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5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rcopterygians from the Lochkovian(Lower Devonian)of Nanning,Guangxi,China
1
作者 LI Mao-Kun CUI Xin-Dong +1 位作者 ZHU Min QIAO Tuo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Here we report a left cheek plate of Psarolepis,a postparietal shield of Youngolepis,a skull of Diabolepis,and a scale of Styloichthys from the Lianhuashan and Nahkaoling formations(Lochkovian,Lower Devonian)of Nannin... Here we report a left cheek plate of Psarolepis,a postparietal shield of Youngolepis,a skull of Diabolepis,and a scale of Styloichthys from the Lianhuashan and Nahkaoling formations(Lochkovian,Lower Devonian)of Nanning,Guangxi.This marks the first report of Diabolepis and Styloichthys beside Qujing,Yunnan,and the latest occurrence of Psarolepis to date.The fossil community displays significant similarities to the Xujiachong Assemblage,and provides new data for the Lower Devonian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between southwestern China and northern Vietnam.Given the latest dating constraint based on the conodont evidence,we regard that the Xujiachong Assemblage has a much longer range than previously supposed,extending from the latest Lochkovian to the end of Pragian.We propose that the transition of the Nahkaoling and Lianhuashan formations in Nanning might correspond to the Guijiatun Formation in Qujing.The relatively large size of fish individuals from Guangxi is probably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in the oxygen content of the oc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ning Guangxi Lochkovian Lower Devonian Xujiachong Assemblage Lianhuashan Formation Nahkaoling Formation Sarcopterygia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尺度对地铁站建成环境与客流关联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卢源 赵瑾 姚轶峰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6,共7页
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影响客流量,但行人集水区(pedestrian catchment area,PCA)大小尚未统一。本研究旨在验证PCA大小是否影响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值。以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25个站点为例,选取居住人口、工作岗位、商... 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影响客流量,但行人集水区(pedestrian catchment area,PCA)大小尚未统一。本研究旨在验证PCA大小是否影响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值。以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25个站点为例,选取居住人口、工作岗位、商业设施等5个指标作为自变量,站点实际乘客量作因变量。采用OLS回归模型,对比不同PCA半径变量下模型拟合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地铁站点PCA不同范围的数据收集,对客流量与建成环境关系研究结果存在影响。针对南宁市,其PCA的半径取值为600 m,在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相关性模型的拟合好于300 m和900 m。PCA范围会导致地铁客流与建成环境关联研究结果不一致。未来相关研究需针对不同PCA半径进行模型分析,根据拟合效果确定适宜的PCA尺度,提高研究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行人集水区(PCA) 回归模型 建成环境 客流 南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造林技术的科学验证——以“记取南枝”为例
3
作者 张德成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183,共12页
本文以“记取南枝”为例,探讨对中国传统造林技术开展科学验证的必要性及选题。通过梳理“记取南枝”的历史记载、含义及其技术原理解释发现,“记取南枝”存在诸多疑点,需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解决。我国造林实践需要从传统技术中... 本文以“记取南枝”为例,探讨对中国传统造林技术开展科学验证的必要性及选题。通过梳理“记取南枝”的历史记载、含义及其技术原理解释发现,“记取南枝”存在诸多疑点,需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解决。我国造林实践需要从传统技术中发掘智慧,而技术应用于实践需要经过科学检验环节,因此,对中国传统造林技术开展验证具有必要性。科学验证须在学科判断、科学假说性质判断基础上,面向新时代林业发展方向,选择重点区域、主要树种开展科研选题。最后,提出了与“记取南枝”类似的传统造林技术条目。研究结果可供林业科研工作者参考,以期促进中国传统造林技术融入现代科学体系,在林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造林技术 科学验证 记取南枝 造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块—基质—廊道”的南宁市碳汇空间格局构建研究
4
作者 覃盟琳 罗丁丁 +2 位作者 蒋红波 吴欣芋 刘曾涵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7,共7页
实现城市碳平衡的关键在于维持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类型与生态用地布局之间的平衡,因此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城市碳汇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南宁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网络技术中的“斑块—基质—廊道”构成要素,对碳汇用地景观格... 实现城市碳平衡的关键在于维持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类型与生态用地布局之间的平衡,因此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城市碳汇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南宁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网络技术中的“斑块—基质—廊道”构成要素,对碳汇用地景观格局、用地碳汇量进行分析,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提取出碳汇空间生态源地,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得到碳汇最小累积阻力面并识别出碳汇廊道,形成城市碳汇生态网络,最终构建碳平衡理念下的南宁市碳汇空间格局。结果得到:第一,研究区碳汇空间生态源地主要用地类型为林地和草地;第二,碳汇空间生态源地总面积1380.87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1.49%,主要分布在南部与北部地区,其中关键碳汇源地11个、重要碳汇源地16个,关键碳汇廊道21条,重要碳汇廊道23条,总计131.15 km~2,仅占研究区面积的2.03%;第三,由碳汇空间生态源地、碳汇廊道和碳汇最小累积阻力面共同组成“一环—二心—多廊”研究区碳汇空间格局,解决区域碳汇生态安全问题,提升全域碳汇生态安全水平。研究结果以期为南宁市国土空间安全与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空间 生态网络技术 MSPA 最小累积阻力面 南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与NaN_3复合处理对珍汕97A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再君 范树国 +3 位作者 刘林 梁承邺 许晖 戴绍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29-233,共5页
以珍汕 97A为材料 ,通过不同剂量的 6 0 Co- γ射线和 Na N3药剂对珍汕 97A进行复合处理 ,分析研究它们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 ,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 ,M1群体中的育性恢复突变率有所下降 ;而分离出不育株的 M2 株系占育性恢复突变 M1株系... 以珍汕 97A为材料 ,通过不同剂量的 6 0 Co- γ射线和 Na N3药剂对珍汕 97A进行复合处理 ,分析研究它们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 ,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 ,M1群体中的育性恢复突变率有所下降 ;而分离出不育株的 M2 株系占育性恢复突变 M1株系的比例逐渐增加 ;与珍汕97A相比 ,M2 分离出的不育株有的仅发生农艺性状的变异 ,有的则在不育性的表达和农艺性状上均发生变异 ;与珍汕 97B相比 ,育性恢复的 M2 群体部分农艺性状发生了多种变异 ,并在M2 群体中出现了无花粉型不育株及弯秆突变体。此外 ,还讨论了诱变技术对不育系的改良与创新的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汕97A 辐射 nan3 诱变效应 水稻 雄性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苹果的离体再生特性及其对NaN_3的反应 被引量:5
6
作者 何道一 李雅志 王其会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4-88,共5页
不同基因型苹果叶片培养物再生特性不同,主要表现在再生频率的高低和再生类型的差异。通过培养基中的激素和培养过程的光照调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各基因型品种的再生频率。不同基因型苹果叶片培养物对NaN3诱变处理的反应不同,总体... 不同基因型苹果叶片培养物再生特性不同,主要表现在再生频率的高低和再生类型的差异。通过培养基中的激素和培养过程的光照调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各基因型品种的再生频率。不同基因型苹果叶片培养物对NaN3诱变处理的反应不同,总体而言,其存活率和再生频率均随NaN3浓度的提高而下降。不同基因型苹果的适宜NaN3浓度应有所不同,以30%存活率为标准,对M26、嗄拉、首红、长富2及岩富10进行诱变处理的适宜浓度分别为3mmol/L、3mmol/L、3mmol/L、2mmol/L和2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离体诱变 nan3 再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_3不同时间处理水稻种子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7
7
作者 陆兆新 黄宝才 +1 位作者 虞秋成 柳学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6-9,共4页
本文研究了NaN3(103M、pH=3)处理水稻干种子3~48小时,诱发抽穗期和株高突变的效果,旨在探索获得较高突变率的适宜剂量。研究结果表明,M1的生理损伤(苗高、发芽率、成苗率和结实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M2的诱变效应(株高、抽穗期... 本文研究了NaN3(103M、pH=3)处理水稻干种子3~48小时,诱发抽穗期和株高突变的效果,旨在探索获得较高突变率的适宜剂量。研究结果表明,M1的生理损伤(苗高、发芽率、成苗率和结实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M2的诱变效应(株高、抽穗期突变率和总突变率)与剂量成显著正相关。考虑到M1的生理损伤,我们认为,株高和抽穗期突变的适宜剂量以103M处理12小时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 诱变 nan3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_3和紫外线复合诱变对苜蓿愈伤组织在干旱和盐胁迫下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波 林浩 +1 位作者 邬婷婷 陈雪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7-192,共6页
以图牧2号苜蓿愈伤组织为材料,对其进行不同浓度NaN_3及紫外线诱变剂量和不同浓度NaCl及PEG胁迫处理,观察愈伤组织生长状况,以愈伤组织的存活率确定各处理的半致死浓度(LC_(50))或剂量(LD_(50))和致死浓度(LC_(100))或剂量(LD100),并对... 以图牧2号苜蓿愈伤组织为材料,对其进行不同浓度NaN_3及紫外线诱变剂量和不同浓度NaCl及PEG胁迫处理,观察愈伤组织生长状况,以愈伤组织的存活率确定各处理的半致死浓度(LC_(50))或剂量(LD_(50))和致死浓度(LC_(100))或剂量(LD100),并对愈伤组织进行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和CAT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诱变和胁迫影响了苜蓿愈伤组织生长,随NaN_3浓度和紫外线诱变剂量的增加,愈伤组织的存活率下降,NaN_3的LC_(50)和LC_(100)分别为4.0×10^(-3)mol·L^(-1)和5.5×10^(-3)mol·L^(-1),在距离为20cm时,紫外线诱变LD_(50)和LD_(100)分别为6、8min;随NaCl和PEG选择压力的加大,愈伤组织的存活率下降,NaCl的LC_(50)和LC_(100)分别为1.5%和2.0%,PEG的LC_(50)和LC_(100)分别为25%和30%。各诱变和胁迫处理比较,经NaN3和紫外线复合诱变及PEG和NaCl双重选择压力处理愈伤组织存活率最低为16%。NaN3和紫外线复合诱变的愈伤组织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CAT酶活性增加,丙二醛含量下降。诱变和逆境胁迫筛选的苜蓿愈伤组织,可以提高苜蓿愈伤组织对盐旱的抵抗能力,可为利用体细胞扩大苜蓿抗逆性变异来源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愈伤组织 nan3和紫外线复合诱变 盐胁迫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与NaN_3复合处理对烟草几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7
9
作者 任学良 王轶 +2 位作者 杨春元 史跃伟 王茂胜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3-26,共4页
为了高效利用γ射线与NaN3开展烟草饱和突变体库构建和诱变育种工作,研究了2种诱变剂复合处理对烟草几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及其复合处理的适宜剂量和浓度组合。试验发现:γ射线、NaN3和品种×γ射线对M1代各性状和M2代突变频... 为了高效利用γ射线与NaN3开展烟草饱和突变体库构建和诱变育种工作,研究了2种诱变剂复合处理对烟草几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及其复合处理的适宜剂量和浓度组合。试验发现:γ射线、NaN3和品种×γ射线对M1代各性状和M2代突变频率都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总的来说,γ射线对M1代各性状的诱变效应都大于NaN3;M1代各性状的损伤效应都随γ射线和NaN3复合处理剂量(浓度)的增加而加大,且复合处理都大于单一处理;复合处理较单一处理可以提高M2代的突变频率;建议烟草γ射线和NaN3复合处理诱变育种的适宜剂量(浓度)组合为:300Gy+3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诱变育种 Γ射线 nan3 突变频率 诱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Cs γ辐照和NaN_3处理对毛竹种子发芽率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桂仁意 刘亚迪 +1 位作者 郭小勤 方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0-404,412,共6页
用不同剂量的137Csγ射线和不同浓度的NaN3对毛竹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研究2种诱变方式对毛竹种子发芽率以及萌发种子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开展毛竹诱变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0Gy剂量的γ射线辐照促进种子萌发,随着剂量的... 用不同剂量的137Csγ射线和不同浓度的NaN3对毛竹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研究2种诱变方式对毛竹种子发芽率以及萌发种子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开展毛竹诱变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0Gy剂量的γ射线辐照促进种子萌发,随着剂量的增加,对种子的发芽率抑制作用达极显著性水平,而NaN3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的抑制则达显著水平,说明137Csγ射线对毛竹种子产生的诱变效应较NaN3明显;不同剂量γ射线和不同浓度NaN3对萌发种子中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且在低剂量和高剂量时均出现明显的变化临界点,分析得出保护酶活性可以反映毛竹种子对γ射线和NaN3的敏感性。初步选择出137Csγ射线和NaN3对毛子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和浓度分别为95.5Gy和0.16mmol/L,可以将其作为毛竹种子适宜的诱变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137Csγ射线辐照 nan3 发芽率 保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叶菊茎段腋芽诱导培养基和NaN_3诱变条件筛选及诱变试管苗POD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克勤 胡能兵 +1 位作者 崔广荣 周玉丽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79,共6页
以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茎段为外植体,采用L9(34)正交表对腋芽诱导培养基中的激素种类和浓度(0.0、0.1和0.2 mg.L-1NAA;0.0、0.5和1.0 mg.L-16-BA;0.000、0.005和0.010 mg.L-1TDZ)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对诱变过程中NaN3溶... 以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茎段为外植体,采用L9(34)正交表对腋芽诱导培养基中的激素种类和浓度(0.0、0.1和0.2 mg.L-1NAA;0.0、0.5和1.0 mg.L-16-BA;0.000、0.005和0.010 mg.L-1TDZ)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对诱变过程中NaN3溶液的浓度(3、6和9 mmol.L-1)和处理时间(1、2、4和8 h)进行比较,并初步筛选出最佳的NaN3诱变条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经上述NaN3诱变处理后培养5、10和15 d的试管苗P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添加了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腋芽,但腋芽数和苗高有差异;经综合比较后可确定适宜于甜叶菊腋芽诱导的培养基为添加1.0 mg.L-16-BA和0.1 mg.L-1NAA的MS培养基(含5.0 g.L-1琼脂粉和30 g.L-1蔗糖,pH 6.0)。经NaN3诱变处理后,茎段在腋芽诱导培养过程中的死亡率随NaN3浓度提高和处理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平均腋芽数和苗高则下降,且多数处理组试管苗矮化;根据半致死剂量确定的最佳NaN3诱变处理方法为将甜叶菊茎段置于9 mmol.L-1 NaN3溶液中浸泡4 h。PAGE分析结果表明:甜叶菊诱变试管苗的POD同工酶谱均可分为a、b和c区,但在不同培养时间各处理组POD同工酶的条带数和活性有所变化。在培养5和10 d后各处理组诱变试管苗POD同工酶的活性和条带数量有明显差异,而在培养15 d后各处理组诱变试管苗POD同工酶活性有差异,但条带数量没有明显变化,表明用适宜浓度的NaN3进行诱变处理可导致甜叶菊试管苗短期的应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茎段 腋芽诱导 激素组合 nan3诱变 POD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诱导的棋楠沉香品质与特征化学成分 被引量:1
12
作者 满德强 余玉珠 +1 位作者 符韵林 李英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6,共1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获得棋楠沉香钻孔结香适用距离,并探索其结香质量,为棋楠沉香的优质高效生产以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不同距离钻孔诱导棋楠木结香,即4 cm(FW)、8 cm(EW)和16 cm(SW)。处理12个月后分析棋楠所结沉香的醇溶性提... 【目的】本研究旨在获得棋楠沉香钻孔结香适用距离,并探索其结香质量,为棋楠沉香的优质高效生产以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不同距离钻孔诱导棋楠木结香,即4 cm(FW)、8 cm(EW)和16 cm(SW)。处理12个月后分析棋楠所结沉香的醇溶性提取物含量(质量分数)、精油含量(质量分数)以及显色反应。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沉香中的挥发性特征化学成分,即倍半萜类和2-(2-苯乙基)色酮(PECs),并进一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分析沉香中非挥发性的PECs。【结果】(1)FW、EW和SW处理的沉香醇溶性提取物含量分别为(42.01±1.86)%、(46.60±0.73)%和(42.54±2.15)%,精油含量分别为(37.47±1.45)%、(40.47±0.91)%和(37.33±1.14)%。(2)棋楠沉香样品的显色反应表现为紫色、樱桃红和紫红色,其理化显色反应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3)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特征化学成分,其中FW、EW、SW处理下倍半萜与PECs的数量之和分别为36、38和38种,相对含量之和分别达86.63%、91.89%和79.10%。(4)共鉴定出62种非挥发性PECs,其中双环氧2-(2-苯乙基)色酮(DEPECs)、单环氧2-(2-苯乙基)色酮(EPECs)、四氢2-(2-苯乙基)色酮(THPECs)和flidersia类型2-(2-苯乙基)色酮(FTPECs)分别有5、6、3和48种,并详细解析了这4种色酮类型的裂解规律,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成功地将来自不同钻孔距离(EW、FW的处理组合(E-FW组)与SW组)的样品进行了有效区分。【结论】钻孔诱导处理在棋楠结香的诱导中展现出高效性,尤其是EW处理对棋楠树种的适组用性更为突出,这一创新方法不仅显著提升了结香效率,还大幅缩短了所需时间,从而实现了沉香产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棋楠 沉香 钻孔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胁迫的奇楠沉香品质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梓铭 满德强 +2 位作者 樊新艳 凌惠群 符韵林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3期21-29,共9页
为了解奇楠结香适用方法,研究以钻孔处理6个月诱导奇楠结香,探究不同距离钻孔胁迫过程中的奇楠结香木质部变色范围、醇溶性提取物及精油含量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1)奇楠纵向结香长度占比随钻孔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间距4 cm的结香长度占... 为了解奇楠结香适用方法,研究以钻孔处理6个月诱导奇楠结香,探究不同距离钻孔胁迫过程中的奇楠结香木质部变色范围、醇溶性提取物及精油含量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1)奇楠纵向结香长度占比随钻孔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间距4 cm的结香长度占比最大,间距8 cm的占比较小,间距16 cm的占比最小。不同钻孔间距之间的横向结香宽度和深度差异不显著。(2)钻孔间距为4、8、16 cm的沉香乙醇提取物分别为37.22%、45.06%、41.85%,分别是《沉香》 LY/T 2904-2017标准最低值(10%)的3.72倍、4.51倍和4.19倍。其中,钻孔间隔为8 cm处理效果最优,更有利于提高沉香醇溶性提取物含量。(3)沉香样品的精油提取物含量为22.78%~30.43%,样品精油提取物含量随钻孔距离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钻孔间隔为16 cm的沉香样品的精油提取物含量为30.43%,效果最好。(4)显色反应结果证实3种钻孔间距处理6个月诱导产生的沉香均产生大量倍半萜类化合物,显色反应实验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的标准。(5)钻孔间距为4、8、16 cm的沉香样品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抗氧化能力强。(6)奇楠沉香中的倍半萜和2-(2-苯乙基)色酮(PECs)的平均相对含量之和为77.70%,其品质高。综合来看,钻孔间距为8 cm的结香方法更适合奇楠结香,因此建议沉香的实践生产用8 cm的钻孔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香 奇楠 钻孔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_3对南紫薇诱变剂量的确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继虎 孔思梦 +2 位作者 伍汉斌 汪小飞 万志兵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10-14,共5页
以南紫薇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aN_3溶液进行处理,研究其对南紫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NaN_3溶液对南紫薇种子幼苗的萌发的影响不同,随着NaN_3浓度的增加,南紫薇种子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和发芽潜力呈下... 以南紫薇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aN_3溶液进行处理,研究其对南紫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NaN_3溶液对南紫薇种子幼苗的萌发的影响不同,随着NaN_3浓度的增加,南紫薇种子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和发芽潜力呈下降趋势,各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当浓度大于15 mmol·L^(-1)时,达到极显著水平;对苗期的生长分析表明,NaN_3对南紫薇幼苗的株高和地径表现出低浓度(<10 mmol·L^(-1))促进,高浓度(>10 mmol·L^(-1))抑制的现象,而对幼苗叶片的生长呈现为单向抑制作用,在15 mmol·L^(-1)时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相对发芽率达半致死量和降低10%~30%的苗高为衡量标准,可以认为NaN_3对南紫薇的最佳诱变浓度为20 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紫薇 诱变 nan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糖橘果实发育及矿质元素需求规律
15
作者 汪妮娜 廖惠红 +4 位作者 刘福平 黄宏明 韦持章 黄燕晓 黄其椿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研究沙糖橘果实生长对矿质元素的需求规律,为沙糖橘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选择盛产期的无籽沙糖橘(8年生)作为试验对象,间隔30 d采样一次,研究花后45~255 d果实鲜质量、干质量、横径和纵径变化,N、P、K、Ca、Mg、S... 研究沙糖橘果实生长对矿质元素的需求规律,为沙糖橘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选择盛产期的无籽沙糖橘(8年生)作为试验对象,间隔30 d采样一次,研究花后45~255 d果实鲜质量、干质量、横径和纵径变化,N、P、K、Ca、Mg、S、Fe、Mn、Cu、Zn、B元素含量和积累量变化,并将花后0~45 d谢花着果期、花后45~105 d幼果期、花后105~195 d果实膨大期和花后195~255 d转色成熟期分别表示为阶段Ⅰ、阶段Ⅱ、阶段Ⅲ和阶段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沙糖橘果实发育,其鲜质量和干质量逐渐增加,鲜质量增长速率为阶段Ⅲ>阶段Ⅳ>阶段Ⅱ,干质量增长速率为阶段Ⅳ>阶段Ⅲ>阶段Ⅱ,果实含水量先增长后趋于稳定。果实横径增长速率为阶段Ⅱ>阶段Ⅲ>阶段Ⅳ,且果实横径增长速率高于纵径。除Ca含量(以干质量计)呈先增后减变化外,其他元素含量均呈现为前中期高后期低。花后255 d时大中量元素积累量为K≈N>Ca>P>Mg>S,微量元素积累量为Fe>B>Zn>Cu≈Mn。N、P、K、S、Fe和B元素积累主要在阶段Ⅲ和Ⅳ,Ca、Mg、Mn和Cu元素积累主要在阶段Ⅱ和Ⅲ,Zn元素积累量主要在阶段Ⅱ和Ⅳ。N和P元素的积累速率均为阶段Ⅳ>阶段Ⅲ>阶段Ⅱ,K元素的积累速率在阶段Ⅲ最高,Ca、Cu元素在阶段Ⅱ的积累速率最高,Zn元素的积累速率在阶段Ⅱ和Ⅳ较高,Mg、S、Fe、Mn和B元素的积累速率在各阶段的差异均不显著。沙糖橘果径发育关键期是阶段Ⅱ和Ⅲ;果实鲜质量和干质量增长关键期是阶段Ⅲ和Ⅳ,此时对水分的需求较多。阶段Ⅱ果实对中微量元素的需求较多;阶段Ⅲ果实对元素的需求量最大,不仅需要各种大量元素,还需要中微量元素;阶段Ⅳ果实需要各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但需适当控施N肥,以减少浮皮和避免转色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糖橘 果实 矿质营养 元素需求 施肥 南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_3处理条件下西瓜直接再生试验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国志 张明方 +1 位作者 顾掌根 缑艳霞 《长江蔬菜》 2009年第03X期11-14,共4页
以西瓜纯种自交系伊选为材料,研究了化学诱变剂NaN3对西瓜直接再生试验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叠氮化钠浓度的升高,显著的延迟了种子萌发、胚根发生、子叶开展、不定芽分化、伸长以及生根的时间,降低了芽分化频率和每个外植体分化的... 以西瓜纯种自交系伊选为材料,研究了化学诱变剂NaN3对西瓜直接再生试验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叠氮化钠浓度的升高,显著的延迟了种子萌发、胚根发生、子叶开展、不定芽分化、伸长以及生根的时间,降低了芽分化频率和每个外植体分化的不定芽数。1.5mmol/L的NaN3振荡处理1.5h为最佳的诱变处理,使外植体再生频率降低到40.0%,不定芽数/外植体降低到4.3,符合抗冷突变体半致死剂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诱变 nan3 不定芽分化 半致死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份奇楠沉香无性系的生长变异与综合评价
17
作者 钟源源 付豪 +7 位作者 杨保国 崔之益 陈乐康 毛纯 熊俊飞 赵宏鹏 覃瑶 郝建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390-2400,共11页
探究奇楠沉香无性系的生长规律和遗传变异特征,为奇楠沉香优良无性系早期高效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助力沉香产业提质增效。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栽培的25份奇楠沉香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调查3 a生长性状等指标,分析... 探究奇楠沉香无性系的生长规律和遗传变异特征,为奇楠沉香优良无性系早期高效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助力沉香产业提质增效。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栽培的25份奇楠沉香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调查3 a生长性状等指标,分析不同无性系的生长表现、适应性以及生长性状变异等早期生长差异和相关性,综合遗传参数估算和聚类分析,筛选具有速生、广适性特征的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25份奇楠沉香无性系的树高、地径和保存率均差异显著,3 a的平均树高、地径和保存率分别为134.15 cm、2.89 cm、68.40%,最大的均为Qi NYH,最小的均为Bo LZ。25份奇楠沉香无性系造林后树高和地径年生长量存在较大的变幅,整体表现为种植第3年的树高和地径显著提高。25份奇楠沉香无性系在不同生长时期树高和地径均表现出不同幅度的变异,地径性状离散大,变异最为丰富。生长性状3 a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且稳定,均在0.63以上。地径、树高和保存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对25份奇楠沉香无性系进行综合排名,按照20%的入选率,入选前5名的依次是Qi NYH、Ao S、Jin SZ、Tu YW、Cuan T。通过聚类分析将25份参试无性系分为4类,第Ⅰ类长势较好,包括Ao S、Qi NYH、Lan BS、Tu YW、Jin SY、Xi GY、Jin SZ和Cuan T,树高、地径和保存率分别在158.00 cm、3.00 cm和73.00%以上,具有较强的后期生长潜力;第Ⅱ类和第Ⅲ类长势居中;第Ⅳ类长势较差,树高、地径和保存率均较低。通过综合评价得出,无性系Qi NYH、Ao S、Jin SZ、Tu YW和Cuan T的树高、地径、年生长量和保存率等均表现较好,适宜作为综合品质优良的奇楠沉香无性系在凭祥等地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楠沉香 无性系 生长 遗传变异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_3诱变和盐碱胁迫对苜蓿愈伤组织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波 邬婷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0-135,143,共7页
为了解NaN_3诱变和盐碱胁迫对苜蓿愈伤组织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利用叠氮化钠(NaN_3)诱变和盐碱(NaCl、NaHCO_3、Na_2CO_3)胁迫处理"中苜1号"苜蓿愈伤组织,测定相关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NaN_3和盐碱浓度的增加,愈... 为了解NaN_3诱变和盐碱胁迫对苜蓿愈伤组织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利用叠氮化钠(NaN_3)诱变和盐碱(NaCl、NaHCO_3、Na_2CO_3)胁迫处理"中苜1号"苜蓿愈伤组织,测定相关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NaN_3和盐碱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存活率降低,在NaN_3浓度为3.0 mmol·L^(-1)(处理8 d),愈伤组织存活率为54.55%,此NaN_3浓度和处理时间为NaN_3诱变半致死浓度;在200 mmol·L^(-1)盐碱浓度胁迫下(胁迫12 d),愈伤组织存活率低于5%,此盐碱浓度和胁迫时间为各盐碱致死浓度;除低浓度NaCl胁迫组外,随着NaN_3和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生物量降低,NaN_3降低范围为60.85%~81.88%,NaCl胁迫组降低了13.90%~65.63%,NaHCO_3胁迫组降低了21.71%~67.37%,Na_2CO_3胁迫组降低了61.54%~73.20%,盐碱对愈伤组织生物量的影响为NaCl>NaHCO_3>Na_2CO_3。经NaN_3诱变和盐碱胁迫,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MDA含量和电导率降低,NaN_3、NaN_3+NaCl、NaN_3+Na_2CO_3、NaN_3+NaHCO_3各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47.07%、53.57%、22.31%、47.69%,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24.79%、162.86%、58.36%、109.54%,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47.78%、162.86%、80.00%、107.25%,MDA含量分别降低了2.35%、11.17%、3.64%、5.54%,相对电导率分别降低了15.13%、17.96%、16.79%、17.28%。NaN_3诱变促进愈伤组织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降低膜的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愈伤组织 nan3诱变 盐碱胁迫 存活率 生物量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DNAN基熔铸炸药压滤装药工艺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金大勇 王亲会 +4 位作者 蒋秋黎 牛国涛 牛磊 曹少庭 蒋芳芳 《爆破器材》 CAS 2015年第3期16-21,共6页
为确保混合炸药在压滤装药工艺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工艺过程安全性分析,获得了工艺安全性风险因素及其分类;利用试验测试和数值仿真手段,对一种DNAN基熔铸混合炸药(MCX-D)的本质安全性、相容性、机械和热刺激等装药工艺安全性影响因素... 为确保混合炸药在压滤装药工艺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工艺过程安全性分析,获得了工艺安全性风险因素及其分类;利用试验测试和数值仿真手段,对一种DNAN基熔铸混合炸药(MCX-D)的本质安全性、相容性、机械和热刺激等装药工艺安全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炸药本质上是安全的,压滤工艺过程中组分变化和热损伤导致炸药本身感度的升高有限(机械感度≤40%),符合使用要求;装药在温度和压力双重作用下的内部温升仅为0.3℃左右,不存在热爆炸的可能性。由此证明DNAN基熔铸炸药压滤装药工艺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n 熔铸炸药 压滤装药工艺 工艺安全性 机械感度 热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南宁盆地地下水中硝酸盐浓度预测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浩伟 程茹樊 +2 位作者 李仲龙 钱坤 沈帅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80,共8页
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本研究以南宁盆地为研究区域,采用逻辑回归、决策树及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模型,结合降水量、氮肥施用量和人口密度等多种环境因子,构建了地下水中硝酸盐浓度的预测模型,预... 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本研究以南宁盆地为研究区域,采用逻辑回归、决策树及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模型,结合降水量、氮肥施用量和人口密度等多种环境因子,构建了地下水中硝酸盐浓度的预测模型,预测了南宁盆地地下水中硝酸盐浓度的空间分布,并评估了其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其他模型,其R^(2)值为0.736,RMSE和MAE分别为2.736和2.077;南宁盆地大部分地下水中硝酸盐浓度处于安全范围内,但约16.14%的区域存在污染风险,这些区域主要分布在农业区;婴儿和儿童通过饮水摄入硝酸盐的非致癌健康风险超过了可接受范围,尤其是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南宁盆地西南部和东部地区。本研究为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管理和公共健康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硝酸盐 机器学习 健康风险评价 饮用水安全 南宁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