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Neo-Confucian(ism)”概念的翻译、流传与阐发——以冯友兰的学术生涯为中心 |
连凡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2
|
从《春秋》义法看明代宋史研究的书写风格 |
吴漫
张梦洋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传承与创新:宋明牡丹栽培技术历史演变探究 |
冯震宇
王镛
|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北宋至明代龙泉青瓷杯盏的流变与发展 |
孙斌
|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最早一幅西夏地图——《西夏地形图》新探 |
黄盛璋
汪前进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
1992 |
41
|
|
|
6
|
论明清实学是儒学发展的特殊理论形态 |
赵吉惠
吴兴洲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
7
|
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哲学的历史 |
张再林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7
|
|
|
8
|
东汉、宋、明三代无“和亲”说质疑 |
刘兴成
薛平拴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
9
|
论中国海洋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与丧失的原因 |
庄国土
|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
2006 |
9
|
|
|
10
|
我对“同宗民歌”的认识——与冯光钰教授商榷 |
徐元勇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1 |
14
|
|
|
11
|
刘宋晚期的政权重构与高门士族的权势复升 |
李磊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
12
|
孙奇逢的实学方法论 |
卢子震
赵春霞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5
|
|
|
13
|
“体用”境迁:中国武术思维方式的哲学思想史考察 |
王少宁
杨祥全
|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
14
|
宋元明清历朝君主与书院发展 |
肖永明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
15
|
宋明理学形上本体意识的形成及其意义 |
丁为祥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
16
|
宋明理学若干特性的再认识 |
金春峰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
17
|
元明清时期我国书籍的版权保护 |
冯念华
|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
18
|
论宋明理学与经学的关系 |
姜广辉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0
|
|
|
19
|
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
陈支平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
20
|
从同姓到同宗:宋明吉安地区的宗族实践 |
黄志繁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