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世纪新学科──纳米电子学 被引量:19
1
作者 林鸿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9-64,共6页
本世纪最后十年,一个崭新的学科领域──纳米科学技术诞生了,这一新领域为多科性交叉学科,包括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科学、纳米生物学、纳米机械学、纳米显微学和纳米制造等,本文讨论了新颖的纳米电子学的提出、设想、内容、现状和... 本世纪最后十年,一个崭新的学科领域──纳米科学技术诞生了,这一新领域为多科性交叉学科,包括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科学、纳米生物学、纳米机械学、纳米显微学和纳米制造等,本文讨论了新颖的纳米电子学的提出、设想、内容、现状和前景。纳米科学技术的最终目标是直接操纵单个原子或分子,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从而将惊人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电子学 纳米 材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科学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林鸿溢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1-27,共7页
纳米科学技术在 2 0世纪最后 1 0年诞生并得到迅速发展。讨论和论述了新兴的纳米科学技术的进展 ,展望了包括量子功能器件、薄膜传感器、纳米材料、生物技术和原子工程等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纳米科学技术 纳米材料 纳米电子学 技术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科学技术在化学电源领域的新进展 被引量:51
3
作者 储炜 尤金跨 +1 位作者 杨勇 林祖赓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56-260,共5页
90年代纳米科学技术特别是纳米材料的应用已经扩展到化学电源领域。本文举例介绍了用于镍-碱性电池的纳米相氢氧化镍、AB5型纳米晶态贮氢合金以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用作阴极材料的锰钡矿型MnO2纳米纤维、聚吡咯包覆尖晶石型Li... 90年代纳米科学技术特别是纳米材料的应用已经扩展到化学电源领域。本文举例介绍了用于镍-碱性电池的纳米相氢氧化镍、AB5型纳米晶态贮氢合金以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用作阴极材料的锰钡矿型MnO2纳米纤维、聚吡咯包覆尖晶石型LiMn2O4纳米管、聚吡咯/V2O5纳米复合材料,用作阳极材料的碳纳米管、纳米掺杂碳材料、纳米二氧化锡,用作固态电解质的纳米填料修饰聚氧乙烯基复合材料等几种新型纳米化学电源材料的制备、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质,并且简要介绍了厦门大学化学电源研究中心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科学技术 纳米材料 化学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科技与地学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21
4
作者 章振根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7-82,共6页
本文对90年代出现的纳米科技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简介,提出了应用纳米效应研究矿物学、矿物材料学及矿床学等的可行性,讨论了以纳米学为基础尚待研究的有关地学问题。
关键词 纳米科技 地学研究 矿物学 矿物材料学 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科学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林鸿溢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6期665-670,共6页
纳米科学技术在本世纪最后十年诞生并得到迅速发展.讨论和论述了新兴的纳米科学技术及其进展,展望了包括量子功能器件、薄膜传感器、纳米材料、生物技术和原子工程等的应用前景,同时给出了某些实验结果.
关键词 纳米科学技术 纳米电子学 纳米材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子技术向纳电子技术的进化
6
作者 张煦 《光通信技术》 CSCD 1993年第3期129-136,共8页
本文先扼要回顾电子技术的进展历程,从晶体管至微电子集成电路,并引伸至光电子器件,近来又有倾向从微米尺度缩小至纳米尺度,即从微电子技术向纳电子技术进化。文中估测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遇到的极限,又说明光电子器件激光管和开关管及... 本文先扼要回顾电子技术的进展历程,从晶体管至微电子集成电路,并引伸至光电子器件,近来又有倾向从微米尺度缩小至纳米尺度,即从微电子技术向纳电子技术进化。文中估测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遇到的极限,又说明光电子器件激光管和开关管及集成的现状和趋向,以及超级计算机硅和砷化镓集成芯片的现状和推测。最后,简单叙述微加工技术现状和纳加工技术的开端,包括薄膜形成、版图制备、刻蚀工艺和测试仪器等技术,从而看出纳电子技术有可能开始起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技术 纳电子技术 光电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率的原子操纵方法
7
作者 刘宁 杨海强 +3 位作者 马自力 高鸿钧 薛增泉 庞世瑾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784-786,共3页
我们在恒流模式和扫描偏压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隧道电流成功地在Si(111)7×7表面实现了原子操纵,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快的操纵速率。其作用机理是:当偏压小于0.5V时,化学相互作用成为针尖和样品之间的... 我们在恒流模式和扫描偏压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隧道电流成功地在Si(111)7×7表面实现了原子操纵,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快的操纵速率。其作用机理是:当偏压小于0.5V时,化学相互作用成为针尖和样品之间的主要作用;而当偏压大于0.8V时,场蒸发的影响则成为一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原子操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