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确定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国民 傅征祥 +1 位作者 王晓青 刘桂萍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9-221,共13页
首先阐述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分级原则(分为国家级和省级),突出重点原则(重点监视防御区面积占全国或省辖面积的较小部分,而其地震损失占总和的大部分)和科学技术思路(以地震危险性预测为基础,以灾害损失的预测为依据确定... 首先阐述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分级原则(分为国家级和省级),突出重点原则(重点监视防御区面积占全国或省辖面积的较小部分,而其地震损失占总和的大部分)和科学技术思路(以地震危险性预测为基础,以灾害损失的预测为依据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其次,回顾了确定1996~2005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研究成果。回顾表明,在1996~2005年间,发生在我国大陆有监测能力地区的10次强震中,有8次发生在防御区内及其邻近地区,其经济和生命损失已分别占大陆的67%和92%。最后,简要介绍为确定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而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基于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大地测量学、地震工程学、社会学和预测学而进行的10年尺度的中长期地震危险预测研究,以及所得到的2006-2020年全国地震危险概率预测图、地震危险性(烈度)预测图、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图和地震危险性综合指数预测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 地震损失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地区县级防震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郎从 高孟潭 +1 位作者 伍国春 吴新燕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046-1053,共8页
本文抽取东、中、西部的典型省份——广东省、山西省、甘肃省作为调查框,整群抽样调查其境内的所有县级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得到房屋抗震设防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非工程性防御能力三个方面的共11个指标的防震减灾能力的工作指标。以... 本文抽取东、中、西部的典型省份——广东省、山西省、甘肃省作为调查框,整群抽样调查其境内的所有县级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得到房屋抗震设防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非工程性防御能力三个方面的共11个指标的防震减灾能力的工作指标。以这些指标为基础,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据此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评价得分,得到基层防震减灾能力的指标体系。然后,使用以上指标体系,测评广东省、山西省、甘肃省的县级防震减灾工作机构,比较重防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非重防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和能力,得到结论:重防区和非重防区的平均得分差异不大;但非重防区具有更多工作突出的地区,然而除突出地区外其余地区防震减灾能力普遍偏低;重防区工作突出地区不如非重防区多,然而除突出地区外其余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略高于非重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指标体系 县级评价 防震减灾 主成分分析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荞 王萍 +3 位作者 陈慧 杨正银 张艳梅 孙姝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0-216,F0002,共8页
[目的]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定量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状况,为该区及类似区域的土地资源利用与开发以及生态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综合利用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宜宾市2010,2015年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为基础,分... [目的]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定量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状况,为该区及类似区域的土地资源利用与开发以及生态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综合利用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宜宾市2010,2015年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宜宾市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响应。[结果]宜宾市整体景观格局以耕地和林地为基质,其他景观镶嵌在其中。2010—2015年宜宾市土地利用格局总体变化明显,各类景观要素的相互转移比较频繁,研究区各类景观要素的形状复杂度、破碎化程度和聚集度等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基于景观要素的格局变化趋势,发现房屋建筑区、道路、水域的稳定性增强,而其他景观要素的稳定性下降。受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研究区整体景观格局向着均匀化方向发展,景观破碎化程度加深;同时,受垂直地带性的影响,海拔越高,景观破碎化程度越低、斑块形状越简单、景观优势度越大。[结论]今后对该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城镇规划应结合土地利用格局与地区优势,分区治理,分区建设。减少生态功能区内人类活动,加强水源涵养功能保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沿江重点开发区域,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管制,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城镇发展 生态保护 长江上游地区 地理国情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风险社会理论视角看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孟潭 伍国春 +1 位作者 吴新燕 郎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0-305,共6页
地震灾害风险是中国社会可能遭遇的重大风险之一,地震灾害产生的社会风险具有显著的风险社会特征,本文从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作用。文中梳理并整理了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概念、确定的过程、全国... 地震灾害风险是中国社会可能遭遇的重大风险之一,地震灾害产生的社会风险具有显著的风险社会特征,本文从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作用。文中梳理并整理了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概念、确定的过程、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内涵与建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对控制我国重大社会风险的作用。本文认为,应在风险社会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并将之贯彻到政府改革和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风险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风险 社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1996-2012年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现状与成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晁洪太 高孟潭 +7 位作者 李波 陈时军 梁凯利 马玉香 王峰 伍国春 郎从 吴新燕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6-316,共11页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确立的法律制度。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践方面,我国已完成第一期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方案的实施,即1996年国务院批准的1996-2005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方案。目前,正在...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确立的法律制度。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践方面,我国已完成第一期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方案的实施,即1996年国务院批准的1996-2005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方案。目前,正在实施的是第二期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方案,即2006年国务院批准的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方案。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支持下,本文对1996-2012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追踪,对实施成效进行了总结。从1996-2012年的震例和调查数据看,减灾效果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法律制度 实施成效 防震减灾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县级机构防震减灾能力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新燕 高孟潭 +1 位作者 伍国春 郎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2-389,共8页
以中国地震局在2007年和2012年组织的针对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两次大规模问卷调查为依据,以东、中、西部9个省的县级防震减灾机构的工作为研究对象,在对组织机构及经费保障、监测预报能力、工程性防御能力、应急准备能力、宣传教育... 以中国地震局在2007年和2012年组织的针对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两次大规模问卷调查为依据,以东、中、西部9个省的县级防震减灾机构的工作为研究对象,在对组织机构及经费保障、监测预报能力、工程性防御能力、应急准备能力、宣传教育5个方面共16个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对比的基础上,就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成效从时间上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本文还针对地方防震减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防震减灾能力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现状调查(山东市级)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波 晁洪太 +2 位作者 王伟 冯恩国 田丹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3-372,共10页
以山东省市级防震减灾工作为研究对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两次(2007年、2012年)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情况问卷调查,根据回收的问卷从市级防震减灾组织机构、经费投入、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14项... 以山东省市级防震减灾工作为研究对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两次(2007年、2012年)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情况问卷调查,根据回收的问卷从市级防震减灾组织机构、经费投入、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14项指标入手,对比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在两个调查年度的发展、变化,分析研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在山东省(市级)的实施现状和成效。将两个调查年度描述山东省防震减灾工作进展的主要指标与全国相应指标的均值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山东现象"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 实施现状 问卷调查 成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县级行政单元地震危险性的差异统计及其分类管理的建议
8
作者 郎从 伍国春 高孟潭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4-329,共6页
本文利用GIS技术,将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重防区)县级行政单元边界分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图和中国及邻区地震区带和潜在震源区划分图叠加,对各县分别计算了如下4个地震危险性指标:(1)县境内最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级;... 本文利用GIS技术,将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重防区)县级行政单元边界分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图和中国及邻区地震区带和潜在震源区划分图叠加,对各县分别计算了如下4个地震危险性指标:(1)县境内最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级;(2)县境内面积比例最大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级;(3)县境内最高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等级;(4)县境内面积比例最大的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等级。通过分类统计全国重防区县级行政单元的地震危险性分布,得到的结论是:虽然同为重防区但各地的地震危险性相差巨大。据此,建议根据地震危险性的不同在重防区采取如下措施:第一,不论是何种类型的重防区,均应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对新建工程做抗震设防,对已有建筑做抗震加固;第二,位于高地震危险性的区域,特别是位于具7级以上潜在地震危险的重防区,要加强与防灾有关的应急准备、城市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响应等专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分类管理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认知与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宝霞 申文庄 马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3-381,共9页
公众是实现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以下简称地震重防区)防震减灾工作目标、提升社会防震减灾能力的主力军,而公众对地震重防区的认知与防震减灾宣传密不可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许多公众对地震重防区和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低、公众的防... 公众是实现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以下简称地震重防区)防震减灾工作目标、提升社会防震减灾能力的主力军,而公众对地震重防区的认知与防震减灾宣传密不可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许多公众对地震重防区和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低、公众的防震减灾素质有待提高、防震减灾宣传针对地震重防区的内容不够全面、宣传方式和手段不够多样化等问题。据此,提出建议:强化地震重防区宣传,丰富防震减灾宣传内容;防震减灾宣传方式和途径多样化;完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重防区 公众认知 防震减灾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现状调查分析(山东县级)
10
作者 王伟 晁洪太 +3 位作者 李波 冯恩国 刘洪瑞 李峰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1-362,共12页
本文以山东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地震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两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情况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从组织机构、经费预算、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的14项具体指标展开对... 本文以山东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地震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两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情况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从组织机构、经费预算、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的14项具体指标展开对比分析,通过对各项指标在时间纵向的发展变化、在重防区内外的发展差异以及与全国同期水平的对比分析,详细总结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在山东省县级层面的实施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了推进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实施现状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政府职能的现有制度安排
11
作者 石玉瑜 陈明金 刘强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1-350,共10页
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是控制地震社会风险的重要法律制度。本文在对现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政府职能现有制度安排研究,梳理政府职能及强化措施,研讨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政府职能,... 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是控制地震社会风险的重要法律制度。本文在对现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政府职能现有制度安排研究,梳理政府职能及强化措施,研讨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政府职能,提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 重防区制度安排 政府职能梳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