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重磁场特征及北中祁连构造边界划分
1
作者 杨柳 冯旭亮 +2 位作者 张健 柴培琪 马佳月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4,共12页
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交汇地带,亦为秦岭造山带与祁连造山带相互作用的部位,构造格局复杂,目前对该区内北祁连和中祁连构造单元边界的划分仍然值得商榷。笔者采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 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交汇地带,亦为秦岭造山带与祁连造山带相互作用的部位,构造格局复杂,目前对该区内北祁连和中祁连构造单元边界的划分仍然值得商榷。笔者采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THDR)、最小曲率位场分离技术,结合小波多尺度分析对布格重力异常及化极磁力异常进行处理分析,综合区域地质特征推断一级断裂4条,二级断裂54条,一级断裂为构造单元边界。在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中祁连与北祁连的构造边界以平安-乐都-定西-张家川一线为界,即中祁连北缘断裂所在。中祁连与北祁连之间存在1个一级构造单元—北祁连增生楔,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可划分为北祁连岛弧带、北祁连增生楔和中祁连造山带3个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构造单元 重磁异常 小波多尺度分析 覆盖区 祁连造山带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地震活动特征的分段研究
2
作者 毕金孟 宋程 马永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2-1242,1250,共12页
为系统考察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地震活动的分段特征,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张—渤构造带的检测能力,并采用反映能量释放程度的矩加速释放(AMR)模型、应力累积水平(b值)的OK1993模型、频度变化的力矩比(MR)模型以及区域地震综合... 为系统考察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地震活动的分段特征,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张—渤构造带的检测能力,并采用反映能量释放程度的矩加速释放(AMR)模型、应力累积水平(b值)的OK1993模型、频度变化的力矩比(MR)模型以及区域地震综合活动水平的区域-时间-长度(RTL)算法,联合开展张—渤构造带地震活动性的分段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张—渤构造带地震序列的完备性震级随时间变化并不显著,呈现较小的浮动变化,最小完备性震级可取2.0级;各种地震活动模型计算结果在各区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张家口段和北京段的AMR相对较高,张家口段和北京段处于应力累积状态,张家口段和唐山段的地震异常活动水平较高;通过对地震活动模型的加权分析来看,张—渤构造带各分区的地震危险程度较低,而张家口段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渤海构造带 分段研究 模型参数 地震活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期构造应力控制走滑断控储层发育机理与差异性研究——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继标 邓尚 +5 位作者 韩俊 李映涛 刘大卫 邱华标 张仲培 刘雨晴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5-785,共11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发育典型走滑断控缝洞型储层。区别于受原始沉积相带控制的基质孔洞、受岩溶改造的洞穴等储集类型,走滑断控缝洞型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活动期构造应力导致的破裂作用控制。为研究走滑断裂多期活动背景下构造应力...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发育典型走滑断控缝洞型储层。区别于受原始沉积相带控制的基质孔洞、受岩溶改造的洞穴等储集类型,走滑断控缝洞型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活动期构造应力导致的破裂作用控制。为研究走滑断裂多期活动背景下构造应力控制的断控储层发育机理与分布规律,综合应用野外、岩心、测录井、地震及钻井动态等资料,开展不同走滑断裂、同一走滑断裂沿走向不同部位、垂向不同层系断控储层发育特征表征,并结合应力场数值模拟手段开展多期构造应力恢复,预测断控储层发育的主要时期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走滑断裂活动期不同分段内部应力状态差异显著,其中拉分段内部以张应力为主,主要派生张性裂缝;压隆段内部以挤压应力为主,派生裂缝类型多样。顺北地区勘探目的层奥陶系一间房组顶面断控裂缝主要在加里东中期Ⅲ幕及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发育,海西中—晚期及之后裂缝基本不发育,且滑移距大的顺北18号断裂带较顺北1号断裂带派生裂缝开度、密度更高。走滑断控储层具有“簇状”结构特征,断裂活动期不同分段内部应力状态控制储层结构差异,拉分段“空腔”多,以“双簇”结构为主,核带规模大,压隆段核带结构多,以“多簇”结构为主,分割性强;走滑断裂活动期应力强度控制储集空间类型与规模,小型断裂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大型断裂带发育核带结构,断控储层规模与断裂活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断控裂缝发育主要受断裂早期活动控制,晚期由于地层埋深增大,岩石不易破裂,新派生裂缝发育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状态 多期构造应力 分段性 断控缝洞型储层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带构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蒋俊 缪卫东 +9 位作者 赵凤全 李君 袁瑞 周慧 邓晓睿 王珊 董才源 黄智斌 师斌 汲雷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9,共12页
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天山山前库车褶皱冲断带的东段,两者均为基底卷入型构造。阳北断裂是一个反转构造,其变形历史可以追溯到侏罗纪—白垩纪的正断层;新生代构造反转,发生了多期冲断变形加速期,分别发生于白垩... 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天山山前库车褶皱冲断带的东段,两者均为基底卷入型构造。阳北断裂是一个反转构造,其变形历史可以追溯到侏罗纪—白垩纪的正断层;新生代构造反转,发生了多期冲断变形加速期,分别发生于白垩纪末—古近纪初、古近纪末—新近纪初、中新世早期、上新世和第四纪。吐格尔明背斜构造带是阳北断裂中新世早期及以后的冲断作用派生出来的一个次级基底卷入型构造变形带。它由吐格尔明背斜及其南、北两条呈背冲关系的逆冲断层组成。背斜核部元古宇变质岩出露地表;中、新生界直接不整合于变质岩之上,缺失全部古生界,说明研究区可能属于一个长期存在的古生代古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白垩纪正断层 新生代逆冲断层 反转构造 基底卷入构造 元古宇变质岩 古隆起 吐格尔明背斜 阳北断裂 库车褶皱冲断带东段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构造差异性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76
5
作者 朱伟林 吴景富 +5 位作者 张功成 任建业 赵志刚 吴克强 钟锴 刘世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101,共14页
中国近海处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的交汇地带,其盆地形成与演化受控于洋、陆板块的相互作用,区域构造背景对盆地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由此导致了中国近海盆地显著的分段性和差异性演化特征。渤海海域、北黄海... 中国近海处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的交汇地带,其盆地形成与演化受控于洋、陆板块的相互作用,区域构造背景对盆地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由此导致了中国近海盆地显著的分段性和差异性演化特征。渤海海域、北黄海至南黄海盆地属于陆内裂陷型盆地;东海海域为活动大陆边缘弧后裂陷型盆地;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为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莺歌海海域为转换大陆边缘型盆地。受此影响,油气分布有明显的分段分区性,渤海—南黄海陆内盆地以成油为主,东海弧后盆地以成气为主,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北部成油、南部成气,莺歌海转换盆地以成气为主。中国近海未来的找油领域主要在渤海、珠江口盆地北部和北部湾盆地;找气领域主要在东海盆地、南海北部深水区和莺歌海盆地6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 构造背景 分段性 盆地类型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昆仑造山带东段中新元古代洋内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郭坤一 张传林 +3 位作者 赵宇 董永观 王爱国 解亚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分布于新疆西昆仑东段北缘(策勒—于田—民丰一线以南)的中新元古代火山岩主要为一套浅变质的(玄武)安山岩,夹有极少量的流纹岩。安山岩的SiO2在52.36%~58.30%之间,平均为54.55%,TiO2均低于0.3%,平均为0.22%。Na2O+K2O为1.70%~3.75%,N... 分布于新疆西昆仑东段北缘(策勒—于田—民丰一线以南)的中新元古代火山岩主要为一套浅变质的(玄武)安山岩,夹有极少量的流纹岩。安山岩的SiO2在52.36%~58.30%之间,平均为54.55%,TiO2均低于0.3%,平均为0.22%。Na2O+K2O为1.70%~3.75%,Na2O均高于K2O,Na2O/K2O在2.44~4.61之间,M/F为0.62~0.78,MgO/(MgO+TFe)在0.36~0.45之间。岩石硅碱成分显示以钙碱性为主。稀土元素研究表明,安山岩的稀土总量低,在15.52×10-6~17.92×10-6之间,接近大洋拉斑玄武岩。安山岩的(La/Yb)N为0.69~1.33,(Ce/Yb)N为0.75~1.17,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除1028-I3号样的δEu为0.6之外,其余样品的δEu在0.91~1.13之间,基本没有Eu异常。在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配分曲线上,所有安山岩形成一个群体,稀土配分模式接近大洋拉斑玄武岩。岩石的微量元素安山岩的Th/Yb为0.04~0.10,Th/Ta=5.92~11.22,Zr/Hf=20.46~29.40,Th/Y之比为0.04~0.08。微量元素的N—MORB配分模式显示岩石富集Sr、Ba、Rb、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Cr亏损,与拉斑质的火山弧玄武岩相似。综合分析火山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该套火山岩产于洋内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造山带 中新元古代 火山岩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背景 洋内弧环境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图什-八盘水磨反冲构造系统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曲国胜 陈杰 +6 位作者 陈新发 Canerot J 李亦纲 尹军平 李军 彭琪宇 尹金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4,共14页
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深部物探 (地震剖面、MT和重力 )综合构造解释 ,在位于东起八盘水磨 ,西至乌鲁克恰特以西的南天山前陆冲断带中 ,确定了阿图什 -八盘水磨反冲构造系统及其三角带构造 ;该反冲系统由小阿图什 -八盘水磨和乌尔 -喀... 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深部物探 (地震剖面、MT和重力 )综合构造解释 ,在位于东起八盘水磨 ,西至乌鲁克恰特以西的南天山前陆冲断带中 ,确定了阿图什 -八盘水磨反冲构造系统及其三角带构造 ;该反冲系统由小阿图什 -八盘水磨和乌尔 -喀拉套山反冲构造系统及小阿图什 -乌鲁克恰特被变形的反冲构造系统组成 ;即在以往认为南天山向塔里木盆地大规模逆冲推覆的地区 ,塔里木盆地盖层第四纪以来沿多组滑脱面向天山新生代造山带反冲推覆。塔里木盆地反冲构造系统发育的区域基底埋深往往大于 10km ,对应麦盖提基底构造下凹区 ,而相邻柯坪塔格薄皮推覆构造系统发育的区域基底埋深一般小于 10km ,对应巴楚基底构造上隆区 ;逆冲和反冲构造转换带基底埋深约10km ,平衡剖面恢复表明弧形逆冲和反冲构造顶部分别为逆冲和反冲位移量最大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阿图什-八盘水磨 反冲构造 断裂活动性 成因 地震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前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28
8
作者 覃小锋 夏斌 +6 位作者 黎春泉 李江 陆济璞 许华 周府生 胡贵昂 李乾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44,共11页
阿尔金构造带西段花岗质片麻岩侵入到下元古界阿尔金群和长城系巴什库尔干群、蓟县系塔昔达坂群中,主要由黑云二长—钾长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其主量元素特征表明,岩石具有富硅和富铝的特征,w(Al2O3)、w(TFeO)、w(TiO2)、w(MgO)、w(CaO)、... 阿尔金构造带西段花岗质片麻岩侵入到下元古界阿尔金群和长城系巴什库尔干群、蓟县系塔昔达坂群中,主要由黑云二长—钾长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其主量元素特征表明,岩石具有富硅和富铝的特征,w(Al2O3)、w(TFeO)、w(TiO2)、w(MgO)、w(CaO)、w(P2O5)与w(SiO2)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w(K2O)与w(SiO2)呈正相关关系,反映它们为同来源和同时代的产物。其w(K2O)/w(Na2O)=1.16~2.65,A/NCK大部分为1.05~1.18,里特曼指数δ=1.31~2.01,表明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其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总体呈右倾斜的"V"型特点;洋中脊花岗岩(ORG)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出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而高场强元素Hf、Ta、Nb和Zr则具不同程度的贫化现象,显示出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在R1-R2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样品点落于同碰撞花岗岩区。其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1035±77)Ma,表明阿尔金山地区存在有1000Ma左右格林威尔(Grenville)期碰撞造山作用的岩浆活动记录,说明塔里木板块和柴达木微板块之间在新元古代早期曾经存在板块的汇聚碰撞,这对于研究阿尔金地区乃至整个西北地区中元古代到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片麻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前寒武纪 阿尔金构造带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盆山构造耦合与分段性 被引量:33
9
作者 马宗晋 曲国胜 +2 位作者 李涛 赵瑞斌 许建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1-277,共7页
自海西运动以来,准噶尔盆地边缘构造带经历了海西运动期强耦合为主阶段、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弱耦合及调整阶段、新近纪南缘单边盆山强耦合阶段;边缘构造带活动强度自海西运动期以来呈明显下降态势,至中生代为低平缓弱活动调整态,新生代... 自海西运动以来,准噶尔盆地边缘构造带经历了海西运动期强耦合为主阶段、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弱耦合及调整阶段、新近纪南缘单边盆山强耦合阶段;边缘构造带活动强度自海西运动期以来呈明显下降态势,至中生代为低平缓弱活动调整态,新生代造山期强度又呈回升状,但未达到海西运动期水平,呈现强-弱-强的三阶段式演化特点。准噶尔盆地的6边形边缘带划分为6个边缘构造带分段构造组合: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南缘东段、准东隆起西缘段、乌伦古边缘构造段、加依尔山边缘段和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段。各构造段表现出明显的构造样式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为推覆前方无约束的舒展逆冲推覆系统;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为指向前陆的强约束逆冲推覆构造;准东隆起西缘段为隆升背景上的东西向水平挤压变形带;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段(乌伦古边缘构造段)为多层滑脱面断坡控制的膝折型断阶和断坪控制的基底凹陷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为多期次不同规模的逆冲和推覆叠置系统,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段为隆升背景下侧向挤压的断弯-断展机制的膝折带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盆山构造 构造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东段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形成构造背景探讨 被引量:126
10
作者 张芳荣 舒良树 +2 位作者 王德滋 于津海 沈渭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8-260,共13页
根据近年对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认识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了华南东段加里东期花岗岩类的地质产状、分布规律、形成时代以及Nd、Sr同位素特征;结合研究区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及火山岩的形成时代、震旦纪—奥陶纪的沉积环境、加里东期构造... 根据近年对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认识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了华南东段加里东期花岗岩类的地质产状、分布规律、形成时代以及Nd、Sr同位素特征;结合研究区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及火山岩的形成时代、震旦纪—奥陶纪的沉积环境、加里东期构造事件的构造变形特征,对加里东期花岗岩类的形成背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形成于410~460Ma,大部分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极少数为I型花岗岩,有幔源物质参与。研究区在早古生代不存在与俯冲有关的弧火山岩,也不存在大面积的早古生代I型花岗岩,震旦纪—奥陶纪地层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研究提出,加里东期花岗岩类主体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地质特征 构造背景 加里东期 华南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早古生代绿片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19
11
作者 覃小锋 夏斌 +5 位作者 李江 陆济璞 许华 周府生 胡贵昂 李乾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99-807,共9页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混杂岩伴生有大量较为新鲜的绿片岩构造岩块。对绿片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其原岩属于基性火山岩类(拉斑玄武岩类),并存在洋岛(板内)型(OIB)、洋中脊型(E-MORB)和火山弧型(IAT)三类玄武岩。E-MORB型...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混杂岩伴生有大量较为新鲜的绿片岩构造岩块。对绿片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其原岩属于基性火山岩类(拉斑玄武岩类),并存在洋岛(板内)型(OIB)、洋中脊型(E-MORB)和火山弧型(IAT)三类玄武岩。E-MORB型具有大体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它们的TiO2含量均较低,为0.93%~1.75%,平均1.34%;P2O5含量为0.09%~0.15%,平均0.13%;高场强元素Zr为79×10-6~146×10-6,Hf为2.6×10-6~3.5×10-6,Nb为6.6×10-6~15.3×10-6,轻稀土呈亏损-略富集型,具洋中脊玄武岩特征。IAT型TiO2含量比E-MORB型更低,为0.4%,P2O5为0.08%;高场强元素Zr为56×10-6,Hf为1.6×10-6,Nb为5.9×10-6,轻稀土呈略富集型,具岛弧型玄武岩特征。而OIB型均富集TiO2,含量为1.96%~3.08%,平均2.49%;P2O5为0.23%~0.34%,平均值0.26%;高场强元素Zr为204×10-6~237×10-6,Hf为4.2×10-6~7.2×10-6,Nb为14.6×10-6~22.1×10-6,轻稀土呈富集型,具洋岛(板内)玄武岩特征。OIB、E-MORB和IAT组合的出现说明在早古生代阿尔金南缘可能存在过洋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片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辉绿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18
12
作者 覃小锋 夏斌 +5 位作者 李江 陆济璞 许华 周府生 胡贵昂 李乾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2,共9页
对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辉绿岩墙群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该区辉绿岩墙群为拉斑系列岩石,其主量元素以中等TiO2(1.19%~1.59%)、高MgO(5.51%~7.88%)、贫K2O(0.04%~0.84%)和P2O5(0.10%~0.20%)... 对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辉绿岩墙群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该区辉绿岩墙群为拉斑系列岩石,其主量元素以中等TiO2(1.19%~1.59%)、高MgO(5.51%~7.88%)、贫K2O(0.04%~0.84%)和P2O5(0.10%~0.20%)、Na2O〉K2O为特征;高场强元素(HFSE)丰度特征显示其为E-MORB型或过渡型玄武岩质岩石;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显著[(La/Yb)N=1.93~3.61,LREE/HREE:3.01~4.10],在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呈略富集型。结合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综合分析推测,它们可能形成于一种裂谷向MORB环境过渡的构造环境,即初始小洋盆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岩墙群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东段红土堡基性火山岩和陈家河中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35
13
作者 何世平 王洪亮 +2 位作者 徐学义 张宏飞 任光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5-309,共15页
北祁连东段天水-宝鸡地区早古生代火山岩包括红土堡基性熔岩和陈家河中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红土堡基性熔岩和陈家河中酸性火山岩中所夹基性火山岩的特征相似,属于拉斑玄武岩,两者TiO2含量较高(1.50%~2.73%),∑REE分别为6... 北祁连东段天水-宝鸡地区早古生代火山岩包括红土堡基性熔岩和陈家河中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红土堡基性熔岩和陈家河中酸性火山岩中所夹基性火山岩的特征相似,属于拉斑玄武岩,两者TiO2含量较高(1.50%~2.73%),∑REE分别为65.97×10-6~133.46×10-6和78.04×10-6~175.55×10-6,LREE轻度富集[(La/Yb)N分别为2.00~4.40和2.71~4.40],Eu异常不明显或略具Eu负异常(δEu分别为0.85~1.10和0.85~0.99);两者LILE明显富集,HFSE(尤其是Ta、Nb)强烈亏损,Nb/La较低(0.28~0.43),显示出与岛弧拉斑玄武岩(IAT)的亲源性;同时,基性熔岩的εNd(t)均为正值(+2.22~+4.08),暗示其源区类似亏损地幔源区,Zr/Nb=17.21~36.33,Ce/Nb=5.73~8.17,又具有N-MORB的地球化学特征;两者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十分相似,显示出基性熔岩主要来自亏损地幔(DM)和富集地幔端员(EMⅠ或EMⅡ)混合源区,可能有少量地壳物质混染。陈家河中酸性火山岩属于钙碱性系列,∑REE=127.51×10-6~276.01×10-6,LREE显著富集[(La/Yb)N=4.79~13.51],多数具有弱负Eu异常(δEu=0.53~1.20);微量元素分配型式类似于岛弧花岗岩,具明显的Nb、Ta、Zr、Hf低谷。综合研究表明,北祁连最东段陈家河中酸性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而其南部的红土堡玄武岩形成于弧间裂谷环境(或初始弧后盆地),是早古生代晚期北祁连东段岛弧带扩张向弧后盆地演化的早期产物。这些研究成果为秦祁结合部位沟弧盆体系的存在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火山岩 红土堡 陈家河 北祁连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构造差异变形和分段性特征探讨 被引量:63
14
作者 汤良杰 李京昌 +5 位作者 余一欣 王清华 杨文静 谢会文 陈书平 彭更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320,共8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GIS分析、三维可视化分析、盐相关构造变形样式的探讨、平衡剖面分析以及缩短量和缩短率的估算,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构造具有明显的差异变形和分段性特征。差异变形主要表现为纵向上不同层次变形的差异性以及...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GIS分析、三维可视化分析、盐相关构造变形样式的探讨、平衡剖面分析以及缩短量和缩短率的估算,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构造具有明显的差异变形和分段性特征。差异变形主要表现为纵向上不同层次变形的差异性以及平面上构造变形的分带性与分段性。段与段的分界一般为走滑断层,在野外可见大量断层三角面、擦痕、阶步、错断的山脊和河谷等现象,地貌GIS分析可以揭示一些构造分段的细节特征,三维可视化反映了隐伏的残留盐枕的分段性。不同的段具有迥然不同的构造变形样式,平衡剖面分析可以估算出不同段落缩短量和缩短率的明显差异。盐构造差异变形和分段性的形成一方面受控于天山造山带的分段性活动过程,还和盐岩层本身的沉积学特征及盐体展布格局有关,同时还明显受到基底构造的控制,与基底古隆起、基底断裂及古构造断坡的发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差异变形 分段性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山东段的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53
15
作者 张鹏 王良书 +2 位作者 石火生 李丽梅 谭慧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16-1323,共8页
本文在总结郯庐断裂带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郯庐断裂带山东段深部构造特征、运动学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郯庐断裂带山东段的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在华南华北碰撞造山时期,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发生了显著的... 本文在总结郯庐断裂带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郯庐断裂带山东段深部构造特征、运动学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郯庐断裂带山东段的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在华南华北碰撞造山时期,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发生了显著的左旋走滑剪切变形。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在晚侏罗至早始新世(50Ma前)的左旋走滑直接受控于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的俯冲,板块俯冲边界的应力直接传递到郯庐断裂带导致其发生走滑运动;早白垩世中期至古近纪,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内部及两侧盆地的伸展则受控于深部岩石圈减薄、地幔底辟导致的裂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山东段 沂沭断裂带 构造演化 中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断裂北段地震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素欣 边庆凯 +3 位作者 张子广 王晓山 曹筠 李永庆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0-277,417,共9页
自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后40多年的余震时空图像演化显示,老震区余震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不均匀特征,尤其是1996年以来,老震区震中附近几乎没有4级以上地震发生,而在主震发震断裂(唐山断裂)北段赵各庄至榛子镇沿线形成了一个新的NW向4级以... 自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后40多年的余震时空图像演化显示,老震区余震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不均匀特征,尤其是1996年以来,老震区震中附近几乎没有4级以上地震发生,而在主震发震断裂(唐山断裂)北段赵各庄至榛子镇沿线形成了一个新的NW向4级以上地震密集区,2012年5.2级、2010年4.8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区域。针对1996年前、后唐山地震余震空间分布图像对比所呈现的特点,通过对余震空间分布、前人研究成果、断裂带应力状态以及现场考察等的研究,综合分析唐山断裂北段地震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认为赵各庄到榛子镇的旧断裂存在新活动特征,未来中等强度以上地震危险区可能是古冶及其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断裂北段 时空演化 构造展布 应力状态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东秋里塔格构造带构造分段特征 被引量:21
17
作者 金文正 汤良杰 +5 位作者 王清华 余一欣 万桂梅 杨文静 彭更新 雷刚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0-307,共8页
通过对研究区内不同位置的5条典型地震剖面解释,发现DQ94-226测线以西的盐上地层主要发育南倾被动顶板反冲断裂,盐层发育盐枕构造和盐推覆构造,盐下地层发育断层相关褶皱和逆冲断裂带;DQ94-226测线以东的盐上地层发育向南逆冲的大型断裂... 通过对研究区内不同位置的5条典型地震剖面解释,发现DQ94-226测线以西的盐上地层主要发育南倾被动顶板反冲断裂,盐层发育盐枕构造和盐推覆构造,盐下地层发育断层相关褶皱和逆冲断裂带;DQ94-226测线以东的盐上地层发育向南逆冲的大型断裂,盐层发育盐推覆构造,盐下地层主要发育断层相关褶皱和突起构造(pop-up)。平衡剖面分析表明,东西两段的南北向构造缩短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西段的构造缩短明显大于东段。沉降史分析表明自东向西,构造活动的幅度依次增大,西段的构造活动明显比东段强烈。由此认为东秋里塔格构造带可以分为东西两段,即西段的库车塔吾构造带和东段的迪那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 分段性 构造沉降量 东秋里塔格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盐构造分段差异变形特征 被引量:34
18
作者 余一欣 汤良杰 +5 位作者 杨文静 彭更新 雷刚林 金文正 万桂梅 马玉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6-173,共8页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秋里塔格构造带发育大量盐构造,其类型丰富多样。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识别出的盐构造样式主要有盐推覆、盐枕、盐墙、盐焊接、鱼尾构造、盐撤凹陷、突发构造、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和三角带构造...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秋里塔格构造带发育大量盐构造,其类型丰富多样。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识别出的盐构造样式主要有盐推覆、盐枕、盐墙、盐焊接、鱼尾构造、盐撤凹陷、突发构造、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和三角带构造等。秋里塔格构造带盐构造变形表现出明显的分段差异变形特征,其中西段却勒地区以古隆起(盐下)—盐枕(盐层)—逆冲推覆构造(盐上)为主;中段西秋地区以构造斜坡(盐下)—盐墙(盐层)—断层传播褶皱、向斜(盐上)为主;东段东秋地区则以断层转折褶皱(盐下)—盐推覆(盐层)—断层传播褶皱(盐上)为主。造成这种盐构造分段差异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基底断裂、含盐层系、构造转换带和变形空间等方面的差异性,其中基底构造和含盐层系的差异性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构造分段 断层相关褶皱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垫断裂带深部构造特征与第四纪活动性讨论 被引量:33
19
作者 何付兵 白凌燕 +6 位作者 王继明 刘予 蔡向民 孙永华 张磊 方同明 郭高轩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0-505,共16页
利用重力、浅层地震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工作成果,由深及浅垂向上“接力拼接”的方式,结合钻探等手段,把夏垫断裂带分解为基岩断裂带和第四纪断裂带2个部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夏垫断裂带的基岩断裂带由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构成... 利用重力、浅层地震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工作成果,由深及浅垂向上“接力拼接”的方式,结合钻探等手段,把夏垫断裂带分解为基岩断裂带和第四纪断裂带2个部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夏垫断裂带的基岩断裂带由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构成。其北段(马坊-西集-带)较窄,南2条主干断裂构成。其南段(西集-凤河营-带)较宽,由3条主干断裂构成。2)第四纪断裂带是基岩断裂带向上延伸的部分,是断裂带最新活动的直观表现,并受控于基岩断裂带。夏垫第四纪断裂带同样由主干和次级断裂构成,北段(马坊-西集-带)由2条主干断裂和分布于北端尾部次级断裂构成,与基岩断裂带-对应关系较好。2条主干断裂产状差异较大,最新活动时间均为全新世。而南段(西集-凤河营-带)断裂分布不连续,很难分清主次断裂,同基岩断裂带的对应关系较差,推测为基岩断裂中夏垫断裂的活动。这些主、次级断裂产状均较为陡立,最新活动时间为晚更新世晚期一全新世早期。3)夏垫断裂带内上、下两盘全新世沉积底界垂向累积位错量为1.7~4.8m,晚、中、早更新世以来则分别为6~26m、26~167m和44~330m,其中最大累积位错量位于夏垫地区,向南、北逐渐减小。4)以张家湾断裂为界把夏垫断裂带划分为南、北2段。北段第四纪活动性强,中强震及微小地震时有发生,而南段第四纪活动性弱,仅发生微小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垫断裂带 构造变形 断裂带活动性 断裂带分段 首都东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布格重力异常水平梯度图的判读和构造解释 被引量:82
20
作者 马宗晋 高祥林 宋正范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6-114,共9页
分析和对比中国大陆布格重力异常水平梯度的彩色图像,得到一些新的构造特征信息.大致以105°E为界,图像的东部以蓝色低梯度为背景,出现中、高梯度带状构造和大梯度差值边界的线状构造;西部以高、中梯度的带状构造为格架,镶嵌着低梯... 分析和对比中国大陆布格重力异常水平梯度的彩色图像,得到一些新的构造特征信息.大致以105°E为界,图像的东部以蓝色低梯度为背景,出现中、高梯度带状构造和大梯度差值边界的线状构造;西部以高、中梯度的带状构造为格架,镶嵌着低梯度区,区内有阴影线状构造.总体上,重力异常水平梯度构造可概括为三大组.第一组是NNE向的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高梯度带与斜切东部全区的郯庐大断裂带和NNW向的斜切西部全区的三条大断裂带;第二组为西部的NWW向与NEE向高、中梯度带的交叉构造格局,以及东部近于等间距的三条NWW向断续的阴影构造带和一条单一的构造线,而华南则仅有NE向的低梯度构造线;第三组是横贯全区的的几条近EW向和中部SN向宽而复杂的构造带,在后者的东、西两侧散臣着大间距、小长度、断续的SN向阴影构造线.这三组重力梯度构造不仅反映了地貌起伏的信息,而且显示了大区域构造,特别是深部构造的密度差.各组线状构造带的内部结构和各组的形成时间及演变历史可能不同,但它们相互复合构成现今总体的构造格局,对大尺度现代构造应力场作用都会有不同的响应,因此导致主应力方向的区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重力异常水平梯度 构造分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