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盘江盆地、八布−高平构造带和越北地块碎屑锆石年龄对比及其构造意义
1
作者 夏磊 夏文静 +3 位作者 卫巍 宋超 王印 刘飞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588,共13页
古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演化导致了冈瓦纳大陆北缘多个陆块的裂解分离、向北漂移并最终拼贴到亚洲大陆的南侧,该洋盆的闭合形成了多条蛇绿岩带。印支造山带作为古特提斯造山带的一部分,记录了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历史,但其洋盆位置、俯冲极性... 古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演化导致了冈瓦纳大陆北缘多个陆块的裂解分离、向北漂移并最终拼贴到亚洲大陆的南侧,该洋盆的闭合形成了多条蛇绿岩带。印支造山带作为古特提斯造山带的一部分,记录了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历史,但其洋盆位置、俯冲极性等关键科学问题仍存在争议。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厘定中国−越南(中越)边境地区的八布−高平构造带的构造属性和越北地块的构造归属,即八布−高平构造带是否代表开阔洋盆的缝合带,以及越北地块是华南地块的组成部分还是一个独立的小陆块。因此,通过搜集华南地块西南缘南盘江盆地、中越边境地区的八布−高平构造带和越北地块3个构造单元中的31个碎屑岩锆石年龄数据和越北地块斋江岩体的岩浆结晶−继承锆石的年龄数据,进行了锆石年龄分布直方图和概率曲线谱峰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这些样品多具有270~250 Ma、460~420 Ma、1000~900 Ma的年龄谱峰,另外年龄数据在1800 Ma左右以及2500 Ma左右也相对集中,这体现了3个构造单元物源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结合南盘江盆地和越北地块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层对比结果,以及同时期动物区系的相似性,研究推测自泥盆纪以来的伸展作用导致了八布−高平构造带在二叠纪时发育裂谷、深水沉积,甚至演化至初始洋盆;然而由于其扩张幅度有限,未发育成广阔的大洋,也未完全裂解进而阻断了越北地块和南盘江盆地的联系。越北地块是华南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特提斯开阔洋盆应位于越北地块南侧区域。研究成果为印支造山带中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提供了证据和论证,对理解中越边境地区印支造山作用和过程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盆地 八布−高平构造带 越北地块 碎屑锆石年龄 印支造山带 古特提斯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复理石中的同沉积挤压构造——一类新的沉积构造的归类、命名和构造意义探讨 被引量:58
2
作者 吕洪波 章雨旭 +5 位作者 夏邦栋 方中 周伟明 彭阳 吴智平 李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9-456,T001,T002,共10页
南盘江盆地在中三叠世时接受了厚达5000m的复理石沉积,而该复理石中保存有丰富的原生沉积构造。笔者等在这些沉积构造中识别并命名了一类新的构造——同沉积挤压构造,并用简单的实验定性地模拟了该类构造的形成机理。这些同沉积挤压构... 南盘江盆地在中三叠世时接受了厚达5000m的复理石沉积,而该复理石中保存有丰富的原生沉积构造。笔者等在这些沉积构造中识别并命名了一类新的构造——同沉积挤压构造,并用简单的实验定性地模拟了该类构造的形成机理。这些同沉积挤压构造包括:挤压皱纹、挤压岩枕、挤压裂隙和挤压皱脊,发育于复理石砂岩层的底面或泥岩层的顶面,是相关砂层或泥层沉积后到成岩前复理石盆地遭受挤压收缩的动态记录。根据这些同沉积挤压构造的方向初步判断,南盘江盆地在中三叠世接受复理石沉积的同时受到了SSW—NNE方向的挤压作用,盆地处于挤压收缩阶段。这些构造为复理石盆地的动态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盆地 中三叠统 复理石 同沉积挤压构造 沉积构造 挤压皱纹 挤压岩枕 挤压裂隙 挤压皱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复理石的物源和沉积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超 陈清华 +2 位作者 吕洪波 张洪涛 曲长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27,共6页
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岩石薄片数据、古水流数据、岩石化学数据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物源和沉积构造背景。结果表明:中三叠统南盘江盆地古水流方向为北西西方向;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盆地一侧的再旋回造... 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岩石薄片数据、古水流数据、岩石化学数据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物源和沉积构造背景。结果表明:中三叠统南盘江盆地古水流方向为北西西方向;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盆地一侧的再旋回造山带;再旋回造山带应该在盆地的东南方向;沉积构造背景以大陆岛弧为主,兼有活动陆缘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盆地 古流向 中三叠统 物源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及邻区早中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演化——兼论从“滇黔桂盆地”到“南盘江盆地”的演变过程 被引量:34
4
作者 梅冥相 马永生 +3 位作者 邓军 孟庆芬 易定红 李东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27-439,共13页
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大规模台地淹没事件使二叠纪时期的一些孤立台地被淹没而消亡,其后,研究区在三叠纪经历了从滇黔桂盆地到南盘江盆地的演化过程;在空间上,从连陆台地到浊积盆地以及发育在浊积盆地中的孤立碳酸盐台地,相分异特别明显... 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大规模台地淹没事件使二叠纪时期的一些孤立台地被淹没而消亡,其后,研究区在三叠纪经历了从滇黔桂盆地到南盘江盆地的演化过程;在空间上,从连陆台地到浊积盆地以及发育在浊积盆地中的孤立碳酸盐台地,相分异特别明显,特别是南宁和靖西一带孤立台地上早三叠世的鲕粒滩以及连陆台地边缘的礁滩相灰岩更是引人注目。尽管不同相带的三级沉积层序相序组构千差万变并且它们的形成时限也不尽相同,但是由其所表征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则具有大致的同步性,从而在早中三叠世地层中可以识别出6个三级沉积层序;以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即可以建立南盘江盆地早中三叠世的层序地层格架。早、中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应的古地理特征,代表了统一的南盘江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晚三叠世的古地理特征,反映了南盘江盆地的消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古地理演化 早中三叠世 南盘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赵孟军 赵陵 +1 位作者 张水昌 刘培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167,共6页
通过对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研究认为,中下泥盆统盆地相沉积的黑色泥质岩类是南盘江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石炭系、二叠系和中下三叠统为次要烃源岩。6个浅井的120个样品表明.南盘江盆地中下泥盆统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为0.37%~3.63%... 通过对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研究认为,中下泥盆统盆地相沉积的黑色泥质岩类是南盘江盆地最主要的烃源岩,石炭系、二叠系和中下三叠统为次要烃源岩。6个浅井的120个样品表明.南盘江盆地中下泥盆统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为0.37%~3.63%.平均值为1.65%;为腐泥型有机质,热演化已经处于过成熟阶段。南盘江盆地中下泥盆统烃源岩的生标分布总体上反映了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特征,但是由于其成熟度很高,使得低碳数的孕甾烷和三环萜烷系列含量很高,且总体生标特征具有很强的趋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发育 烃源岩评价 生标特征 南盘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首次发现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化石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长勇 张启跃 +3 位作者 黄金元 胡世学 文芠 谢韬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8-171,共4页
首次在南盘江盆地望谟地区下三叠统罗楼组灰岩中发现了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爬行动物化石层位相伴产出大量菊石、腕足、双壳、牙形石等,其时代属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的Spathian亚期。该发现对于研究早三叠世海洋生态复苏、海生爬行动物类群... 首次在南盘江盆地望谟地区下三叠统罗楼组灰岩中发现了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爬行动物化石层位相伴产出大量菊石、腕足、双壳、牙形石等,其时代属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的Spathian亚期。该发现对于研究早三叠世海洋生态复苏、海生爬行动物类群起源、早期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生爬行动物 早三叠世 南盘江盆地 望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早—中三叠世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梅冥相 高金汉 +2 位作者 孟庆芬 易定红 李东海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南盘江盆地的早—中三叠世地层中 ,沉积相形成复杂而有序的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大规模台地淹没事件之后 ,三叠纪碳酸盐台地从缓坡型演化为镶嵌陆架型 ;空间上 ,从连陆台地到浊积盆地相分异特别明显 ,而且在盆地中... 南盘江盆地的早—中三叠世地层中 ,沉积相形成复杂而有序的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大规模台地淹没事件之后 ,三叠纪碳酸盐台地从缓坡型演化为镶嵌陆架型 ;空间上 ,从连陆台地到浊积盆地相分异特别明显 ,而且在盆地中发育若干的孤立台地 ,特别是南宁和靖西一带 ,孤立台地上早三叠世的鲕粒滩以及连陆台地边缘的礁滩相灰岩更是引人注目。尽管不同相带的三级沉积层序相序组构千差万变 ,并且它们的形成时限也不尽相同 ,但是由其所表征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则具有大致的同步性 ,因此在早—中三叠世地层中可以识别出 6个三级沉积层序。以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 ,可以建立南盘江盆地早—中三叠世的层序地层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早-中三叠世 南盘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热演化史及油气生成史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孟军 张水昌 +1 位作者 赵陵 刘培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1-275,共5页
南盘江盆地过成熟烃源岩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因此恢复该地区油气生成过程将十分困难。应用化学动力学的2种方法开展了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的热演化过程和油气生成、演变过程的研究。烃源岩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南盘江盆地中下泥盆统烃源... 南盘江盆地过成熟烃源岩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因此恢复该地区油气生成过程将十分困难。应用化学动力学的2种方法开展了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的热演化过程和油气生成、演变过程的研究。烃源岩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南盘江盆地中下泥盆统烃源岩总体上在海西晚期—印支早期就已经进入了过成熟阶段,但是不同地区的热演化过程存在差异。同时油气生成史表明,南盘江盆地东部地区大致在晚二叠世末期或早三叠世初期,中泥盆统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完全裂解成甲烷天然气;西部地区则在晚三叠世,中泥盆统烃源岩生成的原油才彻底裂解成甲烷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热演化 油气生成 泥盆系 南盘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江盆地构造和演化及对卡林型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3
9
作者 刘寅 胡凯 +1 位作者 韩善楚 孙泽航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共14页
右江盆地,又称南盘江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床富集地,广泛发育有Au-As-Sb-Hg低温热液矿床,也是我国卡林型金矿大规模富集区之一。矿床地质特征表明,金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到构造的控制,因此,探讨盆地的构造演化对于深入研究卡林型金矿... 右江盆地,又称南盘江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床富集地,广泛发育有Au-As-Sb-Hg低温热液矿床,也是我国卡林型金矿大规模富集区之一。矿床地质特征表明,金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到构造的控制,因此,探讨盆地的构造演化对于深入研究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前人大量研究认为:右江盆地内主要发育有NW和NE向两组构造,NW及NE向的边界断裂对盆地的演化及火成岩的发育起到重要作用;金矿床在平面上均分布于右江盆地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岩性和构造控矿的特征;右江盆地形成及后续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早泥盆世中期滨浅海陆棚发育(D21),中泥盆世—中二叠世裂陷洋盆发育(D2-P2),中二叠世末—中三叠世洋盆消失及前陆盆地发育(P32-T2),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盆地消亡及碰撞后伸展(T3-J1),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NE向挤压构造发育(J2-K21)和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局部伸展作用(K31-E);右江盆地内卡林型金矿的成矿期集中在前陆盆地发育结束而褶皱成山后,成矿过程与伸展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盆地 南盘江盆地 卡林型金矿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含烃非烃气藏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付孝悦 孙庭金 温景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28,共3页
讨论了近年南盘江盆地勘探发现的两个含烃非烃类气藏的成因地质特征。根据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分析认为,它们的形成条件非常相似,主要由来自壳源的无机成因非烃气与来自沉积地层的有机烃混源成藏。区域地质与成藏因素的分析认... 讨论了近年南盘江盆地勘探发现的两个含烃非烃类气藏的成因地质特征。根据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分析认为,它们的形成条件非常相似,主要由来自壳源的无机成因非烃气与来自沉积地层的有机烃混源成藏。区域地质与成藏因素的分析认为,较强的区域构造变动、火成岩体的发育为非烃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和气源,大断裂的通源条件、大型穹状背斜的聚源和控气条件以及埋藏地腹一定深度的良好保存条件是形成这类含烃非烃气藏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盆地 区域地质背景 非烃类气藏 天然气组分 地质特征 组成特征 形成条件 沉积地层 无机成因 构造变动 火成岩体 主控因素 保存条件 地勘探 同位素 有机烃 非烃气 成藏 壳源 背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古油藏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2
11
作者 赵孟军 张水昌 +1 位作者 赵陵 刘培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3-901,I0002,共10页
南盘江地区生物礁古油藏的储层沥青主要分布在上二叠统和中上泥盆统。古油藏的储集层均为生物礁滩灰岩,沥青的主要储集空间以洞、缝为主,其次为基质孔隙和生物体腔内。南盘江古油藏沥青的成熟度很高, H/C原子比小于0.4,主要由残碳构成... 南盘江地区生物礁古油藏的储层沥青主要分布在上二叠统和中上泥盆统。古油藏的储集层均为生物礁滩灰岩,沥青的主要储集空间以洞、缝为主,其次为基质孔隙和生物体腔内。南盘江古油藏沥青的成熟度很高, H/C原子比小于0.4,主要由残碳构成,这是沥青的非极性和极性抽提无抽提物的直接原因。在古油藏沥青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认为南盘江古油藏沥青主要源自泥盆系烃源岩,其次可能与下二叠统烃源岩有关。南盘江古油藏沥青与生物降解沥青和沉淀沥青质有很大的区别,其成因是油藏深埋时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原油裂解成气后的焦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油藏沥青 沥青地化特征 沥青来源 沥青成因 南盘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干旱指数在南盘江流域识别干旱能力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高瑞 王龙 +3 位作者 杨茂灵 罗淑钦 宁东卫 付奔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12,共4页
基于南盘江流域1971~2010年25站的气温及月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ISPI)、干旱侦测指数(IRDI)和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ISPEI),以历史干旱灾情数据及典型大旱灾情数据为依据,比较分析了3种干旱指数对干旱及干... 基于南盘江流域1971~2010年25站的气温及月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ISPI)、干旱侦测指数(IRDI)和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ISPEI),以历史干旱灾情数据及典型大旱灾情数据为依据,比较分析了3种干旱指数对干旱及干旱级别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3种干旱指数的计算结果较为一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3种干旱指数对干旱和干旱等级的识别能力依次为ISPEI最强,IRDI次之,ISPI最差。ISPEI考虑了潜在蒸发量对干旱的影响,与ISPI、IRDI相比,ISPEI更适合于南盘江流域的干旱监测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干旱侦测指数 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 南盘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碎屑锆石地质年代学:物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杨宗永 何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1-596,共16页
南盘江盆地的物源及其构造性质至今尚未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目前主要的观点认为其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东南面的云开大山地区,盆地的性质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所形成的前陆盆地。本文采用碎屑锆石年代学方法,首次报道该盆地中三叠统碎屑锆石... 南盘江盆地的物源及其构造性质至今尚未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目前主要的观点认为其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东南面的云开大山地区,盆地的性质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所形成的前陆盆地。本文采用碎屑锆石年代学方法,首次报道该盆地中三叠统碎屑锆石年龄组成,分析了该盆地的沉积物源,并基于物源分析探讨了成盆机制和板块间动力学关系。该盆地中三叠统碎屑锆石年龄组成最主要的特征性的年龄分布在320~250Ma之间,此区间内存在280Ma和250Ma两个峰值。通过与相邻各块体锆石年龄谱对比,本研究认为:(1)南盘江盆地的主要物源区应为古特提斯北缘(华南一侧)的石炭-二叠纪岩浆弧,SongMa构造带可能是三叠纪的缝合线,而不是因Sibumasu板块增生到印支板块而导致的板内活化带;(2)该盆地三叠纪时为古特提斯闭合在华南形成的前陆盆地,与古特提斯沿SongMa带向北俯冲闭合有关,前人认为的南盘江盆地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作用的观点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盆地 地质年代学 印支运动 SongMa构造带 特提斯 岩浆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油气成藏过程及天然气勘探前景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孟军 张水昌 +1 位作者 赵陵 刘培初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2-649,共8页
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手段探讨了南盘江盆地的多期成藏、破坏过程。根据有机质成油、成气和油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的油气演化过程;并通过对沥青充填期次、包裹体研究和胶结物期次与沥青的关系,研究了古油藏经... 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手段探讨了南盘江盆地的多期成藏、破坏过程。根据有机质成油、成气和油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南盘江盆地主要烃源岩的油气演化过程;并通过对沥青充填期次、包裹体研究和胶结物期次与沥青的关系,研究了古油藏经历的多期次充注、破坏过程,据此初步建立了南盘江盆地古油藏演化模式。从南盘江盆地古油藏演化过程来看,南盘江盆地油气勘探应以原油裂解的天然气为主,但是由于该地区具有聚气早、破坏时间长的特征,尤其是三叠系沉积之后的巨厚剥蚀使原油裂解气保存的可能性变小,因此在该地区形成大中型天然气藏的难度很大,天然气勘探前景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期次 包裹体 成藏模式 天然气勘探 南盘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西南缘麻栗坡八布地区碎屑岩时代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斌辉 牛浩斌 +3 位作者 卓皆文 李卿 张彬 陆生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87-2196,共10页
南盘江盆地处于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汇部位。盆地西南缘的麻栗坡八布地区发育一套巨厚碎屑岩,因与八布蛇绿岩直接接触而意义重大,但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同位素年代学依据,属性还存在争议。本文首次报道了碎屑岩上段中沉凝灰... 南盘江盆地处于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汇部位。盆地西南缘的麻栗坡八布地区发育一套巨厚碎屑岩,因与八布蛇绿岩直接接触而意义重大,但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同位素年代学依据,属性还存在争议。本文首次报道了碎屑岩上段中沉凝灰岩夹层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结果为226±1Ma (n=17,MSWD=1.1)。结合古生物和接触关系,证实这套碎屑岩是中-上三叠统安尼阶到卡尼阶的板纳组-兰木组-平寨组。首次从上部层位厘定出一套滨岸-潮坪相石英质细砾岩、石英砂岩、细砂岩沉积,发育平行层理、浪成交错层理、透镜状层理、干涉波痕等。从中三叠世的巨厚海相陆源碎屑浊流沉积到晚三叠世卡尼末期滨岸-潮坪相沉积的演化,代表了南盘江前陆盆地中-晚三叠世的充填序列,卡尼阶平寨组与拉丁阶个旧组的平行不整合代表了印支运动第Ⅱ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盘江盆地 三叠系 沉凝灰岩 印支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浊积岩及其物源和大地构造背景 被引量:13
16
作者 牟传龙 吴应林 谭钦银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90-96,共7页
文章详细描述了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浊积岩的特征。并根据其矿物、化学成分的判别分析结果,认为浊积岩的物源为越北古陆和江南古陆,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为被动边缘盆地。
关键词 浊积岩 物源 大地构造 三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晚古生代盆地充填序列特征及生储盖组合划分 被引量:54
17
作者 梅冥相 马永生 +4 位作者 戴少武 吕廷志 张国常 王甘露 谭代友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4-82,共9页
以米级旋回层序为基本工作单元 ,米级旋回层序在长周期三级层序中的有序叠加形式为基础 ,在南盘江盆地晚古生代地层中共识别出 2 5个三级层序 (沉积层序 ) ;以构造不整合面为准 ,又可进一步归为 4个二级层序 (构造层序 )。根据地层、沉... 以米级旋回层序为基本工作单元 ,米级旋回层序在长周期三级层序中的有序叠加形式为基础 ,在南盘江盆地晚古生代地层中共识别出 2 5个三级层序 (沉积层序 ) ;以构造不整合面为准 ,又可进一步归为 4个二级层序 (构造层序 )。根据地层、沉积特征及构造地质涵义 ,把层序界面归纳为 4种类型 :构造不整合面、沉积不整合面、淹没不整合面以及它们的相关面 ,其中构造不整合面类似于类型 界面 ,沉积不整合面类似于类型 界面。晚古生代南盘江盆地存在两个明显的造礁期。于三级海平面上升阶段主要发育礁滩相灰岩构成的储层 ;而在与三级海平面下降相关的强迫型海退过程中则发育白云岩构成的储层。因此 ,可把南盘江盆地区域性的潜在生储盖组合拟定为 3个 :以孤立台地上泥盆系生物礁和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为主要勘探对象的下组合 ;以石炭系大埔组白云岩为主要勘探对象的中组合 ;以茅口组上部和长兴组生物礁及礁顶相白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序列 晚古生代 生储盖组合 南盘江盆地 油气勘探 米级旋回层序 储层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秧坝凹陷剥蚀厚度计算与油气保存条件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伯土 张光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8-31,共4页
南盘江盆地秧坝凹陷自海西晚期以来曾遭受多次抬升剥蚀和改造 ,凹陷内上三叠统及以上地层缺失 ,上二叠统—下三叠统亦大部残缺。为此 ,依据秧 1井镜质体反射率和测温资料 ,应用Hood法与古地温换算公式对该井的剥蚀厚度进行计算。计算结... 南盘江盆地秧坝凹陷自海西晚期以来曾遭受多次抬升剥蚀和改造 ,凹陷内上三叠统及以上地层缺失 ,上二叠统—下三叠统亦大部残缺。为此 ,依据秧 1井镜质体反射率和测温资料 ,应用Hood法与古地温换算公式对该井的剥蚀厚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该井印支晚—燕山期 (T3 末—K1)剥蚀厚度为 374 5 .9m ,剥蚀层位主要为上三叠统 ,海西晚期 (P3 末 )剥蚀厚度为 36 4 .8m ,剥蚀层位主要为上二叠统长兴组和吴家坪组。同时 ,结合该井烃源岩成熟度资料 ,将上述二期抬升剥蚀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分析 ,认为海西晚期泥盆系烃源岩刚进入生油期 ,该期抬升剥蚀对油气成藏影响不大 ;印支晚—燕山期全部烃源岩进入高—过成熟阶段 ,由于该期抬升剥蚀厚度大、时间长、对油气藏的破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油气保存条件 南盘江盆地 秧坝凹陷 剥蚀厚度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扬子盆地的划出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安作相 马纪 庞奇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4-586,共3页
首次划分出了上扬子盆地。上扬子盆地位于湖北、重庆、四川、贵州、湖南境内,约50×10~4km^2,其中以广泛分布古生界为特征。上杨子盆地之上又叠覆着四川、江汉、西昌等盆地,该盆地是在古生界碳酸盐岩层中寻找天然气的有利场所,其中... 首次划分出了上扬子盆地。上扬子盆地位于湖北、重庆、四川、贵州、湖南境内,约50×10~4km^2,其中以广泛分布古生界为特征。上杨子盆地之上又叠覆着四川、江汉、西昌等盆地,该盆地是在古生界碳酸盐岩层中寻找天然气的有利场所,其中四川盆地已在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中发现了许多气田(藏)。划分出上扬子盆地对于在南方开展古生界找油找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盆地 四川盆地 江汉盆地 西昌盆地 南盘江盆地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南缘富宁—那坡地区早—中三叠世火山-沉积组合形成环境 被引量:5
20
作者 向忠金 闫全人 +1 位作者 夏磊 夏文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8-151,共14页
南盘江盆地南缘发育大量早—中三叠世岩浆岩和巨厚三叠系,为研究沿中越边界一带是否发生洋盆俯冲消亡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岩浆-沉积证据。选取中越边界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富宁—那坡地区早—中三叠世火山岩及相关沉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 南盘江盆地南缘发育大量早—中三叠世岩浆岩和巨厚三叠系,为研究沿中越边界一带是否发生洋盆俯冲消亡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岩浆-沉积证据。选取中越边界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富宁—那坡地区早—中三叠世火山岩及相关沉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地质填图和剖面测量,查明这套火山-沉积组合具有下部玄武安山岩,上覆碳酸盐岩质砾岩、含砾粗砂岩和钙质砂岩的沉积序列,与岛弧环境火山-沉积序列相似。玄武安山岩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47±1 Ma和246±3 Ma,与野外产于中三叠统碎屑岩之下的地质事实相符。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确定这套火山岩形成于早—中三叠世(247~242 M a)。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玄武安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R b、T h和U)和轻稀土元素(LR EE),其具有明显的Nb、Ta和Ti负异常。火山-沉积序列和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富宁—那坡地区早—中三叠世火山-沉积组合形成于与俯冲相关的弧环境。中越边界地区早—中三叠世弧火山岩与蛇绿混杂岩带的时空展布特征表明,该地区晚古生代洋盆发生了向北的俯冲消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安山岩 岛弧 三叠纪 南盘江盆地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