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江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特征及潜在污染风险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莉 韩佩 +3 位作者 刘勇 聂含冰 彭艳红 桂双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1-80,共10页
为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掌握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特征及其潜在污染风险尤为重要。以赣江南昌市(西湖区段)的两个饮用水水源地断面(青云水厂、朝阳水厂)及其上下游断面作为研究主体,通过调查分析各断面水环境现状、推演水源地上游污染衰减... 为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掌握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特征及其潜在污染风险尤为重要。以赣江南昌市(西湖区段)的两个饮用水水源地断面(青云水厂、朝阳水厂)及其上下游断面作为研究主体,通过调查分析各断面水环境现状、推演水源地上游污染衰减扩散过程,根据GB 3838—202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研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水平;通过解析水体沉积物磷释放速率与磷形态特征,评估磷内源释放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①赣江(西湖区段)重点断面水质基本为Ⅱ类水,青云水厂断面化学需氧量(COD)在2022年6月超Ⅱ类水标准。②饮用水水源地断面上游存在规模型排污口——前湖电排站,污染扩散模型显示对其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存在降类威胁。③赣江(西湖区段)沉积物总磷(TP)含量整体为轻中度污染状态,沉积物磷形态以铁铝结合态无机磷(Fe/Al-Pi)为主,其次是中活性有机磷(MA-Po)和钙结合态无机磷(Ca-Pi),平均占比分别为32.56%,20.72%,19.40%,平均含量分别为123.17,78.36,73.38 mg/kg。有机质(OM)含量与TP含量(R=0.873,P≤0.05)、Fe/Al-Pi含量(R=0.949,P≤0.05)显著相关。④青云水厂断面磷释放速率(v P)最大,存在较高磷释放风险。建议持续监测饮用水水源地上下游断面水质,密切关注青云水厂断面水质TP指标变化;对前湖电排站来水进行定期检测与排查溯源,避免雨污混流或废水直排入河;加强沿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减少人为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科学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地 污染物扩散衰减模型 沉积物磷释放风险 磷形态 赣江 南昌市西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南昌段丰水期细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鹏 陈波 +1 位作者 李传琼 李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53-2462,共10页
细菌群落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赣江南昌段丰水期(4~8月)细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赣江南昌段细菌优势类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41.18%)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1.79%),其次为... 细菌群落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赣江南昌段丰水期(4~8月)细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赣江南昌段细菌优势类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41.18%)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1.79%),其次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10.04%),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7.26%),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4.01%).在属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是hgc I_clade(16.39%).赣江南昌段细菌丰度和多样性在城区上游、城区中心和城区下游采样点间没有显著差别,在不同月份有显著差别.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外,其它门水平分类细菌相对丰度在不同月份都有显著差异;不同采样点中,只有Proteobacteria差异显著(主要是Betaproteobacteria差异显著),其它门水平分类细菌相对丰度在不同采样点的差异均不显著.温度和流量是影响河流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其中温度与细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相关性更高,流量则与门分类水平细菌相关性更高,暴雨径流中Firmicutes取代Actinobacteria和Proteobacteria成为丰度最高的菌群.温度、流量和电导率(EC)是影响OTU的最佳环境因子组合,流量和温度是影响门水平细菌群落的最佳环境因子组合.河水化学指标对细菌群落的影响小于温度、流量等水文气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南昌段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结构 环境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南昌段江心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余宽宏 金振奎 +2 位作者 高白水 李燕 李桂仔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96,共8页
通过赣江南昌段一江心洲的实地考察,分析了江心洲不同部位沉积物特征、落淤层发育特征、江心洲发育过程。江心洲头部水动力最强,沉积物较粗,连续性最好;侧翼也以粗粒沉积物为主,但含有大量泥砾;顶部和尾部发育横向连续的落淤层。落淤层... 通过赣江南昌段一江心洲的实地考察,分析了江心洲不同部位沉积物特征、落淤层发育特征、江心洲发育过程。江心洲头部水动力最强,沉积物较粗,连续性最好;侧翼也以粗粒沉积物为主,但含有大量泥砾;顶部和尾部发育横向连续的落淤层。落淤层易板结,边缘龟裂,被河水打碎搬运。保留下来的落淤层分布局限,头部和侧翼均不易保存,顶部和尾部保存较好。另外,保存下来的落淤层近于水平,对非均质性的影响主要为垂向的,侧向连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南昌段 江心洲 沉积特征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南昌段)沿岸水污染源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佳丽 徐满清 +2 位作者 黄学平 陈清明 罗强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8,共6页
对赣江(南昌段)水污染源进行了科学的分类,按照分类徒步对沿岸水污染源进行了详查,取得了相关资料和数据。在分析、研究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得出造成赣江(南昌段)的水污染的主导因素和主要污染段。进而剖析了水污染对南昌区域可持续发... 对赣江(南昌段)水污染源进行了科学的分类,按照分类徒步对沿岸水污染源进行了详查,取得了相关资料和数据。在分析、研究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得出造成赣江(南昌段)的水污染的主导因素和主要污染段。进而剖析了水污染对南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南昌段) 水污染源 调查研究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东西河分流比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唐立模 肖洋 +2 位作者 周洪都 罗建华 唐洪武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68,共5页
赣江在南昌河段首次分汊为东西两河,东西河分流比特性直接关系到下游河道的稳定和防洪安全.根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次实测的东西河分流比资料,东西河分流特性与流量、水位、两汊道过水条件、汊道比降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西... 赣江在南昌河段首次分汊为东西两河,东西河分流比特性直接关系到下游河道的稳定和防洪安全.根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次实测的东西河分流比资料,东西河分流特性与流量、水位、两汊道过水条件、汊道比降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西河分流比随流量增大而减小,自2000年以来,相同流量下的西河分流比逐年增大.分流比与水位的相关关系表明:在相同水位条件下2,006―2008年的西河分流比较2003年普遍增大8%以上.2003年以来,西河口门入流条件和汊道内泄流能力均比东河明显改善和增强,导致了西河分流比迅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南昌河段 分流比 流量 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赣江尾闾河势演变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哲源 徐海珏 +2 位作者 白玉川 胡晓 李浩宇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27,共8页
赣江尾闾地区是包括南昌市在内的江西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赣江作为江西省内第一大河,其尾闾地区河势变化对其周边地区的经济、防洪、环境等有着巨大的影响。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对1991—2010年赣江尾闾地区赣江的河道进行了河势演变的... 赣江尾闾地区是包括南昌市在内的江西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赣江作为江西省内第一大河,其尾闾地区河势变化对其周边地区的经济、防洪、环境等有着巨大的影响。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对1991—2010年赣江尾闾地区赣江的河道进行了河势演变的研究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研究区域水域面积1991年约为121 km^2、2001年约为111 km^2、2010年约为132 km^2,经历了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过程。(2)历年来尾闾地区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赣江主干、西支、北支,主干变化最为显著,而南支相对最为稳定。(3)主干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河道扩张、江心洲面积大幅减小或者消失,其中在南昌市附近河道变化最为明显。推测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人为影响包括有关工程建设、河砂开采等引起。(4)西支变化较为复杂,其上游段主要表现为河道展宽、水域面积变大,而下游段河道有所束窄;北支历年来均表现为河道束窄、江心洲面积明显增大;中支有所变化,但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赣江尾闾 河势演变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南昌河段近20年河槽形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唐立模 黄朋 屈一晗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4-110,共7页
2000年以来,大规模采砂引起了赣江南昌河段河槽形态的显著变化,给沿岸行洪安全及河势稳定等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利用2003年、2005年、2013年、2015年、2018年赣江南昌河段主支及南支的实测地形资料,采用河段平均的方法分析了2000年以来... 2000年以来,大规模采砂引起了赣江南昌河段河槽形态的显著变化,给沿岸行洪安全及河势稳定等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利用2003年、2005年、2013年、2015年、2018年赣江南昌河段主支及南支的实测地形资料,采用河段平均的方法分析了2000年以来南昌河段河槽形态的变化过程及特点。根据人为采砂对该河段河槽形态的演化影响,将2003—2018年分为采砂期(2003—2013年)和整治期(2013—2018年)两个阶段。在采砂期,河道平面形态变化显著,沿程深泓摆动宽度较大;断面形态变化明显,断面水深和面积大幅增加,河道下切剧烈。在整治期,河道平面形态总体保持稳定,沿程深泓摆动宽度大幅减小;相应地河道断面形态变化幅度较采砂期也大幅减小,河槽水深、面积及河相系数在整治期的年均变量均小于采砂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南昌河段 采砂 采砂整治 平面形态 断面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河流细菌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鄱阳湖流域赣江南昌段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君政 王鹏 +1 位作者 肖汉玉 陈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1-752,共12页
为了了解赣江细菌群落特征,探讨环境因子对城市河流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本文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鄱阳湖流域赣江南昌段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5个采样点(G1~G5)的细菌群落特征.采用R语言"Vegan"程序包中的"Bioenv"... 为了了解赣江细菌群落特征,探讨环境因子对城市河流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本文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鄱阳湖流域赣江南昌段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5个采样点(G1~G5)的细菌群落特征.采用R语言"Vegan"程序包中的"Bioenv"程序、冗余分析方法分析环境因子对河水细菌群落的影响,基于Bayesian统计方法的Source Tracker模型估算南昌城区对赣江细菌群落的改变比例.结果表明:赣江南昌段的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4.05%)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1.59%),其次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15.49%)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9.12%);气温和流量是河流细菌群落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气温是影响OTU丰度的最佳单参数,影响门丰度的最佳单参数是流量;水文气象条件(气温和流量)对河流细菌群落的影响大于水化学指标,包括营养盐(溶解有机碳、总磷和铵态氮)、水化学离子(HCO_3^-、Cl^-、NO_3^-、SO_4^(2-)、Na^+、K^+和Mg^(2+))和重金属元素(Mn、Cd、Cr、Pb、Cu、As、Ba和Fe).除Proteobacteria外,其余门的细菌相对丰度在5个采样点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Source Tracker模型结果表明南昌城区对赣江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为6.33%~34.67%,对赣江南支细菌群落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河段;南昌城区对细菌群落的影响较小,主要的影响门类为Proteo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水文气象 水化学 南昌城区 赣江 鄱阳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下游丰城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调查 被引量:6
9
作者 郭琴 高雷 +4 位作者 潘文杰 欧阳珊 陈大庆 刘绍平 段辛斌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112,共7页
对赣江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可为赣江鱼类资源保护以及水利工程生态调度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5-6月,在赣江丰城段使用圆锥网采集鱼卵和弶网采集仔鱼,对鱼类早期资源种类组成、产卵规模和产卵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采集鱼卵11 215... 对赣江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可为赣江鱼类资源保护以及水利工程生态调度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5-6月,在赣江丰城段使用圆锥网采集鱼卵和弶网采集仔鱼,对鱼类早期资源种类组成、产卵规模和产卵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采集鱼卵11 215粒,仔鱼12 645尾,隶属于4目、8科、36种,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24种。估算调查期间通过丰城段卵苗径流量为66.66×10^8粒(尾),其中鱼卵径流量63.84×10^8粒,鱼苗径流量2.82×10^8尾;"四大家鱼"卵苗径流量为0.11×10^8粒(尾),其中鱼卵径流量0.07×10^8粒,鱼苗径流量0.04×10^8尾。调查期间出现3次产卵高峰,集中在6月上、中旬。各类群鱼卵数量呈现出不同的时间动态,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产卵高峰期主要出现在5月,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鳊(Parabramis pekinensi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以及"四大家鱼"则主要出现在6月。研究表明,峡江水利枢纽运行后,邻近峡江水利枢纽的巴邱"四大家鱼"产卵场消失,但其下游的仁和、新干产卵场保存较完整,在离坝较远的大洋洲镇江段调查发现一处新的"四大家鱼"产卵场。建议开展生态调度及增殖放流活动,以保护赣江鱼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下游 丰城江段 鱼类资源 四大家鱼 产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河南昌段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俊华 章艳红 +5 位作者 沈威 高柏 张卫民 时红 陈家鸿 唐玉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936-4944,共9页
为分析抚河南昌段流域水体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能来源,2019年08月在抚河南昌段共采集了23个地表水样及8个地下水样,对水体中的重金属V、Mn、Ba、Fe、Sr、Zn及类金属元素As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体中不同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趋... 为分析抚河南昌段流域水体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能来源,2019年08月在抚河南昌段共采集了23个地表水样及8个地下水样,对水体中的重金属V、Mn、Ba、Fe、Sr、Zn及类金属元素As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体中不同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趋势一致,即中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污染特征空间差异性为中等及以上.地表水中V、Fe、Mn的平均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特定项目标准限值;地下水中类金属元素As平均浓度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水质标准.多元统计分析表明Sr、Ba、Mn可能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污染物的排放,Fe、V、Zn可能主要来源于农业渔业及交通污染,类金属元素As主要来源于沿岸及河流底部淤泥及岩石碎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河南昌段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南昌河段水位降低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1
作者 唐立模 叶志恒 +1 位作者 杨家启 肖洋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8,85,共7页
采用资料分析以及数模验证的方法,从赣江南昌河段水位降低与上游来水来沙、下游鄱阳湖水位降低以及南昌河段河床下切三个方面,对赣江南昌河段水位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床下切是赣江南昌河段水位降低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 采用资料分析以及数模验证的方法,从赣江南昌河段水位降低与上游来水来沙、下游鄱阳湖水位降低以及南昌河段河床下切三个方面,对赣江南昌河段水位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床下切是赣江南昌河段水位降低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大规模人为采砂是南昌河段河床下切的主因;下游鄱阳湖水位的降落亦会导致赣江南昌河段的水位下降,降幅随鄱阳湖水位降低的幅度、距鄱阳湖的距离以及流量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在枯水时受局部高滩河床的影响尤其明显;水流自然冲刷对河床下切造成的影响仅占1. 0%~3. 5%,对赣江南昌河段水位下降的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南昌河段 水位下降 河床下切 采砂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采沙后赣江河道外洲站断面冲淤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坤 郭纯青 史小玲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336,共4页
根据赣江外洲水文站近40年实测大断面资料和沙量资料,分析了大规模和无序河道采沙前后断面的冲淤变化情况,以及对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大规模采沙前,外洲河沙站断面变化幅度很小,河床变化不大,河势稳定;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规模采沙以来,断... 根据赣江外洲水文站近40年实测大断面资料和沙量资料,分析了大规模和无序河道采沙前后断面的冲淤变化情况,以及对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大规模采沙前,外洲河沙站断面变化幅度很小,河床变化不大,河势稳定;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规模采沙以来,断面面积平均每年增大380 m2,河床平均每年下切0.26 m,河床严重变形.尽管河道加深,增强了输水能力,降低了洪水位,提高了防洪标准,但该河段的河势恶化,已影响到河势稳定和堤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采沙 含沙量 大断面 河底高程 赣江 南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21的河道饮用水源地突发污染事故模拟——以赣江南昌段为例 被引量:21
13
作者 舒长莉 李林 冯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3-77,共5页
为及时处理赣江南昌段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采用MIKE21二维水质模型建立了赣江南昌段水动力模型,通过耦合污染物传输模型研究了该河段上游物质释放和运移扩散过程。模拟过程中,利用2013年赣江水文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在模拟精度符合... 为及时处理赣江南昌段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采用MIKE21二维水质模型建立了赣江南昌段水动力模型,通过耦合污染物传输模型研究了该河段上游物质释放和运移扩散过程。模拟过程中,利用2013年赣江水文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在模拟精度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模拟了2013年赣江南昌段分别在丰、平、枯3种典型水文情势下的突发水污染事故中污染物运移扩散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丰、平水文情势下,污染团流过饮用水取水口速度较快,历经2~4 h;枯水水文情势下污染团流过取水口较慢,历时会超过10 h;突发水污染事故对饮用水取水口影响程度受赣江水文情势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型饮用水水源地 突发污染事故 MIKE21模型 污染过程模拟 赣江 南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河南昌段地表水中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章艳红 陈俊华 +3 位作者 张卫民 时红 唐玉红 卓振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589-597,共9页
2019年8月在抚河南昌段采集23个地表水样品,统计分析7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通过重金属染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V、Mn和Fe的超标率分别为61.87%、39.13%和47.83%,最终确定V、Mn、Fe和As为关注... 2019年8月在抚河南昌段采集23个地表水样品,统计分析7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通过重金属染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V、Mn和Fe的超标率分别为61.87%、39.13%和47.83%,最终确定V、Mn、Fe和As为关注污染物。水质污染程度均属水体高污染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经饮水途径所产生的健康风险高于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10^(-6)a^(-1))(除采样点D6、D9、D12、D14、D20外),经皮肤接触途径引起的总健康风险均低于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致癌性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产生的风险大于非致癌性重金属。经饮水途径对儿童产生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而经皮肤接触则为儿童低于成人,饮水途径产生的健康风险高于皮肤接触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 抚河南昌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赣江丰城段防洪堤地质勘查与防渗措施
15
作者 朱永华 徐伟 朱云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8-50,共3页
防洪堤堤基工程地质情况与渗流模式对堤防除险加固与改建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江西赣江丰城段防洪堤除险加固与改建工程的前期设计工程中,对堤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实际勘查。根据地质勘查确定的各类土层分布情况及土体的物理力学性... 防洪堤堤基工程地质情况与渗流模式对堤防除险加固与改建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江西赣江丰城段防洪堤除险加固与改建工程的前期设计工程中,对堤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实际勘查。根据地质勘查确定的各类土层分布情况及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了堤基渗流的几种模式,并有针对性地拟定了堤基防渗处理方案,为该工程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勘查 防渗处理 堤防建设 赣江丰城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吉安河段水质变化及其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候林丽 邹武 +2 位作者 徐鹏 康思婕 曾晨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8-63,共6页
基于吉安市水资源监测中心赣江吉安河段2008~2018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该河段的地表水资源特性和水质趋势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由基于年均值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可... 基于吉安市水资源监测中心赣江吉安河段2008~2018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该河段的地表水资源特性和水质趋势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由基于年均值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赣江吉安河段历年水质总体较好,均优于或符合Ⅲ类水标准,达到了水功能区的目标要求;综合污染指数历年均控制在0.21~0.40之间,而且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水质较平稳。②由基于月均值统计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指标趋于改善,五日生化需氧量无变化,氨氮和总磷两项指标趋于恶化,水质整体有变差的趋势。针对上述结果,通过探讨特征污染物的自然影响因素和人为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了赣江吉安河段的水质污染成因。基于分析结果,建议后期应加强对赣江吉安河段的监管,以控制面源和点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变化 氨氮 总磷 单因子评价法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 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 赣江吉安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河南昌段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喻成功 章艳红 +2 位作者 陈俊华 孙凯璇 方梦婷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119,共9页
于2019年12月和2020年6月在抚河南昌段分别采集了地表水样31个和地下水样11个,对水体中的9种离子(K^(+)、Ca^(2+)、Na^(+)、Mg^(2+)、Cl^(-)、SO_(4)^(2-)、HCO_(3)^(-)、CO_(3)^(2-)、NO_(3)^(-))、pH及TDS进行了测定,运用统计分析、Pi... 于2019年12月和2020年6月在抚河南昌段分别采集了地表水样31个和地下水样11个,对水体中的9种离子(K^(+)、Ca^(2+)、Na^(+)、Mg^(2+)、Cl^(-)、SO_(4)^(2-)、HCO_(3)^(-)、CO_(3)^(2-)、NO_(3)^(-))、pH及TDS进行了测定,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水质评价进行水化学特征、控制因素及灌溉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离子含量和pH受季节影响明显,枯水期和丰水期阴、阳离子分别以HCO_(3)^(-)和Ca^(2+)为主;枯水期各离子变异系数较大,空间差异性大于丰水期;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Na-HCO_(3)^(-),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水力联系密切且转化频繁;水化学控制因素以岩石风化为主,但在丰水期具有向大气降水控制型过渡的趋势;不同离子参数间整体具有显著相关性;适宜性评价结果整体为优良,丰水期优于枯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控制因素 灌溉适宜性 地下水 抚河南昌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枯水期脱氮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18
作者 宋凯伦 汪丽娜 +3 位作者 方宋雯 冷金海 侯松峰 尹鑫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9,共10页
为探究赣江枯水期底泥中脱氮功能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文以赣江南昌段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进入城区前、分支口以及南、北、中支流的表层水体及底泥样本。通过基于16S rDNA和功能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手段对赣江底泥脱... 为探究赣江枯水期底泥中脱氮功能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文以赣江南昌段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进入城区前、分支口以及南、北、中支流的表层水体及底泥样本。通过基于16S rDNA和功能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手段对赣江底泥脱氮功能微生物的丰度和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赣江南支水体中氨氮、总氮和总磷明显高于其他采样区域。赣江底泥中微生物主要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在赣江底泥中检测到3个脱氮功能微生物功能类群,分别是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厌氧氨氧化细菌(Anammox)。底泥中脱氮功能微生物相对丰度排序为AOA>AOB>Anammox,这表明赣江底泥脱氮过程中AOA发挥着主要作用,其优势属为Crenarchaeota noname;脱氮功能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为AOB>AOA>Anammox,AOB类群中优势属为Betaproteobacteria noname。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硝态氮、氨氮是影响赣江底泥脱氮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南昌段 脱氮功能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