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与生态系统资本价值评估的区域范式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双成 郑度 张镱锂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0-275,共6页
在分析现行环境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和资本价值评估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生态资产评估区域范式的必要性 ,介绍了生态资产评估区域范式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步骤 ,并以青藏高原为例 。
关键词 环境 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 资本价值评估 区域范式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云南泸水市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益敏 谢亚亚 +2 位作者 刘雪斌 段亚苹 朱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62,187,共8页
云南省泸水市位于“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生态环境恶化,需要对泸水市开展生态安全评价,以为泸水市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从研究区主要的生态问题、人类干扰、... 云南省泸水市位于“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生态环境恶化,需要对泸水市开展生态安全评价,以为泸水市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从研究区主要的生态问题、人类干扰、自然要素角度,构建了该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泸水市进行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泸水市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41.95,总体处于较安全水平;空间上,以怒江为轴线,沿怒江呈现出南北向带状分布特征,东西向以怒江为界,越接近怒江,生态安全水平越低,呈现一定的对称分布规律;不安全区与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呈现一致性。以上结果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较大;组成生态不安全的区域中,耕地面积最大,超过了50%,其次为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泸水市总体生态安全状况最好的乡镇为片马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资源 生态安全评价 指标体系 空间分析 GIS 泸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红清 蒋固政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8-39,共2页
结合构皮滩水电站和皂市水利枢纽等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中生态评价方法和生态制图方法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其中生态评价方法主要是介绍了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进行生态评价所需的各项生态分析数据的获取方法,生态制图方法分别介... 结合构皮滩水电站和皂市水利枢纽等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中生态评价方法和生态制图方法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其中生态评价方法主要是介绍了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进行生态评价所需的各项生态分析数据的获取方法,生态制图方法分别介绍了利用收集基础图件和GIS技术进行生态制图的两种方法。通过构皮滩和皂市水利枢纽环境生态制图所取得的相关成果完全能满足现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所要求的基础图件和专业图件的要求,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分析与评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评价 生态制图 景观生态学 GIS技术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填图技术方法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站君 张森琦 +4 位作者 李邦民 王永贵 安勇 石维栋 辛元红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12-123,共12页
阐述了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填图的指导思想及主要内容后,提出了适宜于青藏高原牧业环境下的生态环境地质"自然综合体多属性叠加填图法"的新方法。即针对生态环境地质条件复杂区的调查要素,摒弃了以往单一方法,有机地协调气候... 阐述了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填图的指导思想及主要内容后,提出了适宜于青藏高原牧业环境下的生态环境地质"自然综合体多属性叠加填图法"的新方法。即针对生态环境地质条件复杂区的调查要素,摒弃了以往单一方法,有机地协调气候、土壤、植被、景观与众多的地学要素,避免了不同学科对同一生态环境地质现象单打一的调查现象。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环境地质 填图 自然综合体多属性叠加填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法的青海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童海奎 卫晓锋 +7 位作者 马彦青 孙紫坚 柴星 刘泽群 马维明 朱建鹏 李嘉泰 薛陈利 《中国矿业》 2023年第3期48-54,73,共8页
为了科学评估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地质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本文探索建立了基于信息量法的评估方法体系:按照2 km×2 km标准划分青海省评价单元,假设每个评价单元高强烈度地质勘查活动影响面积为7850 m 2;分... 为了科学评估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地质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本文探索建立了基于信息量法的评估方法体系:按照2 km×2 km标准划分青海省评价单元,假设每个评价单元高强烈度地质勘查活动影响面积为7850 m 2;分别计算地物覆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噪声影响、地表水资源环境四项单因子信息量,利用GIS叠加计算综合信息量;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综合信息量划分为-1.55~1.72、1.72~3.48、3.48~4.70、4.70~6.04、6.04~9.14,对应的生态环境影响等级为轻微、较轻、一般、中等、严重。评估结果表明:轻微-较轻等级的面积为670086.5 km^(2),占青海省全域面积的94.6%,说明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是有限的、可控的。在地质勘查过程中要加强环境本底调查,注重自然恢复能力,减少人为过渡治理,提升绿色勘查综合效益。该项评估为青海省地质勘查工作部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量法 自然间断点法 地质勘查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图壁生态试验站自然环境综合评价及生态制图 被引量:1
6
作者 钟骏平 肖明 +1 位作者 潘代远 孔令韶 《中国草地》 CSCD 1995年第5期14-17,33,共5页
在分析自然环境诸要素相互关系规律基础上找出主导因素,并对自然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及生态制图。生态制图利用GIS及数据库技术,使图形更加简洁、明了,质量优良。
关键词 自然环境 综合评价 生态制图 新疆呼图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