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7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ed sampling measurement method of network traffic in high-speed IPv6 networks
1
作者 Pan Qiao Pei Changx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7年第4期835-840,共6页
With the advent of large-scale and high-speed IPv6 network technology, an effective multi-point traffic sampling is becoming a necessity. A distributed multi-point traffic sampling method that provides an accurate and... With the advent of large-scale and high-speed IPv6 network technology, an effective multi-point traffic sampling is becoming a necessity. A distributed multi-point traffic sampling method that provides an accurate and efficient solution to measure IPv6 traffic is propose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to sample IPv6 traffic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bit randomness of each byte in the packet header. It offers a way to consistently select the same subset of packets at each measurement point, which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distributed multi-point measurement. Finally, using real IPv6 traffic trace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ampled traffic data have a good uniformity that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 of sampling randomness and can correctly reflect the packet size distribution of full packet trace is 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measurement traffic sampling IPV6 distributed measurement Shannon entro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riable bit rate video traffic modeling by multiplicative multifractal model 被引量:1
2
作者 Huang Xiaodong Zhou Yuanhua Zhang Rongf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6年第1期75-79,共5页
Multiplicative multifractal process could well modal video traffic. The multiplier distributions in the multiplicatire multifractal model for video traffic are investigated and it is found that Gaussian is not suitabl... Multiplicative multifractal process could well modal video traffic. The multiplier distributions in the multiplicatire multifractal model for video traffic are investigated and it is found that Gaussian is not suitable for describing the multipliers on the small time scales. A new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symmetric Pareto distribution is introduced. It is applied instead of Gaussian for the multipliers on those scales. Based on that, the algorithm is updated so that symmetric pareto distribution and Gaussian distribution are used to model video traffic but on different time scal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lgorithm could model video traffic more accu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icative multifractal model video traffic network traffic model symmetric pareto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use of the alpha stable self-similar stochastic process to model aggregated VBR video traffic
3
作者 Huang Tianyu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6年第3期677-684,共8页
The alpha stable self-similar stochastic process has been proved an effective model for high variable data traffic. A deep insight into some special issues and considerations on use of the process to model aggregated ... The alpha stable self-similar stochastic process has been proved an effective model for high variable data traffic. A deep insight into some special issues and considerations on use of the process to model aggregated VBR video traffic is made. Different methods to estimate stability parameter a and self-similar parameter H are compared. Processes to generate the linear fractional stable noise (LFSN) and the alpha stable random variables are provided. Model construction and the quantitative comparisons with fractional Brown motion (FBM) and real traffic are also examined. Open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s are also given with thoughtful discus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modeling alpha stable self-similar process aggregated VBR video traffic long range dependence VARIABILITY linear reg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actical approach to determining traffic congestion propagation boundary due to traffic incidents 被引量:2
4
作者 费文鹏 宋国华 +2 位作者 张凡 高永 于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13-422,共10页
A practical approach for predicting the congestion boundary due to traffic incidents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kinematic wave theory and Van Aerde single-regime flow model, a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congestion propa... A practical approach for predicting the congestion boundary due to traffic incidents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kinematic wave theory and Van Aerde single-regime flow model, a model for estimating the congestion propagation speed for the basic road segment was developed. Historical traffic flow dat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time vari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traffic flow for each road type. Then, the saturation flow rate was used for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the traffic incident on the traversing traffic flow at the congestion area. The base congestion propagation speed for each road type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field data, which were provided by the remote traffic microwave sensors(RTMS), floating car data(FCD) system and screen line survey. According to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gestion propagation speed, it is found that the expressway, major arterial, minor arterial and collector are decreasingly influenced by the traffic incident. Subsequently, the impact of turning movements at intersections on the congestion propagation was considered. The turning ratio was adopted to represent the impact of turning movements, and afte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opagation pattern at intersections was analyzed. Finally, an implementation system was designed on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platform to displ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gestion propagation over the network. The valid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able to capture the congestion propagation properties in the actual road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matic wave model Van Aerde model traffic incident congestion propagation on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引力影响模型的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识别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左忠义 刘泽宇 杨广川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有效识别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有助于分析轨道交通网络鲁棒性,并制定轨道交通网络抗风险预案,保障轨道交通网络的正常运行。本文考虑轨道交通网络中节点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况,选取连接重要度(DC)、路径重要度(BC)和可达重要度(CC)作... 有效识别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有助于分析轨道交通网络鲁棒性,并制定轨道交通网络抗风险预案,保障轨道交通网络的正常运行。本文考虑轨道交通网络中节点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况,选取连接重要度(DC)、路径重要度(BC)和可达重要度(CC)作为节点重要度的综合衡量指标;将现实轨道交通网络构造为相应拓扑网络,借助引力影响模型识别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并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的网络性能差异,得出最佳引力影响半径与攻击策略;结合现实轨道交通网络,从引力角度分析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节点的重要度由目标节点与其他节点产生的引力作用组成;当引力影响模型的引力影响半径R=8,并选取动态攻击策略时,与R=7和R=9相比,最大连通子图相对大小下降率分别提高13.25%和10.39%,网络客流效率相对大小下降率分别提高5.12%和6.71%;相较于FGM(融合引力模型)、GC(万有引力中心性指标)、KSGC(基于k-shell改进的万有引力模型)和考虑集体影响力的CI模型,引力影响模型在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识别中有明显优势。此外,在攻击前30个节点后,北京市地铁网络最大连通子图相对大小降低91.68%,网络客流效率相对大小降低86.17%,表明引力影响模型在北京市地铁网络中具有适用性与有效性。通过引力影响模型识别轨道交通网络中关键节点,可以为分析网络鲁棒性提供新的思考角度,为决策者制定网络抗风险预案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关键节点 引力影响模型 网络性能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网络可达性综合测度及与POI耦合协调关系空间分析
6
作者 张晓瑞 刘茂枝 +2 位作者 张苗苗 王振波 陈雨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1,共8页
基于接近度、连接度、路网非直线系数、最小阻抗、道路密度、道路服务指数构建城市交通网络可达性综合测度模型,计算城市交通网络可达性综合指数,结合POI数据进行交叉对比分析,划分交通网络不同整治区域。选取合肥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 基于接近度、连接度、路网非直线系数、最小阻抗、道路密度、道路服务指数构建城市交通网络可达性综合测度模型,计算城市交通网络可达性综合指数,结合POI数据进行交叉对比分析,划分交通网络不同整治区域。选取合肥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单指标可达性评价模型可表征某方面特点,但不能全面评估综合可达性水平;合肥市中心城区路网综合可达性整体呈现出“一主两副”的空间格局(“一主”即老城区核心聚集区,“两副”即滨湖新城发展副中心及合肥南站发展片区),综合可达性与POI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呈“核心—边缘”的圈层分布特征;根据耦合协调关系划分出交通网络可达性的重点整治区、次重点整治区和一般整治区,并根据每类分区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交通网络可达性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网络 可达性 综合测度 模型 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值乘能力差异的地铁跨线乘务轮班计划优化方法
7
作者 李昊 陈绍宽 +3 位作者 徐彬 石梦彤 肖迪 陈梓琦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0,351,共9页
针对地铁列车跨线运营模式,本文研究跨线运营模式下乘务员值乘能力与值乘任务的匹配度问题,分析乘务员值乘能力差异对乘务轮班计划的影响。建立考虑值乘差异的数学模型,构造基于轮班路径和禁忌序列的网络图简化模型,设计网络图搜索和结... 针对地铁列车跨线运营模式,本文研究跨线运营模式下乘务员值乘能力与值乘任务的匹配度问题,分析乘务员值乘能力差异对乘务轮班计划的影响。建立考虑值乘差异的数学模型,构造基于轮班路径和禁忌序列的网络图简化模型,设计网络图搜索和结合差分进化策略的粒子群算法对模型分阶段求解。结合某市地铁部分线网乘务数据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跨线运营模式下仅值乘本线任务的乘务员,具备值乘跨线任务能力的乘务员轮班周期内值乘班次数降低了1.58%~6.79%,两类乘务员值乘能力与值乘任务的匹配度均不低于95.77%;相较所有乘务员仅值乘本线乘务区段的分线值乘模式,跨线值乘模式下乘务员平均工作强度降低了3.79%~4.78%,工作强度标准差降低了22.67%~26.16%,改善了乘务员值乘强度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值乘能力 网络图模型 乘务轮班计划 跨线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客流争夺与补充的轨交对公交非对称竞合关系评价
8
作者 王殿海 徐梦丹 +2 位作者 张萌 曾佳棋 蔡正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1,共10页
对轨交(轨道交通)与公交间的竞合关系进行准确量化是促进公交线路合理规划的前提,本文考虑公交与轨交之间的非对称影响,从客流争夺和补充的角度分析轨交对公交客流的抑制和促进作用。在同一评价维度下,提出竞争度、合作度和竞合度概念,... 对轨交(轨道交通)与公交间的竞合关系进行准确量化是促进公交线路合理规划的前提,本文考虑公交与轨交之间的非对称影响,从客流争夺和补充的角度分析轨交对公交客流的抑制和促进作用。在同一评价维度下,提出竞争度、合作度和竞合度概念,进而建立“站点对-公交站-公交线”三个层次的竞争度、合作度和竞合度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居民出行方式离散选择模型以定量计算竞合指标。基于杭州市4条典型公交线路展开案例研究,对比了考虑客流因素前后各线路的竞合指标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考虑客流因素后,部分线路的竞合评价结果产生了显著变化,其中143路公交线与轨交2号线的关系由合作变为竞争,竞合度由0.069上升至0.999。最后,本文通过出行需求分布的可视化结果验证了这一变化的合理性,表明所提竞合模型能够有效量化轨交对公交在三个层次上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获得更加真实合理的评价结果。研究结果可用于识别与轨道交通竞争关系显著或者合作程度较低的公交线路,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协调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竞合关系 离散选择模型 常规公交 轨道交通 线网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rossformer伪量测构建的主动配电网预测辅助状态估计方法
9
作者 王玥 于越 +1 位作者 郭嘉辉 金朝阳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99-3009,I0031-I0033,共14页
为了解决高比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大规模并网后实时量测数目缺失、传统预测辅助状态估计方法(forecasting-aided state estimation,FASE)估计精度有限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Crossformer伪量测构建的主动配电网FASE... 为了解决高比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大规模并网后实时量测数目缺失、传统预测辅助状态估计方法(forecasting-aided state estimation,FASE)估计精度有限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Crossformer伪量测构建的主动配电网FASE方法。首先,基于最大信息系数法(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C)筛选出高相关性的输入特征,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然后,通过全变差正则化技术(total variation regularized,TV)优化鲁棒主成分分析法(robus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RPCA),构建TRPCA层,并将其嵌入到Crossformer中,以填补Crossformer无法有效处理非高斯噪声的空白;最后,利用改进的预测模型进行超短期负荷预测,经潮流计算得到节点伪量测,在量测不足情况下补全缺失数据,并结合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进行状态估计。在IEEE 33节点和IEEE 118节点标准配电网上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估计精度和鲁棒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为主动配电网FASE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预测辅助状态估计 伪量测构建 Crossformer 鲁棒主成分分析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tention-T-GRU的短时交通流预测
10
作者 张玺君 苏晋 +2 位作者 陈宣 尚继洋 崔勇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3,共7页
针对路网中交通流较大的关键路段需要准确的交通流预测结果,在考虑交通流时空相关性的基础上,选取预测道路的同向相邻道路,提出单条路段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组合模型.首先,根据研究道路与其上下游道路的相关性构建速度矩阵;其次,将速度矩... 针对路网中交通流较大的关键路段需要准确的交通流预测结果,在考虑交通流时空相关性的基础上,选取预测道路的同向相邻道路,提出单条路段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组合模型.首先,根据研究道路与其上下游道路的相关性构建速度矩阵;其次,将速度矩阵输入注意力机制网络提取道路之间的空间联系;最后,将注意力机制输出的数据分解为若干个序列T输入GRU网络中提取时间序列特征,构成ATGRU(Attention-T-GRU)组合模型完成路网的短时交通流预测.使用西安市的交通流数据对提出的ATGRU组合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ATGRU模型相比T-LSTM、CNN-LSTM及ACGRU等模型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交通流预测 时空特性 注意力机制 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航管制运行风险主题发现及演化趋势
11
作者 张洪海 戴一鸣 +2 位作者 刘文泉 石宗北 李一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7417-7429,共13页
空中交通管制运行安全正面临多元风险致因导致潜在危害的问题。为解决多元风险引发的管制不安全运行问题,基于对管制不安全运行事件报告的全面分析,对管制运行安全风险信息和潜在规则进行挖掘;通过对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 空中交通管制运行安全正面临多元风险致因导致潜在危害的问题。为解决多元风险引发的管制不安全运行问题,基于对管制不安全运行事件报告的全面分析,对管制运行安全风险信息和潜在规则进行挖掘;通过对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风险主题发现模型挖掘的风险主题和关键词进行分析,明确管制运行风险主题及不同风险主题间相互演化规律;针对风险主题关键词,构建了民航管制运行领域的基于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s)模型的语义网络,分析风险主题相互关联的风险特征,得出风险主题间潜在关系,可为关键词间关联度的量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促进民航管制运行安全风险的数字化呈现的发展,挖掘管制不安全信息,为准确感知管制运行风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理 管制运行安全 风险管理 LDA主题模型 语义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飞联网运行的航空器多速度差跟驰模型
12
作者 王莉莉 赵云飞 郭微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73-1881,共9页
为提高空中交通流的稳定性,基于飞联网运行特性研究了考虑偏移的航空器多速度差跟驰模型。为定量描述航空器间的偏移对跟驰行为的影响,引入偏移阻碍作用,建立偏移与前导航空器速度的关系,将跟驰模型扩展到三维模式;考虑飞联网环境下的... 为提高空中交通流的稳定性,基于飞联网运行特性研究了考虑偏移的航空器多速度差跟驰模型。为定量描述航空器间的偏移对跟驰行为的影响,引入偏移阻碍作用,建立偏移与前导航空器速度的关系,将跟驰模型扩展到三维模式;考虑飞联网环境下的多航空器信息交互模式,构建航空器多速度差跟驰模型,并应用稳定性分析方法,推导所提模型稳定性判别条件,计算稳态通行能力;在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的基础上,以考虑3架前导航空器的多速度差跟驰模型为例,设计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阻碍作用随偏移量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偏移量情况下,重型机的阻碍作用最大,轻型机最小;所提模型相比传统模型具备更优的稳定域,且考虑前导航空器数量越多、权重系数越大,所提模型的稳定性越好;相同取值条件下,所提模型的燃油消耗系数均低于传统模型,当敏感系数取1 s^(-1)时,燃油消耗系数降低27.12%。数值仿真表明航空器多速度差跟驰模型有利于提高空中交通流的稳定性,降低燃油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联网 多速度差 跟驰模型 稳定性分析 通行能力 燃油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动态图的交通流量预测方法研究
13
作者 孟祥福 谢伟鹏 崔江燕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6-786,共11页
为改进现有交通流量预测方法在建模时空数据和捕捉动态空间相关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时空动态图卷积网络(spatio-temporal dynamic graph network,STDGNet)。该模型采用带嵌入层的编码器–解码器架构,通过动态图生成模块从数据驱动... 为改进现有交通流量预测方法在建模时空数据和捕捉动态空间相关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时空动态图卷积网络(spatio-temporal dynamic graph network,STDGNet)。该模型采用带嵌入层的编码器–解码器架构,通过动态图生成模块从数据驱动的角度挖掘潜在的时空关系,并重构每个时间步的节点动态关联图。嵌入层使用时空自适应嵌入方法建模交通数据的内在时空关系和时间信息;编码器部分利用时空记忆注意力机制,从全局视角对时空特征进行建模;解码器部分将图卷积模块注入循环神经网络中,以同时捕捉时间和空间依赖关系,并输出未来流量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与最优基线模型解耦动态时空图神经网络(decoupled dynamic spatial-temporal graph neural network,D2STGNN)相比,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1.63%,模型训练时间缩短了近2.5倍。本研究有效提升了交通流量预测的准确性与效率,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量 时空数据 混合模型 注意力机制 时空动态图 图卷积神经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边识别的城市微循环路网结构优化研究
14
作者 胡立伟 王兴中 +3 位作者 赵雪亭 杨志莹 胡飞宇 余先林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3,I0013-I0015,共7页
为研究城市内部路网的微循环组织优化,介绍一种基于关键边组合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首先,利用已知数据重新定义路网服务水平;其次,引入最大增流关键边对路网内部支路进行扩容的同时用SMHD移动网格法确定待打通路段具体位置,利用VISSIM... 为研究城市内部路网的微循环组织优化,介绍一种基于关键边组合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首先,利用已知数据重新定义路网服务水平;其次,引入最大增流关键边对路网内部支路进行扩容的同时用SMHD移动网格法确定待打通路段具体位置,利用VISSIM对路网中车辆进行仿真后得到支路扩容关键边和待打通路段最优组合;最后基于关键边的最优组合构建路网中以车辆平均运行速度、路网畅通性最优的上层规划模型和交通流均衡分配的下层规划模型,将路网进一步优化。经算例分析得:(1)与原有路网相比,对路网关键路段识别后再次优化的路网结构可使主路及支路车辆的平均运行速度分别提升20.43%和11.29%;(2)主路及支路原有E级服务水平提升到D级,主路及支路原有D级服务水平提升到C级;(3)优化后各级道路的畅通性得到大幅提升,车辆运行更加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拥堵 城市路网微循环 道路服务水平 路网关建边识别 双层规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解动态时空分解框架预测交通流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挺 杨柳 +2 位作者 刘亚林 张邵华 石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07-3017,共11页
近几年,时空图卷积网络(spatial-temporal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STGCN)被引入交通流量预测中,具有良好的时空交通数据建模能力,取得了先进的性能,但是仍存在两个问题:(1)交通流量数据具有很强的时空相关性;(2)静态的预定义图... 近几年,时空图卷积网络(spatial-temporal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STGCN)被引入交通流量预测中,具有良好的时空交通数据建模能力,取得了先进的性能,但是仍存在两个问题:(1)交通流量数据具有很强的时空相关性;(2)静态的预定义图难以捕获交通流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时空依赖关系。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时空分解框架(spatial-temporal decomposed framework, STDF),它使用了残差连接、遗忘门、更新门,将时间模块和空间模块有机连接起来,以将输入信息进行多层次双维度的分解和预测。此外将STDF进行实例化,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输入交通信号分解的动态时空融合的交通预测模型(decomposed dynamic spatial-temporal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DDSTGCN),它捕捉了交通的时空相关性,并设计了一个动态图学习模块,考虑了空间依赖的动态性质。最后利用两个真实交通流量的数据(在PEMS04和PEMS08的数据集),与现有的交通流量预测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在交通流量预测的准确率有良好的性能表现,能够有效地完成真实场景下的交通流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量预测 时空图卷积网络(STGCN) 时空相关性 时空融合 动态图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气象因素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一修 肖仕武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199,共8页
天气对交通流量的影响显著,而交通流量状态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时空分布,为了探究天气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气象因素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方法。分析导致电动汽车... 天气对交通流量的影响显著,而交通流量状态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时空分布,为了探究天气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气象因素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方法。分析导致电动汽车高速行驶产生里程衰减的因素,建立能耗模型以分析高速行驶状态下电动汽车的能源补给需求;分析天气对交通流量的影响,基于能耗模型,建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根据地理信息系统建立高速公路路网模型,采用交通起讫点分析法模拟电动汽车的行程轨迹,结合高速公路气象状况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进行预测。以某高速公路实际路网为算例,预测各种天气下服务区充电负荷的时空分布,分析天气对各服务区充电负荷的影响规律,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负荷预测 气象因素 能耗模型 交通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微循环理论区域路网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微 郑利民 唐阳山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6期151-160,共10页
为了缓解交通微循环对居民生活与出行的负面影响,建立了一个以最小化道路连通性、非机动车出行时间、环境污染和道路饱和度为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系统整合了主干道通行能力饱和度、慢行交通限速要求及道路网络分布密度等多项限制因素,... 为了缓解交通微循环对居民生活与出行的负面影响,建立了一个以最小化道路连通性、非机动车出行时间、环境污染和道路饱和度为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系统整合了主干道通行能力饱和度、慢行交通限速要求及道路网络分布密度等多项限制因素,构建了区域交通流优化的双层规划框架,旨在提升主干道通行效率与路网平均行驶速度、减少迂回行驶耗时并降低环境负面影响;同时以社区内部支路畅通性作为约束条件,形成顶层优化模型,下层模型则基于用户均衡配流理论,结合TransCAD软件求解。以河北定州市中心城区为例,对所提优化方法进行实例分析。结果显示,路网的平均饱和度从0.66降低至0.59,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为交通微循环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网优化 区域路网 交通微循环 双层规划模型 TRANS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视角特征融合的网络异常流量检测
18
作者 宋昊 傅文涛 +4 位作者 陈烜泽 金程祥 周嘉俊 俞山青 宣琦 《指挥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7-588,共12页
传统的异常流量检测方法基于单一视角分析,在处理复杂攻击和加密通信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多视角特征融合的网络异常流量检测方法,分别基于时序视角和交互视角对网络流量中数据包的时序关系及交互关系建模,学习其时序特征与交... 传统的异常流量检测方法基于单一视角分析,在处理复杂攻击和加密通信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多视角特征融合的网络异常流量检测方法,分别基于时序视角和交互视角对网络流量中数据包的时序关系及交互关系建模,学习其时序特征与交互特征,并将不同视角下的特征融合进行异常流量的检测。在6个真实的流量数据集上进行的大量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网络异常流量检测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弥补了单一视角下检测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异常流量检测 网络安全 多视角 时序建模 交互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注意力网络的加密恶意流量检测
19
作者 王祥淇 杨文军 莫秀良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44-1950,共7页
为高效检测恶意加密流量在真实环境下的分类效果,提出一种基于图注意力网络(GAT)的加密恶意流量检测模型。将流量数据转换为图结构输入到图注意力网络中进行特征学习,引入注意力机制捕捉流量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强化同类之间的关系,提... 为高效检测恶意加密流量在真实环境下的分类效果,提出一种基于图注意力网络(GAT)的加密恶意流量检测模型。将流量数据转换为图结构输入到图注意力网络中进行特征学习,引入注意力机制捕捉流量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强化同类之间的关系,提升模型分类效果。采用XGBoost作为模型分类器,进一步提升模型的分类和泛化能力。在真实的加密网络流量中进行加密恶意流量检测,取得了优异的表现,准确率超过了97%,与现有多种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分类 加密恶意流量 图注意力网络 极端梯度提升 特征提取 图神经网络 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分解和注意力图神经网络的交通预测
20
作者 杨永鹏 杨震 杨真真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7-430,共14页
如何有效挖掘隐藏在交通数据中的时空依赖信息、动态信息和空间异质信息一直是交通预测任务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分解和注意力图神经网络(Time‑series decomposition and attention graph neural network,TDAGNN)的... 如何有效挖掘隐藏在交通数据中的时空依赖信息、动态信息和空间异质信息一直是交通预测任务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分解和注意力图神经网络(Time‑series decomposition and attention graph neural network,TDAGNN)的交通预测模型。采用双分支时序分解卷积神经网络(Dual time‑series decomposit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TDCNN)从复杂的交通数据中挖掘时间依赖信息;采用多头交互注意力网络(Multi‑head interactive attention,MIA)对原始交通特征和局部增强特征进行交互学习,以深入挖掘交通数据的异质信息和动态信息;引入自缩放动态扩散图神经网络(Self‑scaling dynamic diffusion graph neural network,SDDGNN)在获取交通数据空间依赖信息的同时,避免图神经网络的尺度失真问题;将提出的TDAGNN应用于经典交通数据PEMS04、PEMS08、METR‑LA和PEMS‑BAY的交通预测实验中。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模型的平均MAE、RMSE和MAPE比其他经典算法最大可分别提高14.64、23.68和9.41%,从而证明其具有较高的交通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预测 时序分解 图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局部增强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