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T引导下Nd:YAG内界膜切开术治疗无明显诱因的Valsalva视网膜病变合并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1例
1
作者 曹可盈 李晓丽 +2 位作者 王冬冬 黄子旭 宋宗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5-556,共2页
患者男,36岁,因左眼视力骤降1个月于2023年6月3日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眼视力下降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左眼玻璃体积血,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个人原因未接受治疗。发现高血压病和肾功能不全病史1个... 患者男,36岁,因左眼视力骤降1个月于2023年6月3日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眼视力下降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左眼玻璃体积血,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个人原因未接受治疗。发现高血压病和肾功能不全病史1个月,现行血液透析治疗,血压稳定在125~137/70~79 mmHg(1 mmHg=0.133 kPa)。否认外伤史、明显Valsalva动作,否认糖尿病等全身病史。入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0.3;眼压右眼12.7 mmHg,左眼12.5 mmHg;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双眼视盘边界清,色泽可,动静脉比为1∶3,视网膜静脉充盈迂曲,周边视网膜平伏,可见点片状出血及黄白色渗出;左眼黄斑区前可见淡黄色积血,并形成液平面,直径约3 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内切开 VALSALVA视网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发性白内障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屈光状态及眼生物学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燕 欧扬 +2 位作者 袁远 王璐 庞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后发性白内障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屈光状态、眼生物学参数变化特点及其与后囊膜切口大小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眼科就诊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62例(62眼),将入选患者分... 目的探讨后发性白内障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屈光状态、眼生物学参数变化特点及其与后囊膜切口大小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眼科就诊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62例(62眼),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28例(28眼)、B组34例(34眼);两组患者均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A组术中形成4.0mm大小后囊膜切口,B组术中形成5.5 mm大小后囊膜切口,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裂隙灯、眼底检查及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及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的测量,比较2组各项指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3、-5.09,均为P=0.000)。两组患者术前ACD值分别为(3.32±0.07)mm、(3.31±0.05)mm,术后分别为(3.45±0.07)mm、(3.48±0.07)mm,两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58、-4.98,均为P=0.000);两组术前SE分别为(-0.29±0.44)D、(-0.29±0.57)D;术后分别为(0.47±0.40)D、(0.51±0.42)D,两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69、-5.03,均为P=0.000)。但两组之间BCVA、ACD及S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L值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后发性白内障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存在人工晶状体轻微后移,导致术后远视漂移现象,但远视漂移程度与后囊膜切口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nd:yag激光后囊切开 屈光 眼生物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抗炎药物在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律鹏 张文芳 +1 位作者 鲁建华 陈盛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2-935,共4页
背景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重要手段,通常术后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点眼以减轻患者术眼的前房炎症反应,但这存在升高眼压的潜在风险。目的比较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氟米龙滴眼液... 背景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重要手段,通常术后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点眼以减轻患者术眼的前房炎症反应,但这存在升高眼压的潜在风险。目的比较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氟米龙滴眼液在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局部应用的抗炎效果及对眼压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对接受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的127例患者171眼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个组:氯替泼诺组35例47眼,采用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点眼;氟米龙组30例40眼,使用氟米龙滴眼液点眼;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29例38眼,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聚乙二醇组33例46眼,使用聚乙二醇滴眼液点眼。4个组均于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开始点眼,每日6次,连续使用5d。分别于术前1h及术后1h、1d、3d、1周使用Glo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按照Peizeng的标准对术眼的前房炎症反应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氯替泼诺组术眼术前1h,术后1h、1d、3d及1周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8.2±4.7)、(20.1±5.7)、(18.7±5.5)、(19.0±4.1)和(19.5±3.5)mmHg;氟米龙组分别为(18.7±5.3)、(20.9±5.7)、(21.3±4.5)、(21.0±4.9)、(22.5±6.5)mmHg;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分别为(17.9±6.3)、(20.3±6.1)、(23.0±3.7)、(24.7±4.9)、(24.5±6.5)mmHg;聚乙二醇组分别为(18.4±6.3)、(20.7±3.7)、(22.7±6.5)、(19.6±4.8)、(18.5±3.5)mmHg,4个组术眼眼压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3.876,P:0.023);随着时间的延长,氯替泼诺组和聚乙二醇组眼压逐渐下降,而氟米龙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眼压均高于术前,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801,P=0.031)。各组均未见其他明显眼部和全身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氯替泼诺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用药后房水细胞分级为1级和2级的百分比明显低于氟米龙组和聚乙二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276,P=0.012);氯替泼诺组术眼I级房水闪辉的百分比为8%,氟米龙组为22%,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为18%,聚乙二醇组为30%,各组房水闪辉严重程度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305,P=0.000)。结论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能有效减轻患者术眼的前房炎症反应,其中氯替泼诺滴眼液抗炎疗效更好,对眼压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可作为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的常规局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后发性白内障 后囊切开 氯替泼诺 糖皮质激素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后发膜性白内障切开术后眼压升高的预防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晓陵 何守志 《眼科研究》 CSCD 1991年第4期237-239,共3页
对接受Nd∶YAG激光后发膜性白内障切开术的28眼随机分成0.5%噻吗心安组、2%匹罗卡品组和不同药对照组,观察术后眼压变化。对照组术后眼压升高发生率为100%,高峰眼压均在术后1~4小时内出现。防治术后眼压升高,实验组同对照组比较具有统... 对接受Nd∶YAG激光后发膜性白内障切开术的28眼随机分成0.5%噻吗心安组、2%匹罗卡品组和不同药对照组,观察术后眼压变化。对照组术后眼压升高发生率为100%,高峰眼压均在术后1~4小时内出现。防治术后眼压升高,实验组同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噻吗心安组优于匹罗卡品组(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后发性白内障 切开 nd:yag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mm直径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的视野变化
5
作者 陈峰 王竞 李润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2mm直径后囊膜切开术后的视野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20例后囊膜Ⅱ级混浊患者行NdYAG激光2mm直径后囊膜切开术,术后90d计算机静态视野检查,行同样白内障术后后囊膜透明组21例检查视野。结果2mm后囊膜组中心30°及周边60... 目的观察2mm直径后囊膜切开术后的视野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20例后囊膜Ⅱ级混浊患者行NdYAG激光2mm直径后囊膜切开术,术后90d计算机静态视野检查,行同样白内障术后后囊膜透明组21例检查视野。结果2mm后囊膜组中心30°及周边60°视野结果,平均偏差(MD)(-8.65±3.96)、模式标准差PSD(5.71±2.60)、中心10°总光敏感度(289.30±43.63)dB、周边60°总光敏感度(558.20±197.27)dB、后囊膜透明组MD(-2.93±3.10)、PSD(2.38±1.46)、中心10°总光敏感度(341.55±42.90)dB、周边60°总光敏感度(992.00±256.05)dB。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的MD、PSD、中心10°及周边60°总光敏感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2mm直径后囊膜切开孔会引起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的下降,并伴视岛的部分明显压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后囊切开 自动视野检查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室瞳孔直径下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屈光状态及视觉质量的变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丹萍 华焱军 吴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暗室瞳孔直径下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的屈光状态、高阶像差(higher order aberration,HOA)、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11月在我院就诊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57例73眼。所有患者均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 目的探讨暗室瞳孔直径下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的屈光状态、高阶像差(higher order aberration,HOA)、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11月在我院就诊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57例73眼。所有患者均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切开直径为暗室下瞳孔直径(3~4 mm),观察激光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屈光状态及Catquest-9SF量表总分和各问题得分的变化,应用KR-1W视觉质量分析仪分别测量分析4 mm和6 mm瞳孔直径下激光术前后HOA的变化。结果 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BCVA(0.095±0.020)较术前(0.550±0.039)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球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0.938±0.209)D、(-1.581±0.207)D,术后分别为(-0.658±0.218)D、(-1.204±0.213)D,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Catquest-9SF量表总分及各问题得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 mm、6 mm瞳孔直径下的全眼及眼内总HOA、三阶像差、四阶像差、三叶草像差、彗差、二阶像差术后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暗室瞳孔直径下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屈光状态呈远视漂移,高阶像差明显降低,视力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评分显著提高,患者视觉质量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囊混浊 nd:yag激光后囊切开 屈光 高阶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YAG激光治疗后囊膜混浊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15
7
作者 林志博 陈鼎 +2 位作者 冯晓芬 黄芳 王勤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2-286,共5页
目的评估比较YAG激光不同方式切开后囊膜术后主观、客观视觉质量的差异。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对2015—2016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患者28例38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 目的评估比较YAG激光不同方式切开后囊膜术后主观、客观视觉质量的差异。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对2015—2016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患者28例38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圆形切开组20例23眼和十字形切开组12例15眼,分别采用圆形切开后囊膜法和十字形切开后囊膜推瓣法切开后囊膜。术前、术后2周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术后1h、术后2周测眼压,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测量术后1h、术后2周斯特尔比率(SR)、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客观散射指数(OSI)、OQAS对比度视力(OVs)(包括OV100%、OV20%和OV9%),比较并分析不同后囊膜切开方式术后1h、术后2周眼内散射和视觉质量变化。结果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2周,圆形切开组和十字形切开组患眼的UCVA分别为0.18±0.15和0.16±0.14,BCVA分别为0.10±0.10和0.10±0.11,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2个组间UCVA及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h、2周,2个组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h、术后2周圆形切开组患者眼前黑影飘动的发生率分别为39.1%和30.4%,均高于同时间点十字形切开组的6.7%和6.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5、0.177)。2个组OSI、MTF、SR、OV100%、OV20%、OV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圆形切开后囊膜推瓣法相比,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十字形切开术后患者眼前黑影飘动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2种切开方式对术后患者视力、眼压、眼内散射及视觉质量参数的影响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 视觉质量 nd:yag激光后囊切开 切开方式 后发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瑞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5期320-320,共1页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nd:yag激光 后囊切开 白内障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发性白内障治疗前后对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姝燕 张敏 +1 位作者 杜驰 温秀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7-380,共4页
背景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使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AIOL)的拟调节力及远近视功能明显下降,影响其远期临床效果。目前国内外关于后发性白内障对IOL眼内移动度的影响及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是否可恢复IOL眼内移动度的研究报道较... 背景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使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AIOL)的拟调节力及远近视功能明显下降,影响其远期临床效果。目前国内外关于后发性白内障对IOL眼内移动度的影响及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是否可恢复IOL眼内移动度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后发性白内障及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对1CUAIOL眼内移动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试验设计。收集因单纯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联合1CUAIOL植入术后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者20例24眼,分别于IOL植入术后3个月、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检测术眼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DCNVA),并用IOLMaster检测10g/L匹罗卡品滴眼液点眼前及点眼后的前房深度,计算其差值作为IOL的眼内移动度。比较上述3个时间点IOL的眼内移动度变化,评价后发性白内障及激光治疗对1CUAIOL眼内移动的影响。结果1CUAIOL植入术后3个月IOL的眼内移动度为(0.44±O.21)mm,发生后发性白内障后,术眼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IOL的眼内移动度为(0.27±0.11)mm,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IOL的眼内移动度为(0.34±0.10)mm,3个时间点间IOL的眼内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80,P=0.001),与IOL植入术后3个月比较,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IOL的眼内移动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与后囊膜切开术前1d相比,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IOL的眼内移动度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1CUAIOL植入术后3个月术眼DCNVA为(3.1±O.9)J,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为(6.2±0.8)J,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为(3.4±O.7)J,3个时间点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270,P=0.000),其中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术眼DCNVA明显低于IOL植入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后囊膜切开术前1d相比,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术眼DCNVA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OL植入术后3个月、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DCNVA与1CUAIOL的眼内移动度均无显著的相关性(r,=-0.150,P1=0.486;r2=-0.320,P:=0.122:r3=-0.100,P3=0.633)。结论后发性白内障使1CUAIOL的眼内移动度明显下降,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对IOL的移动度并无明显影响,但术后术眼仍可恢复较好的视近功能,可能与多种因素产生的拟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nd yag激光 后囊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