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d-Fe-B磁性材料中氧化问题的研究
1
作者 顾菡珍 陈光业 陈燕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93-396,共4页
本文从硬磁相、富硼相和富钕相着手来研究Nd-Fe-B型永磁材料的氧化性质。实验表明富钕相最易氧化,硬磁相其次,富硼相最不易氧化。Nd-Fe-B型永材料的氧化性质类似于硬磁相。在硬磁相被氧化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硬磁相不断被分解。对生产中可... 本文从硬磁相、富硼相和富钕相着手来研究Nd-Fe-B型永磁材料的氧化性质。实验表明富钕相最易氧化,硬磁相其次,富硼相最不易氧化。Nd-Fe-B型永材料的氧化性质类似于硬磁相。在硬磁相被氧化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硬磁相不断被分解。对生产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有关现象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fe-b 磁性材料 氧化 硬磁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典型稀土磁性材料碳排放与节能降碳协同路径研究
2
作者 张哲华 王莹 +1 位作者 孙博学 高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52,共10页
稀土磁性材料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作为全球稀土磁性材料的主要生产国,我国将继续满足全球对稀土资源的高需求。然而,其生产过程伴随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亟需采取节能降碳措施。研究建立了基于多目标... 稀土磁性材料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作为全球稀土磁性材料的主要生产国,我国将继续满足全球对稀土资源的高需求。然而,其生产过程伴随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亟需采取节能降碳措施。研究建立了基于多目标情景的稀土磁性材料碳排放及节能减碳协同分析模型,核算了我国典型稀土磁材产品的能耗及碳足迹,并通过分析先进技术应用、矿物来源调整、再生制造推广和电力结构优化等多重因素,探究了稀土磁材行业的节能减污降碳协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情景一和二在中、高推广效率下均能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但2050年稀土磁材行业仍将产生约537.14万t碳足迹,需进一步应用CCUS技术以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碳足迹 能耗 稀土磁性材料 碳中和 节能降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磁性材料CrN单层储钠性能的理论研究
3
作者 舒娇红 范维芹 +1 位作者 舒伟平 赵新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3-177,191,共6页
二维磁性材料由于载流子迁移率、机械强度和热导率等独特的性质在许多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前景。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从电化学的角度对二维磁性材料CrN单层的储钠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并探究了磁性质与钠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rN单层... 二维磁性材料由于载流子迁移率、机械强度和热导率等独特的性质在许多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前景。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从电化学的角度对二维磁性材料CrN单层的储钠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并探究了磁性质与钠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rN单层对钠离子的最大吸附能为-0.78eV,在该位点上,钠离子的扩散势垒约为0.45eV。在较低的开路电压0.38V下,可以稳定容纳4个钠原子,理论容量为406mAh/g。随着钠离子的嵌入,居里温度和交换相互作用逐渐减弱,但不影响CrN单层的铁磁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材料 密度泛函理论 CrN单层 钠离子电池 铁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含量对烧结Nd-Fe-B磁体磁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赵院红 刘艳丽 +7 位作者 王艳 李仕林 王长鹏 王印 江爽 周培煊 田东承 李永峰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3,共7页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不同Ga含量烧结Nd-Fe-B磁体,借助磁性测量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电子探针分析仪以及微磁学模拟系统研究了Ga含量对烧结Nd-Fe-B磁体磁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0.4%(质量分数)Ga...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不同Ga含量烧结Nd-Fe-B磁体,借助磁性测量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电子探针分析仪以及微磁学模拟系统研究了Ga含量对烧结Nd-Fe-B磁体磁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0.4%(质量分数)Ga时,磁体的磁性能最优,剩磁Br为13.58 kGs,矫顽力Hcj为19.71 kOe,最大磁能积(BH)_(max)为44.63 MGOe;同时磁体的热稳定性也有一定的提高。适量Ga的添加改善了磁体晶界相的润湿性,使磁体形成连续平滑的非磁性晶界层,同时生成Nd_(6)Fe_(13)Ga相;该相的形成降低了晶界Fe含量,减弱了晶界磁化强度,从而可抑制铁磁晶粒之间的交换耦合作用,显著提高磁体的矫顽力。反磁化形核的微磁学模拟表明,适量Ga的添加能抑制富稀土相的团聚,有效降低三角晶界处的杂散场强度,并减少三角晶界相体积分数,从而明显减少反磁化形核位点,缩小反磁化形核区域,进而显著提升磁体的矫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nd-fe-b Ga含量 晶界相 磁性 矫顽力 热稳定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材料固载磷钨酸催化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的研究
5
作者 王佳佳 朱冰心 +4 位作者 胡艺涵 胡炼雯 陈裕勤 韩晓祥 唐秀娟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23,共7页
以磁性材料Fe_(3)O_(4)为核心,经氨基功能化、磷钨酸固载化制备氨基功能化磁性材料固载磷钨酸催化剂(Fe_(3)O_(4)@NH_(2)-PW),并考察其在棕榈酸与甲醇酯化制备生物柴油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同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催... 以磁性材料Fe_(3)O_(4)为核心,经氨基功能化、磷钨酸固载化制备氨基功能化磁性材料固载磷钨酸催化剂(Fe_(3)O_(4)@NH_(2)-PW),并考察其在棕榈酸与甲醇酯化制备生物柴油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同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Fe_(3)O_(4)@NH_(2)-PW具有较好的催化酯化反应活性、稳定性及易分离性能;以Fe_(3)O_(4)@NH_(2)-PW为催化剂,在甲醇与棕榈酸摩尔比7.4∶1.0,Fe_(3)O_(4)@NH_(2)-PW量为棕榈酸质量的4.5%,90℃,反应时间3.3 h的响应面优化最佳条件下,获得96.9%生物柴油产率,该结果与模型预测值(97.08%)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磁性材料 磷钨酸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铁基磁性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中Cd(Ⅱ)的吸附 被引量:2
6
作者 付君浩 李振兴 +4 位作者 田志国 曾礼强 邓朝政 吴江岳恩 韩海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0-652,共13页
本文通过氨性浸出方式处理吸附Cd(Ⅱ)之后的零价铁材料(Fe≡Cd),使表面吸附的Cd(Ⅱ)脱附同时对材料改性,获得了一种新的改性铁基磁性材料(MFe)。基于紫外光谱、溶液化学和量子化学分析,证实了Fe≡Cd上的Cd(Ⅱ)与游离NH_(3)结合形成Cd-NH... 本文通过氨性浸出方式处理吸附Cd(Ⅱ)之后的零价铁材料(Fe≡Cd),使表面吸附的Cd(Ⅱ)脱附同时对材料改性,获得了一种新的改性铁基磁性材料(MFe)。基于紫外光谱、溶液化学和量子化学分析,证实了Fe≡Cd上的Cd(Ⅱ)与游离NH_(3)结合形成Cd-NH_(3)配合物从而实现脱附的可行性。结果表明:(NH_(4))_(2)SO_(4)和NH_(3)·H_(2)O浸出可以有效脱附Fe≡Cd表面的Cd(Ⅱ)。脱附改性后材料的结构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生成了大量吸附活性强的铁(羟基)氧化物,且—NH_(2)基团成功修饰在材料表面,为Cd(Ⅱ)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点。改性磁性材料(MFe)对Cd(Ⅱ)的吸附量较Fe^(0)(Q_(e)=23.5 mg/g)明显提升,达47.0 mg/g,且循环再生性能良好,可高效循环6次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0) 改性铁基磁性材料 氨性浸出 Cd(Ⅱ)吸附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生物炭磁性材料对孔雀石绿染料的超声吸附 被引量:3
7
作者 高海荣 田佳文 +3 位作者 张贾慧 赵爱娟 荆岩岩 董远芳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9,共7页
以毛竹为原料制备毛竹生物炭(PEC),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毛竹生物炭磁性材料(Fe_(3)O_(4)@PEC),并对其进行了FTIR、XRD和SEM表征及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Fe_(3)O_(4)@PEC吸附孔雀石绿染料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吸附过程进... 以毛竹为原料制备毛竹生物炭(PEC),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毛竹生物炭磁性材料(Fe_(3)O_(4)@PEC),并对其进行了FTIR、XRD和SEM表征及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Fe_(3)O_(4)@PEC吸附孔雀石绿染料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e_(3)O_(4)@PEC吸附孔雀石绿染料的最优条件为孔雀石绿质量浓度40 mg/L、溶液pH 6.5、吸附剂Fe_(3)O_(4)@PEC加入量0.4 g/L、超声吸附时间40 min、超声温度30℃、超声功率350 W。最佳条件下对孔雀石绿的吸附率高达95.01%。重复利用三次吸附率仍可达87.12%。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生物炭 磁性材料 染料 孔雀石绿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腐植酸吸附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仇家起 薄涛 俞强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0-264,271,共6页
磁性腐植酸基吸附材料是一种以腐植酸为主要基底原料制备的新型吸附材料,具有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环保、易分离、吸附性能更强等特点。综述了磁性腐植酸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将磁性腐植酸吸附材料分为腐植酸基磁性材料... 磁性腐植酸基吸附材料是一种以腐植酸为主要基底原料制备的新型吸附材料,具有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环保、易分离、吸附性能更强等特点。综述了磁性腐植酸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将磁性腐植酸吸附材料分为腐植酸基磁性材料和腐植酸改性磁性材料两类进行综述,总结了磁性腐植酸吸附材料在水环境治理、土壤环境治理以及大气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还对未来该类型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基磁性材料 腐植酸改性磁性材料 制备 环境治理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磁性材料CuFe_(2)O_(4)/rGO吸附废水中亚甲基蓝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琨 朱玲 +3 位作者 李炜 李兰兰 苑红丹 赵美姿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673,共7页
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铁酸铜(CuFe_(2)O_(4))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磁性材料CuFe_(2)O_(4)/rGO,采用TEM、XRD、FTIR、XPS、TG等技术手段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CuFe_(2)O_(4)/rGO对溶液中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Cu... 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铁酸铜(CuFe_(2)O_(4))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磁性材料CuFe_(2)O_(4)/rGO,采用TEM、XRD、FTIR、XPS、TG等技术手段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CuFe_(2)O_(4)/rGO对溶液中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CuFe_(2)O_(4)纳米粒子呈方形或梭形,均匀分散在rGO片层上,平均粒径66 nm;CuFe_(2)O_(4)/rGO具有超顺磁性。在初始MB质量浓度20 mg/L、溶液pH 9.3、CuFe_(2)O_(4)/rGO加入量2.5 g/L、吸附时间100 min的条件下,CuFe_(2)O_(4)/rGO对MB的吸附量为33.20 mg/g,溶液中MB的去除率为83.0%。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CuFe_(2)O_(4)/rGO对MB的等温吸附过程,25℃时,CuFe_(2)O_(4)/rGO对MB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41.09 mg/g。CuFe_(2)O_(4)/rGO对溶液中MB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磁性材料 水热法 废水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材料在RAM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被引量:43
10
作者 邓龙江 谢建良 +1 位作者 梁迪飞 过璧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8-121,共4页
雷达波吸波材料(RAM)在军事及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讨论磁性RAM工作的机理、特点的基础上,阐述磁性RAM国内外发展状况,并介绍了本单位近年来部分研究成果。
关键词 磁性材料 磁导率 吸收率 RAM 吸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材料、磁路设计和结构设计对磁性固位体固位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铱民 欧阳官 +2 位作者 邵文京 高元 金同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3-165,共3页
通过拉力脱载法测定10种不同材料及设计的磁性固位体的固位力,探讨磁性固位体固位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应用钕铁硼磁体可显著增加磁性固位体的固位力;2、采用磁体-软磁合金设计具有较多优点且利于增加固位力;3、闭合磁... 通过拉力脱载法测定10种不同材料及设计的磁性固位体的固位力,探讨磁性固位体固位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应用钕铁硼磁体可显著增加磁性固位体的固位力;2、采用磁体-软磁合金设计具有较多优点且利于增加固位力;3、闭合磁路磁性固位体的固位力显著高于开放磁路因位体;4、不同设计的闭合磁路磁性固位体所获固位力不等,极板式固位体所获固位力最大;5、磁性固位力与磁体和衔铁间距离成反比,随此距离增加,不同设计的磁性固位体固位力下降速率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齿固位 磁性材料 磁路设计 固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有机磁性材料及其在微波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林展如 倪训铭 赵见高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9-333,共5页
与铁氧体相比,所合成的有机磁性材料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271.5~120℃)电感和磁性能十分稳定,在甚高频和微波频段磁损耗小,重量轻,无需高温烧结,易热压成型,且有良好的抗辐照和抗自然老化性能,最适于制作100~3000MHz频段的... 与铁氧体相比,所合成的有机磁性材料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271.5~120℃)电感和磁性能十分稳定,在甚高频和微波频段磁损耗小,重量轻,无需高温烧结,易热压成型,且有良好的抗辐照和抗自然老化性能,最适于制作100~3000MHz频段的电子器件,它将填补铁氧体在甚高频及微波频段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磁性材料 高频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电工磁性材料特性与应用发展研究综述 被引量:77
13
作者 杨庆新 李永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12,共12页
人类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资源环境的逐步恶化,使得充分发展新材料,特别是在电机、变压器等电工装备中广泛使用的先进电工磁性材料,以期节能降耗,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以电工钢片、软磁复合材料等为代表的电工磁性材料的创新发展及其应... 人类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资源环境的逐步恶化,使得充分发展新材料,特别是在电机、变压器等电工装备中广泛使用的先进电工磁性材料,以期节能降耗,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以电工钢片、软磁复合材料等为代表的电工磁性材料的创新发展及其应用,已经成为电气工程领域不可阻挡的趋势,对电力系统深层次的影响亦愈发凸显,各国学术界和工程界均给予极大关注。本文全面综述国内外当前典型先进电工磁性材料的特性与发展,并厘清进一步的研发思路与方向。本文从先进电工磁性材料的分类、特性及其应用和发展趋势角度,重点讨论了先进电工磁性材料可能及潜在的发展需求及态势,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电工磁性材料 磁特性 发展趋势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锰锌铁氧体/碳纳米管磁性材料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慧群 林碧玉 +1 位作者 张晟诘 罗仲宽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6,共5页
采用成本低、污染少的水热法制备锰锌铁氧体包覆的碳纳米管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表征.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180℃为制备复合材料的合适水温,所得粉体中含Mn0.5Zn0.5Fe2O4、碳纳米管和少量的γ-Fe2O3,升高反应温度并不能使γ-Fe2O3... 采用成本低、污染少的水热法制备锰锌铁氧体包覆的碳纳米管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表征.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180℃为制备复合材料的合适水温,所得粉体中含Mn0.5Zn0.5Fe2O4、碳纳米管和少量的γ-Fe2O3,升高反应温度并不能使γ-Fe2O3杂相消失.透射电镜及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表明,包覆在碳纳米管上的Mn0.5Zn0.5Fe2O4粒子为球形,粒径约为10~20 nm,Mn0.5Zn0.5Fe2O4粒子中含有少量方形的γ-Fe2O3.红外谱图分析表明,包覆前碳纳米管表面存在羟基、羰基和羧基等官能团,包覆后的复合材料在570 cm-1和1 388 cm-1处出现MnZn铁氧体的特征峰.磁滞回线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值为1 145 364 A/m,剩余磁化强度值为438 517 A/m,矫顽力值为30 361 A/m,具有较好的铁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材料 碳纳米管 铁氧体 磁滞回线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钕铁硼磁性材料生产工艺及其废料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晓杰 许涛 +1 位作者 郝茜 崔建国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53,共6页
考察了目前钕铁硼磁性材料的生产工艺进展情况,对其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稀土固体废物的资源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论述了钕铁硼废料综合利用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钕铁硼磁性材料 生产工艺 钕铁硼废料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离子印迹磁性材料的制备及其对Pb(Ⅱ)的吸附去除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施瑛 钟来进 +2 位作者 刘伟 卢爱民 蒋红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4-510,共7页
[目的]制备铅离子印迹和非印迹磁性材料,研究两种材料对Pb(Ⅱ)的吸附去除行为,考察两种材料对Pb(Ⅱ)的吸附选择性,探索其脱附和循环利用性。[方法]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和能量色散谱等方法对两种材料的形貌和结构... [目的]制备铅离子印迹和非印迹磁性材料,研究两种材料对Pb(Ⅱ)的吸附去除行为,考察两种材料对Pb(Ⅱ)的吸附选择性,探索其脱附和循环利用性。[方法]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和能量色散谱等方法对两种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以原子吸收为检测手段,探讨了p H值、反应时间及Pb(Ⅱ)初始浓度等因素对Pb(Ⅱ)吸附能力的影响;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Ho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其进行热力学和动力学模拟研究;以Cd(Ⅱ)为竞争离子,研究两种材料对Pb(Ⅱ)吸附选择性;以硝酸为脱附试剂,考察其脱附和循环利用性。[结果]1)与Fe3O410 nm的粒径相比,铅离子印迹磁性材料粒径增至80~90 nm;两种材料红外光谱图中557 cm^-1处出现强吸收峰,证实Fe—O键存在,2 940 cm^-1和1 084 cm^-1处的吸收峰证实C—H和Si—O键存在;X射线衍射光谱图显示,它们都具有Fe3O4晶型及Si O2壳层;能量色散谱结果显示,它们主要构成元素为C、O、Si、S和Fe,说明Fe3O4磁核已被Si O2包覆,且巯基已成功键合至两种材料的表面。2)在低酸度时Pb(Ⅱ)基本不被两种材料吸附;当p H值从3增至7时,吸附率不断增大并达到最大,且非印迹材料对Pb(Ⅱ)的吸附率低于印迹材料对Pb(Ⅱ)的吸附率。3)铅印迹磁性材料对Pb(Ⅱ)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最后达到平衡吸附。4)随着溶液中Pb(Ⅱ)初始浓度的增加,铅印迹磁性材料对Pb(Ⅱ)的吸附量先是急剧上升,然后达到饱和吸附。5)铅印迹磁性材料对Pb(Ⅱ)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别符合准二级吸附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6)铅印迹磁性材料对Pb(Ⅱ)/Cd(Ⅱ)选择吸附系数K为29.75,对Pb(Ⅱ)/Cd(Ⅱ)的相对选择系数是非印迹磁性材料的5.86倍,说明该材料对Pb(Ⅱ)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7)研究了HNO3对保留在铅印迹磁性材料上Pb(Ⅱ)的脱附影响,结果显示0.5 mol·L^-1HNO3可定量脱附Pb(Ⅱ),且材料可重复使用5次而脱附率无变化。[结论]在p H 7、反应时间为60 min及Pb(Ⅱ)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铅印迹磁性材料对Pb(Ⅱ)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38 mg·g^-1,可有效去除水中Pb(Ⅱ);该材料对Pb(Ⅱ)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且具有很好的再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印迹 磁性材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材料中的晶粒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汝伟 李卫 +1 位作者 俞晓军 李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磁性材料中的晶粒相互作用对材料的宏观磁性有决定性影响。相互作用可分为晶粒之间的长程静磁相互作用和近邻晶粒之间的交换耦合相互作用。晶粒相互作用强弱取决于材料的微结构(晶粒形状、尺寸、取向及界面耦合程度)。可以从理论模型... 磁性材料中的晶粒相互作用对材料的宏观磁性有决定性影响。相互作用可分为晶粒之间的长程静磁相互作用和近邻晶粒之间的交换耦合相互作用。晶粒相互作用强弱取决于材料的微结构(晶粒形状、尺寸、取向及界面耦合程度)。可以从理论模型计算和实验曲线分析两种方法研究、比较两种晶粒相互作用。最后介绍了纳米软磁材料和纳米双相永磁材料中的交换相互作用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材料 晶粒 静磁相互作用 交换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的原理及在磁性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居毅 李宗权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4,18,共4页
介绍了机械合金化的原理和描述机械合金化过程的理论模型。综述了机械合金化在磁性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球磨 数学模型 磁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限长磁性材料圆柱腔的静磁屏蔽效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路宏敏 薛梦麟 傅君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0-83,共4页
采用分离变量法推出了无限长磁性材料圆柱腔的静磁屏蔽效能的计算公式.基于该公式,计算了相对磁导率为高、中、低的磁性材料的屏蔽效能,计算结果表明:相对磁导率高的磁性材料其屏蔽效能不一定大,这一结果与一般的概念相悖.文中也... 采用分离变量法推出了无限长磁性材料圆柱腔的静磁屏蔽效能的计算公式.基于该公式,计算了相对磁导率为高、中、低的磁性材料的屏蔽效能,计算结果表明:相对磁导率高的磁性材料其屏蔽效能不一定大,这一结果与一般的概念相悖.文中也分析了大半径、薄壁条件下的屏蔽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蔽效能 分离变量法 无限长圆柱腔 磁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磁性材料的磁损耗与微波电子器件的开发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展如 干久志 +2 位作者 林云 倪训铭 胡汉杰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8-84,共7页
与铁氧体比较 ,所合成的有机磁性材料在很宽的温度范围 (- 2 71.5~ 12 0℃ )内磁性能十分稳定 ,在高频、微波下低磁损 ,重量轻 ,易热压成型 ,其导磁率 (μ′)和磁损耗 (μ″)基本不随使用频率和温度而变化 ,因此 ,适于制作许多高频、... 与铁氧体比较 ,所合成的有机磁性材料在很宽的温度范围 (- 2 71.5~ 12 0℃ )内磁性能十分稳定 ,在高频、微波下低磁损 ,重量轻 ,易热压成型 ,其导磁率 (μ′)和磁损耗 (μ″)基本不随使用频率和温度而变化 ,因此 ,适于制作许多高频、微波电子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磁性材料 磁损耗 微波电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