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紫外激发的Na_2ZnSiO_4∶Sm^(3+)橙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萍 杨定明 +2 位作者 何晓林 王刚 王前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34-1538,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适合于近紫外激发的橙红色荧光粉Na2ZnSiO4∶Sm3+,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对样品的相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样品属于单斜晶系,粒径约为2μm。样品的激发光谱在330~550nm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适合于近紫外激发的橙红色荧光粉Na2ZnSiO4∶Sm3+,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对样品的相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样品属于单斜晶系,粒径约为2μm。样品的激发光谱在330~550nm间呈多峰分布。在404nm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光谱由峰值为566nm,604nm和650nm的3个峰构成,发射主峰位于604nm处,对应Sm3+的4G5/2→6H7/2跃迁,呈橙红光发射。当Sm3+的掺量为3%时,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随后减小,是由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引起的浓度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2znsio4∶sm3+ 荧光粉 溶胶-凝胶法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Li_2ZnSiO_4∶Sm^(3+)红色荧光粉 被引量:6
2
作者 何晓林 杨定明 +1 位作者 廖其龙 代亚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2-536,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Li2ZnSiO4∶Sm3+红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正方晶系,呈柱状颗粒。用566 nm、604 nm和651 nm作为监控波长,激发峰位置和形状并未发生改变,但峰的强度有所差别。激发主峰位于408 nm(6...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Li2ZnSiO4∶Sm3+红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正方晶系,呈柱状颗粒。用566 nm、604 nm和651 nm作为监控波长,激发峰位置和形状并未发生改变,但峰的强度有所差别。激发主峰位于408 nm(6H5/2→4L13/2)处。在408 nm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由四个荧光发射峰构成,分别位于566 nm、604 nm、651 nm和710 nm,对应于Sm3+特征跃迁4G5/2→6HJ(J=5/2,7/2,9/2,11/2),发射主峰为604nm,是一种适用于白光LED的红色荧光粉,当Sm3+的掺杂浓度为2.5%,发光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Li2znsio sm3+ 红色荧光粉 发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Y(WO_4)_2∶Sm^(3+)晶体的生长与上转换发光 被引量:5
3
作者 程振祥 张树君 +4 位作者 宋峰 郭红沧 刘雪松 韩建儒 陈焕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用Czochralski法生长了高光学质量、大尺寸的NaY(WO4 ) 2 ∶Sm3 + 单晶。测量了晶体在室温下的吸收谱 ,对跃迁的能级进行了指认。在 94 6nm泵浦下测量了晶体的上转换荧光发射谱。研究了NYW晶体中Sm3 + 上转换发光的机制。
关键词 钨酸钇钠晶体 钐离子 naY(WO4)2晶体 sm^3+离子 上转换 晶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16nm光激发下Sm^(3+)掺杂NaY(WO_4)_2上转换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雅静 史忠祥 +3 位作者 魏蕾 李娟娟 肖林久 谢颖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5-157,共3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出NaY(WO_4)_2∶Sm^(3+)上转换荧光粉。该荧光粉性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激发光谱以及发射光谱来表征。探讨了Sm^(3+)浓度及退火温度对NaY(WO_4)_2∶Sm^(3+)晶体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在Sm^(3+)... 通过水热法合成出NaY(WO_4)_2∶Sm^(3+)上转换荧光粉。该荧光粉性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激发光谱以及发射光谱来表征。探讨了Sm^(3+)浓度及退火温度对NaY(WO_4)_2∶Sm^(3+)晶体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在Sm^(3+)浓度为1.2%,800℃退火条件下合成的样品具有最佳发光性能。利用816nm光激发NaY(WO_4)_2∶Sm^(3+),观察到了563nm处绿光,606nm处橙光以及647nm处的红光发射峰。它们分别来自于Sm^(3+)的~4 G_(5/2)→~6 H_(5/2)、~4 G_(5/2)→~6 H_(7/2)、~ G_(5/2)→~6 H_(9/2)能级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naY(WO4)2∶sm3+ 水热法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NaY(MoO_4)_2∶Sm^(3+)荧光粉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兆 徐克 江元汝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5-528,共4页
以水热法合成了球形NaY(MoO_4)_2∶Sm^(3+)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光致荧光光谱(PL)进行表征,考察荧光粉的晶相、形貌及发光性能。研究了Sm^(3+)掺杂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调节体系酸度对样品形... 以水热法合成了球形NaY(MoO_4)_2∶Sm^(3+)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光致荧光光谱(PL)进行表征,考察荧光粉的晶相、形貌及发光性能。研究了Sm^(3+)掺杂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调节体系酸度对样品形貌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180℃水热反应20h,pH=7.0时控制合成出规则球形NaY(MoO_4)_2粉体,当Sm^(3+)的摩尔掺杂量为4%时,发射峰强度达到最大,继续增加Sm^(3+)浓度,其发射峰强度减弱,出现了浓度猝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MoO4)2∶sm3+ 发光 水热合成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红色荧光粉NaLa(MoO_4)_2∶Sm^(3+)的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翟永清 张弯 +3 位作者 殷艳杰 韩英 李学敏 胡崔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92-1498,共7页
采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aLa(MoO_4)_2∶Sm^(3+)新型系列红色荧光粉。通过热重-差热分析仪分析了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分别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发光性质等进行分析表征... 采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aLa(MoO_4)_2∶Sm^(3+)新型系列红色荧光粉。通过热重-差热分析仪分析了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分别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发光性质等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在700℃以上煅烧即可得到NaLa(MoO_4)_2的纯相;800℃煅烧所得样品粒度均匀,尺寸约为700~800 nm;所合成的NaLa(MoO_4)_2∶Sm^(3+)主要的激发峰位于307 nm、364 nm、377 nm、405 nm、469 nm处,其中最强的激发峰位于405 nm;发射光谱主要由571 nm、607 nm、647 nm处的三个发射峰组成,分别对应Sm^(3+)的4G5/2→6H5/2、4G5/2→6H7/2、4G5/2→6H9/2跃迁,其中最强发射峰位于647 nm处,说明样品在紫外、近紫外及蓝光区均可被激发,且发出红光。研究发现:煅烧温度为800℃、Sm3+掺杂浓度为0.04时,样品发光强度最大,其浓度淬灭主要是由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a(MoO4)2∶sm3+ 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 红色荧光粉 浓度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陶瓷核废物固化体的制备及化学稳定性
7
作者 刘缘 范林杰 +4 位作者 刘昆奇 刘蝶 宋江 刘吉 王军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共9页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T法评估了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Sr_(0.5)Zr_(2)(PO_(4))_(3)相和(Ce,Sm)PO_(4)独居石相兼容性好,两相间不发生相互反应;所制备的复相陶瓷固化体晶粒尺寸小,相对密度高于96%,改变Sm/Ce比对固化体的微观结构和致密性无明显影响;PCT测试结果表明Sr、Ce和Sm的元素归一化元素浸出率都较低,与单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相比,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具有较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0.5)Zr_(2)(PO_(4))_(3)-(Ce sm)PO_(4)复相陶瓷固化体 微波烧结 致密性 化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bO_(4)掺杂对Na-β"-Al_(2)O_(3)固态电解质性能的改善
8
作者 张万星 刘立敏 +3 位作者 周晓亮 徐瑶 郭炜琳 张硕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6-702,共7页
离子导体陶瓷材料的高断裂强度和优异热稳定性对于解决目前困扰碱金属电池发展的热失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在室温下表现出的较高离子传输阻力限制了全固态电池的实际性能。以Na-β"-Al_(2)O_(3)(SBA)这一具备独特层状二维Na^(+... 离子导体陶瓷材料的高断裂强度和优异热稳定性对于解决目前困扰碱金属电池发展的热失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在室温下表现出的较高离子传输阻力限制了全固态电池的实际性能。以Na-β"-Al_(2)O_(3)(SBA)这一具备独特层状二维Na^(+)传导结构的离子导体陶瓷为研究对象,通过合成具备“微弹性”特点的LaNbO_(4)陶瓷作为第二相来对SBA的晶粒间隙进行填充修饰,以改善SBA在室温下的离子传导性能。结果表明,0.50 wt.%的LaNbO_(4)掺入量对SBA的提升效果最佳,修饰后的SBA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了2.061 mS·cm^(-1)。对应的活化能也从纯相SBA的0.1714 eV降低到了0.1545 eV。陶瓷横截面的SEM图像表明,合适比例的LaNbO_(4)掺入不仅提高了SBA的烧结致密度,也改善了SBA的晶体生长趋势,因此修饰后的SBA的阻抗值发生了降低。在室温全固态对称钠电池的恒流循环实验中,使用掺杂SBA组装的对称电池能够以更低的电压运行也从实验层面上印证了上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导体陶瓷 全固态电池 na-β"-Al_(2)O_(3) LaNbO_(4) 掺杂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Sm_2O_3和有序介孔SiO_2复合改性NaAlH_4储氢性能的研究
9
作者 孙迪波 陈启元 +2 位作者 翁国庆 李文章 马小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5-39,共5页
以机械球磨为制备方法,利用Sievert等容法吸放氢性能测试法系统地研究了有序介孔SiO2和Sm2O3复合改性NaAlH4体系的储氢性能。并利用XRD、FESEM和HRTEM来表征体系的物相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Sm2O3单掺杂可以改善NaAlH4的脱氢性能,4h时Na... 以机械球磨为制备方法,利用Sievert等容法吸放氢性能测试法系统地研究了有序介孔SiO2和Sm2O3复合改性NaAlH4体系的储氢性能。并利用XRD、FESEM和HRTEM来表征体系的物相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Sm2O3单掺杂可以改善NaAlH4的脱氢性能,4h时NaAlH4-Sm2O3体系的放氢量约为3.6%,而有序介孔SiO2和Sm2O3复合掺杂改性NaAlH4体系4h时的放氢量达到4.3%,且循环吸放氢性能得到加强。同时对有序介孔SiO2和Sm2O3对NaAlH4体系的改性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AlH4 sm2O3 有序介孔SiO2 储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Y(WO_(4))2∶Sm^(3+)粉末的制备及荧光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晓燕 吴斌 +2 位作者 刘清 王意 吴秀平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25,共6页
以柠檬酸三钠为结合剂,采用水热法结合高温烧结两步法制备了一系列NaY_(1-x)(WO_(4))2∶xSm^(3+)(x=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性能(PL)对粉末的相... 以柠檬酸三钠为结合剂,采用水热法结合高温烧结两步法制备了一系列NaY_(1-x)(WO_(4))2∶xSm^(3+)(x=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性能(PL)对粉末的相结构、形貌、成分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粉末为NaY(WO_(4))2的纯相,属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其形貌为3D花形。在405 nm的光激发下,NaY(WO_(4))2∶Sm^(3+)粉末在600 nm处具有最高的荧光强度,对应于Sm^(3+)的^(4)G_(5/2)→^(6)H_(7/2)磁偶极跃迁,观察到橙红光发射,且Sm^(3+)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0.015时,粉末显示出最强的荧光发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WO_(4))2∶sm^(3+)掺杂 柠檬酸三钠 水热法 高温烧结 3D花形 橙红色 荧光粉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WO_4-WO_3-ZnO体系熔盐镀钨 被引量:11
11
作者 马瑞新 周传华 +2 位作者 李国勋 王超群 孙丽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15-718,共4页
对Na2 WO4 WO3 ZnO体系熔盐镀钨工艺进行了详细研究 ,得到了获得金属钨镀层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在空气气氛中 ,当氧化钨的浓度为 1 5%~ 30 %时 ,于 850~ 950℃能得到金属钨镀层且镀层表面平整 ;当其它条件都相同时 ,在铜基体上获... 对Na2 WO4 WO3 ZnO体系熔盐镀钨工艺进行了详细研究 ,得到了获得金属钨镀层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在空气气氛中 ,当氧化钨的浓度为 1 5%~ 30 %时 ,于 850~ 950℃能得到金属钨镀层且镀层表面平整 ;当其它条件都相同时 ,在铜基体上获得钨镀层比钼基体上所需的温度略高一些 ;扫描电镜照片显示钨镀层与钼基体之间有明显分界面 ,元素线扫描结果证实镀层与钼基体间扩散层厚度仅为 2 .5μm ,基本不形成扩散层 ;不同电流密度下所获得的钨镀层X射线衍射表明镀层中存在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2WO4-WO4-WO3-ZnO熔盐 电镀 镀层 镀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In_2O_4∶Sm^(3+)红色荧光粉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海燕 孙明生 +1 位作者 杨志平 杨艳民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1,共4页
采用燃烧法合成了SrIn2O4:Sm3+红色荧光粉并研究了其发光性质。发射光谱由位于红橙区的3个主要荧光发射峰组成,峰值分别为568,606,660nm,对应Sm3+的4G5/2→6H5/2、4G5/2→6H7/2和4G5/2→6H9/2特征跃迁发射,其中606nm的发射最强。激发光... 采用燃烧法合成了SrIn2O4:Sm3+红色荧光粉并研究了其发光性质。发射光谱由位于红橙区的3个主要荧光发射峰组成,峰值分别为568,606,660nm,对应Sm3+的4G5/2→6H5/2、4G5/2→6H7/2和4G5/2→6H9/2特征跃迁发射,其中606nm的发射最强。激发光谱包括峰值位于323,413nm的宽带,说明该荧光粉可以被近紫外-紫色发光二极管管芯激发发射红光。研究了Sm3+的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rIn2O4:Sm3+是一种可用于制作白光LED的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荧光粉 sm3+ SrIn2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Na_2SO_4和Na_2CO_3对南瓜幼苗的生理胁迫效应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利 陈贵林 +1 位作者 李卫欣 卢凤刚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24,共4页
为探讨中性及碱性盐胁迫作用差异及其原因,用Na+浓度分别为120、240和480 mmol/L的NaCl、Na2SO4和Na2CO3溶液处理南瓜幼苗6 d,将3种不同钠盐对南瓜幼苗的胁迫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a2SO4胁迫除对南瓜幼苗干物重抑制程度大于NaCl外... 为探讨中性及碱性盐胁迫作用差异及其原因,用Na+浓度分别为120、240和480 mmol/L的NaCl、Na2SO4和Na2CO3溶液处理南瓜幼苗6 d,将3种不同钠盐对南瓜幼苗的胁迫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a2SO4胁迫除对南瓜幼苗干物重抑制程度大于NaCl外,其余指标的变化趋势都显示出NaCl盐害程度高于Na2SO4。但在Na2CO3胁迫下,南瓜幼苗干物重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MDA含量上升加剧,而使根系活力下降。这些变化表明,Na2CO3对南瓜幼苗的伤害作用最大,NaCl次之,Na2SO4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naCL na2SO4 na2CO3 盐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浆H2O2漂白中MgSO4、DTPA和Na2SiO3的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沈葵忠 房桂干 +2 位作者 储富祥 焦健 李萍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10,共5页
从防止H_2O_2分解角度对MgSO_4、DTPA和Na_2SiO_3的适宜用量进行了探讨,对3种漂白助剂在机械浆H_2O_2漂白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同时对DTPA预处理对H_2O_2漂白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在含有过渡金属离子的碱性H_2O_2溶液中,3种助剂适宜用量分... 从防止H_2O_2分解角度对MgSO_4、DTPA和Na_2SiO_3的适宜用量进行了探讨,对3种漂白助剂在机械浆H_2O_2漂白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同时对DTPA预处理对H_2O_2漂白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在含有过渡金属离子的碱性H_2O_2溶液中,3种助剂适宜用量分别为:MgSO_4为0.05%~0.1%,DTPA为0.1%~0.5%,Na_2SiO_3为0.5%~3.0%。Na_2SiO_3的使用效果明显好于DTPA。两段H_2O_2漂白的正交实验表明,在影响机械浆H_2O_2漂白的3种助剂中,Na_2SiO_3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其次是DTPA。对机械浆进行DTPA预处理可以改善H_2O_2漂白效果,增加残余H_2O_2和降低浆料的返黄值。DTPA预处理的适宜用量为0.3%~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浆 H2O2漂白 MgSO4 DTPA na2SI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SO_4、DTPA和Na_2SiO_3对含过渡金属离子的碱性H_2O_2溶液的稳定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沈葵忠 房桂干 +1 位作者 储富祥 查全磬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1-15,共5页
研究了碱性条件下Al3+及碱土金属离子(Mg2+、Ca2+)对H2O2的稳定作用、过渡金属离子Fe3+、Fe2+、Mn2+和Cu2+对H2O2的催化分解作用及MgSO4、DTPA和Na2SiO3对碱性H2O2溶液的稳定作用。结果表明,碱土金属离子Mg2+、Ca2+可以对碱性H2O2溶液... 研究了碱性条件下Al3+及碱土金属离子(Mg2+、Ca2+)对H2O2的稳定作用、过渡金属离子Fe3+、Fe2+、Mn2+和Cu2+对H2O2的催化分解作用及MgSO4、DTPA和Na2SiO3对碱性H2O2溶液的稳定作用。结果表明,碱土金属离子Mg2+、Ca2+可以对碱性H2O2溶液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Al3+在强碱条件下对H2O2的分解没有影响。过渡金属离子Fe3+、Fe2+、Mn2+和Cu2+在碱性条件下都会快速催化分解H2O2。4种过渡金属离子对H2O2的催化分解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Cu2+、Fe2+、Mn2+、Fe3+。在过渡金属离子存在的情况下,Mg2+仍然有较好的防分解性能;Mg2+对有Fe2+存在的H2O2碱溶液的稳定效果好于Fe3+。无论H2O2的碱性溶液中是否有过渡金属离子,加入DTPA对H2O2均有一定的稳定作用,但其稳定效果远不如添加Mg2+效果好。Na2SiO3加入不含过渡金属离子的碱性H2O2溶液中时,不能够起到稳定H2O2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O2漂白 MgSO4 DTPA na2SIO3 碱土金属离子 过渡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钒钠Na_3V_2(PO_4)_3电化学储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6
作者 宋维鑫 侯红帅 纪效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29,共27页
锂离子电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加剧了对锂资源的消耗,其成本和原料将限制其未来发展。钠与锂具有相似物理化学性质,并且储量丰富。根据锂离子"摇椅式"电池原理,富钠离子化合物可类似富锂离子正极材料,提供可脱嵌的钠离子... 锂离子电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加剧了对锂资源的消耗,其成本和原料将限制其未来发展。钠与锂具有相似物理化学性质,并且储量丰富。根据锂离子"摇椅式"电池原理,富钠离子化合物可类似富锂离子正极材料,提供可脱嵌的钠离子及结构。钠离子较锂离子大,其可逆脱嵌反应要求材料结构具有较大的容钠位与离子迁移通道。聚阴离子体磷酸钒钠Na_3V_2(PO_4)_3属于钠离子超导体(NASICON)材料,其NASICON结构骨架形成了稳定的容钠位,并且开放的三维离子迁移通道利于提高钠离子的扩散。Na_3V_2(PO_4)_3作为电池正极材料,具有理想的比容量、电压平台与循环稳定性,从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Na_3V_2(PO_4)_3结构特点,其次结合团队已有的工作基础对Na_3V_2(PO_4)_3在钠离子电池、混合离子电池、水系电池,混合超级电容器等体系中的应用与反应机理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基于Na_3V_2(PO_4)_3设计的复合材料与结构并探讨了Na_3V_2(PO_4)_3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3V2(PO4)3 钠离子超导体 电化学 能源存储 材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红色荧光粉Na_2Ca_4(PO_4)_2SiO_4∶Eu^(3+),Bi^(3+)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肖全兰 刘关喜 +5 位作者 邹少瑜 彭文芳 杨创涛 张蕤 谢丽娟 孟建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用于白光LED的Na2Ca4(1-x-y)(PO4)2SiO4∶xEu3+,yBi3+红色荧光粉。研究了助熔剂H3BO3、二次煅烧时间和稀土掺杂量等制备条件对样品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200℃、助熔剂H3BO3加入量为样品质量的3.8%时可得到... 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用于白光LED的Na2Ca4(1-x-y)(PO4)2SiO4∶xEu3+,yBi3+红色荧光粉。研究了助熔剂H3BO3、二次煅烧时间和稀土掺杂量等制备条件对样品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200℃、助熔剂H3BO3加入量为样品质量的3.8%时可得到更有利于发光的α-NCPS基质,而且掺入Eu3+、Bi3+之后,基质的晶格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适宜的二次煅烧时间为1.5 h。Bi3+的共掺杂可以通过能量传递大幅提高Eu3+的发光强度,当Eu3+、Bi3+的摩尔分数分别为x=0.04和y=0.01时,粉体具有最强的红光发射。表明这种荧光粉是一种可很好用于近紫外芯片的白光LED的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2Ca4(PO4)2SiO4∶Eu3+ Bi3+ 高温固相法 白光LED 红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离子掺杂Gd_2O_3∶Sm^(3+)纳米晶的发光增强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广生 丁玲红 张伟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6-711,共6页
采用柠檬酸作燃烧剂,在柠檬酸-硝酸盐体系下制备了Gd2O3∶Sm3+和Gd2O3∶Sm3+,Na+纳米晶。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仪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纳米样品为纯立方相,晶粒尺寸约为30 n... 采用柠檬酸作燃烧剂,在柠檬酸-硝酸盐体系下制备了Gd2O3∶Sm3+和Gd2O3∶Sm3+,Na+纳米晶。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仪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纳米样品为纯立方相,晶粒尺寸约为30 nm。在室温下,用275 nm激发光激发各样品时,可观测到Sm3+离子的较强发光,其主发射峰位分别位于561.5,603.5,651.5 nm,分别对应着Sm3+离子的4G5/2→6H5/2,4G5/2→6H7/2和4G5/2→6H9/2的电子跃迁,其中以4G5/2→6H7/2跃迁的光谱强度最强。实验表明:Na+离子的掺入使得Sm3+离子的光发射强度显著增强。对引起样品荧光强度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 Gd2O3∶sm纳米晶 发光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SrP_2O_7∶Sm^(3+)橙色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峥 张菁 +1 位作者 谢思维 周诗灿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33-1239,共7页
利用稀土离子Sm3+作为激活剂,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2Sr P2O7∶χSm3+(χ=0.02mol%)橙色荧光粉。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和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XRD分析和荧光光谱分析得出:最佳的... 利用稀土离子Sm3+作为激活剂,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2Sr P2O7∶χSm3+(χ=0.02mol%)橙色荧光粉。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和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XRD分析和荧光光谱分析得出:最佳的烧结温度为700℃。该荧光粉能够被404 nm光高效激发,发射光谱在可见光区呈三峰发射,峰值位于564 nm、603 nm、647 nm,其最强发射峰位于603 nm处,对应于Sm3+的4G5/2→6H7/2特征发射。设定发射波长为603 nm,得到荧光粉的激发光谱为一个主峰位于404 nm的宽带激发峰,表明该荧光粉可被紫外光和近紫外光有效地激发。研究了Sm3+掺杂浓度和助熔剂NH4Cl含量对Na2Sr P2O7∶Sm3+橙色荧光粉荧光性能的影响,得出Sm3+的最佳掺杂量为2mol%。3wt%的助熔剂NH4Cl有利于荧光粉颗粒的分散,减小平均粒径,改善晶粒形貌,提高荧光粉的相对发光强度,还能降低制备所需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na2SrP2O7∶sm3+ 橙色荧光粉 NH4CL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非线性光学材料—Na_3Sm_2(BO_3)_3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国春 吴以成 +3 位作者 傅佩珍 王国富 郭范 陈创天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7-231,共5页
本文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一种新的硼酸盐化合物Na3 Sm2 (BO3 ) 3 ,以Na2 CO3 H3 BO3 为助熔剂 ,用悬挂铂丝法获得了 3mm× 2mm× 0 .5mm的透明单晶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明 ,该化合物属正交晶系 ,晶胞参数a =0 .5 0 5 85nm ,b... 本文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一种新的硼酸盐化合物Na3 Sm2 (BO3 ) 3 ,以Na2 CO3 H3 BO3 为助熔剂 ,用悬挂铂丝法获得了 3mm× 2mm× 0 .5mm的透明单晶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明 ,该化合物属正交晶系 ,晶胞参数a =0 .5 0 5 85nm ,b =1.10 4 2 1nm ,c=0 .70 316nm。红外光谱测量证实晶体结构中含有BO3 3 - 基团 ,粉末倍频效应测试表明该化合物具有非线性光学效应 ,粉末倍频信号强度接近KD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盐化合物 na3sm2(BO3)3 非线性光学材料 倍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