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论视域下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环境评价研究
1
作者 王冠孝 王伟 +1 位作者 张佑印 李永霞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0-1283,共14页
应对国家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本文从系统论视角构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环境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多源数据定量评价了山西省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活化利用环境,划分了其活化利用... 应对国家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本文从系统论视角构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环境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多源数据定量评价了山西省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活化利用环境,划分了其活化利用环境的等级类型,并依据等级类型差异确定了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策略与工作重点。结果显示:(1)山西省活化利用环境优越或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于地级市的市区、城郊地带和晋中西部,活化利用环境较差或落后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分布于汾河、浊漳河、丹河等河流的邻近地带以及省际、市际交界地区。(2)需求环境优越或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呈现明显的人口指向和收入指向,中介环境优越或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呈现明显的交通指向,引力环境优越或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于文娱设施相对完善、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支持环境优越或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于社会经济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区域。(3)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活化利用环境分为5个等级15种类型,处于全维度优势级、三维度优势级、双维度优势级、三维度劣势级、全维度劣势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有74、72、95、154和136处。(4)针对5个等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提出全力、积极、适度、有限、保护性活化利用策略;依据活化利用环境的类型,确定了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活化利用环境 系统论 多源数据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州地区文保单位时空分异及多尺度驱动因子响应
2
作者 张泉 葛敬松 +2 位作者 李喃 聂慧娟 李笑盈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151-5163,共13页
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研究文保单位空间分异及多尺度驱动因子结果差异,对持续推进历史文化传承、繁荣发展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以徽州地区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以... 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研究文保单位空间分异及多尺度驱动因子结果差异,对持续推进历史文化传承、繁荣发展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以徽州地区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文保单位时空分异及驱动因子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徽州地区文保单位呈现“分散-集中-分散”的时间序列特征,且分布中心逐步由中部向南偏移;文保单位空间聚集特征显著,整体表现为“V”字形分布格局,具体集中在歙县和绩溪县;自然地理因子与人文地理因子皆对文保单位空间分异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单位 时空分异特征 驱动因子 地理探测器 徽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陕西段)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
作者 李大伟 许彩莲 +2 位作者 黄洁 李季真 唐甜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6-161,174,共7页
黄河流域(陕西段)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全面掌握该区域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是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前提基础。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陕西段)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黄河流域(陕西段)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全面掌握该区域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是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前提基础。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陕西段)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内文物在空间上分布广泛,西安市出现高密度聚集区;文物遗存丰厚,涵盖了所有类型的遗产形态,尤其古遗址数量最多;在时间上,文物古迹跨度时间长,各个时期均有遗存;文物整体分布与高程、坡度、主要水系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陕西段) 文物保护单位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分布探究及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葛华诚 刘宇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8,共7页
大运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基于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的27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运用空间地理分析方法,采用点状核密度分析、重心迁移模型、ArcGIS和地理探测... 大运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基于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的27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运用空间地理分析方法,采用点状核密度分析、重心迁移模型、ArcGIS和地理探测器等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分布演变、空间分布模式和类型特征进行详细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态势上,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曲线呈现出“低高低”的波状起伏;在空间态势上,文物保护单位呈现“聚集疏散聚集”的带状分布,并呈现聚集性;在归因解释方面,自然维度下的水系指标,社会维度下的文化、经济指标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分布差异具有高解释力。应从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遗产融合实践等方面进一步强化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单位 时空分布 空间地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物保护单位到历史建筑——文物古迹保护方法的深化 被引量:68
5
作者 王景慧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45-47,78,共4页
按《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文物古迹的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提出了"历史建筑"的保护概念,其保护方法与"文物保... 按《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文物古迹的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提出了"历史建筑"的保护概念,其保护方法与"文物保护单位"有所不同,给文物古迹的利用提供了回旋余地。随着保护数量的扩大和新类型的出现,保护方法应该改革和创新,可以先从"历史建筑"做起。"历史建筑"的保护原则应该是按历史信息的含量来确定保护的部位和利用的强度,保存信息,延年益寿,科学利用。其方法可以设想两种思路,一种是根据有价值历史信息存在的部位决定更新利用的部位,另一种是分析归纳类型的共性,提出保存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建筑 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文化遗产时空分布格局及形成因素研究——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例 被引量:26
6
作者 徐卫民 曾丽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8-446,共9页
以陕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其时空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形成年代多属于秦汉、隋唐、明清三个历史时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表现出较强的相似性... 以陕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其时空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形成年代多属于秦汉、隋唐、明清三个历史时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表现出较强的相似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关中地区集聚明显,陕北、陕南地区分布较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类型均为集聚型,史前至明清时期,呈以西安、渭南、咸阳为核心的主密度圈,以榆林、宝鸡、汉中为核心的次级密度圈。近代以来,呈以延安为核心的主密度圈和以西安咸阳为核心的主密度圈并存的格局。分析陕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空分布的形成因素,发现其空间分布与自然、人文地理环境优越的区域耦合紧密,而其时间分布与都城的出现关联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空分布 形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石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建成 肖林芝 谢振斌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基于对1990年至2016年间批准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涉及石质文物保护研究项目的统计梳理,分别从资助项目时间分布、类别分布、分属学科分布、依托单位分布和研究队伍等方面分析了近来我国石质文物保护研究的学术轨迹,并从石质文物保... 基于对1990年至2016年间批准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涉及石质文物保护研究项目的统计梳理,分别从资助项目时间分布、类别分布、分属学科分布、依托单位分布和研究队伍等方面分析了近来我国石质文物保护研究的学术轨迹,并从石质文物保护研究范围、研究方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我国石质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和热点,同时对石质文物保护研究方向进行了评述与建议。为相关科研人员了解石质文物保护领域基础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文物保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目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物保护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概念的扩大与保护方法的多样化 被引量:70
8
作者 赵中枢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3-36,共4页
从保护遗产国际宪章入手 ,讨论了保护概念的演变和方法的多样化 ,并对我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历史文化保护区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初创到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物事业的探索之路 被引量:1
9
作者 牛大勇 曹宏 王思渝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共12页
本文分阶段总结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物事业,是怎样根据持续发展和变动的中国国情进行调适,在上下求索的艰辛努力中一路走来的。力求鉴往知今,厘清中国文物事业的发展需要怎样不断地认识和符合国情,应该坚持什么、完善什么、创新什... 本文分阶段总结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物事业,是怎样根据持续发展和变动的中国国情进行调适,在上下求索的艰辛努力中一路走来的。力求鉴往知今,厘清中国文物事业的发展需要怎样不断地认识和符合国情,应该坚持什么、完善什么、创新什么,以利于分析当前态势,规划未来愿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情下的文物保护利用,具有六方面的特点。至改革开放前,文物事业虽屡经风波,但总体上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与法规,专业队伍建设及各项业务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文物保护工作,发展速度快,建设规模大,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提出了新的理念和目标,创设了新的制度和机制。同时,当代中国正处在高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同世界其他文物大国、文明古国相比,优势、特色与不足并存,需要认真总结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取长补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遗产 保护利用 符合国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泥塑殿消防设施方案选择分析
10
作者 王巍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47-749,共3页
针对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泥塑殿拟选用的灭火系统,选择灭火效果、灭火系统产生的次生灾害、安装维护难度、结构改造工程量4个指标,应用风险评价方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对4种常见灭火系统进行分析得知,最适用于大殿的灭火系统是ABC超细干... 针对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泥塑殿拟选用的灭火系统,选择灭火效果、灭火系统产生的次生灾害、安装维护难度、结构改造工程量4个指标,应用风险评价方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对4种常见灭火系统进行分析得知,最适用于大殿的灭火系统是ABC超细干粉灭火系统,其次是IG541气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预作用系统、普通ABC干粉灭火系统。进一步考虑文物保护等因素,指出大殿宜选择柜式ABC超细干粉灭火装置,并提出了现阶段大殿火灾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灭火系统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蝶 王伟 +3 位作者 张野 程遂营 李慧 朱庆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80,共8页
以黄河流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最近邻指数等方法,分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而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缓冲区分析方法,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时间分布上,黄河流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黄河流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最近邻指数等方法,分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而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缓冲区分析方法,探索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时间分布上,黄河流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在空间分布上,黄河流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不均匀,集中分布特征明显。不同类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集聚程度具有差异性,按集聚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古遗址、古墓葬。(3)在空间演变上,黄河流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呈现中东部集聚、中西部集聚和全区域零散三阶段分布状态,但绝大多数时期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中东部。(4)在空间影响因素上,黄河流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受到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时空演变 核密度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佳倚 陈亚颦 +1 位作者 焦敏 杜彬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62,共11页
探讨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归因,对展现区域人地关系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ArcGIS工具,结合空间分析法对云南省350个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 探讨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归因,对展现区域人地关系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ArcGIS工具,结合空间分析法对云南省350个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地理空间上呈集聚态势,主要分布在昆明、大理、红河三地,时间上集中在明清及近现代以来两个时间段。(2)云南省各历史时期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核密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史前至先秦时期形成了以楚雄为中心的单核心高值区;秦汉至隋唐时期形成了以大理中部为中心的单核心高值区;宋元时期形成了以昆明、玉溪为中心的单核心高值区;明清时期形成的多核心高值区,中心为昆明、大理、红河;近现代以来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的单核心高值区、保山为中心的次高值区及以红河为中心的中值区共同构成的层级分布格局。(3)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时空分布受地形、水系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政治历史、交通等人文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尤其与云南历史时期建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与中央王朝在交流融合过程中的政权更迭、政治经济政策变化等重大社会政治变革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时空分布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空分布及其成因 被引量:6
13
作者 余熠 徐卫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3-422,共10页
以甘肃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借助GIS等工具,对甘肃省国保单位的时间演变与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甘肃国保单位的分布整体呈集聚分布类型,密集区主要分布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 以甘肃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借助GIS等工具,对甘肃省国保单位的时间演变与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甘肃国保单位的分布整体呈集聚分布类型,密集区主要分布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在时间上则主要集中于魏晋南北朝与明清时期;就时空演变而言,分布重心显现出东南—西北—东南迂回移动的趋势。分析其布局成因,发现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交互对国保单位时空类型格局的形成具有协同驱动的作用。据此对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GIS 时空分布 形成因素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SPA模型的成都市文化遗产洪涝灾害风险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曾雅婕 傅红 税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6-303,共8页
[目的]评估文物保护单位的洪灾风险,为提升遗产防洪减灾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四川省成都市311处文物保护单位为例,通过构建PSR-SPA模型研究文物保护单位洪灾风险的分布规律,并通过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确定洪灾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 [目的]评估文物保护单位的洪灾风险,为提升遗产防洪减灾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四川省成都市311处文物保护单位为例,通过构建PSR-SPA模型研究文物保护单位洪灾风险的分布规律,并通过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确定洪灾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洪灾风险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城市高于郊区、平原高于山地。洪灾风险等级与遗产级别呈正相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遭受洪水灾害的风险高,中等风险以上文保单位以古建筑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主,年代多为宋元明清时期,洪灾风险高发区域为青羊、武侯和锦江等主城区。文保单位洪灾风险在空间分布上呈微弱的正相关关系,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性。[结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灾后易损,应针对性地提高遗产自身抵御灾害的能力;应关注古建筑和近现代重要建筑、宋元明清时期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洪灾风险防治问题,发挥文物预警防控功能;受洪灾威胁较大的区县应进一步加强防汛信息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单位 洪灾风险 PSR模型 SPA集对分析法 空间自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时空间格局特征研究——基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视角 被引量:16
15
作者 黎启国 郭树志 许召敏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4-54,共11页
从第1~8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筛选出140处近现代工业遗产作为研究样本,在时空间分布、行业构成、经营和建造属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基于ArcGIS软件构建工业遗产数据库,利用核密度、分布方向、平均中心等分析工具,探索国保单位中工... 从第1~8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筛选出140处近现代工业遗产作为研究样本,在时空间分布、行业构成、经营和建造属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基于ArcGIS软件构建工业遗产数据库,利用核密度、分布方向、平均中心等分析工具,探索国保单位中工业遗产的保护发展历程,对国保单位中工业遗产的时空格局特征进行解读,以期全方位了解国保单位中工业遗产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工业遗产 统计分析 ARCGIS 时空格局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