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去取向和广义体散射的三分量极化目标分解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修国 黄晓东 +1 位作者 陈启浩 陈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51-2457,共7页
该文深入分析了Freeman分解中存在的体散射过度估计问题,并发展了一种综合去取向理论和广义体散射模型的三分量极化目标分解模型解决该问题。首先,在分解前对极化协方差矩阵进行去取向处理以削弱交叉极化分量;然后采用一种广义体散射模... 该文深入分析了Freeman分解中存在的体散射过度估计问题,并发展了一种综合去取向理论和广义体散射模型的三分量极化目标分解模型解决该问题。首先,在分解前对极化协方差矩阵进行去取向处理以削弱交叉极化分量;然后采用一种广义体散射模型以适应林地中HH分量和VV分量的比值变化;最后,增加功率限制处理以完全消除负功率问题。实验采用德国Oberpfaffenhofen地区L波段机载ESAR数据进行验证,并与其他改进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综合处理后的分解模型能显著地解决体散射过度估计问题,且分解结果更接近地物的实际散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图像处理 Freeman分解 去取向 广义散射模型 散射过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形状对钝锥体模型气动与电磁散射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于哲峰 黄谦 +2 位作者 张志成 梁世昌 简和祥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49,共5页
开展了飞行器气动与隐身综合特性数值研究。分别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和数值求解N-S方程的方法对飞行器的电磁散射与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钝锥体模型底部形状对其雷达散射截面(RCS)和零升阻力的影响。由数值计算结果可知:合理地... 开展了飞行器气动与隐身综合特性数值研究。分别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和数值求解N-S方程的方法对飞行器的电磁散射与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钝锥体模型底部形状对其雷达散射截面(RCS)和零升阻力的影响。由数值计算结果可知:合理地改变钝锥体模型底部形状,可以降低模型的RCS。并且,随着椭球体轴的长度或锥体高度的增加,模型的RCS逐渐减小。当飞行马赫数为5.0,高度为20km时,底部形状为椭球体或锥体的模型,随着椭球体轴的长度或锥体高度的增加,模型的零升阻力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散射 气动性能 时域有限差分法 N—S方程 钝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合成法的水下凸体结构声散射亮点模型
3
作者 刘进伟 韩林江 +2 位作者 宋昊 周富霖 彭子龙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60,103,共8页
基于亮点模型基本理论,结合变形柱方法计算细长物体散射声场时切分目标的基本思想,分割凸体结构得到微元目标,利用亮点模型近似描述微元目标的散射声场,最后将考虑相位因素在内的亮点模型组成整体并计算得到凸体结构的目标强度。将亮点... 基于亮点模型基本理论,结合变形柱方法计算细长物体散射声场时切分目标的基本思想,分割凸体结构得到微元目标,利用亮点模型近似描述微元目标的散射声场,最后将考虑相位因素在内的亮点模型组成整体并计算得到凸体结构的目标强度。将亮点模型与分层弹性介质声传播理论相结合,得到计算非刚性表面凸体结构目标强度的亮点模型方法,分析1 kHz~10 kHz频段下目标强度角度频率谱,以及在5 kHz与8 kHz频率下刚性与非刚性表面凸体结构的目标强度特性曲线。结果表明,微元目标间的相位因素是影响亮点模型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切分段数的选取与目标外形和计算频率有关。通过与板块元计算结果对比,证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不仅拓宽亮点模型的适用范围,使其更加符合工程实际需求,可为时域回波预报提供更大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结构 亮点模型 散射声场 目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合方位建筑物的基于物理散射模型的极化SAR影像四分量分解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闫丽丽 张继贤 +1 位作者 高井祥 黄国满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3-208,共6页
针对走向与雷达飞行方向不平行的建筑物(简称为方位建筑物),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散射模型的极化SAR影像四分量分解方法.该方法用于区分散射类型易混淆的方位建筑物和植被.本文首先对方位角补偿后的相干矩阵进行相位旋转;然后构造一种修... 针对走向与雷达飞行方向不平行的建筑物(简称为方位建筑物),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散射模型的极化SAR影像四分量分解方法.该方法用于区分散射类型易混淆的方位建筑物和植被.本文首先对方位角补偿后的相干矩阵进行相位旋转;然后构造一种修正的体散射模型,该模型包含纯体散射模型和方位二面角散射模型;最后加入两个能量限制条件,有效避免了负能量像素点的出现.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的四分量分解方法相比,提出的分解方法有效解决了方位建筑物被误识别为植被等体散射类型的问题且消除了负能量,有利于从植被中区分方位建筑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SAR 四分量分解 方位建筑物 散射模型 相位旋转 方位角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泊“大耳朵”成因的体散射特性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志宏 邵芸 +5 位作者 宫华泽 卞小林 谢酬 蔡爱民 万紫 王国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06-913,共8页
根据SAR信号对干燥地表的穿透性能,在对罗布泊湖盆区域复杂散射机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考察和实验室测量的数据,利用双层散射结构模型对湖盆区域的微波散射特性进行描述,并对次地表稳定沉积物的体散射分量进行模拟.为了对模型进... 根据SAR信号对干燥地表的穿透性能,在对罗布泊湖盆区域复杂散射机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考察和实验室测量的数据,利用双层散射结构模型对湖盆区域的微波散射特性进行描述,并对次地表稳定沉积物的体散射分量进行模拟.为了对模型进行验证,本文利用Cloude极化分解方法将ALOS PALSAR数据进行散射机制的分解,并以体散射贡献量作为标准数据,与模型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得到的水平和垂直极化方式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62%和1.68%,证明了模型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同时,对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扩展分析,结果表明,次地表稳定沉积物是罗布泊古湖盆演化结果的直接反映,沉积物的含盐量是罗布泊"大耳朵"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泊 SAR 极化分解 模型 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EM模型在积雪散射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武胜利 王建明 +1 位作者 刘伟 余琴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6年第1期40-42,50,共4页
介绍一种基于一阶辐射传输的积雪散射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积雪覆盖地表微波散射的3种回波分量:雪层表面散射、下垫面散射以及雪层体散射。对于其中2个面散射分量,文章中应用一种新的面散射模型———AIEM取代原有的IEM模型进行处理。最后... 介绍一种基于一阶辐射传输的积雪散射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积雪覆盖地表微波散射的3种回波分量:雪层表面散射、下垫面散射以及雪层体散射。对于其中2个面散射分量,文章中应用一种新的面散射模型———AIEM取代原有的IEM模型进行处理。最后,使用M ich igan大学的实测数据对改进后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并与改进前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传输模型 散射 散射 积雪 AI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球体-椭球体联合模型的中段目标几何特性反演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月辉 龚仕仙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7,共6页
针对弹道中段目标RCS(Radar Cross Section)序列识别问题,在分析中段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及运动特性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基于球体、椭球体的目标几何特性反演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RCS幅度相对于目标姿态角变化率反演弹道中段目标二维几... 针对弹道中段目标RCS(Radar Cross Section)序列识别问题,在分析中段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及运动特性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基于球体、椭球体的目标几何特性反演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RCS幅度相对于目标姿态角变化率反演弹道中段目标二维几何尺寸的算法,克服了传统方法需要观测到目标RCS极大、极小值的缺陷。利用仿真和暗室测量的典型弹头类目标的RCS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散射截面积 椭球模型 弹道中段目标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东海重要经济鱼类目标强度随角度变化的椭球体模型及实验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尚晓明 孔令民 吴常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36-641,共6页
采用椭球体近似模型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小黄鱼(P.polyactis)和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声散射特征进行了理论计算和研究。其中鱼鳔为充满气体的椭球体模型,鱼体为充满液体的椭球体模型。利用研制的散射角度可调的目标强... 采用椭球体近似模型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小黄鱼(P.polyactis)和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声散射特征进行了理论计算和研究。其中鱼鳔为充满气体的椭球体模型,鱼体为充满液体的椭球体模型。利用研制的散射角度可调的目标强度测量装置,对几种鱼种进行了目标强度随倾角变化关系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对比,采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建立了3种鱼类目标强度随倾角变化的经验公式。研究表明,角度分布是影响目标强度的重要参数,目标强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大于15d B,其最大值出现在–10°和10°之间,最小值出现在–40°以后。修正后的椭球体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目标强度的指向性,可以作为现场测定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小黄鱼 银鲳 散射 椭球模型 目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UAVSAR数据及改进极化水云模型对热带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 被引量:1
9
作者 段云芳 罗洪斌 +5 位作者 岳彩荣 罗广飞 王宁 余琼芬 郭喜龙 孙妙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针对热带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中容易饱和区域大尺度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精度低的问题,以非洲加蓬中部的洛佩达国家公园为研究区,以NASA提供的L波段全极化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和LiDAR网格化森林地上生物量产品为数据源开展森林... 针对热带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中容易饱和区域大尺度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精度低的问题,以非洲加蓬中部的洛佩达国家公园为研究区,以NASA提供的L波段全极化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和LiDAR网格化森林地上生物量产品为数据源开展森林生物量估测方法研究。采用极化分解方法提取森林的多种散射机制,从中选择反映森林结构差异的地面散射特征和森林体散射的特征构建体-地散射比,采用极化水云模型(PWCM)进行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和精度评价。为了提高PWCM模型的适应性,建模过程中根据体散射分量(V_(ol))分段进行模型的参数优化。结果表明:以Freeman三分量极化分解后得到的体散射(V_(ol))、表面散射(O_(dd))、地-干散射(D_(bl))为基础构建的6个体-地散射比在极化水云模型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中,以μ_(VG2)作为体-地散射比时估测效果最好,模型决定系数(R^(2))为0.60,均方根误差(R_(MSE))为127.78 Mg/hm^(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根据体散射分量分段优化极化水云模型,模型决定系数(R^(2))增加到0.74,均方根误差(R_(MSE))降低了约20%,预测精度从50.76%提升至60.28%,并改善了低值高估、高值低估问题,在地上生物量高达450 Mg/hm^(2)时未出现饱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SAR 森林地上生物量 极化水云模型 散射 散射分量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U-OMEGA遥感辐射模型改进与参数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红章 孟庆涛 刘素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2-298,共7页
大尺度地表土壤水分信息的获取对水资源管理、农业生产以及气候变化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TAU-OMEGA(τ-ω)模型是利用被动微波遥感技术进行大尺度土壤水分信息提取的常用模型。由于τ-ω模型忽略了植被层的体散射作用,该模型仅适用... 大尺度地表土壤水分信息的获取对水资源管理、农业生产以及气候变化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TAU-OMEGA(τ-ω)模型是利用被动微波遥感技术进行大尺度土壤水分信息提取的常用模型。由于τ-ω模型忽略了植被层的体散射作用,该模型仅适用于L波段,存在C波段适用性差及模型参数无法定量计算的问题。针对此问题,该研究在分析植被冠层对微波散射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反映冠层多次散射作用的辐射添加项对τ-ω模型进行了改进,成功解决了模型在C波段的适用性问题;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模型ω参数的理论计算方法,基于模拟数据集,实现了基于冠层叶面积指数的模型ω和τ参数的计算,解决了τ-ω模型中ω参数无法根据遥感数据进行定量计算的问题。以玉米冠层为例,在C波段(6.6 GHz),改进的τ-ω模型对地表微波辐射亮温的模拟值与实测数据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模拟误差较改进前有了极大的下降,V极化均方根误差为3.02 K,H极化均方根误差为3.94 K,结果表明了该研究提出的模型改进与参数化方案的合理性,研究结果为联合光学和被动微波遥感数据进行大尺度土壤水分反演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遥感 TAU-OMEGA模型 双矩阵算法 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适应的混合Freeman/Eigenvalue极化分解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连 秦其明 任华忠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4,共7页
全极化SAR数据的极化分解在土地利用分类、目标检测与识别以及地表参数反演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主要有基于特征值分解和基于模型分解2类极化分解方法。混合Freeman/Eigenvalue极化分解结合了两者的优势,避免了基于模型的极化分... 全极化SAR数据的极化分解在土地利用分类、目标检测与识别以及地表参数反演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主要有基于特征值分解和基于模型分解2类极化分解方法。混合Freeman/Eigenvalue极化分解结合了两者的优势,避免了基于模型的极化分解中负功率问题并且能够利用已知的散射机制解释分解后的散射分量。为了进一步拓展该分解在不同地表类型中的应用,通过引入参数Neumann一般化体散射模型,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极化分解模型。利用德国Black Forest地区的L波段AirSAR(airborn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全极化数据进行实验,并与现有的Yamaguchi三分量模型和自适应非负分解(adaptive nonnegative eigenvalue decomposition,ANNED)对比分析,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自适应的混合Freeman/Eigenvalue极化分解模型保证了分解能量的非负性及完全分解,适应于不同类型的地表,能有效地区分不同地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SAR 极化分解 Freeman/Eigenvalue分解 neumann体散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分布的空间锥体目标微动形式分类 被引量:31
12
作者 韩勋 杜兰 +1 位作者 刘宏伟 邵长宇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4-691,共8页
空间锥体目标的微动形式分类对空间目标识别、参数估计等有着重要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从雷达回波时频分布中提取特征对微动形式进行分类的方法。首先分析了空间锥体目标的散射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等效散射点模型,并与传统... 空间锥体目标的微动形式分类对空间目标识别、参数估计等有着重要意义。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从雷达回波时频分布中提取特征对微动形式进行分类的方法。首先分析了空间锥体目标的散射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等效散射点模型,并与传统的一般散射点模型比较,电磁计算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提出模型的正确性;在特征提取阶段,基于能量强弱提取了回波时频分布中包含微动信息的区域,并针对自旋、进动、章动3种微动形式下瞬时频率变化的差别提取了4种特征;最后基于等效散射点模型仿真产生训练数据集、电磁计算产生测试数据集的模式,使用支持矢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在一定信噪比条件下可有效实现对微动形式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目标分类 时频分布 特征提取 支持向量机 空间锥目标 等效散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HRRP的三维散射中心提取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闪 李胜 闫华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3-451,共9页
散射中心提取是雷达目标特性研究中的关键内容,滑动型散射中心的提取尤其重要。提出一种基于典型体散射中心参数化模型的提取方法,通过二次Hough变换得到散射中心的位置和滑动半径参数,在此基础上得到散射中心在雷达视线上的距离,并从... 散射中心提取是雷达目标特性研究中的关键内容,滑动型散射中心的提取尤其重要。提出一种基于典型体散射中心参数化模型的提取方法,通过二次Hough变换得到散射中心的位置和滑动半径参数,在此基础上得到散射中心在雷达视线上的距离,并从一维距离像历程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估算出散射中心的尺寸参数,并对散射中心进行信号重建。此方法既能解决点散射中心的提取问题,又能很好地解决滑动型散射中心的提取问题。仿真实例证明了重建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中心 参数化模型 典型 位置参数 尺寸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幅相分离的属性散射中心参数估计新方法 被引量:10
14
作者 蒋文 李王哲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6-615,共10页
利用属性散射中心(ASC)参数估计来识别目标上的散射结构是实现合成孔径雷达(SAR)自动目标体识别(ATR)的重要步骤。为提高属性散射中心参数估计的速度并抑制杂散影响,该文首先从图像中提取多个属性散射中心,然后分别估计各个属性散射中... 利用属性散射中心(ASC)参数估计来识别目标上的散射结构是实现合成孔径雷达(SAR)自动目标体识别(ATR)的重要步骤。为提高属性散射中心参数估计的速度并抑制杂散影响,该文首先从图像中提取多个属性散射中心,然后分别估计各个属性散射中心的参数。为提高单个属性散射中心的参数估计速率,考虑到其幅度和相位相关参数可分离,该文提出幅度相位分离的属性散射中心参数估计思想,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思想使参数估计算法复杂度和参数估计时间降低了1个数量级。引入迭代半阈值(IHT)算法提高参数估计精度。根据各个属性散射中心的参数估计结果可识别目标上各种散射结构并确定其在目标上的位置分布。仿真数据、实测数据以及MSTAR数据集得到的参数估计的高效性和高准确性,验证了该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散射中心模型 SAR自动目标识别 幅度相位分离 L1/2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动弹头目标微多普勒分析与仿真 被引量:4
15
作者 伍光新 王建明 周伟光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0-34,共5页
研究了进动弹头目标的微动模型及其微多普勒特征,提出了运用目标体进动模型分析旋转对称弹头目标微多普勒的方法,克服了以往的用固定散射中心点模型分析弹头目标微动问题存在的散射中心变化、遮挡的缺陷。理论分析了弹头目标的微多普勒... 研究了进动弹头目标的微动模型及其微多普勒特征,提出了运用目标体进动模型分析旋转对称弹头目标微多普勒的方法,克服了以往的用固定散射中心点模型分析弹头目标微动问题存在的散射中心变化、遮挡的缺陷。理论分析了弹头目标的微多普勒,并利用时频分析方法分别从理论仿真回波数据和电磁仿真回波数据中提取出旋转对称进动弹头的微多普勒;三者基本一致,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进动模型方法 散射中心变化 微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辐照对多层膜巨磁电阻结构磁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聪 谢丹 +1 位作者 徐建龙 任天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1-336,共6页
研究了质子辐照对多层膜巨磁电阻结构磁性能的影响。利用5 MeV的不同辐照剂量和剂量率的质子对磁控溅射法制备的CoFe/(CoFe/Cu)10/CoFe/Ta多层膜巨磁电阻结构进行辐照实验。XRD分析表明质子辐照没有改变CoFe/Cu的晶格结构。分析磁滞回... 研究了质子辐照对多层膜巨磁电阻结构磁性能的影响。利用5 MeV的不同辐照剂量和剂量率的质子对磁控溅射法制备的CoFe/(CoFe/Cu)10/CoFe/Ta多层膜巨磁电阻结构进行辐照实验。XRD分析表明质子辐照没有改变CoFe/Cu的晶格结构。分析磁滞回线和磁电阻曲线得知在实验选取的辐照剂量范围内,饱和磁化强度和本征电阻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矫顽场和磁电阻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减小。利用质子辐照对自旋相关散射、平均自由程的影响解释了本征电阻的变化,并基于二流体模型对磁电阻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出,多层膜巨磁电阻结构具有一定的抗辐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磁电阻 质子辐照 自旋相关散射 二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建筑物提取的极化雷达影像分解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宋静 吴文福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0-75,共6页
针对基于物理散射模型分解的建筑物与植被混淆的问题,发展了一种面向建筑物提取的全极化SAR影像多分量分解方法,用于区分散射类型易混淆的方位建筑物(走向与雷达方位向不平行的建筑物)与植被。该方法根据植被与建筑物的不同散射机制,预... 针对基于物理散射模型分解的建筑物与植被混淆的问题,发展了一种面向建筑物提取的全极化SAR影像多分量分解方法,用于区分散射类型易混淆的方位建筑物(走向与雷达方位向不平行的建筑物)与植被。该方法根据植被与建筑物的不同散射机制,预先剔除了植被像元,修正了体散射模型,改进了常规的全极化SAR多分量分解方法。通过H/α/A分解和非反射对称比筛选出植被像元,抑制植被区域对多分量分解效果的影响;引入修正的体散射模型,改进多分量分解模型;对植被区域进行Yamaguchi四分量分解,其他区域进行改进的多分量分解。利用E-SAR和AIRSAR全极化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多分量分解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有效去除建筑物中的自然地物虚警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SAR 建筑物提取 多分量分解 像元筛选 散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奇的隐声斗篷
18
作者 何晓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7-447,共1页
“隐声斗篷”是一种新型的隔音材料,它能使入射声波沿斗篷表面无反射地绕行,从而对斗篷保护下的物体产生“隐声”效果。美国杜克大学的Steven Cummer博士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光学隐身的数学原理同样适用于声波,从而提出了隐声斗篷的设... “隐声斗篷”是一种新型的隔音材料,它能使入射声波沿斗篷表面无反射地绕行,从而对斗篷保护下的物体产生“隐声”效果。美国杜克大学的Steven Cummer博士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光学隐身的数学原理同样适用于声波,从而提出了隐声斗篷的设想,他们首次建立了隐声球壳体模型,并基于声散射原理推导出这种材料的密度和弹性参数应满足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音材料 数学原理 光学隐身 弹性参数 无反射 模型 散射 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遥感测深:建模新机理
19
作者 Daniel L. Civco William Kennard 肖永茂 《海洋测绘》 1994年第4期56-62,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克服以往遥感测深技术固有缺陷的遥感测深建模新机理。光谱观察量表明:水体出射辐射亮度是由水体散射决定而不是底层反射决定,除非水深非常浅并且透明或底层反射率高。对这种现象的观察,有可能导致开发一种能适用于混... 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克服以往遥感测深技术固有缺陷的遥感测深建模新机理。光谱观察量表明:水体出射辐射亮度是由水体散射决定而不是底层反射决定,除非水深非常浅并且透明或底层反射率高。对这种现象的观察,有可能导致开发一种能适用于混浊和较深的沿岸水域的水体散射水体散射遥感测深模型。对陆地卫星TM和SPOT-XS的卫星传感数据和实地观测数据的分析表明,该模型能比底层反射模型更好地描述从水体中反射的辐射亮度和水深的关系。本文还提出了用实测光谱量计算水体衰减系数的方法,及为消除大气影响把该系数应用于模型校准的方法。另外,应用该水体散射理论,给出了最大可测水深的数值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辐射亮度 遥感测深 方程式 反射模型 反射率 散射 散射模型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