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支撑体在脊髓型颈椎病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8
1
作者 蒲志超 马向阳 +5 位作者 杨进城 夏虹 吴增晖 尹庆水 艾福志 王建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比较钛网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颈椎支撑体植骨在颈椎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前路钛板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恢复维持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及融合率、沉降率的差异。方法 75例确诊为两个相邻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行颈... 目的比较钛网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颈椎支撑体植骨在颈椎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前路钛板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恢复维持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及融合率、沉降率的差异。方法 75例确诊为两个相邻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40例行钛网支撑体植骨,35例行n-HA/PA66颈椎支撑体植骨,均行椎前钉板系统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分、颈椎曲度变化、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植骨融合情况。分别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6、9个月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Cobb角、C2~7Cobb角、D值评价颈椎的曲度,同时测量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HAB)、后缘高度(HPB)评价支撑体融合沉降情况,对各参数不同时期间差值分别行组间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6.7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两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与术前D值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6、9个月融合节段前后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6、9个月沉降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网组明显存在早期沉陷,影响融合节段椎间高度。结论 n-HA/PA66颈椎支撑体相对于钛网支撑植骨具有提高融合率、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有效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支撑体植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钛网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颈椎支撑体 前路植骨融合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