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b-V-Ti-N微合金化结构钢中碳氮化物析出的热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葛紫薇 张婧 +2 位作者 辛文彬 谷静远 罗果萍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64,71,共9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Nb-V-Ti-N微合金化结构钢中碳氮化物(MX)的析出行为,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并辅以TCFE8数据库分析了钢中析出碳氮化物的种类、数量、温度及成分,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碳氮化物的形貌、成分... 为了更好地研究Nb-V-Ti-N微合金化结构钢中碳氮化物(MX)的析出行为,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并辅以TCFE8数据库分析了钢中析出碳氮化物的种类、数量、温度及成分,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碳氮化物的形貌、成分、尺寸及分布。结果表明,钢中MX析出相分别为面心立方结构的富Ti高温析出相、富Nb中温析出相和富V低温析出相;随Nb质量分数由0.050%增至0.100%,富Nb相析出温度由1210℃升高到1270℃,析出量由6.877×10^(-4)增加到1.265×10^(-3),而富Ti和富V相析出温度分别由1451℃和1080℃降低到1434℃和1020℃,析出量分别由3.663×10^(-4)和5.562×10^(-3)减少到2.331×10^(-4)和5.281×10^(-3)。实验研究得到的非平衡条件下MX析出特征与热力学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高温奥氏体区析出的亚微米颗粒能够钉扎晶界,诱导晶内铁素体形成,提高细晶强化效果;而中温两相区和低温铁素体区析出的纳米颗粒分布在基体、位错和晶界上,能有效阻碍位错运动,提高析出强化效果,二者共同作用改善了结构钢的强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v-ti-n微合金体系 结构钢 析出相 碳氮化物 热力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微弧氧化磷酸盐体系电解液研究及陶瓷层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荣明 郭锋 娅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4-5,31,共3页
通过正交试验,以陶瓷层生长速度为主要研究指标,并结合陶瓷膜层的表观质量,对磷酸盐体系电解液配方进行了研究,确定适宜的电解液配方为:14.0 g/L Na5P3O10、0.5g/L NaOH、2.0g/L Na2WO3、2.0g/L EDTA二钠。微弧氧化陶瓷层基本相为α-Al... 通过正交试验,以陶瓷层生长速度为主要研究指标,并结合陶瓷膜层的表观质量,对磷酸盐体系电解液配方进行了研究,确定适宜的电解液配方为:14.0 g/L Na5P3O10、0.5g/L NaOH、2.0g/L Na2WO3、2.0g/L EDTA二钠。微弧氧化陶瓷层基本相为α-Al2O3和γ-Al2O3,两相比例随电解液电导率的增大而提高。陶瓷层生长速度随电解液电导率的提高而增加,但过大的电导率将使表面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氧化 磷酸盐体系 电解液 陶瓷层 电导率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盐—重铬酸钾体系中钛合金微等离子体表面陶瓷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姜兆华 吴晓宏 +2 位作者 王福平 辛世刚 李益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36,共3页
采用微等离子体氧化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原位生长一层陶瓷膜。在以磷酸盐体系为电解液的基础之上 ,为进一步提高膜层的抗腐蚀性能 ,尝试向电解液中添加重铬酸钾 ,对所得陶瓷膜与前者进行比较膜层的致密性增加 ;经 XPS分析 ,发现膜层中磷元... 采用微等离子体氧化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原位生长一层陶瓷膜。在以磷酸盐体系为电解液的基础之上 ,为进一步提高膜层的抗腐蚀性能 ,尝试向电解液中添加重铬酸钾 ,对所得陶瓷膜与前者进行比较膜层的致密性增加 ;经 XPS分析 ,发现膜层中磷元素增加而且有少量的铬元素出现 ;经循环伏安测试 ,表明陶瓷膜的抗点腐蚀能力明显增强 ,并分析了重铬酸钾对所得陶瓷膜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重铬酸钾体系 合金 表面陶瓷化 陶瓷膜 等离子体氧化 抗腐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体系对铸造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牛犇 张晓燕 +1 位作者 孙涛 周小淞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0-132,共3页
在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体系中分别对铸造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正交试验,得到溶液的最佳配比,找出三体系下的最优试样,比较试样的膜厚、表面硬度、表面形貌及相组成。结果表明:膜层厚度为硅酸盐体系下的最大,铝酸盐和磷酸盐体系的差别不... 在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体系中分别对铸造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正交试验,得到溶液的最佳配比,找出三体系下的最优试样,比较试样的膜厚、表面硬度、表面形貌及相组成。结果表明:膜层厚度为硅酸盐体系下的最大,铝酸盐和磷酸盐体系的差别不大,显微硬度磷酸盐体系下最大其他两体系相差不大;三体系微弧氧化膜表面光滑其中磷酸盐最好,铝酸盐次之,硅酸盐相对差点;膜层的相组成主要为α-Al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铝合金 弧氧化 电解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钴共晶高熵合金研究进展
5
作者 薛云龙 田康康 +3 位作者 刘虎林 伍媛婷 袁亮 高中堂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5-234,共10页
共晶高熵合金因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及铸造工艺性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现有共晶高熵合金通常含有稀贵金属Co,导致合金的成本居高不下,且由于Co为全球战略稀缺资源,不利于国家的战略安全及稳定发展,因此研发无Co共晶高熵合金... 共晶高熵合金因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及铸造工艺性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现有共晶高熵合金通常含有稀贵金属Co,导致合金的成本居高不下,且由于Co为全球战略稀缺资源,不利于国家的战略安全及稳定发展,因此研发无Co共晶高熵合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本文基于无Co共晶高熵合金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该类合金的成分设计方法,重点阐述了FCC+增强相合金体系、BCC+增强相合金体系及其他合金体系,深入分析了不同合金体系的设计思路、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探讨了该类材料的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无Co共晶高熵合金的发展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高熵合金 成分设计 合金体系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研究及耐蚀性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峰 李鹏飞 +2 位作者 郭锋 张妍 牛十月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2-44,共3页
在磷酸盐体系电解液中,采用恒电压方式对AZ31D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获得陶瓷膜。通过正交试验,以陶瓷膜厚均匀性和48h腐蚀率为主要研究指标,并结合陶瓷膜层的表面质量,对磷酸盐体系电解液配方进行了研究,得到适宜的电解液配方为:15.0g/L N... 在磷酸盐体系电解液中,采用恒电压方式对AZ31D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获得陶瓷膜。通过正交试验,以陶瓷膜厚均匀性和48h腐蚀率为主要研究指标,并结合陶瓷膜层的表面质量,对磷酸盐体系电解液配方进行了研究,得到适宜的电解液配方为:15.0g/L Na5P3O10、2.0g/L NaOH、1.0g/L NaWO4、2.0g/L Na2EDTA。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陶瓷氧化膜的相组成,同时采用中性盐雾腐蚀试验评价了陶瓷膜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陶瓷膜主要由Mg、MgO和Mg2P2O7相组成,得到的氧化膜层具有一定的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弧氧化 陶瓷层 耐蚀性 磷酸盐体系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结构和耐蚀性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郝建民 缑鹏森 +1 位作者 郝一鸣 陈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26-128,共3页
在磷酸盐电解液体系中,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Zr702合金表面原位生长了陶瓷膜,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电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陶瓷膜的表面形貌特征、组织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磷酸盐电解液体系中形成的微弧氧化陶瓷膜主要由... 在磷酸盐电解液体系中,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Zr702合金表面原位生长了陶瓷膜,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电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陶瓷膜的表面形貌特征、组织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磷酸盐电解液体系中形成的微弧氧化陶瓷膜主要由单斜氧化锆(m-ZrO2)和四方氧化锆(t-ZrO2)相组成,膜层表面较为致密、平整;腐蚀试验表明:与锆合金相比,经过微弧氧化处理,合金的腐蚀电位上升,腐蚀电流密度下降,表明微弧氧化后合金的抗腐蚀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弧氧化 磷酸盐电解液体系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铝合金微弧氧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侯朝辉 旷亚非 +1 位作者 周海晖 唐浩 《电镀与精饰》 CAS 2001年第5期5-8,共4页
对铸铝合金在水玻璃混合体系中的微弧氧化工艺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 ,电解液中的水玻璃成分对于铸铝合金形成微弧氧化膜层具有重要的作用 ,钨酸钠与 EDTA二钠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膜层的硬度。在水玻璃、钨酸钠、EDTA二钠等组成的混合... 对铸铝合金在水玻璃混合体系中的微弧氧化工艺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 ,电解液中的水玻璃成分对于铸铝合金形成微弧氧化膜层具有重要的作用 ,钨酸钠与 EDTA二钠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膜层的硬度。在水玻璃、钨酸钠、EDTA二钠等组成的混合液体系中 ,采用适当的工艺条件 ,如 ,电流密度为 40 A/ dm2 ,配合强力搅拌 ,可以在铸铝合金表面制得硬度超过 80 0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铝合金 弧氧化 工艺条件 水玻璃混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有机涂层体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
9
作者 陶军 龙思远 +1 位作者 刘榆 宋东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6-159,168,共5页
叙述了镁合金的优缺点、镁合金的防腐蚀策略、镁合金常用的有机涂料和预处理工艺。介绍了几种镁合金有机涂层体系(包括化学转化/有机涂层体系、微弧氧化/有机涂层体系、复合有机涂层体系等)的特点及研究现状。指出了今后镁合金有机涂层... 叙述了镁合金的优缺点、镁合金的防腐蚀策略、镁合金常用的有机涂料和预处理工艺。介绍了几种镁合金有机涂层体系(包括化学转化/有机涂层体系、微弧氧化/有机涂层体系、复合有机涂层体系等)的特点及研究现状。指出了今后镁合金有机涂层体系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有机涂层 涂层体系 化学转化 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合金化对原位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玉涛 孙洪强 +2 位作者 陈刚 张松利 许可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2-315,共4页
利用熔体原位反应法制备了(Al2O3+Al3Zr)p/A356复合材料.研究了添加质量分数均为0.2%的Mn和Cr微合金元素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SEM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微合金元素改善了(Al2O3+Al3Zr)p/A356复合... 利用熔体原位反应法制备了(Al2O3+Al3Zr)p/A356复合材料.研究了添加质量分数均为0.2%的Mn和Cr微合金元素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SEM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微合金元素改善了(Al2O3+Al3Zr)p/A356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原位Al3Zr颗粒和初生α相得到了有效细化,尺寸大部分为2-3αm,增强颗粒均匀分布在A356基体中,颗粒呈球形或椭球形.室温拉伸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微合金元素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抗拉强度σ,屈服强度σs。和延伸率δ较添加前分别提高了13.9%,16.9%和10.6%,达到326.1MPa,252.2MPa和5.2%.SEM拉伸断口形貌分析表明,其断裂属于塑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合金 原位反应 Al-Zr(CO3) 体系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高硅铸铝合金微弧氧化电流密度的溶液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宏 任朋军 +2 位作者 陶婉妮 林树长 郝建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34-139,共6页
为了减小高硅铸铝合金微弧氧化处理电流密度,研究了ZL102铸铝合金微弧氧化溶液成分及其浓度对微弧氧化处理电流密度的影响。以硅酸钠和氢氧化钠为基础溶液体系,以氟化铵、甘油及硼酸为添加剂,研究了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一种添加剂和加入... 为了减小高硅铸铝合金微弧氧化处理电流密度,研究了ZL102铸铝合金微弧氧化溶液成分及其浓度对微弧氧化处理电流密度的影响。以硅酸钠和氢氧化钠为基础溶液体系,以氟化铵、甘油及硼酸为添加剂,研究了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一种添加剂和加入多种添加剂时铸铝合金的微弧氧化处理电流密度。结果表明:在基础溶液中加入一种添加剂时,对微弧氧化处理电流密度产生的影响不规律;加入两种添加剂时,电流密度明显下降;当同时加入三种添加剂(10#溶液)时,电流密度下降最为显著;ZL102用10#溶液与LY12用0#溶液处理获得的陶瓷膜相比,二者的微观形貌结构相似,说明10#溶液可以有效地减弱铸铝合金中硅元素对微弧氧化处理的不利影响,是较理想的溶液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铝合金 弧氧化 电流密度 溶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雪林 崔瑞海 姜兆华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4年第11期1-6,共6页
微等离子体氧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钛合金的表面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本文详细介绍了钛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的基本过程以及在铝酸盐和磷酸盐体系中钛合金的微等离子体氧化膜的结构、特点、性能及其应用。
关键词 等离子体氧化 合金 磷酸盐 应用领域 表面性能 改善 拓宽 技术 体系 基本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在锆盐体系下微弧氧化膜层的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勤勤 郝建民 +2 位作者 陈永楠 陈宏 丁业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1,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ZrO_2/TiO_2复合陶瓷膜层的氧化时间与膜层生长的动力学关系,探究膜层生长对膜层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寻找制备高硬度微弧氧化膜层的最佳时间。方法在锆盐溶液体系和已优化的电参数条件下,对TC4进行不同时间的微弧氧化处理,... 目的通过建立ZrO_2/TiO_2复合陶瓷膜层的氧化时间与膜层生长的动力学关系,探究膜层生长对膜层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寻找制备高硬度微弧氧化膜层的最佳时间。方法在锆盐溶液体系和已优化的电参数条件下,对TC4进行不同时间的微弧氧化处理,分析所得膜层的表面和截面形貌、元素分布及相组成,进行膜层表面孔隙率和显微硬度的测定并分析。结果测试氧化时间内膜层生长表现出不同的动力学特征和宏观表象,膜层的生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膜厚呈线性增加,第二阶段膜厚增长速率减缓。表面孔隙率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在氧化15 min时所得的膜层硬度最高,且随时间的增加,膜层的显微硬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结论影响微弧氧化膜层显微硬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膜层相组成和表面结构。在微弧氧化膜层厚度呈线性增长的过程中,显微硬度线性增大;在膜厚缓慢增长的过程中,显微硬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氧化 合金 硬度 锆盐体系 ZrO2/TiO2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化高熵合金改善Al-Si合金/钢体系润湿铺展性能机理
14
作者 郑敏 杨瑾 +3 位作者 赵一璇 徐文虎 檀财旺 张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33,79,I0004,I0005,共12页
借助电极感应熔化气雾化法,制备了FeCoNiCrMn高熵合金粉末;通过真空烧结技术,在钢表面制备了具有不同孔隙率和孔径的多孔高熵合金涂层.研究了不同烧结工艺对多孔涂层孔隙率、孔径以及过渡层厚度的影响.开展了Al-12Si合金在多孔高熵涂层... 借助电极感应熔化气雾化法,制备了FeCoNiCrMn高熵合金粉末;通过真空烧结技术,在钢表面制备了具有不同孔隙率和孔径的多孔高熵合金涂层.研究了不同烧结工艺对多孔涂层孔隙率、孔径以及过渡层厚度的影响.开展了Al-12Si合金在多孔高熵涂层钢表面的原位润湿铺展试验,探讨了多孔高熵合金涂层对表观接触角和铺展行为的影响规律,深入分析了多孔高熵结构内反应产物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多孔高熵合金涂层的过渡层厚度逐渐升高,孔隙率及平均孔径逐渐减少.液态Al-12Si合金液滴在多孔涂层中微通道增强的毛细力作用下,迅速浸润到多孔结构中,并实现了材料表面的完全润湿.在高熵合金的迟滞扩散效应与高熵效应共同作用下,界面反应层中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受到显著阻碍,界面相结构由富Cr的FCC、富AlFe的BCC以及富AlNi的B2+富Al的BCC共晶状结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化 润湿性 高熵合金 反应润湿体系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对微弧氧化陶瓷膜结构与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姜兆华 李爽 +1 位作者 姚忠平 孙学通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0-462,共3页
在3种不同的电解液体系中,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AZ91D镁合金表面原位生长了陶瓷膜.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陶瓷膜的形貌特征、相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研究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不同电解液体系中生成的陶瓷膜结构... 在3种不同的电解液体系中,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AZ91D镁合金表面原位生长了陶瓷膜.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陶瓷膜的形貌特征、相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研究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不同电解液体系中生成的陶瓷膜结构和性能不同,硅酸钠体系中生成的陶瓷膜厚度大、偏铝酸钠体系中生成的陶瓷膜较薄,偏铝酸钠与硅酸钠的混合体系中生成的陶瓷膜致密、耐腐蚀性能较好.三体系中生成的陶瓷膜中都含有MgO,偏铝酸钠体系陶瓷膜中含有MgA l2O4、硅酸钠体系中含有Mg2S iO4,混合体系中则这两种物质都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液体系 合金 弧氧化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高导Cu-Cr-Zr系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方善锋 汪明朴 +1 位作者 程建奕 李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9期21-24,共4页
分析了Cu-Cr-Zr系合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其性能与添加合金化元素、制备技术和显微组织的相互关系,并指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组织 CU-CR-ZR系合金 自集成电路 引线框架材料 合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进展与熔覆合金设计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三川 姚建铨 梁二军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4-207,共4页
激光熔覆是现代表面改性制造技术中的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 ,围绕激光熔覆中几个关键性问题 ,评述了该项技术近年来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还对激光熔覆材料体系及其设计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合金设计 材料体系 组织 表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