演化。借助于数值计算方法,详细分析了在混态J-C模型中,Stark位移和平均光子数对约化熵变和纠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tark位移影响下,原子和光场的约化熵变化量均减小。选择适当的原子初态,可以使得原子的约化熵和光场的约化熵发生交换。此外,考虑Stark位移时,原子与光场之间纠缠的最小值增大,原子与光场不再出现退纠缠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纠缠 共生纠缠度 量子 STARK位移 JAYNES-CUMMING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子过程中单模热辐射场与原子相互作用的场熵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生训 方卯发 《量子电子学》 CSCD 1995年第2期212-216,共5页
本文研究了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理想腔内与原子多光子相互作用的单模热辐射场的熵特性,讨论了平均光子数和跃迁光子数对场熵演化的影响。
关键词 热辐射场 密度算符 量子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man跃迁中原子的熵压缩
15
作者 靳丽娟 方卯发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4-899,共6页
运用量子信息熵理论研究了Raman跃迁中原子的熵压缩特性。讨论了系统初态参数对原子信息熵 压缩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熵压缩的分量数、压缩方向、压缩深度可以由原子的分布角、双模相干场相对位相 和平均光子数的选取来控制。结果证明... 运用量子信息熵理论研究了Raman跃迁中原子的熵压缩特性。讨论了系统初态参数对原子信息熵 压缩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熵压缩的分量数、压缩方向、压缩深度可以由原子的分布角、双模相干场相对位相 和平均光子数的选取来控制。结果证明了信息熵能实现对原子压缩效应的高灵敏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Raman跃迁 密度矩阵 原子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rr介质中V型三能级原子与双模奇偶纠缠相干光场相互作用的纠缠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邹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79-1085,共7页
运用量子约化熵研究了Kerr介质中V型三能级原子与双模奇偶纠缠相干光场相互作用系统中场熵的演化特性.分析了Kerr介质、失谐量和光场的初始平均光子数对场熵的影响.结果表明:Kerr介质与光场的耦合系数对场熵的振荡特性有调制作用,增大... 运用量子约化熵研究了Kerr介质中V型三能级原子与双模奇偶纠缠相干光场相互作用系统中场熵的演化特性.分析了Kerr介质、失谐量和光场的初始平均光子数对场熵的影响.结果表明:Kerr介质与光场的耦合系数对场熵的振荡特性有调制作用,增大失谐量,场熵的最大值减小,振荡频率增大,由初始时刻的零值增大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也增大;光场的平均光子数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原子与光场之间的纠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KERR介质 V型三能级原子 双模奇偶纠缠相干光场 量子 量子纠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长与极短的铜铜距离-吡唑环三核亚铜配合物亲铜作用本质及发光调控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霁 邢立锐 李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33-2140,共8页
本文结合近年来亲金属作用研究领域的进展,针对本课题组在环三核亚铜配合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两个铜(I)–铜(I)作用相差悬殊的体系。一是通过构筑具有环三核单元的三棱柱笼状配合物,确认在正堆积模式下即使环三核单元之间亲铜... 本文结合近年来亲金属作用研究领域的进展,针对本课题组在环三核亚铜配合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两个铜(I)–铜(I)作用相差悬殊的体系。一是通过构筑具有环三核单元的三棱柱笼状配合物,确认在正堆积模式下即使环三核单元之间亲铜作用极弱依然可以在磷光发射态中产生强亲铜作用,且通过配体的预留配位点与Cu_2I_2簇连结从而得到自校准大范围发光温度计;二是通过与亲铜作用正交的Br―Br卤键,实现环三核亚铜配合物前所未有的极短铜(I)–铜(I)距离,通过各种电子结构分析方法研究其本质。结果表明即使当铜(I)–铜(I)距离很接近铜的范德华半径和时,其本质依然为闭壳层作用,而Br―Br作用总为闭壳层作用,且该体系中最强的Br―Br作用很好地体现出一个Br原子的σ穴和另一个Br原子的负静电势区域的匹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铜作用 正堆积 磷光发射态 卤键 密度梯度 分子中的原子的量子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