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程温度对Sr_(2)SiO_(4):Eu^(3+)荧光粉原子与电子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郑世燕 廖凌鑫 +1 位作者 庄琼 袁怡圃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2,共7页
由于Eu^(3+)的掺杂,使得Sr_(2)SiO_(4):Eu^(3+)样品具有发光的特性.本文主要探讨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r_(2)SiO_(4):Eu^(3+)荧光粉样品时,制程温度对样品原子与电子结构的影响.在原子结构的研究上,先利用X射线衍射进行测量,再使用一般结... 由于Eu^(3+)的掺杂,使得Sr_(2)SiO_(4):Eu^(3+)样品具有发光的特性.本文主要探讨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r_(2)SiO_(4):Eu^(3+)荧光粉样品时,制程温度对样品原子与电子结构的影响.在原子结构的研究上,先利用X射线衍射进行测量,再使用一般结构分析系统软件对X射线衍射测量结果进行拟合分析;在电子结构的研究上,则是利用以同步辐射为光源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能谱进行分析.期许能从原子与电子结构的角度,获得制程温度与Sr_(2)SiO_(4):Eu^(3+)荧光粉样品发光强度间的关联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样品主要以低温相存在.当制程温度升高时,Eu^(3+)在样品中的掺杂位置会受影响,体现在不对称率I的改变;虽然此举并不影响样品的发光波长,但会让样品的发光强度增强,在此过程中也伴随着O 2p-Eu 4f/5d混合未占据态态密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2)SiO_(4):Eu^(3+) 光致发光光谱 X射线衍射 一般结构分析系统 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Zn_(2)SiO_(4)粉体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2
作者 周海静 曹玉霞 +1 位作者 郭东洁 王兴涛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3,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材料的发光机理。结果表明:所制...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材料的发光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体为层状结构,其物相组成为纯的Zn_(2)SiO_(4)晶体。在波长为465 nm的光激发下,发射光谱图中存在五个发射峰,分别对应着Eu^(3+)的^(5)D_(0)→^(7)F_(0) (579 nm)、^(5)D_(0)→^(7)F_(1) (592 nm)、^(5)D_(0)→^(7)F_(2) (615 nm)、^(5)D_(0)→^(7)F_(3) (653 nm)和^(5)D_(0)→^(7)F_(4) (703 nm)能级跃迁,其中,在615 nm处的发射峰最强。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粉体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Eu^(3+)掺量为8%时,粉体的发光强度取得最大值,Eu^(3+)和Eu^(3+)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式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经计算,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的色温和颜色纯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当Eu^(3+)掺杂浓度为8%时,发光粉体的色温和颜色纯度均最高,粉体所发光为暖红光,颜色纯度最大为8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Zn_(2)SiO_(4)∶Eu^(3+) 高温固相法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状NaLa(MoO_4)_2∶Eu^(3+),M(M=Gd^(3+),Ti^(4+))红色荧光粉的水热合成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翟永清 李金航 +4 位作者 李璇 王艳慧 刘佳 姜曼 胡雪燕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540-2545,共6页
以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为溶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花状的NaLa(MoO4)2∶Eu3+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NaLa(MoO4)2∶Eu3+属于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样品... 以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为溶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花状的NaLa(MoO4)2∶Eu3+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NaLa(MoO4)2∶Eu3+属于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样品分散性好,粒度均匀,呈花状结构。样品的激发光谱分为两部分:位于250~350 nm的宽激发带归属于Eu-O,Mo-O之间的电荷迁移;350~500 nm的系列尖锐峰归属于Eu3+的f-f跃迁。样品的发射光谱中主发射峰位于615 nm处,归属于Eu3+的5D0→7F2电偶极跃迁。此外,共掺杂适量的Gd3+或Ti4+能够有效敏化Eu3+的发光,明显增强了615 nm的红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a(moo4)2∶Eu^3+ 水热法 花状形貌 敏化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NaLa(MoO_4)_2∶Eu^(3+)的微波辐射合成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戴沈华 彭富林 +2 位作者 朱媛媛 何秀明 郭新立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4-478,共5页
利用微波辐射加热的方法合成了均匀的球形NaLa(MoO4)2粉体颗粒,研究了CTAB对粉体形貌的影响,并用激光粒度仪测定了其粒径分布.结果表明:CTAB改善了粉体形貌,球形颗粒的均一性也得到了提高.当CTAB的加入量为20 mmol·L-1时颗粒分布窄... 利用微波辐射加热的方法合成了均匀的球形NaLa(MoO4)2粉体颗粒,研究了CTAB对粉体形貌的影响,并用激光粒度仪测定了其粒径分布.结果表明:CTAB改善了粉体形貌,球形颗粒的均一性也得到了提高.当CTAB的加入量为20 mmol·L-1时颗粒分布窄,中心粒径D50=0.854μm,有利于在芯片基底上形成致密的荧光粉涂层.使用XRD,TEM和EDS测定了结构和成分,表明粉体颗粒为纯四方相的NaLa(MoO4)2多晶颗粒,且未检测到杂质元素的存在.NaLa(MoO4)2:Eu3+的室温光致发光谱表明了样品可以被紫外、近紫外和蓝光有效激发,从而发射波长为616 nm的高强度红光,使其在LED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a(moo4)2 EU^3+ 发光材料 CTAB 微波辐射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荧光粉NaLa(MoO_4)_2∶Dy^(3+),Eu^(3+)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涛 马玉兰 +1 位作者 欧阳艳 何晓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123,共3页
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激活剂离子物质的量之比、助剂等反应参数对NaLa(MoO_4)_2∶Dy^(3+),Eu^(3+)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激活剂离子物质的量之比、助剂等反应参数对NaLa(MoO_4)_2∶Dy^(3+),Eu^(3+)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Eu^(3+)在Dy^(3+),Eu^(3+)的摩尔比中逐渐增大,Dy^(3+)的发射峰逐渐减弱,而Eu^(3+)的发射峰逐渐增强,说明Dy^(3+)和Eu^(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助剂的添加有助于发光强度的增强,并对色坐标有改善作用,当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40)为助剂,Dy^(3+)和Eu^(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荧光粉的色坐标(0.323,0.340)与标准的白光色坐标(0.330,0.330)接近。表明以PVP为助剂,Dy^(3+)和Eu^(3+)双掺杂的NaLa(MoO_4)_2是一种很好的近紫外光激发下的单一基质白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a(moo4)2∶Dy^3+ EU^3+ 改进共沉淀法 白光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红色发光材料NaLa(MoO_4)_2:Eu^(3+)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翟永清 马健 +3 位作者 胡志春 赵佳佳 崔瑶轩 宋珊珊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23-1329,共7页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红色荧光粉NaLa(MoO4)2∶Eu3+,运用热重-差热分析仪、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经700~900℃焙烧均能得...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红色荧光粉NaLa(MoO4)2∶Eu3+,运用热重-差热分析仪、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经700~900℃焙烧均能得到目标产物NaLa(MoO4)2∶Eu3+,且具有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样品由尺寸约1~3μm类球形小颗粒组成。激发光谱在250~350 nm处有一宽的吸收带,峰值位于290 nm,属于Mo-O,Eu-O的电荷迁移带;350~500 nm范围内的系列尖峰是由Eu3+的4f-4f跃迁所致;发射光谱由一系列发射峰组成,主峰位于616nm处,属于5D0→7F2电偶极跃迁发射。同时研究了焙烧温度和时间、柠檬酸和乙二醇的摩尔比,以及助熔剂等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a(moo4)2∶Eu3+ 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 红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合成NaLa(MoO_4)_2∶Eu^(3+)红色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欧阳艳 张晓蓉 +1 位作者 许艳红 何晓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8-130,134,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微米花状,四方晶系的NaLa(MoO4)2∶Eu3+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结构控制剂种类、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添加量、Eu3+...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微米花状,四方晶系的NaLa(MoO4)2∶Eu3+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结构控制剂种类、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添加量、Eu3+掺杂浓度、反应物浓度等系列对合成NaLa(MoO4)2∶Eu3+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微米花状NaLa(MoO4)2∶Eu3+红色荧光粉为四方晶系,在464nm紫外激发下,观察到其发射主峰位置在615nm。当反应条件分别为PVP=0.75g、Eu3+掺杂浓度10%、反应物浓度为0.12mol/L时样品具有最强的发光强度。在紫外灯照射下,样品呈现出明亮的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a(moo4)2∶Eu3+ 微米花状结构 红色荧光粉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辅助合成NaLa(MoO_4)_2:Eu^(3+)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7
8
作者 刘运 高伟萍 +2 位作者 史晓磊 罗超 左浩强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5期40-45,共6页
柠檬酸辅助水热合成并在600℃条件下煅烧2小时制备出了红色荧光粉NaLa(MoO4)2:Eu3+,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荧光光谱(PL)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纯四方相结构;随着Eu3+形成固溶体的浓度增加,发光... 柠檬酸辅助水热合成并在600℃条件下煅烧2小时制备出了红色荧光粉NaLa(MoO4)2:Eu3+,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荧光光谱(PL)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纯四方相结构;随着Eu3+形成固溶体的浓度增加,发光强度逐渐增强,电荷迁移带宽化并红移;当Eu3+形成固溶体的浓度为50%时,产物发光强度最大;所制备样品能够被紫外光(280nm)、近紫外光(395nm)和蓝光(465nm)有效激发,其主发射峰均位于617nm处Eu3+的5 D0→7F2特征跃迁;所得产物色坐标稳定且与NTSC红色色坐标非常接近.因此,该方法制备的NaLa(MoO4)2:Eu3+荧光粉是一种性能稳定、可被广泛应用的红色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a(moo4)2:Eu3+ 柠檬酸 水热合成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水热合成NaLa(MoO_4)_2:Eu^(3+)微晶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伍宏明 陈虎 +2 位作者 刘云飞 吕忆农 洪慧敏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45,共5页
采用微波水热法合成形貌规整、尺寸均一的短棒状和树枝状NaLa(MoO4)2:Eu3+微晶。研究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物浓度为10 mmol/L条件下,当反应温度为100℃时,产物为纳米片状结构;反应温度为15... 采用微波水热法合成形貌规整、尺寸均一的短棒状和树枝状NaLa(MoO4)2:Eu3+微晶。研究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物浓度为10 mmol/L条件下,当反应温度为100℃时,产物为纳米片状结构;反应温度为150℃时,得到长约5μm、直径约500 nm的棒状结构产物;当反应物浓度为40mmol/L,反应温度为150℃时,产物为树枝状结构。荧光性能分析表明,棒状和树枝状微晶在464 nm蓝光有效激发下,均发射出614 nm红光,对应于Eu3+的5D0→7F2跃迁。棒状晶体的发光强度约为树枝状的10倍,这是由于棒状晶体较强的激发强度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水热 棒状微晶 nala(moo4)2∶Eu3+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荧光粉NaGd(MoO_4)_2:Dy^(3+),Eu^(3+)的水热合成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14
10
作者 姜营营 刘桂霞 +2 位作者 王进贤 董相廷 于文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4-799,共6页
采用谷氨酸辅助水热法合成了八面体形NaGd(MoO4)2:Dy3+,Eu3+白色荧光粉.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四方晶系的NaGd(MoO4)2纯相.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所制备的粒子为八面体形,各边长约为2μm.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NaGd(MoO4)2:4%Dy... 采用谷氨酸辅助水热法合成了八面体形NaGd(MoO4)2:Dy3+,Eu3+白色荧光粉.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为四方晶系的NaGd(MoO4)2纯相.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所制备的粒子为八面体形,各边长约为2μm.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NaGd(MoO4)2:4%Dy3+,yEu3+(y=0,0.5%,0.6%,0.7%,0.8%,0.9%,1.0%)样品中,随着Eu3+掺入量的增加,Dy3+的发射峰逐渐减弱,而Eu3+的发射峰逐渐增强,说明Dy3+-Eu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通过色坐标图可知,当Eu3+掺杂量y=0.9%时,荧光粉的色坐标(0.338,0.281)与标准的白光色坐标(0.33,0.33)接近,表明NaGd(MoO4)2:4%Dy3+,0.9%Eu3+是很好的近紫外光激发下的白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Gd(moo4)2:Dy3+ Eu3+ 发光材料 白光 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的α-Gd_2(MoO_4)_3荧光粉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国有 赵晓霞 +1 位作者 孟庆裕 王晓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4-728,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Eu3+掺杂的α-Gd2(MoO4)3荧光粉。通过XRD、SEM以及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助熔剂为3%时样品的结晶较好,样品的发光强度最强,并且样品粉末不团聚。光谱测量的结果表明该荧光粉与其他商品荧光粉不...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Eu3+掺杂的α-Gd2(MoO4)3荧光粉。通过XRD、SEM以及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助熔剂为3%时样品的结晶较好,样品的发光强度最强,并且样品粉末不团聚。光谱测量的结果表明该荧光粉与其他商品荧光粉不同,其最有效的激发波长不在电荷迁移带范围,其f-f跃迁的465,395nm吸收更强,这就意味着该类荧光粉可作为目前已商品化的白光LED的红色补偿荧光粉,也可作为近紫外LED和三基色荧光粉组合型白光器件的红色荧光粉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moo4)3 白光LED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Li(MoO_4)_2:Eu^(3+)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晔 王海波 +1 位作者 张瑞西 林海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8-80,共3页
以H3BO3助熔剂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iMo2O8∶Eu3+红色荧光粉。通过XRD、SEM及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助熔剂为3 wt%时样品具有好的结晶和优良的光谱性质;光谱测量的结果表明,在近紫外、蓝光激发下,能发射出6... 以H3BO3助熔剂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iMo2O8∶Eu3+红色荧光粉。通过XRD、SEM及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助熔剂为3 wt%时样品具有好的结晶和优良的光谱性质;光谱测量的结果表明,在近紫外、蓝光激发下,能发射出615nm的红光,具有较高的色纯度。因此,可作为目前已商品化的白光LED的红色补偿荧光粉,也可作为近紫外LED和三基色荧光粉组合型白光器件的红色荧光粉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oo4)2 EU^3+ 白光LED 红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荧光粉Gd_2(MoO_4)_3∶Eu^(3+)、Dy^(3+)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玲 魏小娟 +3 位作者 李文生 董其铮 孙卫民 张定军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18,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ED用荧光粉Gd2(MoO4)3∶Eu3+、Dy3+,通过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以及光致发光光谱的测试和表征,研究Gd2(MoO4)3∶Eu3+、Dy3+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样品属于正交晶系,常温下在389nm的近紫外光的激发下,样品发...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ED用荧光粉Gd2(MoO4)3∶Eu3+、Dy3+,通过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以及光致发光光谱的测试和表征,研究Gd2(MoO4)3∶Eu3+、Dy3+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样品属于正交晶系,常温下在389nm的近紫外光的激发下,样品发射出很强的白光,在Eu3+和Dy3+共同掺杂的体系中,可以观察到由于Dy3+向Eu3+的能量传递使Dy3+敏化Eu3+的发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白色荧光粉 钼酸盐 Gd2(moo4)3∶Eu3+、Dy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PEG-400辅助下的Bi^(3+)敏化NaLa(WO_4)_2∶Eu^(3+)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益 张波 +3 位作者 张奇才 任启芳 陈少华 童斌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4-789,821,共7页
本文通过PEG-400辅助水热合成了NaLa(WO_4)_2∶Eu^(3+)-Bi^(3+)红色荧光粉,并且运用XRD、SEM、EDS、PL等测试手段对荧光粉体的结构、形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pH=7.0~10.0范围内,可以制备出纯相的NaLa(WO_4)_2∶Eu^(3+... 本文通过PEG-400辅助水热合成了NaLa(WO_4)_2∶Eu^(3+)-Bi^(3+)红色荧光粉,并且运用XRD、SEM、EDS、PL等测试手段对荧光粉体的结构、形貌、荧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pH=7.0~10.0范围内,可以制备出纯相的NaLa(WO_4)_2∶Eu^(3+)-Bi^(3+)。当Eu^(3+)的掺量达到5mol%,产品呈现为分散性较好的四方状微晶,粒径为5~6μm。增加Bi^(3+)的掺量,产物形貌向圆球状转变。在λ_(ex)=396 nm的波长激发下,粉体发出强烈红光,此时的Eu^(3+)位于NaLa(WO_4)_2晶体中非反演对称中心位置。当Bi^(3+)的掺杂量为0.8mol%时,Eu^(3+)的荧光强度提升了近4.2倍,持续增加Bi^(3+)掺量,会出现浓度猝灭现象。不仅如此,关于铋离子桥:WO_4^(2-)→Bi^(3+)→Eu^(3+)的级联能量传递机理也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a(WO4)2∶Eu^3+-Bi^3+荧光粉 水热法 发光 浓度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Gd(MoO_4)_2∶Eu^(3+)发光粉的水热合成与发光性质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振乾 马晶 +2 位作者 赵婉男 李艳红 张永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541-3545,共5页
采用水热法,柠檬酸钠为络合剂合成出系列NaGd(MoO_4)_2∶Eu^(3+)发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等对NaGd(MoO_4)_2∶Eu^(3+)发光粉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XRD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单一NaGd(MoO_... 采用水热法,柠檬酸钠为络合剂合成出系列NaGd(MoO_4)_2∶Eu^(3+)发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等对NaGd(MoO_4)_2∶Eu^(3+)发光粉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XRD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单一NaGd(MoO_4)_2相。SEM结果显示:NaGd(MoO_4)_2∶Eu^(3+)发光粉的形貌与柠檬酸钠的用量相关。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的研究结果表明:特征发射峰来自于Eu^(3+)的5D0-7FJ跃迁。宽的激发带主要来自Eu-O和MoO的电荷迁移带。柠檬酸钠为络合剂合成的样品,发光强度和激发强度下降。讨论了柠檬酸钠对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NaGd(moo4)2∶Eu3+ 发光粉 柠檬酸钠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KLa(MoO_4)_2:Eu^(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侯利 吉日嘎兰图 +1 位作者 齐向东 付作岭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65-969,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红色荧光粉KLa(MoO4)2:Eu3+,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荧光光谱(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H值是合成样品KLa(MoO4)2:Eu3+的关键因素,当溶液pH值接近7时,荧光粉的纯度较高,分散性良好... 采用水热法制备红色荧光粉KLa(MoO4)2:Eu3+,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荧光光谱(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H值是合成样品KLa(MoO4)2:Eu3+的关键因素,当溶液pH值接近7时,荧光粉的纯度较高,分散性良好、粒度均匀、呈规则球形。这种荧光材料可以被紫外光279 nm、近紫外光395 nm和蓝光465 nm有效激发,发射主峰位于617 nm,是一种可应用于白光LED转换用的新型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a(moo4)2:Eu3+ 水热合成 红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紫外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In_2(MoO_4)_3:Eu^(3+),Bi^(3+)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汤安 张丁非 +1 位作者 杨柳 段作衡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17-819,共3页
通过固相反应法在1000℃空气气氛中合成了In2(MoO4)3:Eu3+、Bi 3+红色荧光粉。粉体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荧光分度计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荧光粉具有单相立方晶体结构,该荧光粉能够被近紫外光(395nm)有效激发,发射高强度的612nm红光。E... 通过固相反应法在1000℃空气气氛中合成了In2(MoO4)3:Eu3+、Bi 3+红色荧光粉。粉体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荧光分度计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荧光粉具有单相立方晶体结构,该荧光粉能够被近紫外光(395nm)有效激发,发射高强度的612nm红光。Eu3+浓度为40%(摩尔分数)时,In2(MoO4)3:Eu3+发光强度较高。In2(MoO4)3:0.4Eu3+、Bi 3+荧光粉,Bi 3+浓度为3%(摩尔分数)时,发光强度最大,高于没有掺Bi 3+的In2(MoO4)3:0.4Eu3+荧光粉。和CaMoO4:Eu3+相比,In2(MoO4)3:0.4Eu3+、0.03Bi 3+有较高的发光强度。因此,In2(MoO4)3:0.4Eu3+、0.03Bi 3+是一种可能应用于近紫外白光LED的新型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 红色荧光粉 In2(moo4)3 Eu3+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红色荧光粉NaLa(MoO_4)_2∶Sm^(3+)的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翟永清 张弯 +3 位作者 殷艳杰 韩英 李学敏 胡崔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92-1498,共7页
采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aLa(MoO_4)_2∶Sm^(3+)新型系列红色荧光粉。通过热重-差热分析仪分析了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分别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发光性质等进行分析表征... 采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aLa(MoO_4)_2∶Sm^(3+)新型系列红色荧光粉。通过热重-差热分析仪分析了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分别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发光性质等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在700℃以上煅烧即可得到NaLa(MoO_4)_2的纯相;800℃煅烧所得样品粒度均匀,尺寸约为700~800 nm;所合成的NaLa(MoO_4)_2∶Sm^(3+)主要的激发峰位于307 nm、364 nm、377 nm、405 nm、469 nm处,其中最强的激发峰位于405 nm;发射光谱主要由571 nm、607 nm、647 nm处的三个发射峰组成,分别对应Sm^(3+)的4G5/2→6H5/2、4G5/2→6H7/2、4G5/2→6H9/2跃迁,其中最强发射峰位于647 nm处,说明样品在紫外、近紫外及蓝光区均可被激发,且发出红光。研究发现:煅烧温度为800℃、Sm3+掺杂浓度为0.04时,样品发光强度最大,其浓度淬灭主要是由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a(moo4)2∶Sm3+ 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 红色荧光粉 浓度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法合成的Eu^(3+)掺杂La_2(MoO_4)_3材料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益 方辉 +3 位作者 张峰君 解文杰 张奇才 靳廷甲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75-781,共7页
在微乳体系(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氨/水/戊烷/戊醇)协助下,采用钼酸钠和硝酸镧通过微乳反应制备了具有不同微结构的La2(MoO4)3。在表面活性剂CTAB浓度由0.2 mol/L增加到0.4 mol/L的过程中,La2-(MoO4)3的结构由蚕蛹状逐渐转变成近球形。经... 在微乳体系(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氨/水/戊烷/戊醇)协助下,采用钼酸钠和硝酸镧通过微乳反应制备了具有不同微结构的La2(MoO4)3。在表面活性剂CTAB浓度由0.2 mol/L增加到0.4 mol/L的过程中,La2-(MoO4)3的结构由蚕蛹状逐渐转变成近球形。经800℃煅烧处理4 h后的La2(MoO4)3∶Eu3+材料通过396nm紫外光激发,发射出由5D0→7F2的受迫电偶极跃迁产生的波长为617 nm红光,且当Eu3+掺杂摩尔分数达到20%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La2(moo4)3∶Eu3+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BO_3^(3-)掺杂对NaGd(MoO_4)_2∶Eu^(3+)荧光粉发光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华宇 闫景辉 邹明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9-143,共5页
采用柠檬酸钠为表面活性剂的水热法制备了NaGd(MoO4)2∶xEu^(3+)(x=10%,20%,30%,40%)和NaGd(MoO4)2∶7%Eu^(3+),ySO2-4/BO3-3荧光粉,对所制备样品的晶相、形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NaGd(MoO4)2∶xEu^(3+)和NaGd(MoO4)2∶7%... 采用柠檬酸钠为表面活性剂的水热法制备了NaGd(MoO4)2∶xEu^(3+)(x=10%,20%,30%,40%)和NaGd(MoO4)2∶7%Eu^(3+),ySO2-4/BO3-3荧光粉,对所制备样品的晶相、形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NaGd(MoO4)2∶xEu^(3+)和NaGd(MoO4)2∶7%Eu^(3+),ySO2-4/BO3-3荧光粉均为四方相的白钨矿结构;红外光谱测试发现有SO2-4/BO3-3的特征吸收峰,这表明SO2-4/BO3-3被成功掺入基质;荧光光谱测试说明,在NaGd(MoO4)2基质中Eu^(3+)掺杂量为30%时发光最强;通过研究NaGd(MoO4)2∶7%Eu^(3+),ySO2-4/BO3-3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发现适量的SO2-4/BO3-3掺杂会使Eu^(3+)的特征发射增强,且掺杂10%SO2-4或10%BO3-3后可以减少3%左右的Eu^(3+)掺杂,起到了节约稀土掺杂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NaGd(moo4)2∶Eu3+ SO2-4/BO3-3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