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o-Confucian(ism)”概念的翻译、流传与阐发——以冯友兰的学术生涯为中心
1
作者 连凡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4,共11页
冯友兰在美国留学期间(1920-1923)使用并阐发了西方创造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首次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概念。其后由于建构宋明儒学史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 冯友兰在美国留学期间(1920-1923)使用并阐发了西方创造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首次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概念。其后由于建构宋明儒学史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在其中论著中转而使用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内的传统“道学”概念来指称宋明新儒学。但李石岑(1926)、谢扶雅(1928)、陈寅恪(1934)等人都在冯友兰的影响下使用了这一概念。20世纪40年代以后,“新儒家(学)”概念又被用来指称现当代等其他时代的新儒家(学),标志着这一概念在当时国内学术界通行起来。20世纪50年代前后,卜德翻译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等论著的流行,又促进了“Neo-Confucian(ism)”概念的普及。在“Neo-Confucian(ism)”概念的传播及阐发过程中,继承宋明新儒学并倡导返本开新的海内外现代新儒家(以冯友兰、狄百瑞为代表)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新儒家 道学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春秋》义法看明代宋史研究的书写风格
2
作者 吴漫 张梦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3,F0002,共9页
《春秋》义法奠定了传统史学书写特色与治史旨趣,后世依此探讨“义”“法”的统一,表达儒家伦理和政治立场,通过属辞编次与历史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建构出一种独特的书写体系。明人受其影响探讨、重修宋代历史及元修《宋史》。以正统论... 《春秋》义法奠定了传统史学书写特色与治史旨趣,后世依此探讨“义”“法”的统一,表达儒家伦理和政治立场,通过属辞编次与历史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建构出一种独特的书写体系。明人受其影响探讨、重修宋代历史及元修《宋史》。以正统论张大一统观念,重建政治旨趣以突出褒贬劝惩,照录诏令奏疏及新体佳作以传承实录垂鉴之原则,又突破微文刺讥的旧范式发展史论新体。整体上突出了强调大一统意识、义理之正及重视实录等历史关怀,彰显出《春秋》义法书写体系持久生命力。明代宋史研究的风格与成就丰富了传统史学书写文化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义法 明代 宋史研究 书写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与创新:宋明牡丹栽培技术历史演变探究
3
作者 冯震宇 王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56,共12页
牡丹专谱最早出现于宋代,宋明两代牡丹专谱及综合性农书对牡丹栽培技术进行了专业性的记载。通过考释这些书中所载牡丹栽培技术内容,如牡丹栽培中的各个步骤,可知明代牡丹栽培技术在宋代的基础上有了全面发展,且在栽培过程中有多项技术... 牡丹专谱最早出现于宋代,宋明两代牡丹专谱及综合性农书对牡丹栽培技术进行了专业性的记载。通过考释这些书中所载牡丹栽培技术内容,如牡丹栽培中的各个步骤,可知明代牡丹栽培技术在宋代的基础上有了全面发展,且在栽培过程中有多项技术创新。如以芍药根为砧木嫁接牡丹的方法,一般认为始于明代,实则始于宋代。牡丹栽培技术的文献记载从侧面反映出宋明理学“格物致知”的进一步发展,明代士大夫多亲身践行这一理念。在此传承与创新的技术发展过程中,凸显出宋、明时期是牡丹栽培技术的发展和高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明代 牡丹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至明代龙泉青瓷杯盏的流变与发展
4
作者 孙斌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97,共11页
通过对宋元明龙泉青瓷杯盏的研究,拟廓清现有成果中瓷质杯盏分类芜杂和功能界定模糊的问题,发掘隐匿在器物背后的社会、文化、工艺、审美价值。梳理特定时空内龙泉青瓷杯盏的发展谱系,从社会学视角分类研究它们的造型特征、使用方式、... 通过对宋元明龙泉青瓷杯盏的研究,拟廓清现有成果中瓷质杯盏分类芜杂和功能界定模糊的问题,发掘隐匿在器物背后的社会、文化、工艺、审美价值。梳理特定时空内龙泉青瓷杯盏的发展谱系,从社会学视角分类研究它们的造型特征、使用方式、功能演进、尺寸流变、历史动因等问题,进而摭析青瓷杯盏形制流变与设计发展过程中的宜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明 龙泉青瓷杯盏 形制流变 宜人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早一幅西夏地图——《西夏地形图》新探 被引量:41
5
作者 黄盛璋 汪前进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2年第2期177-187,共11页
关于《西夏地形图》的绘制年代,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此图为宋人所绘,证据是文献记载此图出于宋人《范文正公集》;一种认为:此图为清人所绘,因为所见实物仅存于清张鉴《西夏纪事本末》一书中。本文作者由于在明万历... 关于《西夏地形图》的绘制年代,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此图为宋人所绘,证据是文献记载此图出于宋人《范文正公集》;一种认为:此图为清人所绘,因为所见实物仅存于清张鉴《西夏纪事本末》一书中。本文作者由于在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刻《宋两名相集》中找到了此图,从而否定了"清代说"。继而又结合图的内容和有关文献分析,推定地图为宋代官吏绘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从而基本上解决了地图的年代问题。文中还着重分析了这幅迄今所见最早西夏地图的地学内容和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制年代 西夏 地形图 宋两名相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清实学是儒学发展的特殊理论形态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吉惠 吴兴洲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5,共6页
实学是儒学发展到宋元明清时期形成的特殊理论形态和特定历史阶段。实学的本义为通经、修德、时务、致用之学,其内涵的形成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宋明时期反对佛学与道学,以佛道为“虚学”;明清之际反对理学、心学的空谈心性,以理学、心... 实学是儒学发展到宋元明清时期形成的特殊理论形态和特定历史阶段。实学的本义为通经、修德、时务、致用之学,其内涵的形成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宋明时期反对佛学与道学,以佛道为“虚学”;明清之际反对理学、心学的空谈心性,以理学、心学末流为“虛学”,实学作为儒学特殊理论形态成为社会主要思潮。实学有自己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有自己的价值观、伦理观、社会观等理论体系和概念体系。明清实学与宋明理学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目前我国学术界研究实学,具有泛化与定位不准确倾向,需要进一步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实学 儒学 宋明理学 经世致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哲学的历史 被引量:37
7
作者 张再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63,共12页
与西方传统的意识性哲学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乃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该哲学不仅从身体出发以其突出的此在、性感和历时的性质而与西方哲学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其哲学的整个历史亦循着一种迥异于西方哲学史的理路而展开。如果说西方哲学史是... 与西方传统的意识性哲学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乃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该哲学不仅从身体出发以其突出的此在、性感和历时的性质而与西方哲学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其哲学的整个历史亦循着一种迥异于西方哲学史的理路而展开。如果说西方哲学史是一我思之于我思对象不断逼近的线性论的历史的话,那么中国哲学史则体现为一根身的道体一辟一阖的循环论的历史。就其大的脉络而言,先秦哲学标志着身体的挺立,宋明哲学则意味着身体的退隐和与之相偕的心识的觉醒,而明清哲学则代表着向身体的回归的运动。这一中国哲学史的内在理路的揭示,既历史与逻辑一致地是对身体而非心体这一中国哲学本体的真正澄清,又对于我们把握整个人类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以一种历史的辩证法为我们表明,正如西方的意识哲学的启蒙曾经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现代文明那样,在后现代日行日近的今天,对中国古老的“身体之书”的重新解读,也必将使中华文明再次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哲学 中国哲学史 先秦哲学 宋明哲学 明清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宋、明三代无“和亲”说质疑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兴成 薛平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2-168,共7页
关于东汉、宋、明三代有无"和亲"的问题,长期以来学界几近一致持否定态度,然而在《后汉书》《宋史》《明史》等文献中却有大量的"和亲"记载。以往学者之所以要否认这几个朝代的"和亲"史实,主要因为这几... 关于东汉、宋、明三代有无"和亲"的问题,长期以来学界几近一致持否定态度,然而在《后汉书》《宋史》《明史》等文献中却有大量的"和亲"记载。以往学者之所以要否认这几个朝代的"和亲"史实,主要因为这几个朝代的"和亲"不含婚姻内容,不具有政治联姻的性质,与"和亲"即政治联姻这种"和亲"理论不符。其实,"和亲"的内涵比政治联姻广泛得多,"和亲"可以通过政治联姻来实现,但"和亲"并不必然是政治联姻,政治联姻只是实现"和亲"的诸多途径之一。故我们可以说东汉、宋、明三代无政治联姻,却不能说无"和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和亲 宋代和亲 明代和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海洋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与丧失的原因 被引量:9
9
作者 庄国土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6年第1期1-9,46,共10页
宋元时期和明末清初,是中国海洋发展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但分别被明清政府所扼杀。东南沿海商民的海外开拓,在极端专制的明清政府看来,是游离于朝廷控制的不安定因素,必须予以打击。郑和则是实施明初海外政策的执行者,其结果是中国背向... 宋元时期和明末清初,是中国海洋发展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但分别被明清政府所扼杀。东南沿海商民的海外开拓,在极端专制的明清政府看来,是游离于朝廷控制的不安定因素,必须予以打击。郑和则是实施明初海外政策的执行者,其结果是中国背向海洋,毁灭了宋元时期中国走向海洋大国的机遇。郑芝龙海商集团的崛起是中国海洋发展史上的第二次机遇。但满清入主中原后,建立同样的极端专制统治,基本上继承明代的内外政策,葬送了明末清初中国海洋发展的第二次机遇。在明清数百年东南沿海商民面向海洋和朝廷背向海洋的抗争中,强大的中央政权都是最后的胜利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宋元 贸易 海洋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对“同宗民歌”的认识——与冯光钰教授商榷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元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4-69,共6页
同宗民歌研究的是民歌“源”与“流”的关系问题 ,是对一些同一源流民歌的比较研究。从对众多同宗民歌“流”的比较研究中 ,勾勒出“源”的基本特征 ;在对“流”的分析过程中 ,寻找“源”的总体特征 ,并进一步找出更多同源同流的同宗民... 同宗民歌研究的是民歌“源”与“流”的关系问题 ,是对一些同一源流民歌的比较研究。从对众多同宗民歌“流”的比较研究中 ,勾勒出“源”的基本特征 ;在对“流”的分析过程中 ,寻找“源”的总体特征 ,并进一步找出更多同源同流的同宗民歌来 ,甚至找到这些同宗民歌的“源头” ,或至少寻找到较早的“流”。许多同宗民歌都源于明清俗曲 ,而音乐曲调则是辨认同宗民歌的根本标准。同时 ,也可以通过相同的歌词内容、衬词使用规律、民歌名称等手段寻找同宗的民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宗民歌 明清俗曲 民歌源头 民歌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宋晚期的政权重构与高门士族的权势复升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磊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3-170,192,共9页
宋明帝以宫廷政变弑君夺权后,形成了依赖高门士族的政治路线。一方面是缘于他缺乏长期主政州郡的经历,身边并无可资依赖的政治军事集团。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与刘子勋的皇位争夺战中,宋明帝占据京师“以中制外”,聚居于建康的高门士族安危... 宋明帝以宫廷政变弑君夺权后,形成了依赖高门士族的政治路线。一方面是缘于他缺乏长期主政州郡的经历,身边并无可资依赖的政治军事集团。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与刘子勋的皇位争夺战中,宋明帝占据京师“以中制外”,聚居于建康的高门士族安危、利益均系于其帝业成败,双方具有合作需求。宋明帝对晋宋士风的认同,对高门士族理政才能的承认,是他依赖高门士族、维护“高流官序”的心理基础与情感取向。得益于泰始初年的政权重构,高门士族的政治权势在经历了孝武帝的压制之后有了较为显著的回升。后废帝时期袁粲、褚渊与萧道成、刘秉共同“平决万机”的四贵体制,正是宋明帝时期高门士族权势复升的历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 高门士族 宋明帝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奇逢的实学方法论 被引量:5
12
作者 卢子震 赵春霞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77-180,共4页
孙奇逢针对理学空疏的弊端和程朱与陆王两派的纷争提出若干理学求实的方法论原则。他批评了两派的门户之见 ,提出“我辈只宜平心探讨 ,各取其长 ,不必代他人争是非求胜负也”。关于学术异同 ,孙奇逢反对“以同异分是非 ,不以是非分同异... 孙奇逢针对理学空疏的弊端和程朱与陆王两派的纷争提出若干理学求实的方法论原则。他批评了两派的门户之见 ,提出“我辈只宜平心探讨 ,各取其长 ,不必代他人争是非求胜负也”。关于学术异同 ,孙奇逢反对“以同异分是非 ,不以是非分同异” ,并进而指出 ,“凡异而同者 ,皆道之全者。异为真同 ,同为真异。见异于同 ,乃可辨道 ;见同于异 ,乃为见道”。孙奇逢由此而折中程朱陆王 ,提出两派的观点正可相资为用 ;并具体研究了朱熹格物与王阳明致良知的统一、顿与渐的统一、道问学与尊德性的统一 ,指出统一才是道 ,才是学 ,统一于躬实践才是真道实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奇逢 朱陆门户 学术异同 相资为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用”境迁:中国武术思维方式的哲学思想史考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少宁 杨祥全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101,共11页
“体用”是中国传统哲学与思想史中表达能力最强的一对范畴,其理论架构深刻影响了后世武学。“与道同符”的体用性建构是拳术家阐释拳理的传统思维方式,这一理路很值得深入挖掘。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武术思... “体用”是中国传统哲学与思想史中表达能力最强的一对范畴,其理论架构深刻影响了后世武学。“与道同符”的体用性建构是拳术家阐释拳理的传统思维方式,这一理路很值得深入挖掘。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武术思维方式——“体用”进行哲学思想史梳理与反思。研究发现:历代拳术家借“体用”这一传统思维方式推寻拳理,阐释武术的内在本质与作用现象,其间经过了由“宇宙生成论”至“功夫即本体”衔接演变的思想历程。研究认为:①“宇宙生成论”为武术体用思想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太极阴阳学说标志着武术体用思想的初步形成;②“功夫即本体”为武术体用思想成熟赋予了理学气质,本体功夫哲学隐含了拳术家对武学心性功夫修炼的推重。武术思想在“体用”境迁中实现了对自身的内在超越,每个阶段的体用思想演进及其内蕴的哲学思维,直接反映了历史的进程,体现着逻辑认知与历史演进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 传统武术 宋明理学 武术语境 宇宙生成论 功夫即本体 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明清历朝君主与书院发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肖永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6-50,共5页
宋元明清时期许多君主以各种方式重视、支持书院,对书院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动机和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弥补体制内教育系统的不足,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二、表明对儒学的尊崇以及对儒家所倡导、宣扬的伦理道德原则与治... 宋元明清时期许多君主以各种方式重视、支持书院,对书院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动机和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弥补体制内教育系统的不足,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二、表明对儒学的尊崇以及对儒家所倡导、宣扬的伦理道德原则与治国理念的认同;三、通过支持书院而对书院产生影响或介入书院内部事务,从而影响书院的发展方向甚至改变书院的性质,最终将书院纳入官方的意识形态控制网络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书院 元代书院 明代书院 清代书院 儒家伦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明理学形上本体意识的形成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丁为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79,共10页
在儒学发展史中,宋明理学一直以其形上本体意识而著称。这种形上本体意识的形成有一过程。从先秦到汉唐,儒学并没有形上本体意识的现成资源;由于价值观的对立,儒学也不可能直接从佛老二教中汲取现成资源。这样一来,"出入佛老,返于... 在儒学发展史中,宋明理学一直以其形上本体意识而著称。这种形上本体意识的形成有一过程。从先秦到汉唐,儒学并没有形上本体意识的现成资源;由于价值观的对立,儒学也不可能直接从佛老二教中汲取现成资源。这样一来,"出入佛老,返于六经"也就成为理学形上本体意识的真正产地。在这一过程中,佛教的超越追求精神、道家的反向溯源智慧以及儒家"为万世开太平"的人伦世教关怀,就构成了儒家形上本体意识的具体资源;而从邵雍"元会运势"的数推历史观、周敦颐"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化论一直到张载的"太虚即气",则标志着儒家形上本体意识的初步形成。待到二程体贴出"天理"并以"性即理"规定理学的道德本体,也就表明佛教的形上超越意识、道家的宇宙根源意识与儒家的人伦世教关怀已经有机地熔为一炉了,从而既构成理学斥佛排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成为其以后近千年间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宋明理学 形上本体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明理学若干特性的再认识 被引量:6
16
作者 金春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50,共9页
对朱熹和张载哲学有三种代表性的诠释范式:冯友兰式、牟宗三式、张岱年式。他们难免有以西套中、强求逻辑义理的一贯彻底性所带来的简单化和片面化的弊病。宋明哲学除了综合佛、道,还综合汉代、魏晋以及先秦诸子思想。多种思想来源和新... 对朱熹和张载哲学有三种代表性的诠释范式:冯友兰式、牟宗三式、张岱年式。他们难免有以西套中、强求逻辑义理的一贯彻底性所带来的简单化和片面化的弊病。宋明哲学除了综合佛、道,还综合汉代、魏晋以及先秦诸子思想。多种思想来源和新的"综合",使宋明哲学、理学体系往往呈现内在矛盾,天道观与心性论的矛盾更为突出。理学与心学亦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天道观转到以心性论为主轴,经历了很长的过程,至朱熹晚年基本完成,到王阳明才彻底完成。如何如实地揭示宋明哲学的内在复杂性及特质,是中国哲学史研究所应努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实在论 已知之理 存有 逻辑一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清时期我国书籍的版权保护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念华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47,共7页
自唐代之后,我国封建政府一直实行历法官府专有出版的政策。元明清时期的书籍版权保护继承宋代,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没有超越宋代。元明清时期盗版活动猖獗,在明代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在书坊主和盗版者之间自发的矛盾... 自唐代之后,我国封建政府一直实行历法官府专有出版的政策。元明清时期的书籍版权保护继承宋代,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没有超越宋代。元明清时期盗版活动猖獗,在明代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在书坊主和盗版者之间自发的矛盾斗争中,作者的版权权益几乎被忽视。我国古代的版权保护,大都是对出版权(属于版权邻接权范畴)的保护。无论是从政治环境,还是从人文传统上来说,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都缺乏全国性版权成文法产生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籍 版权 出版权 元明清 历法 版权保护声明 盗版 版权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明理学与经学的关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姜广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3-12,共10页
宋明时期许多注经的著作中已经渗透了理学思想,而理学家的讲学内容也大多不离经学的主题。两者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离开对方,便没有真正意义的"宋明理学",也没有真正意义的"宋明经学"。理学... 宋明时期许多注经的著作中已经渗透了理学思想,而理学家的讲学内容也大多不离经学的主题。两者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离开对方,便没有真正意义的"宋明理学",也没有真正意义的"宋明经学"。理学是经学演变的合逻辑产物,理学以经学为根柢,同时又是从经学思想中升华出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反过来理学又指导并服务于经典解释。宋明时期许多理学家的语录是以讲儒家经学为主的,《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有七十九卷是纯粹讨论儒家经学的,这些语录反映了对理学家经典文化的一种深度理解。由于传统教育是经典教育,理学家的一个最终目的和手段,就是用理学思想来重新诠释儒家经典,并通过经典教育来传播和宣传理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儒学 理学 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支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74,共7页
理学的形成可以说是宋代最为重要的历史特征之一,然而到了近现代,理学竟然成为最为人们诟病的文化传统。从学术的层面来思考,人们往往把宋代理学的研究引入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因为随着近现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引进,理学的研究被划入哲... 理学的形成可以说是宋代最为重要的历史特征之一,然而到了近现代,理学竟然成为最为人们诟病的文化传统。从学术的层面来思考,人们往往把宋代理学的研究引入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因为随着近现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引进,理学的研究被划入哲学研究的专业范围,而历史学的研究,又往往被断代史的分割而无端阻隔。从完整的意义上说,宋代理学应该包含道德倡导与社会构建的两个部分的内容体系。经过元明清历朝政府的改造与制度化实践,宋代理学中所拥有的社会批判精神逐渐消失,作为皇权政治的附庸文化角色则得到空前的加强。而宋代理学中的关于基层社会管理与民间礼仪的部分,较少受到政府制度化的影响,因而得到了比较良好的实践与传承。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不能对于宋代理学所提倡的具有社会和谐意义的家族制度等视而不见和全盘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变革 明清实践 理学 朱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同姓到同宗:宋明吉安地区的宗族实践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志繁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4-141,168,共9页
由于礼制等因素的局限,宋代吉安地区的许多家族虽然是同姓,但各自拥有不同的世系,族谱也不统一,因而即使有欧阳修等著名人物进行修撰族谱的活动,他们也无法成为一个实体性的宗族。南宋以后,以杨万里家族为代表的吉安地区宗族通过建构一... 由于礼制等因素的局限,宋代吉安地区的许多家族虽然是同姓,但各自拥有不同的世系,族谱也不统一,因而即使有欧阳修等著名人物进行修撰族谱的活动,他们也无法成为一个实体性的宗族。南宋以后,以杨万里家族为代表的吉安地区宗族通过建构一个同姓团体认可的"始祖",来达到统一世系,突破礼制中祭祀代数限制的目的。同时,他们还运用家族名人资源,从建立名人专祠入手,逐渐建立起拥有祀产的祠堂,并形成自身独特的宗族文化。吉安地区宋明时期的宗族实践表明,考察宗族问题,"始祖的建构"所带来的世系突破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只有始祖成功构建出来,宗族的世系有了一个起点,族谱的统一和祠堂的修建才能顺理成章,同姓才能转变成同宗。随着后世宗法礼制的进一步松弛,始祖认定所带来的世系起点,又被进一步突破,从而演变成为同姓即同宗的局面,此时血缘关系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宗族文化成为同姓认同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时期 吉安 宗族 始祖 世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