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州湾游泳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
作者 党亚茹 李迎冬 +3 位作者 董秀强 赵天亚 张崇良 任一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60,共12页
为探究游泳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季节变化,本研究基于2022年4和9月在海州湾调查获取的渔获物数据和环境数据,探究了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时空分布,并应用... 为探究游泳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季节变化,本研究基于2022年4和9月在海州湾调查获取的渔获物数据和环境数据,探究了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时空分布,并应用广义加性模型(GAM)分析上述指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春季各指数的空间分布较为一致,均为海州湾南部海域、日照近海海域和前三岛邻近海域较高,海州湾东北部海域较低;秋季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中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在南北部海域均较高而在中部海域较低,其余指数的分布趋势随纬度变化而有所差异。除Margalef物种丰富度外,其余指数均为秋季高于春季。GAM模型分析表明,春季各指数主要受水深和底层温度的影响,而秋季则主要受底层盐度和水深的影响。不同季节影响各指数的环境因子及其贡献率略有差异,同一季节不同指数的影响因素和贡献率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海州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渔业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动物群 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子 季节 广义加性模型 海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 Nestoria 动物群分布、时限及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的厘定 被引量:6
2
作者 杨雅军 杨晓平 +6 位作者 江斌 张渝金 刘桂香 谭红艳 汪岩 付俊彧 邵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7-838,共12页
为了提高大兴安岭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的区域对比性,通过大兴安岭地区1∶100万地质编图工作,对大兴安岭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划分。依据岩石组合、地层关系、古生物化石组合,结合同位素测年数据,将大兴安岭地... 为了提高大兴安岭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的区域对比性,通过大兴安岭地区1∶100万地质编图工作,对大兴安岭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划分。依据岩石组合、地层关系、古生物化石组合,结合同位素测年数据,将大兴安岭地区晚中生代含Nestoria动物群的火山-沉积地层分别归属为白音高老组和梅勒图组,确认大兴安岭地区Nestoria动物群主要演化时代在127.6~141 Ma之间,与冀北大北沟组时代(137~133 Ma)相当,进一步细化了白音高老组(133~142 Ma)和梅勒图组(131~138 Ma)的形成时代。根据Nestoria动物群赋存层位和同位素测年数据,将原满克头鄂博组、木瑞组、上库力组、光华组中含Nestoria动物群的酸性火山-沉积地层厘定为白音高老组,原玛尼吐组含Nestoria动物群的中基酸性火山-沉积地层厘定为梅勒图组,依据地层上下关系对原填图单位进行了重新厘定,为进一步研究大兴安岭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地区 晚中生代 火山-沉积地层 nestoria动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凌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水生态状况评价
3
作者 鞠士姬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5期41-43,共3页
利用Peterson采泥器和D型网,对大凌河干流20个采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并结合多项生境调查和水质监测数据,详细分析了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数量分布,通过对备选指标的筛选分析构建完整性指数体系,以此评价不同采样点的生物完整性和... 利用Peterson采泥器和D型网,对大凌河干流20个采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并结合多项生境调查和水质监测数据,详细分析了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数量分布,通过对备选指标的筛选分析构建完整性指数体系,以此评价不同采样点的生物完整性和水质关系。结果显示,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由47种组成,其中环节、软体、节肢种类分别有8种、17种和22种,软体动物门的环棱螺是最常见的物种;40%的采样点被评为优良,但仍有4个采样点被评为较差等级;上游相较于中下游河段拥有更丰富的生物种类和密度,其水质相对较好,水质及生境评分等级在中等以上,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能够更敏感地反映大凌河的水生态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群 水生态系统 完整性指数 水质评价 大凌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梅花”对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晶晶 史本伟 +2 位作者 彭忠 张文祥 彭彪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40,共12页
台风会对潮滩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分布影响显著。台风期间现场资料匮乏,导致人们对台风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认识仍十分有限。为此,本研究选取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光滩断面于2022年9月台风“梅花”前、... 台风会对潮滩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分布影响显著。台风期间现场资料匮乏,导致人们对台风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认识仍十分有限。为此,本研究选取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光滩断面于2022年9月台风“梅花”前、中、后进行水动力观测和大型底栖动物同步采样。研究发现:(1)台风“梅花”期间,盐沼中有效波高是正常天气下的2~4倍,浪流联合剪切应力是正常天气下的10倍;(2)台风“梅花”过后1周内,盐沼中底栖动物的物种数、丰度、生物量分别是台风前的1.9倍、3.8倍、3.0倍,优势种种类(谭氏泥蟹(Ilyoplax deschampsi)、拟沼螺(Assiminea sp.)、堇拟沼螺(Assiminea violace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比台风过境前(拟沼螺、谭氏泥蟹、河蚬)增加了一种(堇拟沼螺),第一优势种由拟沼螺变为谭氏泥蟹;(3)台风“梅花”过后1周内,盐沼中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丰度和生物量均增加,而盐沼前缘光滩上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降低,原因是盐沼前缘光滩上的底栖动物(谭氏泥蟹、拟沼螺、河蚬)在台风导致的强水动力胁迫下,迅速迁移至水动力相对弱的盐沼中;(4)台风“梅花”过后2周,盐沼中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盐沼植被不仅具有消浪缓流、保滩护岸等生态服务功能,还可在台风期间为底栖动物提供避难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水动力 大型底栖动物群 崇明东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线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环境驱动因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丰搏 胡鹏 +3 位作者 闫龙 唐家璇 闫肖瑶 王玉莲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1,共7页
为评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线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环境驱动因子,于2022年7月(汛期)和11月(非汛期)开展监测采样工作。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作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参数,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 为评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线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环境驱动因子,于2022年7月(汛期)和11月(非汛期)开展监测采样工作。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作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参数,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水源区的结构,并对其进行多元排序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共采集45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于4门5纲10目32科44属,其中优势种8种,所有优势物种出现频率均大于50%,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一致性较高;水源区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分别为4.01、1.68、0.61;多数采样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的ABC曲线呈纠缠态势,其丰度和生物量累积百分比的差值面积在0附近波动,群落以小个头物种为主;优势种以耐污值低的敏感种类为主,说明河流几乎不受污染,水体清洁;pH值是影响水源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大型底栖动物群 生物多样性指数 ABC曲线 环境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氮沉降的响应
6
作者 高雅荣 雷应雪 +9 位作者 涂利华 肖玖金 鲁琴琴 刘梅 涂程伟 田娇娇 王洁 张亚 黄玉梅 张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8-637,共10页
【目的】掌握氮沉降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自2014年1月起在华西雨屏区进行模拟氮沉降试验,于2021年7月开始进行为期1年的季度采样试验。设置对照0 g/(m^(2)·a)、低氮5 g/... 【目的】掌握氮沉降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自2014年1月起在华西雨屏区进行模拟氮沉降试验,于2021年7月开始进行为期1年的季度采样试验。设置对照0 g/(m^(2)·a)、低氮5 g/(m^(2)·a)和高氮15 g/(m^(2)·a)3个施氮水平,采用干生漏斗对中小型土壤动物进行分离鉴定,研究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试验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8 390只,属2门5纲8目40科,优势类群为弹尾目等节(虫兆)科,占中小型土壤动物总密度的31.05%。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多样性特征均无显著变化。土壤动物功能类群以菌食性、腐食性和捕食性土壤动物为主。【结论】模拟氮沉降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中小型土壤动物平均密度,增加了土壤动物类群数。氮沉降浓度的增加,不利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生存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雨屏区 常绿阔叶林 模拟氮沉降 中小型土壤动物群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汕海岸带河-海交互区沉积环境及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俞越 王嫣贝 +6 位作者 范魏丰 董建玮 王红兵 袁振威 耿乐 杜永芬 李玉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70,共16页
河口三角洲是人类活动最为剧烈的区域,陆海作用复杂,生态环境脆弱。2021年6月以潮汕韩江三角洲河口群为研究区,开展了河-海交互区沉积环境和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为主,中值粒径为6.66~1301.34... 河口三角洲是人类活动最为剧烈的区域,陆海作用复杂,生态环境脆弱。2021年6月以潮汕韩江三角洲河口群为研究区,开展了河-海交互区沉积环境和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为主,中值粒径为6.66~1301.34μm;盐度为15.91~35.11,具有典型的河-海交互区特征;有机碳(TOC)、叶绿素a(chl a)、脱镁叶绿酸含量(Phaeo)均呈现由陆向海减少趋势。重金属Cu和Zn、Phaeo、透明度和砂含量是造成沉积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共鉴定出13个小型底栖动物主要类群,其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在丰度和生物量上均为最优势类群(90%和38%),桡足类和多毛类居次。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干重)分别为(295±195)inds./10 cm^(2)和(277.8±202.8)μg/10 cm^(2),整体上从陆向海呈增加趋势,在不同河口断面间差异显著。盐度和河口也是控制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真盐区(盐度>30)的群落相似性较高。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和物种数与Phaeo和重金属(Cu、Zn、Pb、Cd)呈负相关关系;解释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的最佳环境组合是盐度和重金属Cd含量。基于重金属、有机污染指数及海洋线虫与桡足类比值三种环境评价方法,其结果均显示污染较严重的区域位于河口入海口门处。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带资源保护、生态监测以及基于生态系统实施综合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河口区 沉积环境 小型底栖动物群 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泥河湾盆地铺路哺乳动物群的磁性地层学定年
8
作者 李嘉皓 刘平 高显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40,共16页
华北泥河湾盆地的晚新生代河湖相沉积地层,产出了十分丰富的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记录了早期人类活动以及晚上新世以来哺乳动物群的演化过程.作为广义泥河湾动物群之一,铺路动物群化石点位于盆地内的壶流河东侧,含有晚上新世及早更新... 华北泥河湾盆地的晚新生代河湖相沉积地层,产出了十分丰富的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记录了早期人类活动以及晚上新世以来哺乳动物群的演化过程.作为广义泥河湾动物群之一,铺路动物群化石点位于盆地内的壶流河东侧,含有晚上新世及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本文结合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对含铺路哺乳动物化石的河湖相沉积物,进行详细的岩石磁学及高分辨率的磁性地层学研究,旨在对铺路哺乳动物群进行精确定年.结果表明,铺路剖面河湖相沉积物的磁性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平均粒度以准单畴为主.铺路剖面河湖相沉积物记录了布容正极性时(Brunhes normal chron)早期、松山负极性时(Matuyama reverse chron)、高斯正极性时(Gauss normal chron)和吉尔伯特负极性时(Gilbert reverse chron)晚期,铺路动物群产出在留尼旺(Réunion)地磁漂移之前,凯纳(Kaena)负极性亚时之后,年代约为3.0~2.2 Ma.本研究结果将广义泥河湾动物群的年代下限延至约3.0 Ma.此外,结合泥河湾盆地古气候学及古环境学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新世与更新世过渡期间,泥河湾动物群的演化受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更适应干旱寒冷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磁性地层学 泥河湾动物群 铺路动物群 晚上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荒漠化及其恢复过程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郑成卓 李玉强 +4 位作者 王旭洋 王立龙 姚博 卢建男 李宝成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9-1069,共11页
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引起的土地荒漠化正威胁着全球生物多样性,土壤动物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理解土壤动物群落对土地退化的响应及其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本文重点总结了国内... 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引起的土地荒漠化正威胁着全球生物多样性,土壤动物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理解土壤动物群落对土地退化的响应及其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本文重点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土壤动物对土地荒漠化的响应及其在荒漠化土地恢复中的作用等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表明,土地荒漠化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环境、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特征影响土壤动物群落;不同土壤动物类群(线虫、螨类、蚂蚁和甲虫)对土地荒漠化的响应存在差别;自然恢复和人工植被建设恢复均可促进土壤动物多样性恢复;土壤动物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周转、以及生态指示作用,在生态恢复中发挥作用。针对未来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的研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实行室内微缩实验与野外控制实验相结合并长期监测,整合地上地下生态系统开展荒漠化对土壤动物的多因素分析研究;2)开展生态退化和恢复措施对土壤动物多维功能性状的影响研究,重点关注群落内性状变化对荒漠化的响应机理,从而为极端干旱环境中土壤动物适应性维持机制与群落构建机制提供新证据;3)探索荒漠土壤动物多样性丧失对土壤碳循环过程、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机理,及其在生态系统多服务性应用价值为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恢复效果评估及精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重视荒漠化土地生态恢复过程及其措施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荒漠生态系统结构恢复、功能维持及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群 土地荒漠化 生态恢复 生态功能 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东麓井陉首次发现三趾马动物群
10
作者 陈少坤 全永涛 +3 位作者 齐海燕 张彤 庞丽波 刘傲然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59-2064,共6页
在太行山东麓井陉县首次发现了三趾马动物群,该动物群至少包括食肉目(猫科Felidae gen.et sp.indet.和鬣狗科Hyaenidae gen.et sp.indet.)、奇蹄目(林氏列角犀Dihoplus ringstroemi和平齿三趾马Sivalhippus platyodus)、偶蹄目(原河猪Pr... 在太行山东麓井陉县首次发现了三趾马动物群,该动物群至少包括食肉目(猫科Felidae gen.et sp.indet.和鬣狗科Hyaenidae gen.et sp.indet.)、奇蹄目(林氏列角犀Dihoplus ringstroemi和平齿三趾马Sivalhippus platyodus)、偶蹄目(原河猪Propotamochoerus sp.、弓颌猪Chleuastochoerus sp.、山西兽Schansitherium sp.、古麟Palaeotragus sp.、羊羚Dorcadoryx sp.、高庄羚羊Gazella gaozhuangensis和似葛氏羚羊G.cf.gaudryi)等,显示其时代可与山西榆社盆地高庄组桃阳段相对比,为晚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最早期,约6.0~5.2 Ma,大致对应于MN(欧洲哺乳动物分期)13后段。由于该化石地点覆于唐县期夷平面上,显示了该夷平面的隆升时段当不早于上新世。另一方面,动物群面貌指示了一个与现代迥异的开放的、温暖湿润的森林草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趾马动物群 太行山东麓 太行山隆升 晚中新世—早上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充高坪机场土壤及草丛动物群落特征和鸟类的关系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晓娟 周材权 +1 位作者 胡锦矗 杨书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06-713,共8页
机场鸟类是机场安全的重大隐患,减少机场附近鸟类数量是机场安全至关重要的一环。2007年4~12月,对南充高坪机场3种生境土壤动物和草丛动物群落组成、数量和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25类,其中蜱螨目、原尾... 机场鸟类是机场安全的重大隐患,减少机场附近鸟类数量是机场安全至关重要的一环。2007年4~12月,对南充高坪机场3种生境土壤动物和草丛动物群落组成、数量和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25类,其中蜱螨目、原尾目、线虫纲为土壤动物群落优势类群,占年总捕获量的71.88%;常见类群有弹尾目、线蚓科、腹足纲、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蚯蚓、蜘蛛目,直翅目9类,占总捕获量的22.84%。地表草丛动物21类,其中半翅目、蜘蛛目、双翅目、腹足纲为地表草丛动物的优势类群,占年捕获量的65.7%;常见类群有直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膜翅目、鳞翅目、革翅目、弹尾目7类,占总捕获量的31.2%。将土壤动物群落、草丛动物群落与肉食性鸟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动物群落变化与肉食性鸟类群落之间有一定关系;草丛动物数量与肉食性数量鸟类呈现一定正相关性,机场肉食性鸟类数量与直翅目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10,P=0.032)。结合机场区域鸟类食性观察、分析,直翅目、腹足纲动物是机场肉食性鸟类数量的主要捕食对象,通过定期割草、消除腐草和杂物、喷洒农药控制地表草丛动物是减少机场区域肉食性鸟类数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草地 土壤动物群 地表草丛动物群 鸟类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淄博第四纪裂隙动物群 被引量:14
12
作者 郑绍华 张兆群 刘丽萍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1-216,共16页
简要记述产自山东淄博孙家山裂隙群的主要哺乳动物化石,将之分为A、B、C三个动物群。A动物群时代与周口店第18地点相当,为早更新世早期;B动物群时代与周口店第9地点相当,为早更新世晚期;C动物群则可能与周口店第1地点中上部层位的... 简要记述产自山东淄博孙家山裂隙群的主要哺乳动物化石,将之分为A、B、C三个动物群。A动物群时代与周口店第18地点相当,为早更新世早期;B动物群时代与周口店第9地点相当,为早更新世晚期;C动物群则可能与周口店第1地点中上部层位的时代相当,为中更新世中晚期。分析不同种类的生态类型并依据最小个体数的统计结果,认为早更新世早期本区为相对温湿的草原环境,附近可能有荒漠化现象;早更新世晚期气候较为温湿,无荒漠化现象;中晚更新世主要为林缘—灌丛环境,气候更为湿润。A动物群是华北地区早更新世早期特有的动物群,略具南北过渡区的特征;B动物群初具现代动物区系的面貌;C动物群基本与现代动物区系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淄博市 第四纪 动物群 裂隙动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县动物群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3
作者 郝维城 孙元林 +1 位作者 江大勇 孙作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7-823,共7页
盘县动物群是以保存完整、精美、属种丰富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为特色,伴生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的一套完整的珍稀古生物群落。盘县动物群产于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属于牙形石Nicoraellakockeli带,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的Pelsonian亚期,早于... 盘县动物群是以保存完整、精美、属种丰富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为特色,伴生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的一套完整的珍稀古生物群落。盘县动物群产于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属于牙形石Nicoraellakockeli带,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的Pelsonian亚期,早于著名的意大利—瑞士交界处MonteSanGiorgio地区的Grenzbitumenzone动物群(安尼阶—拉丁阶界线附近),是目前世界上中三叠世最老的海生爬行类动物群。它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海生爬行动物演化的早期链条,增强了人们对海生爬行动物各类群的起源、演化、系统发育、古生物地理以及动物群特异埋藏理论的认识。近期研究表明,盘县动物群中的海生爬行动物(1)具有较高的分异度,已报道5属5种,拥有了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混鱼龙科分子、鸥龙属分子、较老的幻龙属分子和真正适应水生生活的原龙类以及诸多未描述的类群;(2)动物群多由适应近岸浅水环境的类群组成,在面貌上呈现出强烈的西特提斯生物亲近性;(3)动物群属特异埋藏,赋存层分布有4~5层凝灰岩,化学特征分析显示存在7次火山间歇性喷发活动,火山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可能是动物群集群绝灭的直接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县动物群 中三叠世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清水塘工业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王振中 胡觉莲 +7 位作者 张友梅 郑云有 吴志峰 陈彩芳 邓继福 郭永灿 颜亨梅 赖勤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4-72,共9页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主要是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的减少或消失,优势类群中的种类亦明显减少.土壤动物密度与重金属元素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相关不密切.大型土壤动物蚯蚓对重金属元素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关键词 动物群 重金属污染 污染源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0
15
作者 吴忠鑫 张磊 +2 位作者 张秀梅 张沛东 李文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6737-6746,共10页
根据2009年5月份至2010年2月份于山东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4个季度月的游泳动物及同步的环境调查数据,采用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了鱼礁区游泳动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分... 根据2009年5月份至2010年2月份于山东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4个季度月的游泳动物及同步的环境调查数据,采用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了鱼礁区游泳动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梯度分析法对调查区域游泳动物群落格局与环境因子进行排序分析,结合蒙特卡罗检验确定影响鱼礁区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控制因子。调查期间共捕获游泳动物18种,隶属于8目15科,优势种为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和斑头六线鱼(Hexagrammos agrammus),其中许氏平鲉在渔获量组成中占绝对优势(41%)。鱼礁区游泳动物的渔获种类数和渔获量高于各自对照区,但差异不显著(P>0.05),季度月平均CPUE最高值出现在近岸礁区,达到830.24 g.网-1.d-1。群落组成特征值上,春秋季的参数值最大,鱼礁区与对照区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表明,春季、夏季和冬季均是季度月内不同区域的样方相似性较高,而秋季的远岸礁区及其对照区样方与春季各区域样方的相似性高于秋季近岸礁区及其对照区。RDA分析表明,水温对游泳动物群落组成变化的解释量为37.1%,是主要的解释因子(P=0.002)。水温和水深等环境因子主导了俚岛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游泳动物群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松山四种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 被引量:141
16
作者 傅必谦 陈卫 +2 位作者 董晓晖 邢忠民 高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5-223,共9页
对北京松山 4种生态系统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垂直结构、多样性及相似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全部调查共获大型土壤动物 4门 8纲 2 3目 6 5科 ,其中以蚁科、隐翅甲科、地蜈蚣科、长头地蜈蚣科、石蜈蚣科和正蚓科最为重要。 4个土壤动... 对北京松山 4种生态系统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垂直结构、多样性及相似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全部调查共获大型土壤动物 4门 8纲 2 3目 6 5科 ,其中以蚁科、隐翅甲科、地蜈蚣科、长头地蜈蚣科、石蜈蚣科和正蚓科最为重要。 4个土壤动物群落中 ,类群数和个体数的变化趋势均为 :山顶草甸群落 ( D) >落叶阔叶林群落 ( C) >人工油松林群落 ( A) >天然油松林群落 ( B) ,这一数量差异突出表现在群落 D中各个土层的高丰富性以及群落 B表层的贫乏和 层土壤动物的急剧减少。不同群落中狭布类群的多寡也存在明显差异 ,群落 B远较其他群落为少。 4个群落的 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 ( H′)的相对大小为 :群落 C >群落 D >群落 B >群落 A,与群落均匀度的变化显著相关 ( p <0 .0 5 )而与丰富度关系不密切。Jaccard系数、Gower系数和 Piankaα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 ,4个群落的组成具有很高的异质性 ;其中群落 A与群落 B的相似性最高 ,群落 A与群落 D的相似性最低。进一步比较了包括松山在内的国内不同温度带 1 1个山地林区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特征 ,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纬向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 ,在对土壤动物群落的特征以及 H′指数和廖崇惠等的 DG指数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新的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 土壤动物群 群落结构 群落复杂性指数 北京松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大洞口内若干动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42
17
作者 黎道洪 罗蓉 陈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6-130,共5页
对贵州大洞口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 ,共获标本 51 0号 ,隶属 3门 6纲 1 1目 1 7科。且对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 ,结果多样性指数最高是群落 A( 2 .1 61 6) ,群落 D的多样性指数则为零 ;相似性指数最高是群落 B... 对贵州大洞口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 ,共获标本 51 0号 ,隶属 3门 6纲 1 1目 1 7科。且对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 ,结果多样性指数最高是群落 A( 2 .1 61 6) ,群落 D的多样性指数则为零 ;相似性指数最高是群落 B-C( 0 .563 2 ) ,而群落 B-D和 C-D两者的相似性指数均为零。此外 ,还对洞穴动物的季节动态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群 大洞口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过度放养对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4
18
作者 许巧情 王洪铸 张世萍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6,共6页
通过对河蟹养殖的代表湖泊黄湖与参照水体即黄湖围栏外、天然捕捞湖泊龙感湖以及鱼类放养湖泊牛山湖的比较研究 ,探讨河蟹过度放养对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河蟹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直接摄食 ,二... 通过对河蟹养殖的代表湖泊黄湖与参照水体即黄湖围栏外、天然捕捞湖泊龙感湖以及鱼类放养湖泊牛山湖的比较研究 ,探讨河蟹过度放养对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河蟹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直接摄食 ,二是破坏沉水植物的间接作用。在蟹苗放养强度约 1kg·hm-2 的条件下 ,底栖动物的种类多样性明显下降 ,密度和生产量减少 6 0 %以上 ,其中对小型螺类的影响尤甚。作者认为目前最适的养殖模式应是河蟹与非草食性鱼类的轮作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过度放养 湖泊 底栖动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大岗山杉木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及多样性 被引量:18
19
作者 林英华 刘海良 +2 位作者 张夫道 白秀兰 王兵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9-614,共6页
为获得更接近自然状态下森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于2002年1月至12月,采用凋落袋法(网孔5、1、1/300mm)对江西大岗山杉木纯林和混交林(杉木2:鹅掌楸1)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在168只凋落袋中,共采... 为获得更接近自然状态下森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于2002年1月至12月,采用凋落袋法(网孔5、1、1/300mm)对江西大岗山杉木纯林和混交林(杉木2:鹅掌楸1)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在168只凋落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4 321只,隶属3门11纲30目,其中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膜翅目、后孔寡毛目、鞘翅目和双翅目;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弹尾目和蜱螨目。凋落层的土壤动物以杂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为主。土壤动物数量在两种林型的1—3月份数量均呈递增趋势,土壤动物类群在杉木纯林1—5月份以及杉木混交林4—7月份呈递增趋势,两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α=0.05差别不显著,其个体数和类群数大小均为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在三种类型凋落袋中,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均为网孔1>5>1/300。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基本呈递增的趋势;优势度在纯林中呈递减的趋势。两种林型森林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后孔寡毛目在杉木混交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鞘翅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8.42和6.45个月;膜翅目在杉木纯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弹尾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9.90和7.9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群 动态 集聚 杉木林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叶城南部麻扎地区志留纪几丁虫动物群新发现 被引量:14
20
作者 姚建新 肖序常 +5 位作者 高联达 计文化 尹宗义 韩芳林 纪占胜 武桂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5-97,共3页
西昆仑地区处于中亚腹地的高寒缺氧地带,区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早志留世轻变质碎屑岩地层时代的确定主要依据三叶虫、头足类和珊瑚等大化石,一直没有微体化石方面的证据。最近,在西昆仑地区进行的地质调查中,在温泉沟地区新发现了较丰... 西昆仑地区处于中亚腹地的高寒缺氧地带,区域地质研究程度较低。早志留世轻变质碎屑岩地层时代的确定主要依据三叶虫、头足类和珊瑚等大化石,一直没有微体化石方面的证据。最近,在西昆仑地区进行的地质调查中,在温泉沟地区新发现了较丰富的志留纪Desmochitina,Sphaerochitina,Rhabdochitina,Conochitina等属几丁虫化石,为早志留世碎屑岩地层时代的确定、西昆仑地区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志留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和西昆仑地区地质演化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微体化石方面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留纪 几丁虫动物群 新发现 麻扎地区 西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